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论文

2022-05-04

小编精心整理了《食品安全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2015年,《食品安全法》进行了重大修订并实施,标志着食品安全法治建设水平跃上新高度。2015年12月12日,众多职能部门相关人士和法律专家齐聚位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围绕“食品安全战略与食品安全法治”的主题展开研讨,共同为食品安全建言献策。

食品安全论文 篇1:

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

摘 要:隨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开始关注日常生活中各种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现如今,生活条件的改善使食品种类增加,食品安全检测可为食品质量提供安全保障。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发展现状,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及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检测;检测技术;应用

Status Quo of Food Safety and Application of Food Safety Testing Technology

ZHANG Xiaolin

(Weinan Market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Weinan 714000, China)

我国对于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十分重视,食品行业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随着经济的发展,食品的种类日渐丰富,如各种有机食品、复合食品以及纯能量食品等,食品的生产与加工技术种类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为食品的安全质量提供技术保障,有助于提升食品的安全性。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需要食品监管部门注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

应用。

1 食品安全发展的现状

1.1 行业发展持续进步

现如今,国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使人们的消费理念逐渐发生改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越发重视。人们对于食品生产的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该注重食品生产的安全性问题,确保每日供应的食材均达到食用的要求。当前,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正处于持续进步阶段,食品种类日渐丰富,需要食品监管部门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并注重对先进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引进与应用。我国在食品检测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多,检测技术应用的灵敏度以及检测精准性较高,有助于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1]。

1.2 食品安全要求提高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不仅注重吃饱、吃好,还比较注重食品的安全性以及健康性,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明显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食品质量问题、食品保质期问题、食品添加剂问题以及食品味道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不同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因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所以人们十分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对检测技术的应用水平要求较高。食品种类的丰富,使食品添加剂的种类逐渐增多,如漂白剂、着色剂、膨松剂等,其对食品安全的检测具有一定影响[2]。

1.3 监管力度有待提高

食品安全检测属于长期工作,其检测质量需要专业的监管部门进行监督。当前,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工作存在诸多不足,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速度加快,原有的食品安全检测法律法规不能完全满足食品行业发展的需求,诸多影响食品安全因素尚未在法律法规监管范围内[3]。我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十分重视,针对食品安全检测出台了明确的标准和规范,以便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提供法律保障。此外,相关监管部门还需加大对食品市场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2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

2.1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较长,其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蚀,常用的病虫害治理方式是化学农药的喷洒。针对病虫害的治理,大多数农民会优先采用喷洒化学农药的方式,因农民缺少专业知识,使用农药的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不仅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还会使农作物表面留有农药残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降低食品安全系数,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4]。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我国农作物食品安全检测水平的提升,不仅优化了食品安全检测流程,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食品安全检测质量。

2.2 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畜牧业是我国的农业产业之一,其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近几年,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良好,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使兽药添加剂的使用量逐渐增加,因养殖人员对兽药添加剂的使用缺乏了解,兽药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科学行为[5]。部分养殖人员为了加快动物生长,缩短动物生长周期,会在动物的饲料中添加各种兽药添加剂,如瘦肉精,其可增加动物体内的瘦肉比例。此外,为避免动物出现各种传染病,养殖人员会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各类激素类药物,以此增加动物的抵抗力。各种添加剂的违规使用,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如动物体内兽药残留过多,影响畜禽类食品的安全,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主要是对此类添加剂的一种检测,有助于为畜禽类食品的安全提供保障。

2.3 毒素残留检测技术

毒素残留检测技术常被应用于畜禽类食品以及农产品的检测,检测效果良好,应用范围较广。如果食品在生产或者是储存过程中,其环境存在毒素残留问题,则会对食品的材料产生污染,如霉菌。如食用了受到霉菌污染的食品,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黄曲霉菌是霉菌的一种,其在繁殖过程中不仅会降低饲料以及农产品的品质,还会使食品中各种营养大量流失,食用后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不良影响[6]。毒素残留检测技术是针对食品中各种毒素残留的检测,检测技术中的酶联免疫检测法,主要是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该技术灵敏度以及检测结果的精准度较高,可被广泛应用于毒素残留物的检测操作中。

