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2022-09-02

第一篇: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哥德巴赫猜想的严谨定性证明》 作者姓名:崔坤

作者单位:即墨市瑞达包装辅料厂 E-mail:cwkzq@126.com 关键词:CK表格,陈氏定理,瑞尼定理,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

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由于近代数学规定1不是素数,那么除2以外所有的素数都是奇素数,据此哥猜等价:

定理A:每个≥6的偶数都是2个奇素数之和。 推论B: 每个≥9的奇数O都是3个奇素数之和;

证明:首先我们设计一个表格---CK表格:

第一页 在这个表格中通项N=An=2n+4,它是有2层等差数列构成的闭合系统,

即上层是:首项为3,公差为2,末项是奇数(2n+1)的递增等差数列。

下层是:首项为奇数(2n+1),公差为-2,末项是3的递减等差数列。

由于偶数是无限的,故这个表格是个无限的,由此组成的系统就是一个非闭合系统。表中D(N)表示奇素数对的个数,H(N)表示奇合数对的个数,M(N) 表示奇素数与奇合数成对的个数。不超过2n+1的奇素数个数为 π(2n+1)-1有CK表格可知:D(N)= π(2n+1)-1- M(N) 根据CK表格、陈氏定理1+

1、瑞尼定理1+2,

第一层筛得:

N1=P1+H1,偶数N1≥12,奇素数P1≥3,奇数H1≥9,即: N1=P1+H1=P1+P3=P5+H3,筛得:N1=P1+P3,

其中奇素数P1≥3,奇素数P3≥3,奇素数P5≥3,奇合数H3≥9 偶数N1的最小值是3+3=6,

故每个N1≥6的偶数都是2个奇素数之和 故命题得证

同理:第二层筛得:

N2=P2+H2,偶数N2≥12,奇素数P2≥3,奇数H2≥9,

第二页 即:

N2=P2+H2=P2+P4=P6+H4,筛得:N2=P2+P4,

其中奇素数P2≥3,奇素数P4≥3,奇素数P6≥3,奇合数H4≥9 偶数N2的最小值是3+3=6,

故每个N2≥6的偶数都是2个奇素数之和 故命题得证

第三层筛得: N3=N1+N2, N4=H3+H4 则N3=P5+P6+ H3+H4= P5+P6+ N4 那么N3-N4=P5+P6 设N=N3-N4, 则N=P5+P6,其中奇素数P5≥3,奇素数P6≥3 故每个N1≥6的偶数都是2个奇素数之和 故命题得证 综上所述:

故定理A得证:每个≥6的偶数都是2个奇素数之和。

第三页

推论B: 每一个大于等于9的奇数O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素数之和。简言:O=P1+P2+P3 证明:设P

1、P

2、P3均为≥3的奇素数,那么根据定理A可知:P3+N=P3+P1+P2, 因为P3为≥3,N≥6,所以奇数O=(P3+N)≥9,即奇数O=P1+P2+P3 故:每一个大于等于9的奇数O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素数之和。

简言:O=P1+P2+P3,故推论B得证 至此我们成功的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作者:崔坤

即墨市瑞达包装辅料厂 2016-09-14-14-38

第四页

第二篇: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思路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方法

引言

数论之位数运算,一个新的的概念,一个新的方向,一个新的课题。希望广大数学爱好者能参加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中,从中发现更多的理论,解决更多的问题。

目录

一、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思路

1、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引入的一些符号代表含义

2、素数定理代数表达式

3、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第一章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思路

通过证明一任意大偶数可拆分2素数之和的数量呈增长趋势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一、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引入的一些符号代表含义

1、n,(n≥1;n∈自然数)

