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论文

2022-04-16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目前,我们国家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达到了规模发展的阶段,作为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主要是把一些初、中级的技术或工作人员输出到社会中,在教育体系当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中等职业院校现在已经成为了职业教育的關键部分,其学生的管理工作也是重中之重。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论文 篇1:

职教集团背景下中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衔接探索与实践

摘 要: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针对中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衔接存在的不够重视、相脱节等现状,结合职教集团办学的实际及优势,指出中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衔接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个案经验,提出中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衔接的方法。

关键词:职教集团;中高职衔接;学生管理;探索;实践

近年来,为了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优化教学资源,各地相继成立了职业教育集团,其中,以高职院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表现最为突出。在此条件下,就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实习实训、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融合,目的就是实现集团内中高职教育的一体化。

一、职教集团发展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职教集团在全国各地涌现。在经历了1992 年之后5-6 年的初步探索期、1998—1999年的机构改革期、2000年后为期10年的内涵发展期后,2010年进入了新发展时期职业教育集团的数量不断增长,组织结构和办学形式多样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形式[1]。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其建设发展往往决定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使得职教集团这种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优势迅速形成的方式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和认同。职业教育集团办学作为多元主体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行为,同样要受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据精工职教网的《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情况调查》显示,在全国927个职教集团中,浙占了130个,位居全国第一。本文就是基于浙江省内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模式下去探索中高职学生管理的衔接。

二、中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衔接的必要性

笔者翻阅资料发现,大部分研究侧重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较少涉及学生管理层面的研究。放在职教集团背景下的研究中高职学生管理衔接就更少了,这一方

面與学生管理大同小异的实质有关,另一方面与学校主导的方向有关。纵观浙江省这几年的职教集团发展,笔者认为,中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衔接研究有其必要性。

(一)中高职学生管理的现状

目前,职教集团视野下中高职学生管理衔接主要的问题是进行贯通的中高职学校自成体

系,相互独立,缺少支持,中高职教育之间衔接的有效性难以保证,其现状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管理模式不匹配。中职学校普遍采用封闭式管理,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是相对开放的。中职学校通过封闭式管理,可以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能专心学习,提高升学率,或培养生产一线人才。高职院校多由几所中职学校合并升格而成,为适应高职教育,多采用现代大学普通实施的开放式管理。

2.管理的侧重点不同。中职生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尚浅,其行为往往会表现的比较叛逆。如果教师或家长对他们过于严苛的管理只会适得其反。因此,中职学校侧重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多一点,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自觉改正,从而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培养其自信心。高职生的基础知识相對于中职生来说有一定提高,高职院校更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管理工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

3.管理的理念脱节。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实施方法注重管严、管死,采取“堵”“压”为主的硬性管理方式,缺乏主动性和科学性,除了少数学生干部有机会锻炼组织管理等能力外,绝大多数学生是缺少培养和锻炼这种能力的机会。高职教育的学生管理理念注重尊重学生个性人格,更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有点和长处,进而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职业素养。

(二)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要内容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教职成〔2012〕26号)指出,在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探索与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体制。鼓励高职院校通过设立附属中职学校,研究与探索中高职衔接的有效途径;鼓励建立区域性或行业性职教集团,在职教集团内部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

学生管理工作是各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是一个学生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且成为衡量一个学校综合水平、学生素质的一个标准[2]。在职教集团内部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学生管理的衔接可以使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更加科学化、制度化,为培养职业人才提供可靠保证。

三、中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衔接的主要内容

随着职教集团办学的兴起,涉及到的学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据中高职学生的特点,为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中职学校以较早灌输职业教育管理理念,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学生,吸引学生,以求中职学生比普高进入高职的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高职生活。

(一)管理理念的对接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虽然都属职业教育,因学生群体不一,两者之间的管理理念也不完全相同。中职学生正处于逐步形成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阶段,他们除了心身的成长,情绪波动大也是其特征之一。因此,对这个群体的教育管理有着很多的挑战性和复杂性。高职学生经过中职或普高的学习,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高职的学生管理工作更注重为学生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找准自己合理的定位,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和谐的环境,以协助、辅助和促进学生的成长。

