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论文

2022-05-05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新闻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娱乐市场也在快速的发展中。我国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已经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社会独特的节目特色,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借助科学严谨的节目风格、贴近生活的传播模式,在我国的电视节目行业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在当前互联网媒体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遇到了许多问题。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 篇1:

媒体融合视域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

【摘要】创新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模式,能不断提升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效率和便捷性,并且能在媒体融合视域下,保证新闻信息的实效性和专业性。媒体融合视域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还有利于新闻行业的改革,创新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模式,提升相关新闻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让新闻媒体更好地引领正确的社会舆论风向。由此可见,媒体融合视域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媒体融合这个大的环境背景下,会不断促进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在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措施,提升新闻质量,以及总体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水平和效率。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采编;工作创新

互聯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加快了媒体融合的进程,同时也促进了包括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在内的发展,使受众群体获取新闻的方式不断改革。与此同时,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也需要有所提升,才能更好地适应这种新的形势,采编人员既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有效,还要运用专业知识,不断适应现代化的采编技术,拓宽新闻的深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奠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方式随着新闻采编数字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不断提升自身的新闻采编水平,调整新闻采编的目标,全面实现了采编得全民化发展。

1. 媒体融合视域下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现状分析

1.1 新闻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

媒体融合促进了新闻信息传播的方式多样化。比如,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将声音、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进行传播,改变了传统新闻报道中只以声音为主或只以文字为主的方式,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受众者更倾向于当下实时发生的新闻快讯,加上碎片化阅读的普遍使用,报纸、电视等传统新闻传播媒体的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下降。除了以上的几点外,直播平台也增加了新闻信息传播的渠道。比如春晚直播、国庆大阅兵直播等,都加快了网络化新闻同步的发展,实现了新闻信息的实时传播。

1.2 受众群体互动性提升

媒体融合视域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相较于传统的新闻采编模式,能突破电话或书信交流为主的方式,促进了新闻采编人员与受众群体的直接互动。比如某个新闻账号下的评论留言,都能让受众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方便了新闻采编人员对于某个新闻关注点的解答。这种双向的情感互动,既有利于拉近新闻采编人员与受众群体的距离,又有利于丰富新闻报道的形式,给了受众群体一个直接发表意见的平台,提高了受众群体对于新闻采编工作参与度,而且能减少受众群体对于新闻疑问,提升了新闻行业的可信度。

2. 媒体融合视域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

2.1 新闻采编信息真实性难以保障

新闻信息平台正在与日俱增,比如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就会常常查阅微博官方账号、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腾讯新闻等平台或网站来获取新闻信息,或发布自己的言论和文章,在这些平台或网站上,受众者可以自行查阅新闻资料。但是由于受众群体范围广泛,许多时候,新闻为了博人眼球、完成点击量和阅读量的指标等,经常会利用标题或内容,掺杂上一些不符合事实的虚假信息,这些信息严重的甚至会带有负面的言论和思想,受众者几乎无法分辨这些新闻内容的真假,被其深深影响。比如,在今年的袁隆平先生去世的消息中,一家微博新闻公众号不知从何处受到了袁隆平先生去世的消息,其他的新闻账号就争相报道,结果事实是袁隆平先生并没有去世,是住进了医院,可过了没多久,袁隆平先生真的去世了,这些新闻媒体又开始争相报道,可是人们已经不相信了,最后还是相关人士证明后人们才相信并接受了这个事实。这件事情也能反映出无良新闻媒体新闻造假的严重影响。

2.2 新闻采编内容缺少价值

就目前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水平来看,许多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导致了新闻采编内容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不能吸引受众群体的注意,更不能受众群体对新闻内容感兴趣,人们的文化需求就得不到满足。由于新闻采编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新闻素材在错误编辑的过程中,会使新闻失去很多真实性和价值性,甚至存在不良媒体一味追求业绩,故意将新闻事实夸大,严重的还会制造虚假新闻,造成对受众群体的错误引导。并且,新闻采编内容常常会和人们的生活实际脱轨,不能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基础的新闻,就无法充分发挥它的价值。

