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的VB课程教学对策

2022-09-11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具有可视化、面向对象和事件驱动编程机制的显著特点, 简单易学、功能强大, 许多高校将其列为一门公共课, 成为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1]。在实行弹性学分制的高等院校, 面对众多学科与专业学生组成的教学班中,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在同一教学环境中, 培养不同专业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使其具有创新能力,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2~3]。

1 学分制下课堂教学特点

弹性学分制的一个重要特点, 就是学生享有学习的自主选择权, 可以自主选择教师和课程。作为教师, 必须面对学生自主选课给教学上带来的特殊影响。

1.1 教学对象存在差异

自主选课的教学班中, 学生可能来自文、理、工、农、医等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 他们之间必然存在各种差异。除了一般认为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外, 还存在着专业素养、学习特点、认知规律、思维方式的差异等。这些学生在一个课堂里学习, 其教学环境相同, 如果仍然延续针对一个专业学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 难以激发学生共同兴趣, 以至于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显而易见, 教学效果不会尽如人意。

1.2 学生整体缺乏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 表面上自主选课班学生应该相互影响、交流, 优势互补, 以利于开拓学习思路。但实践表明, 如果没有充分准备和采取一定措施, 多数学生没有同专业教学班那样的融洽关系, 更容易以专业小团体的关系存在, 反映在学习上往往表现为相互之间交流接触不多, 不能达到优势互补的理想状态, 其结果可能体现在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课程成绩出现较大落差。这种结局也违背了学分制的初衷。

鉴于此, 在教学设计上, 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共性, 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个性。

2 学分制下教学过程对策

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实践中, 仔细研究教学对象所具有的共性与特殊之处,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保障。

2.1 预先熟悉学生情况

教师要预先熟悉学生基本情况, 熟悉他们的特点, 教学设计有的放矢。比如, 了解教学班的专业构成和各专业人数比例;还要了解各专业的基本状况, 与程序设计课程有关的相关知识和主要用程序设计来解决的问题有哪些。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 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 制定理想的教学方案。

2.2 激发学生共同学习兴趣

学生在兴趣引导下的主动学习是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程序设计课程, 并不要求学生掌握高深的理论, 更多的是学会程序设计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 掌握相关的工具使用和操作方法, 能够解决本专业的一些实际问题。不同学科学生在一起上课, 就要更加强调如何引起学生的共同兴趣, 力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第一堂课, 演示两到三个趣味浓厚的小程序, 如“电脑抽奖”、“屏幕保护”、“特色计算器”等。用有趣的程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说明这样的程序其实很容易实现, 让学生感觉到编程并不困难, 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热情, 从而产生学习动力。

2.3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许多实践证明,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的建立, 不是仅仅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就能奏效的, 而是需要因地制宜, 将多种教学方法合理搭配, 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在VB课程的教学中, 许多教师采用案例法、任务驱动法、问题法等教学方法, 或采用由其演化出的教学方法, 都有自己的教学心得,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5]。学分制条件下, 教师更要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 研究学生对不同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和知会程度, 灵活、恰当地运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之目的。在教学实践中, 由于公共课的课时相对较少, 所以从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 在涉及到程序设计内容的教学时, 主体上采用案例法教学, 能够较好完成教学任务。而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采用其他方法或保留传统教学方式, 只要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没有必要认为教法落后而予以排斥。

2.4 选择恰当的教学案例

对于教学案例, 首先要明确案例应该是对典型的真实问题的描述、分析和解决。选择案例时, 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如主要教学内容与重点、教学时长;学分制条件下, 还要考虑学生程度、专业、后续课程等特点。所以, 教学案例的设计与选取, 要把握适当的难度, 能够让学生“听得懂、想得到、做得出”, 活跃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同时, 案例应该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和可延展性, 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改进成适合本专业特点的程序。可以保持学生的兴趣, 倡导发散思维, 愿意付出精力与时间进一步学习。

2.5 有组织的上机实验

上机实验是学生锻炼VB程序设计实际能力的必要途径, 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验室中, 周围环境要比课堂松弛得多, 大家可以相互讨论, 不受拘束。如果将学生划分为若干3~5人组成的学习小组, 让他们共同完成所布置的任务, 客观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发挥每个学生自身的长处,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6 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

掌握多样性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模式, 这对于目前知识快速膨胀的社会和其人生的学习历程是非常重要的。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 需要注重网络资源对课堂教学辅助功能和拓展功能。网络学习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 取长补短, 对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交流, 探求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 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都是很好地锻炼。

3 结语

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中,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结合本专业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程序设计在今后专业学习中的应用, 对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今后学习的影响, 有着重要和深远意义。学分制体系下, 研究选课教学班的特殊性, 熟悉学生的构成成分, 分析他们的差异和特点, 了解不同学科和专业对教学的需求, 从而确定合理的教学对策, 优化教学设计,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对提高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摘要:在学分制体系下, 面对教学班中不同专业学生混班上课的情况下, 如何提高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学分制下, 针对教学对象存在的共性与个性, 就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案例选择、教学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教学对策。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对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申石磊, 张东生.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1.

[2] 谢红霞.VB程序设计教学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7 (5) .

[3] 张烨, 李瑞华.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J].榆林学院学报, 2007, 17 (4) .

[4] 胡冬星.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之我见[J].福建电脑, 2009, 25 (2) .

[5] 邓洁.基于VB程序设计教学视角[J].广西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7, 23 (9)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西藏职业旅游教学改革探索下一篇:“圆通制-人事工作标准”推进高校文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