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翻转课堂

2022-07-06

第一篇:初中数学翻转课堂

浅谈初中数学别样的翻转课堂

说到翻转课堂,可能有人会理解成需要信息技术支撑的、正在全球热议的教育创新话题之一的翻转课堂。我们这里所要讲述的初中数学翻转课堂与当下流行的翻转课堂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说,对以往满堂灌教学模式进行翻转的形式称为翻转课堂。从传统的先教后学翻转为先学后教,课后作业变成课前作业,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展示的多言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课下的主人,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出更多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学生通过前置预习、自主学习、主动思索和提出问题,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就预习中的问题进行共同分析和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这样的教学之间的翻转,翻出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前置预习让学生“动”起来

翻转课堂的呈现形式主要是以预习和展示课为主的。教师通过导学提纲给予学生预习的思路以及相应的问题,同时给予一定的自学方法的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前置性预习,既可以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预习质量,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学二次函数的图象之前,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提炼出自己认为的重难点,并作较为鲜明的标注,试着亲手画一画二次函数图象,就画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就心中产生的疑惑可先在小组范围内进行交流探讨,并相互交流自主学习的心得体会,交换组内学生亲手画出的二次函数的图象,生生之间就此进行评判,提出各自的观点,力图通过集思广益来解决疑惑。在前置性预习过程中,学生的身心都处在“动”的状态,认真阅读导学提纲,思维随之在动,逐一进行预习,逻辑性和条理性也在形成,双手画图,再动笔画出重难点,小组交流全身感官都在动,每一小组共同归纳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定一人在课堂上展示。前置性预习的付诸实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对即将开始的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掌握,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紧随教师的指引,并就在预习中产生的疑问,从课堂上获得释疑。帮助自己能够理顺二次函数的相关概念,从而为逐步深入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奠定好基础。

二、课堂展示让学生“活”起来

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搭建翻转课堂是为了有效发挥翻转课堂的价值,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就预习中重难点问题进行阐述和释惑,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灵动状态,并就教师提供的展示平台彰显学习数学的活力。课堂上,教师将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师生之间良好互动。通过教师出示“二次函数与性质”一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并阐明该课的重点内容是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它的对称轴。教师提纲挈领之后,依次让各小组讲述预习情况以及出现的难解疑问。学生对于本课内容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记忆,因此,通过教师的提问调动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加强理解,并就学生所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教师采取数形结合的方式,通过展示不同函数在同一坐标中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各函数之间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从而解开预习中存在的疑惑问题,有效地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整个课堂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以辅助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之中,唱主角的是学生,因为前置性预习已经给学生的记忆种下了本节课的大致内容的印象,学生脑海里有一条或明或暗的逻辑思维主线。正是因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积极发挥,学生随时发现新疑惑,即时提出新问题,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和探究,形成一定的解决策略和方案,而教师对讨论的方向和切中问题重点做恰当的调控,师生互动,创造和扩展了深度的知识,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巩固知识,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三、课堂评价让学生“热”起来

传统的初中数学学习评价的形式过于单一,而且是重结果不重过程,评价和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就是考试。翻转课堂的评价则充满了多元、丰富的内涵,评价模式多样,对于学生的评价可以说是“一?l龙”式的连续性和全面性的集合。不仅关注从前置预习阶段的评价,还关注课堂展示的评价,更包括课后练习等的评价。评价内容涉及面广,如学生问题选择,小组学习以及独立过程中的表现,学习计划的制定,时间安排,结果和成果的表达与展示等方面,而评价主体也不仅由教师一人完成,还需要由学者、专家以及小组成员、同伴、学生本人等参与评价,共同完成。教师要将关注点投注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上,评价既客观又科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点,倾向于鼓励性、策略性的评价方向。注重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自我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在小组学习或者是课堂师生互动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转变学习思路,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及时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学生学习热情会不断增强,理解、掌握、分析、探究能力也会“水涨船高”,从而保证了课堂的有效性。

总之,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时期,初中数学中打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推陈出新,开拓了教与学的空间,课内与课外教学有效衔接,不断将学生推向学习主角的地位,激发学生发散性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能力,帮助学生挖掘自我潜能,灵活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能力和水平。

编辑 谢尾合

第二篇:浅谈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定稿)

浅谈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

[摘 要] 翻转课堂教学必然是因为具备很多优点所以才能在课程改革中崭露头角,不过,处于不断摸索尝试阶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操作与活动推进中不免会存在一些??题. 本文通过翻转课堂教学的起源、内涵、特征、理论支撑、模型设计以及实施步骤等内容讨论了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 翻转课堂;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对创新教学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对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虽然新课程改革开展的时间已经不算短了,不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因为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他们花在课堂讲解上的时间相对较多,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效果也就相对缩小,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烦冗的讲授会逐渐陷入低迷的状态.

