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学案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前方学案范文

梦在前方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在“中国梦,我的梦”大会上讲话胡秋明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美国驻中国大使馆门前每天都是人头攒动,翘首以待。签证一到手,就以为到了天堂,有热泪纵横的,有泣不成声的,反正激动不已。“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人们把这叫“美国梦”。

我的同学彭教授84年留学美国,从美国给我来信,名字后面是“先生”收,仅“先生”两个字,就使周围的同事熟人热闹了好半天,令人羡慕的是,他在美国安定下来不久,邻居送他一台旧彩电,他在垃圾堆里捡了一台旧冰箱。请记着两个词,一个是“送”,一个是“捡”,而大洋彼岸的我们那时家里连黑白电视机都没有啊。

那时偷渡成风,一次偷渡船上由于天气炎热又怕暴露,156名大陆偷渡者全部窒息死亡。那篇报道主题是痛斥蛇头丧尽天良,老实说,我看后半天不舒服,你是国家我也是国家,你是人我也是人,为什么我要冒着生命危险偷跑到你那边去呢?说到底,还是一个字——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错,但匹夫兴亡,国家也有责嘛!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人生在呼吸之间:呼,争一口气;吸,出一口气。争民族复兴之气,出大国崛起之气!你有你的美国梦,我难道就没有我的中国梦?早在唐朝时,长安就是当时国际大都市,全世界各国人民做梦都想到长安来,那时几乎不要什么证件,因为它富有、繁荣、高贵、大气…最多时有几万外国人在长安——各国使者、商人、留学生…

郑和七下西洋,那时的船是真正“巨无霸型”的——风帆,不是你电视上看的一张两张,而是十二张帆。舵叶近7米,三层楼房高,要转动它,需几百人一齐喊号子。船上面可以跑马,搞个百米冲刺的运动会是没点问题的。假若将郑和航海推迟八十年,使哥伦布有幸与他在航海中相遇,在中国舰队的庞然大鲸面前,西方舰队也会渺小得像几条小鱼。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足以充分证明当时中国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方面都称雄世界,远超西方。试想如果中国继续保持这一强劲的发展势头,数百年的世界史就将是另一种写法了,至少我们学生可以不学英语了,反而全世界都可能学我们的汉语。

1800年清代中期,全世界超过5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杭州、广州。当时,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占世界三分之一。

可是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没有安逸过一天,就没有签过一个平等条约。尤其从1862慈禧垂帘听政,开始了史学家公认的中国最黑暗的半个世纪。一个政治上碌碌无能的女人,竟轻而易举成为一个东方超级大国的最高统治者,极尽穷奢极欲之能事,干尽祸国殃民之勾当。

请看她怎样奢侈——一天生活费纹银四万两,半月就可买一艘巡洋舰,一年可以吃掉一支海军。再看她怎样愚昧——听风水先生说,火车震断了的龙脉,于是她卸下火车头,改用马拉火车。德国送辆汽车她,又听大臣说,司机怎么能坐在老佛爷的前面,于是要求德国把驾驶室改在后面,令人哭笑不得,丢尽了中国人的脸。再看她怎样昏庸——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就像一个人把家里的大门

卸下来做凳子。更令人发指的是当旅顺口失陷被日军占领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慈禧若无其事地端坐在龙椅上,喜气洋洋地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祝福。

那时的中国,软弱到什么程度?反正就是三笔事一挨打、割地、赔钱。挨打不是一般的挨打,不是烧你圆明园就是甲午海战要你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割地就是整块整块的地整座城市的割,香港,澳门…尤其威海到现在有七十年的历史是空白的,没有档案。赔,不是一万二万,而一亿十亿的赔,不是铜呀铁呀,而是白花花的银子。从1840年一1945年间,就像一只没有防卫力量的大肥羊,被一群虎狼追逐嘶咬。积弱积贫、民不聊生,灾难深重,无论用什么词形容那时的中国都不过分。

而别的国家怎样的呢?

