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实践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2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数控加工实践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作者总结了长期从事数控加工实践教学中的经验,从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如何进行教学组织等方面阐述了我们在数控实践课课程改革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工作。

数控加工实践课程改革论文 篇1:

基于“校企合作和技能竞赛”驱动下的《多轴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改革实践

摘 要: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在《多轴数控加工技术》这门课程中,通过校企合作和技能竞赛结合驱动下,收集案例,经过改造,制定了十个项目,编写了教材,应用与教学,效果良好,验证了该模式的价值。

关键词:多轴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改革;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德国双元制

一、德国双元制的核心是校企结合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如图1所示,小学四年级分流,35%入读完全中学,直接入读综合性大学以及应用技术大学;40%入读实科中学,一些升入应用技术大学,一些进入“双元制”职业教育;25%入读主体中学,毕业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有两个课堂,一个是企业,另一个是职业学校。德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职业教育体系即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其成功的经验。

双元制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积极性高。学员先与企业签订“学徒”合同,该合同属于正式用工合同,“学徒”薪酬约为正式员工的1/3;而后注册职业学校。学习很有目的性,学习的内容与企业的生产紧密相连,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实现为未来工作而学习。

(2)企业积极参与。企业要付工资给“学徒”,“学徒”毕业后要回企业工作,培养的“学徒”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

(3)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践和理论教学。

二、结合国情,在《多轴数控加工技术》这门实践应用形课程中如何做到与企业紧密合作

(一)校企合作对《多轴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推动

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该模式注重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的共享,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场地和技术等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不仅提高了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1)在《多轴数控加工技术》这门课程中,与瑞士GF公司(中国)合作,利用学校设备软件(米克朗HSM400u、600u和海德汉数控仿真系统、UG)及场地、师资力量进行五轴数控加工的培训。

(2)与北京精雕科技、深圳东江模具和深圳银宝山新模具等企业合作,紧跟企业技术的发展,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现代学徒制”教学试点,开发具有职业特色的、紧跟技术发展的高职教材。

(3)把这些企业的案例进行改造,建立项目化教学案例库,如图2所示的模具的侧抽芯、模复杂电极、深腔零件、图3所示的皮带扣零件等进行改造、分类,提取关键和难点用于实践教学。

(二)技能大赛对对《多轴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推动

技能大赛能够反映當前企业的技术方向和发展水平,检验老师和学生的教学水平,因此积极参与大赛,以赛促教是方向。从2008年开始,我校教师作为选手或教练带领参加了历届三轴、多轴数控加工的竞赛(省赛和行赛),大赛试题、操作规范代表了数控加工的新水平,在参赛过程中与其他学校交流提高,以赛促教,并把赛题改造后作为项目引入教学内容,更新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如图4、5所示,凸轮运动机构、五轴叶轮组件和机器人等项目。

(三)通过与企业合作、参与各级技能大赛同时也培养了师资队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跟进企业最新技术

总结企业合作和竞赛加工案例,改造后出版了教材《UG10.0多轴数控加工实训教程》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通过8个项目的学习和实践,基本掌握多轴数控加工的工艺、典型零件的建模、编程和刀轴控制等内容。

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三、结语

“校企合作”和“技能竞赛”是德国双元制在我国的可行操作模式。本文通过《多轴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如何在“校企合作”和“技能竞赛”模式下进行教学建设,编写了项目化教材,开发了网络教学资源,指导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模式的核心是强调实践、强调教师深入企业,必须先动手实践,只有教师会做了,才能教会学生。

参考文献:

[1]代大齐.基于“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双驱模式的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5):85-87.

[2]张有声.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6,(1):37-41.

[3]汪占熬,等.创新创业共生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6).

作者:李玉炜

数控加工实践课程改革论文 篇2:

数控加工实践课课程改革的浅谈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作者总结了长期从事数控加工实践教学中的经验,从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如何进行教学组织等方面阐述了我们在数控实践课课程改革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工作。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课程改革 教学设计 数控加工实训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地方。无论从培养目标,还是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基础来看,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建立一套具有鲜明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新型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经过多年数控加工实践教学的摸索,我们意识到要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对实践课程的改革,提高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创新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基础,把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训练的重点,加强对实训课的教学设计。根据现代学生的特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地域经济环境的特点,我们进行了教学分析。

(1)学生情况

现在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愿意学习工科专业,不爱动手或动手能力不强,理论知识学习不牢固等问题,这些都为实践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设计出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训项目,成了教学设计所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2)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一定的理论基础、技术过硬、应用能力强、掌握高新技术、能参与生产一线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根本任务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各种专业特长、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地掌握一两门实用技能,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训练成为教学的基本要求。

(3)地域特点和企业需求

地域经济结构和本地企业的生产特点决定了对人才需求的特点,而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满足本地企业的需求。比如深圳的企业中机械制造行业相对较少,大部分的机械制造业都属于模具制造和来料加工类的企业,因此其设备结构,人员的配备、对人员的技术要求都与内地企业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根据分析的结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训课程进行了的改革。

(1)营造真实生产环境与工作氛围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多数都是进入企业一线成为现场的管理人员,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人员,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后必须具有迅速顶岗的能力,因此营造一种与企业相似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在实践教学中要求把实训看成是在企业里上班,用企业的规定来严格要求学生,从而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在设备选型上,选择本地企业常用的加工设备和操作系统,缩小学校和企业的差距,从而保证了教学的实用性。