学校学习的知识很多时候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适当地延伸或者将其转移至家里进行学习. 事实上,这种彻底颠覆传统教学理念与方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确实为当今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创新及发展提供了更新、更好的思路与方法,这也使其成为受人瞩目的新型教学方式.

翻转教学的产生

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两位化学教师在2007年的春天将课上的教学内容用屏幕捕捉软件进行了精心录制,并且把这声像俱全的视频发布到专门的教学网站上以帮助缺席的学生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一些需要复习与强化知识的学生也可以重复查看与理解. 两位教师也观察到学生完成家庭作业遇到困难时往往也可以借助这些视频进行及时补充. 两位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融进知识的传授并促使翻转教学逐渐形成,最终成为我们现在所关注的翻转课堂教学.

内涵及特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使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被完全颠覆,学习过程的重新构造、知识传授与内化的过程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呈现出了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尤为不同的一面,具体见表1.

理论依据

1. 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这一美国教育家本杰明?布卢姆潜心研究的成果对于翻转课堂教学理论来说是极为有力的支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学习条件一直是该理论所倡导的,这有利于学习内容的掌握并因此取得好成绩. 学生在课下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视频的学习和自我在线检测,在自身的不足与错误面前也能借助教学视频及时进行矫正. 由此看来,掌握学习理论确实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2. 混合式学习理论

混合式学习涵盖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形式各异的多种方式. 学生在混合式学习中常常会利用电脑、手机等随时下载学习内容并进行自主式的数字化网络学习,然后回到课堂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付诸讨论与探究. 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变成了多种学习方式相互交融的混合式学习,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同时也使教师的精心教学获得了最可喜的效果.

模型设计

美国的杰姬?格斯丁经过多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最终将翻转课堂划分成了参与体验、概念探索、意义建构和应用展示这四个阶段.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初始时期,学生学习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事先录制的教学视频是一个渠道,教师发布的博客课程视频也是一个渠道,还有一些专门性的教学网站都是学生进行翻转学习时可以利用的渠道. 而且,在这些网络式课下学习中产生的疑问等还能得到交流互动式的具体呈现. 接着学生再将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自测等形式进行反馈,知识的意义建构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最佳的实现,最终的成果展示也不用集中于课堂,而是能够更加及时地在网络上得到展示与交流.

张金磊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翻转课堂教学过程具体分为课前与课中两个阶段,个性化与协作化的学习环境因此有了科学理论与指导的融合以及渗透. 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借助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构建了如图1的教学模型.

实施步骤

1. 知识传授

(1)明确目标并围绕目标准备好教学视频.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首先要做的同样是教学目标的明确与设定,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将翻转课堂教学所包含的两个过程的子目标进行精准定位和精心设计. 除此以外,教师在教学视频录制时也应该将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上课专注度考虑进自己的教学视频制作中,一般说来,主题突出、内容精悍并使内容贴近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微视频应尽量控制在10分钟之内. 最后,教师应该将这些教学微视频上传到网络上,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在自己熟知的网络教学平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与巩固.

(2)自主学习促使概念的及时记忆与领会. 学生利用教学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时不管是在线观看,还是下载后自主学习,方式不受限定,但其中影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还是他们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时的感悟和领会,翻转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生高质量的自主学习. 学生在利用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时可以通过暂停、重播等行为随时调整与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与内容,教师的重复讲授因此大幅度降低,学习目标随着学生自身调节与重复学习得以实现. 学生再通过教师布置的练习来检测自主学习中的疑惑与差距,然后通过QQ等方式将学习反馈展示给教师,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及时的了解.