2.4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数量增多,种类日渐丰富,各种转基因食品逐渐成为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基因食品其生产加工工艺较为复杂,食品监管部门需加大对此类食品的监管。我国针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及销售有明确规定,生产厂家必须在食品包装上明确标注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检测技术还可应用于天然食品的检测,部分商家为获取最大经济利益,食品生产中存在以次充好、人为加工食品替代天然食品等违法行为,损害消费者利益。转基因检测技术可对真假天然食品进行区分,避免消费购买到假的天然食品[7]。转基因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需要依据基因聚合酶对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进行检测。

2.5 食品掺假检测技术

食品掺假是食品安全管理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轻则损害消费者利益,重则可能会导致食用者出现食物中毒现象等,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经济利益。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部分生产厂家为牟取暴利,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生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食品安全市场秩序,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如用地沟油代替食用油进行食品加工;人工养殖的人参经过人为处理后冒充野山参进行销售等。在检测掺假食品的过程中,需借助先进的检测设备及技术对食品的图谱进行检测,通过红外线将食物中各组成成分进行检测,食品检测技术人员根据检测结果,使用显微镜对食物中各种分子、粒子进行观察,以此可对食品中的掺假成分进行鉴别[8]。

2.6 快速检测技术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食品的种类逐渐增多,如绿色有机食品以及转基因食品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安全检测的工作量以及食品安全检测的难度系数。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已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食品行业,需要食品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进行优化与升级。快速检测技术是传统检测技术的升级,其操作步骤简单,操作设备使用便捷,检测过程更加灵活,不仅提高了食品安全检测效率,缩短了食品安全检测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食品检测成本,有助于检测机构经济效益的提升[9]。常用的快速检测技术包括分析生物学检测技术与化学比色检测技术,该技术的应用需要食品监管部门注重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注重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2.7 生物检测技术

生物性污染是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其主要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性疾病,如沙门氏菌、螺旋杆菌以及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等疾病,此类疾病的发病率虽然偏低,但对人们的生命健康的威胁性较大,一旦食用了被污染的食品,则有可能导致丧失生命[10]。生物性检测技术,可对食品中各种食源性疾病进行检测。生物技术的发展使我国微生物检测技术进步明显。微生物检测技术对疯牛病和禽流感等病毒的检测效果良好。此外,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关部门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为技术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3 结语

食品安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可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相关部门应重视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注重检测技术的应用。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毒素残留检测技术、转基因检测技术、食品掺假检测技术、生物检测技术以及快速检测技术等,有助于为人们的食品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当前,我国食品行业正处于持续进步阶段,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逐渐提高,相关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保障人们的饮食健康。

参考文献

[1]黄锦燕,梁景波,宋青.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运用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10):104-105.

[2]张小静.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发对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38(8):217-219.

[3]李燕.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浅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4):207-208.

[4]贺林艳.食品安全现状及安全检测技术应用分析[J].现代食品,2020(17):148-149.

[5]吕凌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方向研究[J].现代食品,2019(3):110-112.

[6]柳溪.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4):18.

[7]石宝琴.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主要应用技术的研究及现状[J].商品与质量,2019(39):77.

[8]李佳银,罗磊,熊蓥姿,等.磁性纳米酶显色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22,43(5):416-423.

[9]陈爱亮.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2):411-414.

[10]张云鹏.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简述[J].饮食保健,2018,5(17):280-281.

作者:张晓琳

食品安全论文 篇2:

《食品安全》专题报道之一 食品安全战略与食品安全法治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2015年,《食品安全法》进行了重大修订并实施,标志着食品安全法治建设水平跃上新高度。2015年12月12日,众多职能部门相关人士和法律专家齐聚位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围绕“食品安全战略与食品安全法治”的主题展开研讨,共同为食品安全建言献策。

12月的深圳,仍然绿意盎然,鲜花似锦,似乎预示着食品安全的春天并不遥远。本次“食品安全战略与食品安全法治”研讨会系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和深圳大学法学院、深圳大学规制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全国人大法工委行政法室黄薇副主任、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张志强副司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陈谞副司长等,专程赴会演讲。参加研讨会的,还有来自司法机关、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机构、新闻媒体、食品行业、法律服务组织以及地方立法、执法机关等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9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者积极为我国的食品安全建言献策。

应从食品安全战略高度认识完善食品安全法治的极端重要性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鸣起在致辞中说,中国法学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治理,于2010年8月设立了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系国内首家从事食品安全法治研究的科研机构。中心成立5年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关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承担了包括国家食药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最高法院、公安部等中央部门的委托课题,与食品安全执法司法部门深度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张鸣起副会长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食品安全关系中华民族未来,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议在健康中国建设部分提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将食品安全战略写入中央决议,对于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有重大的指引作用。

