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与心理素质论文

2022-04-30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声乐演唱与心理素质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声乐演唱需要声乐作品、音乐创作者和演唱者三者共同参与、协调合作。声乐演唱中的艺术个性是演唱的重要构成因素,它以声乐演唱的共性因素为基础,主要受演唱者个性倾向与个性特征的影响。艺术个性是演唱者演唱风格形成的标志,能赋予声乐作品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张力。

声乐演唱与心理素质论文 篇1:

声乐演唱中气息的控制运用研究

摘要:艺术事业的发展与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息息相关,声乐演唱作为艺术事业的一大分支也在不断发展,其中气息的控制与运用越来越受演唱者重视。气息的控制运用可使演唱深入人心。文章探究声乐演唱中气息的控制与运用,在此基础上发现现存问题,并分析具体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后续声乐演唱气息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声乐演唱;气息研究;控制运用

0 引言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逐步加大了对艺术的追求力度。音乐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有着别致的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声乐演唱作为更高层次的音乐形式,有着极强的观赏性与艺术性,因此,其音调、音色与音准也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气息的控制与应用。气息是声乐演唱的基本要素与歌唱发声的根本源头,也是影响歌声是否通畅与圆润的重要因素,可见一首悠扬美妙的歌曲离不开对气息的合理控制与运用[1]。然而,声乐演唱中气息的控制并不像吸气与呼气那样简单,在运用时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声乐演唱中气息的控制与应用至关重要,这不仅为演唱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气息调控方法,也促进了音乐这门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1 声乐演唱中气息的控制运用

1.1 声乐演唱中的气息

众所周知,气息在声乐演唱中极为重要,和我们日常熟知的气息有很大差别。气息作为音乐术语,包括吸气和呼气两部分。吸气指胸腔容积扩大,空气经呼吸道到达肺部的过程;而呼气则指腹肌收缩,胸腔内的空气受到压缩,经由口、肺部、气管进入鼻腔,最后排出体内的这一过程。由此可见,在气息运作过程中,身体上的头腔、口腔与胸腔协同工作,空气在器官里流通,这一点从“天伏地,地伏天,天地贯通,气经丹田,息从中而出”就可探窥,气息通过歌曲的强、弱、抑、扬、顿、挫等来表现[2]。因此,在声乐演唱中,歌曲的内部变换需要气息的辅助,同时气息能帮助演唱者培养自己独特的演唱习惯与演唱方式,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1.2 声乐演唱中气息的控制

控制气息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即本能。在声乐演唱中,演唱家利用气息更有效地发声,然而发声的效果在于对气息的控制[3]。气息的控制关系到身体器官的协调性,也决定了身体的状态。因此,若演唱者缺乏对气息的控制,只是一味专注演唱,那么演唱者将失去对身体的控制,会出现重心不稳、呼吸急促等状况。在声乐演唱中,气息的控制不是单一的,我们都知道声音由物体震动产生,而身体的震动源于共鸣腔,控制气息与共鸣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演唱效果离不开演唱者的音色。音色不分好坏,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音色,演唱者应遵循自然规律,控制自身音色。

1.3 声乐演唱中气息的运用

气息存在于万物之中,因此气息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论是呼气还是吸气,气息都有深与浅的对比。用较大的力气吸气或者呼气时,气息相对较深;缓缓吸气或者呼气时,气息相对较浅。在声乐演唱中,气息有收有放,它在人体内部器官中双向流动,气息不论是由内而外,还是由外而内,都实现了收与放的结合,演唱者想要加强气息,就要放;想要减弱气息,就要收。气息虽无形,却也有断气与连气之分,断气即在运作时停顿的气息,连气即连续的气息。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要具备换气的能力,有时候突然的停顿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除此之外,气息以粗与细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以粗为主的声乐演唱处处充满宽广与扩张的感觉,而以细为主的声乐演唱则表现细腻。

