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名词解释

2022-09-16

第一篇:汉语言文学名词解释

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现代汉语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动态

语言作为文学根基,一直影响着文学的创作过程。可以这么说,语言是文学这个音乐曲谱上的音符,没有音符,就没有了文学这谱子。本事再大的写作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正如那”出口为语,下笔为文”之论。

现代汉语的发展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它们像一对兄弟,不管社会环境怎样变化,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一直为我们提供了必须的精神食粮。而到了当代,网络文学扑天盖天的涌来,似乎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网络文学其它的文学形式都没有了生存之地。一些网络写手叫嚣着要埋藏其它形式的写作,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虽然越来越普及,仍没有取代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体,更遑论说埋藏纸介质的文学形式。

一、从历史发展看现代汉语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现代文学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实土壤的新的产物,同时又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延续的一个发展,这是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的体现。早在鸦片战争时期,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比较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就在诗文中揭示了“万马齐喑”的时代痛苦和“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的社会局面;同时,还呼唤改革的“风雷”,表现了抵御外国侵略的迫切要求。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提出过“文以纪实”、“不须古典之言”、“毋庸半字虚浮”的改革主张,也产生了一些较为通俗并有革命内容的作品。到了清王朝末期,各种社会矛盾

突显,社会动荡不安。随着列强侵略中国步伐的加快,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十九世纪末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文化运动日趋高涨。在文学上,同时出现了对封建正统文学(主要是拟古派和桐城派文)进行改革的呼声,其中较有影响的是谭嗣同、夏曾佑等提出的“诗界革命”和梁启超等竭力推行的“新文体”。在诗歌改革方面取得较大成绩的是黄遵宪。作为“新派”诗人,黄遵宪不但在作品中记述了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要求变法的愿望,而且在文学理论上,很早就有“崇白话而废文言”,改变旧体使之“适用于今,通行于俗”,“欲令天下之农工商贾妇女幼稚,皆能通文字之用”的理想。

可以说,近代进步文学乃是从封建时代文学到现代新文学之间的一个过渡,而与之相同步的“崇白话而废文言”,就是现代文学和现代汉语在发起时代上的共性。它们就像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解,相辅相成。从社会背景到它们的发展动因,都有着深刻的联系。因此,现代汉语是现代文学最明显的表征,也是其最深层的本质。现代汉语不仅把现代文学和古代文学区别开来,也把现代文学和其它语言的文学区别开来,它是现代文学最为简明的标志,通过这一标志我们能够轻易地把现代文学识别出来。更为重要的是,现代文学的“文学性”从深层上受制于现代汉语的个性,所以从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研究二者,可以说是真正潜入了现代文学的“文学”层面和现代汉语的“诗性”,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现代文学的艺术价值问题。过去不论是阶级模式的,还是审美模式的以及社会学模式的现代

文学研究,都不注重语言变革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意义,都不注重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从而现代汉语作为现代文学的语言实际上被放在边缘化的地位上,现代汉语完全被当作了形式的因素。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外人文社会科学“语言学转向”的影响下,又出现了一批借助西方语言哲学解读现代文学的成果,大大拓展了人们的思路。虽然拓展了人们的思路,但终归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于是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的研究变成了超越研究它们关系之上的研究,似乎这不仅仅是二者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汉语的确立也是现代文化包括现代文学的确立。现代文学的发生在深层的原因上根源于语言的变革,现代汉语从根本上规定了现代文学。现代汉语在“五四”白话运动和近现代思想两大原则上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原则并确立了其基本类型。现代汉语是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层基础,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烙印可以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得到深刻的阐释。因此,我们可以在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汉语的互相影响的发展中,看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

二、外来词汇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在汉语中,一般来说,外来词是指在词义源自外族语中某词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用相对应的该外族词,并在不同程度上汉语化了的汉语词。严格地说,还应具备在汉语中使用了较长时期这个条件,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外来词。纵向上看,外来词的引入和传播,汉语使用群体能对其接受认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必将对

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 第

一、外来词是中西语言、网络文化交流的产物,外来词也逐渐成为中西文化碰撞完美结合的表象之一,而对外来词的引入也呈现出中外文化融合一体、词语涵义多元化等趋势,外来词逐渐成为文化碰撞中中西文化完美结合的表征。

如“晒”一词为例,来对这种涵盖多意的外来词及当下多元背景下的现代汉语发展加以分析。“晒”源于英文Share(分享、共享),但兼有了汉语中“晒”(在阳光下展示某物)的引申义,展示、坦露、公开化、透明化(与暗箱操作相对)等,及广东话“晒命”一词“晒”的炫耀之意,从而形成了流行于网络和口头上“晒牙齿”(笑)“晒工资”(公开展示),“晒家人”等等,使“晒”字的义场骤然扩大,关系如下: Share(分享、共享) 晒(共同语、广东方言”晒命”) 晒 分享共享 公开展示 炫耀显摆 裸露

(晒厨艺 )(晒工资) (晒幸福 )(晒牙齿)(晒美图) (晒房价) (晒宝贝)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晒”族词的音译过程中,几乎是产生了一个全新的中西方意义兼有的词语,而且随着网络媒体迅速传播并衍生了许多词组和意群。从“晒”词的产生,我们不但可以看出当代人的追新求异,个性张扬的心理特征,而且从翻译方式的多元化、复杂化,也可看出现在人们越来越开放的多元文化融合接受心理和灵活的创新思维,现代汉语的发展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也是基发展史上

最快的一个时期。

第二、从外来词的发展历程来看,一个词语的引入往往是先进行音译,后出现意译,而往往后起的意译词取代了先有的音译词,这是由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因素所决定的,由此也使得在外来词在今后发展前景中,“意译形式虽然不可能完全代替音译形式,但在可见的时期内意译方法仍将是主要的引进发式”。由于文化心理习惯的不同,外来词吸收上受到很大的制约,除了政治经济原因外,还受到汉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特点的制约。汉语是单音节语素语言,具有强烈的表意倾向和强大的构词能力,这都有利于意译的发展。

