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讲义范文

2022-06-23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讲义范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讲义2

众予教育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七年级语文分类复习

(二)

一、作文精彩段落理解并背诵

经典

经典诗文让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时光。我一有空闲就拿起书来,读上一段《论语》,就算只有一两句话我也会感到受益匪浅。“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也会有疑惑。“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皆蹉跎。”告诉我要紧紧抓住现在,不浪费光阴!我还知道了时间的宝贵,做事不拖拉不松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诉我时间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必须珍惜时间,珍惜时间就是珍惜今天,珍惜现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告诉我经过风吹雨打和种种严峻的考验才会获得成功!我每一次朗诵经典,都仿佛是在跟古代的圣贤倾心交谈,在聆听他们的教诲,向他们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从他们那里汲取营养,增加智慧和获取力量。我因爱读书,被老师选去参加美文诵读展示活动。我精心准备,反复揣摩诗句的意思与情感。舞台上,我诵读着岳飞豪迈的《满江红》,心中被岳飞的一腔爱国情所感染,一股激情奔涌而出。诵读完了,台下响起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知道,我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我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诵读经典,享受经典。经典如一股甘泉,滋润着我的心灵;经典如天穹的星斗,在我迷茫的时候指引我方向;经典又如一座灯塔,指引我扬帆远航!

二、古诗鉴赏

《龟虽寿》

[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本诗作于建安十二年(207),时曹操五十三岁。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②"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还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寿,长寿。竟,尽,完。

③"腾蛇"二句: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螣蛇,传说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

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兴云驾雾。

④骥(jì):千里马。枥(lì):马槽。

⑤烈士:有雄心壮志的人。暮年:晚年。

⑥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长。缩,短。

⑦但:仅,只。

⑧养怡:保养身心健康。

⑨永:长久。

⑩ 幸甚至哉: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

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为什么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如此大不相同呢?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思的问题。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 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吗!《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 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尤其是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钟嵘将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这样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啄句的。钟嵘六朝时人,当时文学之士很讲究文彩华美,所谓“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钟嵘对曹操的评价过低,显然是时代风气使然。我们知道,任何文学--包括诗歌在内,文彩较之内容,毕竟是第二位的。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其实,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是应当大书一笔的。 (张铁明) 《龟虽寿》写于孟德东平乌桓之后,此时,他省察到自己已人到暮年,应抓紧时间干一番一统中原平天下的事业,这首诗正是他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雄心外现。这首诗共分为三个层次:

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为诗歌第一层。“神龟”,古人认为龟为长寿之物,性通灵,故称;“腾蛇”:传说中能兴云驾雾的、与龙同类之物。诗人在这里以龟蛇起兴,说明世间一切事物(包括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都不能逃离“竟时”“成灰”的命运。这四句看似极消沉,极颓伤,而且,在他的诗作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梁钟嵘评其曰:“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认为这是不足之处,所以将操诗排于下卷之中,这是不对的。而清刘熙载则评价说:“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这是很有见地的评说。回首前尘往事,人生倏忽,弹指间,已届老境,感到人生如水、逝者如斯、去而不返的短暂。诗人在这几句诗中,有一种正视生命的勇气和忧患意识,这绝不是所谓的消极情绪,恰恰是一种质直的人生感悟。惟其如此,才有了下面豪迈的气概的勃发。

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宏壮的音调,显示了诗人老当益壮的雄心,即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对前途的自信心。“老骥”,年老体衰的千里马;“烈士”,胸怀壮志之人。诗人以老骥自况,将其心思宣泄无遗。如果一个人,因体悟到人生易逝的痛苦后,只是用哀伤的眼神和痛苦的眼泪换取人们的同情,并用这种同情来抚慰自己受伤的灵智的话,就会失去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就会在消极的苦境中苟活,那么,他的诗作和话语就会成为颓废主义的说教,是不会给人精神上的豪放和情绪上的激昂的感发的。相反,曹操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人生难永,所以要用继续建功立业来消弥人生短暂这一大憾事。曹操的这一要在暮年创建伟业的豪迈进取,使这一句成为传诵千古的规箴警言。

三、“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人的寿命长短的期限,不全在上天的支配,如果加强人的主观修养,也可延年益寿。这一句承上文之“暮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年”,表明了自己渴望长寿的心愿,因为时间,对他这样暮年的人来说,已弥足珍贵,他需要时间施展他的理想和抱负,这一点我们可以和前一节联系互证。这一层的说理,把激荡人心的诗情和对人生的睿思哲理融为一体,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也给壮年者深深的启示。“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一句是为合乐时所加,与正文内容无涉,所以笔者在前面抄录全诗时如上排列。

总之,本诗是一首慷慨多气的抒情诗,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鲜明特点,读起来铿锵有力,决无缠绵凄恻的情调,透露着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内外如一的质直个性。不仅如此,这首诗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将诗人的千里之志表述得气雄力坚。