2 声乐演唱中气息的控制与运用的重要意义

声乐演唱对于现代艺术的传承至关重要,声乐演唱中气息的控制运用有利于演唱者自身声线的塑造,还有利于歌曲情感的表达,最重要的是有利于艺术的传达。

2.1 有利于声音的塑造

演唱家的优美音色或许是天生的,但是后期塑造也至关重要。演唱家一般从小就开始学音乐,培养音感,训练气息,这些都是为了塑造独特的声音,但是再高的天赋也需要系统的训练。例如,有的演唱家自小就在音乐方面有极高的天赋,嗓音、音感等条件都极佳,然而后期因为缺少系统的气息指导与训练,错过了最佳的塑造期,演唱时事故频发,常常因气息不稳出现失误。因此,演唱者懂得科学控制气息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进而塑造属于自己的声音。演唱者在后续的演唱中,运用日常形成的气息控制方法可以带来更好的表演。同时,这一声音塑造方式能为之后的声乐演唱提供借鉴,进而为国家音乐事业培养高品质的演唱者。

2.2 有利于情感的表达

艺术品是艺术家灵感与情感表达的结果,一首美妙的乐曲亦是演唱家内心情感表达的结果。演唱歌曲需要技巧,需要天赋,但是,当听众听到一首毫无瑕疵的歌曲,或许会收获一场感官盛宴,却无法产生共鸣。要想让听众产生情感共鸣,演唱者需要懂得转换和控制气息,否则声乐演唱就会缺乏情感。气息通过不同的感官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时拥有不同生活经验的演唱者有不同的气息表现方法,因此,气息的控制与应用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通过变换气息表达自己的情感,赋予歌曲强大的生命力与共情力,带给听众长久持续的情感羁绊,进而推动音乐事业不断发展。

2.3 有利于艺術的传达

艺术是陶冶情操、升华灵魂的重要形式之一。一直以来,艺术的表现都是不拘泥于形式的,表现多样,变换灵活,声乐演唱中气息的控制与运用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艺术或许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相隔甚远,但在日常生活中,艺术是很多人向往的,它以不同的形式渗入我们的生活。在声乐演唱中,气息贯穿演唱者的身体器官。气息的控制与运用通过传达演唱者的丰富情感来传达艺术,因此声乐演唱成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这不仅将声乐演唱推到了艺术层面,而且为气息的控制与运用寻找到了新的出路。就如年代久远的老歌,虽然和当代的流行歌曲有很大的区别,但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跨越岁月,传达着独属于那个年代的味道和感觉。可见,声乐演唱中气息的控制与运用有利于艺术的传达,从而促进艺术事业的发展。

3 声乐演唱中气息的控制与运用的现存问题

气息的科学控制与运用对于成功的表演来说,是必要条件。然而,演唱者在控制与运用气息时,遇到了很多阻碍。首先,气息的真假声转换是一大难题,难以控制与掌握;其次,呼吸方法不当时有发生;最后,声乐演唱对演唱者的心理素质要求很高。

3.1 真假声的气息

不仅专业的演唱家需要掌握真假声的转换技巧,在日常演唱中,我们也常常尝试运用真假声。真声与假声都是人声艺术的发声方法,真声又称大本嗓或者真嗓,它的发声机制近似于胸声,接近于日常生活的发音,声门大多时间呈关闭状态,耗氧量极低;而假声则恰恰相反,它指通过控制气息只使部分声带振动,声音呈透明状[4]。因此,在声乐演唱中,真假声的转换对气息的控制要求极高。真声往往听起来较为厚重,穿透力较小;假声听起来比较柔软,呈现虚飘无力的感觉。不论是真声还是假声,对于演唱者而言都至关重要。可见气息在真假声转换时的力度与量度都极难把握,转换时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导致气息不稳,甚至出现破音等演唱事故。

3.2 呼吸方法

呼吸一词大概是我们最熟悉的词,呼吸贯穿我们人生的始终,我们不用学习就可掌握,然而声乐演唱中的呼吸并不止于此,一呼一吸都很讲究。可是在声乐演唱中,大多演唱事故都是演唱者呼吸不当导致的,主要是呼吸方式不当。例如,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大大延长了呼吸的时间,导致气息极难控制。又如胸式呼吸法,这种呼吸法导致过多气息外排,进而造成气息的浪费。因此,在声乐演唱中,气息使用不当会造成憋气与砸气,这两种换气的方式都有可能损坏演唱者的嗓子。长此以往,演唱者的声带也会受到损害,无法演唱,后果可想而知[5]。由此可见,不当的呼吸方法对于演唱者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这不利于其声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心理素质

