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2-09-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是相当的普遍, 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必备的工具。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高职院校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信息的处理及利用能力。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 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各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要求。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经成为目标人才培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 通过对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定位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 具有专业面广, 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定位和目标不只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和应用, 还要注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上要求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 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计算机文化基础, 主要是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及工作原理。第二部分是计算机应用基础,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来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而其中的Win dows操作系统及Office等都是面向用户的图形界面, 传统教学手段“黑板+粉笔”, 甚至利用多媒体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现今教学改革中的关键点就是配合国家整体发展计划, 让学生都能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得到更专业的培养。应注重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更新教学内容, 由理论教学逐步转化为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一体化教学等,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人才培养整体目标出发, 以综合素质为基础,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必须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3 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在大多数院校的都采用多媒体演示模式,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式, 但是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来说这样的模式也存在局限性。在教学的过程中, 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上课的时候学生反映积极, 效果不错, 但是一到实践自己做就不会了。显然, 这种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的模式让学生不能及时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效果就会打折扣。在上学期期末教学意见中我们也把这个问题反映上去了希望能改善机房设施安装投影设备, 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最好能全安排在机房上, 选择一体化的教学环境,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进行, 教师采用现场教学并进行实际演示, 学生随后进行练习, 教师进行辅导, 再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讲解, 归纳、总结, 最后再布置相关作业, 鼓励学生创新。

4 教材与内容同步改革

目前,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很多, 版本不同, 但都大同小异, 很难找到适合“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 案例教学”需求的教材, 所以根据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 参考当前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 系里组织进行集体教案编写, 也就是一本简易的教材。

教材的主要内容分三大部分, 一部分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 包括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系统组成、信息的表示与运算、数据的存储、病毒与信息安全等;二是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的应用;三是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它不同于别的教材的地方就是我们是以适当深度和广度案例编写的, 这样利于采用案例教学法。目前我们正在使用这种简易教程, 其实我们考虑对这本教程进行完善, 让它成为真正适合“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 案例教学”的教材, 从而实现教材与内容同步改革, 然后找出版社合作出版。

5 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职教育就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体现“以人为本, 以能力为本”。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就必须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采取了“任务驱动, 案例教学”的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提升。这种教学法的实施和优势在那里呢?“任务驱动, 案例教学”教学法适用于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该法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任务活动中心,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具有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有目的地设置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参与,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引入到每个任务或案例当中。这样任务或案例的选择就尤为重要, 任务或案例设计是否得当, 是“任务驱动, 案例教学”教学法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任务或案例难度的设计要注重基础, 把前面所学知识融入进去, 温故知新, 不可急于求成。对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 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学生, 分散难点, 案例设置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设置的案例在深度和广度上必须合理。

6 考试模式的改革

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 考核手段非常重要。考核办法既要公正合理地检验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 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考试模式是以全笔试的试卷评价学生的成绩, 这种方式无疑是不合理的。考试的目的就是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让他们真正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要有真才实学, 靠传统的死记硬背不可能蒙混过关。

成绩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因此必须要对这一教学活动环节进行改革。改革考试模式, 更新考试环境, 目的是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考核以的网络平台为基础, 实现计算机题库出题、改卷, 真正实现教考分离, 既考查了学生的上机应用能力, 又通过选择题等客观题的设置考查了学生的理论知识, 同时还增强了考试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还能提高工作效率。这样的考试环境不仅能改革考风考纪, 还能督促学生真正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7 结语

总之,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 将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今后教学中通过在教学模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模式等方面积极地探索和实践, 推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向着“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方向发展, 要注重学生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使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培养学生坚实的技术和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定位,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以及考试模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探讨。着重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提高学生在就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定位,教学改革,应用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三维绘图软件Catia的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下一篇:保险金信托的风险分析及改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