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案例

2023-05-21

第一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案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理念:

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视觉和知觉中感知人类美好和谐的家园是那么的脆弱,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学习课文,知道珍爱生命和破坏自然的严重后果。穿插情景教学,使学生读中感悟,自我发现,进一步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用实际行动在生活中去体现。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内容丰富,事例通俗易懂,而且富有哲理性。人与环境息息相关,在教学情景中,注重小山村美好和谐的环境与一片废墟的强烈对比,让师生的情感得到共鸣。

教学目标:

1. 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书写“裸露、郁郁葱葱、湛蓝”等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湛蓝、郁郁葱葱、裸露、锋利、喘气”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3. 感知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4. 联系现实生活,说说自己能为环境保护作些什么。

教学策略:

1. 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图片,感知美好环境的和谐 ,憎恨破坏环境、乱砍滥伐的行为。

2.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展开想象的翅膀。

3. 利用农村地理环境的优势,布置学生考察周围环境,使学生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去理解和认识。

4. 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5. 灵活多样地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品读质疑,导学探“果”:(创设问题导入)

1.教师以“寻人启示”设问质疑,同时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

2.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村庄。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学索“因”, 交流收获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低声速读,可以高声朗读,可以双人读,个人。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二). 再读课文,把握中心

1. 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

(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2. 质疑: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3. 小组交流,每个人都谈谈自己的体会。

4. 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教师随机点拨与引导,同时播放多媒体课件。

句1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句2 (课件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渡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点、德育点)

句3 “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引导:指的是大量树木被劈柴后烧掉了。

句4“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引导:指的是小村庄的人们仍旧在不断地砍伐树木,靠自然的给予过着安逸的生活。

句5“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引导:破坏大自然,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交流以下问题:

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呢?请你在课文里找出线索来,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意见。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保护。)(德育点) 三.回顾全文,课外延伸

1.假如,你是这个小村庄的一名幸存者,你现在有什么想说的?

2.假如,如果你是这个村的村长,你有什么办法让小村庄又变回从前的魅力呢?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思维,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设计多种形式,任选其一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的感悟,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立足于刚掌握的知识,在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勇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创新点、德育点)

四.总结全文。(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个信息,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如果破坏了大自然,那我们最终还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

五.作业:(任选一题)

1、写“保护绿色家园”的宣传报。

2、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

3、设计一句保护环境的广告词。

4、续编故事。

(这节课的最后,提供给学生探究学习的途径与方式,鼓励学生探究无止境,学习无止境。课尾,教师并不满足于学习的“无疑而终”,努力使其“疑无穷,疑无尽”,无数问号引研究性学习之路,再一次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创新点)

板书设计: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保护环境)

美丽的小村庄

大量砍伐

咆哮的洪水

村庄消失了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进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 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对儿童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而什么是破坏环境、乱砍滥伐,在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脑海中还是模糊的,如何因地制宜做到因材施教是这课要突破的难点。作文农村的小学生,很多不良习惯的养成也是在小学低年级,因此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小学生,进行深化环保意识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在教学方法上做到了以下两点:

一、 情感交融、图文合一

首先以讲故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把学生带入一个环境幽雅、生活和谐的小村庄中去,利用多媒体中丰富的图片和情感朗读来渲染美丽的小山村,然后让学生抓住“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小河、湛蓝深远的天空”加以品读,看图想象,使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小山村是最理想的居住天堂。这样为下文小村庄的毁灭作以铺垫,使学生更能体会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二、 强烈对比、胜于雄辩

在小村庄变化的过程上,使学生在心里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然后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假如是你们的小山村,假如你身边的人就是小山村的人们,你怎么想?以此打开学生的话匣,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形成一个保护环境的计划和行动,然后安排课余每个同学自创一条保护环境的广告语,影响和推动全民的环保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一是没有提前安排学生实地去观察周边的环境,使学生在感官意识上缺少事例,难于理解。二是在教学中图片和课文内容有时衔接不自然,缺乏充分的准备。这也恰恰使我在教学上更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多学、多练、多写,才能积累更丰富的教学经验。

第二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案例

第一次拿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讲读课文的时候,我的头脑中一片空白:课文虽然浅显易懂,但在短短的五个自然段里,却展现了一个小村庄由原来的美丽恬静到被洪水吞噬的过程。其中值得挖掘的教材资源可不能停留在这些通俗易懂的文字教学上,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产生强烈的思维碰撞,催生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成了我备课中极力思考的问题。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我发现这篇课文前面描绘出山村的美丽迷人,而后面则写的是小村庄被洪水冲毁后的惨境,前后对比鲜明,形成强烈的反差。我何不利用这样的反差,利用对比、想象为主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学习?于是,我按照这样的思路设计并展开了教学。

