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工作论文范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艺术工作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性0067-01当前,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班级管理工作越来越难做,对班主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认为,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第一篇:艺术工作论文范文

论艺术档案工作

摘要:艺术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基础性工作。我国艺术档案工作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文章通过回顾我国艺术档案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内走向国际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分析了我国艺术档案工作当前存在的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今后如何做好我国艺术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研、开发利用等工作,促进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扎实地推进艺术档案事业健康发展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历史;管理;发展

艺术档案是文化艺术单位和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艺术演出、艺术教育、艺术研究、艺术交流、社会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等工作和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艺术档案工作就是通过科学的办法,正确地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对艺术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鉴定、编目、保管、检索、利用、统计,直接为艺术生产活动服务,丰富国家档案藏量。艺术档案工作是整个国家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档案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专门事业,是进行各项艺术生产活动、文化历史研究的重要条件。它不仅是当前文化艺术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是继存文化艺术财富的重要事业,是实现维护国家档案完整的重要保证。

我国的艺术档案工作从1982年起步至今,已有整整30年的历史。1982年10月,文化部、国家档案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文化部17个不同类型的直属院(团、厂)艺术档案管理工作作了专门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艺术材料众多但缺乏规范整理、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缺乏起码的工作和保管条件,提出了加强艺术档案工作的建议,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对艺术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制定全国艺术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培训艺术档案人员,抢救珍贵文化艺术遗产,这是艺术档案工作的起点。1983年11月9日,文化部、国家档案局印发了《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文厅字 [1983]第2175号)》,明确提出艺术档案的归档范围、管理方法、工作内容、服务对象和提供利用的方式,全国艺术档案工作有了第一个法规性指导文件,该暂行办法对以后全国艺术档案工作的發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1984年6月,文化部、国家档案局在烟台召开了《九省市艺术档案工作座谈会》,具体检查《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在全国各地文化艺术单位的实施情况。198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转批〈文化部关于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意见〉的通知(中办[1985]20号)》中强调:“文化主管部门和艺术表演团体要重视艺术档案工作和各种艺术资料的积累,要有人专司其事,以利于总结经验,促进艺术事业的发展。”为了贯彻落实中办、国办(中办[1985]20号)文件精神,同年5月和6月,由文化部艺术局在北京和上海召开了“‘北方片、南方片’全国专业表演团体艺术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1986年11月,文化部在河南郑州召开了全国表演团体艺术档案工作汇报会,会上提出了以行政大区为单位,成立艺术档案工作协作组,加强各兄弟省市之间的横向交流。1988年6月,浙江省率先举办了华东地区第一次艺术档案工作协作会议。从1988至1995年,浙江、上海、福建、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河南、湖北、广东、湖南、内蒙、山西、陕西、青海、新疆共16个省举办了华东、中南、华北、西北地区艺术档案协作会议,开展大区协作与交流,推动了全国艺术档案工作的开展与普及,在此期间上海、江苏、江西、内蒙古陆续成立了省级的文化艺术专业档案馆。1987年9月和1988年6月文化部办公厅在安徽合肥、辽宁沈阳召开了两次《艺术档案整理规则》研讨会,听取各地意见,并于1989年1月正式印发《艺术档案整理规则》。1991—1992年,文化部办公厅档案处成立专门的编委会和编制工作小组编写《中国档案分类法-文化档案分类表》,1994年3月经国家档案局批复发布实施,该分类表获得文化部文化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6年,文化部办公厅档案处组织编写《文学艺术档案国际指南(中国部分)》一书,并承担了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的文学艺术档案展览工作,这是我国文化艺术档案工作首次参与国际档案界的学术交流活动。2000年、2004年,文化部组织相关省市艺术档案工作者参加了在西班牙和奥地利举行的第十四、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与国外的同行建立了业务工作交流的平台。1999年,文化部办公厅机要档案处组织编写全国艺术档案统一培训教材《艺术档案管理教程》,历经8年,2007年该教材终于定稿成册。2001年12月,文化部、国家档案局以部(局)长令的形式颁发了《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并于2002年2月1日起正式实行,该办法是经文化部部务会议和国家档案局局务会议通过,以文化部国家档案局令的形式颁布,是更高层次颁布的两部门的行政规章,是指导艺术档案工作、加强艺术档案法制建设和科学管理的最重要的法规性规章。2006年,文化部办公厅组织了部分省市艺术档案座谈会,完善了中国艺术档案学会组织。2007文化部办公厅组织了对10余个省市的艺术档案工作调研并于2008年9月颁发《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意见(文办发[2008]37号)》,总结了各地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实践经验艺术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新形势新任务下如何加大推进艺术档案工作力度,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意见。2008年11月文化部办公厅编写的《艺术档案管理读本》一书由文化艺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国艺术档案工作自此有了较为详尽的指导和规范依据。2007至2010年,文化部分别在广东、上海和江苏组织了多次全国艺术档案培训班。