三、文言文翻译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吾日三省吾身。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第二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讲义4

众予教育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七年级语文分类复习

(四)

一、给加点字注音并默写

摇曳() 静谧() 祈祷()粗糙()

卷帙()汲取()锲而不舍()孜孜不倦() 广漠() 炫目() 灼热() 干涸()

绊倒() 清澈() 闪烁()和煦()

颤栗()近在咫尺()称职()呈报()

骇人听闻()附和() 赐给() 头衔() 爵士() 篝火() 解数() 滞留()

二、文言文阅读

童趣 余① 忆童 稚② 时,能 张目③ 对日,明察 秋毫④,见 藐小之物⑤ 必 细⑥ 察其纹理,故⑦ 时有 物外⑧ 之趣。

夏蚊成雷,私⑨ 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⑩ 为之 强㈠。又留蚊 于㈡ 素帐㈢ 中,徐㈣ 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 唳㈤ 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㈥。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㈦。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㈧ 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㈨ 一 癞虾蟆㈩,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讶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

我回忆童年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极其敏锐,见到细小的事物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经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的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私下比作一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样想,就有时成千上百,果然变成鹤了。我抬看它们,脖子为此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当作青云白鹤的景象,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高兴得连声叫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我常常在土墙高低不平、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自己的身体,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仔细地看,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子和蚊子当作野兽,把土地突起的地方当作山丘,低洼的地方当成山沟,精神在这个“山林”中游览,感到安适愉快而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推倒石块压倒小草冲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子就被它吃掉了。当时我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让我惊叫起来。心神安定后,我捉住了癞蛤蟆,鞭打几十下之后,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注解:

①余:我

②稚:幼小

③张目:睁大眼睛

④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⑤藐小之物:细小的事物

⑥细:仔细

⑦故:所以

⑧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⑨私:私下

⑩项:颈,脖颈

㈠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㈡于:在

㈢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㈣徐:慢慢地

㈤唳:鸟鸣

㈥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㈦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安适、愉快;然:的样子) ㈧兴:兴致

㈨盖:原来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㈩虾蟆:癞蛤蟆

阅读探究

1、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习惯:。收获:

2、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

3、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

词语:等。

4、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

5、最后一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

6、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基础:。关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第三篇:初中地理 七年级 下册《澳大利亚》讲义

《澳大利亚》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作为世界分区地理,教材对澳大利亚的编排在两个方面仍延续了前面介绍几个国家的编写体例:首先,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教材归纳了三个框题进行表述,抓住了澳大利亚地理的主要特征。其知识结构如下:

1)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处南半球,南回归线穿过,被太平洋与印度洋包围,孤立存在。

2)地理位置长期孤立,生物进化缓慢,故形成特有生物。

3)地势低平,草原广阔,地下水丰富,没有大型食肉野生动物,利于发展农牧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4)地广人稀,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农牧业产品大部分出口。

5)讨论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6)矿产资源丰富,服务业发展迅速并超过农牧业与工矿业。

7)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澳大利亚稀有动物的特点,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2.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

3.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产品在世界的地位;记住主要的农、矿业产品;农牧业的分布规律。理解“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含义。

4.了解澳大利亚城市及人口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知道澳大利亚的著名城市。

5.了解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特征及其分布,知道“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含义。

6.了解工矿业及服务业在澳大利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提高读图能力,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2.通过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征,初步学会分析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经济活动的关系。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澳大利亚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1.从地形和气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

2.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四、教材处理与教法

本节用两课时,在第一课时,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图片与视频资料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的原因。通过师生探讨,认识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进而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农牧业生产与地形的关系,农牧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在第二课时,主要通过学生讨论探究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并强调虽然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与工矿业都很发达,然而服务业发展迅速并已大大超过了农牧业与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的经济支柱。通过学生分析,师生共同总结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并通过课件展示城市景观照片丰富教材,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五、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综合分析获取新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间的关系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直接导入:在世界地图上,澳大利亚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汪洋上,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被南回归线穿过,被两个大洋包围。说起澳大利亚,它也有着浓重的殖民色彩,它曾经是英属殖民地,我们从澳大利亚与英国的国旗图案上就能看出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件展示两国国旗)

关于这段历史,同学们可以登录Baidu网站,通过搜索关键词“澳大利亚的殖民统治”来了解这段历史。(这样突破了课堂局限性,给学生构建起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同时锻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课件展示国徽图片:

观察:澳大利亚国徽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它们是什么动物呢?同学们认识他们吗?

