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2023-03-01

当前中国, 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农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条件也逐步提高。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经济水平的提高往往能够刺激到消费。因而, 随着经济水平的稳步提高, 农村的消费水平也逐渐登上更高的台阶。所以, 已经在城市里经过实践证明的电子商务也逐渐深入农村。本文立足于“互联网+”背景下, 探讨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

一、“互联网+”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影响

(一) “互联网+三农”的模式

“三农”问题向来都是重中之重。“互联网+农业”创新了农业的发展模式, 拓宽了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互联网+农村”则加强了农村之间的相互联系, 形成了规模效应;“互联网+农民”则将农民推到了经济发展的前沿, 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执行者。由此可见, “互联网+三农”的模式将极大程度上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局面, 深刻改变农村面貌。

“三农”问题与互联网的融合是新时代下必然会迈进的一步。目前, 农村日益建起来的农产品特色馆等, 逐渐形成了品牌化运作, 将极大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 商业生态下的“互联网+”

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与使用日渐神话, 电子商务企业与线下零售逐渐融合。在这一情境下, 农村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的手段, 更好地满足了一些需求。随着农村基础建设的日渐完善, 许多电子商务企业将业务延伸至农村, 并开始建设起与农产品相关的生态网络系统。逐渐地, 农村电子商务的商业形态将会形成。

二、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现状

毋庸置疑的是, 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深入农村。目前电子商务在农村运作良好, 一些基本流程业已具备, 统一采购、包装、物流以及相关的售后服务相对齐全。并且, 农村电子商务的优势也逐渐展现出来, 它可以很好的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 通过互联网进行农产品销售, 既改善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又加大了农产品的销售数量, 对于农村和农民而言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随着政府的加大投入和电子商务企业的资金与技术支持, 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已经逐渐形成了规模性发展。比如河北省清河县形成的羊绒产品生产加工地, 清河县目前依据地理优势和专业技术, 加之当地政府的支持, 已经建立了电子商务服务区。这一产业链的发展引发了更多的传统企业和电子商业企业的入驻, 这样的良性循环使得清河县电子商务产业不断壮大, 成了这里的支柱性产业。

另外一方面, 也要注意到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一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地域方面, 很明显可以看到内陆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远远不如沿海地区。当下, 沿海的电子商务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但是内陆许多农村的电子商务依然是零散的、不成规模的, 这便造成了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要想极力扭转这一现状也是极为不易的事。但是无论如何, 区域不平衡性的问题也应当被纳入决策者的考虑范畴内。

三、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地理条件的严重限制

农村由于地理条件不便, 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尽管有些地区的农村并不存在这个问题, 但是综合来看, 大多数地方的农村依然条件不变, 尤其是内陆的许多农村, 环抱在群山之中, 与外界接触颇少。虽然互联网能解决这些偏僻地区农村的信息问题, 但是更为麻烦的却是物流配送的问题, 高额的配送费将拖垮这些偏僻农村的电子商务。而这些偏僻的农村往往以农作物为主, 他们不能对此进行加工, 只是当做初级的原料售卖, 如此便造成利润微薄, 因而物流配送这些问题将直接决定偏僻农村的生死存亡。

(二) 没有完善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互联网+”于2015年提出, 如今已经三年有余, 但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却良莠不齐。这是因为各个农村由于本身状况不同而面临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不足。目前, 虽然很多地方已经出台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的政策, 但这些政策往往以鼓励为主, 也就是说政策只是倡导农村电子商务, 但是并未提供政策支持, 这样的支持应该是建立在资金支持之上的。当下的一个现状是很多地方政府只喊口号, 却没有实际行为。另外一方面, 电子商务企业明显更注重经济效益而不注重社会效益, 因而企业把资金都投资在了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农村, 这无疑更加拉大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

(三) 农村互联网的普及性差

尽管目前许多农村已经普及互联网, 但是总体看来农村互联网的普及依然是滞后的, 而且与城镇之间仍然存在有较大差距。并且农村本来没有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 所以这加大了农村互联网的普及难度。越是偏僻的农村越是难以普及, 不仅是因为互联网普及需要较高的费用, 更是因为农民对于互联网的热情不高。一个现状是现在留在农村的大多数都是老人与孩子, 老人由于年龄较大难得互联网要领, 孩子又不能独挑大梁, 这些现实因素都加大了互联网普及的难度。

