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立身以身立教

2022-08-09

第一篇:以德立身以身立教

以身立教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做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呢?以身立教——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奠基作用、催化作用、修正作用、完善作用。这重于教师的德,教师的人格:包括仪表、举止、语言、礼仪等。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既教书又育人,教书育人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把两者分开。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新时代,教育成为优先发展的战略要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在教学活动中,党的教育方针能否贯彻,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能否处于世界先进之列,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科技发展、教育发展,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才能在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上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应加强以下的师德修养:

一、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乐于奉献。

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用感。要认识到,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创新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还要认识到,教育的发展,关系于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兴衰。教师从事的是光辉而神圣的事业,在推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伟大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锐意改

革,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为社会发展而努力、自觉、主动工作。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人们的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发生深刻变化,商品经济的一些负面效应冲击着社会、波及到校园的时刻,仍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献身精神,甘于清贫,甘于寂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二、对真诚热爱,平等相待。

在实施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有正常的生理需要,渴望理解和尊重。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要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气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动的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作出这样精辟的论述:“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的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与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爱是教育的润滑剂”,师爱是理智与感情的统一,既体现在尊重学生上,更贯穿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既表现在个别接触中,更融化在集体教育中;既要爱优秀学生,更要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严,是一种更强烈的爱,是一种最大的尊重。如果说,师爱是育人的根本,那么师严则是育才的保证。我国古代教育家始终提倡严教的,“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正是严格要求的真实与照。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上的良师,更是学生思想、生活中的益友。

三、对自己讲究修养,以身作则。

作为教师,若想严于待生,必须严于律己,这是一切育才者不可缺少的职业品质。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们一言一行南昌航院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只会“言传”,不会“身教”的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把“言传”和“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德以修己,教以导人。

四、针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启迪学生心灵。

现在的学生究竟有哪些特点?这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注重的问题。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一定要突出时代性,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如经常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

五、通过教师自身形象塑造,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书育人能否收到实效,要害在于教师能否在学生的心目中塑造好自身形象,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1、要具有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一点就是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要千方百计组织好教学,学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主动接近你和求教你,才有教书育人的效果。

2、关心热爱学生。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赞可夫说:“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聪明,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发展。”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形成了师德的有机整体,三方面缺一不可。作为老教师,今后,要更加爱岗敬业,进一步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

献给事业,献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

我们总会向往辉煌灿烂的明天,但明天是由每一个今天垒成,有向往有行动有坚持,方会使刹那变成永恒,使梦想变成现实。昨夜微霜初渡河,今晨秋风凋青发。每一项新的工作,对我来说都是一项挑战,我告诫自己只要大胆去做,生命便会实实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业便会充满阳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让自己在充实中完善自我,在宁静中储积生命的动力。还是魏书生说得好: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当作宏伟的世界去研究,你就会发现无穷的乐趣。

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二篇:以德施教 以德立身

——学习《“依兰县教师节索礼教师被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相关报道材料》心得体会

边院镇过村小学 马晓云

近期,哈尔滨市依兰县高级中学教师冯群超在课堂上骂学生索要教师节礼物, 被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 依兰县副县长等8人被处分。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引以为戒,避免类似违纪现象的发生,我校认真组织了学习,在这次学习中,我真切的感受到师德对于我们来时是多么重要。

“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认为,我会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第三篇:以身立教树新风

承古汲新话师德以身立教树师风

德者,德行也,《周礼》中言"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处处体现了崇德文化思想,尤其是重师德的观念根深蒂固。司马迁曾云:"经师易遇,人师难遭",身为教师不仅是授业的经师,更要做传道的人师,教师的道德操守、行为举止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向来受到严格的约束。

我们学校是航海类院校,要培养出真正适用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海之骄子”,担负起向海洋运输事业输送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德育是首要的。因此学校的办学理念:德育为先,技能为要,特色为本,就业至上。培养未来中医专业人才的基地,学生未来将肩负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精湛的医疗技术水平和良好道德素质都是成为一名合格医务人员的基本要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首先就提出了"大医精诚",指出要做好一名医生首先要有高尚的医德,所以中医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就更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师德建设水平,以培养出具有高尚医德的合格中医人才呢?

