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德育论文

2022-05-17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音乐教育德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作为小学教学的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语文课程对小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对于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具有承担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实现的基本教学目标。

第一篇:音乐教育德育论文

挖掘德育教育资源 提高德育教育实效

摘要: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勤抓不懈的主题,但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有增无减,不得不令我们深思,如何才能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并结合20年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从几个方面做了粗略分析。

关键词:德育教育资源 德育教育实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指出,目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4大误区:一是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青少年的实际;二是道德教育的过程脱离青少年的主体;三是道德教育的形式脱离社会及青少年的现实;四是道德教育结果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学生的道德行为已完全社会化,使学生在道德能力上面临多种挑战虽然素质教育的概念早已深入每个教师的思想,但是,由于社会功利色彩的浓重,应试教育压力的沉重,也由于不少教师自身对育人理念的忽视或者教育经验的不足等等,在潜意识中形成了教书是硬任务,考试分数是硬指标,而育人则是难以评估的软任务的认识。因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把眼睛盯着教学任务的完成,学习成绩的提高。只注重了智力的培养忽略了德育的发展事实上,无论优秀教师的事例,还是我们身边、我们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成功案例都证明了有效教学是必须以有效的德育为前提的,只注重教书而不注重育人,书也是不能真正教好的。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应该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

一、课程教育与德育教育紧密相联

充分利用和挖掘新教材的德育资源,把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与情感体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可以加强德育教育的力度抓好地方、校本课程建设是发挥新课程德育功能的重要内容。我们注重以社区资源为主要材料的德育地方课程开发和加强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在按规定开好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同时,努力开发地方德育资源,丰富德育课程。

德育教育与课程教育有机结合可以增强学校管理的德育意识,提高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增强学校德育的统一性,优化学校的德育因素,提高德育的实效;使学校的各种德育课程、德育活动都围绕学校的德育目标开展,形成一个统一、科学、系统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二、网络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

我们知道,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天地。网络的开放性拓宽了德育工作的空间,网络的互动性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网络的便捷性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网络功能的多样性增加了德育工作的吸引力,网络的这些特点都是传统德育手段不具备的。但传统德育有其优势和丰富的经验,全盘否定传统德育也无疑是不明智的。诚然,通过网络来进行德育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生事物,这必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我们只有勇敢地面对挑战,实现传统德育和网络德育的理想结合,实现德育工作的多元化,德育工作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切实的提高育人的实效性。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一体化

现代家庭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教育现在单靠学校的教育已经不能做到全面的促进和推动了,因为学校面对的毕竟不是一个,两个孩子,老师也不可能时刻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只有家长才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家庭的氛围,父母的榜样可以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无论孩子的老师怎么变,父母是不会改变的。家庭教育在当代教育中已经成了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如何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现在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班主任经验,我总觉得在德育教育中,学校充当的是舵手的角色,而家长则扮演的是护航人的角色。

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家庭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只有获得家长的广泛支持才能真正实现育人目标,对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同时,家庭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通过建设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育人方法的家庭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在儿童时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怎样在新的课改环境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家庭教育资源,实现校内外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形成积极的家校合一的教育模式,构建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家庭教育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整合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德育工作,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提高德育实效;结合德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因德育问题而引发的心理问题,从思想上解决一些因德育失误造成的心理偏差,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只有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才有助于提高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 在德育理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 在德育方法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运用一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充分调动受教育者个体的主动性、参与性,实现个体的自我教育与调试,改变过去那种单项灌输的教育方法,给他们自己选择、判断的机会,教给他们判断的方法,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3 在德育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和调适,使学生处于一种自觉自主的心理状态,这样“说服”才能真正转变成学生的“心服”,变成他们稳定的内在素质和个性品质。

4 在德育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五、德育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整合

教育的过程是情感互动的过程,情感教育体现在满足、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上。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性质决定动机的性质,需要的强度决定动机的强度。当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信任时,就会对教师吐露直言,教师了解学生的需要,对学生的要求给予满足,心情给予理解,感受给予尊重,学生就会在行为上自觉按老师的指导办事。

