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论文

2022-04-1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任务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古来有之,大同思想作为其中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大同思想的传承和进步,有利于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坚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论文 篇1: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

摘  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立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对政工工作的要求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的意义等三个方面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律体系;政工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地进行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全面阐述中国共产党人法制建设思想的纲领性文献,研读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内涵,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但符合了人们的本质要求,而且它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坚持了党的领导地位,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原则,进行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理念是指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类型。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治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整体把握而形成的一系列理性的基本观念,是对法律精神的理解和对法律价值的解读而形成的一种认知模式。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反映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现代法治理念,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因此,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措施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制建设的经验,借鉴现代法治理论合理成份的基础上形成的基本理念。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的特点和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关键。

(二)加强全社会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健全法制

法治要求人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遵循法律规律。如果违反法律的义务性规定,将承担法律设定的不利后果。法律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每个方面,法律给每个主体应有的权利或必要的义务当出现纠纷或矛盾时,人们可以通到法律解决,达到和谐状态。

在现阶段,我们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完善的规则、制度,虽然传统的调整手段在市场经济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一些新问题新现象,传统的调整手段显得力不从心。在这个过程中,法治的作用日益突出,需要我们健全立法,完善法律制度,弘扬法治精神,宣传法治,使法的理念深深根植于我们每个人心里,是一切事务的处理均可由法去决断,使人们在制度下和谐发展。

(三)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促进守法观念确立

俗话说“雄笔一支抵万军”,枪杆子和笔杆子都是政府管理国家的有效手段。记者常被称为“无冕之王”,正是由于媒体和舆论蕴含了无穷的力量。媒体不但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因此我们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过程中,要形成好的舆论导向,促进守法观念的确立。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在全社会形成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知法守法氛围。要通过宣传教育,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国民的基本素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义

历史经验证明,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最安全、最有效、最根本的路径。由于和谐社会与法治存在有共同的价值追求,法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方法和实践的途径。和谐社会包含着多种利益,利益的确定和利益冲突的解决都需要法律来规制,都必须有法治的配合才能得以实现。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党都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治国施政纲领和基本方略。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先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特别是在事关国家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国计民生重大问题上,更要讲法治,依法定程序运作。纵观我国奴隶制和封建社会,一切国家法律和政策都是为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君主权大于法,以言代法,滥用法律,滥发君威,激化社会矛盾,最终导致王朝的解体而覆灭。就现代而言。在践行我国“十二五”规划宏伟蓝图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统领思想,指导行动,规范人们的行为,逐渐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并付诸于实践,发挥了治国安邦的重要作用。因此,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四、总结

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全社会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人民群众努力的同时,政府也需要作出法治保障工作,对于社会的发展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障。在行政执行方面更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做好人民内部利益和矛盾的协调工作,树立公益理念。最后在司法制度上进行和谐社会进程的完善,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刘爽.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J].法制与社会,2010,(1):225.

[2]李文静,谢佳奇.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综述[J].青年与社会,2012,62(3):5-6.

作者:赵晓峰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论文 篇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

【摘  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任务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古来有之,大同思想作为其中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大同思想的传承和进步,有利于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坚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念。

【关键词】 传统文化;大同思想;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 刘广昊,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党从国家治理的实战经验中,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导下一步步摸索出来的。在向着社会主义迈进的路途中,我党确立了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打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体系和社会的战略方针。在这些战略的制定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的疑问,如:“何谓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直到中国特色的法治理念出现,这些无解的命题才找到了合理的答案。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特点

1. 强调依法治国

自十八大之后,习主席针对促进依法治国的手段、打造法治国家的方法,展开了诸多演讲,提出以宪法为核心,大力推动依法治国。在2013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针对依法治国展开了多达四次的重点培训,习主席在培训的进行过程中指出,大力推动社会繁荣需要依法治国的支撑,大家要切实地将十八大的精神运用到法治中去,紧跟前辈步伐,秉承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法制建设,提升执法、司法、行政法治力度,加强民众全面法治理念,把依法治国切实地运用到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中去,打造社会、国家、政府、民众全面联合的法治大局面,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法治国家。

2. 明确民众在法治建设内的主人公位置

广大民众是依法治国事业的主人公,民众的满意才是评价法治程度的科学标尺。习主席曾说,群众对优质生活的追求,是党和政府工作的目标;尊重群众的心声,满足群众的需求,确保群众的合法权利,确保社会和平稳定发展;落实人民群众的切实诉求,秉承法治建设理念。以上关键性讲话,都凸显出党和中央的治国理念,也为依法治国赢得了良好的民众口碑。

二、我国社会主义前提下的法治理念教育

1. 我国法治理念教育的大环境

如今社会的改变可谓日新月异,新的信息技术打破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对全球社会发展产生了全方位的革命性影响,因此法治质量也需要与时俱进。

