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分析论文

2022-04-20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当前,东部地区很多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转移到东南亚、南亚等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迫切需要招商引资的西部地区未能有效引进这些东部企业,因此,对广大西部地区而言,“如何优化投资环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分析论文 篇1:

西安市利用外资现状及对策探讨

[摘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已成为西安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其对于探索西部地区利用FDI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从国内外环境和西安市吸引FDI存在的问题看,西安市吸引FDI的对策应主要从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创新引资方式、鼓励外资并购改造国有企业和充分发挥开发区的龙头作用入手。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西安市:直接利用外资:投资结构

西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中心城市,资源丰富、教育科技实力雄厚,在西部城市中经济基础较好,研究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情况对于探索西部地区利用FDI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西安市利用FDI的环境分析

1 国际环境分析。有利因素:(1)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快,世界各国的市场开放程度将出现突破性进展,商品和资本将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2)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一体化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客观上将为发展中国家吸引FDI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潜力。(3)2007年世界经济仍保持平稳较快地增长,跨国公司盈利的增加也促进国际投资流动的进一步加速。

不利因素:(1)根据世界银行2008年1月9日公布的《2008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由于石油价格波动不稳、通胀压力加大、加息预期上升等,特别是美国经济明显减速,对商业投资的增长可能形成压力,促使跨国公司行动更加审慎。同时,由于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特别是以美国、日本和欧盟为中心的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放缓,国内需求下降,导致跨国公司投资信心受挫,外国直接投资可能出现全球性大幅下跌。(2)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竞争加剧。一是发达国家凭借其完善成熟的资本市场和金融手段更多地吸引到FDI;另一方面,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通过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市场开发换取更多的外国的技术和资本。

2 国内环境分析。有利因素:(1)中国加入WTO将促进投资环境的改善,并使我国在更广、更宽和更深的层面参与国际分工,实现市场多元化。我国可以享受WTO各成员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便利,促进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发展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2)西部大开发政策鼓励外商投资西部的农业、水利、生态、能源、矿产、交通、市政、环保和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开放,进一步扩大了外商投资领域,拓宽了外资投入的渠道。尤其是扩大服务业领域的开放,将会提高西安外资利用的质量。西安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无疑具备FDI进入的优越条件。(3)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将更多地吸引外资。国有企业改革迫切需要外来资金注入以盘活资产和技术更新;同时,国有企业占有较多的优势产业资源,必将对外国投资者形成极大的诱惑。

不利因素:国内吸引FDI竞争的加剧。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自身基础设施、交通等投资环境的便利优势,仍将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地区。另外,西部其他地区,特别是重庆、成都等市和西安市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上的竞争愈加激烈。

3 西安利用FDI的比较优势分析。分析西安市在吸引FDI的各种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时,可以发现西安市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比较优势:(1)区位优势。西安是国务院已批准的内陆开放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西安完全可以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定位为亚欧大陆桥中心城市,加上其本身较强的科技实力和工业基础。又是国际知名的古都和旅游城市,完全有希望发展成东西部之间的贸易中心、内陆地区的科技中心、国家重要的进出口替代产业中心、国家重要的产权交易中心和中西部地区的技术交易中心、中国历史文化的旅游开放中心,并且最终将成为亚欧大陆桥上的中国经济中心。这一中心的形成,将使西安再现昔日丝绸之路起点的辉煌和繁荣。(2)高技术、人才优势。西安比肩京津沪深,跻身国家6大高技术产业基地,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个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同时,西安又是西部地区最大的高等教育基地,西安现有国家级科研基地9个,普通高等院校44所博士点334个,硕士点82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85个,科技实力与人才优势相当明显。(3)旅游业优势。旅游业是西安市具有绝对优势的行业,尤其以独有的人文景观为代表。历史上,西安地区曾以其悠久的古代文明,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每年吸引着数十万的旅游者参观、游览。

二、西安利用FDI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西安市利用FDI的现状。“十五”期间,西安市外商直接投资累计14.83亿美元,年均增长29.6%。2001年,西安GDP,总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屈居倒数第二,实际利用外资仅为1.77亿美元,不及东部一个县级市的水平。到了2005年,西安实际引进外资5.71亿美元,同比增长107%,总量列西部城市第一,增幅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2007年,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35个,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40亿美元,尽管比上年下降了21.1%,但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16Z美元,增长了353%。截至2006年,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8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落户西安。

