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一体化研究论文提纲

2022-08-19

论文题目:成都市电信诈骗犯罪协同治理模式的案例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金融、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正深刻影响和改变世界,新兴业态、新型商业模式、新型生活方式不断涌现,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工作和创造,一机在手就能消费和娱乐,极其便利地实现获取信息、沟通交流、消费娱乐、资金流转等效率的最大化、最优化。但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通讯、网络等信息化技术手段,瞄准相关行业和业态存在的监管漏洞和管制盲区,猖狂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这类犯罪涉及面广,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人民趋利避害的思想,通过通讯网络发布虚假信息或利用电话编造虚假事由,既针对特定群体,又漫天撒网,极短时间就能实现跨省、跨境诈骗,侵害面很大,社会影响很恶劣;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往往利用改号软件、虚假网站等方式,利用五花八门、不断翻新的各种骗术,对社会各个阶层的群众实施诈骗,受骗群众既有公务员、教师、医生等企事业单位人员,又有公司职员、进城务工者、农村居民、学生等普通群众;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强,一般采取远程、非接触方式,组织严密、分工诈骗,编写剧本、话务员、购买手机卡银行卡、组织取款等都有专人负责,幕后老板、犯罪窝点、服务器甚至隐藏在境外,打击难度很大;诈骗的相关环节涉及通信运营商、银行业、网络平台公司、无线电等多个领域、多个行业,开设非法账户、贩卖银行卡、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开发贩卖改号软件等形成的庞大的黑灰产业链,防范治理面临诸多困难。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全社会一大公害,是平安建设亟待破解的治安突出问题。成都作为全国超大城市、全省首位城市,既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高地”,也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输入的“洼地”,近年来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迅猛,造成的损失金额巨大。有效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事关高质量平安成都和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事关全省首位城市形象和党委政府公信力,事关老百姓福祉和人民安居乐业。实践证明,应对这类高度跨域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犯罪,传统以公安机关侦查和打击为主的方式,很难达到从根本上和源头上杜绝此类犯罪的效果,相反呈现出割一茬、长一茬和不断割、不断长的快速蔓延态势。面对日趋严峻的发案形势,按照中央、省和市打击治理电信诈骗犯罪的统一部署要求,结合社情市情警情,成都市政府于2015年12月成立了由成都市公安局牵头,21家单位参与的打击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局际联席会议制度,于2016年1月在市公安局成立了西南地区首个省市一体化的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在实践中,坚持以协同治理相关理论为基础,以电信诈骗发案趋势为指向,通过建立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和省市一体化反诈中心,探索构建了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建立了政府部门与银行、通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主体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多元联防联控机制,促进了电信诈骗协同治理各部门、各环节高效有力运转,逐步建立完善了符合成都实际的电信诈骗协同治理工作模式及相关配套机制,开创了成都市电信诈骗犯罪的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新格局。通过边治理边完善,成都市的电信诈骗协同治理模式,厘清了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之间、公众之间的协同治理主体责任和相互间关系,明确了政府部门内部包括公安机关警种之间、各部门之间及与电信诈骗相关要素间的主客体作用和内在联系,建立健全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和协同治理相关机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较为有效的协同治理模式。本文以成都电信诈骗犯罪协同治理模式为例,为本文的研究供了典型样本,也可为全国同类城市协同治理此类犯罪供一定的现实经验。

关键词:成都市;电信诈骗;协同治理模式

学科专业: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式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统计数据分析法

1.3.3 访谈法

第二章 成都市电信诈骗协同治理模式分析框架

2.1 协同治理理论

2.1.1 治理的概念

2.1.2 协同的概念

2.1.3 协同治理理论

2.2 协同治理理论的主要要素

2.3 电信诈骗协同治理理论框架

2.3.1 多主体协同治理格局

2.3.2 政府主导协同治理模式

2.3.3 打防管控宣一体化协同治理机制

第三章 成都市电信诈骗协同治理模式的案例描述

3.1 成都市电信诈骗犯罪形势

3.1.1 全省形势

3.1.2 成都市形势

3.1.3 成都市电信诈骗犯罪主要类型及特点

3.2 成都市构建电信诈骗犯罪协同治理模式的背景

3.2.1 缺少多主体社会共同参与模式

3.2.2 跨界治理合力未形成

3.2.3 源头治理不理想

3.2.4 监管漏洞有待堵塞

3.2.5 网络监管力度较弱

3.2.6 宣传防范不够

3.3 成都市电信诈骗协同治理模式主要做法

3.3.1 构建专业协同平台。

3.3.2 完善拦截技术手段

3.3.3 探索构建协同治理格局。

3.4 成都市协同治理电信诈骗成效

3.4.1 建立完善电信诈骗犯罪协同治理平台

3.4.2 强化电信诈骗犯罪情报信息“碰撞”

3.4.3 强化反诈中心高效运转

3.4.4 深入打击灰色产业链

3.4.5 强化源头治理堵塞监管

3.4.6 强化宣传防范

第四章 成都市电信诈骗协同治理模式的主体职责研究

4.1 电信诈骗犯罪协同治理模式主体职责

4.1.1 党委政府职责

4.1.2 公安机关职能

4.1.3 检法司职能

4.1.4 监管及源头治理行业职能

4.1.5 其他社会团体及广大民众职责

4.2 多主体协同治理模式优势

4.2.1 以整合为目的

4.2.2 以善治为方式

4.2.3 以协同为手段

4.3 多主体协同治理优势经验

4.3.1 重协同以实现良好治理

4.3.2 重信任以实现利益共享

4.3.3 重整合以实现资源专业化

第五章 成都市电信诈骗协同治理模式主体关系的研究

5.1 协同治理主体之间关系

5.1.1 政府主导

5.1.2 公安机关牵头

5.1.3 相关部门协同配合

5.1.4 全民参与

5.2 政府主导协同治理优势

5.2.1 政府功能定位明确

5.2.2 激发各主体协同活力

5.2.3 推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良性互动。

5.3 政府主导的协同治理模式经验

5.3.1 “一个中心”集中力量

5.3.2 “多个支撑”齐抓共管

5.3.3 协商民主构建“最信任关系”

第六章 成都市电信诈骗协同治理模式机制的研究

6.1 协同治理工作机制内容

6.1.1 联席会议运行机制

6.1.2 警企协作机制

6.1.3 预警拦截机制

6.1.4 “快速响应”机制

6.1.5 快速止付挽损机制

6.1.6 沟通协调机制

6.2 协同治理机制优势

6.2.1 保障

6.2.2 促进

6.2.3 规范

6.3 协同治理机制优势经验

6.3.1 统筹推动是重要前提

6.3.2 追赃挽损是重要目的

6.3.3 执行力是重要保障

第七章 成都市电信诈骗协同治理模式的经验启示

7.1 善治协同是目的,驱动实现共治目标

7.1.1 提高认识

7.1.2 以案促治

7.1.3 预防胜于打击

7.2 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环境,助力遏制电信诈骗犯罪

7.3 社会联动,共同参与

第八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实验教学初中化学论文提纲下一篇:普法法制观念教育探讨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