张鸣起副会长指出,食品安全在当下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我国食品安全治理面临四大严峻挑战:一是我国需用占全球7%的耕地面积养活占全球22%的人口,我国面临食品数量安全挑战;二是作为全球进口食品最多的国家,我们面临食品质量安全挑战;三是数十年工业高速发展带来的食品生产环境遭受污染的挑战;四是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带来的挑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尚处于初级向中高级转型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另一方面,在农村还有大面积耕地和人口处在农耕时代水平。如我国三分之二的土地仍然由农户分散种植,一半的生猪是由农户分散饲养,畜牧业规模化仅占40%左右,食品经营企业中80%以上是10人以下的小作坊等等。这些势必给我们的食品安全治理造成很多难点和障碍。我们应当充分认识面临挑战的严峻性,深刻理解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实施食品安全法治的极端重要性。

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基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作为立法的重点领域。2015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为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规范体系奠定了基础。但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除了食品安全法外,还需要建立多项实施体制机制,需要制定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多项制度和规定。目前,国家食药总局正会同有关部门修订《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家卫生计生委正修订与其履行职能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农业部也正在就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展开研讨。食品安全法律规范体系的完善,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而不是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应从中华民族的百年大计出发而不是从眼前利益出发来持续推进,这既需要相关部门履职尽责,也需要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

张鸣起副会长提出,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共治格局,应注重建立健全六大机制体系,一是以食品安全法为骨干的严密法律体系;二是更加严谨的标准体系,如农药兽药残留、限定标准等;三是以集中监管为主线的更加高效的监管体系;四是以风险预警、信息追溯、执法装备标准化、人才队伍职业化等为内容的技术支撑体系;五是以界定政府责任为重点的主体责任体系;六是以明确权责为中心的社会有序参与治理的立体机制体系等等。

以社会共治为追求探索食品安全治理新格局

从宏观上看,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政治问题、国家安全问题。从小处说,食品安全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诸多知识,涉及科学技术、法律规制、管理科学、舆论报道等诸多领域。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也被无限放大,这也给我们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正因如此,食品安全治理成为复杂的社会治理难题,单一思维与传统手段都难以根本奏效。鼓励各利益相关方在更加平等的基础上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势在必行,也符合全球通行的科学管理理念。

食品安全法治靠具体的事件来推动。在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伟国发布了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与深圳大学规制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共同推出的2015年食品安全法治十大典型事件,包括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实施以来首次修改,食品安全宣传周倡导“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企业、政府和行业联盟向食品网络谣言开战,国家食药总局食品抽检信息发布规范化常态化,辉山乳业高钙奶销售安全警示事件,国际研究机构“红肉致癌”报告引发热议,农业部接连陷入转基因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案,“金箔入酒”事件舆论应对及时,“毒豆芽”系列案件首现无罪判决,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纳入法治化轨道。

张志强副司长在发言中说,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健康中国2020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卫生计生委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等食品安全性审查等各项职责,这些工作是食品安全工作的基础。国家卫生计生委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要求,把食品安全工作融入健康中国建设,确保百姓饮食安全、营养;在工作中不断完善标准,组建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制定发布食品安全标准683项,建立食品安全监测标准,对30类、600余种食品进行了系统监测,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能力,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优先评估,依法加强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新品种的安全与审查等管理。

作为食品安全法修订的重要参与者,黄薇副主任指出,《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在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次修法的总体思路有9个方面:一是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二是完善监管制度,解决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建立最严厉的惩处制度,发挥重典治乱的威慑作用;四是建立最严格的全过程监管制度;五是更加突出预防为主,风险防范;六是实行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七是突出对特殊食品的严格监管;八是处理好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关系;九是从国情出发,不过于理想化。她讲到,新食品安全法的出台意义非常重大,但食品安全法重在执行,新法对于执法过程中的人财物保障也作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履行好法定职责提供了法律保障。

陈谞副司长特别在发言中诠释了食品安全战略的概念。他说,食品安全问题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这是一个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面临着这个问题。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事关全局,事关前途和民族命运。他指出,食品安全治理已经进入科学化、全球化、现代化、社会化、数字化的新时期,治理方式也要不断创新,要从传统到现代、从被动到能动、从分散到统一、从卫生到安全、从监管到治理。这种创新和转变在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全球化视野、社会化思维、信息化手段、专业化队伍、科学化管理和法治化环境。