汉语是一种音节有理化的语言,是一种在词语层面上分解认知倾向较强的语言。在吸收外来词过程中对于同一个词语的音译词和意译词,人们往往更容易接受或倾向于接受简洁明快的意译词。例如,电话先被音译为“德律风”后来最终被淘汰,而意译的“电话”占了上风;“德先生”和“赛先生”如今早被意译“民主”和“科学”所取代;“卡通”(cartoon)和“动画” 相比,大众更能接受“动画”。另外还有husband (黑漆板凳) 丈夫,ambassador (庵巴萨托)大使,dictator(狄克推多)独裁者,gentleman(竟得尔曼)绅士,inflation(因发热凶)通货膨胀,journalism(集纳主义)新闻事业,parliament(巴力门)国会等等。因此,在一段时期内,意译仍将保持着相对优势的地位,这是由汉语表意有理的文化心理所决定的。

第三,汉民族灵活意合的心理思维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外来语为“我”所用,甚至将会转变为汉语自身基本词汇。汉语作为孤立语,

基本单位是字。因此在引入外来词过程中,汉语对一个外来词可以加以拆分,再和另外的词素组在一起,形成大量新的词群。不仅使汉语的词汇出现了量的突破,更使汉语的词汇出现了质的飞跃,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内涵与表达方式,促进了语言的新发展。

在词素的组合上,如来自“的士”(taxi)的“的”构成了“打的”、“面的”、“摩的”、“飞的”、“轿的”、“板的”、“马的”、“驴的”、“水的”,以及“的哥”、“的姐”。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还冒出了许多词带“吧”(bar)字的休闲场所名词,如“陶吧”、“餐吧”、“茶吧”、“书吧”、“画吧”、“迪吧”、“网吧”、“巧克力吧”、“玩具吧”、“琴吧”、“玩吧”。另外,词义的引申上,如“铁娘子”(Iron Lady)原指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现泛指各种精明强干的女人。汉字中的“秀”意为“清秀”或“优秀”,在与英语的“show”借用后,可指各种不同的表演节目,如“时装秀”、“生活秀”等等。再如“晒”用来表示公开,炫耀,分享等等。

通过以上不难看出,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外来词汇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像,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同时它也推动了现代汉语的发展,并且成为现代汉语发展的一个特点。

三、互联网成为现代汉语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便捷,没有局限,网民交流的语言更是五花八门,从早期出现的“美眉(美女)”、“88(再见)”到正在流行的“偶(我)”、“稀饭(喜欢)”,网络语言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网络语言的风趣简约,使其很快形成了气候。一些青少年甚至

将网络语言带进了日常生活,让家长和老师们摸不着头脑,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会对规范的现代汉语形成冲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晁继周说。除了语言学家,就连普通的网民也对此表示了忧虑。一位网友在题为《网络语言将破坏汉语的纯洁》的文章中写道:“当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的时候,我真担心汉语的纯洁性将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将从小生活在网络中,他们也许将不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标准汉语!”

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博士生汪磊对网络语言问题作了相关的调查和研究。通过数据统计,他发现了网络语言的弊病:网络交际中的确存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现象,比如在汉语词后面加上了英语时态形式,如“关注ing”、“期待ing”等,而且网络词汇中存在着大量的污言秽语。对此,汪磊指出:“一些人将网络上运用的词汇扩大到日常生活中来,出现了与汉语语言形式不相符的字母、数字、符号和时态变化。这些语言如果太多地进入日常生活,肯定会对语言的表现形式产生影响。”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是挑战还是补充,在专家那里,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笔者认为网络语言对日常交流的影响是必然的,但是,“网络语言并不是洪水猛兽。”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完全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相反,语言和语言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不可能完全隔开。网络上的语言不可能只存在于网络,必然会有一部分网络语言进入到

日常生活中来。无论是网络论坛还是在线聊天,日常词语仍在网络语言中占主流,常规的词汇和语法仍然是网上语言表达的主要手段。网络语言既是为了弥补网络交流的缺陷而产生的,比如由于看不到表情,就会用一些特殊的语汇和符号进行表达。这种特殊性造成了网络语言使用上的局限性,因此难以造成巨大的影响。

因此,“语言和人体一样,有着自己稳定的、健康的发展机制,即在某个范围内是可以维护自身健康的。”北京语言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张普教授说。“这个机制就是约定俗成的规律,即语言要被大多数人认可和使用。”,“规范网络语言,需要疏导和引导。”张普还认为,现在网络语言显然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就像人体虽然有了自身的调节还是会生病一样,约定俗成中也会出现习非成是的成分。” 但什么才算是规范的语言呢?笔者认为,编纂规范词语的词典自然是敦促大众使用规范和标准语言的最有力措施之一。“编纂辞书的人需要大量地吸收新的词语。词语发展太快,要是老不把新词语及时让大众查阅到、看到的话,就不能跟上语言文字发展规范的步伐。”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修订主持人的晁继周说:“辞书在促进语言规范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了近些年来出现的汉语新词两千多个,但是没有收录那些只在网络上使用的词语。因为那些词语对全社会而言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从商朝的甲骨文到现在,汉字已经流传了三千多年。它不断地变化着,发展着,一直处在一种非规范与规范的对立统一之中。犹如大浪淘沙一般,留下来的词汇都是经过了无数重筛选的。

我国的通用语言一直处于一种开放式的发展之中,它可以吸收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语汇甚至是方言,但是这些语汇都有一个特点 ——必须符合汉语构词规律和修辞手法。比如以前只有文艺界才使用的“走穴”、“穿帮”等语汇就进入了现代汉语中。同样地,网络语言中符合语言发展规律,能够被大众采纳的那一部分,也有可能进入到现代汉语体系中的。