声乐演唱通常需要演唱者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而现场演唱充斥着不确定因素,因此,心理素质差的演唱者可能发挥失常,进而导致演出效果达不到预期。众所周知,适度紧张有利于现场发挥,但是若演唱者过于紧张,他们在演唱时就无法全方位兼顾歌曲的旋律、伴奏与气息等,演唱效果会打击演唱者的自信心,之后他们可能会对现场演唱产生恐惧,进而自暴自弃。演唱者长期处于低压中,既不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自身演唱事业的发展。若这一心理问题存在于众多演唱者中,那么,国家演唱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甚至还会影响艺术行业的发展。因此,在声乐演唱中,心理素质的影响不容小觑[6]。

4 声乐演唱中控制与运用气息的具体策略

针对声乐演唱中控制与运用气息的具体问题,演唱者要根据自身需求改进,在日常的声乐演唱训练中,演唱者要加强对真假声的气息练习,培养正确的呼吸方法,同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4.1 加强真假声气息的训练

声乐演唱中真假声的气息很难控制,真声厚重,假声飘虚,演唱者若想掌握正确的真假声气息方法,就要加强训练。首先,在使用真声时,气息要往上提,使其向眉心方向走,若此时加入假声,则要避免气息向上提,保证真声以喊的方式产生,总之,要通过吸这一方式混入假声。其次,在使用假声时,要将气息沉入小腹,混入真声时也要保持小腹中的假声在特定位置,辅以呼吸,在气息处于强力度时发声,这样的假声会圆润细绵,富有颗粒感。最后,真假声一定要在气息的配合下以适当的方式出现在适当的位置,这样能在保持假声丰富细腻的同时,不失真声的厚重感,充分发挥真假声各自的特点,达到意想不到的演唱效果[7]。可见,通过系统有效的真假声气息训练,演唱者在声乐演唱中可随意转换真假声,使歌曲兼具质感与厚度,这也有利于声乐人才的培养。

4.2 培养正确的呼吸方法

呼吸,顾名思义,分为呼气与吸气两部分,都是演唱者在声乐演唱中必备的技巧,掌握呼吸方法很简单,形成正确的呼吸方法却不易。首先,演唱者要避免憋气,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简单的发声训练,如缓缓发出类似于“啊”“哇”等需要扩大口腔的字词,同时也可适当进行歌唱练习,多哼唱富含情感、情绪多变的歌曲。其次,要避免砸气。演唱者可多次实验,寻找适合自己的气息支点,然后不断向这一支点送气,提高气息的流畅度,久而久之就会改掉砸气这一毛病。最后,可通过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改善自己的呼吸方法,这一方法一般国际通用,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主要通过收缩外肋间肌扩展胸腔,达到最佳送气效果,反之则呼气,这一方法能使歌曲高昂而又不失磁性[8]。因此,在声乐演唱中,一定要培养正确的呼吸方法并坚持下去,这样,演唱者的演唱功底才会有实质性的进步。

4.3 注重心理疏导

心理素质是影响演唱者演唱的主观因素,好的心理素质可激发演唱者的潜力,帮助演唱者超常发挥。首先,演唱者在登台演唱时,要抛却任何身份与包袱,专心致志地投入演唱中,若仍然紧张担忧,可采用大口呼吸法与闭眼冥想法,真正放松身心。其次,演唱者要正视自身的优缺点,平常注意多加练习,改正自身缺点,在台上则要忘却任何质疑与冷眼,专注自己的优点,将其放大。最后,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離不开默默的努力,演唱者应当系统学习演唱技巧、寻找适合自己的呼吸方法,虚心请教前辈,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只有足够熟练才能使演唱者充满自信。若这些方法都无效果,就要咨询专家,进行心理疏导。心理问题广泛存在,演唱者只有正视自身的心理问题,努力克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才能保证演唱事业顺利进行。

5 结语

随着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声乐演唱这一艺术形式大放异彩,成为放慢人们高速前行步伐的有效方式,尤其演唱者的气息控制与运用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愈显重要,这一演唱基本技巧有利于演唱者声音的塑造、情感的表达与艺术的传达。然而,演唱者在控制与运用气息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演唱者应当找准主要矛盾。总而言之,一首好的歌曲背后必然倾注了演唱者异于常人的努力、较多的情感投入,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需要艺术家的奉献,因而也需要演唱人才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丽颖.气息运用在演唱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260-261.

[2] 王顺.声乐演唱中气息的重要性与训练方法[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7):134-135,142.

[3] 张野.谈声乐演唱中腔体与气息的关系[J].学院学报,2018(5):12-14.