教师简单小结介绍:同学们很快发现其中一只是袋鼠,而另一只动物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独特的,它就是形似鸵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

3.澳大利亚人在国旗上都要做上动物的标记,说明澳大利亚的动物一定非常独特和可爱。那么,同学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些动物。学生自学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动物。(腹部有口袋以保存幼兽的大袋鼠;形似鸵鸟的鸸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育动物鸭嘴兽;憨实可爱的考拉)

播放课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

4.探讨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

小结:刚才同学们自学了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的珍奇动物,从进化的角度讲,这些动物都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非常古老的生物种类,现成为人们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因此澳大利亚也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板书)

试用大陆漂移的假说,分析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而南极生物很少的原因。

师生共同总结。

5.说到澳大利亚的动物,不得不提澳大利亚的羊。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合绵羊的生长和繁殖,现在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羊最多的国家之一。因为羊特别多,因此称澳大利亚为(板书)。

其实在200多年前,澳大利亚并没有羊,这些羊都是殖民者随船带来的移民羊,优越的自然环境加上澳大利亚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绵羊数量迅速增加,经过不断改良培育成的美利奴新种细毛羊,产毛量高、毛质细长柔软。

(1)澳大利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羊呢?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P74,“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然后对照P75“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探讨:

师:其实,澳大利亚不仅羊养得好,其他的农牧业部门也十分发达。下面,我们来看看澳大利亚人是如何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的。

板书:发达的农牧业生产

师:请同学们看图8.37“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并从图中找出澳大利亚的四大农牧业区:“粗放牧羊

区”“粗放牧牛区”“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不过,我们同时注意到在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分布图上,有一些地方没有任何农业带,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书上专门为我们设计了一个活动,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解决活动中提及的问题来寻找上面问题的答案吧!

组织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活动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各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1是要求学生从地形的特征来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合理性;问题2是在要求学生了解澳大利亚基本气候类型的基础上,分析出气候对农牧业产生的具体影响;问题3是将地形和气候结合起来,说明对农牧业的影响是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问题4是通过对澳大利亚人充分利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来发展农牧业的分析,认识澳大利亚人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聪明才智。

展示课件,共同学习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地形、气候等对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影响,及其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地区分布。

提示:可以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水资源、植被等方面分析。(每一小组选择一个要素分析。)

6.各组代表发言。

完成课件练习题。知道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明确澳大利亚养羊业地区差异大的自然原因。

提问:读“澳大利亚地形图”,说说东、中、西部地形有什么不同?它们各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海拔分别是多少?

师:读图澳大利亚最长的河流──墨累河。

提问:说出本区所处温度带? 生:热带、亚热带、温带。

师: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说出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是什么气候?

生:草原气候和荒漠气候。

师: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候干旱,形成草原和沙漠;东北沿海全年高温多雨,为原始的热带雨林;东南沿海地处亚热带和温带,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气候温暖湿润。

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平均人口密度仅为中国的1/45,因而,广大的土地资源可以被用来开发为农牧业用地。人们在长期的实际生产中,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实现农牧业的高度机械化,开辟大规模的农场等等,以此来减少劳动力的消耗,提高农牧业的生产效率。但由于澳大利亚地理条件中地形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在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广阔的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沙漠,没有办法发展农牧业,形成一个大面积的农业空白区域;而在东南部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既有利于小麦的种植又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形成了绵羊和小麦的混合经营带;东北沿海地区和东、西部的山岭地区,由于地形或气候相对干燥,只能形成粗放的牧业区;东南地区与塔斯马尼亚岛之间有一区域为牧业和经济作物混合带,也

是由于此处正是东部大分水岭末段的缘故。

第二课时

师:在复习前知的基础上导入,我们明白了人们为何将澳大利亚比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了,但有人又将澳大利亚比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来继续研究。

板书: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丰富的矿产资源

师: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你们知道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什么矿产吗?

生:(略)

师:我国上海宝山钢铁厂使用的铁矿石就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

生:为什么?

师:因为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质量比较好,含铁量很高。澳大利亚除蕴藏有丰富的铁矿外,还有煤、石油等等,其中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煤、铁等等,出口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矿产品出口创汇额占总出口额的很大部分。二战后,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很快,尤以采矿、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发展迅速,工矿业的出口收入已超过农牧业,成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请一个同学阅读教材P78页的阅读材料“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所以,人们就称澳大利亚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板书:迅速发展的服务业

师:到20世纪70年代后,澳大利亚的服务性行业迅速发展起来。你们知道哪些部门是服务性行业吗?

