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后进生的转化

2022-08-07

第一篇:小学后进生的转化

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但是学校中总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后进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后进生也越来越多,严重的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家庭的生活质量。从长远看,还将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隐患。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担负着使这些学生得到全面、主动发展的任务。因此,研究如何转化后进生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关键词】 后进生;成因;转化策略

凡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对后进生这几个字都不会陌生,他们在每个学校或者每个班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后进生的转化也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向重要工作。后进生转化问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以教育创新的理念认识后进生问题,以教育创新的方法解决后进生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点,他们中有先进、中间、后进的不同层次和状态。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因此班主任要全面分析各个学生的特点,从而有效性的转化策略来转化后进生。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我要对得起我的良心,我要让我的学生“一个不落“,于是我开始努力去关注后进生的特征和生活状况。从中找出对学生不良行为有实际影响的各种因素,并采取乡音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后进生存在的问题

(一) 自卑与自尊共存

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一样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但他们学习成绩差又经常犯错误,往往遭到讽刺和冷落,所以,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便产生自卑心理。但是,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故意和老师对着干,顶撞老师,变现自己又“能耐”,并把大家;破坏纪律当成英雄行为,以此作为资本,炫耀自己,以达到矛盾心理的平衡

(二) 情绪变化快,幅度大,喜怒哀乐顷刻滥于言表

如果收到别人的嘲讽;“揭老底”或在某些问题上被人误解时,情绪会立刻出现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后进生”情绪表现往往相当激烈,粗暴甚至失控,出现不能控制的情绪波动,以此有人评价为恰似“狂风暴雨”来袭,而且不可预期。有时他们的情绪高涨,热情洋溢,有时又会消极低沉、孤独压抑。这些烦恼是他们自己都难以控制的。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就容易让他们产生焦虑,在遇到不满和不平衡之时,就出现爆发,尤其在父母面前更易失控。尽管事后会感到后悔,但下次依然发生。 (三) 怯懦被动的心理状态

认为自己智力差,始终学不好,情绪紧张,畏惧厌倦;懒于思考,被动应付。前不久作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班上对学习“有信心的人”,80%是成绩较好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是原来成绩差,但开始有了上升的趋势。“信心不足”的人,大都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每次测验,不及格科目居多。后进生心灵上已受到了严重的创伤,精神上受到过污染,因而对要求进步,表现出信心不足。

(四) 贪玩,不愿学,意志薄弱

后进生意思薄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学成绩差,随之产生厌学心理。他们活泼好动,但是非不清,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战胜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思想行为。又是,他们想变好,特别是老师找他们谈心后能“好”几天,但由于意志薄弱,过几天又会恢复原状。

二、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从学校教育自身而论,主要原因是他们所处的班级环境与学生个性发展产生了矛盾,不甚理想的环境束缚和压抑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如学习上屡遭挫折,自信心受挫,自尊心受到打击,在班内难以抬起头来,从而造成他们心理负担过重,爱好、特长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若班级中没有后进生的进步与发展,又何谈面向全体。导致后进生的原因还有其他很多方面:

(一) 家庭因素

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而学生本人又不自觉时成绩可能会差。父母一方或双方过分溺爱孩子,学生养成任性的性格。父母都不管孩子,放纵,把孩子全部托给老师。这样一来,即使老师在学校抓得好,回到家里也一盘散沙。

(二) 学校因素

现在教育部门都是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考试成绩差得到的不是老师的鼓励而是批评,还有同学们的嘲笑,父母的不理解,从而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使学生自暴自弃,松懈了学习上的情感和意志。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后进生也不例外。但如果因为他是后进生,变觉得他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就不让他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甚至还处处讥讽他,那么,就只后进生就会错误的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丧失了对自己我价值的肯定,逐渐对个人,对集体完全失去信心。

(三) 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的科技也越来越发达,学生玩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比如网络,游戏机等。由于小学生的控制能力较差,好奇心也很强,一旦接触这些,就很容易 “上瘾”。,从而就会变得无心上学。小学生的模仿能力也较强,在电视看到的一些暴力画面,总会想去模仿,甚至会有样学样。

(四) 个人因素

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基础不扎实,缺乏坚强的一直和克服困难的毅力,自制能力差,没有学习信心,因而形成了后进生

三、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一) 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给他们更多理解和尊重

