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优化模式科学教学论文

2022-04-19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课堂优化模式科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当今的课程教育改革又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人们的心中不断地深化,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推进。科学学科课程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为了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应该形成教师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好科学这门学科。

课堂优化模式科学教学论文 篇1:

STEM背景下幼儿园科学环境创设策略

摘要:STEM背景下,对幼儿园的科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幼儿园需要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待科学教学,致力于优化科学环境。本文首先从幼儿园自身角度和社会角度,分析了创设科学教学环境的有效策略,随后从课堂角度,分析如何创设优化科学环境,为幼儿园全面优化科学教学环境提供有效指导。

关键词:STEM;幼儿园;科学环境

引言:科学教学的推进,与教学环境关系密切。STEM背景的提出,更加强调科学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幼儿园在深刻理解STEM理念的基础上,从科学教学角度出发,有必要探寻创设科学环境的路径。

一、教学环境创设策略

1.幼儿园加强投入

(1)发挥管理者作用。幼儿园管理层需要正确理解STEM理念,将STEM理念摆在科学教育的关键位置。正确面对STEM理念下科学教育中的问题,真正起到管理者的作用,管理者以学习理解STEM理念为契机,全面提升自身素养,为STEM理念的落实奠定基础,在科学环境创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幼儿园管理层要有学习意识,注重与同领域专家的沟通和交流;或者加强与其他幼儿园的沟通合作,学习其他幼儿园在构建科学环境领域的先进经验,在幼儿园范围内起到宏观引领作用,注意优质经验与幼儿园实际情况的结合,为教育理念的更新奠定基础。以STEM理念为依托,优化幼儿园科学教学体系,提升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质量;定期召开幼儿园科学教学情况讨论会议,总结近一段时间科学教学情况,分享科学教学的相关经验,为优质教学经验的互通共享铺平道路。帮助教师深刻认识STEM理念的核心,探索STEM理念与实际工作的融合路径,落实STEM理念要求。

(2)弹性管理。科学环境的创设,固然离不开幼儿园管理层的支持,与管理模式优劣也有密切关系。如果采用相对死板的管理方式,则会限制STEM理念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的发挥,也会禁锢教师和孩子们的思想空间。管理者在科学教育中的角色应当恰到好处,为调整科学教学管理模式留足调整空间;换言之,强调弹性管理的作用。首先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强调自主权的作用,基于科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点,同时保证科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余地,确保科学教学自主权顺利实施。拟定科学教学计划时,同样不要有死板的思想,要为科学教学方案留出调整的余地。STEM理念强调科学教学活动的自主生成,以及与孩子们生活环境的密切衔接。建立科学教学与生活问题的联系,也为幼儿快速适应科学教学提供切入点,发挥科学教学环境的作用。科学教学内容随机生成,符合孩子们的性格特征。还要注意科学教学的时间长度,基于幼儿园科学教学的具体要求,建立循序渐进的科学教学模式,鼓励孩子们在科学教学中积极尝试思考。由于孩子们思想体系尚不成熟,参与科学教学的探究思考可能花费较长时间,需要保证科学教学中的活动时间。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建立弹性方案,留出足够的活动时间,适应孩子们的思想特征。另外要注意科学教学中的空间定位与选材,幼儿园管理层要充分放权,由科学教学工作者和孩子们共同选择教材和空间。以“力的探究”相关课程为例,由师生双方共同确定课程教学场地,或者选择科学教学方式(例如外部空间教学、实验室教学)等,甚至可以利用幼儿园美工区的资源,令学生们感受“力”的奥秘;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科学教学也会更加灵活。

(3)做好环境准备。STEM理念强调幼儿在科学教学中的亲自参与,重视学生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调动学生的想象潜力。上述要求意味着科学教学对于场地、材料、设备的要求较高,方可吻合STEM理念要求。幼儿园应当围绕STEM理念加强相关设施的采购与建设力度,例如在幼儿园专门开辟区域建设科学角,在现有教学建筑中设置科学发现室,为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索留足空间;或者围绕STEM理念建设标准科学实验室,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专门建设STEM中心。幼儿园管理者在推动建设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幼儿园科学教学现状以及需求,为创建完善专业教室提供有效支撑。与此同时,对幼儿园现有科学教学场地和材料进行调整整合,积累建设科学教学场地的经验,完善现有教学场地。邀请当地专家参与到幼儿园科学教学场地建设之中,为STEM活动室建设出谋划策。关于教学材料的准备,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全面性。首先做好基本材料的准备工作,包括剪刀、钳子、锤子等等;另外要加大科学教学专业设备的布局力度,在科学教学实验室内准备VR眼镜、3D画笔、投影仪、管道等设备,为科学教学开展奠定设备基础,便于科学教学内容多样化。