回顾艺术档案工作的发展历史,可以说这30年来,艺术档案工作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规章制度,依靠广大艺术档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内走向国际不断发展、壮大,全国艺术档案事业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呈现出难得的良好发展势头。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不断繁荣发展和各地艺术档案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艺术档案工作正稳步推进,有序开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文化艺术档案工作起步较晚,各地发展不平衡,艺术档案工作中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领导档案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发展不够平衡,各地各单位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艺术档案“空白点”。

广大的艺术档案工作者多年来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文化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科研、群文、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大量珍贵资料,文化部历来对艺术档案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但各地开展工作的力度很不平衡,目前各地对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差异。一些地方和单位的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甚至一些地方文化部门的领导还不清楚这项工作的意义。在这些地方,艺术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列入文化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目前许多艺术档案部门,包括已建的一些省级艺术档案部门,人员缺乏,设备陈旧,没有事业经费,处境十分困难。一些省市文化厅局在行政机构编制精简人员减少的情况下,难以履行对艺术档案进行业务指导的职能,不少地方和单位放松了对艺术档案工作的管理,使艺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

2.艺术档案归档问题复杂,缺少有力的收集手段。

艺术档案中的声像、实物档案的创作者往往认为这些档案归属个人所有,在各类比赛、展览中产生的艺术档案往往散落在各创作者手中,经常会出现不愿意移交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的现象,尤其是当今社会,人们的商品意识逐渐增强,不少艺术工作者认为上交艺术作品会使自己受到经济损失,同时还担心自己的作品存放不當,会成为“永不见天的废品”,而档案管理人员认为艺术档案收集、保存起来难度大,存在畏难情绪,从而使艺术档案收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一系列的因素,大大影响了艺术档案的归档工作。

3.保管条件较差,艺术档案难以长期保存。

许多文化艺术单位保存了大量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很高的艺术档案,包括一大批珍贵的音像档案,但由于缺乏技术设备和合格的保管条件,这些珍贵档案面临着日渐损毁的严峻局面。一些地方保存的珍稀剧种录像资料,已经成为无法播放的废带,过去花费巨资收集的珍贵艺术档案资料即将消逝。艺术档案中的声像、实物档案由于其载体的特殊性,必须具备恒温、恒湿、防虫等保管条件,但很多单位均未能达到该要求,由于保管条件不理想,往往会影响了艺术档案的长期保存,如防潮防霉工作未做好,会使书画作品等受潮、起皱、发生霉变,音像磁带磁粉脱落,破坏作品本身的完整性,以致部分艺术档案无法利用。

4.从事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培训,专业人才青黄不接。

艺术档案工作人员大多数是从其他文化艺术业务岗位转岗而来的,其中不乏艺术骨干。一些单位把艺术档案工作视作二线工作,加大了与一线演职人员在工资、待遇上的差距。在职称评定上,这些转岗的人员与长期从事档案、图书管理的专业人员相比处于劣势,且受档案管理规模的限制,很难评定为正、副高级职称。而从事艺术档案工作的人员业务水平也参差不齐,从艺术表演工作岗位转到艺术档案工作岗位,其优势是熟悉艺术工作,劣势则是缺乏档案专业知识,没有艺术档案管理经验。而专业培训的缺乏,也加剧了艺术档案专业人才的青黄不接。

艺术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档案工作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文化的基础性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伟业。全国艺术档案工作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已初具规模。我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艺术档案工作。

1.依法治档,增强档案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档案法》是档案工作的法律依据,也是《艺术档案管理办法》的法源。每一个文化艺术单位和所有的艺术档案工作者都要学好、用好《档案法》、《艺术档案管理办法》、《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不断加强档案宣传工作,提高全体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档案意识,各级领导应始终把档案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在平时的工作例会、业务会议中加强宣传,强调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要把艺术档案工作列入年度工作并结合年终考评,由软指标转为硬指标,加以落实。

