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放下自在解脱

2022-07-21

第一篇:看破放下自在解脱

放下是解脱,提起是勇气哲理故事

放下是解脱,提起是勇气

修行者问布袋和尚,什么是佛法的大意?和尚放下布袋,叉手微笑而立。

修行者不解其意,再问该如何修行?和尚提起布袋,挑在背上,悠然大笑而去。

一个人如果什么都放不下,要想自由自在那是很难的事。现代人最大的烦恼并不是贫乏,而是个人所追求和所拥有的东西太多了,肩上背得太重,能放下是洒脱,能提起是勇气。不能放下固然是可怜愚痴贪婪,不敢提起者不外也是个残缺弱者。敢于挑起,排除万障,勇敢面对,这才是一种大无畏精神,英雄气质!

佛教常被误以为消极避事,那是因为某些人们误认为佛教只重视“放下不管,与世无争”。事实上,世俗的忧虑烦恼,是没有止境的。我们在每天的生活里,时而有为善的心,心即如处天堂,时而有三毒的心,心又何异三恶道呢!我们的心每天不知“上天堂下地狱”来回多少次呢?

人生要学习做到放下世俗妄念愚行,不随俗浮沉;要淡世情,勘破世事,让世事如云烟的逝去,不比较,不计较才能放下。

人情似水,有高低,易来去。俗语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意思说,当你穷困,纵然在闹市中,亲人朋友也不闻不问;当你富有,纵使远在深山,也会络绎不绝的亲戚来拜访你。其实,这是世间的真相,常情本如是。在人情世事中,我们要学习坦然风趣,方能将不平的世间里放下,才能体会自在潇洒的情趣。

对世间有情有义的事情,我们要敢于承当,身心要做到清而不浊,净而不染,爱而不俗,公而不私。

佛陀的是大弟子中,富楼那尊者发愿要到输卢那国去弘法因为他认为这个国家人民没有信仰,凶横强悍;社会缺乏道德而紊乱。然而,佛陀担心当地人太顽劣,不希望他冒险。

佛陀提醒他:“假如有人骂你呢?”

富楼那回答佛陀道:“只是骂我,并没有打我。”

“若打你呢?”

“只是打我,并没有杀我。”

“若有人要杀你呢?”

“我正好可以将生命奉献给众生呢!”

富楼那的大智、大仁、大勇,最后输卢那国的人民都领受了他的感化,富楼那的大无畏精神是我们学佛的榜样。既需面对时,就勇敢承担吧!

第二篇:看破名利爱名利

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真正不爱名利的人? 我相信有,但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我们都是爱名利的,只不过有的承认,有的不承认;有的爱得不择手段,有的爱得不动声色;有的爱得含蓄,有的爱得疯狂;程度不同,如此而已。

很多功成名就的人,说自己厌恶名利,那不是真的厌恶,因为假如他们真的厌恶,他们就不会功成名就。他们不过是厌恶追求过程中的赤膊上阵刀光剑影,以及在获得“名利”以后,为保卫胜利果实而不得不“时刻准备着”的紧张状态。

“名利”是这样一种东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具备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它必然是来之不易的;第二,失去它比获得它要容易得多;第三,一旦失去,你的痛苦将是加倍的,远远甚于你从来没有得到过。基于以上三个特点,很多人宁肯选择“淡泊名利”———因为似乎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免去很多痛苦和尴尬。但实际上,这是掩耳盗铃,是愚蠢。这样的蠢事,我就做过不止一件。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件蠢事,发生在若干年前。

那时我在报社工作,意外地接到一个电话,是另一家杂志邀请我去当主编。晚上吃饭的时候,就跟几个朋友说了,其中一个朋友听了,立刻对我说:“你推荐我去吧。”

我能说“不”吗?假如我说“不”,那么我岂不是一个利欲熏心的小人?她是我的朋友啊。友谊当然要比主编的位置重要。更何况,刚才我说什么来着?我说其实我并不在乎主编不主编,再说,我现在这份工作好好的,提职加薪指日可待,而且还有闲暇,做自己想做的事。一本新杂志的主编,累是肯定的,成功却是一个未知数。

后来的事情,我的朋友做了那家杂志的主编;再后来,她在全球各地飞来飞去;再再后来,我成了她的撰稿人。再再再后来,我们就不常联系了。我们不常联系的导火索,是我们在一次聚会的时候,我说我是一个把友谊看得比名利重的人,而她却激烈反驳,她认为我根本没资格谈论名利,因为我从来没有获得过,不是因为我不喜欢名利,而是因为我害怕失去。