优秀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先锋猛将,后进生同样也是一笔珍贵的教学资源。先进与后进,本来是一对相互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依 存的孪生姐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就是说,在同样的班级,同样的教室,同样的老师教育下,学生之间课堂学习效果 与考试成绩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有部分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速度快而比较全面,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强而优秀,而另外部分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知识 速度较慢而不够全面,在处理疑难问题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缺陷。面对这种差异,我们该怎样认识?班主任一定要关心后进生,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帮助教育他们,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热爱。班主任要以真诚的爱生之情,去激起后进生感情的浪花,取得他们的尊敬和信任,打开他们的心灵的大门;要以心灵的温暖,健康的情感去医治后进生心灵的创伤,陶冶后进生的情操;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精神的污染,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弃旧图新。在一个班有几十名学生中,总会有几个相对来讲比较后进的学生。如何看待这些学生呢?应该说,任何学生的后进都是相对的,通过教育是可以转变的。后进生已经在学习或思想等方面落后了,他们往往有较严重的自卑感,因此更需要得到老师的理解与尊重。有人说,要偏爱差生,我想这说得非常好。所谓偏爱,就是要给这些学生更多的爱,要认真地关心他们,理解他们,懂得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需求,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觉得他们一无是处,动辄向“家长”告状,这种教育方法是毫无效果的。为了帮助他们,与家长接触时,应考虑家长的性格、文化修养,有节制有重点地讲学生,并提醒家长采用正面鼓劲的教育方法,让爱心教育贯穿整个生活中。另外对后进生免不了批评,但要讲究方法,尊重其人格。尽量以个别批评为主,以理解服人,平等亲切地对待他们,批评中含着真挚的期盼。一旦有改进,便当众表扬,使差生心理上得到平衡,从而强化积极因素,产生一股努力向上的力量。

(二) 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用正常的心态看待后进生。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有 关教育法规,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树立教育创新理念,建立平等、和谐、健康、稳定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相互尊重是改善一切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原 则。教师只有树立创新教育理念,科学认识和了解后进学生,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后进生深刻体会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发自内心的关 怀与爱护,都是为了能够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与综合素养,不断增强学生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能力。要放下 师长的架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及时总结后进生转化中的阶段性成果,理性引导并激 励后进生的进步与提高。后进生是各种各样的,后进的表现和程度,形成的原因和问题的症结,各自的脾气个性和品德状况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弄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结,才能针对各个人的问题和特点,对症下药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学生的成绩很差是由于自身的智力问题而导致的,这种学生其实在学习中是已经尽到了自已的最大能力了,作为教师不应该指责他在学习上的不足,应该多鼓励他,给予他学习、生活的信心;但有的学生的确是由于不认真学习而导致学习成绩差,这时教师应该多听听他对学习的看法,了解他不想学的真正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健康的发展。 (三) 对后进生反复抓,抓反复

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与合理竞争。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常遇到一些共同的难题,学生之间通过共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个体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且在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主体的团结协作意识,并对其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合作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合作精神正是创造性人格必备的要素。后进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是一和合乎规律的正常现象。因此,当后进生出现反复时,一定要正确对待,做到不急躁,不厌弃,不灰心;要深入了解和分析他们反复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作好反复教育工作。这不能等到后进生出现反复再来抓,而首先要估计到可能出现的反复,把工作做在前面,以减少出现反复的次数,减轻反复的程度。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决不能以牺牲优秀生为代价。优秀生学习成绩的取得令大多数学生敬佩和尊重,许多学生向他们而不是老师请教学习成功的秘诀,因为师生之间进行 思想交流总是没有同学之间相对的融洽与和谐。因此,鼓励和邀请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参与后进生转化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也是取得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的重要参数。 (四) 活动中使后进学生转变

有人说“教学生要寓教育于活动中。”这句话我想一点也没错。后进生大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他们都比较活泼好动,有一定的兴趣特长,组织他们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能激发他们不断向上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师生之间的交往常常是单向的知识与信息的传递,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这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职责所在,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较为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知识积累,进而形成学生稳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但是这种师生关系模式在教学之余以及师生交流中却不太适用。因为每个学生作为一个教学主体,有其自身的思维特点和主体发展过程,必然对其行为产生潜在的思想影响。作为教师,不 可能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都深刻了解,对学生思维特点的形成和影响也就难以完全地把握。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往往是表层的,难以形成持久的影响力,同时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一般不会主动向老师交流其发展历程中的心理感受,自然形成了师生虽有思想文化交流形式而无深层次 影响和感染的结果。为此,教师课堂教学之余,应积极主动与学生交谈和探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诸多认识问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及时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错误认识和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五) 多与家长、社会配合