2,西安市利用FDI的特征。(1)利用FDI的阶段特征。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工作从1983年中美合作金花饭店开始,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90-2007年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按照外商直接投资在西安的投资规模,可以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3 1991年,为探索、开拓和渐进阶段,主要特点是基数低、规模小,其投资是一种探索和适应行为;第二阶段从1992-1996年,为高速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外商对西安的各方面比较了解和熟悉后,表现出投资基数低、规模大、投资领域宽广等投资倾向;第三个阶段从1997-2003年,为稳步发展和调整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和实际利用FDI投资额出现暂时调整和下降,但投资规模在调整过程中,各年度利用外资额波动不大,并且在2001年又有所恢复和增加;第四阶段从2004年至今,为较快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西安市合同利用外资以及实际利用外资增幅都比较明显。

图1西安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变化图(单位:万美元)

(2)利用FDI的地区特征。从西安市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和地区结构分布来看,香港在西安市投资占全部投资额的近二分之一强;其次是美国,在西安市的直接投资额占全部投资额的11.5%;排在第三位的是台湾,其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7.4%;其后是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和澳

门,分别占5.5%、2.1%、1.2%和0.34%。(3)利用FDI的投资方式和结构特征。西安吸引FDI主要是以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三种形式,其中以合资形式的直接投资较沿海地区多。(4)利用FDI的行业特征。制造业利用FDI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占外商累计利用FDI金额的60.8%;投资领域多限于第二产业和房地产业,第一产业和除餐饮旅游服务业外的第三产业投资较少,金融、旅游代理、律师服务、会计审计及批发零售商业等新开辟的投资领域未能成为投资的热点。

3 西安利用FDI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上述对西安利用FDI的现状与特征分析中可以概括出西安市吸引FDI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引资结构不合理。西安利用FDI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而一、三产业的引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发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引资潜力是非常有必要。(2)引资方式单一。西安市目前吸引外资仍以合资、合作、外商独资等传统方式为主,但由于当前西安市并购环境的不佳使占跨国投资主导地位的收购兼并方式难以较多采用,与世界范围资本证券化潮流相悖。(3)缺少大型项目的引进。从招商项目看,沿海在引进能够带动经济全局、有一定竞争力的外向型主导产业项目和支柱产业项目上已经形成规模和气候,而西安市在引进大项目方面没有形成各方面积极协作攻克大项目的合力,至今西安市仅在2006年美国应用材料以2.55亿元落户西安高新区。(4)投资环境不尽如人意。由于自然条件差,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信息闭塞,经济处于全国落后状态,尤其与东都城市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从软环境看,服务机构、法规体系、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方方面也不尽如人意。另外,观念保守,思想落后,在利用外资领域、方式等方面墨守成规,机遇意识淡薄。因此,外资进入后回报率不高,影响外商的投资动机。

三、西安利用FDI对策建议

根据西安的现实情况,西安市吸引FDI的对策应主要从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创新引资方式、鼓励外资并购改造国有企业和充分发挥开发区的龙头作用入手。

1 代化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环境是一个动态推进、系统发展的过程,应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1)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西安市应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吸引外商投资等形式广泛筹集资金,加强现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和维护管理,把西安建成一个具有发达能源、水源供应系统、发达海、陆、空交通运输系统和发达的电信网络及风景怡人的现代化大都市。(2)营造一流的投资软环境。加大力度营造高效、公开、公正的行政环境,要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重点,简化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行为;营造开放、公平、透明的政策环境,并确保外商、外资企业对现行利用外资政策法规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要确保各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统一性和公正性。(3)加快构筑区域经济体,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要着眼于促进西安市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和保护优势产业,提高整体城市竞争力,充分挖掘产业、资源、市场等各种潜能,发挥我市汽车、电子信息、高新软件技术、医药工业的优势,作大集群经济,扩大产业集群效应。

2 积极创新引资方式。首先,加大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开发区和大型产业集团要拿出足够资金,请专业机构或专家认真包装一批质量较高和有吸引力的大项目,并与跨国公司、国外大商社、大财团、国内外产业界、企业家团体、科研集团、中介机构等建立广泛联系,寻求合作伙伴,从而加大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其次,拓展招商引资新领域。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创业投资企业、商业零售企业、建筑业企业、道路运输业企业、物流企业等规定,放宽利用外资领域。西安市相关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尽快在上述新的招商引资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再次,探索新型引资方式。收购兼并日益成为跨国公司重要的投资方式,许多跨国公司着眼缔结战略联盟,各种风险投资、投资基金已成为国际投资的重要力量。面对国际融资领域的新变化。西安要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增强企业自身与国际接轨的素质。