2. 知识内化

(1)协作探索促使概念的实质得以剖析展现. 这是课下学习情况反馈、师生共同探究学生所遇共性困惑的阶段,也是对具备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拓展、延伸的深入研究阶段. 学生在建立一定的知识感受与初步模型之后,与教师及同伴进行互动的交流与探索,能够使得自身的疑惑得到及时的解决. 教师在此阶段能够近距离地聆听到学生内心的声音,观察到学生最真实的思维,这就成为后续教学方向性与针对性的导向. 教师自身的角色也由知识内容的呈现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教练,学生的学习也因此变得目的性更强. 学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很多时候也能采取小组协作的形式来解决. 比如,笔者在自己的实验班上就帮助学生进行六人一组的分组,然后组织与引导六人小组进行问题的讨论与研究,方式可以是对话,也可以是辨析. 教师在学生小组活动时巡视学生的各方面表现,或是参与学生的讨论,或是对个别小组的行为进行针对性地提点与指导,鼓励组内学习相对优秀的学生为学习上存在疑惑的学生进行及时地讲解,带动整组同学的进步与成长.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在这个协作交流的环节中得到了有力的发展和提高.

(2)展示成果并一一评价学生综合表现. 在学习的最终阶段,学生可以将自己或者本组成员的收获积极展示出来,此类展示形式多样,比如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小组竞争,学生能够在小组间的良好竞争下取长补短,并因此获得共同进步.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此模式下的教学评价方式跟传统教学评价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多采用访谈、小论文以及学生档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这些形式都具备了表现性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能做出及时的跟踪与判断. 教师在及时了解学生各项学习活动效果的同时,还能为后续翻转课堂教学做出更好的方向性判断.

总结

翻转课堂教学必然是因为具备很多优点才能在课程改革中崭露头角,不过,处于不断摸索尝试阶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操作与活动推进中不免会存在一些问题.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以及现代技术本身等多个因素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都是极其巨大的. 因此,教师应努力找出能够与课程内容整合的最佳途径与策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第三篇:“翻转课堂”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的变化 ——由《圆》的教学翻转引发的思考

“翻转课堂”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的变化 ——由《圆》的教学翻转引发的思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而在“翻转课堂”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翻转课堂给整个学习过程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课堂效率大大的提高;其次伴随着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学生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成为整个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可以在一个有援的环境下实现更加高效高质的学习;最后翻转课堂也对教师在学习中的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一次校内的教研组活动中,笔者选择了苏科版九年级(上)《对称图形——圆》的第一节《圆》,尝试了“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式。教材共为这节内容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圆的描述定义和集合定义以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二课时介绍了弦、弧、圆心角、等圆、等弧、同心圆等与圆相关的图形的概念,同时,作为初中几何收官之作的起始课,这两个课时在例题的选择上都非常关注对于解决几何问题的一般方法的渗透。所以,这两节课的内容相当繁杂,按照以往传统的授课方式,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整节课几乎就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再辅以练习加以巩固。可以说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仅仅忙于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因此不会准备供学生发展高阶思维的资源,也难以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研究几何问题的一般方法的指导。两节课下来,效果可想而知,即使勉强把内容上完,学生掌握的情况也不会太理想。而笔者用“翻转课堂”这种授课方式,将两节课内容整合为一节课,制作了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自学圆的定义,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以及弦、弧、圆心角等与圆相关的图形的基本概念,同时还设置了相应的课前检测,这部分练习难度较低,仅仅是为了检验学生对于微视频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笔者在课前完成这部分学生反馈练习的批改并归纳出典型错误,在课堂上利用较短时间进行纠错,解答学生关于基础概念部分的疑惑。由于基本知识已经由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学掌握,课堂上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两个高阶思维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上,一个是几何作图中“双轨迹模型”的应用,一个是圆中基本图形的识别与构造。下面笔者就结合这节课的实践感受谈一谈对“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粗浅的认识。 一.翻转课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笔者用了一个课时的时间完成了以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而且避免了课堂上学习节奏的拖沓,学生不需要反复面对那些已经掌握的内容,而

1 是被一些更容易激起兴趣的高阶思维问题所吸引。

课后我们对不同课堂的学生进行了随机采访,传统模式下学生的感受归纳起来主要是:“因为小学就接触过圆的概念,加之老师讲的很清楚,所以很容易就掌握了。不过同时也觉得收获并不大,掌握的内容大多原来就知道,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希望老师能再讲深一点。”翻转模式下学生的学生的感受是:“觉得很有收获,原来圆这个图形有这么多值得研究的方面,整节课脑子停不下来,一直有新问题出现。”

