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误区对策管理论文

2022-04-19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庭教育误区对策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如今早期阶段的家庭教育被人们过度关注,不少家长陷入早期家庭教育的误区,早期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对早期家庭教育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早期家庭教育在观念、行为和内容上存在诸多误区,针对存在的误区,可以从家庭内部和外部两方面采取对策进行解决。

家庭教育误区对策管理论文 篇1:

浅议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系列误区。针对这一系列误区,笔者找出了产生误区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家庭教育;误区;产生的原因

一、引言

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指父母和家庭成员中的成年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根据社会需求和子女身心发展特点,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每个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都承担着对未成年子女及孙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在家庭教育中,一般来说,父母对其子女进行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更为直接和突出些。

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遗传学、伦理学等多种学科,并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

二、家庭教育的误区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的教育看成是家里的头等大事,在孩子身上花费的精神财力也最大,但大多数家长根据自己的直觉和传统经验对子女进行教育,而这种直觉和某些传统经验往往与科学的方式背道而驰,诱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仔细分析各种家庭教育中的不当现象,大致可把家庭教育中的误区划分为以下几类:

1.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常常会曲解家庭教育的本质,对孩子不闻不问,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一些家长认为:学生交给了学校,教好教坏是学校的事,自己的任务就是负担学习费用,付出了费用就尽到了家长的职责,其它的事就一概不管。自己有自己的工作,辛苦了一天,该轮到自己好好休息了,哪有时间顾及孩子呢?或者也问也管,但流于一般的形式——轻描淡写,缺乏耐心细致的指导。(2)以恐吓为主要手段,看似严格,实为放纵,这是一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做法,因为在其中疏忽了对学生成长过程的管理。其结果造成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及脚踏实地的精神,丧失了学习兴趣,意志松懈,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成效不显著。

2.重“智”轻“德”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升学和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前移,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也已经划到娘胎里了,于是智力开发成了很多父母眼中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内容。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十分关心,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一下降,马上为其找原因,请家庭教师。但是,对于孩子的德育教育,家长不闻不问。但是实践证明,重“智”不重“德”很容易造成学生性格孤僻,思维狭隘,处理不好与老师、同学的关系,甚至有些孩子竟不知“尊老爱幼”,长辈稍微有点地方做得不合他意,就马上大发脾气。

3.过度教育

不少父母对目前流行甚热的“早期教育”有误解。他们认为对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孩子的早期教育搞好了,说不定还能出个“神童”呢。但是,早期教育也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它是“教”而不是“塞”,也不是“灌”,否则就会抹杀儿童的个性差异,阻碍儿童创造性的发展。许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全面发展,早日成才,常常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小小年纪又要学外语,又要学绘画,还要背诵唐诗,学弹钢琴、弹吉他等等,还美其名曰“早期教育”,造成许多孩子小小年纪就承受了过大的压力。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4.过度施爱

“爱的不是地方”。德国教育家盧梭说:“你知道怎样使你的孩子备受折磨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父母对孩子过度施爱,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百依百顺,这样造成了孩子的任性、自私,并且有逆反心理,认为父母的爱是很廉价的,是当然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应该是双向的,在父母给予耗子关爱的同时,孩子也应该懂得敬爱父母。很多家长认为,我对孩子好,那是应该的,我对他也没什么要求,他只要听我的话那就够了。但是,事与愿违,很多孩子并不听话。

5.伤害孩子自尊心

自尊是人类生命的本源,是人类走向群居生活的基础。自尊心则是人格的主干,是一个人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感。有些父母认为,小孩子在父母面前要什么自尊心啊,他要想在父母面前有自尊心的话,那他就应该好好学习,有了好成绩才会有自尊。父母的这种心态就构成了这一误区。这一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当众批评孩子;(2)拿别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相比较;(3)打骂孩子。

三、产生误区的原因

为什么在家庭教育中常常会出现以上的种种误区呢?纵观其原因,笔者分析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家长文化素质的高低对家庭教育的影响;2.陈旧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3.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会影响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进入误区。

四、对策

针对以上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种种误区,笔者认为,作为家长,就应该对孩子负责。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拿出科学而又切实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和谐地成长。

家庭教育比学校具有更广阔的教育范围和更丰富的教育内容,是全方位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消除以上的几种误区呢?