2.3 新闻采编工作缺乏创新

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方式,在当下的信息化社会显得有些过于简单单调了,固定的整理、排版模式已经不能再很好地吸引人们的目光了,这样的新闻也同方无法突出新闻信息中的重点和关键内容,传播速度也比较得慢,降低了新闻的时效性。新闻采编人员在收集素材的时候,也是采用走访调查之类效率较低的方式,既浪费人力,又难以提升新闻的质量。

3. 媒体融合视域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途径与方法

3.1 贴近人民群众,强化新闻的真实性

媒体融合视域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只有不断挖掘正确的切入点,才能实现传统媒体基础下新兴媒体的发展,通过采编工作的融合互补、优势利用、科学统筹,才能走出一条新的广播电视发展之路。广播电视新闻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更好得提升新闻采编水平,顺应时代的发展,传播质量优秀的新闻内容。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在新闻采编工作中不断把握人民群众关心和感兴趣的新闻,在新闻采编工作方式创新的过程中,促进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融合,变成自己特色的广播电视新闻,让更多人民群众真正对新闻感兴趣,提升自身在新闻行业的竞争力。另外,优化新闻内容,也能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比如,从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人民群众看到新闻就发生在身边,自然就会积极阅读和转发,新闻的传播速度就能得到提升,传播范围也会更加广泛。但是也要保证这些新闻信息是真实有效的,才能发挥出真实新闻报道的价值和作用。另外,在对新闻素材编辑整理时,还要注意使新闻内容变得更加本土化,比如加入地方的方言,让人民群众更加能感受到生活化的新闻内容,从而激发人民群体的阅读欲望,提升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价值和影响。

3.2 转变采编观念,创新新闻采编技术

新闻采编人员要有媒体融合的意识,明白媒体融合是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未来发展方向,采编人员在努力适应新的环境的同时,还要坚持新闻采编内容的真实可靠,并且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不断分析受众群体的需求和审美,改变传统的新闻采编观念和方式,让新闻素材能更好地成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新闻,能在大的网络资源背景下,不被虚名和利益左右,坚定初心和信念,承担起宣传正能量的任务和责任,辨别虚假的新闻信息。传统新闻采编方式都是采访人员在现场,通过与当事人或相关人员交涉,来了解新闻的各種信息,这种方式限制了新闻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时间,大大降低了新闻的时效性。但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采编人员能通过分析新闻的特征,利用合适的新闻传播形式,选择不同的采编技术。比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等获取相关的新闻信息,加上图片、文字等使相关内容更加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提升新闻内容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采编人员要加强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转变,除了新闻采编工作外,还要不断强化自己的写作能力,缩短新闻采编的时间。比如,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学习无人机的使用技术,通过使用无人机拍摄技术,拍摄高清的现场图片,或是利用现场直播应用软件,利用无人机进行现场直播,增加新闻现场的真实性和直观性,给观众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刺激,受众者对新闻感兴趣了,自然会主动观看,跟随镜头的脚步,身临其境,走进新闻现场,这种形势下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有利于实现媒体间的交流和优势互补。

3.3 利用媒体融合,增加新闻报道深度

互联网的普及,也有利于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使用互联网的新媒体技术更好地发挥技术优势,促进广播电视新闻行业与媒体的融合和发展。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技术,能帮助新闻采编人员收集到更多实时的、有真实价值的新闻内容,与此同时,互联网也能反映出受众群体的新闻文化需求,让采编人员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为人民群众报道他们感兴趣的新闻信息。在进行网络素材的编辑和整理工作时,计算机技术能帮助新闻采编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新闻排版,重点突出新闻报道中的关键内容。最后,还可以通过网络建立信息化新闻网络平台,定时在网络新闻平台更新新闻资讯,做到广播电视新闻网络化。媒体融合视域下,各类媒体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一个字,“快”,所以新闻采编人员应该不断研究和探索新媒体、传统广播、报纸等不同媒体的优势和劣势,推陈出新,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从而让受众群体更加认可新闻报道,关注更多的新闻报道,那么,广播电视新闻在社会和新闻行业的影响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并且新闻采编人员也要深入挖掘新闻事件背后发生的原因,在了解全面相关的事件后,分析此类事件会让能给受众群体产生什么样的想法、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怎么预防相关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事件再次发生,也可以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精神、价值等更深层次的内容,引导正确的舆论风向,帮助新闻采编工作不断创新,并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式,提升广播电视新闻在社会上的积极影响。

除了以上本文所提到的问题与创新方法外,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还要反思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充分理解到媒体融合的有利之处,努力克服消极的影响,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运用创新能力提升新闻采编工作的效率,让新闻采编人员能更好地为新闻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媒体融合视域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工作还能为新闻行业提供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舒秋明.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探索[J].传播力研究,2018,2(25):128.