[4] 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22-23.

[5] 何仲仙.浅谈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技巧:气息与真假混合声的应用[J].艺术家,2019(10):157.

[6] 王思琦.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的发展研究[J].流行音乐,2005(2):16-18.

[7] 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3-125.

[8] 王娜.论声乐演唱中气息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2(1):19-23.

作者简介:贾舒宇(2000—),女,河南开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表演声乐(美声)。

作者:贾舒宇

声乐演唱与心理素质论文 篇2:

声乐演唱中的艺术个性塑造

摘 要:声乐演唱需要声乐作品、音乐创作者和演唱者三者共同参与、协调合作。声乐演唱中的艺术个性是演唱的重要构成因素,它以声乐演唱的共性因素为基础,主要受演唱者个性倾向与个性特征的影响。艺术个性是演唱者演唱风格形成的标志,能赋予声乐作品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张力。演唱者想要塑造艺术个性,可以从注重生活素养、提高精神境界和文化修养、提升专业水平、促进声乐技巧的个性化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声乐演唱;艺术个性;演唱者

聲乐演唱是综合技巧运用与情感表达的表演艺术,是融入演唱者二度创作的艺术。艺术个性在声乐演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赋予同一个音乐作品不同的美,打破单一、趋同的演唱风格。演唱者通过对作品个性化的诠释能够带给听众多元化的审美体验,使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与内涵得到充分体现。

一、声乐演唱中的共性与个性

共性与个性是心理学中的概念,共性与个性的研究对声乐演唱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个性在心理学范畴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行为、思想等方面呈现出的有别于其他人的特征,而声乐表演中的艺术个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首先,艺术个性是音乐创作者的创作个性与音乐演唱者的演唱个性(表演形式和演唱技巧等)相互交融、相互作用、共同产生的;其次,艺术个性是演唱者对音乐作品的个性化理解,是演唱者将自身的情感、经历投射到演唱中的结果[1]。因此,即使是演绎同样的音乐作品,不同的演唱者在情感和艺术上也会有所差异,这就是声乐演唱中的艺术个性的体现。当然,声乐演唱中不仅存在个性,还有一定的共性。声乐演唱的共性是指演唱者在演绎音乐作品时都会遵循的规律和科学的演唱方法,而这些规律和方法往往具有共性。如果说个性是演唱者二度创作的结果,那么共性就是演唱者对音乐创作者审美和音乐作品结构的整体把握。

在声乐演唱中,声乐演唱的共性是个性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强调演唱的艺术个性也要基于对音乐作品的共性把握。演唱者只有协调好声乐演唱中的共性因素与个性因素,才能正确把握声乐演唱中艺术个性的真谛,为听众带来更好的体验。

二、声乐演唱中的艺术个性

优秀的演唱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而且需要对音乐作品保持敏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想象力,这些都是影响演唱艺术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

(一)声乐演唱中艺术个性的表现

声乐演唱中的艺术个性主要表现为声音个性化、技巧个性化和风格个性化。其中,声音个性化是指演唱者受自身生理条件影响,在音色和音域等方面会形成自己的特色。技巧个性化是演唱者后天学习的结果,是对声音个性化这一先天条件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专业培训,演唱者可以在演唱中采取不同的技巧,达到不同的演唱效果。风格个性化是指表演风格各具特色,表演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二次创作。由于每个演唱者的性格、情感、审美和文化修养各不相同,因而二次创作也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最终形成了演唱者别具特色的表演风格。

(二)声乐演唱中艺术个性的影响因素

声乐演唱艺术个性的形成会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这些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演唱的个性倾向和演唱的个性特征。

1.演唱的个性倾向

个性倾向是指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取向,具体表现为梦想、兴趣、目标等。在声乐演唱中,每个演唱者对待声乐演唱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倾向,如个人的发展需求、演唱初始动机、演唱中坚持的信念等都是个性倾向的表现[2]。个性倾向存在的差异会在声乐演唱过程中表现出来,因此,演唱者要正确认识自己,稳定自己的状态,让自身的个性倾向逐步发展为演唱中的艺术个性。

2.演唱的个性特征

演唱的个性特征由演唱者的歌唱能力和演唱气质两方面构成。歌唱能力即演唱者对歌曲的驾驭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歌曲完成度。演唱气质是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散发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状态,如温柔舒缓、外向张扬的气质等。独特的演唱气质能吸引听众,进而成为听众的记忆点,最终影响演唱者的艺术个性。