2.建立健全单位艺术档案管理制度。艺术档案工作由于工作要求高,涉及部门广,很多人员都是兼职,要想把档案工作完全管理起来,必须有制度作为保障,把各项工作具体化、程序化。艺术档案人员要充分利用《档案法》、《艺术档案管理办法》赋予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的权力,依法制定和完善单位的艺术档案管理制度,如《艺术档案归档范围》、《艺术档案归档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档案借阅利用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等。制度的形成无疑为艺术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提供依据,特别是艺术档案归档范围、艺术档案归档要求的制定可针对不同艺术门类的业务干部制定不同的归档范围,真正体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艺术档案齐全完整安全。

3.重视珍贵文化艺术档案的征集和抢救。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艺术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以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高度,切实加大各地文化艺术界名人名家、民间老艺人文化艺术档案、资料的收集力度,全面收集和妥善保护他们在长期的文化艺术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照片、音像、实物、电子、出版物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档案、资料,不断丰富和优化文化艺术档案的种类和内容。切实加强珍贵、重要及濒危文化艺术档案特别是列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档案的征集和抢救工作,通过各种渠道,采取不同方式,征集和抢救散存在社会上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地方戏曲、民间手工艺品、口述文化、民俗活动等珍贵、重要及濒危的文化艺术档案和资料并妥善保管,使之成为传承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为子孙后代积累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4.抓好艺术档案人才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艺术档案工作是一项艰巨细致而且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艺术档案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业务水平以及艺术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各级领导要重视艺术档案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艺术档案工作人员的选配和培训,可采取集中授课、现场培训、以老带新、在岗自学、交流参观等多种形式,加强档案人员的文化艺术理论、艺术档案业务知识和现代化科技设备操作技能的学习和提高。还要关心艺术档案人员的工作、生活,包括职称、待遇等问题,保证艺术档案队伍的稳定。

5.加强艺术档案资源开发,实现艺术档案的有效利用。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艺术单位应切实加强文化艺术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艺术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紧紧围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工作重点,结合重大文化艺术活动,深入挖掘、整理库(室)藏文化艺术档案、资料,通过举办专题文化艺术展览、开展专题文化艺术档案编研等,为领导决策和单位工作提供参考,为繁荣文化艺术事业、打造文化品牌提供服务。要紧紧抓住社会和公众的需求,积极探索文化艺术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大众,提供有价值、高品位的文化艺术档案编研产品,开展高效、便捷的文化艺术档案利用服务。

6.推进艺术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艺术单位要主动顺应档案信息化管理新趋势,抓紧制定艺术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有序推进艺术档案信息化工作,努力提高艺术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一是要加强库(室)藏艺术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现有的纸质和模拟信号载体的艺术档案进行处理,借助扫描仪、数码相机、光盘等手段,将其转化为电子数据,实现艺术档案数字化处理,尤其一些较为珍贵艺术档案更要抓紧处理,尽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保存其原貌,为高效、便捷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奠定良好基础。二是要选择采用成熟的档案管理软件等现代化手段对档案目录进行著录,建立艺术档案目录数据库,便于艺术档案的检索和查阅,最大程度上实现艺术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发挥和提升艺术档案的作用。

艺术档案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创作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文化交流的历史印证,是提升文化艺术工作层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做好艺术档案工作是发展文化艺术事业、保护文化遗产、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我们要本着对历史和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认真切实做好艺术档案工作,助推文化事业的发展。

作者:彭毅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艺术浅析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艺术性

0067-01

当前,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班级管理工作越来越难做,对班主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认为,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个班级犹如一个大家庭,要管理好一个大家庭,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并且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事务当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树立集体主义观念。为此,笔者改变了班委会“一做到底”的方式,实行班委会轮换制,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例如,新学期开始,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然后请各个小组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分工,每个小组轮流担任班委一周,管理班级事务。自从实施了班委会轮换制,平时纪律散漫的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后变得自觉多了。笔者在学期中和学期末两个时间段分别开展了两次“人人评好班委”活动,对表现出色的小组及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从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奖励方式上,笔者除了给予精神奖励,还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如奖励学生文学名著、作文选、故事书等。获奖的学生对奖品具有所属权,全体学生具有阅读权。在管理班级工作中,笔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将班级管理的权利交给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