我以听音想象这种轻松愉悦的方式,开始了这一课的教学。这播放了一段事先录制好的“乡村之音”(鸟叫声、流水声、牛哞声等的交融),让学生闭目静听、想象画面。听完后,我让学生口述自己听到的和想到的,学生不愧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面。在此基础上,我顺势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课文第一段文字——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学生读正确、读流畅之后,我笑着问:“课文第一句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你们哪些字句中体会出村庄的‘美丽’呢?”学生小手林立:“我是从‘森林郁郁葱葱’,这几个字体会出小村庄的美丽的。森林碧绿碧绿的,小动物们在森林里快乐地歌唱、舞蹈„„”“清澈见底的小河里肯定有许多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夏天孩子们在河水洗澡、打水仗„„”“那湛蓝湛蓝的天空好像一面蓝色的镜子,小村庄也在打扮着自己。”“春天,人们在镜子一样的水田中秧;秋天,人们在金色的稻浪中忙碌着。”„„学生们借助文本,发挥自己惊人的想象力,把小村庄的美丽迷人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情不自禁地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就在学生沉浸在文字与想象所勾勒的美丽情境中时,我神色突变严肃,语气沉重地说:“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在很多年后的一天,遭遇了一场不可逃脱的 1 劫难。”边说边利用大屏幕出示——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我带着惊愕与惋惜的语气读完了这段文字后,出示了一幅洪水过后的村庄图片让学生观看。学生的神色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脸上充满惊讶、疑惑与不解。是呀,先前展现在学生头脑中的小村庄可谓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他们一直被村庄的美丽氛围感染着,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他们的心灵此刻正经受着从“美丽”到“毁灭”的强烈震撼,内心思维正产生着激烈地碰撞。在这个思维交集的关键点上,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深入探究:“是什么让小村庄遭遇了这次前所未有的灾难?”学生迫不及待地勾画着、交流着、想象着。

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之后我抓住“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一句子重点理解学习,通过“拎”与“提”、“拿”、“扛”等动词的区别,利用“谁家想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的拓展想象说话,让学生体会到村民们乱砍滥伐的随意性、严重性。通过这样的合作交流与重点学习,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来观察思考、交流信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提高了合作探究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这样的对比学习中,从心底里意识到破坏环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正潜滋暗长着。

在“目睹”了小村庄的剧变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想。有的学生对这个村庄的人们道出了发自肺腑的劝谏:

“村民们,以后可不能这样随意地砍伐树木了!否则,这种的灾难会时时发生的。”

“破坏环境,就是自取灭亡。”

“不要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以后得多植树造林,把以前的小村庄找回来。”

2 „„„„

有的学生指出了现实生活中破坏环境的现象,并发出了对周围环境担忧的心声,有的学生对保护环境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在现实生活、网络、报刊中搜集保护环境的相关资料或图片,以“爱地球,爱家园”为主题办一次手抄报。学生兴味盎然,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地搜集资料、绘制手抄报。一个星期后,学生的手抄报交上来了。虽然风格各异,版面不是那么精致美观,但是那一张张吸人眼球的图片、一行行整洁的铅字,足以震撼人心,足以代表他们一颗保护环境的纯洁之心。

第三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一开始,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小村庄”: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天空,如诗如画,空气清新甜润。再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小村庄的美淋漓尽致在表现出来,使同学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正当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小山村的美景时,路老师一边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图,一边说: “不知过了多少年,最后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们一下了产生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多元解读文本,进行心灵对话。

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学生与作者间的审美对话过程。教学时路老师从全文出发,设计了三个问题,1.先引导学生思考原来的村庄是什么样的?2.最后村庄变成什么样了?3.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在讨论交流第三个问题时,抓住课文中几个句子仔细体会,“谁家想盖房子,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学生从这些句子中,自然而然的体会到我们做事之前,先要考虑后果,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很有兴致,教学效果良好。

三、通过写话练习,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以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基础上,最后路老师设计了一个环节:记者招待会,让同学们扮演村中的三个幸存者,底下的同学们都是记者,随机提问。通过一问一答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们都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学生们在自主感悟与交流后,情感自然喷发而出,对这个令人辛酸的小村庄的感叹会油然而生,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也会水到渠成地产生。

第四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CAI课件:小村庄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画面。

[课时安排] 第 1课时

设计思路:从学情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引导学生读题生疑,对比质疑、研读释疑,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领会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重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创设朗读和感悟的情境,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语言训练与学生心灵的感悟融为一体,使语文学习具有审美性和趣味性。

第一课时

一、投影插图,导入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积累和运用好词好句)

出示第一段: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

1、)指名读读准确

(

2、)感受村庄的美丽,伺机理解划线词语

3、是呀,多美呀!今天,我们读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

二、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之间互相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3、指5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4、检查识字情况。

裸露——裸露的土地[ 播放视频,看,土地光秃秃的,没有花草树木做衣裳,它多容易受伤呀!]