要教育好一个学生,除了老师多想办法,谆谆诱导外,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教育也是必要的。新学期开始,我就设下家长联系手册,经常去家访,不但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也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我班有个学生,娇惯了,在班上做小蛮王,经常欺负同学,学习不认真,成双差生。我想,要教育好这位学生,首先要去家访,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在家访中了解到这位学生是独生子,家庭经济较好,父母视他为掌上明珠,平时百依百顺。于是我要求其父母改变这种教子方式,并与家长约定,在联系手册上,每天,我把这位学生在校的表现,特别是优点和进步都写在联系的手册,家长也把孩子在家的表现通过联系手册告诉我。一段时间过去后,这个学生无论在家或是学校,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教育学生,还要多与社会联系、配合。我经常与街道居委会联系。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还有民警到班上上课,宣传法制知识,教育学生在校外要遵纪守法,做一个好孩子。 每一个后进生都像花园里大多植物中最脆弱,最需要呵护的花朵。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关心、帮助,就像甘露一样滋润着他们的心田,给了他们希望、信心。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老师认真地做好后进上生的转化工作,不放弃任何一个后进生,脆弱的花苗肯定会茁壮成长。

总之,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创新的理念解决后进生问题,既要看到他 们身上的闪光点,促进其自我转化内因的形成,而且要认识到后进生转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挑战性,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保证转化工作的顺利完成。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伟大工程的今天,本不该再有“后进生”一词,但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后进生”仍人为地、传统地存在。我们应更新观念,分析原因,运用适当、有效地方法,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原则,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并把有关教育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真正让“后进生”从观念到现实彻底消失,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之才,让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莫雷力 《中学生心理教育基本原理》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82年

2、莫珉珉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年

3、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研究与实验》 湖北省武汉市出版社 2000年

4、赵华 《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吉林教育 2010年

5、周青云 《教育探索》 2008年 第8期

第二篇:小学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措施

一、数学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数学教学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思想、意志、品质、态度上的问题;有学校、班级的管理状况、学风,教师的水平、品质和能力方面的问题;还有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但从教师和教学角度加以探析,其主要原因有:

1.教师在教学要求上实行“平均主义”、“一刀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智能、知识基础和性格各异的学生。按理教师应因材施教,但平时的教学中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要求上发出同一个指令,致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必然导致后进生的出现。

2.教学进度过快。压缩新课之授课的时间,过早地结束新课,以便“深化”复习。这样必然会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囫囵吞枣。实际上教学进度安排过快,对学生整体水平的稳步提高不利,必将使学生超前分化。

3.教学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思考问题中的缺陷不易被教师发现。同时,也易使学生满足于一知半解,对知识难以融会贯通。这种教学方法严重违背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致使一些在知识理解、规律运用上存在偏差的学生,因得不到教师的及时指点,逐渐分化成了后进生。

4.作业过多。大量的作业使得一些学生完成作业效果差。久而久之,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苦恼和厌倦的心理,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进取心,并可能逐渐沦为学习上和纪律上的双项后进生。

二、后进生的心理矫正

(一)动之以情,发挥学习主动性

1、施之爱心,沟通感情。平时,我和他们多接触、多拉家长、多聊天,既使他们感到老师在关心自己,真心帮助自己,又建立了互信,缩短了心理距离。

2、诚恳鼓励,增强信心。后进生的自卑感很强,他们怕上黑板,怕老师提问,怕出洋相,他们的失败经历太多了,对自己失去信心。我就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获得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晓之以理,明确学习目的性

1、关心社会,明确责任。

2、抓住契机,转移兴趣。正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不良的“某种特殊爱好,迷恋某种活动”也是产生后进生的原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找准问题,抓住契机,进行引导。

(三)导之以行,激发学习积极性

1、操作演示,吸引注意。学生动态的、直观的事物容易集中注意力,也比较容易理解,我们在课内外就尽量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2、多次反复,及时矫正。后进生的接受能力较慢,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操之过急,而应随时掌握他们的“脉搏”,了解他们当前的学习水平与存在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至少要组织二到三次的信息反馈。

3、超前学习,笨鸟先飞。部分后进生动作比较慢,思维也慢,为了让他们与全班同学有一个共同思考的基点,我在教学中注意让这部分后进生提前学习。

4、课内辅导,实行优先。后进生遗忘快,学习上漏洞多,在教学中应以课内辅导为主,课外辅导为辅。

(四)授之以法,形成良好习惯

1、立足基础,反复抓。

2、拾漏补缺,对症下药。

3、教会方法,养成习惯。

三、后进生的转化对策

从教师和教学的角度看,转变后百分之三十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应具备以下品质和能力:一是要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热爱教学工作,热爱全体学生,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除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外,还应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能运用教育理论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有所创新。三是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这样很好地把握教育教学,使所有学生都稳步提高。