传统模式更多的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不太容易能关注到知识的内化过程,把最重要的内化放在家庭作业中完成,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阻断了教师的适时指导。这主要是受到课时和教师精力所限,而翻转模式使突破这种限制成为了可能,让内化就在课堂中进行,突显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很明显,翻转课堂模式使得这节课的课堂效率提高了很多。传统模式下,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个无奈的问题——课堂讲的基本知识点,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所以教师的讲解便显得有些“寡淡”,让学生提不起兴趣,但却又不得不讲。翻转课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困境,课前微视频可以帮助学生在家通过自学完成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而且微视频播放的进度由学生自己把握,已经掌握的部分可以跳过,对不太清楚的部分可以来回反复观看。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自我学习。不会出现在传统模式下,学生被迫去听早已烂熟于心的内容或是因为有一小段内容没听懂导致跟不上节奏的现象。能通过自学掌握的内容学生自己解决,教师不必多讲,而课堂教学则可以更多的侧重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内化和高阶思维的引导。本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与圆相关的基本概念,更通过在课堂上充分的探究,初步认识了“双轨迹模型”在几何作图中的应用和圆中的基本图形,学习的效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援的学习环境

翻转课堂外显的特点是课堂教学时空的翻转,教学形式的翻转和教学内容的错位,但究其根本是教育观念的翻转。教育观念决定教学行为,翻转课堂蕴含的教育观念是“学生本位”和“学习主体”。

笔者一直向往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就是学生能够在一个有援的环境下自我学习、参与讨论,学生的学习是自主完成的,但在需要求助时又不是孤立无援的,翻转课堂为实现这种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性。学生课前在家结合微视频自学基本知识,课堂上学习讨论高阶思维问题,由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交流和讨论,随之发生了一个更重要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以自学为主,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力后援。

2 由于这种时间空间上的翻转,使得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学习互助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中,学生出于主体地位。传统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轻松的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然后回家之后的习题往往并不简单,学生在家做题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却孤立无援。教师在学生身边的时候,学生并不太需要,而学生真正需要的时候,教师却又不在身边。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本课中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思考满足“到点P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 cm,且到点Q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 cm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大部分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无法将圆的定义与这个问题联系起来,这是因为课堂上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的时间太短,让学生探究的时间太短,而教师在课堂上匆匆解决这个问题的后果就是学生在课后遇到同样问题时,依旧无法解决,陷入无援状态。本课中通过充分的师生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信息的来源远比独自在家广泛,使学生的学习处在一个有援的环境中。

翻转模式中,圆以及相关图形的基本概念完全可以通过微视频的帮助由学生自学完成,这个过程的意义不单在于提高的学习的效率,如果长期坚持做下去更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从习惯于被动的接受转向主动的学习。而自学能力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尤其重要,它不仅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更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微视频做一些引导,课前先解决自己有能力解决的内容,更培养了学习上的一种自信心,养成对学习的兴趣,以后遇到新的问题学生也会更倾向于选择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并且进一步感受自信和乐趣。这就产生了一个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再到“授人以愉”的过程。 三.翻转课堂教师的重新定位

笔者在设计这节课时感受到,翻转课堂模式具有传统模式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原来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课堂上相互之间的横向交流不可能太多,而现在有了更多的机会交流、讨论、辩论,互相启发、互相纠正,从而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是基于人的智慧的教学,教师仍旧是关乎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细节决定成败,翻转课堂下教学设计更需要关注到细节,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每一个问题,推敲每一个提问。要做好这些工作,教师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重新定位自己,完成三个角色的转变。

(一)从教学资源的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

微视频对于翻转课堂的作用无需赘言。微视频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将现成的资源拿来为我所用,但最好能自己制作,这样才能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学生自学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在微视频的制作上大家也可以各显其能,充分体现制作者的个性。那么什么是优质的

3 微视频?这很难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但一个好的微视频通常会有一些共性。首先是严谨,不能有错,要把基本知识准确无误的呈现给学生。其次语言尽量轻松、幽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时间要控制,一般视频的长度不超过10分钟。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课的微视频时长约8分钟,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关于圆的定义以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二部分是介绍了弦、弧、圆心角、等圆、等弧、同心圆等与圆相关的图形的概念。每部分内容后都设置了相关的反馈练习。这两部分内容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并不算太复杂,学生结合微视频一般能够通过自学基本掌握。