英国——世界工业革命的摇篮,1850年金属制品、铁产量占全世界一半,煤占23,其它如造船业、铁路修筑都居世界首位,而人口只占世界2%。

葡萄牙,第一个殖民大国。15世纪末期,却以当时不到100万的人口,拉开了人类大航海的序幕,一度与西班牙瓜分了整个世界(横跨140个经度,纵贯70个纬度,印度洋、阿拉伯海、南海一带几乎成为它的内海。)

1868年9月8日,日本新政府改年号为“明治”,取自中国《易经》的“向明而治”,这预示着一个沉寂多年的东方岛国将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明治维新”标志日本从弱到强,从穷到富的开端。之前,他把中国称为“心之故乡”。

为什么拿破仑称中国为“东方睡狮”,1911年以前,一个曾经威震四方,令对手闻风丧胆的“雄狮”真的睡着了。

回顾中华民族寻梦追梦的艰辛历程,我们看到一场传递梦想、追赶梦想的历史接力。20世纪初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喊出了“民族复兴”的口号,所谓“复”就是原来曾经有过的现在要恢复过来。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敌人追来了,完全可以逃脱,但他不走,他要用鲜血和生命唤醒国人的麻木意识。朝鲜战争,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以为中国不会出兵,因为新中国刚成立一年,百废待兴。毛主席偏要出兵,而且非要把美国赶到三八线以南不可。一个被世界列强欺负了一百年的民族,居然能在三年时间里,同世界最强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军打成平手,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军事奇迹。而且,唯一一个敢与美国叫板的并打赢了美国的除了毛主席再没第二人。美军总司令不无沮丧地说“这是他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方、与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宁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为了拿下大油田,为了摘下贫油国的帽子,我们的铁人王进喜,最后累倒在油井上。像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举不胜举。那时,人们只有一个心愿,一个梦想——“祖国的富强!”

邓小平78年访日参观了日本的汽车公司,坐了新干线(高速铁路)…回来就启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邓小平79年访美,回国之前,代表团总共只有一千美元,一人买点纪念品都很难,现在外汇储备接近三万亿美元。再比如印度,人口12亿,47年建国,印度没有大的战乱,当时略强于中国,如今我国经济规模、外贸总额、原油产量、发电量等大略是印度4倍。外汇储备、钢产量、电视机等大略是印度6倍。外国游客数量大约是印度的20倍。更没有可比性的是高铁,高速公路,奥运奖杯、贫民窟(我国棚户区改造很成功,几乎

没有贫民窟)…世界媒体把中国誉为“全球经济引擎”,预计2019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近日,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蕴含着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中国梦顺应了全体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梦想是人们利益和希望的寄托,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每个人的梦想成真就是中国梦的实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和富强,需要梦想的引领;个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同样需要梦想的引领。

记得我像你们这样大的时候,说来好笑,那时梦想有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后来实现了。一次,在朋友家看到墙上一张很漂亮的“金杯”面包车的宣传画,当时我想,有这样一辆车就好了,以后也实现了。现在我的梦想就是品牌梦,把太阳岛办成一个生源有几千人,设施一流、教学一流、教师一流的品牌学校。我想,这个梦不仅是我的梦,也是全体太阳岛人的梦吧!我相信,假以时日,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也还是可以实现的!我喜欢一句话,未曾仰望,怎知无法翱翔?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也肯定有很多梦想,比如希望长大以后,有想当省长市长的,有想当企业家、CE0、总裁的,有想当科学家、文学家、工程师、艺术家…不管你们有什么美好的梦想,要实现它,必须从现在开始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就是门前对联上的两句话:仰望星空——梦想;脚踏实地——实干。

怎样实现梦想呢?我想你们应该从怎样做人开始:

一、做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

宿舍的墙壁宣传橱窗里一首诗:

“有它,无它,不一样有它,像船儿有桨能漂滩,能斩浪无它,像一只花公鸡只知为觅食而奔忙有它,即使天黑下来也看得见光亮无它,纵然在大白天眼前也一片迷茫它的名字叫理想。”

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的“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同学们,你们现在是“鱼翔浅底”,到祖国召唤时,一定要“鹰击长空”!十年磨一剑,出鞘作龙吟,十年磨一剑,心事当拿云!

举个例子:罗杰•罗尔斯出身在贫民窟,在这里出身的孩子长大后很少获得体面职业的。他旷课、斗殴,甚至砸烂黑板,一次,罗尔斯从窗台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校长保罗说:“我一看你机灵的样子就知道,你將来是纽约州的州长。”罗大惊,长这么大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成为五吨重小船船长。从此记下并相信,从那天起,纽约州长就像一面旗帜。衣服再不沾泥土,不带脏话,开始挺直腰干走路,还当了班长。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里,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五十一岁那年,他真的成了纽约州州长,在他的就职演说中有这么一段话“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所有成功者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的。信念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

信念——由“人、言、今、心”四字组成,也就是“我今天用心说出的话”叫信念。

一个国家梦想的高度,是由她的年轻人定义的。同样,一个国家发展的梦想,不可能比她的年轻人理想的高度要高。如果一个国家年轻人理想的高度都只有门前小土丘那么高,那么这个国家的梦想绝不会触摸到珠峰。理想有时又是一个易

碎品,当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屡屡碰到残酷的现实时,有时会感到很无助,甚至会迷失理想。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同学们,你们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千万别没有理想信念。请扬起理想的风帆远航吧,你的人生之舟一定会驶向成功的彼岸!