“交际决定一切。”中国传媒大学从事应用语言研究的于根元教授指出,对于网络语汇,如果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需要面比较广,它就可能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也有可能成为“规范”中的成员;而达不到交际目的那一部分自然会被慢慢淘汰。事实上,这种淘汰已表现出来。有学者曾对网络语言的使用现状进行了一个调查,发现很多早期的网络词语,像CU(英语再见)、748(去死吧)、米虾米(没什么)的使用已经基本消失了。

“流行语都是有一定流行周期的,这个流行期一过有可能就不再使用了。”网络上的那些狭义的流行语,可能随着这一代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而不再流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上网的人跟看电视的人、看报纸的人相比是少数,上网的人中经常使用QQ、BBS的也是少数,随着这部分人的变化,更多的网络语汇将会成为过眼云烟。

那么网络语言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从语言的发展规律出发,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些适应网络传播表现特点的语汇将被长期使用下去,但整体上将呈衰减的趋势;有些网络语汇与汉字的表达形式一致,意义也比较固定,就有可能进入到日常口语的流通

中,成为现代汉语的一部分,例如“版主”一词已经被收录到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P36);有些网络词汇可能会为现代汉语词汇增加某些义项,比如“沙发”、“灌水”等。另一部分网络语汇则将逐渐被网民废弃不用。

从这个角度看出,现代汉语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有自身的稳态机制,一方面有辞书的规范作用,再加上大众的“交际选择”,现代汉语的发展会逐渐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机制当中。

总而言之,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备社会性质。语言的社会性是它的本质属性,突出地表现在它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融合性,我们不可能割裂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发展的影响,研究现代汉语的发展,当然得与社会环境相联系,在现代文学发展、外来词汇不断融入我们的生活和互联网飞速发展中这样一个大环境中,现代汉语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包容性,这同时使它的发展迎了又一高峰。

参考书目:

[1]张健 报刊新词英译纵横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2]陈原 语言与社会生活 三联出版社 1980年版 [3]王崇义 “洋”词“中”用刍议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4]张培基 喻云根等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5]林伦伦等 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1978-2000) 花城出版社 2000年版

[6]汤志祥 汉语新词语和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2版 [7]郭鸿杰 二十年来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借此及其对汉语语法的影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版

第二篇:电大专科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 试题

一、革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 内)

1.中国古代“观物取象”的见解,强调文学作品与世界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观点与西方的( )最为相似。 A.信息论 B.摹仿论 C.意志论 D.反映论

2.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 A.反映论 B.信息论 C.意志论 D.语言论

3.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文本。 A.象征型 B.表现型 C.再现型 D.创意型

4.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 )、语境依托性。

A.中介性 B.表象性 C.表情性 D.意识性

5.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 )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高尔基 C巴赫金 D.什可洛夫斯基

6.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暗示性、朦胧性、 ( ) A.独创性 B.指意性 C感染性 D.历史性

7.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 )的自觉运用。 A.人物活动 B.语言符号

C具体形象 . D.叙述场景

8.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 )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达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 A.母语 B.书面语 C.口语 D.标准语

9.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与机构制作特点。 A.集体行为 B.商业运作 C.个人创造 D.历史演绎

10.( )的批评也可称作媒体批评。 A.审美欣赏型 B.消遣娱乐型 C.理性认知型 D.道德教化型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 )和观众。 A.作品 B.艺术家 C.语言 D.情感 E.符号

2.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体验论的文学观念认为( )。 A.文学主要不是对世界的摹仿 B.文学主要不是对情感的表现

C.文学主要不是对读者的道德感化的产物 D.文学是个体的特殊的生命体验的结晶 E.文学重视作者在作品中的表现活动

3.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语言层、形象层( )。 A.语音层 B.文法层 C意蕴层 D.余意层 E.衍意层

4.文学媒介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单就中国文学发展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主要经历了( )。

A.口语媒介 B.文字媒介 C.印刷媒介 D.大众媒介 E.网络媒介

5.文学中的语言,也就是文学文本中的语言,除了“文学文本中的语言”这一显著标志之外,还是( )的语言。 A.情感化 B-富有文采 C.充满理性 D.哲理化 6.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文学典型都属于文学形象范畴,文学意境的特点是感会于心、韵味无穷和( )。

A.情景交融 B.虚实相生 C.真实写照 D.感同身受

7.以匀速叙述为标准,如果要在较短的叙述语言中讲述较长时间中发生的事,小说家就要采用加速叙述的语言策略( )。 A.省略 B.减缓 C.概略 D.停顿

8.喜剧以( )等手法,揭露落后丑恶人物和现象的丑陋庸俗、虚伪荒谬。 A.夸张 B.幽默 C.变形 D.冲突 E.讽刺

9.读者的主体条件是读者据以阅读的自身条件因素,大致包括( )。 A.阅读期待 B.语言阅读 C.形象感受 D.意蕴体味

10.语言批评模式是许多文学批评流派如( )等文学批评中涉及的文学语言分 析方法的一种概括。

A.形式主义 B.解构主义 C.新批评 D.结构主义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划“√”,错误划“×”)

( )1.在中国古代,文学一词的含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与学识、甚至所有语言性作品形成复杂的联系。

( )2.在文学观念上,西方的“表现”论与中国的“诗言志”论,都是注重作者情感的表现,所以二者是相同的。

( )3.与视觉艺术的形象具有直接性相比,文学艺术的形象性也具有直接性。 ( )4.文学媒介影响文本修辞效果的产生。

( )5.对文学语言的理解不能脱离文本语境和历史语境。

( )6.典型形象是文学文本中极具个性的形象,往往和此前的艺术形象截然不同,成为一种艺术的独创。

( )7.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 ()8.文学写作的个体体验,是指作者自身在现实世褰中的境遇。