3 鼓励外资并购改造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关键的一环。目前,西安市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要进一步寻求新的改革模式。因此,西安市应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积极鼓励外资并购改造国有企业。运用外资并购改造国有企业的模式:一是可以把西安市国有企业纳入全球价值链进行整合,通过注入高效资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可以使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质量显著提高;三是并购后,外商会对原有企业进行追加投资,进行技术改造,在短时期内提高国有企业的技术水平;四是有助于本市的产业结构升级。

4 发挥开发区的龙头作用。西安市开发区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曲江旅游度假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合并而成。西安经开区从2003年开始,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保持在40%的增长态势。商务部发布的2006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西安经开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等3项指标在西部1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排名第一,对西安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实现西安在利用外资上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开发区的龙头作用。(1)打造“四个平台”,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即打造“项目平台”,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合作载体;打造“资金平台”,为投资者建立更多的融资机构;打造“人才平台”,为满足投资者对人才的需求;打造全方位的“服务平台”,为投资者解决政策咨询、中介服务、项目协调等方面的问题。(2)加大开发区大型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引资成效。(3)建立一支高素质、外向型的专业招商引资队伍,更好地为吸引外资工作服务。(4)开发区应依托母城产业优势,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支柱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吸引配套企业和项目入区。

责任编辑 孙巍

作者:夏庆安 张俊霞

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分析论文 篇2:

优化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研究

摘要:当前,东部地区很多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转移到东南亚、南亚等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迫切需要招商引资的西部地区未能有效引进这些东部企业,因此,对广大西部地区而言,“如何优化投资环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从转变政府职能、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等五大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又快又好地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东部企业到西部投资,带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投资环境;政策;产业转移

随着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开始出现转移。之前,经济学界普遍认为这些传统产业的转移路径为:中国东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东南亚、南亚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但当前的产业转移路径并未按照之前经济学界预想的那样发展。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很多从事传统产业的企业直接由中国东部地区转移到了东南亚、南亚等其他发展中国家,未把西部地区作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同时,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然相对落后,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普遍不强,造成人力资源外流严重,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在大批量解决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而言,优化当地投资环境,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量引进这些从事传统产业的企业,来促进本地区的快速发展,尤为必要。

当前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务服务仍需规范和提升;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不足;地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偏弱。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以期优化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更好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一、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简化审批流程,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职能部门分工和职责,有效解决部门权责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严厉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加强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切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推动信息化建设,加强互联网和相关科技产品的应用,推行网上审批、网上办公,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加强法制建设,营造公平透明的经商环境,严厉打击侵犯投资商利益的行为,杜绝乱收费现象,减少企业负担,切实保障投资商利益;推出投资优惠政策,例如税费减免等,增强本地区的吸引力;不断加强与其他地区交流,积极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及时制定出更具竞争力的新措施来优化本地区投资环境;完善监督举报处理机制,鼓励企业对违法的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检举,一经查实,从严处理,形成震慑效应;相关部门加强与投资商的对接,及时了解投资商的诉求,提高协调效率,尽快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投资商长效服务机制,减少投资商的后顾之忧,在引进投资商以后,继续加强与投资商的沟通交流,听取建议和意见,不断改善管理和服务,从而使本地投资环境持续优化,实现以商招商的效果。

二、加快产业集群培育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产业中密切相关的各类企业在同一空间区域内的集聚,既包括产业链的上游、中游、下游的企业,也包括各类具有横向联系的企业。产业集群有利于推动资源共享,加强各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本地区。但产业集群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第一,政府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做好产业集群的规划,遵循市场规律、因地制宜、分工协作、合理布局,避免盲目投资和恶性竞争,既要着眼当前,又要兼顾长远。第二,培育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具有很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能吸引众多相关联企业入驻,促进本地区投资的快速增加。第三,实施创新鼓励政策,扩大本地区产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政府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通过推动本地区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积极吸收先进科技,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物质性激励,如奖励、补贴等,同时,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调动企业和个人的创新积极性,激发创新热情,推动本地区的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和重要基础,直观地反映区域投资环境的优劣,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经验启示就是通过率先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高速发展奠定基础。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环境的影响,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制定统一的规划,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长远,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避免无效建设和重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耗资大,收益缓慢的特点,在当前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可通过采用PPP等方式筹集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力度。第一,交通建设,大力兴建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水运等,构建快捷高效、安全畅通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提高原材料和商品流通速度,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地区间的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增强东西部之间的联系。第二,全面提升土地、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完善的生产要素供给可以为投资商未来的经营活动提供有力保障,降低生产成本。第三,加快水、电、气、医院、学校、社区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便利的生活设施会提高企业员工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使员工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四、重视人力资源建设