2.在教学要求上,变“平均主义”、“一刀切”为“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于每个学生学好本课的知识,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准绳。在课堂提问、课堂训练、课外作业布置上,要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对基础好的学生,应注意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帮助他们理解和归纳基础知识,指点他们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样能使好的学生“吃得饱”,使差生“吃得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逐步提高。

3.在教学进度上变单纯求快为合理安排。学生只有在学习新知识时打好基础,注重思维能力开拓和解题技能的培养,复习才能如鱼得水,深化才有根基。否则,必定事倍功半。 4.在教学方法上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实行“目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确立好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 5.在作业安排上,变盲目多练为有计划、有目的的课堂巧练。这样做的目的是力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上的偏差。

6.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定律、性质、法规更深、更透地理解和更好地掌握。 7.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针对儿童好奇好胜的特点,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努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篇:小学英语教学中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

一、小学英语“后进生”的主要形成原因:主要分为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

外界因素:

1、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所受教育的重要部分是由家庭教育来完成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引导和示范的作用,然而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教育的层次比较低,自身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比较有限,因此很难对子女进行有效指导。

2、英语学习氛围。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部分学校仍片面追求升学率或重视考试分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后进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上课仅仅依靠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传统的听写、朗读、背诵等教学活动。枯燥的教学方法,沉重的课业负担,只会让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动机。

内在因素:

1、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策略。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起着推动作用,大多数后进生都没有养成自觉地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听课效率很差。

2、学习兴趣的逐步淡化。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当中,很大一部分的学习动力都来自于学生学习兴趣,后进生同其他的学生一样,在低年级段,刚刚开始接触到英语时的新鲜感和学习内容的简单化让他们拥有很高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积极而大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学内容逐步递增,知识逐步深化,慢慢地英语成绩上也出现的较大的两极分化现象,而由此被分化出来的后进生原有的兴趣也就随着他们逐渐滋生的畏难情绪而荡然无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于是就对英语学习满满失去了兴趣。

3、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

英语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英语是门语言,是一门交际工具。学英语的目的是获得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但是很多学生不了解这门学科的特点,他们普遍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常常前读后忘;对句型生搬硬套,写句逐词对译,始终不能摆脱汉语的习惯,语言必须经过反复大量的笔头实践学习。不少学生仅满足于老师讲的内容听懂,而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说、读、写的实践学习上,所以无法形成语言技能,只能边学边忘,越学越困难,最终导致掉队。

二、分析了后进生的成因,根据这一现状制定了以下转化措施

1、用爱心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我们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就表示出对个人的力量和能力方面的尊重;而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示出我们对个人的要求。”他还认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教师的爱心在学生的心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对后进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耐心,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后进生的关心,首先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在任何方面一视同仁,决不能因为成绩差而嫌弃他们。课后经常与后进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长期交往,使他们对我产生信赖感,亲切感,较好地利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机制,引导他们乐于学英语。

2、培养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后进生开始接受你的课堂,开始较认真学习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自己主动找你学习,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进一步活跃自己的课堂。课堂中要讲求语言的艺术性和幽默性,充分使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根据课文内容的实际情况融入相关的文化内容或进行相应的知识拓展。比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讲的是比较级,我首先用学生们熟悉的人物来比较,最后将我的年龄、身高与他们比较,这样的课堂比较受学生欢迎,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来。同时,课堂上特别关注差生的学习情绪,当他们开小差走神的时候,我会用眼神提醒他们或者走边讲边走到他(她)的身边给予提醒。面对英语基础很差的学生,我在自己的教学中采取了“慢节奏,重落实,扎实基础,养好习惯”的做法,从抓英语单词和句子的读写入手,采用教师领学生读,让学生跟录音机读,早自习读,课前读等方式,狠抓学生的英语规范朗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从英语字母的规范书写教起,狠抓学生的书写习惯,使学生潜移默化,书写习惯成自然。从抓单词,句子,段落的背诵和默写入手,强化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输入与输出。这样坚持下去,必然会为他们英语的进一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3.帮助后进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没有奋斗目标是后进生之所以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在对后进生进行了解后,要帮他们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及时修正,提醒他们平时要多花工夫,通过努力,逐步实现他们的目标。例如,每次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前,我都会与后进生共同制订目标,要求逐步提高,如上次考60分,这次能否考75分,下次能否考85分,并在考前达成共识,如果达到,就给予奖励,例如陈志奇同学的“一个肉夹馍”的故事,该生从75分一下越到90分,我给了双倍奖励,该生的学习兴趣越发浓厚,从而不断进步。