好的班级环境要有良好的班风和班级文化,因此,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要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和班风的建设。首先,营造文明的语言环境。比如,在“讲文明、懂礼貌”方面,笔者引导学生见到长辈、老师时主动问好。平时,笔者看见学生会报以微笑并主动对学生说“你好”;上课时,笔者会先向学生们问好,学生们也会向笔者问好;课中,笔者提问学生时会用“请举手”“请回答”“请坐下”“谢谢”等礼貌用语。学生在笔者的耳濡目染下,学会了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其次,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黑板报、手抄报、图书角等要力求做到既美观大方又突出教育功能;班主任可以指导班委会成员组织开展背古诗、读名著、猜谜语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增强集体主义观念,促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最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学生,发现并放大学生的优点,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去年9月,班里的学生买了一台“尊师扇”送给老师。有一天,天气非常热,笔者来到教室查看学生上课的情况。这时,科任教师正边擦汗边回头观察学生的听课情况,发现风扇正定向吹着“小捣蛋”张振豪(化名)。此时,同学们都注意到了科任教师的动作,不约而同地看着张振豪,张振豪的脸红了。对此,科任教师假装没看见,继续上课。此时笔者看到张振豪移动着手指,把风扇遥控器悄悄地按了一下,风扇很快吹向科任教师。为此,笔者悄悄地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而张振豪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可见,班主任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赏,有利于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导向。

三、树立师表形象,做到言传身教

班主任在教育和管理学生时要做到言传身教。假如教师言不雅、行不正,那么学生就不会敬佩老师,这对班级管理是极其不利的。因此,班主任要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为人师表。比如,当教师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时,教师就不能随便迟到、早退,并且要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否则就无法起到表率作用。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好样子。教师以身作则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以开展“美丽广西清洁校园”活动为例,笔者要求学生讲卫生、爱清洁,不随手乱扔果皮纸屑,对此,笔者说到做到。每天早晨进入教室,笔者把讲台收拾整齐并擦拭干净,看到教室地面有废纸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科任教师来给学生上课,心情愉悦,常常表扬学生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得好。渐渐地,学生学会了讲究卫生,在教师来上课前主动把讲台收拾干净,打扫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可见,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教师要发挥表率作用,做到言传身教。

总之,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勤练“内功”,积极探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将爱心献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促进班级的发展。

(责编 欧孔群)

作者:蔡金英

第三篇:领导干部的工作艺术

领导工作本身就是一门学问,需要领导者具备相应的素质、能力、技巧。基层领导是“领导大厦”的“地基”,是领导层次中的基数级。实践表明,当好基层领导,需要善于运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辩证思维,科学预测和判断形势,正确把握和协调上下级关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效挖掘和利用各类资源,从而团结和带领大家去实现工作目标。当然,对于基层领导来说,首要的是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艺术。

一、“德”“才”兼取的“强身”艺术

实践表明,基层领导自身素质的高低往往是其工作开展的成功与否的“试金石”。“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领导要想开展好工作,首先要学会“强身”,全面丰富和发展自身的能力素质。德才兼备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德”是为人执政的支撑和根本,“才”是做人谋事的本领和能力,“德”与“才”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品德是才干的基础与动力,才干是品德的彰显与促进。有德无才是庸才,容易误人误事;有才无德是歪才,容易坏人坏事;德才兼备是人才,能真正成人成事。因此,基层领导需要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重德不轻才,厚才不薄德,坚持德才兼进的“素质观”,时时注重加强自身品德修养,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内涵和人生境界,确立为党、为人民奋斗终生的人生目标;处处留心提高才能,瞄准未来发展需要加强知识储备,立足岗位努力钻研业务,结合实践全面提高自身能力,使自身“硬气”、让群众“服气”,为有效开展领导工作打下全面的过硬的素质基础。