(2)以企业的生产标准作为考核规范

在对学生的考核中,改变了传统的课程终结式的考核方式,而采用了行程性考核。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项目进行计分,逐级考核。同时还改變了以往的记分方式,根据企业产品质检的方法,将原来对工件每一个尺寸进行单独记分的方式,改为对工件进行整体记分。每一个工件只设立合格与不合格两种分数,在进行工件的测量时,严格按照图纸记分,即使工件有一个尺寸不对,也会被列为不合格的产品。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进行零件加工中,充分意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认真、负责、细致、专心、对工作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3)以经典学习理论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的知识不是简单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认知主体通过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知识的导航者。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变“一言堂”为“群言堂”[2]。我们正在逐步尝试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从整体上对实践课进行了设计。在教学中,通过模拟企业的人事结构,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企业角色,直接参与到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中,把学生从原来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原来比较枯燥、辛苦的实训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善了教学质量。

(4)尝试创新的综合实训项目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作了较大的尝试,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艺的编写一直是高职学生的弱项,因此在项目的设计上,把数控加工工艺作为设计的核心,要求学生不仅能把产品做出来,还要能合理的编写工艺文件。另外除了要求学生完成传统单个零件的制作外,还增加了大量的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装配件制作项目,如万能平口钳的制作,钻模的制作等。这些项目都具有较强的工艺性,不仅有较高的加工精度有要求,而且对装配工艺和装配精度也提出了要求,这就对学生的工艺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这些项目使学生在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5)加强课堂外的教学拓展

课堂教学受到时间的限制远远不能满足技能训练的要求,所以利用好课堂外的时间成为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了能在课堂外吸引学生,我们成立了创新性的社团组织。在社团内,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和老师一起设计各种有趣的机构,并把他们的设计制作出来。而教师也可以把一些优秀的作品加入到教学项目库里,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充实。另外社团也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如学生内部的技能比武,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技术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学生中挑选出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自己的团队中,协助教师进行教学建设和科研开发,也为今后的学生就业推荐提供了依据。

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王红芳,陈蓉琳.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改进措施及转变方向[J].教育与职业,2014(2).

[2] 王欣智.建构主义理论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职业,2013(33).

作者:徐炜波

数控加工实践课程改革论文 篇3:

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在数控铣削加工教学的实际情况,从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模式和增强学生自信心方面入手,对新形势下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中职教育 课程改革 数控铣削

这几年来,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中职教育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以及办学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中职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对技工人才的现实需要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职学生的素质较低且参差不齐,导致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比较困难,有的毕业生毕业以后虽然找到了工作,但是掌握的专业技能并不能很好的胜任当前工作,还需要企业对学生进行岗位再培训。

第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依然过于强调其理论的完整性和专业性,知识面广,难度过大,与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并不适应,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第三,现在社会对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学生仍存偏见,致使学生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

针对上述的几个问题,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进行一些改革,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多年从事数控铣削加工教学的感受,谈谈自己对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些想法。

我认为,在中职教育课程改革中,最应该强调的一个问题就是兴趣——学习的兴趣。现有的专业课程及教学模式大多侧重于理论,学生动手机会少。以我从事教学的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来说,教材内容深奥,學习起来枯燥无味,强调过多的理论知识和过于完整的知识体系,导致学生掌握起来就更加困难,使本来就不怎么喜欢学习的中职生更加厌学。

所以,我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入手,将相关理论知识,以模块、项目或者以任务的形式融入到教学当中,这些模块是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行组织完成一项任务,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任务的过程。当学生做完了任务之后,他们也就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掌握了,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是我在数控铣削加工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在数控铣削加工教学中,我根据学校、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六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包括了若干个项目和任务,通过任务来带动学生的学习。

二、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数控铣削加工教学中,采用了比较规范化和比较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整个数控铣削的教学由几个教师集体备课,每个教师都采用一样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知识不至于混乱,比较容易掌握。

三、从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方面来进行改革。学生如果没有学习的信心,那么对学习就会索然无味,学习兴趣就更加无从说起了。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是成功的第一要诀,自信心对学生性格的形成、成绩的优劣、事业的成就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自信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动力。在数控铣削加工教学过程中,我比较多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教学。把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变成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同时每一个任务的完成,学生们的心理上都有一种胜利感和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比如在模块4数铣加工操作实例里面按给定图纸编程加工零件的外轮廓教学中,我把15个学生分为5个小组,安排到五台数控铣床上,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了按给定图纸编程加工零件的外轮廓的任务,要求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小组讨论,根据图纸的要求,选择毛坯,编制加工工艺,确定加工路线,编制加工程序,选择刀具和合理的切削量,然后进行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我只是负责检查和指导。经过了自己的努力,学生们都完成了任务,经过测量,5个小组中的尺寸基本符合了图纸的要求。经过这一次加工任务,学生们能够独立加工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我在数控铣削加工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也更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但是,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也是中职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它涉及到国家、教育、学校、企业和学生等各方面的内容,需要我们认真去对待,共同努力。我认为,中职学校的课程改革更应该多考虑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模式与方法,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工倍的效果。以上几点是我在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请各位专家析疑指正。

作者:黎坤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生活化大学生道德教育论文下一篇:学校教育预防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