(三)声乐演唱中艺术个性的重要性

对声乐作品而言,演唱者个性化的演绎能带给听众不同的审美体验,满足听众个性化的审美需求,使其耳目一新,进而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理解声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与精神。若演唱者对同一作品的诠释一成不变,听众就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该作品会被时代抛弃,失去生命力。因此,演唱者的个性表达能为声乐作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使其历久弥新。此外,演唱中的艺术个性也是促进声乐艺术整体发展的重要方式。艺术个性不仅能赋予声乐作品活力,还能让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特征走向多元化发展道路,促进声乐艺术领域的繁荣。

对声乐演唱者而言,对作品进行个性化处理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每个人对舞台和声音的感受各不相同,演唱者只有在演唱中融入自己的个性表达,才能调动整个表演,让自身与声乐作品、创作者紧密相连,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声乐演唱的艺术个性是演唱者二度创作技巧成熟的标志,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演唱者的必备条件。

三、声乐演唱中艺术个性的塑造路径

声乐演唱中的艺术个性直接影响演唱者的演唱风格塑造,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如何培养独一无二的演唱艺术个性,是演唱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下文将围绕艺术个性的塑造路径展开探究。

(一)注重生活素养,突出自我性格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是创作者的生活感悟的具体呈现,同样,声乐艺术也与生活密切相关。演唱者要想呈现真实、有温度的表演,就必须植根现实,依托现实生活,在培养生活素养、感悟生活的过程中探索艺术个性。有了生活经验,演唱者对作品内涵的把握与诠释就会更加得心应手。除了要植根现实,培养生活素养,演唱者还要在演唱中突出自己的个性。个性是演唱者独特的标签。不同人演唱同样的声乐作品之所以效果各异,是因为他们自身性格各异。演唱者要想在演唱中突出个性,就要尽可能把握自身性格特征,并将其放大,使之成为自己声乐演唱中的特点和亮点。需要注意的是,演唱者在选择演唱作品时,最好选择那些符合自身性格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形象。这样有助于演唱者确立个人风格,深入挖掘自身特点,进而逐步将其发展为演唱个性。

(二)树立正确理念,丰富实践经历

实践活动离不开理论指导,声乐演唱也是如此,如何塑造艺术个性、塑造怎样的艺术个性等都需要正确的歌唱理念进行指导。音乐艺术历史悠久,国内外都已形成丰富的音乐文化和演唱风格。如今人们要想培养艺术个性,就要树立多元、开放的歌唱理念,走融合发展之路。声乐演唱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艺术是不分国界的,也不存在绝对的对立,演唱者在演唱中的创作空间较为开阔,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作品演绎需求来选择训练和演唱方法,在开放、多元观念的指导下不断培养自己的艺术个性。尤其是对中国声乐演唱者来说,其不能将西方声乐与中国的传统声乐对立起来,而是要以我为本,将中西演唱方法融合,大胆借鉴西方优秀的声乐演唱技巧的同时,挖掘传统声乐艺术的长处,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长补短,培养独一无二的艺术个性。

演唱者要明确演唱艺术个性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它离不开长期的实践与训练。因此,要想加快艺术个性的形成,就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历。无论是声乐表演中的情感创造还是音乐形象塑造都离不开实践。演唱者只有在舞台实践中才能明确演唱中的创造是否合理、完善,从而在实践中思索并以此为依据反复修正、改进,使艺术个性日益凸显,走向成熟。因此,演唱者要抓住每一次舞台实践的机会,要积极实践、敢于实践,认真对待每次实践。首先,演唱者在舞台实践前要认真准备,努力练习;其次,演唱者要敢于在舞台上展示新技术、新风格,即使反馈不佳也不要轻易气馁,要坚定信念,敢于尝试;最后,演唱者要对每次舞台实践进行复盘,可以借助舞台录像和观众评论分析自身在演唱中的台风把握、技巧运用、个性塑造是否到位,明确自身长处与不足,并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改进与完善。