(四) 农民文化素质低

农民对于网络的掌握程度远远不够, 他们本身对于电子支付存有较大戒心, 因而电子商务一方面在他们眼里可能就像洪水猛兽。农民往往学习能力不强, 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农民由于受教育程度不足, 根本就无法认识到互联网背后巨大的经济效益。农民问题成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障碍。农民自身的局限性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 但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又不能不依靠农民。这一两难的困境就决定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性。

(五) 传统农业升级困难

许多农村以种植农作物为主, 随着农作物种植的各方面成本逐渐上升, 农作物的利润越来越少。并且传统农业以家庭为单位, 事实上是一种小农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进程, 因而有必要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的种植。但是, 目前在农村仍然是以家庭为主承包经营, 这便造成了利润的不断减小。农民自身事实上成了集约化、规模化的阻碍者。所以传统农业升级改造的困难是多方面的。

四、农村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 加大对偏僻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偏僻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对应到电子商务上表现为两点, 一是网络问题, 而是物流问题。针对网络问题, 应当为农村拉网, 使得农村的信息资源和城市同步;针对物流问题, 应当着重修缮农村山路, 建设比较良好的公路, 为物流提供便利。这两个问题都应当由当地政府着手解决。政府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前提, 如果忽略了这个前提,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处在被动的局面。一个糟糕的公共基础建设可能给电子商务带来诸多限制, 比如在网络稳定性和物流速度这些至关重要的方面, 都可能对农村电子商务造成致命打击。因而, 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

(二) 当地政府加大资金支持

当地政府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过程中, 应当拿出实际行动, 以资金支持当地电子商务发展。另外, 当地政府可以和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沟通, 通过优惠政策引进电子商务企业为当地投资, 并且从中得到电子商务企业的人才为当地农民进行培训。

政府应该深刻认识到电子商务可能是扶贫攻坚的重要利器, 所以应当把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看成重中之重。早在2017年, 中央就下达文件要求推进农村电商发展, 并且之后多次三令五申, 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十分重视, 因而当地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指示把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落在实处, 为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大开方便之门, 加大资金支持。

(三) 普及互联网

可以围绕在当地设立的电子商务中心, 加大对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是要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 另外一方面则是要对农民进行互联网知识培训, 教会农民对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提高农民对互联网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的认识。

由于农民对于新生代事物接受程度缓慢, 所以普及互联网的过程无疑是缓慢的。要想做到好的普及, 不只是给农村拉上网线就行, 更要教会农民对互联网的使用。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 但是这个过程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农民能够熟练掌握使用互联网, 农村电子商务才有立足之地。

(四)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政府应当设立公共的培训机构, 供农民进行再学习, 以便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对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应该是多层次的提高, 不应当仅仅限于互联网知识, 还应当提高农民的商业有关知识以及服务意识。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可能在多方面制约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这不仅可能影响到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壮大与推广, 也可能影响到农村电子商务的消费者的体验。一旦这两方面做的不好, 俺么农村电子商务将面临一个极为被动的局面, 也有可能因此搁浅。所以, 切实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极为重要的事, 决不能走过场, 简单地培训一下就草草了事。对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可以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讲解, 比如可以专门培养服务意识, 专门培养商业知识, 万万不能搞大杂烩。

(五) 推进传统农业升级改造

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应当围绕“集约化”进行改造, 也就是说把农民的地收起来统一经营种植, 最大程度上提高农民的收益。这种“集约化”的经营模式目前面临的最大的两个阻碍是农民的抵触情绪和土地的改造难度。前者是因为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 抱残守缺造成的;后者则是由于农村土地有极大一部分地势崎岖, 加大了土地改造的难度。所以推进传统农业升级既要让农民认识到农业升级的优势, 也要因地制宜, 做到对土地最好的改造使用。

五、结语

总而言之, 农村电子商务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尽管其中暴露出许多问题, 但是笔者依然相信农村电子商务将拥有美好的未来。现在要做的是, 尽快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 健全农村电子商务体系的建设。农村电子商务, 将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方式, 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摘要:本文立足于“互联网+”的背景, 深入研究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其中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 剖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期冀能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三农”

参考文献

[1] 李发林.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J].管理观察, 2018 (27) :80-82+85.

[2] 张鸿, 刘修征.“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探析——以陕西省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 2018, 46 (05) :324-328.

[3] 穆燕鸿, 王杜春, 迟凤敏.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农村电子商务影响因素分析——以黑龙江省15个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 2016 (08) :106-118.

[4] 韩允.农村电子商务富民效果及提升路径研究——以宿迁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例[J].知识经济, 2018 (22) :55+5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射频热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观察下一篇: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平等受教育权保护——以广东佛山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