2、Pn≈π(x)任意正整数n包含的素数数量

3、Pn1,(0,m)区间内素数数量

4、Pn2,(m,2m)区间内素数数量

5、Pm,任意正整数n包含的素数类型数量

5、(γ,γ=-0.0674243197727122)素数分布系数

6、(λ,λ=0.615885950123984)素数类型中素数与伪素数等差比例系数。

7、logn,以n为底的对数

8、H,小于等于n的所有素数类型的组合数量

9、H1,小于等于n的素数类型组合数量

10、Hn,取值为n时可拆分素数对数量

11、HAL,偶数类型1

12、HBL,偶数类型2

13、HCL,偶数类型3

14、HDL,偶数类型4

15、(m,2m 2m=n)相对区间

16、Hnx=Pn2*(Pn2*2+1)*H1/H,相对区间内两素数组合下限

17、HALx,偶数类型1组合下限

18、HBLx,偶数类型2组合下限

19、HCLx,偶数类型3组合下限 20、HDLx,偶数类型4组合下限

21、Hns=Pn1*(Pn1*2+1)*H1/H,相对区间内两素数组合上限

22、HALs,偶数类型1组合上限

23、HBLs,偶数类型2组合上限

24、HCLs,偶数类型3组合上限

25、HDLs,偶数类型4组合上限

二、素数定理代数表达式

1、Pn=π(x)≈(0.8n/3)/{γ+λ*(logn-2)+1}

2、Pn1=π(x)≈(0.8n/6) /{γ+λ*log(n/2-2)+1}

3、Pn2≈Pn-Pn1

三、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1、Pm≈0.8n/3

2、H=(0.8n/6)* (0.8n/3+1)

3、H1=144*(n/90-1)*(n/90-1)+328(n/90-1)+186+{(n/90-1)+2}/2

4、Hn={(Pn*(Pn+1)/2}*H1/H

5、HAL=Hn*0.08/(n/90+1);

6、HBL=Hn*0.06/(n/90+1);

7、HCL= Hn*0.04/(n/90+1);

8、HDL= (Hn/30)/(n/90+1),

9、Hnx=Pn2*(Pn2*2+1)*H1/H;

10、HALx= Hnx*0.08/(n/90+1);

11、HBLx= Hnx*0.06/(n/90+1);

12、HCLx= Hnx*0.04/(n/90+1);

13、HDLx= (Hnx/30)/(n/90+1);

14、Hns=Pn1*(Pn1*2+1)*H1/H;

10、HALs= Hns*0.08/(n/90+1);

11、HBLs= Hnx*0.06/(n/90+1);

12、HCLs= Hnx*0.04/(n/90+1);

13、HDLs= (Hnx/30)/(n/90+1); 结论:取自然数n,随着n→∞,HAL、 HBL 、HCL 、HDL的值呈扩张性增涨; HALx、HBLx 、HCLx 、HDLx的下限值也呈扩张性增涨;HALs、HBLs 、HCLs 、HDLs的上限值也呈扩张性增涨,因此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如看过此文后还请与本人的素数计算公式及实际误差对照表及百万素数表及歌猜计算公式的电子表格一同研究(事倍功半)

第三篇:我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哥德巴赫猜想:每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都可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证明: 构造集合 V = {X | X 为素数 } , 即 对于任意素数 X ∈ V现构造大数 K 为集合 V 所有元素的乘积,

K=∏X ( X ∈ V) = 2*3*5*7*11*13......*m*......*n即K为所有素数的乘积,由上式明显可知,K为大于6的偶数。按照哥德巴赫猜想,可表示为 K = L + G

现假定 L 是素数,可得

G = KL 都不是素数

∴ K 不能被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的形式

∴ 可知 哥德巴赫猜想 不成立。

证明完毕。

第四篇:用C语言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6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和。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void)

{

int number,a,b;

char c;

int i,j,k,l;

int sum,m;

system("cls");

printf("enter your number:");

scanf("%d",&number);

for (i=2; i<=number; i++)

{

sum=1;

for (j=2; j

{

if (i%j!=0)

{

sum=sum+1;

}

}

if (sum==(i-1))

{

if ((i+1)==number)

{

a=i;

b=1;

printf("%d=%d+%d ",number,a,b);

}

else

{

for (k=2; k<=i; k++)

{

m=1;

for (l=2; l

{

if (k%l!=0)

{

m=m+1;

} } if (m==(k-1)) {if ((i+k)==number&&i!=k){a=i;b=k;printf("%d=%d+%d ",number,a,b);

}

}

}

}

system("pause");

}} }

第五篇:猜想证明题1[模版]

猜想证明题

1例1.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D、E、F分别在边

BC、CA、AB上,且DEF也是等边三角形.