2.走向社会,寻求合作空间

STEM理念强调教育者要走出当前环境,走出“舒适区”,积极发挥因素的作用,为科学教学环境优化注入更多的社会能量。幼儿园管理者要加强对专业机构、人才的合作力度,要有利用社会公共资源的意识,而不是将眼光局限在幼儿园的“一亩三分地”。在STEM理念引导下,将科学教学引入到社会范围,吸收社会力量并应用在科学教学环境创设领域,确保幼儿园科学环境良性运转。

  1. 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幼儿园加强与当地科技馆、博物馆的合作力度,将科技馆、博物馆的力量引入到科學教学体系建设之中。例如幼儿园开展与地质进化相关的科学教学时,积极与科技馆、博物馆合作,将科学课堂搬移到专业场馆中,让孩子们通过专业场馆的资源,加深对地质进化的理解。幼儿园管理者要身先士卒,在争取专业机构支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获取专业机构最大限度的支持。

(2)加强与学者专家的合作。学者专家是宝贵的科学教学资源,幼儿园要注重与学者专家的合作,吸收学者专家对于STEM背景下的科学教学经验。加强现有合作资源维护力度,由此不断扩展合作战线,为幼儿园科学教学提供更多力量支持。幼儿园要注意与专家学者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共同探究如何优化科学教学环境、更好地落实科学教学任务。在STEM理念深入推行的背景下,幼儿园与专家学者之间的合作显得更加重要。在专家学者才智的支撑下,有效解决教师在科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科学教学问题探索今后的科学教学路径。双方共同切磋、共同探讨的过程,也是相互合作、相互提升的过程,幼儿园在科学教学中真正受惠,学者专家也能够深入基础科学教学氛围,加深对科学教学的认识,对科学教学的认识更深一层。以加强与学者专家合作为依托,构建“问题发现-探讨-解决-反思”机制,确保科学教学走上良性循环。双方合作意味着灵感火花不断碰撞,为STEM背景下的教学经验积累奠定良好基础。

(3)在STEM教育领域加强合作。幼儿园若要吸收STEM领域的先进经验,需要与在该领域有突出成果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充分沟通交流,从基础教育角度出发看待科学教学,确保STEM理念的推行与幼儿园的教学层次相结合。另外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幼儿园科学教学,注意幼儿园与小学在科学教学领域的衔接,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STEM科学教学奠定基础。

二、课程环境创设策略

1.注重课程内容整合

(1)注重目标与内容的整合。围绕科学教学树立教学目标,是落实STEM理念的坚实基础。STEM教育强调淡化学科边界,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科学教学中并非把学生摆在绝对的中心地位,而是以诱导学生为手段,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学生通过科学教学,不仅仅获取科学知识,同时产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兼顾知识与兴趣的双重要求。在STEM理念下,创设科学环境需要注意目标的理解与整合,将知识、能力、情感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不是把知识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确保科学教学均衡发展;学生不仅有科学知识储备,更要有看待科学的正确态度。

(2)注重内容内部整合。在推进学科间知识整合的同时,还要注重科学教学与幼儿实际生活环境的结合。幼儿生活环境是一个潜在的科学“大宝库”,蕴含着很多与科学教学相关的内容和要素。在融合幼儿生活环境时,需要注意选择原则。首先保证选择的生活要素吻合科学教学大方向,具有实际教学的价值。生活要素选择要吻合科学性、挑战性原则,还要考虑到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征。科技发展的成果,真真切切体现在生活环境中。以幼儿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新科技产品或者技术为切入点,融合在科学教学内容中,为幼儿走进科学教学创设有利条件。例如将无线网络技术、光纤技术等要素融合到科学教学内容体系,为科学教学注入更多生活元素。同时要注重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例如在科学教学中开展科学饲养活动,利用1~2个月的时间进行蜗牛饲养,并观察蜗牛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在观察、记录蜗牛成长印记过程中,应用到数学、艺术等多领域内容。科学教学不再局限于狭义的“科学”领域,而是将科学教学与学生探究融为一体,学生不仅仅接受到科学教学的熏陶,个人综合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为其今后进行更深层次的科学探索探究奠定基础。在融合课程内容时一定要把握融合方式,不能是其他学科知识的生搬硬套与简单叠加,而是在特设的科学教学环境中,使得学生真正感受到学科融合、知识融合的奥秘。从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出发,同样可以加入科学教学部分内容。以幼儿美术教学为例,涉及到色彩调制的教学;各种颜色的用量以及融合方式都会影响最终的调色结果。