[2]刘琦.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提速与创新[J].新闻传播,2019(21):80-81.

[3]孟岳.媒体融合视域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J].记者摇篮,2021(08):89-90.

作者:冯雪洁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 篇2:

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品牌化路径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娱乐市场也在快速的发展中。我国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已经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社会独特的节目特色,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借助科学严谨的节目风格、贴近生活的传播模式,在我国的电视节目行业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在当前互联网媒体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遇到了许多问题。只有通过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提出针对性的改革策略,探究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品牌化的新路径,才能保障我国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品牌化;路径;探究

1. 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

1.1 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时效性强

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有很强的传播时效性。在当前媒体的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牢牢把握住时效性这一节目特点,保障电视节目与时代发展同步,避免节目内容和社会热点的脱节。在当前文化背景之下,传播时效性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稳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受众的关键。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时效性是其立身之本,新闻的传播特点之一就是迅速。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如果要提升并稳固自身观众的数量,就需要通过迅速精确的新闻报道保障新闻节目的稳步发展,同时提高自身的节目水平。

1.2 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大

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造成的社会影响力要远大于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电视是一种快捷、高效的传播媒介,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则是电视节目中传播影响力最大的节目类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就是对社会发展中关键信息进行传播,为社会发展提出建议和措施,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社会影响力非常巨大,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能够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新闻节目的内容务必要真实、科学。如果传播了虚假的新闻信息,不仅会对自身发展造成影响,还有可能危害社会秩序,影响国家公共安全,对人民的生活造成困扰。

1.3 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广泛

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受众范围广泛。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由于所播放的新闻内容大多数是关乎民生、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大事,因此其受众十分广泛,上到老人,下到儿童,都有可能成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

受众广泛是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优势,但是同时也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品牌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受众广泛意味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要充分满足所有性别、所有年龄段的观众的观看需求,这在电视新闻节目的运营过程中无疑是最大的挑战。

2. 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当前阶段的发展问题

2.1 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宣传工作不足

在当前电视节目层出不穷,网络媒体爆发式增长的环境下,要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就需要有足够的曝光率和宣传度。但是在当前的地方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电视台并不注重节目的宣传工作,从而导致电视节目曝光度不足,收视率无法得到良好的提升。

现在的广播电视行业已经不是只要有优秀的电视内容就可以“稳坐钓鱼台”的那种环境了。在当前新媒体发展迅速,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注重碎片化新闻阅读的行业背景下,“酒香也怕巷子深”,只有充分地做好宣传工作,提高节目知名度,才能保障电视新闻节目的稳步发展。

2.2 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位不够准确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节目定位问题是影响电视节目品牌化的关键。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位非常重要。因为首先,一台电视节目所占用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播放很多内容的电视新闻;其次,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只有做到内容专一,才能更好地稳固受众,保障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稳定。因此,找准节目定位对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非常重要。

但是我国的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通常没有对自身节目的明确定位,只是对社会新闻进行一揽子的推送和播放,从来不考虑新闻内容定位失衡和节目内容杂乱带来的后果。通过严谨的节目内容定位,分析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新闻类型,促进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品牌化。

2.3 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节目深度欠缺

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需要对节目深度进行合理把握,既不能出现观众难以理解的新闻内容,也不能让播出的节目过于肤浅。当前的电视广播节目亲民有余,深度不足,节目内容对社会话题往往只进行简单的转述,为没有更深一步的进行评析和建议,让观众在进行信息接收的同时并没有得到有用的提议。

新闻事件的发生是固定的,但新闻内容的制作水平是不同的,通过优秀的新闻制作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深度,增强电视节目的观赏性,是解决电视节目收视率问题的关键举措。