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苏志也在他专为大会撰写的演讲稿中提出,实施国家食品安全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一要做到所有食品、食品原料、食品用水、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相关产品等,全面达到强制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二要充分认识食品安全对于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重要作用;三要夯实监管基础,强化风险管控,堵塞漏洞盲区,消除风险隐患。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关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立法重在执行,研讨会上,来自基层执法部门的专家就在食品安全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出了他们的声音。

深圳特别合作区纪工委书记李世清谈了他对于食品安全战略的理解。他说,环境污染、新科技新技术以及社会道德失范,都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中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就是为了克服和制止食品安全领域可能发生的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专项整治只能治标,治本之策在于让市场在食品安全治理当中起决定性作用,实现监管部门、生产者、消费者和媒体的社会共治。在社会共治中,要处理好政府和企业、企业和消费者、消费者和政府间的两两关系。

来自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丁冬法官之前曾有过在上海食品安全系统工作的经验,并亲身参与了《食品安全法》的修订起草。他说,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最近几年变化非常大,地方卫生监管部门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经历了漫长的机构改革过程。食品安全战略的实施,一定要基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监管体制,前提就是机制稳定、机构专业化、人才足够。如何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优化,一要重构更加科学开放的食品安全理念;二要构建职业化、专业化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三要在基层探索差异化的食品安全监管战略;四要探索更加符合实际的监管资源配置方式;五要实施基于区域特点和行业发展新态势的监管策略;六要开展更加及时透明的信息公开与风险交流。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主任郭丽霞就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难点问题做了发言。她说,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是指各利益相关方就食品安全风险、风险所涉及的因素和风险认知相互交换信息和意见的过程。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应当做到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行业协会、相关研究机构、学者、消费者、媒体和其他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在多元化主体中,由于每个人对食品安全的理解不同,包括遇到的问题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想实现共治,就需要多元主体之间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她建议搭建专门的风险交流平台,供多元主体探讨问题,发表意见,形成认识。

研讨会、论坛等平台载体应注重形成接地气、可转化的成果

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食品安全问题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对食品安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演讲。

来自清华大学法学院卫生法研究中心的王晨光教授是食品安全立法专家,全程参与了新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工作,他就食品企业内部监控机制研究发表了演讲。他认为,建立内部监控机制,就是因为食品生产者是食品安全的首要责任人。食品生产者对于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最了解,能够建立最有效的监控,并在企业内部形成制衡机制。建立内部监控机制有赖于内部和外部两种动力,包括社会舆论、品牌影响、企业形象、法律处罚和惩罚等。食品企业应当建立专业、稳定的内控队伍和风险报告、评估、决策机制,以促成内部控制机制的形成。

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应飞虎在发言中说,食品安全治理应当发挥消费者组织的作用,我们国家的消费者组织只有一个,但是发达国家有很多的消费者组织,有成千上万个。消法对消费者组织只规定了消费者协会,这其实是政府意义上的组织,还是需要有一定数量的非政府的消费者组织。

张鸣起副会长说,本次研讨会既涉及对食品安全战略和食品安全法治的宏观思考,也涉及立法本身的完善与实施问题、执法司法热点难点、网络食品、转基因食品、小摊贩食品、“毒豆芽”等新问题与老大难问题以及风险交流、社会共治等新制度新机制的落实问题。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注重结合实际提炼实践中的成功经验,立足国情引介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围绕治理难点重点对症下药,努力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动食品安全法治建设形成具有建设性、可操作性的丰硕成果,供决策参考,为实践服务。

作者:呼满红

食品安全论文 篇3:

扬州市压实食品安全责任守牢食品安全底线

今年以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省食安委的关心指导下,扬州市紧紧围绕争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总目标,按照国家、省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年来,全市食品安全总体状况良好,未发生群体性、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和有影响的负面舆情事件,多项创新工作在全国全省领先。2020年5月,省食安委反馈2019年度全省食品安全考核结果,扬州市列全省第一名。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

提高政治站位,将疫情防控和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工作重点,全力以赴迎接大战大考,守牢食品安全底线。疫情防控期间,出台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等疫情防控相关通告3个,扎实做好集中隔离点餐饮安全保障工作,织密织牢食品安全领域疫情防控网。今年以来,全市未发生餐饮行业疫情事件。

