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预算会计论文

2022-05-04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会计制度预算会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政府会计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部分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各项结转(余)、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科目余额中存在权责发生制的影响,加之有些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差错,导致现有预算结余类科目余额与资金结存数差异较大,加大了预算会计类科目新旧衔接难度。

会计制度预算会计论文 篇1:

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会计资金结存期初余额确定

摘 要:自2019年1月1日起,高等学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新旧制度科目余额之间衔接的准确性将对日后的核算产生长远影响。为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财政部出台了相关《衔接规定》。但《衔接规定》比较难以理解,无法验证衔接后预算会计期初余额的准确性,给执行过程造成一定的困扰。通过两个角度来确定预算会计中资金结存这个最主要账户余额,给预算会计提供一个“锚”,从而确定预算会计衔接期初余额,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资金结存;预算会计;影响预算净资产金额;衔接

一、高校新旧制度预算结余衔接背景

根据财政部2017年10月24日印发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及《关于高等学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衔接规定》(财会[2018]19号)(以下简称衔接规定)规定,原执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30号,以下简称“原制度”)的高等学校,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不再执行原制度。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确定资金结存期初数之前,我们先对预算会计里这个账户进行必要的了解。新制度中预算会计中分为三个要素,分别是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预算结余类账户自身平衡,这是一个创举。资金结存是各预算结转结余的对方账户余额,类似于财务会计中的资产账户,所以我们确定了资金结存就确定了预算会计的总额。虽然财政部制定了详细的衔接要求和规定,但操作起来还是比较难以统一。从年初以来,各单位财会人员参加了不少的新制度学习培训以及有关衔接方面的培训,但是还有很多单位对衔接出来的预算会计各结转结余类账户期余额无法确定是否正确,对资金结余数没有底。本文通过案例形式一步步确定预算会计里的牛鼻子——资金结存期初余额数来解决这个问题,给各高校提供一种思路,以确定或检查本单位资金结存数是否正确,当然此思路方法对其他执行新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也可提供积极的借鉴。

三、确定资金结存过程

預算会计中资金结存的确定过程实际上是对原净资产与资产负债中会对日后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造成临时性差异的项目进行分析调整的过程。下面根据本单位2018年年底数进行举例解析(本数据为经过适当处理,不影响分析过程,本单位没有受托代理资产及负债)。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核算规定对上年各账户余额的临时性差异进行分析。在分析之前我我先对原报表中的数据进行适当定义。“影响预算净资产金额”表示对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存在临时性差异的金额,“不影响预算净资产金额”对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不存在临时性差异的金额。需要特别说明的“其他应收款”账户中职工借支款,按照衔接要求是要进行调整的,但是从新制度核算规定如果进行调整,在后续核算中形成财会会计费用的必然会影响预算会计的支出,在这一点上看实际是不存在差异的,所以在做本单位分析时是不列入临时性差异中。下面,笔者本单位资产负债情况分析结果列示如下。

(一)资产类明细

资产合计为295 673.35元,其中流动性资产为104 390.74元(其中影响预算资产金额7 714.41元,不影响预算净资产金额为96 676.33元),非流动资产合计191 282.61元。

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为79 037.14元,是特殊项目,都列不影响预算净资产项目中;其他应收款金额为17 391.82元,不产生临时性差异;预付账款7 672.52元,都为支出性预付款,均产生临时性差异;存货289.26元,其中41.89元将来要列财务费用产生临时性差异,247.37元为学生课本费,使用时冲销学生代收课本费,不列费用。

非流动资产合计191 282.61元不会产生临时性差异,不属于调整性事项。

(二)负债类明细

负债合计金额73 403.87元,均为流动资产(其中影响金额5 585.02元,不影响金额73 403.87元)。

其他应付款67 403.87元,均为周转类负债,为不影响预算净资产金额;应付账款为5 198.04元,其中615.97元在后续付款时不形成费用和支出,不会造成临时性差异,4 582.07元原已列费用,在后续支付中会形成预算支出,产生临时性差异;应缴税费371.35元,其中311元在后续支付时要用到预算资金,形成预算支出,产生临时性差异,60.35元为代收性质税费,不产生临时性差异;应付职工薪酬691.95元,均产生临时性差异。

(三)净资产类明细

净资产合计金额222 269.48(影响金额30 986.87;不影响金额191 282.61)。

事业基金5 127.37元、财政补助结转13 430.91元、非财政补助结转6 312.94元和专用基金6 115.65均为确定预算会计的净资产数,而非流动资产基金191 282.61元对应的时资产中的非流动资产合计数,不列入预算会计净资产中。