那一刻,我受到伤害。我想了很久,终于想明白一件事情,名利没有那么贱骨头,你越躲着它,越让它,越绕着它,它越来缠你。那些说自己看破名利的人,倘若真的看得破,就不必那么刻意地躲它,让它,绕着它了。“名利”只属于那些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沿着蜿蜒而崎岖的道路奋勇攀登的人。而像我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去说“淡泊名利”的,自以为对“名利”很淡泊,而其实,我也是计较的,至少是在意的。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不断有人告诫我,要看轻名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人之所以有烦恼有不平有难过,皆因太重名利。只要没有名利,就不会为名利所累。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没有名利,当然就不会为名利所累,但人活着,不为名利所累,不意味着不为其他所累。再说得透彻一点,我们之所以爱名利,不就是为了摆脱寻常生活的烦恼吗?人这一生,究竟是为名利所累好,还是为生计所累好? 我现在最烦当我奋力拼搏义无反顾的时候,有人在我边上说什么“难得糊涂”和“淡泊名利”。我并不否认那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但是,假如一个人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难得糊涂”和“淡泊名利”,那么这辈子还能干点什么?这并不是说我要追名逐利不择手段,我当然知道名利是身外之物,我也知道“名利”是一件杀伤力很大的武器,“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但是,假如就因为这一点,而索性“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难道就真是一种有趣的人生?我不这样认为———那叫“死猪不怕开水烫”。什么都是身外之物,于是什么都不动心,除非你活到鹤发童颜,否则不必豁达成这样。

我终于懂得了什么叫“看破名利爱名利”———名利便如人世,我们终将有一天离开这个可爱的世界,但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更要热烈地爱它,而不是恨它或者淡着它。

第三篇:人生交流:人生看透不要看破!

事情看透,你就明白该如何进行;人情看透,你就明白该如何相处。

事情看破,你就不想做事了;人情看破,你就不想做人了。

所以,只要用点心,其余只是接受。

离开后才有未来

在夏日枯旱的非洲大陆上,一群饥饿渴乏的鳄鱼陷身在水源快要断绝的池塘中,较强壮的鳄鱼已经开始弱肉强食同类了,眼看物竞天择、强者生存的理论正在上演。

这时,一只瘦弱勇敢的小鳄鱼,却起身离开了快要干涸的水塘,迈向未知的大地。干旱持续着,池塘中的水愈来愈混浊、稀少,最强壮的鳄鱼已经吃掉了不少同类,剩下的鳄鱼看来是难逃被吞食的命运。却不见有鳄鱼离开,也许栖身在混水中,等待迟早被吃掉的命运,似乎总比离开、走向完全不知水源在何处还安全些。

池塘终于完全干涸了,唯一剩下的大鳄鱼也不耐饥渴地死去,牠到死还守着牠残暴的王国。

可是,那只勇敢离开的小鳄鱼呢?在经过多天的跋涉,幸运的牠竟然没死在半途上,而在干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处水草丰美的绿洲。

原来物竞天择,未必强者生存,小鳄鱼有运气,但牠懂得选择离开,证明了改变观念便能改变命运的适者生存哲学。

这则纪录片,让我想到多年前一个年轻朋友的遭遇,她在工作单位上屡受某位资深的同事排挤,使她很难有所表现,最后她毅然决定离开原有的公司,从做自由接案者到成立自己小小的公司,几年下来的她如今已拥有一家颇具规模的公司,年收入是当初拿人薪水的好几十倍。

但当初排挤她的人却因公司经营不善倒闭而失业了。这个年轻朋友告诉我,她一直很感激当初大力压制她的人,她说那个人给了她一个机会让她「到别处去寻找梦想」。

人生就是这样,勇于竞争做强者的人未必一定赢得最后的球赛,反而是能够自我调整、改变、开创新周的人更能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重要的是要先能内心保有梦想,如果在某个地方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那么就换个地方吧!只要懂得到别处找梦想,你将拥有更海阔天空的生活。

要做到不去在意他人的言语很困难吧.... 嘴巴是别人的,人生是自己的

快乐,是纯粹自然的产物,是自己百分百支持自己、肯定自己的礼物。

没有了自我,一切的快乐都是虚伪的假象。

即使人家批评你、否定你、攻击妳,

也不代表你的自我受到否定,唯一能否定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因此,那些经不起人家批评,人家说一句,就要难过三十天,人家说两句就要打人翻脸的人,事实上是对自己极端没信心的表现。

当然了!这种容易随人家「批评」起舞的人,注定要跟快乐说拜拜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只要人家有嘴巴,就会有意见和批评想快乐的人,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批评。再者,太在意别人想法的人,不仅不能快乐,也容易失去自己的特色和个性,更没办法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之,嘴巴是别人的,人生是自己的,有习惯性被人家嘴巴「虐待」的人,请用左脑右脑想一想:『为什么我要当人家嘴巴的奴隶?为什么要这么在意在意别人的想法呢?』只要你想通了,你就拥有快乐的自主权了!