3. 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品牌化的具体策略

3.1 提高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宣传水平

宣传工作的落实需要对当地新闻行业的发展进行仔细分析。在信息媒体爆发式增长的时代,宣传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的宣传,通过制作符合当前观众消费心理的广告或者宣传文案、视频,将电视新闻节目的新意、创新以及定位内容进行准确表达,提升观众对于节目的兴趣,推动节目新受众的不断增加。

3.2 找准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市场定位

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需要有一个播放主旨,即电视节目是以什么内容为核心来进行制作的。在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最科学的制作内容是“社会民生”,以民生为主题能够充分地拉近观众与节目的距离,新闻的素材获取也更加方便。

通过稳固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定位,将民生问题作为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主要关注点。利用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的特点,以优质的新闻内容促进自身发展。新闻内容的准确定位是新闻节目品牌化的重要环节,只有在某一领域之内能够做到出色,才能建立属于自身的新闻品牌。

3.3 进行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深度报道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深度报道是提升节目深度,形成优秀新闻品牌的有力举措。通过对当地新闻事件进行了解、观察,并通过深入调查之后进行深度报道,最后作出专业的新闻评析。优质的新闻内容是节目品牌化的基础,没有深度的节目必定会被观众所抛弃。因此,在进行新闻节目报道时要严格遵守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新闻的真实性要得到保障;第二,新闻的内容必须是大部分观众喜闻乐见的;第三,对新闻节目的报道一定要科学规范。对新闻节目的深度报道能够增加观众继续观看的兴趣,提升目标受众的黏度,促进节目稳定受众的增加,从而促进品牌化的形成。

3.4 保证节目真实性,拒绝虚假新闻

因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社会影响力,一定要保证节目内容的真实性,起到对社会的正面影响。通过适宜的内容评价以及客观的建议提供,让观众感受到电视新闻节目的诚意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正面的影响。

电视新闻节目的真实性要严格把控,不可以为了热度使用虚假新闻营造话题。在电视广播节目的采访过程中,不应该刻意煽动观众情绪制造节目效果,要通过真实新闻展示,规范的新闻评述,保障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从而促进节目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3.5 创新新闻节目的播放形式,改变传统的老套环节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进行品牌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创新节目播放形式,改变传统的老套环节。在当前的媒体传播行业,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需要通过完善节目播放形式,促进节目发展创新。新闻类节目因为本身的节目形式,本来就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如果不在内容、主题与形式上进行创新突破,那么受众数量会出现明显的下降,从而阻碍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通过对社会热点的把握,利用新颖的节目主题和播放形式吸引观众,促进节目稳步发展。

3.6 扩展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渠道,利用新媒體促进节目发展

通过扩展电视广播节目的播出渠道,提升节目在新闻市场中的竞争力,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新闻节目合理发展。在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电视新闻节目只通过一种渠道进行播放是无法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的,只有通过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利用新的传播渠道,提升节目的知名度,才能够让优秀的节目内容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利用手机、PC等网络渠道,开展多方面的节目播送,在移动端可以尝试将节目进行精简,迎合现代观众碎片化阅读的需求。通过各种渠道的充分应用,提升节目知名度,增加节目受众,保障自身品牌化的形成。

3.7 注重电视新闻节目的整合营销,塑造优秀新闻品牌

整合营销是完成品牌化的最关键一步,电视新闻节目品牌化的重点就是让观众在心中对一档节目留下深刻印象。通过优质的内容、多样化的播放形式,最后再通过市场化的整合营销,让电视新闻节目形成自身的独特品牌效应,从而推动节目长远的发展。

在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二十余年中,因为其真实的节目内容、规范的节目形式受到了我国广大观众的喜爱。在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下,很多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忘记了节目制作的初心,过分地苛求热度、话题和流量,对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通过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题、节目内容等方面内容的改善,提升节目质量,促进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稳步发展。综上所述,新闻栏目要想出精品,关键在于能否借助现有条件,发挥现有优势,不断改变新的报道方法,从而提高新闻节目的感染力。真正把受众放在心中,在采访上多花心思,在后期编辑中多融入艺术方法,这样的新闻节目才会鲜活起来,才会赢得受众的欢迎。因此在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品牌化过程中,要注重电视新闻节目的宣传、内容、市场定位以及报道方式和手段的升级革新,促进电视新闻节目形成独立的品牌,促进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古丽米拉·肖克莱提,罗彬.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以《主播说联播》为例[J].采写编,2020(03):42-45.