1.我国古代师德观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教育活动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教师就被隐喻成"桐子"、"蜡烛"、"园丁"、"孺子牛"、"铺路石"、"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其中不乏赞美之辞,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也充分说明教师职业的伟大和光荣,更折射出教师的人性之美!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可见教师职业自古以来都是备受推崇的,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代教育家和思想家为我们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师德思想。

1.1"学而不厌"的进取精神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孔子认为教师作为授业解惑的主要承担者,首先应该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它也是孔子最为津津乐道的品格。孔子本身就是"好古敏以求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除此之外,西汉的教育家董仲舒也特

别强调"学而不厌"的重要性,他认为:"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举贤良对策》);"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博学是教师的基础,但不是全部。仅仅有博学是不够的,是不能满足学生求学探索需要的,教师还要学与思相结合。教师不仅要"博学之",还要"慎思之",更要"笃行之",教师的勤思好学、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也将对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开拓精神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不断进取研究、博览群书,才能为为人师表打下坚实的基础。

1.2"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

孔子认为身为师者,既要有"学不厌"的智,又要有"教不倦"的仁,只有两者同时具备方才为圣。教师虽不是圣人,然而教师职业却需要教师做到诲人不倦。孟子也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柳宗元认为"诲人不倦"是教师道德的重要内容:"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王夫之则强调"讲习君子,必恒其教事"。

可见,古之圣贤都以"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作为自己教书育人的准则并身体力行。在诲人不倦精神的感召下,我国古代教育者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了大批圣贤人士和国家栋梁之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为创造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因此教师只有认真刻苦、潜心于学问研究,学识才会广博,智慧才可能明达,才可能成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经师"。同样,也只有在道德上不断地学习努力,才有可能实现"经师"到"人师"的升华。

1.3"以身立教"的标杆精神

身为人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一直以来都是备受推崇的传统美德。孔子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孔子的道德学问全部表现在行动上,他的身教原则可见一斑。汉代扬雄更是明确指出:"师者,人之模范也。"(《法?言?学行》)唐代大教育家韩愈也认为教师要"以身立教",教师必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因此为人师者从微小的事情上就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口耳相传的"有言之教"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直接灌输着教师的理念,而以身作则的"无言之教"却通过教师言行的表率作用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只有教师以合乎规范的道德行为给学生作出了榜样,学生才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教师只有靠自己的榜样作用、道德诚信才能使学生信服,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

1.4"因材施教"的教育精神

孔子是中国最早实行因材施教的师者,他对其学生的才能、性格了如指掌--"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这种对学生个别差异的了解,使得"对症下药"成为可能。孔子注重对学生特点的了解,从德才两个方面观察学生,不单看重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而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所谓"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孔子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客观顺序,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一步一步地进行诱导,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有步骤地学习,所以颜渊称赞孔子"循循然善诱人"。

因材施教类似于中医学中的因人制宜,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材施教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学生,这就要求老师要经常的关心学生;第二步是分别激励,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第三步是补偏救弊,要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为他们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发挥他们的长处并弥补不足之处。自孔子以来,中国古代教育家普遍将因材施教当成师德的具体内容,他们的精辟论述对今天为人师者仍有借鉴意义。

1.5"不耻下问"的开明精神

孔子是教育开明的提出者、践行者,他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无常师"、"当仁,不让于师"。荀子曾在著名的篇章《劝学》中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鼓励学生超越老师。韩愈对孔孟的这一思想作

了进一步的发挥,认为师生之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学海是没有尽头的,每一次的教学过程都是对知识的再一次探索认识,教与学其实的分不开的。没有绝对的老师与学生,不过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罢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并不是完美的代名词,因此不要放不下面子,要虚心求教,要与学生一起进步。

2.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

在这个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现实社会中,作为一向遗世孤立、萧然物外的校园最终也难逃被侵染、被亵渎命运:道德失范、徇私舞弊、剽窃造假、商海弄潮、误人子弟等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却赫然若揭地成为某些教师的代名词。教师的尊严惨遭荼毒,于是,"师道之不传已久矣!"面对这样一个让人痛心疾首的现实,只有勇敢地承认、反省并接受良心的谴责、努力改进自我素质,才能还一个清清世界,才能为教师正名!