(二)从知识的传授者向高阶思维的点燃者转变

翻转模式使得课堂学习有了很充裕的时间,那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一些学生通过自学难于解决的高阶思维问题。课堂学习的内容最好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当然如果学生暂时提不出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提出的问题。课堂中我们着重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几何作图——如何找出到两定点的距离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集合;另一个是基本图形的构造——在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时,常常构造由半径构成的等腰三角形辅助解题。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掌握了圆的集合定义,并且在课前检测中也有涉及到的练习加以巩固,所以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当学生遇到困难或误入歧途时,再给予适当的引导,针对这个例题,笔者在教案中设计了三个问题:我们要找的是什么图形?这样的图形需要满足几个条件?满足各个条件的图形分别是什么?对于前两个小题“(1)画出下列图形:到点P的距离等于1 cm的点的集合;到点Q的距离等于1.5 cm的点的集合.(2)在所画图中,到点P的距离等于1 cm,且到点Q的距离等于1.5 cm的点有几个?在图中将它们表示出来.”学生较容易解决,而第三问“(3)在所画图中,到点P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 cm,且到点Q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 cm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在图中将它们表示出来.”学生解决起来是有困难的,而恰恰遇到困难后的讨论和探究才是最有价值的。其实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就是针对“双轨迹模型”的一般模式——首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图形;其次,将条件分成两部分,并将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画出,而每个轨迹必须是一条直线或者一个圆。 第二个问题的解决,笔者依旧采用同样的方法,这里不再赘述。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完成了更高层次的思维训练,将所学知识真真正正的内化吸收。

(三)从讨论者的掌控者向参与者转变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讨论的掌控者,主要的功能是评判学生的观点正确与否。而在翻转课堂上,教师则需要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并适时的参与其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恰当的、智慧的启发,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铺设台阶。做一个智慧的讨论参与者,何为“智

4 慧”?我觉得智慧体现在,如果学生的讨论正在不断取得进展,这时候教师就不该过分的参与进去;如果讨论陷入僵局,则需要教师做适当的启发。而启发又应该恰当,启发过多则学生失去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启发得不够则学生依然迷茫。

这节课的容量其实相当大,思维的深度也比较深,如果没有翻转课堂,而是按照以往的教法,我很难想象可以完成如此多、如此深的内容。笔者只是就一节课谈了对翻转课堂的一些认识和体会,而在后续的教学笔者还是会不断的尝试翻转的模式。

当然,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的一定会面临很多的问题,但教学本来就是极具个性的,很难找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我想教育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吧。

第四篇: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数学

浅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数学

工作单位:召市中心小学 范群 18229531795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今日,某个同学因病请假不能来上课;明日,某个同学家里有事不能来上学。等学生赶来上学了,结果落下了一大截的新课程内容没有学习,补吧,对于现在的大班额学生来说,很难抽出多余的时间;不补,学生一旦落下了,后面的课程学习就始终跟不上,严重影响他的学习成绩,甚至会影响更深更广更远。如何解决这一困惑呢?改革的春风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那就是我们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最初是由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镇学校的两位化学教师于2007年开创出来的。现在的翻转课堂经过继续改革、创新越来越具有影响力,越来越适应现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越来越有效的推动教学。它的内涵也越来越广,简言之,“翻转课堂” 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更优势的方面呢?

一、“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二、“翻转课堂”能更好的帮助学习有困难的人

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中,往往最受教师关注的是最好和最聪明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响应或提出很棒的问题。而与此同时,其他学生则是被动的在听,甚至跟不上教师讲解的进度。翻转课堂的引入改变了这一切,翻转课堂上,教师的时间被释放,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在一起,因此我们能更好的了解学生,更清楚的知道谁学习有困难,谁能迅速的掌握学习内容并可从一些额外的挑战性工作中受益。进一步,我们还能了解学生的生活。并有机会确认他们需要帮助的点在哪里,或者识别和跟踪他们潜在的问题。

三、“翻转课堂”有力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我们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我们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我们就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往往会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美妙之处是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我们能及时的给予指导。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我们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