创新实施一系列食品安全领域疫情防控举措,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如:对外公布16家具备团体用餐配送资质企业名单,广泛推行“无接触配送”模式,据美团大数据公开报道,春节期间扬州市网络订餐不接触配送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二位;在全国率先制定《职工食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安全风险提示》,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肯定;江都区推行疫情防控期间企业食堂“高考式”就餐模式,引发媒体关注。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最新部署要求,扎实做好冷冻冷藏食品存储、加工、经营场所常态化监测,重点加强进口冷链高危食品管理。截至目前,已开展监测26轮,采集样品4859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严格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和要求,突出抓好餐饮店等食品安全领域创建工作。深入贯彻落实“长江禁渔”,着力将“推广公筷公勺、文明用餐行动”打造成为我市文明创建的特色亮点。

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以实施“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年”为抓手,以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新要求为重点,进一步压紧压实食品安全责任,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今年以来,先后召开2020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會议、市食安委成员单位工作会议,分解布置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先后3次听取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分管负责同志先后5次就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带队督查食品安全工作20余次。印发《市委常委会成员、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2020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清单》《市级部门及驻扬有关单位食品安全工作事权责任清单》,将12项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考核项目,并首次纳入县(市、区)高质量发展考核。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2020、2025、2035年3个时间节点全市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保障措施。

进一步夯实食品安全基层基础工作

充分发挥市食安办“牵头抓总”作用,着力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组织体系,进一步夯实食品安全基层基础工作。

狠抓食安创建,迎接省食安办对仪征市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现场检查,组织开展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评价工作。强化综合督查,印发《2020年度食品安全监管“一县一品”“一处一品”项目计划》,下达年度创新创优计划项目14项,督查督办食品安全年度重点工作6次,即将启动县(市、区)、功能区和食安委成员单位食品安全工作综合评价。加强业务培训,举办市食安委成员单位负责人业务知识培训班和全市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助理培训班,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推动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注重宣传引导,召开食品安全新闻发布会2次,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月月食安行”“世界美食之都”食品安全故事采访等系列活动,制作《吃在扬州》系列节目23集;每月突出一个主题,在新闻媒体及时曝光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深入挖掘美食背后的食品安全故事,已采编食品安全故事9篇;开展“共筑食安,我们在行动”微电影微视频创意大赛。

强化队伍建设,成立市食安委专家委员会,聘请10名食品安全方面专家学者、监管骨干担任食安委专家委员会成员,定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和预警;开展首届“最美基层食安人”评选活动,10名基层监管人员获评。

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种养殖环节,大力培育农副产品优质品牌,目前全市共有“二品一标”364个,其中绿色食品185个、有机食品17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建成省级以上畜禽生态健康养殖场92个、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55家。在全省率先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把蔬菜、水果、畜禽等5个种类作为先行试点,已开具合格证68.8万张。在生产加工环节,推动125家食品生产企业建成电子追溯系统,实现乳制品、白酒、食品添加剂、速冻包子生产企业全覆盖;实施小作坊整治提优工程,登记建档1167家,完成率100%,食品小作坊加工园区正在规划建设中。

在流通环节,全市80%以上食品经营者实现风险分级和动态管理,开展主城区“四小”食品、校园及周边食品、禁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等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累计检查经营主体11.8万户(次),查处食品案件295件(其中刑事案件39件),罚没款476.3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84人。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抽检1.4万批次,合格率为97.7%。启动建设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年内将完成1个批发市场、12个农贸市场、100家餐饮单位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

在餐饮监管方面,创建省级餐饮质量安全示范街(区)2条、示范店80家,新增“优秀”等级养老机构食堂16家、“公筷行动”示范店200家。全市693所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实现检查全覆盖,中小学、养老机构食堂、A级以上景区餐饮服务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率达100%。召开机关食堂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现场会、清真面馆食品安全培训会,在全国率先推进宗教活动场所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并率先制定《餐饮厉行节约实施指南》地方标准。建立掌上食品安全APP考试系统,开展“万家餐企大测试”活动。

在风险防范方面,会同省市场监管局举办江苏省食品安全事故(Ⅲ级)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鼓励全市高风险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动购买食品安全责任险,维护消费者及企业合法权益。

作者:梁奇 柏玮娜 崔爱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韦伯哲学论文下一篇:城市光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