生:(略)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澳大利亚旅游业发展很快,迅速成为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

(展示澳大利亚风情图片)

板书: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师: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人口稠密,这一带有较好的港口,对外联系便利,英国移民首先到达这里,建设城市,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随后,大城市相继出现,如首都堪培拉,全国第一大城市悉尼和第二大城市墨尔本都位于这里。因此,澳大利亚的大城市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这些城市。

生:读图,查找城市。

2.气候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读书上澳大利亚气候图,(1)找出南回归线,看看它穿过澳大利亚的位置,说出澳大利亚在五带中的位置(2)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讨论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教师:在了解地形和气候的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再来分析澳大利亚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地势平坦、气候适宜、草原辽阔、饮水丰富、无野生肉食动物等。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人民充分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也很高。

[展示幻灯片(6)自动剪羊毛图片、机械化耕作的农场的图片],指出澳大利亚是重要的小麦出口国

教师:澳大利亚不仅有发展农牧业的优越条件,发展工矿业的条件也得天独厚。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学生:阅读书上材料──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教师:强调二战后澳大利亚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起工业。指导学生读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说出澳大利亚有哪些重要矿产?找出铁矿石的地区分布。

教师:介绍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特点:埋藏浅、质量优、储量大等。

学生:阅读书后资料,说说澳大利亚在发展采矿业方面的资源储量优势。

教师:由于矿产储量大,使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主要的矿产品出口国,介绍主要出口矿产品及销往国家。

教师:由于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有人称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课堂练习一:

澳大利亚首都的房屋,哪一面是朝阳的?学校放暑假应该在几月份?为什么?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其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选题角度】

本题考查学生对澳大利亚地理位置的掌握。

课堂练习二:

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和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

(1)根据气候分布图可知中、西部为_________气候,北部为_________气候,因而中、西、北部地区气候干燥、草原广布。

(2)根据农牧业分布图可知澳大利亚在中、西、北部发展_________带和_________带。

(3)读气候图回答:东南部为_________气候,其特点:夏季_________;冬季_________。西南部为_________气候,其特点:夏季_________;冬季_________。因而东南和西南部地区水热条件较为优越。

(4)据农牧业分布图,可看出澳大利亚利用这里优越的气候条件发展起了_______带和_______带。

【选题角度】

本题意在通过读图分析的方法,提高读图技能,同时学会如何分析各自然要素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

(1)热带沙漠 热带草原

(2)粗放 牧羊 粗放 牧牛

(3)亚热带湿润 高温多雨 温和湿润 地中海 炎热干燥 温和多雨

(4)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 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

探究活动

“澳大利亚”

课堂小结:谈谈你对澳大利亚的印象。前面从澳大利亚动物的独特性入手,引出位置、面积、领土组成;后面从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入手,中间穿插地形、气候等的特点,这样改变了学生学习国家的一贯结构,让学生知其然,还想知所以然,可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地形、气候的特点,学生还没有概念,鼓励学生到书中去找答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指导学生如何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培养读图能力。

通过对地形、气候的了解,与农牧业的分布相联系,训练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体现学以致用,也让学生体会到因地制宜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含义。 作为课堂小结,学生会把澳大利亚的知识融合在一起,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达到学以致用;或者加入自己的东西,教师可以作为课堂的延伸。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间的关系大致梳理如下:

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

东南部气候温湿,沿海交通便捷

移民开发早,是人口集中区和经济重心。

内陆、西部为热带沙漠

人口稀少,只有少数采矿点。

东北部热带雨林区

尚未开发。

地势低平,草原广阔,地下水丰富,没有大型食肉野生动物

利于发展农牧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为工矿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成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教学点评:

教材没有面面俱到的介绍澳大利亚地理概况,而是抓住澳大利亚最突出的特点,也就是教材三个非常形象的标题来展开。教学抓住这个特点,用解疑的方式,把自然地理融入到特有现象中,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动物的独特性入手,引出位置特点;从发达的养羊业,引出地形、气候特点等,这种设计改变了学生学习国家的一贯结构,用问题解决模式完成新课标的要求。在解疑的过程中,也把澳大利亚的其他地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让学生对澳大利亚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又抓住了最主要的特点。

典型例题

“澳大利亚”

1.为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作“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解析】

首先要明确澳大利亚有多种其他大陆所没有的古老动物,如袋鼠、鸭嘴兽、考拉、鸸鹋等,种类之多是其他大陆所无法比的。利用上册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可知:6500万年前,澳大利亚就脱离了其他大陆,

漂移到目前的位置上。由于这块大陆较早与其他大陆分离,因而减缓了生物进化的速度,再加上这里动物没有天敌,所以古老的动物生存至今。并与其他孤立于大洋中的大陆进行比较,南极大陆特有动物较少,是因为它始终在地球的南端,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生存。

【选题角度】

这是一道利用旧知识去探究新问题的题目,意在考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几千万年前,澳大利亚大陆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长期以来,自然条件单一,动物演化缓慢,至今还保留许多古老种类,如袋鼠、鸸鹋、鸭嘴兽、考拉等,是其他大陆所没有的。虽然南极大陆也孤立于海洋中,但长期以来,其纬度高,气温低,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生存发展,所以澳大利亚被称作“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答案】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首都堪培拉在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位于头顶北方,房屋北面朝阳。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学校放暑假在一月。

3.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农牧业分布图,分析该国如何利用各地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生产。

