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美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2022-09-11

1音乐美学对音乐教育有指导作用

1.1音乐美学的任务和根本目的决定了对音乐教育指导作用

音乐美学的任务主要在于阐述音乐艺术的特殊性、特殊的审美规律, 根本目的在于从美学角度去揭示在音乐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中人类审美活动的最根本规律。实现音乐教育的基本措施是:在学校开设音乐课, 学校通过音乐课教授音乐知识给学生的行为就是人类对音乐艺术欣赏的过程。

1.2音乐的教育功能对音乐教育具有指导性意义

音乐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作品表现出的作曲者对现实的情感。政治、道德伦理方面的评价。假如这种评价被学生所接受, 就能影响他们、教育他们, 学生对作品中的情感总是以主动的态度去接受的, 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 音乐教育才有可能潜移默化对塑造学生的情感、性格、审美、价值观起到作用。因此音乐的教育功能作为音乐美学中音乐特殊社会功能的一部分, 音乐课程才有必要在学校中开设。

2如何应用音乐美学对音乐教育进行指导

重视音乐美学对音乐教育的指导作用, 将音乐美学更好的融合到音乐教育中, 对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有重要意义。

2.1音乐美学的教育功能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音乐的教育功能作为音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通过长期的对人的感染, 潜移默化地实现的。

2.1.1由于一个人长期反复的听到某一种情绪类型的音乐, 在道德情操方面会受到影响。音乐工作者在学生音乐教育启蒙时期, 要培养他们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意愿。

2.1.2音乐教育功能的实现是要求听众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储备的, 否则音乐的教育功能很难实现。如农夫去欣赏交响乐, 他未必能懂得这首曲子创作的精髓。所以教师在讲课时注意讲音乐课之前, 注意给学生讲说该音乐创作的时期, 背景等即注重课堂导入, 以防学生在接受音乐知识时会比较慢。

2.2从音乐美学与音乐教育差异中寻求实践指导

2.2.1音乐教育具有功利性而音乐美育具有非功利性。音乐美育没有直接功利性目的, 它旨在构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 完善人格, 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从学生角度来讲, 这启示我们学习音乐不要掺杂任何功利性的念头, 要心无杂念的去鉴赏音乐。从教师方面来讲, 教师的音乐课程备课, 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去掉功利性的概念, 培养具有完善和谐个性的学生。

2.2.2音乐教育强调认知性而音乐美育强调情性。音乐美育主要是诉诸人的情感, 在音乐审美中怡情悦性, 获得一种精神享受。这启示教师不应强调传授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操练训练, 要求学生了解, 掌握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的规律程序和方法。

2.2.3音乐教育的手段非审美性而音乐美育手段具有审美性。我们的音乐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狭义的“技术性”教育, 不应以培养训练学生的音乐才能和技巧少数的几个歌唱家、演奏家、作曲家为目的。而是应该着眼于音乐本身, 最终实现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 从而使其身心获得健康的发展, 并且培养出具有完善和谐个性的人。

3音乐美学对学生人格的塑造

音乐美学不仅对音乐教育中教学课程上有指导作用, 而且还会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培养, 起积极作用

3.1音乐美学具有启发学生审美思维的作用

学生通过接受音乐美学教育, 可以了解音乐中蕴含的民俗民风文化、社会、政治政策等文化价值的拓展过程, 同时因为音乐美学的协调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超越性原则, 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理智、价值观念等得到改变, 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力得到提高, 人格得到塑造和升华。

3.2音乐美学有助于完善学生人格,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道路并不会一帆风顺, 让学生了解贝多芬、莫扎特、贝尔格等音乐大师的生平, 这有助于学生在遇到挫折时, 会迎难而上, 而不是轻言放弃。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古往今来, 可歌可泣、坚忍不拔的故事, 激励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结束语

音乐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之一, 音乐美学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应用。在音乐教育的范围, 两者更是相互融合, 相互促进。本文简单的以音乐美学对音乐教育有指导作用、如何应用音乐美学对音乐教育进行指导和音乐美学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进行简单的分析说明。

摘要:音乐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如何更好开展音乐课?音乐教育中音乐美学又如何体现?音乐美学对音乐教育有何重要意义?本文是从音乐美学理论与音乐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角度, 探讨以上几个问题。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美学,人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急性结肠梗阻Ⅰ期手术切除吻合41例疗效观察下一篇:高校年鉴的现状与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