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体系思考管理论文提纲

2022-09-19

论文题目:电子政府信用体系及其构建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中国“互联网+”国策的明朗,电子政府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帮助政府履职方面作用明显,不可替代。得益于政府的独特地位、丰富资源和巨大权能,以及互联网的强大场域,电子政府的施用已然从政府及其服务和监管对象范畴扩展至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领域各方面,凸显出规范其言行、限制其权力以及监控其执行的必要和重要。为此,不仅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还需要提高电子政府自身的信用度,并加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信用体系建设力度,以此为“互联网+各行各业”和“互联网+行政”创设安全可靠的信用环境。作为电子政府构建亟待突破的障碍因素之一,电子政府信用的涵义既可从不同方面来理解,又可从多种层面来解读。首先,从技术、组织、关系等方面来理解电子政府信用,把电子政府信用理解为多方面信用的集合,如信息技术及其产品、网络及其他信息基础设施的信用,政府的信用及其内外部关系的信用等。其次,可以从伦理学、经济学、法学、人机工程学等层面来解读电子政府信用。从伦理层面,电子政府信用要求政府及其部门在其内网、外网和互联网上“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履行职责,涉及道德、职业精神、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是政府处理内外部关系的一种道德规范和践约行为。从经济层面,电子政府信用是指政府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守信践诺,在提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起信赖关系,以更低成本、更高质量和绩效令公众满意。从法律层面,电子政府信用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电子政府中工作的、与电子政府打交道的和享受电子政府服务的各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二是指各当事人按照“契约”规定享有的权利和肩负的义务。因此,电子政府信用应要求电子政府持有诚信、善意、不欺诈的主观态度,没有伪装的客观事实,尊重他人应受保护的利益。基于上述观点,本文提出,电子政府信用体系是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府实施诚信行为的一种反馈或评价。从人机工程层面,电子政府信用体系包括技术、网络和设施的信用,电子政府系统的信用,以及政府本身的信用。上述信用关系的承载者和信用活动的行为者遍及政府、其他公共组织、社会组织和私人组织。由于这些组织都是相对独立的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承担着各自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追求利益的“经济人”的一般属性和基本特征,而“失信行为的泛滥必定表明现有的制度存在缺陷,从而使经济人发现选择机会主义的失信行为有利可图”,可见,电子政府信用体系中涉及的众多信息行为主体相互作用形成的信用关系必然使电子政府信用受累于目前缺乏制度建设和规则约束的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尤其是在电子政府必须依靠信息技术及其产品,依赖网络及其他信息基础设施的情况下,我国在信息技术及其核心产品方面严重依赖国外的现实境况无疑令电子政府信用保障形势严峻。基于电子政府信用的量化和可操作,遵从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原则,可以基于信息的观点将电子政府信用集合中的元素归类为信息基础信用、信息平台信用、信息系统信用、信息信用、信息人信用。可将这五个组成元素作为电子政府信用构成模型的基本要素,也可以基于技术和管理参数将这五个组成元素归类为技术型要素和管理型要素。其中,技术型要素包括信息基础信用中的硬件环境基础信用、信息平台信用和信息系统信用;而管理型要素涵盖信息基础信用中的行政生态环境基础信用、信息信用和信息人信用。在五个基本要素中,信息人信用是最重要的要素,在大数据时代,政府可以获取大量有关自身、其他政府及其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的信用状况记录,但这些记录并不一定是客观的,还混杂有主观的成分,需要政府在进行管理和决策过程中深入挖掘、辨识和使用,如何确定数据信用以及保证据此做出的管理和决策公平公正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但取决于政府的能力,所以,政府不得不依靠其他组织,与企业和社会公众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社会公众虽不是信息基础、信息平台、信息系统的直接建设者和运维者,却因广泛渗透与频繁使用信息基础、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而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信用主体。进一步地,本文将电子政府信用体系的管理型信用要素部分解构为行政生态环境基础信用、信息人和信息信用,并基于“行政生态环境信用:电子政府信用体系的基础性要素”、“信息人信用:电子政府信用体系的根本性要素”“信息信用:电子政府信用体系的核心性要素”“技术信用:电子政府信用体系的支撑性要素”予以分别建构,搭建起电子政府信用体系的整体性框架结构。最后,分析了电子政府信用体系构建的现实难题,提出了电子政府信用体系构建的实施策略,包括: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保障各要素建设、运维和使用信用化;建立系统的法规政策,推进各要素建设、运维和使用合法化;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保障各要素建设、运维和使用制度化;打造普适的共享体系,达到各要素建设、运维和使用最大化。此外,本文在对吉林省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吉林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吉林省信用评估中心以及负责吉林省信用信息平台搭建的祥云科技公司等政府机关和企业单位开展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吉林省政府门户网站为信用数据来源,验证了电子政府信用体系的基本构成及其现实构建的难题和策略的现实性和可行性。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从文献研究和积累方面看,国内尚没有关于电子政府信用体系这一论题的研究专著,也鲜见有学者和专家对该领域进行系统研究。部分成果概念繁杂,没有结合电子政府的特征进行界定,难免顾此失彼,层次不明。大多数学者都是从“政府信用”、“政府公信力”的角度来思考政府信用的内涵和外延,很少有人以“电子化”和定量化的视角去分析电子政府信用体系的逻辑内涵。本文通过对电子政府信用内涵的多方面、多视角阐释,以及对电子政府信用的构成要素的概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电子政府信用概念模糊和难量化的问题,创新性地阐释了电子政府信用的核心思想。第二,本文提炼出电子政府信用构成的五大要素:信息人信用、信息信用、信息平台信用、信息基础信用和信息系统信用,明确解析出的电子政府信用涉及到电子政府的软硬件环境、平台、系统、信息、人等多方面信用,相应地,牵涉到其各个构成要素的构件、结构、关系、流程、权限、结果等各个层面或环节,指出其体系构建必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关涉社会公众对与之相关的所有信用主体的多方面、各层面、全流程的诚信行为实施的反馈或评价,由此要求电子政府信用体系必须兼具平台性和延展性、生态性和合作性、创新性和革命性、公共性和政治性等特征。这些研究为电子政府信用体系构建提供了具体化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三,本文依据“目标定位——顶层设计——保障机制——运行模式”路径对行政生态环境基础信用进行逻辑设计,创造性地提出行政生态环境基础信用的基本样式,凸显出其构建目标的具体化与可行性,旨在填补战略目标和具体样态之间的间隙。基本样式是由宏观至具体的设计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能够有力保证总体目标定位与具体任务实现之间的关联、匹配和衔接,进而为其他电子政府信用体系组成要素提供构建前提。考虑到信用难得易失,失去又很难恢复,且信用体系构成要素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会令电子政府信用减量、受损甚至失去,以致影响电子政府的健康发展和普及深化,为保证电子政府信用不因一时一事被破坏或毁掉,除了利用电子政府信用体系的五大要素全方位、深层次地构建电子政府信用体系之外,还必须保证所有应用电子政府功能和使用电子政府服务的人和组织都能从中体验到电子政府言行的守信践诺,并分享到电子政府及其信用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此,政府不但要借助与各类组织的合作持续完善电子政府信用体系,使其渐趋系统和完整,同时,以政府为代表的信用主体还要进行经常性的诚信宣传教育,实行常态化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诫,以及加强个体乃至全社会的诚信管理和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可见,以电子政府信用体系引导个人信用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是正途和根本,只有做到人人讲信用、所有组织都讲信用,诚信社会才有建立根基,诚信国家形象才有望树立。