二、“言”“行”并举的表率艺术

基层领导干部是与广大群众接触面最宽、接触时间最长、打交道最多的领导层。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进而模仿在行动上。基层领导能否做到言行一致,能否为群众做好表率,直接关系到群众是否拥护与信任,关系到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实践表明,如果只注重在“言”上做文章,说起来头头是道、听起来天花乱坠、做起来不着边际,开始或可迷惑群众,最终必遭群众唾弃;如果只注重在“行”上下工夫,而不善于引导鼓舞群众,则难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开发群众的潜力,往往只能事倍功半。因此,领导干部重“言”轻“行”不行,重“行”轻“言”亦不可,而应努力做到言行并举。“言”贵在引导人、鼓舞人,“言”而有信;“行”贵在踏实、务实,“行”必有果。具体而言,就是基层领导干部不仅应注重做好发动群众、鼓舞群众、推动群众的引导工作,更应注重叫响“看我的”“跟我来”,善于组织群众、带领群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有一种说到做到的诚信精神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真正成为群众的榜样。

三、“上”“下”一致的协调艺术

基层领导是联系上级党委机关与下属干部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实际工作中必然会时刻处于对“上”或对“下”的时空中。因此,卓有成效地做好领导工作,既让上级放心又让群众满意,就需要基层领导合理把握时机,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一方面,对上级党委机关、上级领导要尊重和服从,尽心竭力地维护上级领导的威信,落实上级党委机关领导的指示和要求。但服从不是盲从,而是科学地理解上级指示和要求,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同时,注重沟通,搞好协调,高质量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使自己成为领导心目中的“放心”干部,争取领导对工作的最大支持。另一方面,对广大群众要认真负责,把政策及时落实到群众中,做到“不变调”“不打折”。同时,还要及时了解掌握群众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通过自身努力和向上级反映积极给予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或者超出政策规定范围的,则要结合政策和制度耐心向群众解释,从而成为群众“靠得住”的“满意干部”。

四、“杯”“碑”相辅的进取艺术

基层领导处在工作第一线,衡量基层领导主要靠工作成绩,也就是俗话说的“奖杯”。“奖杯”是上级对基层领导政绩的认可和鼓励,是衡量基层领导工作成效的一条标准。衡量基层领导的政绩还有一条重要的标准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率,也就是俗话说的“口碑”。“口碑是人民群众对基层领导业绩的真实评判。”“奖杯”含金量有高有低,“口碑”流传有好有差。基层领导在工作中要重“奖杯”,更要重“口碑”,做到“杯”“碑”相辅。重“奖杯”就是在工作中积极进取,通过踏踏实实的工作和所取得的业绩,形成基层良性竞争的生动局面;重“口碑”则是重视广大群众的声音,重视民意和呼声。俗话说:“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因此,基层领导在实际工作中,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办群众之所盼,真正将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将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目标,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

五、“诺”“拒”并用的正“身”艺术

由于手中握有人民赋予的权力,因此基层领导在现实工作中,必然会经常遇到需要做出“允诺”与“拒绝”的情况。能否准确把握“诺”与“拒”的度,真正做到该答应的答应,不该答应的坚决拒绝,是衡量领导干部自身作风是否过硬的重要标志。为此,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需要做到“诺”“拒”并用。具体来说,就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办事。该允诺的一定要允诺,不唯唯诺诺。这种允诺是一种责任,是群众对自己的信任。倘若不能当机立断,则会逐渐在群众中失去威信并丧失群众的信任,从而失去工作的基础。该拒绝的坚决拒绝,不徇私枉法。这种拒绝是一种职责,是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义务。倘若不能拒绝诱惑,则很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甚至成为历史的罪人。该允诺并已允诺的事一定要去做,因为这种允诺是一种诚信;该拒绝并已拒绝的事一定要坚持,因为这种拒绝是一种正气。真正做到“诺”“拒”并用的基层领导,才能不断“正身”,使自己始终保持一身浩然正气,在干部和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六、“正”“副”到位的立威艺术