2.注重教学方式整合

(1)巧用项目探究。STEM理念强调探究活动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此拟定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题,并根据主题进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的过程,通过探究活动,对科学知识进行综合建构,了解科学知识更深层次的含义。换言之,应用项目探究方式,是调动学生自主权的关键途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与目标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而且探究项目互动内容动态性较强,与幼儿阶段的学生性格特征非常吻合。科学教师在探究活动方案拟定过程,扮演角色恰到好处。针对探究活动的制定过程给予必要指导,发挥教师的专业与经验优势,确保幼儿们的探究活动处于正常轨道,由此可见,探究活动的拟定过程,也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密切沟通交流过程,与STEM理念下的沟通合作能力培养目标吻合,也是创设优化科学教学环境的重要举措。在探究活动中,善于利用“头脑风暴”模式;教师与幼儿之间互相讨论,调动幼儿的背景经验;教师要准确定位科学探究项目的价值,尤其是研究价值,确保幼儿真正从科学探究中获取养分。

(2)借助科学游戏。幼儿阶段的科学教学应当融合游戏因素,在游戏与教学相互交融的背景下,幼儿们在做游戏的同时学习到科学知识。以科学教学中的科学实验为例,幼儿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会将自己假设为一名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获得成就感。幼儿们在游戏教学环境中,身心得到极大放松,游戏行为本身没有目的,更容易发现科学游戏中隐含的问题,由此进入到科学探究阶段。科学探究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这种情况下实现科学探究到科学游戏的转化,同样吻合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深入分析科学游戏不难看出,幼儿在科学游戏中居于主人公地位,可以毫无压力、身心放松投入其中,更具有接触科学事物的主观动机。另一方面,科学游戏包含着丰富的要素,可供选择的材料种类众多。例如在科学教学中,可以设置感官、情景、运动等多种游戏,在优化科学教学环境中发挥游戏因素的作用。如果教师选择运动类游戏,事先准备球体或者障碍物,不断提升运动游戏的难度;学生在突破闯关的过程中,探索其中的科学奥秘,对于球类运动中的力学原理理解更加深刻。

三、结束语

科學环境创设与优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幼儿园在认识STEM背景要求的基础上,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将科学环境创设摆在突出位置,为科学教学提供更优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韦倩倩,陈时见. 幼儿园STEM教育的基本特征与实施策略[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06):121-126.

[2]张玉,余海霞,赵昉文,黄小红. STEM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02):48-50.

[3]郝明晶.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反思与建构[J]. 教育观察,2020,9(04):87-90.

[4]吴彦彰. STEM教育理念下幼儿科学素养的培育路径[J]. 教育观察,2019,8(38):58-59.

[5]王雪莉.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的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84.

[6]陆旭辉. 悟精华,参其道,践行STEM理念的幼儿园科学活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5):101+89.

作者:姚雪栋

课堂优化模式科学教学论文 篇2:

优化教学模式,建构更具魅力的科学课堂

当今的课程教育改革又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人们的心中不断地深化,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推进。科学学科课程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为了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应该形成教师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好科学这门学科。