(三)提高精神境界和文化修养

声乐艺术是给人们带来审美享受的艺术,是挖掘并唤醒人类深层情感的艺术。一次成功的声乐演唱不仅与演唱者个人的音色音质、演唱技巧、演唱天赋等有关,更与演唱者个人的精神境界与文化修养密切相关。声乐演唱在一定程度上是演唱者个人文化与精神的展现,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精神品质能通过音乐作品传递出来,使音乐的表现力、影响力和艺术魅力都得到极大的提升。如果演唱者缺乏一定的精神境界或文化修养不足,那么不仅无法正确理解声乐作品的深层内涵,还有可能传递负面、消极的不良情感,无法满足听众的需求。因此,演唱者要想培养自身的艺术个性,就要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和文化修养。一方面,这能使演唱者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艺术品位得到提升,从而对演唱者的个人气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呈现积极向上的一面,进而获得听众青睐;另一方面,提升精神境界和文化修养能帮助演唱者正确把握作品的深层含义,引导其挖掘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精神魅力,使其对作品产生个性化理解,从而为声乐演唱艺术个性的成功塑造奠定坚实基础。总之,精神境界和文化修养是培养艺术个性的基础,演唱者应当予以充分的关注和重视。

(四)提升专业素质,培养主体意识

声乐演唱中的艺术个性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其形成离不开演唱者扎实的基本功和长期的演唱经验积累,换言之,演唱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个性产生于共性,演唱者不能一开始就标榜个性、剑走偏锋,应当在提升专业素养、打牢基础、把握共性的基础上寻求个性。声乐演唱的基本素养就是演唱艺术个性赖以生存的土壤,这种基本素养包括两方面,一是外部形体可塑力,如声乐知识、自身的声音条件、演唱技巧等;二是内部心理素质,如对声乐作品的感悟能力、个人的想象力、在舞台上的情感把控能力等。总之,上述专业素质都需要演唱者在平时有意识地积累并提升,还要将基本功练习贯彻演唱学习始终,牢固把握基本功,这样才能在演唱中运用已有经验,给听众带来独特的艺术体验。

声乐演唱中的艺术个性主要表现为有审美价值的声音形象和人物形象,演唱者要想更好地把握以上要素就要积极强化自身的主体意识[3]。虽然歌曲凝聚了声乐创作者的情感,但这并不代表演唱者不可以在演唱中融入自己的感悟,因此,培养演唱者的主体意识极为重要。培养主体意识有利于演唱者保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并有意识地进行二次创作,使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相互配合,寓情于声,以更好地传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在与歌曲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中带动听众的情感。

(五)促进声乐技巧的个性化

声乐技巧是演唱者的必备专业技能。在运用声乐技巧的过程中,演唱者可以积极探索带有个人特色的技巧运用方式,从而促进演唱艺术个性的形成,发展属于自己的演唱风格。具体来说,演唱者可以从音色、节奏和演唱力度三个方面促进声乐技巧的个性化。

1.音色的个性化处理

音色在演唱中具有一定的延展性,演唱者只有协调好发声器官并掌握相应的处理技巧,才能将自己独特的音色表现出来,进而给予演唱作品多层次、多元化的艺术美感[4]。演唱者对音色的个性化处理不仅能让作品更具艺术表现力,而且能逐渐形成演唱特色,让观众迅速记住自己的独特音色,使演唱者的演唱更具辨识度。

2.節奏的个性化处理

节奏快慢是歌曲情感变化的直接体现,演唱者不能一成不变地演唱,而是需要在节奏处理上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独特感悟。例如,在演唱节奏舒缓的歌曲时,演唱者的演唱如果毫无波澜难免会显得单调乏味,使听众注意力分散,进而失去兴趣;如果演唱者能在保持作品平稳流动的基础上,小幅度地调整节奏,带来一定的变化,就能更好地推动歌曲情绪的渐进,让演唱韵味十足、回味悠长。

3.演唱力度的个性化处理

演唱力度就是对歌曲强弱的把握,许多人对演唱力度的理解较为片面。演唱不是依靠蛮力,而是演唱者基于对作品内涵与情感的充分理解,进而对作品中的强音和弱音有意识地进行调控,顺应歌曲情感变化将其自然地演绎出来。强音、弱音的结合、转换能让演唱者的声音更加流畅、自然。优秀的演唱者能在强音、弱音的转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规律和技巧,进而促进技巧个性化的形成。

声乐演唱的艺术个性是连接演唱者生理机能、演唱技巧和情感体验的桥梁,它是鉴别演唱者个人能力和发展潜能的重要指标。独特的个性呈现能让歌曲更具魅力,形成独一无二的表演效果,不仅能满足听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而且能使演唱者创造性地挖掘歌曲背后的灵魂,为歌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总之,艺术个性的塑造不仅是歌曲魅力形成的主要动力,更是演唱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吴美琦.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个性与共性[J].北方音乐,2017(2):179-180.