E(1)除已知相等的边以外,请你猜想还有哪些相等线段,并证

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F(2)你所证明相等的线段,可以通过怎样的变化相互得到?写

出变化过程. DCB

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

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进行结论猜想。求解这类问题,不能随意乱猜,要结合题目给出的条件,根据图形直观的找出结论后再进行合理的推理论证。

解:(1)图中还有相等的线段是:AE=BF=CD,AF=BD=CE,

事实上,∵△ABC与△DEF都是等边三角形,

∴∠A=∠B=∠C=60°,∠EDF=∠DEF=∠EFD=60°,DE=EF=FD,

又∵∠CED+∠AEF=120°,∠CDE+∠CED=120°

∴∠AEF=∠CDE,同理,得∠CDE=∠BFD,

∴△AEF≌△BFD≌△CDE(AAS),所以AE=BF=CD,AF=BD=CE。

(2)线段AE、BF、CD它们绕△ABC的内心按顺时针(或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20°,可互相得到,线段AF、BD、CE它们绕△ABC的内心按顺时针(或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20°,可互相得到。

说明:

1.本题考查的是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应用及旋转变换,它立意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因为几何直观是一种思维形式,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一种直接的识别或猜想的心理状态.它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考查了学生的能力,更因为几何直观具有发现的功能.这种思维既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又有抽象思维的特点,所以成为近几年中考试题的考点及热点问题。

练习一

1.(北京丰台)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E是BD

延长线上一点,F是DB延长线上一点,且DE=BF。请你以F

为一个端点,和图中已标明字母的某一点连成一条新的线 段,猜想并证明它和图中已有的某一条线段相等(只须证

明一组线段相等即可)。(1)连结____________;(2)猜想:______=______;(3)证明:

2.(河北)如图10-1-2(1),10-1-2(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是AB延长线上一点。直角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经过点D,且直角顶点E在AB边上滑动(点E不与点A,B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与∠CBM的平分线BF相交于点F。

⑴如图10-1-2(1),当点E在AB边的中点位置时:

①通过测量DE,EF的长度,猜想DE与EF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②连接点E与AD边的中点N,猜想NE与BF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③请证明你的上述两猜想。

⑵如图10-1-2(2),当点E在AB边上的任意位置时,请你在AD边上找到一点N,使得NE=BF,进而猜想此时DE与E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3.(河南)空投物资用的某种降落伞的轴截面如图所示,ABG是等边三角形,C、D是

CG、DG分别交AB于点E、F,以AB为直径的半圆O的两个三等分点,试判断点E、

F分别位于所在线段的什么位置?并证明你的结论(证明一种情况即可)

D到B、C、4.(潍坊)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及四边形外一直线l,四个顶点A、

直线l的距离分别为a、b、c、d.

(1)观察图形,猜想得a、b、c、d满足怎样的关系式?证明你的结论.

(2)现将l向上平移,你得到的结论还一定成立吗?请分情况写出你的结论.

5.(锦州)如图a,△ABC和△CEF是两个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且有一个公共顶点C,连接AF和BE.(1)线段AF和BE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2)将图a中的△CEF绕点C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图b,(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3)若将图a中的△ABC绕点C旋转一定的角度,请你画山一个变换后的图形c(草图即可),(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作出判断不必说明理由;

(4)根据以上证明、说理、画图,归纳你的发现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程资料员工作内容下一篇:供电局轮岗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