二、做一个健康的人

一提起健康,人们都会指身体,其实,广义地讲,还包括心理健康、思想健康、人格健康等等。就像这棵大树:

树根一自然生理机能(生理机能、运动机能、体质体型)

树干一社会文化素质(道理行为、价值观世界观、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树叶一心理素质(认识、需要、情感、动机、意志、性格)

所谓人格,是人的品德、性格和个性的总和。做人的准则应该是自尊、正义、正直、忠诚、善良、勤奋、独创等等。

前不久,复旦大学医学硕士生毒死了医学博士生,原因:为睡觉打鼾。“一舍难处,何以处天下?!”前天,重庆,两大学同学周洲、王博。周条件好,工资高,总是他抢着买单,这让王博心里很不舒服,他认为周洲在炫富,嫉妒生恨的他向好友举了刀。

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即是善,真即是美,真即是不朽的人生!同学们,我们要不断地塑造自己的品德、性格和个性,学会忍受压力,学会恪尽职守,做一个真人,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三、做一个乐于吃苦的人

蔡元培早在一百年前就对他的北大学生说,你们要有狮子样的体力,猴子样的敏捷,骆驼样的精神。什么是骆驼精神?吃苦

你想成功,有两样东西必须吃——吃苦、吃亏。好吃跟懒做是孪生弟兄。“布衣暧、菜根香,书中滋味长。”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大数学家谷超豪,抗战时期,浙大搬到一个偏僻小镇上,桐油灯,熏得眼泪直淌,呛得嗓子冒烟,蚊子、老鼠、臭虫…寒风,十几人挤在一间破寝室里,一如既往,钻研学习。

人是一个奇物,劲越使越多,心越使越活。反之亦然。

“脑海”这个词真好,脑,像海洋一般宽广深邃。可惜,有的人一生也只用少部分,大约百分之二

三、不到十。

古人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吃苦就像一根魔杖,拥有它很艰难,而一旦拥有就会发挥巨大威力。苦与甜,亏与得,磨难与成功总是相辅相成的,怕吃苦就等于回避了能力的锻炼;怕吃亏就等于躲避了机遇的降临;怕磨难就等于放弃了光明的前途。

勤奋出金,让我们做一个乐于吃苦的人,从战胜自我中发现自己的伟大,从而去探索、去开发、去成功。

四、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全国妇联最近问卷调查显示,什么是“好孩子”的首选标准?49.7% 选择成绩优秀,只有21.6%选择自强自立。

一流浪汉行乞40年,一天来到比尔•盖茨门前,盖茨问,你打算要一美元,还是一万?流浪汉知道他是首富:“对你来说一万美元不过一美元,就给一美元吧”。

于是盖茨给他一美元,外加一张签了“发挥你的长处”的名片,一边递给他一美元,一边指着名片说,“这是9999美元”,乞丐不解“这名片值那么多钱?”盖茨说“只要你照着做,可能不止值9999美元”

流浪汉最大特点就是熟悉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由于有盖茨的名片,办了个“纽约乞讨咨询公司”,第二年资产就过千万。试想,一个乞丐都能做到的事,我们常人为什么不能做的更好呢?吃苦,就是摔打、磨砺。其实狮子,豹子都懂这个道理。 狮子经常把小狮子往崖下摔打,豹子对走慢的小豹子追咬。

五、做一个有良好修养懂规矩的人

我这里有四个故事,想必大家听后有所感概。

故事一:一家国企与一家外企达成了协议,准备签字,当天厂长陪客人参观车间,路上,向墙角吐了一口痰,被外商記在心里,第二天不辞而别。

故事二:乡镇企业经理带外商参观,经理把痰吐在卫生纸里并很自然地丢进垃圾桶,没想到这个细节带来了外商的信任和赏识。分别时说“我会与你合作的,因为我信任你”。

故事三:被誉为“为世界装上轮子”的美国著名企业家亨利〃福特大学毕业后去一家企业应聘,前面几个学历都比他高,认为自己没有希望了。既来之则安之,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进门的地上有一张纸,捡起随手扔进废纸篓。然后走近董事长面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没提任何问题,当即宣布被录用,不久名扬天下,改为“福特公司”,也改变了美国的经济状况。