为了做好职教理念的衔接工作,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加强高职教育理念的学习,高职学生管理者必须开展中职教育理念的学习,两者互通有无,加强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在具体的实施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保证管理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二)管理队伍的衔接

职教集团背景下中高职学生管理队伍的衔接,是管理理念的延伸。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学院管理队伍的主力军是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而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强、业务精的学生管理队伍,对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稳定校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管理者、组织者和教育者,也是平时与学生联系最频繁、相处时间较长的老师,在学校扮演着指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殊角色。而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是学校和同学间的桥梁,也是学生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高职学生管理衔接上,要注重对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培养,通过加强其理论学习、采取岗位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其素质和管理水平。作为中职和高职的学校方,在职教集团的范畴下,一是要重视对其素质的提高,把辅导员(班主任)这支队伍作为学校整体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二是要严格落实规范管理,结合学校的实际,建立健全一套监督、考核工作的规章制度,做到中高职更好衔接,要建立中高职学生管理队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打通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管理。

管理队伍要注意管理的柔性化,要以民主的班级管理方式,形成学生自我管理,强化班级制度和班风建设,同时班主任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业和学生个人能力培养上积极推进,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学习上的竞争和压力[3]。

(三)校园文化的连接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形象、精神、特色和品牌的综合体现,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中职学校组织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满足中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还要增强学生的凝聚力,为学生的后续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更注重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举办各种技能比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具备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和责任意识为核心要素的职业精神,是在具备职业、技能和遵守职业道德基础上建设的。

中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也有着共同点,就是比较关注企业文化的引入,即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影响,培育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校园文化。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同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和教育学生,坚持主流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促进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在包容中发挥主流文化的引领作用[4]。在职教集团的大家庭中,企业文化的教育一般具有相通性,这为“校园文化”的连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中高职能兼容并包、取长补短,强化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和培养。

四、中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衔接的实施

根据中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实际,围绕职教集团的发展,为达到中高职学生管理方面的无缝对接,以笔者所在单位、所在职教集团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下实施途径。

(一)加强政策引领,落实政府层面的衔接

无论在什么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衔接,都离不开吃政府政策精神的吃透。《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等文件都指出要贯通中高职招生,制定适宜的课程衔接体系,重视衔接内容。在浙江省,五年制的中高职衔接在政府的指引下已经实行了十多年之久,效果十分可观。作为职教集团发达的地区,已有政策的引领,这为做好中高职学生管理衔接,落实政府层面衔接有了坚实的上层基础,加上五年制的中高职衔接就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范本。就职教集团的高職院校来说,要擔负其吃透政策、落实政策的先锋作用,不断探索新的衔接模式,衔接内容。

(二)遵循校校之间共赢原则,统筹学生管理实际

在职教集团的背景下,中高职衔接对于学校来说,根本点在于遵循学校之间的互利、多赢、发展的原则。各中高职学校,要在自愿和友好的基础上,组建教学与培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职业技术教育联合体。要将中高职学生管理衔接落到实处,就需要统筹学生管理实际,依据学生管理特点,按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自律意识较差,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而这在中职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因此,要组织学生参观对接的高职院校,亲身体验高职院校的校园生活。通过中高职班主任对接,交流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因材引导,帮助学生在中职阶段就树立正确认识中高职院校的不同及相似,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衔接。

需要注意的是,统筹学生管理实际做好对接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队伍要积极主动联系中职学校,在衔接中处于主导地位,要把即将到来的高职生活、管理模式、校园文化及各校的特色及时传达至中职学校,引导中职学校为中职生升入高职做足心理、综合素质的装备。

(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探索内部制度建设

如何发挥职教集团的优势,实现中高职学生管理对接?这就需要在职教集团主导院校的带领下,依据各校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制度包括联合开展调研制度、资源共享制度、信息发布制度、管理队伍经验交流等制度,使职教集团内部中高职学校统筹一体,协同发展。职业教育集团这一组织形式,能有效整合行业或企业的职教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能吸纳更多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及合作发展,为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融通及共享提供一个制度化的平台[5]。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生管理的衔接要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内部融合的有效性,从学生管理理念、管理队伍、校园文化、政策引领等方面着手,建立互通有无、信息共享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管理中的学生这一主体,围绕人本思想,要尊重学生本体,无论哪个阶段的,中高职学生管理衔接都需要管理者为学生全方面发展付出更多耐心和努力。