(四)计算验证过程

我们在确定“资金结存”余额之前,我们先要验证“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基金”。在本例中,非流动资产合计191 282.61元,非流动资产基金191 282.61元,两者是相等的。

我们把除“非流动资产基金”以外的其他净资产都称为“流动性净资产”,虽然定义不确切,但是为便于讨论,在本文使用此定义。本文围绕如何来确定“资金结存”账户衔接余额。我们根据资金结存的意义知道它实际上是预算会计中的预算结转结余的对方数。我们可以从两个方向来确定“资金结存”数,第一个方向就是从资产负债表的顺序来计算调整确定,也就是正算法,第二个方向从“流动性净资产”开始,也就是新制度衔接要求的角度来进行计算调整确定,这里就有我们第二个平衡式“正算货币资金=逆算货币资金”。

1.正算法。用流动资产合计减去衔接规定中已支付但未列支出的流動资产金额,减少流动负债合计金额,加上已计入支出但未支付的流动负债金额数。

公式的理解是,流动资产包含了部分资金已经支付并形成了流动资产,在后续核算过程中财务会计会贷记该部分资产并借记费用,而预算会计按照收付实现制不做处理。流动资产减去影响预算净资产金额后得到的是不影响预算金额数。由于本单位无长期负债,所有的负债均是流动负债,在流动负债中不影响预算金额的负债是类似于押金的周转类负债,属于暂收的款项。流动负债减去已计入支出但未支付的负债金额数等于不影响预算的流动负债金额,完整的计算过程就是:

资金结存=流动资产合计-影响预算净资产的资产金额-流动负债+影响预算净资产的负债金额=(流动资产合计-影响预算净资产的流动资产金额)-(流动负债-影响预算净资产的流动负债金额)=不影响预算净的流动资产-不影响预算净资产流动负债金额=96 676.33-67 818.85=28 857.48(元)

2.逆算法。用净资产合计数减去非流动资产基金加上已计入支出但未支付的流动负债金额数,减去衔接规定中已支付但未列支出的流动资产金额,理解同正算法,完整的计算过程就是:

资金结存=净资产合计-不影响预算净资产金额+影响预算净资产的流动负债金额-影响预算净资产的资产金额=222 269.48-191 282.61+5 585.02-7 714.41=28 857.48(元)

至此,正向计算出来的“资金结存”数等于逆向计算出来的“资金结存”数,计算过程正确。

四、结语

新旧衔接过程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过程,不同财务人员对衔接数确定方式有不同的理解,体现了各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在这过程中财务部门领导显得尤为重要,要对涉及职业判断的问题定好基调。衔接规定中未提供相应的验证方式方法,致使很多单位计算出来的“资金结存”数无法确保正确。本文注重实操性,简单易用,节约衔接时间,提高部门工作效率。从两个方向多个维度进行计算验证,通过不影响临时性差异的流动性资产负债这两个维度和从净资产到影响临时性差异的维度来分别计算分析,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更客观真实。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Z].2017.

[2]  财政部.关于高等学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衔接规定(财会[2018]19号)[Z].2018.

[3]  陈柯.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结余类科目衔接研究[J].财会研究,2019,(3).

[4]  陈晶.高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预算会计衔接研究[J].财会学习,2018,(12).

[5]  马永义.行政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衔接规定的解读[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6).

[责任编辑 吴明宇]

作者:周明

会计制度预算会计论文 篇2:

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预算会计科目新旧衔接初探

[摘    要] 《政府会计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部分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各项结转(余)、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科目余额中存在权责发生制的影响,加之有些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差错,导致现有预算结余类科目余额与资金结存数差异较大,加大了预算会计类科目新旧衔接难度。文章通过预算会计新旧衔接目标和新旧会计核算基础差异对比分析,探索各项差异因素对预算结余类会计科目的影响,提出预算会计科目新旧衔接路径,为有效解决事业单位新旧衔接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政府会计;预算会计科目;新旧衔接;路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11. 050

0      引    言

《政府会计制度》已经出台,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会计科目新旧衔接成为日后准确提供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关键。通过研究发现,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科目新旧衔接比较复杂,不但要将原来净资产类科目及余额衔接到新制度下的预算结余类科目,还要确认“资金结存”明细科目及期初余额,衔接中除了要剔除权责发生制的影响因素外,还要考虑以往错误核算产生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比各新舊会计科目核算基础差异,以及原制度下会计确认对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影响,揭示预算会计科目衔接逻辑关系,采用追溯调整的方法,正向做出新旧衔接。