【活动题目一】

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

【活动内容】

这是一个用上册学过的板块构造学说知识来探究新问题的活动。

①首先通过学习,学生要明确澳大利亚有多种其他大陆所没有的古老动物,如袋鼠、鸭嘴兽、考拉、鸸鹋等,种类之多是其他大陆所无法比的。

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里可以安排一个小小的讨论,让学生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③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用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可以让学生回忆上学期学过的大陆漂移说,或者出示大陆漂移图,明确:6500万年前,澳大利亚大陆就脱离了其他大陆,漂移到目前位置上。这对于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由于这块大陆较早与其他大陆分离,因而减缓了生物进化的速度,再加上这里动物没有天敌,所以古老的动物生存至今。

④可能有的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的大陆还有南极大陆,为什么澳大利亚有这么多特有生物,而南极大陆却很少呢?这是因为南极大陆始终在地球的南端,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生存。

⑤这个活动要联系学过的大陆漂移知识,明确澳大利亚大陆脱离了其他大陆,漂移到目前的位置,加深对大陆漂移说的理解。也要知道澳大利亚大陆没有大型食肉动物,才能使古老生物能保存下来。学生能理解到这种程度就可以了。

【活动题目二】

探究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与农牧业发展的关系。

【活动一】

这个活动需要阅读大量地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完成。

①阅读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状况。

②看澳大利亚地形图,了解澳大利亚东、中、西部地区的地形差异,为了解农牧业与地形的关系奠定基础。

③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讨论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明确西部、北部、中部地区,是低矮的高原和大面积的平原,有优良的牧草,没有大型野生肉食动物,因此适合露天围栏放牧。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平原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所以发展混合农业。

④看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图,讨论农牧业的分布与气候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平原区,为什么中部是粗放式农业,而沿海却发展混合农业,这两个地区在自然条件上还有哪些不同?由此引出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

⑤通过分析地形、气候对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影响,学生能够理解自然条件和农牧业的关系。还可以鼓励学生谈谈对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的认识,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只要回答的有道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关于“人口分布特征与环境的关系”的教法建议

“人口分布特征与环境的关系”一部分是本节的重难点,突出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讲解本知识点时一定要抓住这一主线。教师可以首先利用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让学生总结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提出问题:澳大利亚人口为什么会如此分布?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分析对比两者间的联系,同时进一步提示历史因素,使学生一步步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最终得出结论。

需要注意的是澳大利亚与我们在北美介绍过的加拿大有一些相似的地方,特别是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这一特点在两个国家表现得较为突出:都受气候的制约,只不过澳大利亚受水份的影响较大,而加拿大更主要的是受热量的影响。因此在讲解本知识点时可设计一些相应的探究活动,比如比较两国在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异同,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知识的迁移。

教师可在最后利用表解法进行总结,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关于“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教法建议

讲授“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这两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注意充分运用课本所提供的地图和景观图,教给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资料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各种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

教师引入关于澳大利亚养羊业的知识,可以直接从书上提供的事例入手,也可播放关于养羊业的录像或展示景观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像资料获得感性认识。如果为了更突出反映澳大利亚养羊业在世界所处的地位,教师可以再给学生提供一些澳大利亚绵羊的头数、羊毛出口量、羊肉产量,以及在世界所处的位置等数据资料,使学生对“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一含义有更感性的认识。

在分析采矿业时也是如此,要先利用矿产资源分布图,使学生对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有所了解,然后再提供一些有关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的资料及数据,分析为什么称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对这一部分教材的讲授,要特别注意一方面要突出特点,另一方面又要反映澳大利亚经济的全貌;不要使学生产生澳大利亚只有养羊业和采矿业这两个部门的错觉。澳大利亚是农牧业和矿产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国家,又发展了多种工业部门,而且当今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已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所以澳大利亚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应该是最后的结论。

第四篇:中华版历史(七年级-下)教学讲义_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民族政权竞立和南方经济的发展——辽宋夏金元

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并立

【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北宋政权的建立,契丹(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辽、宋、夏之间的关系(和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宋政权的建立,契丹族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难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教学过程】

导入:唐朝灭亡后,出现了混战割据局面。

一、契丹族的兴起

1、契丹族的兴起

契丹是古代鲜卑的一支。907年,耶律阿保机被推举为契丹首领,契丹族逐渐兴起。

2、辽国的建立

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辽太祖)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辽太宗时,辽国占领了幽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政权之间的冲突不断。

二、北宋的建立

1、五代十国

唐朝灭亡后,在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合称五代。那时侯,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还有十个国家,总称为十国。这一时期,史称“五代十国”。

2、陈桥兵变 —— 北宋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东京),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十国政权,从而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杯酒释兵权”

三、辽、宋、夏的和战 (辽宋大战:杨家将)