1.家长需深刻的认识家庭教育,并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2.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3.多给孩子立德上的投入;4.教育孩子以勤俭节约为荣;5.学会真诚地与孩子沟通。

五、结语

家庭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终生的教育。只要家庭存在,家庭教育就生生不惜;只要家庭有子女在,父母就不会、也不能够放弃自身教育职责;就是在“空巢”家庭里,家庭教育也依然存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甚至比学校教育重要。所以,在进行家庭教育时,父母不仅仅让孩子在智育上得到发展,同时也应该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还要真诚的与孩子沟通,这样,父母才能够比较深刻的认识自己的孩子,孩子也能了解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才能向成功迈出第一步。

参考文献:

[1]彭立荣.家庭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2]汪伯英、皇甫鸿昌.家庭教育新趋势和对策[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3]吴垒、赵建华、田夫.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杨宝忠.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南丹县六寨中学547200)

作者:覃继华

家庭教育误区对策管理论文 篇2:

浅谈早期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摘 要:如今早期阶段的家庭教育被人们过度关注,不少家长陷入早期家庭教育的误区,早期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对早期家庭教育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早期家庭教育在观念、行为和内容上存在诸多误区,针对存在的误区,可以从家庭内部和外部两方面采取对策进行解决。

关键词:早期家庭教育; 教育误区;对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6岁之前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坏了不易变。”家庭是儿童接受最初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场所,科学合理的早期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但当前卻存在许多误区。

一、早期家庭教育的几类误区

(一)教育观念误区

物化式亲子观。家长把孩子视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教育孩子视为自己的家庭私事,没有把教育好子女与提高全民素质联系起来。这类家长通常忽略家庭的民主平等、忽视侵占孩子权利的危害,家长处于“统治者”的位置,孩子只能无条件地服从。他们把孩子物化,为家庭为家族荣耀而培养,视孩子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这种亲子观会压抑孩子自主能力的发展,最终对孩子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神童式成才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父母为了孩子不可把握的未来,想尽所有办法发展自己的孩子,送他们去参加各种特长班,对他们进行超前的“神童教育”,拔苗助长。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了希望和主动性,在被动中学习最终会丧失兴趣。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表现,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及其成熟理论以及“关键期”理论等都说明教育必须循序渐进,适应儿童的生长规律。

小大人儿童观。这种观念指家长以成人的标准去约束孩子,把孩子当作小型的成人。儿童应该是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但现在的儿童越来越多地失去了这种天性,变得稳重成熟,俨然一个“小大人”的形象。家长把儿童当作小大人看待,认为孩子能做好成人能做好的很多事情,严格要求孩子,出现了揠苗助长、超前教育等现象。儿童是发展中的独立个体,儿童的成长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二)教育行为误区

棍棒式教育。中国有句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而棍棒式教育成为了最常见的早期家庭教育误区。在这些家长看来,通过打骂,孩子才会长记性,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其实是一种短暂的、表面的抑制现象,孩子只是出于避免受打骂的心理才暂时屈服。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容易发展成两种极端的性格,即要么没有主见,要么受父母的影响性情暴躁,形成攻击性心理。早期家庭教育中的棍棒现象不容忽视,是一个必须予以重视的早期家庭教育误区。

溺爱式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受到百般呵护无可非议,但是对孩子过度的爱就会成为溺爱。一些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甚至无视孩子的坏习惯和错误。这些溺爱使孩子自理能力差,社会适应性弱,并悄无声息地给孩子的成长埋下地雷,阻碍孩子自我意识和自身素质的发展,最终导致孩子自私自利、不尊老爱幼、没有同情心等。现在的家长总希冀孩子在自己的爱护关心中长大,无忧无虑,但孩子总有一天要进入社会。爱孩子无可厚非,但过分的爱,不要也罢。