人力资源对经济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第一,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加大本地区教育经费支出的同时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建设高等院校,特别是发展职业技术学院,增强师资力量,培养先进技能型人才,同时推动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企业需求;第二,加强技能培训机构建设,为社会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途径,提升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为社会人员参加培训提供适当的物质补助,以提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第三,制定人才引进政策,通过在安家费、生活补贴、个税减免、职称评定、落户、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优惠措施畅通人才引进通道,吸引和挽留人才,对于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可实行“一事一议”原则,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快速提升本地区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第四,发展人才市场,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和完善人才信息交流平台,使本地区的企业和人才能迅速了解双方,实现最佳匹配,做到“人尽其才”。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实施城市营销战略,扩大对外宣传,塑造良好形象,提升本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投资商更好地了解本地区,增强本地区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通过借助政府宣传部门、广播、电视、电影、论坛、手机彩铃、短信、网页广告、平面广告、行业协会等平台以及举办或参与大型活动,全面展示本地区的优势与招商引资的诚意。也可以采用定向宣传的方式,赴主要对外投资地进行登门宣传,提升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投资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长期性、持续性、动态性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投资环境改善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良好的投资环境会对西部地区招商引资,顺利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从而有利于西部地区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增加税收、实现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张悦.西部地区企业环境投资优化研究——基于2009~2015 年的曲线估计[J].生态经济,2017(04).

[2]王俊霞,王荣.中国西部地区环境投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5(08).

[3]李富有,尹海凤.区域投资环境对民间资本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熵权理论和灰色关联度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4(08).

[4]左巧.成都市投资环境分析与优化[D].四川大学,2007.

[5]马静.成都市投资环境评价与优化研究——基于对100家在蓉企业的调查[D].西南交通大学,2010.

(作者单位:中共资阳市委党校)

作者:张福进

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分析论文 篇3:

基于PEST分析的通航产业发展可行性研究

摘 要:“十三五”期间,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待飞区,蕴含巨大的发展空间。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制高点的重要使命。该文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研究对象,展开大量的调研工作,基于PEST分析方法,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这四点论证了龙泉驿区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可行性,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相关策略建议,以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布局提供咨询建议。

关键词:通用航空 PEST分析 可行性研究

通用航空是我国除了民用航空以及军用航空之外的所有航空活动,被称为航空业的三驾马车之一。通用航空覆盖农业、渔业、林业、工业、建筑业、矿业的作业飞行及抢险救灾、医疗卫生、海洋监测、气象探测、遥感测绘、科学试验、文化体育、教育训练、旅游观光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龙泉驿区改革创新、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成都市龙泉驿区提出在未来重点发展“一主五新”产业(汽车主导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医药康养产业、现代服务业)。而《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制造业2025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围绕国家航空航天装备重点支持方向,结合成都经开区在航天装备研制、航天技术军转民应用以及卫星地面运营等优势,围绕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环节,重点发展航天装备、北斗导航研制及应用、航天技术转化、通用航空四大领域。同时《成都市龙泉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也明确指出,要以航天技术应用与通用航空融合为突破口,围绕无人机和喷气公务机领域,引进具有国内外竞争优势项目,发展通用航空设备以及喷气公务机地面控制站技术、发射及回收技术、通用航空发动机技术等。

目前龙泉驿区的主导产业是汽车产业,汽车产业投入产出比是1∶4,国际经验表明,航空项目发展10年后,给当地带来的效益是:投入产出比1∶80,技术转让比1∶16,而通用航空产业投资效益的时间大大小于航空产业,3~5年后的投入产出比高达1∶10,就业带动比为1∶12。通用航空产业还可带动地方二三产业发展,制造大量就业机会,增加政府税收,发展通用航空的好处大多会留在地方。

1 龙泉驿区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政治环境分析(P)

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涉及到诸多外部政治环境,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空域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会严重制约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通用航空产业政治环境进行分析,这是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基础。