[2]刘思远.声乐表演中的演唱个性初探[D].保定:河北大学,2016.

[3]叶英华.浅谈声乐表演中艺术个性的塑造[J].当代音乐,2018(6):97-98.

[4]徐秀成.浅谈声乐演唱艺术的个性化[J].北方音乐,2016(6):175.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刘慧

声乐演唱与心理素质论文 篇3:

乐理论与实践浅析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诠释与表达

摘要:完美的声乐演唱是情感的诠释和表达,能够激发听者的内心情感从而引起共鸣。声乐演唱中演唱者要抓住情感表达的特点,理解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多样性以及与演唱技巧的融合性。同时演唱者应掌握正确的情感诠释和表达方法,对声乐作品要进行准确把握和理解,要正确运用演唱技巧表达情感,还要增强演唱者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声乐演唱 情感 诠释与表达

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有情感融入的声乐表演,“勇者闻之气勇,愁者为之断肠”,听者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感受,就在于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准确的诠释和表达了情感,做到了情感表达与声乐演唱的完美融合,声情并茂,在听者内心形成了情感的共鸣。而缺乏情感的声乐演唱,会让人有“非登峰造极之技也”、“唱者不得情”的感受,因此在声乐演唱中必须重视对情感的诠释和表达。

一、声乐演唱是情感的诠释与表达

在声乐创作中,创造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而在声乐演唱中,观众从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与感悟。俄国音乐家谢洛夫曾说:“情感是演唱的灵魂”。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说音符是音乐的骨架,那么情感就是音乐的灵魂。音乐是情感的载体,是创作者生命的延续,也是奇迹的诞生,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尽情用声乐表达他们的情感,宣泄他们的感情,而在声乐欣赏中,观众从音乐中得到美的体验与感悟,同时也得到情感的一次升华。

情感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内心的深层次反映,情感的诠释与表达是人们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将内心的心理感悟表现出来,为外人所知晓。情感源于社会实践,在声乐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往往会根据社会实践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并将其赋予到声乐创作中,有感而发。由此可见,声乐是艺术创作者情感表达的载体。从古至今,由内及外,任何音乐都是情感的表达,它包含了创作者对生命与生活的感悟,记载着文化的传承。

声乐演唱作为一门高深的表演艺术,是对演唱者演唱技巧、舞台表现力以及情感诠释与表达等综合能力的一次考验。在声乐演唱中,如果演唱者过于关注对演唱技巧而忽视对情感的表达,该声乐演唱是不成功的。声乐演唱是演唱者用声音与演唱技巧来诠释与表达某种情感,以声传情才是声乐演唱的真正魅力,才能带给观众一场极致的情感体验,否则该演唱就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无法带给观众情感共鸣。无论是在西方音乐还是中国音乐都重视对情感的表达。中国有“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的感慨,西方有“对于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的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的体验。总之,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必须重视二者的水乳交融,重视对情感的诠释与表达。

二、声乐演唱要抓住情感表达特点

情感是音乐的灵魂,声乐表演就是一场情感的体验。在声乐表演之前,演唱者必须对歌曲表达的情感有一个深层次的研究与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声乐演唱中准确地诠释和表达情感,也才能真正引起观众共鸣,带给观众一场酣畅淋漓的音乐体验。在声乐演唱中为了准确地表达情感,演唱者必须抓住情感表达的特点。

(一)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具有多样性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多样的,情感体验也具有多样性,同时不同的人基于其社会经验、知识水平、艺术修养等因素的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在声乐演唱中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中诠释和表达不同的情感,同样同一名演唱者带给观众的情感体验也是不尽相同,这就是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多样性特点。因此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不必苛求自己对该音乐的情感体验与其他人相同或相近,只有演唱者根据自己的艺术素养,根据自己的实践生活真实地体验声乐的情感,并将其真正的表达出来,这种声乐演唱就是成功的。