物质式教育。这是指父母要求孩子完成一件任务,达到他们预期的目标,奖励给孩子一定的金钱或物质的承诺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一定意义上可以达到父母所预想的目标,但却给孩子带来很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物质和金钱的刺激下,的确有利于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乐于做家务,可一旦撤去金钱和物质的强化,孩子就很难产生完成任务的欲望。从小让孩子在物质的驱动下维持自己的行为动机,很难让孩子不看重物质金钱,物质和金钱的刺激会催生孩子的物欲和金钱欲,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容易误入歧途。

(三)教育内容误区

重智育、轻德育。对于早期家庭教育而言,智力开发虽是主要内容,但却不是全部内容。俗话说得好:“德启智,勤补拙”。德育在早期教育中举足轻重,必须予以重视。但在现实中,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智力的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却忽视了儿童的不良习惯、忽略了儿童的精神世界,这是典型的“智育中心论”。儿童在早期阶段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家长若不及时给孩子以指引和管教,就容易让孩子养成许多不良的品行。家长要重视孩子的道德品质的发展,陪同孩子多参加德育活动,使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较高的素质。

重知识、轻能力。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认为,早期家庭教育就是要教给孩子丰富的知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让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就去背诵、学习大量古诗汉字,获取更多的知识,但是这也会逐渐磨灭孩子的求知欲,妨碍孩子们各种能力的发展。研究表明,婴幼儿阶段是人一生中大脑发育最迅速的阶段,家长应该给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参与生活,刺激大脑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家庭教育中,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应并重,要坚决避免重知识、轻能力的早期家庭教育。

二、早期家庭教育走出误区的对策

(一) 家庭内部方面

当代家庭教育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能否走出早期家庭教育误区。

1.正确认识儿童。

提起儿童,浮现在眼前的应该是充满童趣、天真无邪的形象,而如今,真正的“儿童”越来越少了,他们在重重压力下慢慢地失去孩子的天性,其主要原因是家长没有正确的认识儿童,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年龄发展特点。儿童是不以家长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他们有鲜活的生命个性,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样需要家长的尊重和正确认识。

2.尊重儿童天性。

早期儿童教育首要的是在本质上去认识孩子、接纳孩子,顺应、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天性,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学会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加以引导和教育,不害其长,不抑其实,这样孩子才能在成长中获得快乐,从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早期家庭教育只有充分贴合儿童的天性、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让儿童真正拥有幸福。

3.树立正确的早期教育观。

错误的早期教育观是家长陷入早期家庭教育误区的根本原因,纠正教育观念是家长正确进行早期教育的前提工作。在经济、社会、传统思想的多重影响下,家长应该尽快摆正自己的心态,降低对孩子的高期望,不再把孩子当作“小大人”看待,抛弃“神童教育”的错误人才观,明白真正的人才是既有高智商,更应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克服虚荣、焦躁、从众的心理,构建科学正确的儿童观,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孩子。

(二)家庭外部方面

1.开展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素养。

提高家长受教育水平和提高家长素质,应积极开展家长学校,更新家长的早期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让家长抛弃物化式亲子观、神童式成才观、小大人儿童观,学习科学的早期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好地教育儿童。政府和社会应该多投资建立家长学校,对家长传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卫生学以及儿童德育等知识,努力让家长走出传统早期家庭教育的误区,提高整个社会的家庭教育水平,促进早期教育的发展,从而为社会的进步培养优秀人才。

2.政府加大对早期教育行业的管理和完善。

商品化社会的影响使得早期教育行业一味地看重盈利,出现了很多不正规的早教机构,这样的早教机构通过夸大甚至虚构早教作用影响家长对早期家庭教育观念的判断。这样的早教机构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会让孩子错过最好的早教时机,甚至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会误导孩子一生,对早期家庭教育起到了很大的削减作用。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承担起完善管理早期教育行业的重担,制定颁布严厉的惩治措施,对于扰乱早期教育行业秩序、损害早期儿童家长利益的行为予以严肃处理。

参考文献:

[1]N.C.科恩.青年心理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

[2]曾知寒.世界名人家教智慧[M].新世界出版社,2005.