穿对方的鞋 才知道痛在哪里

在苏联这个国家还是普遍贫穷,购买任何东西都必须排队的年代里。有一个苏联的穷人,为了招待他的外国友人来访,正兴致勃勃地卖力打扫自己的房子。正当他很认真地在扫地的时候,一个不小心,竟然将唯一的一柄扫把,「啪」地一声,给弄断了。

苏联人楞了一秒钟,马上反应过来,登时跌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他的几个外国朋友这时正好赶到,见到苏联人望着断掉的扫把痛哭不已,变纷纷上前来安慰他。

经济强盛的日本人道:「唉,一柄扫把又值不了多少钱,再去买一把不就行了!又何必哭得如此伤心呢?」

知法守法的美国人道:「我建议你到法院去,控告制造这柄劣质扫把的厂商,请求赔偿;反正官司打输了,也不用你付钱啊!」

浪漫成性的法国人道:「你能够将这柄扫把给弄断,像你这么强的臂力,我连羡慕都还来不及呢?你又有什么好哭的啊?」

实事求是的德国人道:「不用担心,大家一起来研究看看,一定有什么东西,可以将扫把黏合得像新的一样好用,我们一定可以找到方法的!」

讲求迷信的台湾人道:「放心好了!弄断扫把又不会触犯什么习俗的忌讳,你究竟在怕什么呢?」

最后,可怜的苏联人哭着道:「你们所说的这些,都不是我要哭的原因;真正的重点是,我明天非得要去排队,才可以买到一柄新的扫把,不能搭你们的便车一起出去玩了!」

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一向是人际沟通当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关键。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缺乏同理心的人际互动,将会产生什么样荒谬可笑的后果。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既定的立场,也因此而习惯于执着在本身的领域当中,忘却了别人也和自己一样,有着他固执的一面。

所以,在做任何的事物考量之前,试着先将自己的想法放下,真正设身处地站到对方的立场,仔细地为别人想一想,你将会发现,许多事情的沟通,竟会变得出乎想象之外的容易。

或许您会说,这样的道理,早在八百年前就知道了,不就是「将心比心」而已,也没什么新鲜的。是的,许多又好又简单的成功法则,包括同理心的哲学,早就在我们的身边盘绕多时;只不过,我们一直未能将之真正做到最好罢了。

不要用记忆修理自己

不要用记忆修理自己,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好的不喜欢,坏的不讨厌,平等心」。

举例说:当你跟别人吵架时,吵的只是当时短短的几分钟,但是事后你会为这件事一再的折磨自己,每想起一次就生气一次,认为都是别人的错,都是别人惹你生气,但是事实上,让自己生气的是自己,所以我们要善用智能,不要老是用记忆来修理自己。

这让我想到最近因为受到别人的指责,而心情难过了好几天,后来突然想起「不要用记忆修理自己」这句话,才豁然开朗,其实每个人的角色不同、看法也不同,我们只要用包容的心来看待事情,也许就不会那么难过了,与其树立敌人,不如成为朋友。

第四篇:见、佩、触、闻解脱大汇集

强烈推荐:见、佩、触、闻解脱大汇集

特别提示:本图文具有极大加持力,请博友切勿错过,务必点开后恭敬瞻礼、阅读。本图文综合转载自网上,本博做了编辑处理。

觉卧佛,即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拉萨大昭寺)

法界众生若有能目睹圣像者,即种下“见解脱”因缘,具足一切见、闻、念、触之

功德,将来必能解除三毒痛苦,成就佛道

供奉于西藏拉萨小昭寺的释迦牟尼圣尊八岁等身像

释迦牟尼佛二十五岁等身像(供奉于印度金刚座菩提迦耶正觉塔内)

此像也是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亲自指导塑造亲自加持的,与佛真身无二无别具有不可思议的巨大加持力,凡见之者如睹世尊真容必当解脱

弥勒菩萨所塑的释迦牟尼佛35岁降魔成道时圣像

“如我一般”莲花生大士塑像

莲师见解脱像

见即解脱身宝

百位伏藏王之初祖─咕鲁却旺伏藏大师自伏藏取出之莲师二十五替身之一,过去噶陀总寺上师密集金刚坛城之主尊、见即解脱身宝

在色达喇荣举办的一次长寿法会的第七天早上,在晋美彭措法王的法桌上有一 尊8厘米左右高的莲师像。法王说:“这是刚才护法送过来的,是伏藏品。伏藏品有两种,一种需要个人亲自去开掘,一种则是由护法送过来的”。法王举起莲师像说:“给你们看看,见到的人必定能够解脱!这是咱们共同的福报”。这尊佛像非人工打凿,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内有舍利。