[2]舒笑梅,张彤.语言规范下的媒体口语生态:电视新闻节目字母词使用状况调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07):100-106.

[3]罗促建,丘洪江.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探析——以凤凰卫视《全媒体全时空》节目为例[J].中国电视,2013(07):91-93.

[4]汪震宇,张小强.论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及其应对[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03):119-122.

作者:许文辉

广播电视新闻论文 篇3:

探讨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革新,各类科技产物的更新也逐渐加快,以往的媒体行业已经不能跟上时代发展变化的步伐,因此就要进行及时革新,基于这些因素,广播电视新闻就逐渐加快起来,但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当前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更新,需要对此进行不断完善。因此,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要重视其内容真实可靠,加强新闻编辑工作,来推动新时期媒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新闻编辑;创新

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就是新闻编辑,从一定层面上来看,新闻编辑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会对新闻报道效果产生直接作用。新时期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变化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创新发展的要求,以往的新闻编辑形式和理念已经与当前受众的需求不相匹配,因此,只有从多方面不断革新新闻编辑工作,及时更新新闻编辑理念,充分了解受众的需求,新闻内容贴近受众生活,这样才能够增强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的创新性和权威性,让广播电视新闻得以创新发展。

1新时期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广播电视新闻的内容和传播形式具有独特性,因此,在新闻编辑工作中,这要根据实际需求在这两方面凸显出新闻内容的新颖性。由于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舆论产生影响作用,只有正确引导受众,把最全面的新闻事件和最真实的消息展现在大众面前,才能够使新闻传播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充分保障其时效性。由于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网络中各类新闻素材泥沙俱下,因此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可以有效提高新闻媒体的竞争力,提升新闻内容的质量和水平。同时,新闻内容要始终维持其真实性,这是对新闻编辑工作者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要求,我们电视新闻为受众还原事件的本质,要做到正确的引导性,逐渐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1]。因此,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工作中,要始终遵循真实性原则,做到不脱离实际客观报道。

其次,由于传统观念和节目编辑形式的局限性,广播电视编辑存在着套用固定模板的现象,导致当前广播电视编辑模式不能顺应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要求,在创新工作形式上存在滞后问题。另外,随着新时期科技的快速发展,部分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由于自身素养的问题,存在夸大新闻事件真相的问题来获得更高的流量,加工报道部分没有经过实地考察的素材,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一方面不但会降低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的信任度,减小新闻报道的影响力,阻碍电视新闻编辑的优化发展,另一方面,虚假的新闻还会让观众对广播电视新闻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存在质疑,进而影响广播电视新闻的收视率[2]。

再次,以往的广播电视新闻存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同质化问题,缺乏一定特点,长此以往会降低其在受众中的吸引力,影响受众的观看兴趣,进而让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在收视率方面受到不利影响。由于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新媒体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对于创新性不足的广播电视新闻行业来说却存在着一定挑战,如果新闻编辑工作者没有创新意识,新闻编辑工作没有创新性,则广播电视新闻就无法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脱离了受众的实际心理需求,就会阻碍广播电视新闻行业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

最后,新闻报道撰写的基础就来源于新闻采访和编辑,其直接影响着新闻内容的质量和权威性。相关工作人员从实际的采访中收集新闻素材,并进行归纳整理获取有效的信息,以此为基础开展编辑工作,充分保障新闻编辑和采访工作之间的信息完整性,才能够让新闻有效地进行传播,发挥导向作用[3]。然而,目前的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中,新闻的采访和编辑之间并没有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在实际工作中,缺少电视新闻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影响新闻内容的传播质量。