通航产业发展的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国家政策以及法规体系。国家政策主要包括:产业政策、低空开放鼓励政策、产业补贴政策、收费税收政策。法规体系环境主要包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民航规章、安全运行规章、通航作业标准。通航产业发展的整个政治体系相对比较健全,且在不断完善之中。

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38号文),明确到2020年要建成500座以上通用航空机场,并将低空空域真高1 000 m范围调整至3 000 m,扩大低空空域开放。

紧接着国家发改委印发《近期推进通航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从市场培育、机场建设、产业转型、扩大空域开放、强化安全监管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加快提升通用航空服务保障能力。

近日,民航局又印发《通用航空发展“十三五”规划》,第一次出台通用航空五年专项规划,也是对38号文的具体落实。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国家层面关于通用航空发展的利好频出,而通航发展的相关国家政策、法规体系也初步健全,通航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航发展的基础——政治环境,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2 龙泉驿区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经济环境分析(E)

2015年,龙泉驿区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 002.1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170%,占全省、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3.3%、9.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9万美元,较“十一五”末增长132%;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可安排财力、地方财政收入集体破百亿,分别达到212.6亿元、140.7亿元、106.2亿元,较“十一五”末同比分别增长111.2%、62.4%、4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亿元、较“十一五”末同比增长213%,地方税收55.5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201.4%。区域综合实力连续3年位居全省“十强县”第一,跻身“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第一方阵。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 000美元时,消费以家电为主,人均GDP超过2 000美元时,家庭汽车消费开始;人均GDP突破4 000美元,是公务飞行和私人飞行需求进入快速发展的临界点,通用航空市场将从以农林、工业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公司和个人商务、短途运输、体验娱乐等为主。当人均GDP达到8 000美元时,商务和个人飞行将占到通用航空的60%以上。龙泉驿区人均GDP已达1.9万美元。因此,龙泉驿区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客观条件也已经具备,通用航空产业将成为具有长期发展前景的成长带动型行业。

3 龙泉驿区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社会环境分析(S)

市場对通用航空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整个西部地区和龙泉驿区的通用航空市场需求分析如下。

3.1 航空旅游

龙泉驿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空中看桃花,空中看洛带,空中游览龙泉山等旅游项目对通用航空旅游的发展需求旺盛,利用通用航空飞机进行空中表演、空中观光旅游以及包机将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龙泉。航空旅游将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3.2 生态环境保护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劣,急需通用航空作业进行飞播造林、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等,此外,作为“国家资源综合开发型三高农业示范片区、国家财政部科技兴农追踪调查点、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区县、中国水蜜桃之乡”,龙泉驿区的农林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对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提出了需求。

3.3 通用航空空中的士

成都作为四川的省会,目前又在大力打造国际级购物天堂,随着地面交通的逐渐饱和、拥挤,空中的士和短途运输的需求逐渐显现。通用航空飞机体型小,构造简单,飞行里程相对短,耗油也仅为汽车的一半。目前两人座的通用飞机每公里油耗、折旧、起降成本共约1.7元,对比汽车运输还有优势。

3.4 通用航空物流

西部地区公路网规划密度小,道路等级低,铁路仅形成干线布局,因此,西部地区对包裹速递等物流服务的短途运输尤为迫切。通用航空物流优势明显。通用航空物流应用领域中,固定翼物流运输机具有通达性、时效性和经济性等优势,未来将替代山地丘陵等公路运输市场。并且,各省市通用机场建设规划频出,通用航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将利于通用航空物流市场不断升温。而且,物流服务是航空运输业中利润最高的行业之一,在整个西部地区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基于以上分析,在龙泉驿区以及周边地区,基于市场需求的通航发展的社会环境优越,在该区通航产业将成为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新型产业。

4 龙泉驿区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技术环境分析(T)

4.1 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

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市东部,为成都市9个市辖区之一,成都市东部副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龙泉中心区域距成都市中心12.6 km,距双流国际机场28 km,为蓉城门户,居川渝要津,是成渝经济走廊的桥头堡。拥有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双空港相邻区域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总部优势,在航空航天产业军民融合的大趋势下将迎来突破发展m见表1。

此外,龙泉驿区中也已具备通用航空企业,四川驼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拥有多个自建基地机场,是四川省第一家发展空中游览项目的通用航空公司,2012年成都军区的“西南国防动员建设十佳单位”,也是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委员会荣誉会员。