2.1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从字面意思来解释,师,即教师或以某人为师;表,指表率、标准。为人师表,在很多方面便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一言一行都要严格自我要求,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标准。为人师表,就意味着你要为自己的学生负责任,所以即使在生活的细节方面,教师都应该以身作则,严格律己,这样当你在教育学生时才能有底气,有依据。

加强教师职业资格修养,重视教师的自我教育,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外因总是以内因为基础,他律必须以自律为前提。良好师德的形成只有由他律转化为自律,使师德内化为本色与角色的统一,才能从根本上起作用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应该渗透于教师的日常行为之中,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和良好的舆论导向,引导广大教师自重、自慎、自省、自律,促进他们思想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2.2一视同仁,倾注爱心

几千年前孔子就极力倡导"有教无类",主张无论其贵贱、贫富、长幼、华夷、智愚,

均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孟子继承孔子的主张设学收徒,他主张"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孔孟这种平等相待、一视同仁、开明办学的教育观念丰富了我国古代师德观,成就了我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形象。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中国古代师德观的重要内容。只有对学生倾注爱心,才能以真诚换取真诚,只有倾注爱心,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师生之间可以成为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而非冷漠的教与学的师生关系。

2.3爱岗敬业,不断学习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之一,它是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判断人们职业行为优劣的具体标准,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反映。因此,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全心的为它付出,这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业,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它值得我们为之付出满腔热血。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学而不厌",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更应该加强学习,掌握精湛的师艺本领,具有过硬的知识基底和教学技能,才基本具备参与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教书育人工作的首要条件,才能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奋力拼搏,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总之,我国古代的师德观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我们只有将师德观的精髓不断地发扬光大并赋予新的内涵,使其能够适应新的要求、解决新的问题,才是我们对古代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才能真正成为人师。

身为航海院校的老师,我们的学生将来是要服务于社会大众,服务于生活在痛苦中的患者。因此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要教会学生他们精湛的医术,更要培养他们严谨、踏实的学术之风;要培养他们严于律己、真诚待人的生活态度;要培养他们的仁爱之心。我们只有重

师德,树师风才能无愧于人师的称号。

第四篇: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理解,

摘要:教师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一、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奠基作用、催化作用、修正作用、完善作用。

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该如何“以身立教”,以人格培养人格呢?教师待人要真诚;教师的人格要合格;教师要讲究文明,以身作则(仪表、举止、语言、礼仪等);教师要全面发展等等。

关键词:以身立教 教师 为人 师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教师不只是要会教书,而且要会育人,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做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本人想结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探索,来谈谈如何“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一、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

现代人在走向社会前,总要在学校里生活。学校与教师就是他们从家庭走向社会的桥梁和向导。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这里所说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人。

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言行就是模仿的榜样,可能会对其产生较大的甚至是终身的影响。因此,为人师表的地位在师德的各项内容中就显得尤为突出。教师若想成功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必须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论是孔子讲的“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还是陶行之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都入木三分地阐释了为人师表的要义。

人们把教师誉为不辞劳苦、辛勤耕耘的园丁,不仅是对他们教书育人丰硕成果的十分赞许,更是对他们为人师表高尚师德的充分肯定。用美国著名作家萨克雷的一段话来评价为人师表的意义是再恰当不过了:“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教师的言行、学识、情趣等都是为人师表的载体,但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

第一,品德修养。现今教师的品德修养从大处看应充分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六十四字创业精神”,从小处看应努力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应该让学生懂得,完善品德修养的过程,也就是挥斤运斧、凿璞成玉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过程。正因如此,教师本身更要努力做到“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孟德鸠斯语)。就拿某些教师来说,一次黑板报的评比,学生会已经判出第一了,可某些老师自以为是,知道第一不是自己班时,跑去得第一的那个班里看。然后居然说出一些低素质的话语。让学生会把第一名换了„„自己尚未做到“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那些教师怎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懂得品格修养?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对于教师言谈举止应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

第二,治学态度。提倡教师应成为“职业学习者”、“终身读书人”,这样才能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并在课堂上给学生打开一个新的天地。早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列宁就号召青年人要“用人类已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这对每个教师如何治学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一个教师有了这种“知不足”、“知困”的精神,就会端正治学态度,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教学相长,从而为学生作出榜样。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在学校里,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渡过了教师们带给他们的人生之初最美妙最难忘的时光,教师们的言传身教,使学生们感叹知识世界的奇妙,领略了人类创造的伟大,仿效着恩师迈向社会迈向人生。

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这里所说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人品和资格。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则告诉我们:“任何章程和任何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的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一句话,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