[3]柴玲玲.当代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J].社科纵横 ,2006,(7).

作者:菅欣欣

家庭教育误区对策管理论文 篇3:

谈农村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对策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影响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所以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新常态”的今天,农村孩子分不留守和留守儿童两大类。许多家庭成员都期望自己的子女“早日成龙”,自己一切工作的中心都是围绕孩子来转,希望在孩子身上倾注自己所有的爱,但是,有此不科学的爱,常常伴随溺爱、惩罚等方式,导致家庭教育走入误区。根据本人多年管理班级的实践中,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常见的误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放任自由的家庭教育

表现在留守家庭和部分家庭。留守家庭的孩子父母常年累月在外务工,这些孩子都是由祖父祖母照顾,年迈的他们无能力教育好孩子,听之任之。另外,部分家长只忙于自己的工作,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思想表现不闻不问,除了供其吃穿外,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同时也不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也听之任之,得过且过。往往老师在家访该类家长时,常听到这样的回答:“我当父母对孩子够关心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书么”。这种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从而使学生自由散漫,学习无目的,违纪现象严重,参与打架斗殴,扰乱公共秩序等。

二、拔苗助长的家庭教育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成绩优秀。但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年龄,智力和身体发展特点,要把“泥鳅和黄鳝扯成一样长”,进行拔苗助长的教育孩子,在学习上对孩子提出不合实际的过分要求,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当孩子的成绩上不去时,常常用打骂、体罚、侮辱等手段来惩治,这种家庭教育方法适得其反,因而引起孩子逃学、自杀或孩子害怕父母打骂而导致其心理扭曲,孩子拿刀杀其父母的案例见报道。这些严重后果的出现,已经给家庭教育敲响了沉重的警钟。这类家庭教育,致使孩子整日处于紧张状态,学习、生活提心吊胆,其结果往往欲速则不达。

三、溺爱孩子的家庭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以比拟的,但过分宠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不论正确与否,总是百依百顺,大事小事父母包办,毛病错误姑息迁就,这种溺爱孩子的家庭教育,致使学生注重外表,好逸恶劳,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在学校纪律性差,依赖性强,不爱劳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精神,遇到困难,常常一筹莫展。

四、“过左”、“过右”的教育

家庭成员对孩子要求不一致,如祖父、祖母等要求松,父母要求严;母亲要求松,父亲要求严。“过左”、“过右”的家庭教育,教育方式不能同为一体,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常常与教师的要求背道而驰。其结果大大降低了家长在孩子心目的威信,还致使孩子遇事无主见,依賴性强,思想混乱,甚至无所适从。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的心理误区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学校教育。根据本人的班级管理经验和家访体育,对上述家庭教育误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建立家庭档案

每接一个新班先制定一份比较详细的家庭情况登记表,由家长负责填写。注意目的是为了了解每位学生父母的年龄、家庭住址、职业状况、政治状况、文化程度、对孩子的教育等。然后对全班学生家长的情况进行分类比较,分析研究,从而为帮助家长走出误区打下基础。

二、经常召开家长会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他们迫切希望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因而,有的放矢地召开家长会,班主任、家长相互反应各自的要求和意见,使其达到统一,形成共识,从而使学校、家庭教育成为一体。

在家庭教育中,班主任要利用科学的对策,帮助家长尽快走出上述家庭教育误区。

溺爱孩子的家庭教育,一般来讲家庭经济较优越,“单传独苗”家庭尤为突出。班主任要向该家长讲明利害关系,帮助家长让孩子多经受锻炼、多承担责任,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以增强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三、认真做好家访工作

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仅仅开几次家长会、座谈会,显然缺乏解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缺乏足够的依据。因此,家访工作尤为重要,家访则可全面學生的家庭情况,学生在家的表现,家庭生活、学习环境等。从而更有利于班主任和家长沟通思想、交流情况,共同探索家庭教育的最佳方式。

作者:罗念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国外语文作文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道德教育融合法律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