(1004年)↓

1、澶渊之盟:北宋建立后,对辽用兵失败,就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辽打到了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后来辽宋议和,辽撤兵,宋给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2、西夏和宋的关系:1038年,党项族(羌的一支)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兴庆。也与宋交战,双方各有得失。最后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每年给西夏岁币。

第 8 页 第9课

南宋和金的对峙

【教学目标】

了解女真的兴起和金政权的建立、靖康之变,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等相关史实,知道岳飞抗金的英雄事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金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难点:金军能轻易灭掉北宋而不能灭掉南宋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金的建立

女真就是前面学习过的靺鞨族(满族)的一支。10世纪时,受契丹的统治。完颜阿骨打任女真首领后,带领女真人民反抗契丹的压迫和奴役,逐渐强大。

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二、金灭辽和北宋 1125年,金灭掉了辽。

1127年,金灭掉了北宋——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 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把北宋两代皇帝徽宗,钦宗和后妃,宗室,及官员等3000多人被俘,北宋灭亡。

三、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

1、南宋的建立

北宋灭亡的同一年(即1127年),钦宗的弟弟赵构(宋高宗)在应天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历史上称为南宋。

2、岳飞抗金

南宋初年,金军又数次南下,遭到南宋军民的顽强抗击。在这个期间,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抗金将领,如宗泽、韩世忠、岳飞等。

其中,岳飞抗金的事迹广为流传,后来,岳飞受秦桧的陷害而被杀害。

3、绍兴和议

最后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 9 页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了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南方经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和南方取代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的主要史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自五代起,南方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2、引进并推广占城稻,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有“苏湖熟、天下足”)

3、棉花种植从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4、发明了许多新的生产工具,如“耖”、“秧马”等。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

(以蜀地、江浙为代表的丝织品产量已跃居全国首位)

2、棉织业兴起

(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2、制瓷业发达

(景德镇 —— 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宋瓷誉满中外)

3、造船业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宋代造船业规模宏大,而且种类多。当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高的国家。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开封(东京)和临安商业繁荣

强调: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成为全国的第一大城市。临安城中店铺比比皆是,有早市和也有夜市,买卖昼夜不绝。(P55—56)

2、海外贸易空前发达

(1)外贸港口:泉州、广州、明州

(2)市舶司的设立

从而加强了中国与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交子

第 10 页 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以及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的概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衣食住行,包括娱乐和节日的发展内容和特点。 难点:为什么这个时期的社会风貌会有这样的繁荣特点。 【教学过程】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 —— 宋代对衣着服饰有极为严格的限制。从穿戴看出等级差别和从事的行业。 提问:那时服饰上发生了哪三个方面的变化?

①官员服饰 —— 从节俭变为奢侈。(富用丝,民用布,有“布衣”之说) ②劳动者服饰 —— 受少数民族影响,小袖狭身的短衣。 ③陋习 —— 妇女缠足。

2、食 —— 两宋时期的饮食也很丰富。早市和夜市的小吃很多。

北方人吃羊肉多,主食是面食。南方人吃鱼肉多,主食是稻米。

3、住 —— 两宋时期,农村百姓的住房简陋,以茅屋为主。城市居民的住房多为瓦房和茅草房相结合的四合院。贵族和官僚则居住十分奢华私家园林。

4、行 —— 宋朝缺马,人们多用牛车和驴车。达官贵人出门多乘轿子,士大夫骑驴和骡。那时的交通也很发达,邸店很多,旅店业兴旺。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热闹的瓦子

宋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不仅可以看到林立的店铺,而且还能看到许多娱乐场所。娱乐兼商业场所叫“瓦子”。瓦子里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古称踢足球为“蹴鞠”。

2、欢乐的节日

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最受到重视的是春节,宋代称为元旦。

第 11 页 第12课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统一全国

【教学目标】

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的基本史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

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难点:如何理解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行省制度。 【教学过程】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206年蒙古族杰出英雄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从而结束了蒙古高原长期混乱的局面。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提问:(P62问题):成吉思汗机智勇猛,有雄才大略。

二、元朝的建立和全国的统一

1、忽必烈建立元朝

(1)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灭西夏、金,并逐渐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2)1271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元朝统一全国

(1)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南宋灭亡,元朝统一全国。

(2)文天祥的抗元斗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 (3)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还加强了对西藏和琉球(台湾)的管辖。】

统一全国后,元朝注重发展农业,还治理黄河。那时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对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还写了《马可〃波罗行记》描写这一繁华景象。

三、民族关系的新发展

元朝行省制度建立,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契丹、女真与汉族已无什么差别了。

定居我国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人、蒙古人、畏吾儿人通婚,形成了新的民族 —— 回族。

四、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北至漠北,南到海南,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

第 12 页 第13课

宋元的科学技术

【教学目标】

了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沈括创制“十二气历”和《梦溪笔谈》;郭守敬编制《授时历》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难点: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及应用,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意义。 【教学过程】