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是真诚。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决不能搞“两重人格”。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其次是人格。学生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信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种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瑕癖,则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失望。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人格修养提出严格的要求。第三是全面。教师应当使自己尽可能的得到全面的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人格,德与才的分离,言与行的相悖,大节谨慎而小节不拘,聪敏过人而举止轻浮等。对于一名希望成为优秀教师的人来说,都是应当尽量加以避免的。总之从事了教师的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返顾的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落实到教师人格塑造上,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是热爱科学追求真理。

教师要把学生引入科学真理的殿堂,自己就必须具有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德。要努力培养出求实、严谨、虚心、刻苦的学生。学风是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和精神风貌在对待科学真理态度上的集中体现和反映。教师的优良作风,对于引导学生形成爱科学的品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人活着,就要敢于为真理抛开个人的得失,敢于为求知而坚持不懈的奋斗。要致利于形成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专博相济、富有活力的知识结构。从纵向上讲,应当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对自己所任学科有较为深入的钻研;从横向上讲应当具备相当开阔的科学视野;从发展上讲应当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知识,为自己的知识体系造成一种开放的态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客观形式的要求。

二尊重规律,勇于创新。

教育是一门具有自身特殊规律的科学,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千百万人的成长、发展和人生幸福的事业。必须小心翼翼的严格的遵循客观规律办事。

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现代教育是主体化、开放式的教育,学生的成长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教育合力”综合施加影响的结果。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力的组织者和专门者,应当对教育合力的形成、发展和优化发挥主导作用和调节作用。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尽一切努力,妥善处理好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各方面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校内致力于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的教师集体。在校外积极开发和利用一切对学生成长有利的教育因素。这对教师的品德,素质和能力无疑都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就要宏扬集体主义精神,处处坚持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为重,努力培养开阔的胸怀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四讲究文明,以身作则。

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对于教师来说,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对于教师言谈举止的具体要求是: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这方面的要求是要清洁整齐,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二是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这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三是语言。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四是礼仪。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富有时代特点的必要的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教师要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从而不但给学生以良好影响,同时也促进全社会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

为人师表作表率,爱岗育人当先锋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为人师表做表率,爱岗育人当先锋》。如何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为人师表作表率,爱岗育人当先锋”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出色解答。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应主动成为为人师表的表率。新时代的教师,首先要拥有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有了这份执着和热爱,那份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油然而生;有了这份执着和热爱,才会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用师爱建立与学生间崇高、无私、美丽的情感;有了这份执着和热爱,才会成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一面旗帜。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着学生,要教育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我们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高尚的人。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篇作文,一个学生说自己最讨厌的人就是小学时候的一位老师,说这个老师教育方式简单,说话很难听,而且经常因为学生学习不好而迁怒于家长,甚至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由要求家长送孩子去她家里上补习班。在这个学生的心目中,他的这位老师是一个师德缺失的人。当时看完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知道该如何给这篇作文下评语。也许这个老师还不知道自己在学生的心里留下了多坏的印象,但她的所作所为却给孩子心目中的教师形象蒙上了一层深厚的阴影!

可能是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熟悉的面孔、课本、教案,又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久而久之,厌倦、懈怠如荒原上的野草在生长,如同一位医生看惯了死亡而对病人的伤痛麻木不仁一样,我们确实有部分老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爱心,经常戴着放大镜来看待学生的错误,不能用一颗包容的心来爱每一个学生,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诋毁教师的言辞。面对这种现实,我们不能抱怨,我们每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应反思自己的行为,尤其是我们的党员教师。因为党员就应该是先进的化身,我们有责任教育和影响周围的广大教师。党员教师不仅自己要做师德的表率,更要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崇高的理想和健全的人格。

如果说“为人师表作表率”是思想上的自我准备,那么“爱岗育人当先锋”则浓缩着我们的工作方向:热爱自己的岗位,并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祖国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创新靠教师。未来教育的挑战不仅对学生,更重要的是对教师。党员教师更应先行一步,做加强学习,自我教育的带头人,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认识来对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教育改革的先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容地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们才能真正在三尺讲台这个特殊的舞台上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社会需要的艺术品。

