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化学兴趣的培养论文

2022-12-06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 是对事物、事件、人际各种活动的探索研讨而反映出的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 是对知识和学习的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 是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它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 并具有向往的心情。对教师而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看作是处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知识的关系。教师教学以学生兴趣为起点, 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为目的;让学生先把学习体验成趣味的源泉, 而后把课本体验成知识的源泉。对学生而言,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 学生往往很快就能用“有兴趣”或“没兴趣”来评价一节课。兴趣也是理解和切实掌握知识内容的一个标志。理解能产生兴趣, 兴趣反过来又帮助理解。

1 联系实际, 激发化学兴趣

化学问题来源于生活, 产生的实际。教师巧妙的联系学生的实际,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 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 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 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一种认同感、亲切感, 使抽象的化学知识生活化, 具体化, 形象化。教师通过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安全问题和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等等, 使学生深切地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从而巩固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到化学是从生活实际中来的,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学习化学还真有用。

2 诱导探究, 激发化学兴趣

诱导探究,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 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 (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 寻找问题的答案, 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以思维为主线, 视听并举, 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金属》时, 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 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 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 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 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 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 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 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效果更佳。

3 巧妙设疑, 激发化学兴趣

教学中平铺直叙地讲解, 一般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化学内容设置悬念, 提出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启发性问题, 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与冲突, 便能激发起学生求疑解难的心理需要, 让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 因此营造积极思维的问题环境便成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 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所以说, 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源泉, 是萌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教案, 巧设疑问, 以趣激疑, 以问设疑, 以疑导思。例如在讲到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性质时。首先引导学生用实验加以探究:用Cu SO4溶液、Zn SO4溶液、Ag NO3溶液、Cu、Fe, 探究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 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总结出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规律, 并进而发问:“如将金属钠放入Cu SO4溶液中呢?”学生在铁和Cu SO4溶液等反应的思维定势下。很容易得出生成Na2SO4和Cu的结论, 此时教师再演示Na和Cu SO4溶液的实验, 却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从而得出K、Ca、Na除外的结论。利用学生感受后的兴奋状态, 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 挖掘学生大脑潜在的能量, 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便于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

4 利用实验, 激发化学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生动有趣的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对初三学生来说, 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 本身对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加上他们早已枯燥了书本的理论知识, 迫切想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应运时, 利用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 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例如:在第一节课是可以先避开书本, 做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实验“烧不坏的手帕”、“空杯生牛奶”、“魔棒点灯”等等, 让学生睁大好奇的双眼, 然后再引入新课,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 精神饱满, 对化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另外, 课后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就更加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思考, 去钻研, 有利于提拔化学拔尖人才。

5 及时反馈, 激发化学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 要改变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的做法, 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善于创设信息反馈的教学情境, 通过提问、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 直接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听课的情绪、神态, 间接获取反馈信息。教师把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做出简捷、精辟、深刻的分析, 从中了解学生对教师输出的信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 及时调控教学进程, 把“反馈-矫正”落到实处。课堂“矫正”必须从相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 举不同的例子、打不同的比喻, 启发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这样既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化学教学实践证明, 教师重视教学反馈的功能, 能创设多种情境, 采用多种形式收集反馈信息,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馈信息, 并善于处理教学反馈信息, 因势利导, 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才能将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才能长时间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 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6 培养阅读, 激发化学兴趣

学好化学, 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 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杂志和科普读物, 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 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 配合教学进度, 指导解析疑难, 注意智力开发, 重视能力培养;它们题材广泛新颖, 内容丰富多彩, 文章短小精悍, 通俗易懂, 形式生动活泼, 图文并茂。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扩大知识面, 激发学习兴趣, 掌握学习方法, 透彻理解教材, 灵活运用知识, 培养探索精神。

总之, 培养初中生化学兴趣方式很多, 只要我们抓住学生直观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 把握住形象, 趣味, 启发性的原则, 用新课程标准,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 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性, 创新欲, 对化学产生浓厚持久的兴趣, 使学生的潜力能得到发展, 很自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摘要:培养初中生化学兴趣方式很多, 我们要抓住学生直观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 把握住形象, 趣味, 启发性的原则, 用新课程标准,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 只有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性, 创新欲, 对化学产生浓厚持久的兴趣, 使学生的潜力能得到发展, 很自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化学兴趣,培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立式抽油机在修井作业过程中影响因素研究下一篇:心态决定成功——浅谈“积极心态”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