4、课堂上多肯定,多赞许,多给其展示的舞台,课后多辅导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一个简单的单词、一个简单的句型,后进生在回答时时也不会费力,他们会高高地举手。教师就要把这些机会机会留给后进生,同时带领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回答要给予一定的肯定与赞扬。同时,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让后进生也参与进来,要让他们参与到你的游戏、表演、趣味活动当中,要给后进生一个展示的机会。

后进生的基础一般都很差,只靠课堂上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课后也增加一些适当的辅导。根据学生学习上的不同弱点,我给他们制定了一个课外辅导计划,每天每人要利用课外时间来我这里问一个问题,并记录下来,每天坚持,一学期下来,后进生的问题越来越少了。

5、借助集体力量来感染影响后进生

班上的学英语气氛愈浓,对后进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大的教育力量。我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领读所学的课文、单词,后进生们也在一天天的熏陶中实现着由不会、不熟、会、熟、很熟、非常熟的过程。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学习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它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教师要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要给后进生以帮助,而且要给以时间。相信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一定会有收获的。

第四篇:《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方案

一、 研究的背景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尤其是在农村小学,班额过大,师资力量匮乏,导致一个英语专职教师要教

五、六个班级,教师无法顾及这么多的学生。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以后,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得当,加之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出现了大批的“后进生”。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后进生的发展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拦路石,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随着英语学习年龄不断提前,英语后进生问题也日益突出,误入了“学地早,厌烦的早,放弃地早”的怪圈,小学英语教育是整个英语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实现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不能在起始阶段搬掉这块拦路石,不仅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也对其它方面的学习产生负面的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让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通过本课题研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英语学困生在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关注下,学会学习、实践、创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健康全面的发展。

2.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后进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较好的改善,素质有了全面提高,英语成绩将有明显提高,这样就可以促进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提高自身的教科研能力

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与学生的亲密接触,重新建构师生关系,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二 理论构建

(一)课题的鉴定

英语学习后进生是指智能正常,但因后天和外界的原因造成英语学习有障碍,达不到教

1 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业不良者。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但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对学习英语有畏难情绪,感到学英语不比母语那么好学,学习起来比较吃力,由于成绩不理想,继而失去自信心,放弃英语学习,使班内产生两级分化的现象。对此,我们必须找出原因,研究对策,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重新找回学好英语的信心。

二、理论依据

1.教育生命性理念 叶澜教授的教育生命性理念。认为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我们的学生正处在生命成长最快、最富有学习可能、也是最需要学习的重要时期,处于个性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影响,将远远超出本阶段而延续到终身。我们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的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因此学困生的教育过程就是树立信心的过程。

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的、自觉的主观能动性。发展是人的本能,发展是终生的过程,发展具有层次性,人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 “后进生”部分个体的全面发展。 是一个可发展、可造就的“活动人”,是一个可开采、可挖掘的“资源人”。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1.“后进生”的初步界定后进生主要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其学习成绩、学习习惯以及其他方面的表现在班里暂时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类似于过去所称的“差生”,但又要与“差生”区别开来,在老师的心目中,应当只有暂时落后的“后进生”,而没有无法教育转变的“差生”。

2.后进生的成因与后进生的转化后进生的成因主要指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以后,造成在班级里处于落后状态的种种原因。后进生的转化主要指老师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后进生加以引导教育,使之在各方面得以发展,并成为一名学习没有困难的学生。

三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的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后进生的发展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拦路石,一 2 直困扰着广大农村英语教育工作者,随着英语学习年龄不断提前,英语后进生问题也日益突出,小学英语教育是整个英语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实现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不在起始阶段搬掉这块拦路石,不仅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也对其它方面的学习产生负面的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将力争达到以下的目的:

1.提高教师自身的教科研能力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与学生的亲密接触,重新建构 了师生关系,提高了英语教师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2.使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我们通过本课题研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英语后进生在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关注下,学会学习、实践、创造,为 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健康全面的发展。

3.促进我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后进生的行为习惯可以良好地改善,师生素质可以有全面提 高,学生英语成绩将有明显提高,这样就可以促进我校英语教育 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小学英语后进生有效发展的前提 (1)更新观念,正确、客观看待不同层次的英语后进生。 (2)多渠道、多形式的与英语后进生加强情感交流。