()9.读者与跨时代语境,是指读者阅读行为发生的年代跨越出文本所描述的年代的情

形。

()10.道德教化批评是指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的批评类型。

四、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简要阐释文学媒介的特点。 2.简要阐述文学阅读的一般过程。

五、论述题(24分)

以自己熟悉的文学典型形象为例,阐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文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B 2.A 3.D 4.A 5.C 6.B 7.D 8.A 9.C 10.B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AB 2.ABCD 3.CDE 4.ABCDE 5.AB 6. AB 7.AC 8.ABCE 9.ABCD 10. ACD

三、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简要阐释文学媒介的特点。

答案要点: (1)涉义性;(3分) (2)物质性;(3分) (3)中介性;(3分) (4)语境依托性。(3分)

阐述解释(6分)

2.简要阐述文学阅读的一般过程。

答案要点:

①发生阶段;(3分)

②发展阶段;(3分)

③高潮阶段;(3分) . ④后效阶段。(3分)

阐述解释(6分)

五、论述题(24分)

答案要点:

①从价值形态看,典型是“这一个”,具有独创性。典型形象是文学文本中极具个性的形象,往往和此前的艺术形象截然不同,成为一种艺术的独创。

②从审美表现看,典型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写照,具有历史性。典型形象的塑造往往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完成的一个形象,因此,也就往往成为一定时期文化和社会状况的深刻揭示,具有丰富的历史性、现实性的内涵。

③从阅读接受看,典型给人的感受复杂多样,具有多义性。具有独创性和历史性的典型形象,也就因此具有复杂的文化、审美的内涵,造就一种复杂多样的阅读感受。往往一个典型,就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具有多种意义读解的可能性。

④从修辞效果看,典型形象往往可以激发人的强烈认同感,具有感染性。典型具有强烈的召唤魅力和感染色彩,往往和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呼应,激发起人们的认同。

(论述题,每个要点各占4分,其余为答案组织内容分数。学生回答问题只要能够围绕要点组织答案,且能够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以给相应分数。)

第三篇:自考专科汉语言文学的试题(含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3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吕氏春秋》中关于原始初民歌唱的记载是(D)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C.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

B.士封羊,无血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2.《汉书·食货志》关于采诗说的记述是(A) A.“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 B.“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C.“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D.“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D) A.国别体 C.编年体

4.《左传》记事的特点是(A) A.微言大义 C.质朴平实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试题 第1页 共9页

B.辩丽恣肆 D.详赡生动 B.纪传体 D.纪事本末体

5.《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是(D) A.气势磅礴 C.奇幻诡谲

6.《楚辞·九歌》的体式是(C) A.论体 C.骚体

B.赋体 D.七体 B.铺张扬厉 D.冷峻峭拔

7.东汉王逸对《离骚》题义的解释是(D) A.离骚者,犹离忧也 C.离,犹遭也;骚,忧也 8.《新序》一书的作者是(A) A.刘向 C.桓宽

9.《吴越春秋》在写作上的特点是(D?) A.笔法谨严 C.各篇相对独立

B.气盛情切 D.前后连贯成篇 B.刘歆 D.桓谭

B.离骚者,楚古乐曲名也 D.离,别也;骚,愁也

10.“梁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共同的创作倾向是(B) A.切实诚挚,抒情言志 C.长篇巨制,偶含劝诫 11.王褒咏物赋的代表作是(C) A.《鹏鸟赋》 C.《洞箫赋》

B.《杨柳赋》 D.《鹦鹉赋》 B.阿谀颂德,游戏文字 D.愤世嫉俗,质朴自然

12.下列汉代文人中最早从事五言诗写作的是(C) A.枚乘

C.班固(《咏史》)

B.苏武 D.张衡

13.《古诗十九首》中感慨人生失意、功业迟滞的是(C) A.《涉江采芙蓉》 C.《迥车驾言迈》

14.正始诗歌的时间断限为(B)

A.汉献帝建安元年(196)至魏明帝太和六年(233) B.魏明帝青龙元年(233)至魏元帝咸熙元年(264)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试题 第2页 共9页

B.《迢迢牵牛星》 D.《明月皎夜光》

C.晋武帝泰始元年(265)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 D.刘宋泰始二年(466)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 15.被钟嵘《诗品》批评为“过为峻切,讦直露才”的作家是(D) A.阮籍 C.应璩

B.何晏 D.嵇康

16.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风骨,被誉为(D) A.“弘丽妍赡” C.“缛旨星稠”

17.“开千古平淡之宗”的诗人是(C) A.曹植 C.陶渊明

B.郭璞 D.谢灵运 B.“文采高丽” D.“文典以怨”

18.“竟陵八友”的主要活动时期是(B) A.元嘉时期 C.建安时期

19.齐梁诗坛首屈一指的诗人是(C) A.江淹 C.谢胱

B.沈约 D.王融 B.永明时期 D.正始时期

20.“北地三才”中除了邢劭、魏收外还有(C) A.庾信 C.温子升

21.叙事长诗《木兰诗》属于(D) A.吴歌 C.南朝乐府

B.西曲 D.北朝民歌 B.宇文毓 D.徐陵

22.下列反映作品归属的各项中,正确的是 A.曹植《登楼赋》(王粲) C.左思《三都赋》

23.骈赋成熟定型的时期为(D) A.东汉 C.西晋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试题 第3页 共9页

B.建安 D.南朝

B.王粲《洛神赋》(曹植) D.江淹《芜城赋》(鲍照)

24.下列关于《洛阳伽蓝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作者郦道元(杨炫之) C.属于地理著作

B.属于历史笔记(是集历史、地理、佛教为一体的名著) D.约成书于北魏延昌、正兴间(东魏孝静帝时期)