1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科目新旧衔接目标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科目新旧衔接工作目标就是将原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确认的净资产类科目余额,调整成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相关预算结余类科目及期初余额。为了达到准确衔接目标,需要对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所确认的“事业基金”“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专用基金”和“经营结余(借方)”项目进行分析,将权责发生制影响因素予以剔除,也要将错误核算因素予以纠正。

2      新旧会计制度核算基础差异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 22号)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而《政府会计制度》规定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这属于会计政策的重大变更,需要对预算类会计科目进行追溯调整。

两种核算基础对会计要素计量影响较大,预算会计主要受影响的科目有“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专项结余”和“经营结余”(借方余额),而各影响因素又要在未完全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核算的会计科目中分析查找,主要包括 “短期投资”“存货”“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等科目。

3      各相关科目对预算结余影响因素调整

通过对相关科目账面余额进行分析,对照收付实现制要求,确定调增调减因素,确认预算结余类科目期初余额,具体情况如下。

3.1   短期投资对预算结余的影响

(1)对短期投资账面余额划分。通过分析短期投资资金占用情况,分为 “财政补助资金购入”“非财政补助专项资金购入”“非财政非专项资金购入”和“非资金购入”四种情况。

(2)调整相关预算结转结余。将前三项对应调整预算结余科目,具体调整路径见表1。

(3)后续预算会计处理。出售短期投资或到期收回短期投资(国债)时,用财政资金投资的,财务会计登记 “应缴财政款”科目,预算会计不做处理;使用非财政资金投资,财务会计登记的同时,预算会计还要登记“资金结存”、“其他结余”、“投资预算收益”等科目。

3.2   存货对预算结余的影响

(1)对存货账面余额划分。对分析存货资金占用情况,分为 “财政资金购入”“非财政专项资金购入”“非财政非专项资金购入”和“非资金购入”四种情况。

(2)调整相关预算结转结余。将前三项对应预算结余科目,具体调整路径见表2。

(3)后续业务预算会计处理。后期存货使用领用或处置时,预算会计不做业务处理。

3.3   其他应收款对预算结余的影响

(1)对其他应收款账面余额划分。分析其他应收款资金占用情况,分为 “财政资金预付”“非财政专项预付”“非财政非专项预付”和“需要收回”四种情况。

(2)调整相关预算结转结余。将前三项对应预算结余科目,具体调整路径见表3。

(3)后续预算会计处理。其他应收款取得票据核算时,如不发生新的资金收支业务,预算会计不做会计处理,如收回资金,预算会计在登记“资金结存”的同时,也对应登记相关结转余科目,如支付资金,预算会计按资金支付额,登记相关预算支出类科目。

3.4   预付账款对预算结余的影响

(1)对预付账款账面余额划分。分析预付账款资金占用情况,分为 “财政资金预付”“非财政专项预付”和“非财政非专项预付”三种情况。

(2)调整相关预算结转结余。将此三项对应调整预算结余科目,具体调整路径见表4。

(3)后续预算会计处理。预付账款取得票据核算时,如不发生新的资金收支业务,预算会计不做业务处理,如收回资金,预算会计在登记“资金结存”的同时,也对应登记相关结转余科目,如支付资金,预算会计按资金支付额,登记相关预算支出类科目。

3.5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对预算结余影响

(1)对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划分。分析应收账款资金占用情况,分为 “已列非财政专项”“已列其他预算收入”和“发生时不计入预算收入”三种情况。

(2)调整相关预算结转余。将前两项对应调整预算结余科目,具体调整路径见表5。

(3)后续预算会计业务处理。后期应收账款收回资金核算时,在原始确认金额范围内,预算会计登记“资金结存”的同时,登记“非财政补助结余”或“经营结余”。

3.6   长期投资对预算结余的影响

(1)对长期投资账面余额划分。分析长期投资资金占用情况,分为 “事业基金未转出现金支出方式”“事业基金已转出现金支出方式”和“非现金资产交换方式取得”三种情况。

(2)调整相关预算结转结余。将首项对应调整预算结余科目,具体调整路径见表6。

(3)后续预算会计处理。长期投资处置收回资金时,在原始确认金额范围内,预算会计登记“资金结存”的同时,登记“非财政补助结余”,超过确认额部分,登记 “其他结余”或“投资预算收益”科目。

3.7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对预算结余的影响

(1)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账面余额划分。分析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资金来源情况,分为 “已列支出的财政资金应付”“已列支出的非财政专项应付”“已列支出的非财政非专项应付”和“发生时未计入预算支出”四种情况。