四、“翻转课堂”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 翻转课堂改变了我们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多年以来,在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安静的听讲,行为恭敬,举手回答问题,不打扰其它同学。这些看起来是学习好的特征,我们回答起来却很纠结。在我们翻转课堂后,在课堂上这些问题也不再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孩子们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呢?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当我们(家长和教师)可以诊断孩子为什么不学习时,我们就能创建一个强大的时刻来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

言虽止于此,但“翻转课堂”的优势却不只如此。既然“翻转课堂”有这么多的优势,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改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了,让“翻转课堂”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它独特的作用,推动我们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第五篇:用微信来翻转数学课堂

用微信来翻转数学课堂 山西长治第八中学 李锦秀

多年的一线教学,让我不断地寻找、探索,哪一种课堂能够解决这样两个问题:学生怎么就喜欢老师的课?我们的学生怎么就能通过老师的课,不仅掌握了知识,学到了技能,发展了智力,形成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效课堂?

近一年的实践,发现“翻转课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谓“翻转课堂”,这是从英语“Flipped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单说还是利用网络,但这次的网络利用有别以前,不单是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把课件挂在黑板上。

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通过老师发布的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

这种模式,对于具备网络条件的学校确实不错,而对于处于城乡结合、或乡村学校是没有办法实现的。近两年微信的快速发展帮助我实现了课堂的翻转。 数学课堂利用微信中的群与视频,把教师、学生的学习、互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具体的做法是:

第一步, 把一个班的家长建立一个微信群。 第二步,收集或制作微视频

制作过程:同一课头的老师集体备课,把一周的数学课针对我们自己

学生的重点、难点、不易接受点找出来,然后每一位老师领一节任务,根据大家的提议,结合自己的理解,先备出课,接着老师二次集体备课,找问题,挑毛病完善教案。准备开始制作视频。用“手机+白纸”录制教师精心设计的小视频(大家都可以做到)。

经验分享:视频中除了讲清本节课的重、难点之外,重点是怎么让这一节课生动有趣。学生面对冰冷的手机,没有与教师的直接互动,有部分学生是很难进入状态的。解决办法有两个,一是让我们的设计象游戏一样迷人,一下抓住学生的心,那么学生就想坐下来,想看视频,跟上教师的讲解,进而引发孩子们独立思考。二是跟家长紧密联系,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家长坐在边上监督,促使孩子进入状态。十几分钟的时间,同时可以增加孩子与家长的交流,提供家长与孩子交流的时机。

有了上述的准备,我们就可以将视频每天通过微信定时发给家长,实现了高效的课下授课。 除了自己制作视频外,还可以在网上收集一下适合自己的好的视频,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如果认为翻转课堂的重点是制作好视频,那我们的理解就有点偏了。作为一个教师,大家都知道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落实。一分布置,九分落实,传统课型大都是有始无终,课上教师费尽口舌,尽力将设计好的课完美地展示给学生,但是课后布置的作业检查、落实是个大问题,不是我们教师不尽心,而是没有恰当的时间来纠正学生思维或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一节课不可能讲一节,纠正一节。翻转课

堂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精心设计课堂是一节课好坏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首先要完成的是收集好家长或学生在微信中反馈回来的作业情况,耐心地将各种情况统计、汇总,找出本节课问题的主要症结,学生对本节课思维的瓶颈。接下来,放开课堂,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教师从主讲者转换为主导者,鼓励学生提出视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组或个人讲解的形式来解决一个个问题,达成共识。教师要思维敏捷,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把控好整节课的走势,注重新知识的生成,让我们的课堂活而不乱。

经验分享:这一环节,教师要尽力唤起学生解题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互相碰撞出火花。要相信,想得到别人的认可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渴求。我们不妨将这种渴求放大、用好。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用足够的耐心等待。 检验这节课究竟效果如何?是不是高效课堂?我们不妨在即将结束课之前加一个小测试。时间为5~8分钟,这样做你还心虚吗?

最后我们要做的是,将本节课学生的情况做一个小结,有特点的学生该表扬的明确提出表扬,存在问题的学生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该生的问题,并说明改进的办法,将这个小结发到微信群中,家长会相当重视的。这样,我们就把顾不上管孩子的家长、学生和老师通过微信这个平台连接为一个整体,学生没有空子可钻,家长和老师心中有数。 感谢微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写字教学设计下一篇:初中作文审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