一栋栋—— 一栋栋房子 [ 换词理解:还可以说一房子?(一座座一幢幢)]

咆哮——咆哮的洪水[ 理解:①听,洪水像猛兽一样在咆哮!(出示洪水咆哮的视频)②还有些什么声音可以用“咆哮”?]

(2)开火车认读“森林、造梨、盖房、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柴烟”等词语。

三、研读 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件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那幅图)教师引导:山不再是(郁郁葱葱),水不再是(清澈见底),天空不再是(湛蓝深远),空气不再(清新甜润)。村庄(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出示: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教师引导感悟:

① 理解词语:“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从哪儿可以看出大雨没喘气儿?你能通过读把这没喘气儿的大雨表现出来吗?(指名读这段话)

② 想象情景:读了这些词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指名说)透过这些词句,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指名说)

③ 再现情境:这是一幅多么凄惨悲凉的画面呀,让我们再来亲眼看一看这个风雨飘摇中的小村庄吧!看看抱头哭泣的人群吧![课件播放洪水冲毁小村庄的录像,教师背诵文中相关段落]

师:两幅画面的对比,你产生了怎样深刻的感触?让学生自由说说感想。

村庄为什么毁灭?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四、指导书写

“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黎”的上部右边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森、栋、柴”中有很大的不同。

3、教师范写“葱、裸、黎”三个字。

4、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字。

五、布置作业,温故知新。

1、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小村庄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 研读文本,读中释疑。

研读: 小村庄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1、默读思考: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把最能表现小村庄消失原因的语句划出来。

2、同桌交流:把你划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并说说你从句子中读懂了什么?

3、全班交流: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哪些句子写了原因?

估计学生交流的句子有: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教师引导感悟:

① 说说大家从中读出了什么?

扣住两个“谁”和“拎”字理解人们砍树非常随意,不受约束和限制。

② 随便什么人,随便什么时候,随便什么原因,都能随随便便地砍树,想砍多少就砍多少,这就叫做——乱砍滥伐。(板书“乱砍滥伐”),请同学们读读这个词。

③ 理解“裸露的土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看,这就是裸露的土地,还能怎么说,换个词来说说。(沙化、光秃秃)

④ 指导朗读:(a)看着这光秃秃的土地,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b)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生评——再次指名读)(c)从你的声音里,我听出了你的惋惜、着急,请同学们一起来读!

(2)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教师引导感悟:

1、这句话让你读出了什么?(板书: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从哪儿感受到时间长?从哪儿感受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作者用了一个省略号来表示)

[课件演示: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看,森林面积不断地缩小,缩小,缩小,再缩小,裸露的土地不断地扩大,扩大,扩大,再扩大!裸露的土地无情地吞噬曾经茂密的森林,看到这些,你的心里又有些什么感受呢?

2、 教师引读:就是因为乱砍滥伐,十年、二十年、几十年,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一代、两代、十几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就这样,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3)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教师引导感悟:

① 你们从这个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点击课件,把重点词语“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大量”变红]。这些不同的词语都说明了砍树数量非常多。

② 理解词语“各式各样、” “应有尽有”:树木变成了哪些工具和家具呢?

③ 引读:砍下了这么多的树,到哪儿去了呢?它们变成了……

④ 交流:如果你是那一棵棵被砍的树,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⑤ 指导朗读:(a)多么让人惋惜!多么让人遗憾!多么让人心痛呀!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地读读这句吧!(b)指名读,评议。

⑥ 朗读第3自然段:请男同学把这一段连起来读读,(评议后)请女同学也来读读!