正职与副职是构成基层领导班子的基本元素,从工作性质上讲属于被负责与负责的关系,从共事的角度看属于事业上的搭档、工作中的挚友。能否正确处理正职与副职的关系,不仅关系到正职与副职之间的配合,而且关系到群众对班子的支持。实践证明,一个团结的班子往往会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正职与副职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反之,一个内耗很大、钩心斗角的班子不仅会影响班子的领导能力,而且也难以得到群众的拥护与认可。因此,正职与副职都要做到工作到位、团结到位、帮扶到位。正职统揽不包揽,善断不武断,信任不放任,放手不撒手;副职到位不越位,服从不盲从,补台不拆台,揽事不揽权。正职注意尊重副职,既要落实制度坚持原则,又要主动沟通、集思广益,善听不同意见,不当“家长”当“班长”;副职要服从全局,既要按照分工积极主动地做好分管工作,又要主动汇报,维护班子的集体领导和正职的威信,不重“权力”重“实绩”。正职与副职之间坚持互相信任、彼此支持,真正形成“内外一盘棋”,从而在群众中树立起党委班子的威信,成为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七、“张”“弛”有度的决策艺术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基层领导团结党委一班人正确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增强党委集体领导效能,从而提高基层党委的决策水平,关键是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做到“张”“弛”有度。贯彻民主集中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发扬民主不够或强调集中不够。发扬民主不够,就是不经过广泛酝酿讨论,便由少数领导匆忙下结论,主观决策。强调集中不够,就是领导班子成员各执己见,长时间形不成一致意见。正确把握“张”“弛”之度,首先要充分发扬民主,大胆放手,让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心里话都讲出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实践证明,凡是好的主意、正确的意见、科学的办法,大都是集体讨论产生的。其次要适时集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基层领导班子正、副职要善于审时度势,在大多数委员态度明朗、意见一致且符合上级精神和单位实际时果断决策。再次要善于抓住根本点,实现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统一,即:放手不撒手,不搞绝对民主;果断不武断,不搞仓促的集中。只有坚持民主与集中的正确结合,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

八、“褒”“贬”并重的激励艺术

重视运用激励手段开展工作是基层领导引导干部群众加强建设的有效方法。“褒”就是重视给予表扬,“贬”就是适时开展批评。表扬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鼓励。对下属干部群众结合工作成绩适时进行表扬是一种艺术,有利于激发其内在动力和潜能,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批评是一种鞭策、一种提醒。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开诚布公的批评也是一种艺术,有利于下属干部和群众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进行纠正。表扬与批评都是方法和手段,不是目的。进行表扬,要与现实紧密结合,反对“一俊遮百丑”;开展批评,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杜绝不负责任、夸大其词的批评。当前,在少数基层领导班子中存在着“表扬多、批评少,敷衍塞责多、实事求是少,自我批评多、相互批评少”等不良现象。表扬与批评出现失衡,容易滋生“好人主义”。因此,基层领导应坚持“褒”“贬”并重,既重视树立正面典型,又重视帮助“缺腿”单位和个人,使“先进”与“后进”都能明确各自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从而合力推进单位建设健康发展。

九、“知”“任”自如的用人艺术

为政之要在于择人。东汉历史学家班彪分析刘邦之所以成大事的五大原因,其一就是知人善任。他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知人就是了解人,善任就是会使用人,知人是善任的前提。用人要量才使用,不要大材小用,也不要小材大用,这是基本原则。管理学有一个理论叫“能级相称理论”,管理的组织结构与组织成员的能级结构必须相互适应和协调,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组织目标。该理论中的“能级”是指组织成员在一定条件下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起作用的各种能力之和的差别。在管理活动中,“级”表示管理机构的不同环节和不同层次。管理机构中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环节上的管理人员所处的地位是有差别的。不同管理级别和层次的管理者对组织目标的完成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但这些由各管理人员及其相应管理职能形成的各个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对整个管理系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都是完成组织目标所必需的管理组织结构要素。

俗话说:“用人唯才。”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人有其长,也有其短。一个人工作有魄力,有可能显得不够老练;人老练,又可能显得不太灵活;而那些工作机灵的人,可能不稳重;过于稳重的,又可能在工作上不善开拓。在用人上我们应该把握主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不能“一叶障目而不识泰山”,对优秀人才、真正的能人,要取大节而略其小过,要委以重任、大胆使用。“得人才者得天下。”唐太宗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一个明智的领导者能够做到“用人不求全责备”,就能凝聚一批优秀人才、得力干将。对那些有些小过的人才如果加以重用,他会以感恩的心尽力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使你如虎添翼。同时,又能体现领导者宽厚豁达、仁爱友善的品德,其威信也会随之大大提高。所以,领导者在择人方面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样才能选好人、用好人。

(作者系郑州经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责编:路 童

作者:耿富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艺术硕士论文范文下一篇:运输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