当前,和平发展仍然是时代主旋律。世界局势总体保持和平,我国周边局势总体平稳,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基本稳定,大国关系格局基本稳定。期望和平、共同发展、全面协作必然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及全球民众的一致要求。然而,局部战争的爆发依旧不可避免,这也必然成为从今往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全球局势的写照。影响我国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多,诸如领土争端、贸易争端、意识形态的冲突加剧等。要想处理好相关问题,继续推动我国经济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发展,我们就必须认真学习国际法律法规,必须善用法律手段和国际规则去解决领土和贸易争端,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世界格局在一体化局势形成后,很多国际问题变得更加尖锐。一是经济全球化。建立在新型国际分工上的全球经济纽带空前紧密,“世界工厂”纷纷出现,跨国公司、地区经贸集团迅猛发展。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关税障碍将大幅度消减,各国电信、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商业零售、国内贸易、旅游、律师、教育等服务业将空前开放。货币、商品、技术、人员更自由地、更快捷地跨境流动。世界范围内金融市场的逐渐形成,令各项经济活动变得更为自由。其次是政治世界化。政治世界化就是指各国在价值观及制度上的趋同性,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各国对于民主这一观念的认同,其中主要的两点就是对民众自由、平等这两项权利的保障。由于世界一体化金融格局的形成,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大多数国家的政治价值观和法治标准也都趋于一致,全球范畴的法治标准已经初见雏形。

2. 法治理念教育的核心对象

(1)法治理念教育模式。现在党员培训体系内的法治理念教育十分薄弱,在教育形式上不够重视,没有系统规范的培训,很多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方式不够科学,存在考评和保障机制缺乏稳定性与有效性等问题。

要想提升党员的法治理念,首先要设计出合理的培训体系。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训不是简单地学习法治知识,而是包括更深层次的价值观转变。因此,在内容设计上既要有法治基础知识普及,也要有法治情感培养,更要有法治意志锻炼和法治理念践行等内容。设置的课程除了法治课程,还可以包括党性修养、廉政建设专题等。在具体教育中应按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分类设定教学内容,譬如针对领导干部要强化依法治国、执法为民意识,强调合法权利、诚实信用及法制权利,于源头上树立党员的法治观念,明确其法治理念的科学性,针对普通党员干部要积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以案析法,在思想上搞清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防止什么。

其次要规范党员在我国社会主义前提下的法治理念教育的模式。坚持自学、党校培训、在线学习、法治讲座等多种教育形式,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的实效性。一方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遵循教学和人的发展规律,改变单一的理论灌输方法,综合运用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并充分运电子白板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针对党员干部较少接触法律援助等直接的法律实践,一般对法律的理解停留于形式,对法律价值的体验较少,法治教育方法老套等问题,在完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设法治实践课程,增强其切身的法治体验,促进党员自觉地维护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完善党员的法治考评及稽查体系。完善党员的法治考评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落到实处。考核指标是指挥棒,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影响着正确政绩观的树立。但目前对党员干部的考核大多是重经济、轻法治,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任务考评思想顽固不化,对于我国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极为不利,有碍法治理念的学习。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政绩考核制度,把法治要素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中,促进党员干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定要督促党员进行年度法治述职,将学法用法考试作为公务员学习培训的必备课目之一,把考试情况作为选拔任用、晋升、奖惩的条件之一;把法治考评纳入到党员考核的内容中去,督促党员将法治理念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在行政中合理应用法治思维,从而推进我国社会的法治化进程。

社会主义法治追求是建立在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公正等科学发展观基础上的,是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进而把握其党性与人民性、科学性与开放性、实践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就成为融汇法治理念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婧,田克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由来和创新发展——以宪法及其修正案为分析视角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8).

[2] 田培炎.管党治党的新要求——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3,(14).

[3] 戴雨薇.“枫桥经验”与中国特色法治模式关系探讨[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

[4] 王胜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13年3月10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R].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3.

[5] 梁平.语义与实践:中国特色法治文化及其建设进路探究[J].法学杂志,2013,(3).

[6] 范进学,张玉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在逻辑的梳理[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7] 李婧.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

责任编辑:乔咏波

作者:韩敏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论文 篇3:

法科生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进”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近年来,湖南各大高校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依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三进”的要求,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实践和教学活动。在这些社会实践和教学活动当中,高校的法科学子,无一不起到自己法学学子的应有之义,模范带头,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进”的宗旨。

关键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进湖南高校;法科生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及“三进”的含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最早由胡锦涛主席在二零零二年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十周年大会上提出,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三进”指的是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下,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二、法科生“三进”活动的背景和现状

最近几年里,湖南省35所高校法学院(系)的3300多名大学生宣传法律,提供法律咨询,进行社会调查,累计为13万名人提供了法律服务。四年时间里,这项活动逐步显现出一些可喜的发展,从立足校内活动到向校外的社区、乡村、工地延伸;从主要由学生自己参与活动到指导老师、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带队共同参与;从过去集中的、突击性的活动到向定点的、经常性的法律宣传、咨询服务方向发展;从法学教育与司法行政工作各自为战到两者结合、优势互补,实现司法与教育的双赢。