2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路径

2.1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展现了人们真实的生活形态,可以准确反映社会事件,并且承担着宣传党和国家路线、方针和政策等责任,要求发挥其宣传职责,正确引导人民关注国家大事[4]。因此,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要确保新闻内容的政治性,准确把握国家的政治方向,及时向人民宣传国家政策,使人民把自身生活和新闻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在吸收新聞信息时有选择性地进行,重视对自身有用的内容,从而为自我发展和实现进行指导。同时新闻编辑人员还要贴近人民生活,结合生活实际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新闻采编,发布人民最关注和最需要的新闻内容,最大化地发挥新闻报道的传播价值。例如,若某档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多为当地农民,则要求新闻编辑工作必须贴合农民实际生活,充分挖掘农民最关心的部分,在新闻报道后可以指导当地农民结合自身情况和新闻价值,充分消化和思考,为生产生活提供借鉴。总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要充分了解受众的需求,报道更为贴近人民生活的内容,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2创新新闻理念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并不是进行简单的事件叙述和记录,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具有较高的洞察力和敏锐性,还要具有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意识,寻求新颖的新闻视角,不断提高新闻内容的质量。另外,随着信息科技的更新换代,人们对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编辑工作中要充分结合先进的数字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模拟事件发生过程,还原事件真相以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新闻编辑人员的专业性会对广播电视新闻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新编辑工作人员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储备,结合实事及时更新编辑工作理念,另一方面还要具有高度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对工作和人民负责。新闻编辑人员在充分尊重新闻报道事件真实性的基础上,也要积极探索各类新方法,培养创新工作理念,从多角度、多层面深入剖析事件本质,保证新闻内容的深度和宽度。总之,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上需要不断创新理念,有效地提高新闻内容的独特性价值,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5]。

2.3挖掘新颖的新闻视角

丰富新闻内容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的基础,因此,在进行新闻的编辑制作工作中,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可以利用一线记者的采访信息和与群众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探求从新问题和新视角着手,以此提升新闻的新鲜度。同时,在进行内容创新时,要整体把握观众的兴趣,适当切入新颖要素,丰富节目内容以带给观众最大的选择性。

由于广播电视新闻的部分局限性,导致其不同于其他的新媒体平台,其新闻内容要在特定的时间播放,影响了时效性效果。因此,在进行广播电视新闻稿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抓住其真实性和权威性等方面的优势,挖掘新颖的新闻视角,提升新闻内容质量来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例如浙江电视台的《1818黄金眼》栏目,利用新颖、诙谐的新闻视角,跟踪报道当前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新闻内容贴近人民生活实际,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提升了电视新闻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2.4妥善处理后期工作

由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自身的综合性特质,新闻报道内容涵盖到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新闻采访、素材整理和编辑处理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一方面要对搜集的文字信息、图片和音频等素材进行专业化加工处理,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文字信息和录像材料等对新闻背后的真相进行深入剖析,揭示新闻主题,以此来引导受众进行思考,并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产生指导作用。并且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后续环节中,不能忽略某些细节,例如在组织新闻解说词时,可以对视频画面进行有关特效处理,并在其中设置悬念,充分提起受众的兴趣,在增强新闻内容感染力的同时还可以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另外,在进行到制作视频文件环节时,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要结合视频时长、内容和画面等,做好各要素之间的配合,做到新闻报道效果的最大化。妥善处理好后期工作,利用好现代技术和新颖的方式,提升新闻整体的采编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以往的电视新闻媒体编辑工作在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等方面有着系统的规模,但是随着新时期的影响,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电视新闻编辑工作需要革新以往的编辑形式,把传统媒体的短板转化为优势,实现电视新闻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多渠道内容创新,完善思想上的编辑理念,努力探索新时期的编辑工作创新路径,让新闻内容始终贴合群众的生活,满足群众所思所想,提供新闻的影响力,让新闻媒体成为政府和人民之間的有效链接,有效宣传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让广播电视新闻的价值在新时期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张霁寰.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7):115.

[2]赵祺越.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8(7):137.

[3]韩晓.全媒体时代电视编辑人员多元创新培养的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8(6):112-113.

[4]刘倩.浅谈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J].新闻研究导刊,2017,8(23):217.

[5]周静.试论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提升[J].西部广播电视,2017(18):160.

(责编:王锦)

作者:赵丽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气工程施工论文下一篇:绿色农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