25.隋代聚集在炀帝身边的南朝文士的诗风特点是(C) A.重气质 C.重文采

26.陈子昂的诗论主张是(B) A.“六对”、“八对”说 C.要求诗歌补察时政

27.张若虚所属的作家群体是(C) A.初唐四杰 C.吴中四士

28.姚合诗风的特点是(D) A.清稳闲适 C.平淡自然

29.陆龟蒙的《野庙碑》属于(B?) A.山水游记 C.变文

30.下列词句属于韦庄词的是(B)

A.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 B.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菩萨蛮》)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D.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摊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李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神话引导了后世文学审美理想发展方向的特征有(ABCE) A.主题 C.情节 E.想象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试题 第4页 共9页

B.情感 D.形象 B.讽刺小品 D.俗讲 B.刚健爽朗 D.奇崛幽峭 B.文章四友 D.大历十才子 B.提倡风骨和比兴 D.“象外之象”说 B.重骨力 D.重思理

32.下列诗人中属于建安七子的有(A、B、D、E) A.陈琳 C.阮王禹 E.刘桢

33.宫体诗的特点有(A、C) A.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 B.对写实技巧的追求

C.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 D.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E.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 34.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有(A、B、E) A.沉雄气质 C.文采华丽 E.以骨力取胜

35.韩愈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有(A、B、C) A.文以明道 C.不平则鸣 E.声律严整

B.唯陈言之务去 D.用事绵密 B.慷慨悲壮 D.清新自然 B.孔融 D.王粲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诗经》

---《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诗经》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37.墨翟

---即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名翟(dí),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后来其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试题 第5页 共9页

38.上官体

---“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39.长吉体

---长吉体(cháng jí tǐ ),即【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提到的“李长吉体”,指唐元和年间诗人李贺的诗作所独有的风格意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简述《荀子》说理文的特色。

---一. 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

二. 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色。《荀子》中寓言极少,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41.简述《九歌》的内容。

---《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42.简述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

----曹操诗歌宏伟的气魄,强劲的力度,阔大的境界,在建安诗坛上无与其匹。他不仅使乐府民歌成为富于艺术个性的文人诗歌,开创了“借古乐府写时事”的先河,而且以他大气弥满的笔力使逐渐僵化的四言古诗重现生机,为后世诗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43.简述唐传奇小说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

一、从创作上来讲,唐传奇作品一反汉魏六朝小说的纪实法,大都采用虚构法;

二、从塑造艺术形象的方法和技巧方面来看,唐传奇小说叙述宛转委曲,描写细腻多样;

三、从体制上看,唐传奇小说已经由笔记体发展为传记体; 唐传奇小说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长处。它从汉魏六朝的小说雏形中破壳而出,并使小说“至唐代而一变”。从此,中国古典小说从子、史脱颖而出,成为叙事文学中一种独立的文体,开始用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独特样式,反映社会生活,展示真、善、美,在形象塑造及叙事构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唐传奇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和定型。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试题 第6页 共9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4.以《史记》中人物的塑造为例,论述司马迁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参考:《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被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有很多的成功之处,譬如说它描写人物的艺术就很有特色,很成功。

《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色

《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被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有很多的成功之处,譬如说它描写人物的艺术就很有特色,很成功。 第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例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战斗、开国的经历,写他知人善任,雄才大略,以及得天下后仁爱保民、稳固政权的政绩等等,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刘邦性格中狡诈、阴刻、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

司马迁也善于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例如《李将军列传》,记叙李广一生战功盖世却备受压抑的经历,主要表现李广一代名将的风采及其遭遇的坎坷。司马迁在李广“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上郡之战,突出李广的“善射”本领和临危不惧、从容镇定的大将风度;雁门之战,显示李广的机智和应变才能;右北平之战,凸显李广的胆识和神威;从卫青袭击单于之战,则重点叙述李广遭遇的坎坷。四场战役写出李广与程不识不同的带兵方法,写出他冶军宽缓而得力的特点;杀霸陵尉,表现了李广负能使气的性格;“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则表现了李广的疏财爱士;与才能不及中人却封侯拜相的李蔡的对比,揭示了统冶者的奖励不公和李广对自身偃蹇命运的愤郁不平。这些描述,又在李广的主要性格之外,增添了丰厚的血肉。主要事件和典型细节相互配合,详写和略写相互结合,既鲜明又完整地表现了李广思想性格、生平际遇的特点和全貌。

第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司马迁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不同篇章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有正反对比。

《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狡诈机智的刘邦形成鲜明对比。两个人先后都入驻秦都咸阳,刘邦听从张良、樊哙的谏议,不入秦宫室,封存其资财府库,与地方父老约法三章,约束兵士。秋毫无犯。项羽则屠杀烧掠,得其财宝、美女而东归。这样,刘邦的深谋远虑,项羽的识见短浅,便如画而出。

除重要人物之间的对比外,《史记》还往往描写一些次要人物。形成对主要人物的比衬。如《项羽本纪》中老谋深算而坚忍的范增之与简单直率又鲁莽的项羽,《高祖本纪》中经常从容不迫的张良之与时时窘迫栖皇的刘邦,都形成了鲜明有力的对比衬托,从而突出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第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显人物特点。

描写紧张激烈的环境和场面,把人物置入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去塑造,是司马迁写人艺术的又一特点。 《项羽本纪》的“鸿门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字。在这场力与智的冲突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张良的善于谋划,樊哙的勇猛机智,以及项伯的温和憨愚,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表现。

第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司马迁写人物,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外,还以富于表现力的细节,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项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试题 第7页 共9页

羽本纪》写霸王悲歌别姬,《高祖本纪》写刘邦被项羽射中后谎称“卤中吾指”。《陈涉世家》写陈涉辍耕慨叹,《陈丞相世家》写陈平为乡人均分社肉,《李斯列传》写李斯见厕鼠、仓鼠而叹息,《淮阴侯列传》写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等等,都十分传神地揭示人物精神风貌的某些特征。《史记》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或是通过人物独白,或是以他人的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点拔,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史记》许多篇章中的人物语言描写,都能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神情风貌。“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诈。《史记》的人物对话,也有不少能够传达人物性格者,如《郦生陆贾列传》通过郦生与陆贾的对话,把尉佗的傲气与豪气,陆贾的不卑不亢和使臣气节都表现出来了。

此乃吾之愚见,仅可称谓一家之言,可《史记》艺术的特色美,却是客观的,不愧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果然魅力无穷,怎能叫人不荡气回肠呢!