实践证明,法科生“三进”所产生的法律服务活动虽然才进行四年,但发展趋势很好,持续开展这一活动很有必要,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目前法科生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进”中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希望越来越多的法学院(系)及其大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志愿者队伍不仅应当包括在校专本生(主要是大三、大四的学生),还应当动员更多的研究生和专业教师参与,并对他们分别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三、湖南高校法科生参与“三进”具体情况

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湖南高校中,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湘潭大学,以及本人所在的长沙学院等高校,其法学院系的学生,都会在“12·4”的宪法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和知识竞赛等各类普法性质活动。活动举办方一般都会联合当地司法局、法院或一些知名律所,由从事法律行业多年的专业人士给出一些经验指导和建设性意见。同时在活动过程注重加强对宪法知识的学习。宣传宪法采取的形式有选诵宪法条文,有些院校则采取宪法知识竞赛的形式,主要由法学院系牵头,其他院系协同参与,使得宪法能够真正走进我们大学校园,走进师生课堂,进入我们的大脑。

除了在宪法日举办形形式式活动,发挥法科生的作用外,湖南省各高校积极举办了知识产权竞赛、侨联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竞赛等大型法律知识交流与学习活动,各高校法科生兴趣盎然,参与其中,而且准备比较充分,高校共举,师生一堂,使得各活动圆满结束,让法律精神生机勃勃。

高校院系还时常会邀请国内外知名律师,法官,检察官来校内进行讲座,讲座范围涵盖了法科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专业学习经验的分享和指导以及其他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讲座。

长沙学院,在发挥自己本校法科生“三进”作用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独特之处。在新生进校进系的第一天,就要到长沙开福区人民法院,实地感受我们法学这个学科所应有的风貌和担当责任。首先让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所要求的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五个方面,深深进入到我们法科学子自己的头脑当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肩负发挥“三进”作用的法科生,自然要自己先让知识进头脑,然后才能发挥自己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进”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同样的,政法系同样协同举办了各式各样的法律讲座,如湖南省高院李世锋法官所主讲的“刑事法官与证据”的专题讲座,不仅政法系学生广泛参与,而且广邀其他兄弟院系积极参与进来,在专题讲座结束之后,由政法系学生带头提问,交流热烈。这样方式,一改平日刻板的课堂说理,请权威的法官现身说法说理,结合我们学生所学所需,进行了别致生面的“师生交流”。同样的,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政法系,也在不定时举行一系列相关的知识竞赛,普法宣传,上文亦有提到,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12月6日,“互联网+”背景下法学教育改革高峰论坛暨湖南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2015年年会在长沙学院召开。这是我校以及我政法系第一将“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改革问题带进学校来在此期间,通过政法系师生的努力,将会议成果推广介绍到全校,引起了当日全校的广泛关注。而主要的关注点在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法学教育改革会和我们大学生自己产生怎么样的一种联系。通过这次年会,我们法科生身体力行,向校内外师生传播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新时代科技发展对我们生存方式、教育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改变,这势必会影响到我们今后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以上这些活动,无一不是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和廉洁教育,培养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反腐倡廉,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进”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今后要更加积极、创新地举办更多有意义、有实效的法治活动。

四、发挥法科生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进”作用的新途径及其意义

法科学生要发挥自己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三进”作用,既可以通过参加专业活动实践,又可以在校内外开展法治宣讲活动,增加自己对法治理念的理解。在宣讲的时候还可以附带法律援助活动,使得刻板的说教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起来,做到真正意义的“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同时也要注意常让拥有多年司法经验的法官、检察官、知名律师来到我们法科生当中进行实践指导。作为时代前沿弄潮儿的法科生,应当注意到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法科学生也应该紧密联系“互联网+”这个大背景,积极投身于丰富的网络平台宣传工作,通过建设校园官方微信号、政法院系微信号,联系课内课外,提供教学资源、推广相关书目、介绍深度文章,做精做细做好,让有见识有深度有广度的文章影响周围的一群人,然后再通过这样一群人更好影响周围更多的人,这样才能更好做到法治理念“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法科生真正的作用,才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最鲜活最有的力量,而我们法科学生也只有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深深和这个伟大的国家联系起来,才能大有作为,“中国梦”的实现必然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密相连,而法科生必然会在其中成为中流砥柱。

五、不足与建议

不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进”活动历时已经四年,活动与形式也日益丰富,但是参与度还不够,有些高校不够重视,使“三进”在进校园就受到了阻碍;另外,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进”活动的重要性,参与热度不够,使得很多活动成效不特别明显。另外我们在研究该课题的过程中,调查收集的数据和资料很欠缺,实地调查不够,没有全面具体地说明这一问题。

建议:加大广告、标语、媒体的宣传力度,首先必须让法治意识进入高校,根植法科生,提高学生的认识,进而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逐渐培养其法治精神,让学生自觉成为法治建设的主人公。我们也将更加积极地进行实地调查和利用互联网等方式,收集、积累更多全面、具体的信息,请教更多专家、学者以及人民群众,将课题做得更好!(作者单位:长沙学院)

作者:豆文志 宋玲 王洁 郑宇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附属医院制度建设论文下一篇:医疗纠纷法律保护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