见即解脱咒

见即解脱咒,系由空行文字所写,由十七世纪时大取藏师、敏久多吉上师所取藏,上师亦为圆觉宗宁玛教授第二十七代祖师。请即转贴,普令解脱,功德无量。(圆觉宗智敏慧华金刚上师基金会恭制)

为空行文字,凡见忆、礼赞、供奉者其功德为: 1.五毒将被清净 2.将不堕下三道 3.将自恶道中解脱 4.将自业果中解脱 5.将自轮回怖畏中解脱

城市解脱轮

昔阿底峡尊者云游印度圣境,于不可思议无量寿经续中获得此经,而后尊者入藏传于心子仲敦巴、加卫烂列时,付嘱云:“在任何一座城市内,若有此经存在则此城市内所有众生——人及蛹飞虫蠕皆得解脱无疑。”遂称此经为《城市解脱轮》。

此经来源清静,确凿可信,无可争议,推持此经,纵五无间罪亦得清静,凡危害三宝、背弃誓言、戒律缺损、谤法、邪见、与破誓者为伴之咎、夺坐禅诵习者之资具、菩萨戒根本堕罪、无德无戒受用僧财等诸罪业、危害上师及金刚道友诸堕罪,

皆因见闻觉知此经而罪业清静,断恶趣之门,安置解脱种子,来世得具法之人身,终获无上菩提佛果,此毋庸置疑也。

挂带解脱轮

出自旧译佛经伏藏中阴文武百尊挂带解脱的咒轮。其功德出于《自注心要》:死亡时它不离身,火化时亦不离体,此為见、听、触解脱。能让你今世心想事成、来世得解脱;即使不修行的人也能得解脱,甚至是犯五逆重罪的人,也能因此脱离恶趣、不堕恶道。

新年解脱经图:此图可用于改善家庭关系[上两图]

不空绢索见解脱像及真言

应正等觉大导师法界藏身阿弥陀佛

见者受益消除业障咒文

过解脱净罪真言

无上净业灭罪见、触解脱法宝“白莲花顶髻无垢密咒”门坎咒牌(两种样式)

此咒作用:如仅凝视即能获得无量之加持﹔若将此咒高悬于门坎之上,或行人所经之高处,凡从此咒下经过一次者,即得无上威神加持,三业渐证清无垢,灭除百千万劫重罪。

梭巴仁波切开示:满愿轮咒:[嗡 帕摩 无许尼夏 毕玛雷 吽 呸]具有无法置信的利益。每天念满愿轮咒七遍,会往生净土。持完咒之后,吹气在衣服或燃香上,能够净化自己和其它有情。持完咒之后,吹气在燃香上,然后烧香,香烟会净化其它的有情。把咒放在门坎上,凡是从它下面走过的人,都会得到净化,不会堕恶趣。

在西藏这个咒往往写在纸上,放在亡者身上,净化他们,使他们不至于堕恶趣。光是忆念此咒一次,其威力便足以净除五无间罪,使人免堕[不堪忍的苦境],也就是最苦的那层地狱。所有的恶业和无明障都会净除,并永不堕恶趣。此咒能够使人记得前世,预见来世。每天持此咒七次,所造的功德相当于供养量等于恒河沙之多的佛。下一生将往生净土,并成就好几百个层次的止。持完此咒之后,吹气在沙上,然后把沙撒在死尸上,即使那位有情曾经破戒或者已经堕恶趣,都能够转生上界。如果持此咒之后,吹气在自己所涂的香水或所烧的燃香上,凡是闻到香水的气味或燃香的香气者,都能够净除恶业,甚至还能够治愈传染病。此外,它也有助于成就佛圆满的功德。挂于门楣之上,若人从下面走过可净化罪障(门上挂一个即可,若印黄橙色的纸上更佳)。[图]