故事四:广岛亚运会闭幕式,六万人的会场,竟没有一片纸屑,全世界的报纸都惊叹“可怕的日本民族!”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而这小小一口痰一张纸,影响非同小可,客观代表着一个人对待环境的态度,表明这个人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还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企业、一所学校、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形象。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一我以为良好修养的集中表现就是懂规范、守规矩。地球有公转、自转。自转,就是你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公转,就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的校纪班规。昨天,“楚天都市报”报道,某高中,不准学生带手机进校,收一个砸一个,并专门开辟“手机尸体展示台”。同学们,我们没有这样做吧,但我们颁了禁令,开了班会,有一部分同学置若罔闻,仍在我行我素,对一个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如此孜孜以求,是不是该到我们同学们反思警醒的时候了。

古希腊谚语“良好的行为源于高尚的灵魂。”男生要有绅士风度,女生要有淑女风范,我可打赌,只要你一旦拥有端庄的仪表、优雅的举止和良好的教养,你几乎已迈进成功的门槛了。

六、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去年年底家访,一初一学生妈妈坐了三天两夜的火车从西藏赶回洪湖,请注意是“坐”,想起来都可怕,七十多个小时,那是一种什么精神力量支撑着她,但她疲惫的脸上分明流露出幸福的温馨——因为与孩子分别的太久了,是伟大的母爱让她归心似箭。

感恩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是他们含辛茹苦、节衣缩食把我们抚养成人。

李嘉诚的一段话多少对我们有所触动:“父母在你出身之前,并不是像你现

在认为的这般无趣。他们之所以变成这样,是因为每天要赶着上班下田要赚钱,以支付你的各项开支,下班了还要为你做饭洗衣收拾房间,而你吃饭了穿好了可以大谈你是如何的酷,所以在你拯救社会之前,先整洁干净你那乱七八糟的房间吧。”

感恩母校。古人云:“幼寻良师,少访益友,壮务实业,老有令名。”人一生能遇到几个好恩师好学校,那该是人生多么美好的事啊!这些年来,我们的老师有许许多多感人的育人故事,我如数家珍,讲一天也讲不完,我就不讲了。只想希望你们用心到实际中去感受、去感悟我们的老师是如何在民办教育的这块土地上耕耘、奉献、坚守的。

感恩社会,高铁给了我们快捷。高速公路给了我们方便。发达的通讯网络,让我们实实地感受到“地球村”的魅力。医保——美国几百年都没搞好的事情,我们仅用了几年时间就全覆盖。

爱因斯坦曾怀着感恩的心态说出的肺腑之言:“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有赖于别人的劳动,其中既有活着的,也有死去的。我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以同样的分量来偿还我所领受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一个对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面对物质和精神的东西,都感到受之有愧,我们有什么理由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呢?!

同学们,请你以对家庭负责为起点,学会孝敬;以对学习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求知;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感恩。

感恩阳光雨露,感恩日月星辰,感恩蓝天白云,感恩春花秋月,感恩山川河流,感恩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学问的根基、品行的养成好比弓弩,弓弩炼造得越厚实越坚韧,那么,你的箭镞在今后的为国效力的实践中就会射得越远。

我曾在十年前一次家长会上承诺过:“今天你给我一个孩子,明天我送你一个栋梁”。十年来,这句话一直警醒、鞭策、指导我,让我不能有丝毫松懈。若干年后,当你们将成为国家的栋梁、单位的栋梁、家庭的栋梁时,你会由衷地感到:当初走进太阳岛是你们及你们的家长无悔的、正确的、睿智的选择!同学们,中国梦,是一个伟大民族、伟大国家的进取之梦;

中国梦,是千千万万个中国普通家庭的幸福之梦;

中国梦,是十三亿平民百姓同享民族复兴红利的人生之梦。

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条件,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好;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从来没有现在这样近;我们眺望中国梦的前景,从来没有现在这样清晰。中国人民,正在为这一天的到来而满怀信心、充满激情、脚踏实地、努力奋斗!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同学们,你们今后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的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了吃苦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就选择了高尚。在你们的求学生涯中,经过了“独上高楼”的迷茫,经历了“衣带渐宽”的磨砺,终于迎来了“蓦然回首”的欣喜,当你们梦想成真之时,正是伟大中华民族复兴之日!