一、让民主、和谐的氛围成为科学课堂的常态

教者认为,促进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形成应当从教学伊始确立方向,在每一节课中逐渐施行,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而课堂教学氛围必然就成为科学教师首先关注的问题,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也便成为教师形成独特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师要能够营造出让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浓郁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学习的轻松与快乐,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质疑、探究与发现科学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食物的营养》一节课时,为了能够创设出让学生轻松学习的氛围,我便以学生的生活基础作为切入点,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新课内容。我向学生提问:“孩子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吃哪些东西呢?”围绕着这个问题,学生们都积极地回想自己的生活,罗列出自己平时喜欢吃的事物,活跃的课堂氛围便由此形成了。然后我将本人的习惯饮食食谱写到了黑板上,如早饭:鸡蛋、面包、牛奶。此时,也有孩子会问我,“老师你平时还喜欢吃哪些食物呢?怎么不以肉为主呢?怎么不喝饮料呢?”我让孩子们对我的饮食习惯作很好的交流,引导学生明白老师的习惯性饮食是很健康的。最后,我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合理饮食呢?什么样的饮食才是健康饮食呢?以此作为科学探究的切入点。

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孩子的学习心情得到了放松,与教师形成民主的对话与交流,从而也让学生能够毫无顾虑地畅所欲言,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让信任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大思想动力

教师要想使学生热爱科学这门课程,让学生喜爱自己的科学课堂,就必须俯下身子亲近学生,用自己的学识与智慧取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获得孩子的信赖,也是建构有效科學课堂的基础。

我在引领学生共同学习《热传递》一节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热的传递进行科学猜想与合理验证,我给学生每一小组提供了相应的材料:酒精灯、火柴棒、灯丝等器材。随后我让学生交流实验操作流程,并进行合理分组。在让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后,教师从总体上进行步骤的总结,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几条注意的事项:1.小组合作,实验装置安装到位检查后再加热,同时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不可以用手直接触碰实验中或实验后的铁丝;3.细心操作与观察,记录好实验现象;4.注意安全。在实验过程中,我不停地巡视,对操作不熟悉的学生进行指导,对实验记录无从下手的学生进行提醒,并用亲切的话语及时提醒他们观察实验要认真,切勿三心二意,要能够抓好观察的时机。在教师的倾心指导与关怀下,孩子们都能积极而又安全地完成了此次实验。

信任,往往建立在教师对于孩子的一些亲切关怀的话语中,往往体现在教师对于孩子学习的要求与具体活动中。一席表扬的话语、一句温馨的提醒……都会给学生带来无比的温暖,也给学生带来了对老师的信任。只要有爱,教师就能够获得学生的无比信赖,从而使自己的科学课堂更具有人格魅力。

三、让实际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源泉

小学生学习的科学内容往往与他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为了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得更多学习科学知识的经验,拓宽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究的视野,激发其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怀,小学科学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选择进行科学探究的素材,让学生以自然生活中的素材为切入点,开展探究活动。在具体的科学课堂上让学生感知一些自然、生活现象,引发学生进行质疑、解疑。有力地提升了小学科学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丰富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经验。

在学习《垃圾堆里有什么》一节课时,为了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能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有关科学的因素,我在课前准备阶段让学生自己收集家中的垃圾,并作出自己的研究。具体任务是: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填表、统计。如果在搜集垃圾时遇到困难可以请求家人的帮助。要搜集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垃圾,分析这些垃圾产生的原因;而后,在课堂上进行科学知识的分析与研究。通过家庭垃圾的研究,引导了学生能够对生活垃圾进行讨论,让学生们说一说各种各样的垃圾使是怎么产生的,属于哪一种类型,将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进行生活探究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

科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教师要能够从生活入手,合理选择让学生可以感知、可以操作的实践性活动,从而让小学生的科学课堂学习更具有生活性与趣味性。

总而言之,科学素养已成为培养青少年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也强化了这一科学理念。因而,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努力优化教学模式、建构更具魅力的小学科学课堂。

【作者单位:泗阳县南刘集乡小学  江苏】

作者:李敏

课堂优化模式科学教学论文 篇3:

语文教学该不该远离模式

摘 要: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教学改革,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语文教学不仅不能远离模式,还要不断创新模式,用好用活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要运用适用性、简约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 模式 远离

作者简介:黄乃佳(1959—),广西钦州人,钦州学院中文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语文教学要不要模式,一直有不同的看法。近期阅览《语文教学通讯》初中版2012年第1期开篇题为《让语文教学远离模式》的短文,这激起笔者对教学模式的深入思考:语文教学究竟该不该远离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学有没有作用?语文教学需要怎样的教学模式?这是值得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认为语文教学应远离模式的看法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主张语文教学远离模式的主要有如下三种看法:

看法一:教学模式的运用会导致语文教学的僵化。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无定法,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落实教学内容,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学生充满生命活力,教师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所以很难用一套、一种教学模式规范一个教师,不可能自始至终用一种模式去施教,这样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远离教学模式。

看法二:教学模式的运用会导致语文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虽然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支撑下,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习惯或教学范式,可供借鉴学习,但由于不同地域、不同学校情况,教师素质、学生的实际能力都有较大的差别,就是在同一学校、班级与班级之间,也有很大的区别,如果套用必将适得其反,因此应该远离教学模式。

看法三:教学模式的运用会导致教师创造性的缺失。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师在运用教学模式时,按照已经稳定的教学程序施教,是“照葫芦画瓢”。教师唯恐“画虎类犬”,结果被束缚了手脚,不敢越池雷一步。这样一来,别人的模式学不到,反而把自己的教学个性学没了。因此应该远离教学模式。

从以上观点来看,不无道理,但过于偏颇;教学模式确实有它的局限性,然而是不是语文教学就不要模式,就要远离教学模式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不仅不能远离模式,还要不断创新模式,用好用活模式。

二、语文教学为何不应该远离模式

我们首先需要弄清什么是教学模式。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照着做的标准样式。[1] (P.150)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的科学总结,是教学活动的行为准则。语文教学如果远离教学模式,那么教学就会产生盲目性、随意性,教学效果无从谈起,课程改革难以顺利推进,因而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学模式。

(一)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限教学时间里,让学生获得较多的语文知识,教学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学习态度和习惯得到养成。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一定的教学模式规范教学行为,因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是经过课程的实施,按照科学的教学理论总结概括出来的、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的程序。

在当下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低效甚至无效课堂,把语文上成非语文课,缺少语文教学特质。譬如,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合宜,教学设计不合理,任意拓展,任意解读,偏离了语文教学应有的方向,成为泛语文教学。这种高耗低效的语文课堂,与语文教师未运用教学思想机制下的教学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美国教育家乔伊斯和韦尔说:“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譬如运用“三环节目标教学”模式,“三环节”即确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施教—检测教学目标。这个教学模式关键是确定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确定了,那么教学内容也就基本定位了。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都能心中有数,大大减少课堂教学中“脚踩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弊端。三环节目标教学模式对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来说,非常有帮助,对较快地把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都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改革需要教学模式的推动

1904年,语文独立成为一门学科。一百年来,语文课程改革从没有停止过。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林林总总,异彩纷呈。其中影响较大的有:20世纪30年代黎锦熙的“预习—整理—练习—发展”模式,朱自清的“预习—讨论—复习”模式。这两种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着眼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具有前瞻性,对当时的语文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0世纪50到70年代,主要是学习凯洛夫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模式,这个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影响我国语文教学几十年。80年代初,语文教学迎来了美好的春天,教学改革空前繁荣,成绩斐然,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比较著名的有: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模式、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段力佩的“茶馆式教学”模式、于漪的“情感教学”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突出了语文教学的特点,有力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向前发展。到了21世纪初,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盛况空前。这次改革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一个“新”字,新课标、新理念、新课程、新方法,怎样落实课标精神,实施课程改革,提高课堂实效,这就需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总结推广,用于指导课改。一线老师课改的积极性很高,围绕着“实践—总结—实践”的主旋律,创立了不少教学模式,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的创立,标志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了整体规范阶段,成为众多学校语文教学借鉴和学习的标杆,为新一轮的课改提供了理论支撑,有效推动了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学习和借鉴构建自己的有效模式,在运用中不但没有产生适得其反的现象,反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可见,语文教学不能离开教学模式。

(三)教学模式能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模式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直接体现,教师学习、运用教学模式,能促进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主要指专业精神、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是构建教学模式的直接基础。没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运用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提高钻研教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编写教案能力、驾驭课堂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只有提高教学能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专业化成长主要体现在能否构建一个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必须有一定的教学模式规范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功的教学经验,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总结、归纳、提炼而成,它体现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规律和教学的基本程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指导性。因此,语文教师不能随意否定教学模式的价值,但也不能盲目套用,要因课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科学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同时在实践中创造教学模式。例如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魏书生、于漪、洪镇涛、程翔、余映潮、韩军、程红兵等,他们在教学中善于思考、善于实践、善于创新,构建符合教学规律、富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凸显个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可见,教学模式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因此不能全盘否定教学模式的作用,而应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建构,科学运用。

三、语文教学需要怎样的教学模式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语文教学是不可能没有教学模式的,如果远离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在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如何选择和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呢?