45.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参考:以《登高》为例分析杜甫诗歌 沉郁顿挫的特点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当时诗人病卧夔州,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三峡》)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试题 第8页 共9页

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徘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人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像“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此诗整首诗都是绝句,因而称为“七律之冠”。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试题 第9页 共9页

第四篇:汉语言文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对2012级八年级学生对语文学科情趣性认识的教育

调查报告

一、导言:

温宿县二中为温宿县唯一一所汉语言中学,文科优势明显,教学质量上乘。今年,温宿县二中共招收7个七年级班级,其中前4个为实验班。七年级(5)班为普通班级,同学们刚刚进入高中才一个多月的时间,还没有很好的适应高中繁忙的生活节奏。人教版语文教材是七年级上学期要学的课程,相对小学高段的教材,初中的教材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那么刚刚进入初中的同学们对语文这门学科有着怎样的认识和看法呢?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全力推进大语文概念的今天,语文学科是否达到了于漪老师所说的“语文教学要情趣横生”的目标了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结合相关语文教学书籍,我设计了一张以七年级语文情趣教学为核心的调查问卷,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两部分。

此次调查的方法主要是无记名问卷调查,在征得实习所在班级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同意后,利用课休的时间对同学们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

温宿县二中七年级(5)班全体学生,共69人。男生40人,女生29人。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共发放69份问卷,实收69份。

四、报告总结 :

(一)语文学科仍旧广受同学们的重视和喜爱。

有66位同学认为语文是“重要的学科”,约占总票数的96%,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学科”的有 2人,只有1名同学认为语文是“让人头疼的学科。” 。在询问“最不喜欢的学科”的问题时,9门主要课程除历史外每门课或多或少都有被同学们投了票,其排在前三位的是政治(16票)、地理(13票)和英语(12票),投语文的只有一票,这与有的书上说的语文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学科,有着较大的差别。在问及学习语文的原因是什么时,42%的同学认为是为了学习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化,32%的同学认为对将来的生活有帮助,16%的同学则认为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应付高考,只是将语文当成了一个工具,而没有意识到它身上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价值。

对于语文作业,同学们大多倾向于做单元试卷或者抄写课文、练习写字之类的“低技术含量”的活,而非更具有课堂灵活性和更能拓展个人素质的口头作文和课堂辩论。这与后面他们认为最有价值的课型是辩论课和自己准备的课略有冲突,但实际上也反映了同学们一方面渴盼在语文课上通过口头作文或者辩论展现自己的口才,希望语文课是以学生为主角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但又不愿意主动表现宁愿当一个普通观众的心理。可以说在高一阶段,语文学习应该是轻松的,作业所占用他们的作业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比例不是很高负担也不重,关键还是要同学们在课堂上能尽可能的将老师所讲的知识吸收到自己的大脑中并且学会灵活运用。适当的在高一阶段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华、主动快乐的去学习语文,也许会是他们

—1—

更喜欢语文的原因。

这些数据表明,在学生心中语文的学科地位仍然是比较高比较受欢迎的。

(二)学生渴望阅读材料丰富而且富有情趣性。 在对现行语文教材的调查中,同学们普遍反应文言文和现代诗歌比较难、有的课文繁杂没趣,和初中相比差距很大,普遍认为需要再增加一点情趣会更好。他们最喜欢的是“情节生动的”和“特别有人情味的”,而最不欢迎的是“学了没用的”、“内容陈旧的”、“侧重思想教育的”阅读材料。在几种文体中,学生最喜欢的是记叙文,票数遥遥领先于其他文体;在文学作品中,有过半的学生最喜欢的是小说 。

这些数据还表明,学生的语文阅读观还存在着一些有待纠正的偏向。譬如,在平时最喜欢的杂志报刊物中,学生最喜欢的前两位是娱乐花边类(12票)和科普科幻类(9票)期刊杂志 ,其他类型的也几乎都有追随者,也有些同学选择了多选。而在其后的问答题中,让同学们列举一两个自己喜欢的报纸杂志或者文学名著时,大部分同学只列举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在同学们列举的杂志中,《读者》、《青年文摘》、《意林》、《萌芽》、《演讲与口才》这些主流的杂志依旧是年轻人的首选,《环球时报》、《新安晚报》等报纸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也有不少同学列举的是娱乐类报纸,关注青春偶像的点滴动静依旧是生活的一个支点。而在列举的寥寥无几的名著中,屈指可数的只有中国的四大名著和《鲁宾逊漂流记》和《格列福游记》等,阅读层次大多还停留在初中水平。以上这些一方面反映了现在同学们阅读面的扩大,可供选择的余地多了,但另一方也可以看出休闲轻松的快餐式文化正在逐步侵蚀着高中学生的阅读领域,大部头的经典名著正逐渐淡出他们的视野。

又譬如,学生在各类文体中十分看重记叙文(43票),而对知识性强、使用价值高的说明文、应用文以及文化含量很高的的文言文都兴趣很低。而在对文学作品的体裁选择中,最受学生们欢迎的前两位是小说(27票)、神话故事(14票),对影视作品、散文、戏曲等也有部分同学选择,让人感到非常痛心的是居然没有一位同学选择“诗歌”。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讲究速度和效率的现代人正在逐渐淘汰诗歌也无法感悟到诗歌纯美的意境。努力让每一位同学具备最基本的诗歌素养,学会欣赏诗歌的动人之处,在心底为诗歌留一方小小的纯净之地,也许应当是每一位语文老实的职责吧。而同学们喜欢的小说,更多意义上倾向于现在流行的青春小说,比如以郭敬明为代表的《最小说》和饶雪漫为代表的《漫女生》系列,这些小说在他们看来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编织着他们期待的青春梦想,因此市场庞大。这些一方面反映出学生们还未摆脱少年的特点,带有单纯追求情节、喜欢幻想的倾向,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教师在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观的工作还做的相当不够。