提问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答: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一、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提问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请问:最初的印刷方式是什么?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

答:雕版印刷 《金刚经》

提问3: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答:既经济又省时。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利用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制出了“司南”。到宋代,制出了指南针用于航海,并由阿拉伯人传欧洲。指南针的应用推动了欧洲的航海事业。

2.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的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唐朝末年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枪、火箭、火炮等火药武器已广泛用于战争。

三、科学家沈括和郭守敬 1.沈括著《梦溪笔谈》

沈括是我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他博学多才,在天文、历法、文学、历史等方面都有研究。他还创制了与现今阳历相似的“十二气历”。

2.郭守敬编写《授时历》 —— 比欧洲早300年。

第 13 页 第14课

宋元的文化艺术

【教学目标】

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等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难点:《资治通鉴》的重要历史价值和宋词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宋元时期,我国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繁荣的局面。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历时19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由于《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历史上称它们为“史学双璧”,而两位史学家司马迁和司马光也被并称为“两司马”。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和优秀词人

宋代史学成就巨大,文坛更是百花齐放。宋代文学的最大成就是词。 提问:宋代有那些杰出词人?其作品的主要风格是什么? 答:苏轼(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风格略)

2、元曲和关汉卿

唐代以诗歌见长,宋朝以词最为突出,元朝的文学的主流是元曲。关汉卿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剧作家,代表作《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及王实甫的《西厢记》。)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宋元时期,绘画以山水、花鸟画和风俗画为主,书法盛行随意挥洒的行书。

1、绘画:宋徽宗《》;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2、书法:著名的书法家有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人称“宋四家”)。还有元朝的赵孟頫。

(唐宋八大家)

第 14 页

第五篇:苏教版七年级(下)一、二单元基础知识复习讲义

苏教版七年级(下)

一、二单元基础知识复习讲义

班级 姓名

一、填字成词

得( )洋洋 ( )为一体 粗心大( ) 以天下事为( )任 不( )设想 ( )然大波 相依相( ) 风流tìtǎng( )( ) 不( )而同 ( )于一炉 面面相( ) niè( )手niè( )脚 兴( )勃勃 ( )为人知 人迹罕( ) 精神dǒusǒu( )( ) 水( )山色 ( )不惊人 相得益( ) ( )( )不舍 变( )莫测 因( )就简 不能自( ) 口头( ) 万( )俱寂 轻( )淡抹 力排众( ) 行踪( )秘 处( )如流 匪( )所思 别具匠( ) 用( )之地 相( )相成 心( )如水 初生之( ) ( )毛细雨 著作( )身 灰心( )气 黄金搭( ) 人声( )沸 手不( )卷 当之无( )

二、给下列横线前的字注音:

一绺 马鬃 脸颊 地窖 摩挲 噗噗 察觉 黑痣 华夏 牛犊 遗孀 谐调 负荷 水榭 既薨 钟磬 确凿 菜畦 桑葚 油蛉 斑蝥 收敛 骨髓 和蔼 蝉蜕 锡箔 争执 粗糙 铁锨 叶鞘 硬壳 白桦 半晌 花蕊 花苞 香蒿 一摞 风靡 胆怯 轮廓 苦涩 一茬 踱 步 嵌 入 捻 着 窘 相 颓 唐 揩 油 恣 情 赫 然 惩 罚 嗅 觉 殷 勤 殷 红 莽 撞 焚 烧 褪 色 剔 透 聘 用 跻 身 遴 选 摩 天 萦 系 抉 择 勘 查 坼 裂 攒 成 秕 谷 觅 食 陌 生 吓 唬 渊 博 宿 儒 盔 甲 绅 士 倏 忽 袅 袅 掬 着 擎 着 坠 落 腻 味 卜 问 沮 丧 捋 起

攥 紧 兀 地 诅咒 咕哝 抖擞 时辰 龌龊 珊瑚 倜傥 蚱蜢 嗫嚅 恍惚 倔强 嘱咐 轩 然大波 阖 户启箧

万籁 俱寂 豁 然开朗 人迹罕 至 人声鼎沸 面面相觑 蹑 手蹑脚 鲜 为人知 口头禅

三、课文内容、文学常识填空,给□处填上标点:

1.在她没来以前,我 ,但她一出现,就 , , , ,她马上成为我 ,成为

,成为

□□ ,使我 。

2.在这四年里,我 , ,我咬紧了牙, 。就是在我

□的时候□我总是

□我对自己说□□ □□

3.我们不愿

;我们也不愿 , 。 , , ,继续前进。 4.我忽然爬起来, 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 地回答。

5. , ,远看不见山,那 ,也 , 。

6.晚年 , , , 。 7.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 , 。 ,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8.默写《题破山寺后禅院》: , 。 ,

。 , 。 9.默写《登岳阳楼》: , 。 , 。 , 。 , 。 10.不必说 , , , ;