极殊胜安巴根特过解脱

色达五明佛学院过解脱

般若法眼曼札拉——除惑慧光

凡有见闻触及之有缘者,均可蒙此般若法眼慧光之加被,播佛法密种,生大智慧心,荡除一切无明痴暗邪见,速生如来正知正见。

吉祥图案安巴根特

吉祥图案安巴根特,为甲修寺大宝日藏嘎瓦上师为利益诸有缘众生(尤其是汉地的熟缘有情),慈悲地特别在其家族秘密传承的古老法本中精选出来的最具加持力的伏藏品祥瑞,还于百忙中亲手绘制成图,并且开许可放在电子网络上,利益十方如母有情众生!在此,希望所有见到此吉祥图片的有缘信士,都能够下载复制,悬挂于自家宅门或佛堂内,方位不论,多多益善。此伏藏吉祥图案为五方文殊师利菩萨之密意表法化现,如同文殊菩萨本身无二,具足菩萨身语意之圆满加持。放置之处,可使一切乖戾变为吉祥圆满,身康寿,家合安,遣除各种灾障违缘,令风生水起,诸外道及小人皆可转变为自己修法上的顺缘,特别殊胜之处更在于如挂在佛堂之内,则不吉之人、忤逆罪者、有违三昧耶戒失毁誓言者、外道、魑魅非人类皆不会因其罪障而玷污佛堂圣洁。安巴根特同时亦是可清净三业忏罪集福增慧开智的见解脱,故所有见到此瑞图的众生,都终究必将脱离苦海,归于佛道! 『见解脱成就法』- 哈努咒 (经续法林提供) 瀑淼经中记载:凡众生每见此哈努咒一次,均可净化十万劫罪业

见解脱咒轮——由Rigdzin Jigme Lingpa取藏

佩戴解脫—忿寂百尊护轮14 世纪由噶玛林巴( Karma Lingpa ) 所取出之伏藏

佩戴解脫——18 世纪由Terchen Tsasum Lingpa取出之伏藏

触(或佩带)得解脱咒轮—宗薩蔣揚欽西旺波之伏藏

佩带解脱—大白傘盍佛母咒轮可去除障碍和保护各种免受侵害

大随求度母护轮保护免受障碍和不幸。特别有利于小孩子

大随求度母护轮保护免受障碍和不幸。 特别有利于小孩子

佩戴解脫——顶果钦则(Donyo Khorlo)伏藏

佩戴解脫——忿怒蓮師 (Guru Dragpo ) 護輪!

生于十八世紀的察順林巴 ( Tsasum Lingpa 。18th century) 所取出的伏藏

康定金刚寺的系解脱咒轮

莲花生大师云:“修行成佛人皆有,不修成佛我独有”

金刚乘(密乘)有许多方便法门,目的也是为了引导众生走向解脱,其中有见解脱、听闻解脱、触(配带)解脱、过解脱、尝服解脱和嗅解脱等解脱成就法。这些方便都是为了在我们的相续中种下成佛之因。有的咒轮大家下载后,可以冲印或打印下来,最好先请大德开光加持,放在身上或供在家中,切勿轻贱,污毁。愿一切见闻者早日解脱!

第五篇:心的认知训练与解脱杂文随笔

佛陀教法中禅观的特点,主要是训练心的直接感知能力,也即是强化无分别识,转换成无分别智,即“转识成智”,成为禅修者受持和修行解脱的目标。佛陀指导我们,这项目标的完全开展、达成,以观察、覚知从自己身心里产生的如实状态,如在日常生活中,客观地觉知脚歩移动、呼吸、腹步的起伏等操作方法,以达到摄持自己身心目的,最终获得解脱的真实利益。而成为每位修行者及佛陀弟子们,终生贯彻的受持方式与生活艺术。

如果想达到此项神圣的修行解脱目标,有必要对我们的心,存在以下两个层面的状态,进行如实地把握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凡夫心对事物的感知太粗,太流于表层,不是真实的情况;另一方面,我们的心,由于有烦恼、妄想、执著的介入而不符合真实的见地,去观察、去感知事物的能力。尤其是初修学禅修的人,尽力避开力量强大的对境,当我们还没有力量调控烦恼、妄想、习气的时候,就不要深入产生烦恼等负能量的对境中去。如:小孩没有自制、自律、自覚能力的时候,就不要让接触很多现代文明产物,电脑、手机、各种刺激性较大的娱乐,导致心性流散的环境中去。

在日用实践中,强化无分别识的直觉感知能力。针对所感知的呼吸质量发生变化时,能感知的主观心灵越来越敏锐、清晰、明历,从而,所感知的对境就趋向越来越真实,如此就愈加接近事物的本来而应有的状态。

当你透过正确且如法的禅观训练,我们的心的真正灵敏度到位时,所见的对境即是真实、本来应该有的实相,能见的心就进入般若智慧的实相。愿大家早日从文字般若的指引下,趋向观照般若的实修,圣证实相般若的解脱!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科技节校领导致辞下一篇:昆明理工大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