参考文献:

[1]丁永久.院校主导型职教集团办学运行机制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3(11):11-12

[2]雷亚.加强高校学管理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5):135-137

[3]韦新梅.中职升高职学生管理常见问题探析[J].科学时代,2013(12):24-25

[4]孔庆红.中高职一体化学生管理工作衔接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3(03):80-81

[5]高卫东.职业教育集团的内涵、类型与功能.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5(34):8-11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一般立项课题(Y201534775)

作者简介:林春蕾(1977-),女,浙江东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

作者:林春蕾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论文 篇2:

浅谈如何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

摘要:目前,我们国家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达到了规模发展的阶段,作为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主要是把一些初、中级的技术或工作人员输出到社会中,在教育体系当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中等职业院校现在已经成为了职业教育的關键部分,其学生的管理工作也是重中之重。但是伴随着不断增大的招生数量,生源的素质出现了比较差、难于管理等实际问题,中等职业院校其学生的管理正经受着新的挑战,需要做出更进一步的细致探究。这篇文章就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状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学生管理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与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提出了促进其管理工作的策略,期望可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生管理;分析

一、针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目前状况的分析

伴随着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普通高校扩招及社会办学的发展,中等职业院校的形势变得愈发地严峻。学生普遍存在着以下特点:

1、一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自信心。这样的学生在初中时,一般都遭受过很多的指责与批评,长期以来学习成绩都不理想,这也是造成其自我认识与自信心低下的重要原因。针对于自身前途与就业选择方面,很多学生一面不满现状、对前途无比担忧,一面又缺少改变自身的想法与动力。

2、拥有比较强的表现欲。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年纪小,心理还不是很成熟,虚荣心比较强,拥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一些同学因为成绩不好、基础不牢、学习的动力不足,为了在别的方面达到一个心理上的平衡,就会找寻各种机会进行表现。有的甚至会在课堂上弄出异常的响动或者别的小动作,试图吸引老师的注意,以避免在集体中被“孤立”,用这种不恰当的行为来填补自身在学习与其它方面的缺陷与不足。

3、一些学生自我意识缺失,价值观模糊。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着特别强的利益认识,有些学生本身还存在理智与规范缺乏的弱点,在对利益的追求上,甚至会发生突破纪律、道德或法律底线的现象发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强,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做为支撑,特别容易为了自身的解脱而去找寻一些外因以保持心理的平衡。在处理很多事情的时候,都是把自我做为中心,无法认清其自身所产生的问题,更无法对自身做出客观而恰当的评价。

4、很多学生会对实习课有很大热情。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很差,但是学生针对于自己所学习的专业还是很喜欢的,这是因为职业学校的教育要点就是在实际训练的操作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学生也期盼着自己能够学习到一技之长以便适应社会。因此,他们对实习课上的学习都特别感兴趣,表现出很大的热情。

5、大多数学生性格活泼,具有鲜明的个性。中等职业院校其学生虽然对学习文化课不是很感兴趣,但他们具有性格活泼、善良与诚实等特点,相对来说比较好动,也有适应新事物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更容易对新的思想或事物进行接受,他们也渴望自身能够进步,也希望被别人关怀、重视与理解。

二、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性质

1、把教育思想改变,坚持“终身、未来的、以人为根本”的教育方式。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同时也带动着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终身的教育与学习正在变成人们发展与生存的新要求。所以,职业教育务必要转变教育思想,与“终身教育”及市场紧密结合,跟随时代的脚步进行发展;“以人为本”是学生管理工作基本的出发点。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事事为了学生考虑的根本原则,给学生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条件。