2.树立信心、健康动机是促进小学英语学困生有效发展的起点

(1)帮助小学英语后进生客观公正地看到自己的现状,制定切 。实可行的小目标(阶段目标)

(2)家校联合,提供宽松的、有利于小学英语后进生内因促动的教育环境。 3.实施成功教育是促进小学英语后进生有效发展的关键

(1)给小学英语后进生提供各种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找回信心。

(2)促进小学英语后进生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合作教学,加强学法指导。

4.建立科学有效的发展性多元评价机制是促进后进生有效发展的手段 (1)改变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2)改变对教师评价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阅学习现有教育后进生的经验和理论以及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 3 论文章。熟练掌握各种后进生的教育方法。

2.个案研究法。

(1)对典型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情况。 (2)对于一堂典型的研究课、一个典型的实验班,进行个案分析。

3.调查研究法 调查分析后进生的成因和类型,以全面和发展的眼光,对后进生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按一定标准对后进生进行分类。

4.行动研究法 我将在教育学困生的行动中不断反思和研究,写作教学案例;并及时总结,归纳教育学困生的有效方法。

四 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申报阶段(2014 年 3月—2014 年4 月) 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选择课题,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14 年 5 月—2014年7月) 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案;文献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

3.实施阶段(2014 年 9 月—2009 年 10 月) 确定班级英语后进生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根据不同成因进行归类;运用科学方法对后进生进行引导教育; 将阶段性教育实践个案发布在博客上,寻求验证,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撰写转化后进生案例,归纳教育后进生的有效方法

4.总结阶段(2014 年 11 月) 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迎接验收。

同弓小学品德学科教研组工作总结

为了能充分发挥品社课程在学校学科德育中的主体地位,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近几年,我校在县教研员的引领下,在教研形式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教研组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一)人员保障

要提升品社教学质量关键要有一支能积极参与品社研讨,勇于实践的教师队伍,为此结合日常的听课,在征询校领导的意见后,学校成立了一支稳定的品社研讨小组,基本上各年级我们确立了一位年级组长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我们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品社教研组的老师积极参与实践课研究,通过听课、评课、反思,挖掘每个人的潜能,促进合作交流,成果共享,让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教研组的老师积极参与县、片品社教学研讨活动,推动品社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制度建设

为了能打造一支教师专业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的品社教研队伍,我们把教研工作的重心聚集在以理论推进实践上。

1、创造学习机会

(1)开展理论学习活动。我们定期学习教育刊物上的有关课改文章,如学习《民族精神教育纲要》,了解各年段相关课文在《纲要》中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加以落实;积极研究《课程标准》,确立新的教学观念,仔细揣摸教材与学生间的切入点,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推荐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改著作和杂志,如《小学德育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程理论》、《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衢州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等,为新课程改革构建“航标灯”。通过学习,教师明确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定位,即“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功能的研究者、开发者”,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本次课改的重大意义。

(2)走出去参加培训研讨,通过送参加区、片培训活动,使品社教师成为推进课程改革、开展教学创新的骨干力量。

2、开展“三个一”活动,强化自学研讨

5 教研组教师每学期至少读1本对教学有帮助的好书;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案例;展示一节课;这种“现实性与前瞻性结合”,“操作性与学术性结合”,“集中培训与自我提高结合”的互动式学习方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能从更高的要求和宽广的视野来审视和研究问题,形成新的思维方法,从而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课改之中,逐步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操作能力。

二、以课题为抓手,依托校本教研聚焦课堂开展实践活动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应是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品社这门学科最大的特点是“加强了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结合品社这门学科的特点,我们以校级《品德与社会课程体验与探究式学习的研究》课题为抓手,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每月教研组根据研究专题安排不同年级的实验教师进行实践研究,教研组成员进行听课、评课,以此提升教师研读教材、从学生成长特点入手设计教学的能力,同时引导儿童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用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行动去服务社会。

(一)打通课堂和生活之间的界限

教学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的经验与经历相联系,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是紧密相连的,生活中蕴涵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打通课堂和生活之间的界限,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丰富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促进学生的发展。 1.课堂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经验沟通

教学要真正为每一个学生服务,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活动中仔细地去思考,认真去了解: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点方面,学生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等。如在教学《可爱的家》这一单元洪老师精心设计了四个块面的活动一一亲子游戏、采访爸爸妈妈、回忆成长往事、用行动去关心父母。这四个活动并非随意拼凑 , 而是遵循着学生内在的情感线索,由对家庭成员的缺乏了解到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艰辛、不易 , 直至从内心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爱父母、爱家庭,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历经了这样一个情感升华的过程。这种与学生经验相沟通的教学设计使教学的目的更加明确,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2、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中