(二)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具有真实性

尽管不同的演唱者对声乐的情感体验各不相同,但是在情感表达中演唱者必须真实地进行情感表达,不能矫揉造作,无泪呻吟。毕竟只有真正的情感表达才能真正的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实践中我们不乏看到那种过于炫耀演唱艺术而忽视情感表达的声乐演唱,这种方式在刚开始会惊艳观众,但长期下去则极易引起观众的反感。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并不是要求演唱能够引起全体观众的同一共鸣,这是不可能的事,毕竟情感体验具有多样性,而是要求演唱者将个人情感融入到音乐中并准确真实地予以表达,引发大部分听众的共鸣。

(三)声乐演唱的情感表达要与艺术特色融合

19世纪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演唱是情感的产物,而艺术也是注重形式的,二者的对象完全不同,演唱是简单的,本质上像是对话,二者的对象完全不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但是声乐演唱其实也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对情感的诠释和表达往往是融合在声乐演唱的艺术特色中。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不仅仅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准确体验情感,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二者准确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三、声乐演唱中情感诠释与表达方式

(一)对声乐作品进行准确把握和理解

在声乐演唱中,若想准确地诠释和表达情感,带给听众情感的震动,演唱者首先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声乐作品,对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时间、时代特征等有一个充分深入的研究,体会作品的真实意境。另外,每一首音乐作品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作品风格,演唱者要根据不同的民族特色和作品风格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体会作品的魅力。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和民族特的分析,演唱者处初步理解了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掌握作品情感的变化与发展,而不能脱离实际背景对作品进行肆意的理解。最后,演唱者要根据自己的音乐素养、生活体验将自己融入到音乐作品中去,从而将作品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运用一定的演唱技巧予以表达,从而带给听众一场听觉的享受。

(二)正确运用演唱技巧表达情感

在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诠释与表达需要演唱技巧的正确运用,不同的音色、速度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首先,音色的表现是情感诠释和表达的重要方式,通过音色的变化发展更能直观地表达情感的变化。一般来说,在诠释和表达强烈的情感时,演唱者会选择明亮的音色,在表达悲伤的情感时,暗淡的音色表现力更强,委婉的音色有助于表达温柔细腻的情感,金属性的音色在表达豪迈的情感时更胜一筹。因此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要熟练运用这些音色并灵活变动从而表达情感的起伏变化。其次,演唱速度也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情感。在速度把握上,演唱者要根据情感的诠释与表达控制演唱速度。意大利歌唱家卡鲁索曾说:“速度是音乐的生命”。创作者在歌曲的创作中往往会在头脑中对歌曲的速度进行设计,歌曲演唱速度的变化往往反映着歌曲的情感的发展,歌唱者在演唱时要根据情感合理控制速度,从而更好地诠释情感。除了对音色、速度的掌握外,歌唱者还应该通过控制歌曲力度,综合运用气息等变化更好地诠释和表达情感,感染听众,在听众中形成情感的共鸣。

(三)增强演唱者的综合素质

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往往是针对不特定的众多听众,因此带给听众听觉上的盛宴,演唱者除了熟练掌握演唱技巧等,还必须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到在表演中不怯场、不紧张,同时训练自己的舞台表现能力。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面对宏大的场面与众多听众,如何把自己的正常水平发挥出来是至关重要的。在日常训练中演唱者要有意识地对心理素质、舞台表现力进行重视,学会调节情绪。此外,声乐演唱需要演唱者在平常的训练中扎实基础,拓阔音乐知识面,并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对特殊事件的处理能力,只有综合素质提高了,演唱者才能在声乐演唱中正确诠释和表达情感。

总之,情感是声乐演唱的灵魂,缺乏情感的声乐演唱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缺乏生机与活力。情感的表达具有多样性,同时也具有真实性,在演唱者应该在真情实意的基础上进行情感的诠释和表达,在对音乐作品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此外,在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表达还需要与演唱技巧相结合,因此在平常的训练中演唱者要加强对音乐基本功的训练,加强对演唱技巧的训练,将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相融合,从而引起听众情感的共鸣。

参考文献:

[1]李晶瑛.浅析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诠释与表达[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

[2]黄丽珠.适度地诠释与表达——声乐演唱情感问题探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11).

[3]陈姝.浅析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音乐大观,2014,(08).

[4]包丽.浅析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音乐大观,2014,(12).

[5]徐大公.声乐演唱中情感因素的表达[J].大舞台,2013,(02).

作者:姜小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激励作用与公正原则论文下一篇:信息化电子档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