2、实行以学生为基础的管理方式,做到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管理者与班主任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的约束与管理,把学生干部与班委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把学生的积极性充会地调动起来,让他们可以自动自觉地参与到管理工作当中,成为管理班级的参与者,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学会管理自身,使他们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可以把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

三、中等职业院校对于增强学生管理的策略

1、对学生进行制度约束,发展良好学风。学生在学校里正常的学习与生活都离不开制度的良好约束,为了对班级与学生进行更好地管理,需要建立起一系列规范的管理制度。另外,怎样把这些制度严格地执行下去更是十分关键。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要依据学生的行为规范准则来对部分不合格的学生做出处理。假如在一个学年之内学生不及格的课程达到一定的数量,那就需要做出针对性的处理。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良好的学生管理,保证良好的學风。

2、重视情感的投入,对全员的管理进行有效强化。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年纪偏小,进入学校后常常会因为成绩不好而变得缺乏自信心,产生特别强烈的失落感,但他们却很重感情。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对他们采取情感投入的方式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有的学生无法认识到学习的真正意义,只是单纯是想取得个毕业证就可以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运用情感沟通、思想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看待学习。

3、重视班主任的工作作用。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对以下工作进行重点关注:①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有效引导。②对学生的人际交往主动性进行有效培养,对技巧的展示更好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展示自己并且培养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③班主任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及学生群体,不可以有个别的偏爱,更不可以对表现不好的学生采取冷漠的态度。

4、心理的疏导工作。目前,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出现的问题中,有些是思想与品德方面的问题,还有的是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果心理上的问题无法得到良好解决,将会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所以,职业中学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并邀请心理咨询老师与专业人士做心理健康的讲座。针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不太健康的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与针对性的治疗,做到未雨绸缪。

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已经成为我们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唯有不断地重视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进行有效而积极的落实,才可以使中等职业教育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加健康与迅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明.班主任是学生的人生导师[J].班主任之友.2013(6)11-19.

[2] 张榕明.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终身、面向未来[J].职业技术教育.2014(3)20-27.

[3] 檀传宝.以专业的德育提升生活的品质[J].人民教育.2014(16)12-23.

作者:张龙燕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论文 篇3:

从古代仁爱思想谈在中职学校实行开放式学生管理模式

摘摘要:古代仁爱思想对于当代教育理念仍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以此为鉴,论述了在中职学校中实行开放式学生管理模式的特点、必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仁爱思想 中职学校 开放式管理

仁爱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教育理念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有专家认为这是“中国固有的精神”,对于指导我们如何在中职学校实行开放式学生管理模式有着不可低估的借鉴价值。

一、仁爱思想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

仁是中国古代儒学基本的道德思想。仁的核心是爱人。孔子最早以“爱人”解释仁,意思是说对他人应该同情、关心、和爱护。孟子继承和发展了仁爱思想,提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持,则百姓亲睦”,主张仁爱应由己及人,由内到外。墨家主张兼爱,墨子劝人“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汉代以后,儒家学者对仁爱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唐朝大儒韩愈说“博爱之谓仁”。宋代儒宗朱熹认为“爱之礼,心之德”。后代思想家如康有为、谭嗣同等,对仁爱思想都有所发挥。现代中国的革命家、思想家的仁爱思想内涵更加广博,理念更加精深。孙中山先生提倡 “自由、平等、博爱”,毛泽东号召“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所以说,“仁爱”思想这根红线,串连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每个篇章。

到了当代,仁爱思想衍生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成为了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学生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在教育中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学生的个性,这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但中职学校往往又是中考落榜学生或后进学生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因此也带来了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学生管理难度较大等等问题。为此,许多中职学校一直还保持着封闭式的学生管理模式,让学生们处于一种类似“圈养”状态,直接干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求得学生的安分、家长的安心、校园的安全。殊不知,在这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桎梏,身心舒展受到约束,这与古人的“仁爱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无疑都是背道而驰的。

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手段都不能否定面对面的教育工作,无论多么发达的现代传媒都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的融合与交流,正如无论采取何种制度,也不能忽视仁爱思想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巨大作用。因此,近年来众多中职学校引入了开放式学生管理模式,以“开放”二字变堵为疏,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开放式学生管理模式的特点