除此之外,作为教育部首批批准成立的四川省第一所、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同时也是中航工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区内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已有航空制造、航空维修等相关专业的基础上,于2016年正式成立了通用航空学院。目前已与驼峰通航等一批通用航空相关企业达成战略协作,可培养无人机专业、通用航空器维修专业等相关高技能人才,并准备开设通用航空飞行专业,进一步服务区域经济,为区内的通航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4.2 周边技术环境

目前,四川省通用航空产业快速发展的宏观环境已经初步形成。一是产业项目兴起,成都、德阳、绵阳、自贡等市已启动了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成立了自贡通用航空产业园、金堂通用航空产业园、广汉通用航空产业园、绵阳科技城(北川)通用航空产业园作为先行试点示范项目。二是运营企业规模发展,已成立三星通用航空等9家通用航空公司和3家航空俱乐部,正在筹建的通用航空公司达到20家,占西南地区航空运营企业总数的45%。三是通用航空制造稳步推进,通用航空飞机及通用航空服务保障系统研发工作已经启动。

通用航空产业是一个整体的网络化产业,发展通用航空产业需要和相邻区域进行串联,目前作为成都100 km2以上的四大工业板块之一的成都“大智造”项目和全市唯一的标准化通用航空产业园已经相继落户金堂县,金堂通用航空产业园以通用机场为载体,重点发展通用飞机整机制造、零部件生产等为一体的通用航空产业集群,着力打造西南地区通用航空枢纽机场,全国一流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和通用航空旅游小镇。金堂白果通用航空过渡机场也是目前全市唯一获得解放军总参谋部、空军司令部、民航西南管理局等单位批复同意的一类通用机场。龙泉驿区可在金堂县通用航空产业基础上,吸取经验,加强合作交流,共同谋求区域发展的共赢局面。

至此,可以看出龙泉驿区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基础雄厚,技术环境相对成熟。

5 龙泉驿区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可行性结论与发展策略建议

基于以上对龙泉驿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内外环境的分析,认为龙泉驿区发展通航产业已具备所有的重要条件,结论是可行的。同时也提出以下龙泉驿区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策略建议。

5.1 文化先行,政府引导

首先,要认识到通用航空产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投资者从认识产业,了解产业到投资产业需要一定的时间。借助航空学校营造通用航空文化是第一步,可大力支持通用航空会展、航空运动、航空体验营、航模竞技类比赛等。例如2016年11月15日,驼峰通航驾驶直升机飞临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吸引相关媒体竞相报道,这就是对通航文化的一种营造和宣传。

其次,如果说干线航空发展是中央政府行为,支线航空发展是地方政府行为的话,那么通用航空发展一定是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行为,有赖于市场各方(中央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产业界、金融界、保险公司、专业机构、通用航空消费者)共同参与和促进,而在通用航空发展的前期急需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5.2 大力兴建通用航空机场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通用机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主导和地方统筹谋划、规划引导的作用。国务院于5月发布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提出加快通用机场建设。通用航空业的发展核心是飞行,没有机场就没有起降,飞行更无从谈起。国家与业界展望的万亿规模更是空中楼阁。因此,原民航局长李家祥曾经在2015年提出建设2 800个机场的县县通宏伟蓝图。现任民航局长冯正霖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细化发展目标,在2020年建成500个通用航空机场。但通用航空机场的规划建设也有特定的空域和地形要求,这一点需联合专业化的团队共同推进。

5.3 系统的产业规划

发展通用航空产业要考虑到产业定位、产业模式、产业选择与产业发展路径、产业发展支撑项目、产业承载地、产业承载主体、政策环境与产业氛围营造等诸多问题。通用航空的政策性与技术性都很强,在地方通用航空发展中,保持热情是必备前提,但切记盲目发展,务必要聘请专业团队对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和专业性的产业引导,这也是通航发展目前最紧急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任建華,郭云涛,白思俊.基于战略联盟的通航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5(6):96-100.

[2] 崔怿.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模式选择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5.

[3] 闫立峰.辽沈地区通航产业发展分析及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49.

[4] 丁发军.基于战略决策的中国通航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3(11):28-29.

[5] 陆庆祥.发展通航产业,推进城市转型——从休闲旅游理论视角探索黄石城市转型途径[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16-19.

[6] 周世锋,马高明.加快浙江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基于德清建设通航产业基地的思考[J].浙江经济,2012(10):42-43.

[7] 李叶高.沈飞公司通航产业发展的财务战略研究[Z].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作者:徐伟 张伟瑞 冯成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语文视觉素养教育论文下一篇:口腔并发症的药学服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