(一)适用性的教学模式

适用性的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和运用取得的教学效果而采用的教学程序。教学模式本身不是目的,提高教学质量才是目的。有的教师在运用教学模式时,不慎重考虑是否适用,而盲目套用,追求形式的花哨,单纯追求步骤或环节的趋同,其结果是教学程序不能与教学实际融为一体。例如,运用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六步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这六步按照课堂教学规律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系统,在运用中,首先要把握其特点。该模式以学生认知过程为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课改的教学理念,应用性较广。但有的教师在运用中,未能真正理解它的规定性和指导性,不论什么课型,什么教学内容,什么文章体式,全盘照搬,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要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教学内容;二是师生的实际;三是文本自身的特点。只要掌握这样的规律,学习借鉴教学模式,就能避免盲目性,取得实效。

(二)简约性的教学模式

简约实用的教学模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有的教学模式步骤太多,七步、八步式,有的甚至更长,这样不仅烦琐,也不现实,所以应创立简约性的教学模式。所谓简约性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学结构严谨、环节简明、易于理解、便于操作,并且能使教学尽可能符合预期设计的程序。简约并不等于简单,它的实质是给语文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构建一个基本的教学框架,给教师创设广阔的自由空间,使教师能在处理教材中很快就对教学内容进行定位,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设计的思路方略。比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简洁凝练,通俗易懂,易于把握。“先学”就是教师布置提纲,或说预示教学目标,学生按照提纲自学教材;“后教”就是在课堂上用设疑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当堂训练”就是教师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对学生学习的知识,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然后自评回馈。该模式的优点,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四是提高教学效率。由于这个模式易于学,效果佳,因此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成为很多学校争相效仿的典型化的课改模式。

(三)灵活性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只不过是给教学一个有规律的教学架构,给课堂教学内容作基本的定调罢了。那么怎样灵活运用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一是吃透其理论内涵,二是掌握其教学程序,三是整合几种模式,吸取其精华,四是跨越、超越。“教无定法”,这句话的实质是说教学模式不能僵化。虽然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它不可能支配教师采取一切行动,在使用时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譬如,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四式”即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三主”是课堂教学指导的理论基础;“四式”是学习一篇课文的基本路径。在实际运用中,不必生搬硬套,如“四式”中的“复读式”就可以省去这个环节,因为“练习式”这个环节是达到巩固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也可以省去“练习式”,因为通过“复读式”也能达到深化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学模式的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特定的理念和目的,实际教学中,随着情况的变化,完全有可能在某种典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环节或减少一些环节。”[2] 这样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就能避免模式化,提高教学质量。

(四)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教学要有一定的教学模式,但不能模式化。避免教学模式化最好的方法就是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性教学模式要符合几个原则。其一,杂取种种,整合优化。传统教学模式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传统优秀的教学模式要注意学习借鉴,吸取其优秀成分,不能“照葫芦画瓢”。当下流行的教学模式,就是借鉴前人经验的先进元素。当然,在借鉴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某些不合理因素,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创新基础上进行消解,除去不合理成分,然后整合建构,超越深化。其二,学习别人,超越自我。学习运用别人的先进教学经验,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在效仿中改造、创造自己有效的模式。其三,进得去,出得来。所谓“进得去”是学习和运用教学模式,首先要理解透这个教学模式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精髓,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所谓“出得来”,就是通过效仿和领悟,将各类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与自己的教学特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3] (P.26 )例如钱梦龙老师吸收孟宪承先生和叶圣陶先生的“主体性”说,创立了适合阅读教学的“三主四式”模式。因此运用教学方法,只有进得去,出得来,才能不断变格,不断优化完善教学模式,这样教学模式才有生命力,课堂教学才能常教常新。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不应该远离教学模式,如果没有一定的教学模式,教学将无规律可循,将会造成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思想有多远,教学就会走多远”,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做路径,比随意性的教学肯定要好。因此语文教学不怕学习借鉴、创立运用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不是“毒品”,而是“良药”。

参考文献:

[1]韩桂凤.现代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胡家曙.非典型化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经常性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1-2).

[3]柳思俭.实用中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成向阳)

作者:黄乃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职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