第一,开放式学生管理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封闭式管理把实现班级和学校目标、维护班级和学校利益当成唯一归宿。开放式管理在关注班级和学校组织目标和利益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化发展等问题,学校绝不是生产统一的服从的标准化的人,而应该培养独立的、鲜明的、多元化的学生个体。

第二,开放式学生管理模式更尊重学生的社会性。规章制度是学生管理的中心环节。封闭式管理往往强调组织理性,忽视个体理性,要求学生绝对服从学校制定的纪律及条例。开放式管理则更尊重个体理性,强调学生是学生管理的主体,认为只要学生所确定的目标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所选择的行为手段能够实现目标,学校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发挥其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让每一个学生的一切行为都按照各种手册和守则的规定去做,剥夺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开放式学生管理模式更贴合现代管理的要求。封闭式的管理方式是从支配到服从,开放式的管理方式则是从协商到发展。封闭式的决策方式是自上而下式,而开放式的决策方式既有自上而下式,也有自下而上式。封闭式的组织文化是权威与专制型的,而开放式的组织文化更崇尚民主、平等与合作。

三、开放式学生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实行开放式学生管理模式是教育本质和学生管理本质的客观需要。教育的本质属于人自身的再生产范畴,目标是培养个性化的、全面发展的人。封闭式管理所主张的以整齐划一为特征的价值取向,与教育的本质相矛盾。开放式管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把管理真正当成服务于人的手段,围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体现了学校管理的本质和客观要求。

其次,实行开放式学生管理模式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封闭式管理对学生的组织纪律进行严格监督和制裁,重视组织的内在因素,忽视外在环境的作用,重视物质利益,忽视人的心理需求。开放式管理立足于积极沟通与民主参与,强调以学生为本位,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

四、实行开放式学生管理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开放式学生管理模式将最终取代封闭式,这是教育改革和学生管理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应注意几个问题:

1、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真正确立学生管理的人文取向。

深化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是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真正做到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管理的人文取向才会得以确立,人文取向的学生管理体制构建才会水到渠成。

2、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方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①塑造能够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的校园文化,这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让校园文化处于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校园中找到“回家”的感觉,让学生真正地热爱校园,热爱校园生活,实现身心合一的“自然回归”。因此,设计并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条件。

②改革学生管理的组织结构,建立学生自我管理体制。学生自我管理体制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建立运转正常的学生自我管理机构,这是使学生自我管理制度化、经常化的保证。建议可以设立学生自律委员会、学生评议联席会、商讨决策班级大事的班级会议等机构。

③学校要对学生的自我管理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引导。开放式管理并不否定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的重要作用,但这些管理只能是帮助和引导型,而不能是强迫和压制型的。许多中职在校学生的主体意识已基本成熟,对事物有自己的评判,学生管理人员应放心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但要守好管理的“限制点”,牢牢把握好方向,就不至于超出规范,并可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从而间接实现管理者的预期目标。另外,学生管理人员还要注重填补学生自我管理的“空白点”。学生崇尚自我,追求自我实现,其纪律观念较为淡薄,在其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空白点”,因此,学生管理人员要善于发现并及时填补“空白点”,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施行开放式管理,首先要保证管理机构的正确性,增强法制观念。学生以法维权,学校也要以法律来维护其正常运转,并及时清理侵犯学生基本权利方面的规章制度,使学较管理制定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统一。其次是处理问题要合理合法。特别是对学生作出不利的处理时,既要有充分的事实和法律依据,又要充分重视证据和程序的合法性,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和申辩权。再次是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增强其认同感,使学校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达到和谐统一。

4、创新管理方式。

一是充分发挥教师的潜移默化功能。开放式管理模式要将教育理念与实践融合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健全人格。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从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导他们形成判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与判断,学会独立生活和工作。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组织管理能力,让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判别能力,增强合作精神和自我保护意识等。

参考文献:

孙迎光,《传承与超越 儒家道德思想与现代学校德育》,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谢 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工艺下园林工程施工论文下一篇:中专语文德育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