社会生活广阔而又丰富,是学生进行广泛深入学习的一个场所。将课堂教学与广阔的社

6 会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满足学生在认识上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如在设计《美丽的春天》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不仅将课堂搬到了校园、公园,让学生亲身感受春天的美丽,同时将采集回来的蝴蝶指导学生制成美丽的作品,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激发了热爱自然的情感。

3、捕捉社会中的热点作为教育资源

我们除了教会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校园生活。要求教师及时捕捉社会生活、校园生活的热点,将其转化为教育的有利资源,引导学生去辨析、去感悟„„当新闻中报道“大学生用硫酸泼大狗熊”的事件之后,我们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报道,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想;当学校大鱼缸里养的鱼一下子不幸死去时,我们引导学生开展了“小鱼快回家吧”的讨论;当学生了解到,为了我们国家2008年的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的世博会,许多人都要积极要求成为志愿者时,都表示要学习志愿者精神,关心自己也关心他人,现在做小小志愿者,到时候能够真正为奥运会和世博会出力。

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更需要的是一种对生活、对事物的感悟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当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合起来,学生就有可能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就有可能会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也就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活动了。

(二)实现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

新课程改革对品社课程进行了整体的改革,它涉及到时代背景的变迁、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课程任务的重新定位、课程目标的明确界定、课程内容的全面更新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执教新教材品社教学的老师大多都有这样的一种感受:新教材中的内容与以往大不相同了:没有了现成的故事,没有一个个现成的辨析题,没有可以信手拈来的内容。要把品社课教好,不但要钻研教材,更要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课前作好准备的,得提早通知,否则上课时自己无话可讲,学生也成了‘呆头鹅’。”此外我们强调实验教师在课堂上要“蹲下身子”与孩子们交流,把自己当作是带着学生走向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传授者,去倾听来自每一个孩子的声音,去关注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去尊重学生的智慧,把孩子当成能够独立成长的生命个体。听课教师则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交往状态,评判教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种信赖、宽容、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学习过程与方法,是否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这样民主、平

7 等的自我反省式的教学研究,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在这种研究背景下,出台了一堂好的品社课的标准,帮助教师在心目中自然形成了一种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中,我们能够听到学生向老师提问,反驳教师的见解„„课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研究„„教师真正成了与学生平等的“听者”、“学者”、“思者”。学生在宽松的氛围和没有等级之分的空间里,畅所欲言,个性得到张扬,创新应运而生。

(三)加强课例研讨,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

如果在校本教研中,教师所设计的方案是一个教学的过程,那么接下来的行动就是“课例研讨”。我们发现,在校本教研中,教师一旦进入了真实的课堂,面对具体的学生,教师就不得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意想不到的教学事件,去灵活调整课堂教学。所以,就教师而言,“上课”并不意味着执行事先所设计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意味着要创造性地实施设计方案。这时候,针对真实的课堂表现,与学科内的其他教师,学校领导进行课例研讨,就具有了非常现实的意义,这正是“教学即研究”的本意。这学期朱老师执教的《我会这样吃》也正是借助了各年级老师的共同参与,通过一次次的研讨获取了大量信息,解决了教学上的困惑、问题,逐步体会了新课程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体现、完善新理念。从教师对问题的提出,到设计方案,再到执行方案,研讨课例,都是有反思的介入和参与。在整个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反思”其实是贯穿始终的。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和提高教学研究的能力。所以,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校本教研的过程,不光要有专家的引领,同伴的协作,更应该有着教师个人的思考。只有当教师增强了研究的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反思自己个人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和解决的效果,才能克服教学的被动性与盲目性,发展自己专业能力。因此,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我们总是鼓励教师个人自主独立的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即“自我反思”。这种“发表”,对教师个人而言,是反思,对教师群体而言,是一种交流和分享。恰恰是教师这种反思的故事,给我们的校本教研提供了不少精彩的案例,也为教师自觉、持续地推行研究奠定了基础。如今,课堂上出了问题,教师并不是一味地责怪学生不配合、不听话,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想想自己应担负什么职责,应从哪些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也正是我们所倡导的“教师要把实践、探索、反思贯穿于实验的全过程。

三、教研组工作成效:创设了民主和谐,合作发展的教研文化氛围

在校本教研中,我校通过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自由研讨、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在鼓励教师自觉进行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强调教师之间的磋商、协调、交流和合作。我们倡导的教研文化是“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如在集体