关键词:电子政府信用;管理型信用;行政生态环境基础信用;信息人信用;信息信用;技术型信用

学科专业:公共治理与公共政策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现状

(一)美国电子政府信用研究和实践现状

(二)欧盟电子政府信用研究和实践现状

(三)中国电子政府信用研究和实践现状

三、理论依据

(一)整体性治理理论

(二)三维信用论

(三)制度经济学理论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分析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电子政府信用体系的相关概念

一、政府信用相关概念的理解

(一)信任

(二)信用

(三)政府信用

二、电子政府信用体系的内涵特征

(一)电子政府信用的概念理解

(二)电子政府信用体系的内涵范畴

(三)电子政府信用体系的主要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行政生态环境信用:电子政府信用体系的基础性要素

一、行政生态环境信用的目标定位

(一)文化定位

(二)制度定位

(三)平台定位

二、行政生态环境信用的顶层设计

(一)基于治理视角的顶层设计

(二)基于法律关系的顶层设计

(三)基于政治生态的顶层设计

三、行政生态环境信用的保障机制

(一)信息人信用的环境保障机制

(二)信息信用的环境保障机制

(三)技术信用的环境保障机制

四、行政生态环境信用的运行模式

(一)行政生态环境信用的运行样式

(二)行政生态环境信用的运行机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息人信用:电子政府信用体系的根本性要素

一、信息人信用的概念及属性

(一)信息人信用的概念模型

(二)信息人信用的属性

二、信息人信用的权义解析

(一)电子政府行政人的权利解析

(二)电子政府行政人的义务解析

(三)“行政相对人”和“利益相关方”信用的权义解析

三、对信息人信用的检验研究

(一)构建评估指标的现实目标

(二)构建评估指标的层次逻辑

四、信息人信用的建构路径

(一)目录式建构——相应电子政府信息人的核心信用功能需求

(二)互动式建构——提高电子政府信息人的协同治理能力

(三)监督式建构——完善电子政府信息人的行政治理意愿

(四)成果式建构——适应电子政府信息人的主流信用评价模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信用:电子政府信用体系的核心性要素

一、信息信用的概念及属性

(一)信息信用的概念模型

(二)信息信用的属性

二、信息信用规制解析

(一)信息建设的整体性规制

(二)信息治理的制度性规制

(三)信息供给的异质性规制

(四)信息管控的格式化规制

三、对信息信用的实证研究

(一)构建模型推演的背景描述

(二)构建模型推演的取样调查

(三)构建模型推演的实证研究

(四)构建模型推演的回归分析

四、信息信用的形塑路径

(一)改善信息传递性,塑造信用形象

(二)增强信息互动性,提升信用影响

(三)提高信息响应度,巩固信用粘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技术信用:电子政府信用体系的支撑性要素

一、技术信用的概念及属性

(一)技术信用的概念模型

(二)技术信用的属性

二、技术信用配置解析

(一)技术信用与供需配适的差异化

(二)技术信用与制度驱动的缺失化

(三)技术信用与全球网络的安全化

三、对技术信用的优化研究

(一)技术信用的危害案例

(二)构建技术信用的现实描述

四、技术信用的发展路径

(一)协同技术制度发展

(二)划归技术规范界限

(三)提升技术治理高度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电子政府信用体系构建的现实策略

一、电子政府信用体系构建的现实难题

(一)缺乏电子政府信用体系构建的制度保障

(二)缺乏电子政府信用体系构建的推进合力

(三)缺乏电子政府信用体系构建的执行保障

二、构建电子政府信用体系构建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保障各要素建设、运维和使用信用化

(二)建立系统的法规政策,推进各要素建设、运维和使用合法化

(三)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保障各要素建设、运维和使用制度化

(四)建立普适的共享体系,达到各要素建设、运维和使用最大化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情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热电企业经营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社区养老的营销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