(三)学生们希望语文课堂是充满情趣的 。

对于最喜欢最有价值的的语文课的课型,25名学生将票投给了辩论课,其次是自己动手准备上的课,这表明学生们带有一种很强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注重团队合作和探索研究,应当适当加以激发和引导。在询问对新教材哪些方面比较吸引大家时,有些同学选择了“表达交流”。这些都表明同学们希望语文课堂是一个互动的充满情趣的可以表达自己思想的平台。

对于教师的教学特点的评价,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几点是“富有情感善于激发学生兴趣”(38票)、“

语言幽默”(13票)、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2—

(8票)、“知识渊博”(7票)。而“善于点拨、使人豁然开朗”(3票)和“条理清晰”则被放在了非常次要的位置。

在“假如你是一位初中语文老师,你认为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最好的方法是什么?”的问题面前,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他们认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要语言幽默风趣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学生给我们实习老师提的意见中,最多的就是提到老师在课堂上不善于调动气氛,希望老师上课幽默生动点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是作为刚刚走上三尺讲台的我们而言,我们还有很多不足和缺点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去慢慢改正,比如教学机智和幽默的教学语言还需要以后去多家磨练。但是我们实习期间分配的新闻单元也不适合去发挥幽默。

五、建议:

当然问卷所反映的问题只是学生们在特定阶段的看法,学生的意识也同样存在着片面追求兴趣的偏向,但的确高中语文教学在情趣方面,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1、充实专业知识,努力做到学识渊博,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们适当展开广阔的知识画卷。

2、提高语言水平,争取做到幽默风趣,提高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正确引导同学们的阅读倾向,开展相关活动,吸引学生们去阅读经典名著。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乏味的语文老师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堂乏味的语文课肯定也不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如何把语文课上的妙趣横生,如何让学生们快乐的学习,如何使自己更加优秀,将是我在以后不断追寻的目标!

—3—

第五篇:电大专科汉语言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及答案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中国现代文学 试题 2011年7月

一、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每空2分.共30分)

1.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即1917年至1927年,习惯上又称“____时期”。

2. 1926年4月,主编《晨报副刊》的徐志摩与闻一多在副刊上开辟了“------一”专栏,新月诗派(格律诗派)正式形成。 3.李金发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

4.被称作京派小说“鼻祖”的一----- ,原本就是在鲁迅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乡土文学”作家,虽未能得到鲁迅的赏识,却得到了周作人的偏爱。

5.----------参加“剧联”后,受左翼戏剧运动的影响,创作了《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6.一------- 的《包身工》刻画了包身工“芦柴棒”的形象,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标志着报告文学的成熟。 7.田间曾以精悍有力、通俗易懂、鼓动性强的长诗《给战斗者》,被 一称为“时 代的鼓手”,是抗战初期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

8. 1918年5月,鲁迅在发表了白话小说《____ 》和白话新诗《梦》、<爱之神》

后,一发而不可收,几乎同时开始了白话小说、白话诗和杂文的创作。

9. 19 21年出版的小说集《_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入郁达夫在日本完成的<银灰色的死》、岱沉沦》和《南迁》三篇小说。 10.《 》写的是1917年冬,因为祖母病逝,作者从北京到徐州,和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办完,又和父亲乘车北上,到了南京浦口车站,父亲为了谋生不得不和他中途分手。

11. 1930年,丁玲以王剑虹与 的恋爱故事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韦护》,

透露出了创作转变的迹象。

12. 1946年初,曹禺和 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到美国讲学,历时一年。

13. 出生在湖南凤凰的一个军人家庭,曾祖母和祖母是苗族,母亲是土家族,

身上流着湘西边地军人和少数民族的血液,这对他后来的人生和创作产生了最基本的影响。 14.《七月》的名字是____起的,用以纪念全民抗战爆发的历史时刻。

15. 1946年周扬曾说,《 》、《李有才板话》和<李家庄的变迁》是“三

幅农村中发生的伟大变革的庄严美妙的图画”。

二、单项选择题(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

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5分)

1.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著名的游记散文。另一篇“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同样有名,它的作者是( )。

A.丰子恺 B.叶圣陶 C.何其芳 D.俞平伯

2. 19 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一起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的青年诗人是( )。

A.闻一多 B.徐志摩 C.戴望舒 D.臧克家

3.最早举起中国新感觉派旗帜的是( )。 A.穆时英 B.钱杏郄 C.刘呐鸥 D.施蛰存 4.因为《蛇》、《蚕马》、《无花果》和《南方的夜》中的优美诗句,有人称冯至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这个人是( )。 A.鲁迅 B.郭沫若 C.茅盾 D.闻一多

5. 20世纪50年代,河北、北京、天津的一批青年作家刘绍棠、从维熙、房树民、韩映山、冉淮舟等,受孙犁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 )。

A.山药蛋派 B.荷花淀派 C.晋察冀派 D.山茶花派 三j多项选择题

1.散文集《背影》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三类:( )。 A.《执政府大屠杀记》、《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小品文

&《背影》、《给亡妇》、《儿女》等亲情散文 C.《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等写景美文 D.《航船上的文明》、《旅行杂记》、《伦敦杂记》等游记散文 2.戴望舒写诗30年,只写了90几首诗,出版有三本诗集( )等。 A.《我底记忆》 B.<望舒草》 C.《灾难的岁月》 D.《无轨列车》

