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艺术院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2-09-11

作为新时期的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 对接文化产业发展, 我们需要培养具有编、导、演于一体的专门人才。我们可以通过专业教学改革, 树立新的专业建设发展理念, 解决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存在的教学内容与舞台实践不能有效对接、培养的专业人才只具备基础的表演能力等问题。

一、新时代戏剧影视表演教育的发展特性

时代快速进步, 戏剧影视的受众群体正在发生变化, 且受众的喜好和艺术欣赏偏好也在不断变化, 由此导致文化市场跟随大众的变化而变化, 现今人们更为热衷于短小精悍的文化形式, 由此各类型的文化艺术产物蓬勃兴起[1]。从历史角度来说, 艺术是贵族性的象征, 而现今早已经不是当初的单一概念, “艺术”已经普及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 是生活中触手可及、随处可见的客观对象。由此当今艺术教育也不再是传统“单一技术教育”, 以单纯的演出表演人才培养为目的, 而是向着综合交叉艺术教育发展,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现今文化市场的改变和受众的需求大力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单一传统的表演戏剧影视教学体系已无法满足社会受众的需求, 也无法全面培养出社会需求性的戏剧影视表演人才, 由此高职艺术院校需要准确定位, 结合社会及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保持优秀教学传统体系的基础上, 发展、创新、完善、改革, 培养出社会需求型的高素质表演人才。

二、高职艺术院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改革与实践

1、表演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传统教学体系更加注重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 而学生通常会在课后进行自我练习和巩固, 且戏剧影视专业的学生课程任务也很繁重, 自己的时间也少之又少, 由此表演作为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 对于实践的需求很大, 现今针对这一特点, 在表演类课堂教学内容上有较大的改革和调整, 在课堂中设置了更多反复练习的时间和机会, 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逐渐内化更多的能力[2]。在课堂中, 要多多设置即兴练习, 并且设计出表演技能与演员创作素质相结合的练习任务, 让学生课后完成, 表演不能只注重于模仿, 更为重要的是创造。另外, 表演类课程内容繁多且丰富, 在灵活、灵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压抑与压力可能会让学生过于紧张, 从而掩埋了学生的灵感。另外, 教育过程中时刻保持着基础阶段元素与表演元素的连贯性, 贯穿始终, 不能出现跳层和割裂状况。表演教师在教学中则不再担任主体地位, 而是以引导者的身份指导和帮助学生, 训练各项表演元素, 并且鼓励学生在训练中找到生活, 在生活中找到表演的灵感, 将自身的创造性和表演的艺术性完美发挥出来。同时在训练学生掌握基本功时, 还要通过剧目实践教学来让学生掌握巩固表演的技能技巧, 通过剧目驱动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创造性, 学生不是被动的去学习, 而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剧目为主线,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创作欲, 打造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

2、形体与表演台词的融合教学

在高职艺术院校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 形体课课程中引入发声练习, 能够有效强化各类技能的训练效果, 台词课程与形体课程的结合形式是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 这也是一种新式的强化动态式的教学方法[3]。形体课堂与表演台词的融合, 不同于单纯发生及声乐课程的教学目的, 其结合的最终教学目标在于对学生进行动态发声的习惯性训练, 让其“动、念结合”。具体教学过程中, 通常要求学生边叙述台词、边进行肢体动作, 从而让台词、表情、动作以及肢体语言协调, 在不断的练习中巩固, 达到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习行为习惯的目的。形体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柔韧性、身体协调性、反应灵敏度, 与表演台词的融合教学, 能够增强节奏感, 提升学生的表演热情, 做到一心多用, 因为艺术戏剧影视专业的学生, 在就业中最为突出的是交叉式表演能力。

3、综合汇报演出

高职院校戏剧影视表演教学改革过程中, 摒弃过去单一化的教学汇报形式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在改革后的课程实践中, 有效加强了“声、台、形、表”之间的融合性, 将原本相对独立的课程进行综合性融合, 最终以教学汇报以及晚会等形式进行学业审核, 也将其作为阶段性教学的节点评价试题[4]。综合汇报演出能够验收上一阶段的教学成果, 并且发现上一阶段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为下一阶段的教学重点设置、改革以及调整提供理论个实践依据, 以此为基础不断提升。一般来说, 综合汇报演出的形式多种多样, 包括独唱、合唱、舞蹈、舞台剧、相声、快板、戏曲、魔术、话剧、小品、音乐剧等众多内容, 经常性的进行综合汇报演出, 能够展现出演员的最佳能力和综合素养, 并且将自身的优势以及才艺完美发挥出来, 并且提前在舞台上展示自己, 战胜自己。

三、建议

当前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教学手段趋向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的必然选择, 也是未来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而复合型表演艺术人才的培养也是当前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重大教学要求。但在高职艺术院校的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 需要注重的是复合型表演人才的培养问题, 也就是说要将“博与专、学与用”的问题深刻理解, 融合贯通于课程体系之中。众多艺术院校开设了编剧、导演、主持、采编、评论等不同类型的课程, 虽然有效的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但表演这一灵魂性、核心性的内容决不能忽视, 不能将教育过度职业化, 从而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然天性。另外, 在课程设置方面, 应该讲求稳定, 实用性课程的增加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但要注意不能冲击了表演基础课程的地位。

摘要:高职艺术教育工作者以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而孜孜以求, 如何在改革教学和实践中进行创新, 培养文化产业需要的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表演人才, 首先需要对高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结合用人单位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改革, 融入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

关键词:高职表演,教学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慧琳.对中国高校表演专业教学现状及发展的思考[D].重庆大学, 2011.

[2] 苏静.戏剧形体系列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齐鲁艺苑, 2016, 02:114-116.

[3] 龚佳丽.从游戏训练到表演创作——基础训练课程在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戏剧之家, 2016, 20:203.

[4] 那刚.高职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优化——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影视表演专业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 04:49-5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加快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下一篇:建立高职教育弹性学制的学籍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