8 备课时,由执教老师作中心发言,说教材、说学法、说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学科组的老师出谋划策,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在这样一个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下,老师形成了一种同伴互助和合作的关系,教师之间这种积极的关系不但有效地保障了教师群体的通力合作和发展,还促进了学校建立起一种开放合作,民主发展的校园教研文化。

通过一系列的校本培训,我校的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是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成为了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从教材的复制者成为了教材的创造者,能够灵活多样的设计教学活动和组织教学形式;其次能灵活地运用教材,能根据教材,丰富、发展、延伸活动;能联系学生实际,补充教学内容,设计教材中没有的活动。关注儿童生活中的新现象、新问题,及时充实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课堂教学气氛更为活跃,教学效果更扎实,从而切实地提高了我校的品社教学质量。

四、问题与对策

教研组的活动研究发挥了实验班教师的作用,但只局限于一到四年级的实验班的老师,我们将扩大教研组队伍,使面上教师参与活动与研究。并将实验教师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向其他教师辐射。

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对未来充满期望,充满信心,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定会收获成功!

第五篇:双河小学后进生转化方案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力发育正常,品德不良或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这个群体往往易被教师忽视。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是教师高度责任感的具体体现,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对 “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新课程精神的贯彻落实。针对后进生的转化特制定本方案。

一、转化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面向全体,全面育人,按照“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原则,因材施教,因人施策,切实把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修正教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持之以恒,让每一位后进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转化和提高。

二、转化目标

1、管理上得到监控。后进生虽然少,但对班级整体的影响却不容忽视。教师不能对这部分学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而要从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后进生转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职业操守。

2、品德上得到提高。真诚关爱后进生,注重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在关心全班学生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爱心倾注在后进生身上,做好差生的心理疏导,尊重差生的人格和权利,以教师的一颗平等的心唤起另一颗冷漠的心,以一个师长和朋友友善的心走入另一颗孤寂的心。教师的投桃才能换来学生的报李,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3、成绩上得到提升。根据学生存在的知识方面的缺陷,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辅导,辅导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循循善诱,忌急躁和冒进,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多进行鼓励和表扬,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

4、习惯上得到改变。教师要以辩证的思想,敏锐的眼光,深刻的洞察力去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多让班上优秀学生去与他们交友,运用优秀学生的形象去影响和感染他们,感受榜样的力量。由于后进生意志薄弱的原因,后进生的不

良习惯转变非一日之功,教师要正确对待习惯转变过程中的反复现象,绝不能因他们的故态重演而心灰意冷。

三、转化措施

1、建立差生档案。

语文、数学、自然、英语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班学生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等情况,确定好后进生对象,各科教师确定好5—8名予以帮扶。

2、拟定转化计划。

各任课教师对确定出来的后进生要有客观和实事求是的评价和分析,执照因材施教,因症施治的原则,针对存在的情况确立行之有效的转化方式。

3、实施过程监管。

(1)有转化记录

根据辅导内容,设制《后进生转化记录表》。对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有谈话记录,做到一周一次;对学习成绩不好的有辅导记录,做到一周三次。每次记录有被谈话或被辅导学生签字,有班上学生证明人签名。

(2)有信息反馈

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编制《后进生转化信息反馈表》,一个月满,辅导教师对被辅导学生从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成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小结,总结时多看到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多以指明方向,明确目标为主。同时要求学生对自己一个月来进行自我反思,家长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一个月结束,《记录表》和《反馈表》交学校教导处存查。

(3)有表彰激励

每期分两次(期中和期末)对后进生中确实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表彰名单由辅导教师确定,从被辅导学生中限定为2名。表彰方式为张榜公布。

4、注重结果导向

辅导过程中态度认真,效果明显,班级整体水平上升显著的教师,在学校“后进生转化交流会上”作经验介绍,并进行嘉奖表彰。

被辅导学生在期末检测中进步快,效果好,得到辅导教师和全班学生公认,由学校进行表彰。

后进生的转化道理非常简单,但真正实践起来却十分复杂。我们只要用“爱心”去温暖,用“诚心”去感化,用“耐心”去开导,用“信心”来支撑,用“细心”来辅导,用“恒心”来坚持,守教师之本分,尽教师之职责,施教师之行动,承认每一位学生都同等享有发展的权利,那么,我们一定会倾力描绘出教育的和谐景观。

双河小学教导处

二00八年三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习会计心得体会下一篇:信息技术进入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