(2)調整相关预算结转结余。将前三项对应调整预算结余科目,具体调整路径见表7。

(3)后续预算会计处理。支付应付账款(应付票据)资金时,预算会计按当期发生业务处理。

3.8   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对预算结余的影响

(1)对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账户余额划分。分析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资金来源情况,分为 “已列支出的财政资金应付”“已列支出的非财政专项应付”“已列支出的非财政非专项应付”和“与支出无关的其他应付”四种情况。

(2)调整预算结转结余。将前三项对应调整预算结余科目,具体调整路径见表8。

(3)后续预算会计业务处理。支付其他应付账款资金时,预算会计按当期发生业务处理。

3.9   预收账款对预算结余的影响

(1)对预收账款账户余额划分。分析预收账款资金来源情况,分为 “预收非财政专项资金”和“预收非财政非专项资”两种情况。

(2)调整预算结转结余。将两项预收资金对应调整预算结余科目,具体调整路径见表9。

(3)后续预算会计处理。后期预收账款结算时,如发生资金退回,在原确认金额范围冲减相关预算结余科目,同时减少资金结存。如继续收到资金,原确认的金额预算会计不做处理,新收到的额度按当期发生业务处理。

3.10   借入资金(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对预算结余的影响

(1)对借入资金账户余额划分。分析借入资金支出和结余情况,分为“已列财政补助支出”、“已列非财政专项支出”、“已列其他资金支出和未列支结余资金”三种情况。

(2)调整预算结转结余。将三项借入资金对应调整预算结余科目,具体调整路径见表10。

(3)后续预算会计处理。后期借入资金偿还时,预算会计按当期发生业务处理。

3.11   专用基金对预算结余的影响

(1)对专用基金账户余额划分。分析专用基金来源情况,按收付实现制标准划分为“未收现的专用基金”和“已实现的专用基金”两种情况。其次,将“未收现的专用基金”对应调整预算结余科目。具体调整路径见表11。

(3)后续预算会计处理。此处专项结余以零为限,如出现借方余额,调入非财政补助结余科目,以后发生专项结余支出,按当期业务处理。

3.12   经营结余对预算结余的影响

上述对经营结余有关因素进行归纳调整,经调整后仍是借方余额的,调整为新制度下 “经营结余”科目余额,如调整后是贷方余额,调整为新制度下“非财政补助结余”科目余额。

3.13   事业基金对相关结转余的影响

“事业基金”科目全额对应“非财政补助结余”科目,上述对各项资产、负债和各项结转余科目中涉及事业基金因素均做了增减项调整,但事业基金科目中也存在诸多非现金流入性累计因素,比如合并、分立等,如有大额非现金流入性增项,在调整时还应考虑。

4      “资金结存”科目期初余额的确认

资金结存科目作为预算结余的对应项目,反映各项预算结余的构成。反映会计主体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流入、流出、调整和滚存等情况。各项预算结转结余期初余额确认汇总之后,根据“财政应返还额度”确认“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期初余额,各项预算结转结余期初余额确认汇总与“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期初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期初余额。具体见表12。

5      结    论

综上,想要准确做好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预算会计科目新旧衔接,必须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政府会计制度》中预算会计核算基础进行差异分析,对2018年12月31日净资产类会计科目余额中权责发生制因素或核算差错进行追溯调整,根据数据逻辑关系确定对预算结余科目的影响金额,确定预算结余科目期初余额,从而确定资金结存科目金额,达到准确衔接的目的。

作者:林爱国

会计制度预算会计论文 篇3:

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逻辑关系研究

【摘要】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使政府会计制度在高校有效落地、顺利实施,是每一位高校会计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尝试从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逻辑关系的视角,来探讨高校在实施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如何建立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具体依存关系。

【关键词】  高校;政府会计制度;逻辑关系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与报表>的通知》明确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此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以“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模式,通过双基础、双要素、双分录等措施,来建立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重构了政府会计规则和模式,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同时也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本文尝试从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逻辑关系的视角,来探讨高校在实施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如何建立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具体依存关系。

一、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关联关系

(一)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构建了“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建立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通过平行记账使财务会计的5个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与预算会计的3个要素(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在一套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经济业务按照财务会计要素和预算会计要素同时进行的双功能会计处理。

(二)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目标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不同,进而采取的核算基础也不同

财务会计主要反映和监督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预算会计主要反映和监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进行会计核算。

(三)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都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但核算的范围不同

财务会计针对每一笔经济业务或经济事项进行全面核算,而预算会计只针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进行核算。财务会计是全口径地反映经济业务或经济事项,预算会计是小口径地反映部分经济业务或经济事项。