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国家兴。教育只是过程,效果才是目的。而教育效果的取得需要营造自由的教育气氛。罗杰斯认为,人的自我实现的潜能只有在自由运行的条件下,才能向好的方面发展,才能充分实现,这种自由运行的条件就是一种和睦的气氛。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挖掘德育教育资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提高提供一个和睦的、宽松的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

作者:陈丽霞

第二篇:加强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摘要:作为小学教学的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语文课程对小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对于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具有承担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实现的基本教学目标。在新课标改革之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更好地促进对学生德育的教育,是当代教育相关学者与专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探究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并对目前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做了充分的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传统文化;生活实际

一、 充分认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教学教育观念获得了重大的改变,在新体制的教育之中,发展先进的语文教学是当前小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模式之中,我们应该根据新时代的制度改革,对目前的教学与教育体制进行完善。小学生加强德育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在语文教育之中应该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这样的德育渗透教学方式,可以采取分工合作与学习资源共享的语文学习。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学习中互帮互助,并逐渐完成学习目标,对于学生自身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

二、 采取切实可行的德育渗透对策

(一) 教师可在课堂之中弘扬传统文化,引用传统文化典故加强学生的理解

在小学教学之中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今天小学生的教育中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此举小学教材中的一个典型例子进行说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之中,我们可能会学到有关相处之道的知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处之道的教学时,可以借鉴元代郭居所著的《二十四孝》中的例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导。在这本书中,作者在描述卧冰求鲤的故事的时候耗费了大量的笔墨。通过对这则故事的讲述,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对其中的内涵进行一定的想象与联想。教师结合这则故事为学生提出几个基本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子女究竟应该怎样和自己的父母相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语文的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对待这个问题会提出很多不同的见解。有些学生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到市场上去买鱼,而不是通过自己获得鱼的方式。教师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去探究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建立怎样的人际关系,这对于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选择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地引入一些优秀的故事典故,在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还能起到促进学生德育成长的效果。最后,教师通过设计一定的课程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在实际生活中传统文化知识的应用,并对其进行深刻的本质挖掘,结合社会的发展,将传统的文化知识与现代社会发展相互结合,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要任务。

(二) 教材贴近生活,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小学的语文教学,教材中涉及的一些知识点已经能够跟我们目前的实际生活进行挂钩。例如在小学九年级课本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就是充分反映了我们现代生活的客观事实。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城市垃圾问题以及一些人口问题表现得越来越严重。而在城市化建设之中,由于未来的城市化建设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次,我们必须对资源与环境进行重要的关注。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可以与目前的资源与环境发展相结合,启发学生对于现在的资源与环境发展状况做出一个清醒的认识,进而提高學生的社会认知能力。

语文来源于生活,要想实现语文在德育教学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加强语文教材朝着现实的转换,将语文逐渐渗透到现实生活之中,才能对学生的语文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将语文教材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认知能力,激发小学生在生活之中学习语文的乐趣。学生对于语文的认知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之中产生,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以及素质的全面提升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未来语文德育教育的重点。

三、 总结

在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知识传授时,如果仅仅传授学生教材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促进小学生语文更好的学习,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传统的语文课程教育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往往十分重视对教材知识的讲述,但是对于学生自身德育的发育则显得较为忽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只有适应这种变化才能够起到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效果。新课标改革之下的小学教育,正在逐渐朝着加强学生自身德育品质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之下,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德育情景模式的引入,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营造出德育教学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真正落实语文教学任务的目标,实现学生素质修养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司建.角色担当与专业发展——语文教学新手应关切的两个维度[J].思想语文课研究,2016(2).

[2]李程锦.网络媒体中教师形象负面报道的调查研究——浅析负面报道对教师群体的影响[J].浙江教育科学,2010(6).