3. 1940年萧红到香港后的两年,是她短暂一生中最后一个创作的丰收期,创作了中篇《小城三月》、短篇《北中国》、《后花园》,以及( )等。

A.散文《回忆鲁迅先生》 B.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C.哑剧《民族魂鲁迅》 D.长篇讽刺小说《马伯乐》 4.在形式和风格上都受到歌德从民歌里加工改写的叙事谣曲的影响,冯至创作了几首著名的叙事诗,除《吹箫人》、《寺门之前》外,主要有( )等。 A.《帷幔》 B.《渔夫》 C.《蚕马》 D.《魔王》 5.所谓“九叶诗派”,包括九位诗人,除辛笛、穆旦、陈敬容、唐浞、唐祈、郑敏外,还有( )等。 A.杭约赫 B.杜运燮 C.卞之琳 D.袁可嘉

四、简答题(要求:内容切题,要点齐全,举例具体,文字通顺,无错别

字。每题10分,共30分)

1.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简要说明《寒夜》是如何塑造汪文宣和曾树生形象的。

2.请结合蔡大嫂从邓幺姑到顾三奶奶的人生变化,说明她是怎样“不安分”的。 3.《金锁记》的后半部,进一步连绵不绝地叙述了七巧彻底变态之后对他人的伤害。请结合作品的具体事例,简要说明七巧对儿子、儿媳和女儿的迫害。

五、分析题(要求: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

楚。25分)

请结合《孤独者》的具体内容,并通过与《在酒楼上》的比较,分析魏连殳的形象。

试卷代号:241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中国现代文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曩(每空2分.共30分)

说明:答案中凡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 1.五四 2.诗锈 3.微雨 4.废名 5.洪深 6.夏衍 7.闻一多 8.狂人日记

1 9.沉沦 10.背影 11.瞿秋白 12.老舍 13.沈从文 14.萧红

地表现了觉醒的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7分)

B.《孤独者》是《在酒楼上》的姊妹篇,但气氛更为阴冷和压抑。魏连殳的变化与吕纬甫是相同的,但魏连殳的个性特点更为鲜明,是鲁迅对“孤独者谱系”的最后总结。(3分) C.举例具体、恰当。(10分)

D.论述正确深入,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5分) 15.小二黑结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说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给分。 1.D 2.A 3.C 4.A 5.B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说明: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给分。 1. ABC 2.ABC 3.BCD 4.AC 5.ABD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说明:内容切题,要点齐全,举例具体,文字通顺,语气流畅,无错别字,则可给满分。要点陈述与本答案相近即可,只要能自圆其说,观点可以与本答案不同。

1.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简要说明《寒夜》是如何塑造汪文宣和曾树生形象的。

A.丈夫汪文宣在书局中是被人看不起的“老好人”,而所得的薪水根本无法供养家庭,在家庭中,他又夹在母亲和妻子的矛盾中,日益加重的肺病又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威胁,是一个完全被生活摧残和压垮了的形象。(3分)

B.妻子曾树生在银行上班,充满青春的活力,既无法忍受死气沉沉的家庭和婆婆的冷嘲热讽,又无法摆脱对丈夫的爱和对家庭的责任,也无法舍弃对优裕生活的向往和贪恋。(3分)

C.汪文宣和曾树生是在五四新文化影响下走到一起的“新青年”,也是这个社会上的善良

人,但在战争生活的压榨下,失去了自己昔日的欢乐和梦想,没有勇气面对着现实,失去耐心和宽容,而代之以抱怨和不理解,并没有得到人们期望的幸福和美满的家庭。(4分)

2.请结合蔡大嫂从邓幺姑到顾三奶奶的人生变化,说明她是怎样“不安分”的。

A.邓幺姑是四川乡村社会底层的一个普通少女,对别样生活别样人生有着强烈的向往,

成都梦破灭后,邓幺姑退而求其次,嫁给了小掌柜蔡兴顺,成为了蔡大嫂。(3分)

B.满足了基本生存条件的蔡大嫂,依然感到生活的缺失,与罗歪嘴公开偷情后,性格中无视世俗羁绊、敢爱敢恨、敢做敢为、大胆泼辣的一面,鲜活地表现了出来。(4分)

c.罗歪嘴在袍哥与教民的争斗中,败北逃走,蔡大嫂为了解救丈夫和情人,又嫁给了吃洋教的顾天成,成为了顾三奶奶。(3分) 3.《金锁记》的后半部,进一步连绵不绝地叙述了七巧彻底变态之后对他人的伤害。请结合作品的具体事例,简要说明七巧对儿子、儿媳和女儿的迫害。

A.七巧为长安裹脚和教长白吸鸦片的场面,可以说是七巧摧残子女的象征。这样的行为乃是从肉体和精神上对他们的控制和弱化。七巧对儿子的态度,主要偏于占有欲与控制欲,也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恋子心理”,这样的心态,促使她在儿子婚后继续控制他,甚至套问他的床笫之事。(5分)

B.七巧对儿媳与女儿的心理,则偏于忌妒和报复:她处处折磨儿媳芝寿,甚至将儿子和儿媳的床笫隐秘公之于众,最后折磨死了儿媳;而对待女儿长安,她以她的粗俗、泼辣和疯子般的精明,轻轻巧巧就毁灭了女儿的教育、婚姻和爱情。(5分)

五、分析题(25分)

说明: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要点陈述与本蓉菜相近即可,只要能自圆其说,观点可以与本答案不同。但如果举例不具体、不恰当,则不能给高分。

请结合《孤独者>的具体内容,并通过与《在酒楼上》的比较,分析魏连殳的形象。

A.魏连殳以前曾是吃“洋教”的“新党”,常常遭到学界和舆论的攻击。但当他被辞退后,便无以为生,最后不得已只好“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做了杜师长的顾问”。他的变化深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火灾事故教训的反思下一篇:化验室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