二、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平衡关系

(一)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平衡

1.收入的平衡关系。收入+预收+应交增值税(销项)=预算收入+应收。

2.支出的平衡关系。资产(资本化支出)+费用(费用化支出)+预付=预算支出+应付/应缴(含应缴增值税进项等)。

3.资金的平衡关系。(1)资金结存——货币资金=货币资金+其他应收-其他应付-受托代理-资产处置净收入-应交财政款。(2)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3)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

(二)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具体对应关系

1.财务会计下的“货币资金”与预算会计下的“资金结存”具有对应关系:(1)财务会计下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与预算会计下的“资金结存——货币资金”具有对应关系。(2)财务会计下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与预算会计下的“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需要保持一致。(3)财务会计下的“财政应返还额度”与预算会计下的“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需要保持一致。

2.财务会计下的“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投资收益”与预算会计下的“投资支出”“投资预算收益”具有对应关系。

3.财务会计下的“收入”与预算会计下的“预算收入”具有对应关系:(1)财务会计下的“财政拨款收入”与预算会计下的“财政拨款预算收入”需要保持一致。(2)财务会计下的“事业收入——教育事业收入”与预算会计下的“事业预算收入——教育事业预算收入”需要保持一致。(3)财务会计下的“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其他收入”与预算会计下的“事业预算收入——科研事业预算收入”“上级补助预算收入”“附属单位上缴预算收入”“经营预算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其他预算收入”具有对应关系。

4.财务会计中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与预算会计中的“债务预算收入”“债务还本支出”具有对应关系。

三、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触发关系

随着会计核算模式与记账规则的变化,政府会计制度下以權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如何实现平行记账,两套账核算的复杂性以及增大的工作量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通过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提高与完善,借助会计核算软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的会计核算体系来实现,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有效衔接,保证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

高校会计核算系统包括会计科目、经济科目代码、项目代码、收支代码以及资金来源代码等多维度、多样化的信息。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必须通过这些信息进行关联,并以财务会计为基础,通过一定的触发规则,找到关键的触发点,设置完成会计核算系统的内置智能引擎,来自动生成预算会计分录。触发规则的设置清楚明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平衡关系才能实现。同时内置两种凭证间的勾稽关系,自动保证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的内在平衡,从而保证两套会计核算体系的严格平衡。这五类辅助代码的具体实现思路为:

(一)会计科目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按照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兼顾对外报告信息、对内加强管理以及未来成本核算的需要,尽可能地便于掌握和使用。财务会计一级会计科目的设置,要考虑触发预算会计,这是触发预算会计的关键点。需要考虑财务会计资产负债类会计科目中,哪些要纳入单位预算管理,是否可确认为单位收入,这也是触发预算会计的关键规则。

(二)经济科目代码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支出经济科目体系庞大,只设置到类,下一级用经济科目代码单独列出来,不再设置支出或费用的二、三级明细科目。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减少了设置支出经济科目的层级。在查询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支出经济科目时,只需用经济科目代码就可以快速完成。通过单独设置辅助信息,以财务会计的支出经济科目为基础,用经济科目代码来自动触发预算会计费用的经济科目(如表1、表2所示)。

(三)项目代码

项目代码设置是会计核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会计核算精细化、科学化提供了条件。设置项目代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会计核算中既按政府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又能减少不必要的会计科目数量与层次。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设置项目信息,获得项目的所属部门、主管部门、经费性质、资金来源等信息,同时可以按照项目进行独立的内部核算或成本归集。

(四)收支代码

财务会计的收入类科目与预算会计的预算收入类科目通过收支代码来进行关联,形成两套科目收入的对照关系(如表3所示)。财务会计的费用类科目与预算会计的预算支出类科目同样通过收支代码来进行对照关联,形成两套科目费用支出的对照关系(如表4所示)。以财务会计的收入类、费用类科目为基础,用收支代码来自动触发预算会计的预算收入类、预算支出类会计科目。

(五)资金来源代码

资金来源代码设置也是会计核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功能分类科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财政支出和非财政支出等信息的反映,主要通过设置资金来源代码来实现。用资金来源代码这类辅助信息来自动触发预算会计的预算结余类结余、结转科目,同时减少功能分类科目以及基本、项目、财政、非财政的層级,为财政资金会计核算的精细化、科学化提供条件。X

【主要参考文献】

[ 1 ] 财政部.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S].财会[2017]25号.

[ 2 ] 财政部.关于高等学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衔接规定[S].财会[2018]19 号.

作者:杨洪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教育成本控制论文下一篇:高校设计素描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