[3]李晓云,崔广忠.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作者简介:

赵海珍,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郭城驿镇中心小学。

作者:赵海珍

第三篇:加强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摘要: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思想、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可塑性也是最强的,因此,开展德育教育也就变得非常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既能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又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这也是语文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

德育是素质教育之本,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贯彻教育方针的任务之一。小学语文教学既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同时还承载着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德的重任。可谓是身兼数职。基于此,本文就如下几点展开探究,具体分析见以下几点:

一、语文课堂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水平是评价一个人的品质与修养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师就要善于从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入手,展开教育,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培养他们的高尚品质,让学生们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品德高尚之人。

例如,在探究《蓝色的树叶》这一课时,这是一篇非常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文章,文章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同桌之间用色笔画画的故事,整个故事都向学生传达一种启示:同学之间应该互助互爱,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就可以将这篇文章作为德育教育的素材,借此机会,向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假如你们也遇到同学向你们借彩笔,你们会怎么办呢?”当你们学习了这篇文章后,自然就会有所感悟了。就此问题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各自表达看法,教师再对学生所发表的看法进行评论,然后再教育孩子们如何做人。通过这样一篇简单的课文学习,学生既能从中掌握一定量的基础知识,还能领悟到其中的做人道理。

二、加强诵读训练,强化德育教育

中国历来都有文品即人品的说法。一篇篇经典文章的诞生,需要站在高点,在文学高度与思想高度上取得极大的突破。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航人,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课文知识的学习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之后,反过来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知识的印象。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抒情性强并且又通俗易懂的课文,比方说《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等。教师在教学这类文章的时候只需要把课文的教学目标稍加点拨,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诵读了。阅读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对课文的理解也不是仅靠教师讲述就能理解的,而是需要通过诵读由生疏逐渐熟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逐渐感悟到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多次的朗读中自然也能领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而且文中的德育营养也会慢慢地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印记。

三、在阅读中学会为人处事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为人处事的文章,这些文章也为学生为人处事提供了好的范例。在语文学习中,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借鉴这些典范,主动学习这些典范,用这些典范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这篇文章时,这篇文章主要记叙的是“我”在生活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向母亲要钱买书的经过。当“我”跑到母亲的工厂问母亲要钱买书时,母亲却很大方地给了“我”一元五角钱,但是当“我”想到母亲工作的艰辛,待“我”拿到钱之后,并没有去买书,而且给母亲买了一个水果罐头。母亲把“我”数落了一顿后,又给“我”凑足了够卖《青年近卫军》的钱。这篇小文章主要截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非常真实感人,而且还将一段母子真情呈现给读者。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借此教育学生,让他们懂得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让他们知道母爱的伟大。再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这篇文章主要记叙的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和一位严厉的父亲对自己孩子的深爱。在组织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孩子的那种深爱之情,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爱戴自己的父母,并且从父母身上吸取爱的力量,在爱的滋润下走向成功。

四、 写作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作文教学也是有机渗透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通过作文教学能够抒发学生美好的情感,还能引导学生正确分辨真、善、美、丑。鲁讯先生曾说过:“写作虽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是更需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文如其人”“文为心声”“先学做人”“后学作文”。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文品和人品之间的关系,在习作的过程中既要讲究语言技巧与语言素质,同时还要有进步的思想以及高尚的人格。另外,在作文教学中,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将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比方说,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爱国家、关心社会的意识。也可以利用写日记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说真话、记实事,培养他们求真求实的精神,这样的教学也能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发展。

小学语文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意识,既能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而且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发挥着和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掌握更多丰富的知识,在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方面还能得到正确发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提升,为今后的发展学习奠定稳定的根基。作为小学生成长、学习道路上的引航人,我们在承担着教学义务的同时,也要义不容辞地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让他们都能成为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钱燕红.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08(01):47—49.

[2]叶琼.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J].科教文汇,2007,(23):132-134.

[3]程柳娟.巧觅文眼,突破阅读教学瓶颈.新课程:上,2013(11):116.

[4]相霞.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32.

[5]赵佳,李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6).

[6]曾孝群.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J].语文教研,2008(2).

作者:佐热古丽·塔依尔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腐败问题论文下一篇:浅谈感恩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