也不必说 , , (云雀) 。单是 ,就有 。 , 。 11.一儿曰:“日初出 , , ?” 一儿曰:“日初出 , , ?”孔子不能决也。

12.《童年的朋友》节选自《 》,作者是 (国籍)的 (人名)。他的 体三三部曲是《 》、《 》、《 》。 13.《一面》选自《 》,作者是 ,真名 ,原名 。文中“一面”指的是作者与 的一面之缘。鲁迅《自嘲》中的“ , 。”是鲁迅精神的体现。

14.《我的老师》作者是 代作家,原名 ,曾用笔名 ,主要作品有 集《 》、长篇小说《 》。文中塑造了他小学时的老师 先生。

15.《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介绍了世界建筑大师、 籍华人 。 16.《赵普》选自《 》,赵普,字 , 时著名 家,读书不多,相传有: “ ”的说法文中“太祖”指 。 17. 《题破山寺后禅院》选自 的《 》,作者是 代诗人 ;《登岳阳楼》选自《 》,作者是 代诗人 ,字 ,其人被誉为“ ”,其诗被誉为“ ”;《两小儿辩日》选自《 》,该书相传是 时 (人名)所撰。《周总理,你在那里》选自《 》,作者 。 18.《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这是 的 集。

19.请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的姓名:

《月迹》 《三颗枸杞豆》 《我们家的男子汉》 《柳叶儿》 20.桃李不言, ,然后能才 ,可笑不自量 ,而义自见

己所不欲, 为者常成, ,鲜克有终 皮之不存,

前事不忘, 亡羊补牢, ,吾将上下而求索 ,近墨者黑 人无远虑, 凡事 ,

附加:

21.居里夫人是 国物理学家,因发现了 而获得诺贝尔奖;鲁迅探求救国真理经历了 和 两个阶段。 22在《语文读本 七(下)》第一单元中编者为我们精选了:我现代诗人、《再别康桥》的作者 在印度著名诗人 1941年访华期间的一次演讲;“感动中国2004”十大人物之

一、当代“神农”、“水稻之父” ;国画艺术大师、《田横五百壮士》《奔马》的作者 ,他曾在画室中自书对联:“ , ”以示反抗国民政府,面对国民党特务他说:“ , ,我签的名,我负责到底!”周总理为其故居书写匾额时赞扬他是具有“ , ”的精神的艺术大师;著名诗人 回忆著名画家 的回忆性散文。

四、文言文专项阅读训练――《赵普》:

(一)解释带点字:

1、寡( )学术,及( )为( )相

2、晚年手不释( )卷( ) .....

3、虽( )多忌克

4、而能以( )天下事为( )...己任

5、尝( )奏荐某人为( )某官

6、普明日复( )奏其人 ...

7、家人发( )箧视之

8、太祖乃( )悟,卒( )...用其人

9、普少习( )吏事 每归私第( ) 读之竟日( ) ....

(二)解释下列词语:

1.临政: 2.性深沉: 3.岸谷: 4.忌克: 5.循默:

(三)说出下列句中带点词的古今义: 1.处决如流 古义: 今义: ..2.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古义: 今义: ..3.普明日复奏其人 古义: 今义: ..4.普颜色不变 古义: 今义: ..

(四)一词多义

及为相( ) 以天下事为己任( ) 读之竟日( ) 为 以 之 家人发箧视之( )

以天下事为己任( ) 跪而拾之以归( ) 跪而拾之以归( )

(五)翻译下列句子(5-8句先把原句补充完整,然后在句后括号中写出句式特点)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3、太祖不用

4、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5、太祖常劝( )以读书 [ ]

6、读之竟日 [ ]

7、普明日复奏( )其人 [ ]

8、碎裂奏牍掷( )地 [ ]

9.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10.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11.普少习吏事 12.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六)研读第一段思考:

1、用原文回答:(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 ;

(2)读书给赵普带来的好处是: ;由此可见“读书”与“临政”有何关系?

2、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赵普读书非常勤奋?摘录此句并翻译。你能说出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吗?

3、文中有个词语已成为成语,你能找出来并解释吗?

4.“阖”字有何作用?

(七)、研读第二段思考: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大意。

2、本段刻画赵普奏荐人才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赵普什么样的性格?

3.赵普奏荐人才结果怎样?为什么太祖“卒用其人”?

(八)总体把握:

1.课文写了 、 两件事,围绕一个 中心来构思。

2.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能从赵普身上学到什么?

3.假如把赵普放到当今社会中,你认为他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吗?为什么?

4.人们在评论英雄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常常发现这些英雄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

5.读了课文,你认为为官者应具备怎样的才能?

6.赵普相传有“ ”的传说,对此,结合课文与史实,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赵普其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青霉素发现过程范文下一篇:清欠委托书范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