三寸粉笔写信仰,三尺讲台谋发展。信仰是浩瀚海洋的明灯,是漫漫黑夜里渴望的黎明;发展是对学术的追求,是对人生的锤炼。只要我们始终牢记自己在党旗下宣誓时的豪言壮语,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那么我们的信仰就会在发展中谋求辉煌。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老师;有一种风景最为亮丽,那就是师魂。虽然我们依然清贫,但我们因为充实而快乐。我们拥有同一颗炽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用爱播撒希望。拼搏吧,战友们,为了我们的梦想与希望!奋斗吧,老师们,我们的事业无尚荣光

第五篇: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

一个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步入职业教育刚刚两个月。也许只是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还远远不能充实我对教育内涵的认知。但是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从小就在我的脑海里扎下深深的根。教师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多么高尚、多么伟大。在大学几年的师范学习过程中不停的说着“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现在正式的走上工作岗位,才体会这里面的精髓。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即使不只是要会教书,而且还要学会育人,教导学生如何让学会学习,学会如何让做人。那么如何才能将育人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出来呢?“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是教育工作者遵循的总则。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就是说我们做教师工作的,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做名副其实的 人类灵魂工程师。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在现在人看来正是表达了教师对学生表率的巨大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对学生的头脑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孔夫子说教师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因为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是高尚的,是他们的楷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总之,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对于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关键是如何加强师德的修养与建设,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加强以下的师德修养与建设。对于从事教育的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返顾的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落实到教师人格塑造上我总结了几个主要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 以身作则,身教胜过言传

德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教师本身是一部活的教材,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言行往往就是道德的标准。一个好的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智慧的象征、人格的象征,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然而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对于教师来说,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对于教师言谈举止的具体要求是: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

一是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这方面的要求是要清洁整齐,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二是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这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三是语言。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四是礼仪。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富有时代特点的必要的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

二、专业知识扎实,科学文化素质高。教师要把学生引入科学真理的殿堂,自己就必须具有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德。要努力培养出求实、严谨、虚心、刻苦的学生。学风是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和精神风貌在对待科学真理态度上的集中体现和反映。教师的优良作风,对于引导学生形成爱科学的品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人活着,就要敢于为真理抛开个人的得失,敢于为求知而坚持不懈的奋斗。要致利于形成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专博相济、富有活力的知识结构。从纵向上讲,应当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对自己所任学科有较为深入的钻研;从横向上讲应当具备相当开阔的科学视野;从发展上讲应当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知识,为自己的知识体系造成一种开放的态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客观形式的要求。

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敬业是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当前教师的待遇不是很高,收入与一些行业的人员有差距,但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应该只把教师这一个职业当作“干活挣钱的一个行业”,而应该有奉献精神,应该把它当作自己创业的土地,一心一意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天道酬劳,当你发现自己的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时;当你发现自己的学生满天下时;当你听到学生由衷地说:“老师,谢谢!”时,你就会发现自己从事的事业是多么的伟大、光荣,到那时你就会无怨无悔了。他们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难道这样的教师还不值得尊敬?治学态度。提倡教师应成为“职业学习者”、“终身读书人”,这样才能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并在课堂上给学生打开一个新的天地。早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列宁就号召青年人要“用人类已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这对每个教师如何治学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一个教师有了这种“知不足”、“知困”的精神,就会端正治学态度,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教学相长,从而为学生作出榜样。

以高尚的形象树立威信和尊严。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服饰。庄重、大方、整洁、朴素的着装,能够体现出教师的职业特点与美感,容易引起学生的 敬爱之情,进而树立教师的威信和尊严。过分鲜艳、浮华或过分拘谨邋遢,都是不适宜的。

教师的威信和尊严不是自封的,而是通过“教书育人”实践逐步树立起来的。在这方面教师还要注意不能在学生面前把自己看得“神圣不可侵犯”。如果这样,学生当面不敢“冒犯”你,但心里不服气,在一定的时机总是要“冒犯”你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把学生自己同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要讲清道理,以理服人,不要大动肝火,更不能挖苦体罚学生。一旦自己有过失,要敢于承认,有错必改,以取得学生的谅解和信任。

关爱学生,发扬民主,建立师生合作的平台

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一个教师对自己育人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否端正,这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也是师德规范的首要问题。

这伟大、光辉的形象是由从古到今的教师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处处身先士卒、为人师表,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

本人想结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探索,来谈谈如何“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一到十的祝福成语下一篇:元旦晚会工作总结

热门文章

以德育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