三、深入探究,读中悟理。

1、质疑: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消失了,是谁使小村庄消失的?请同学们再默读2-4自然段,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2、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结:是锋利的斧头使人们过上了自以为不错的日子,也是锋利的斧头使美丽的小村庄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锋利的斧头)

4、感悟第5自然段:

(1)请同学们齐读第5自然段

(2)思考: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什么呢?(指名说)

(3)小结:锋利的斧头(没有了),优美的环境(没有了),眼前不错的生活(没有了),人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就连许多鲜活的生命也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5、交流启示:

(1)这就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个悲惨的故事,一个叫人心酸的故事,一个令人心痛的

故事,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这篇课文仅仅是想告诉我们这个悲惨的故事吗?(不是)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2)同桌互相说——指名说。

(3)教师小结:这个故事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发出的严重警告: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

四、 延伸文本,升华情感。

1、拓展延伸:这个小村庄只是一个小缩影。在我们身边,仍有不少“锋利的斧头”,在无情地破坏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请同学们看屏幕——播放人们砍伐森林、捕杀动物、乱倒垃圾等污染、破坏环境的视频。

2、交流感受: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3、教师小结:让我们共同呼吁:让猎枪不再响起,让森林依旧茂密,让污染不再发生,让河流常年清澈……让我们和所有的动物、植物做好朋友,共同打扮我们的美好生活!(屏幕出示句子)

五、布置作业,延伸课堂。(任选一项)

1、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

2、写一写你读此文之后的感受。

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办一份“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

第五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标题导入

1. 板书课题(竖起手指跟老师一起写) 2. 齐读标题(重音在“小村庄”)

3. 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带着问题我们走进今天课文的学习。

4. 自由朗读课文,把不懂字音标注出来,可以查字典或者问老师。

二、生字学习

1.注意字音:森、湛、裸 2.注意字形:葱、犁、黎

3.比较学习:木字旁:森、栋、柴;前鼻音:湛;后鼻音:栋;

三、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段意是什么?

(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人们开始伐木——树木不断减少——洪水淹没了小村庄)

2.谁能把段意连接起来变成一段通顺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是了解课文大意的一个好方法)

四、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1段。从第一段你们知道了什么?(板书“美丽”) 2.描绘小村庄美丽的句子是哪些?(学以致用,写作文描绘景色时)(展示图片),有感情地再朗读一遍,读出那种美的享受。 3.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你从哪里知道的?

4.指名读第5段,板书“什么都没有了”,你心情如何?带着感情再读一遍。

5.美丽的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自由朗读23段 6.指名读第2段,“谁家”指的是谁?(任何人)这说明了什么?(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

7.“拎”字,字面意思是?(“拿、带”),但为什么用“拿、带”呢?(“拎”表现出人们非常随意的心态,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作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

8.出现了“裸露”意味着什么?(环境开始恶化了),带着感情齐读第二段。

9.指名读第3段,“不断”出现了两次,说明了什么现象?(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最后为什么用了省略号?(意味深长,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这里的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表明了什么?(砍伐是这样一步步形成的)

10.这里出现了一个什么句式?(“变成”排比)用排比有什么效果?(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从末句我们知道,树木除了变成房子、工具、家具,还被怎样了?(当柴烧了)大量的树木就变成柴烟就消失了,多么可惜啊!可是人们认识到这种错误的行为了吗? 11.最后人们受到了大自然怎样的惩罚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节课继续探讨。 第二课时

四、精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从23段学习中,知道了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人们对森林无节制的砍伐)(展示图片)

2.指名读第4段,其中的“还”字,我们可以读出什么味道?(勉强)如果去掉“还”字,意味不相同,从一个“还”字上我们可以读出作者什么态度?(对人们行为的否定)

3.文中“锋利的斧头”共计出现了几次?(3次)有什么用意呢?(“锋利的斧头”代表着人们对树木森林的无情的、残酷的破坏、短视的利用,甚至可以说是那些无知的人们的一种象征。“锋利的”,更突出地表明了破坏的残酷、无情锋利)

4.“没喘气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说明了什么?(雨连续不断)

5.“咆哮”原指什么?(野兽的吼声)这里形容什么?(河流的波涛声)这有什么效果?(反映了洪水是多么的肆虐,突出了人们乱砍滥伐树木的严重后果)带着感情齐读第四段。

6.这里的“一切”,指的是什么?(人们通过砍伐树木所获得的所有的物品)这里“什么”的意思是?(“任指”随便的一个什么东西、物品)。

五、升华主旨 7.这篇故事耐人寻味之处在于通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的遭遇告诫了人们什么?(人类如果不珍惜热爱自然,自然会对人类进行残酷的惩罚。

8.学完了整篇课文,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 9. 出示词语填空练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月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下一篇:有关自信的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