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课程改革论文提纲

2022-08-26

论文题目:新中国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嬗变及其重构研究

摘要: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基于一定价值观念的指引,在价值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一种心理偏向。所谓课程价值取向是指一定主体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以一定的客观价值标准为依据,在制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以及进行课程评价时所持的某种价值倾向和态度。课程价值取向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基础,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科学与否事关课程改革的成败与育人的成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小学德育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在不同历史阶段德育课程改革有其特定的课程价值取向。当前面临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变革及学生道德发展的新态势,我国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基于此,本研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等文本资料为依据,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的演变脉络、特点、原因以及困境,在此基础上探寻当前我国小学德育课程改革应有的价值取向,以为新时期我国小学德育课程改革服务。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演变脉络来看,我国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主要经历了由服务政治的社会本位取向(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到服务社会价值为中心的工具主义取向(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再到以人为本的生活化取向(21世纪至今)的演变。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我国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演变呈现出由工具价值向本体价值回归、由单一取向走向多元化取向、由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的特点。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变化的动因来看,我国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变化与新中国70余年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潮、德育理论、教育方针的发展息息相关。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变迁的考察,结合当前我国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实现存在的问题,对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定位和实现提出建议。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在应有理念上应注重社会本位取向和个体本位取向的协同发展、体现世界性取向和保持民族性取向的结合、实现适应性取向和超越性取向的有机统一,以更好地落实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在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实现的过程中关注德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德育课程资源优化、德育课程评价机制完善等方面,进而使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更好地落实。

关键词:新中国;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重构

学科专业:教育学原理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理论基础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目的和意义

(六)研究思路、内容及对象的确定

(七)研究重、难点及主要研究方法

一、历史考察:新中国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变迁脉络

(一)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的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1949-1977年)

1.“服务政治的社会本位取向”的形成

2.“服务政治的社会本位取向”的分析

(二)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1978-1999年)

1.“以社会价值为中心的工具主义取向”的形成

2.“以社会价值为中心的工具主义取向”的分析

(三)21世纪以来的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2000年至今)

1.“以人为本的生活化取向”的形成

2.“以人为本的生活化取向”的分析

二、理性探析:新中国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嬗变特点及动因分析

(一)新中国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特点

1.由工具价值向本体价值回归

2.由单一取向走向多元化取向

3.由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

(二)新中国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嬗变的原因分析

1.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共同作用

2.教育思潮和德育理论发展的强力推动

3.受制于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变化

三、实然审视: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嬗变的现状反思

(一)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理论困境

1.非教育性因素长期制约着德育课程价值取向

2.国际性取向略显丰富而民族性取向相对不足

3.强调适应学生生活相对缺乏对生活适度超越的关注

(二)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实现困境

1.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化水平较低

2.德育课程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不足

3.缺乏德育课程评价落实的保障机制

四、应然建构: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前景展望

(一)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应有定位

1.社会本位取向和个体本位取向的协同发展

2.体现国际性取向和保持民族性取向的结合

3.实现适应性取向和超越性取向的有机统一

(二)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实现策略

1.加强小学德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2.合理建构和优化小学德育课程资源

3.进一步完善小学德育课程评价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论文提纲下一篇:高校德育课程建设探讨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