第二篇:《前方》教学实录

师:很高兴和同学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前方》。

课前大家对这篇文章质疑,提了不少问题,我看了一下,主要问题有三个:

一、这篇文章中“家”到底有什么寓意,为什么说人生是一场苦旅;

二、一会说要“离家“,一会说要“归家”,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摄影散文”有什么特点。我们这节课就来合作研讨这些问题。 (投影《前方》照片)

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流动人口也非常多。一个印度摄影师拍摄了这幅照片,题目就叫《前方》。请大家认真看这幅照片,你看见了什么?由这幅照片你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来说一下。 生1:我看到了几双眼睛,几双在凝望着前方的眼睛,就像书上写的一样,他们可能都没有离过家,所以他们的眼神是充满了对前方的期待与希望。旁边那个男的可能是在远方受到了伤害而归来的。

师:看得非常仔细。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说一下。

生2:我看到的是他们迷茫的眼神。我觉得他们可能有的人是在归家,有的人是在离家。离家的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同时又感到很害怕,所以他们的眼神是迷茫的。归家的人也许是在外面受到了伤害,所以带着悲伤的神情。

师:很好,读出照片丰富的内容。曹文轩看到了这幅照片以后也想到了很多,于是他就写了《前方》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

这篇文章属于一种新兴的文体,称之为“摄影散文”。所谓“摄影散文”,一摄影二散文,它兼有摄影和散文两大优势。我们知道摄影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视觉上的直观性,具有冲击力,而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可以自由地展开联想。所以摄影散文就把两者的长处有机的结合起来,两者融为一体。《前方》就是这样一篇摄影散文。(板书“摄影散文”)

文章12个小节,它由摄影照片切入,然后由这个画面展开联想,最后再回到照片上来,这样看文章实际上分几个部分? 生:三个部分。 师:第一段就是文章的第一部分,由这幅画面切入,第二部分是作者展开联想,写他的感想、感触,最后一段,文章又回到了这幅照片上来。现在曹老师的问题是,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即联想的这一部分中,曹文轩提出了哪几个核心的观点?找好的同学同座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一下。

生1:我认为有三个观点。第一个就是第2段说的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愿望,第二个就是第10段说的人生实际是一场苦旅,第三个最后一个是第11段中说的人时刻都想离家,而在离家的过程中又时刻想着已远去的或久已不见的家。

生2:我认为第一个观点应该是人离家是有各方面的原因的。 师:为什么?

生2:因为第3段写的是历史的原因,第5段写的是外界诱惑的原因,第6段写到离家是出于无奈,所以我认为它前面几段写的都是离家的原因。

师: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愿望。为什么这一句是作者的核心观点呢?因为这一句有很大的统摄性。刚才同学做了精辟的分析,它统摄了下面若干个段,比如离家走向前方是人类古老的习性,外面世界广大而且精彩,家对自己身心的压抑,还有前方对人的召唤。所以这是核心观点。 再往下看,大家也提到,眼中和心中有一个前方。接下去第10段,“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刚才同学也提到了,这句话非常关键,作者对这句话作了非常充分的阐发。还有离家归家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矛盾关系,如果用我们课本上的话来讲,就是“人的悲剧性的实质”是什么。我们把这三条拎出来,就是作者由这幅画面所想到的内容: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愿望;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人的悲剧性实质。(板书三个核心观点)作者阐发了这些感想之后,最后回到了这幅画面,但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同时在结构上也呼应文章的开头。(板书)

全班齐读作品第

10、

11、12小节。 生:齐读课文。

师:读得很好。对文章比较熟悉,切分、断句也比较合理。看第10节,作者有个核心观点,那就是“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为什么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生1:人的一生总是要去追逐理想,在追逐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很多的挫折,所以作者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师:你的意思就是奋斗是艰辛的,道路是坎坷的,所以人生是一场苦旅。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谈谈。

生2:人在家的时候总是受到外界的诱惑想要离开家,而离家在外受到挫折时又想回到家,所以我认为人生是一场苦旅。

师:你的意思就是文中第10段的例子,作者举了《围城》的例子,举了这幅照片的例子,举了丰子恺散文的例子,说:你看,在这拥挤的车厢里,在这样颠簸的路途中,人生正是一场苦旅。大家还有没有看到,作者还说到还有人坐在豪华的游轮上,坐在舒服的飞机和火车上,请大家看原文,作者有没有在原文中对“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提醒大家注意上下文。

生3:我觉得人在家的时候会有一种孤独感,所以就要离家去寻找精神寄托,而在寻找的过程中又始终会想家,所以说人生是一场苦旅。

师:你的回答有自己的思考,但曹老师问的是作者的看法是什么,假如作者有自己的思考,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先把这个思考找到,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把我们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带进去,这样我们既把握了原文,又从原文中跳了出来有了自己的感触,这样的阅读质量才比较高。是回到刚才的问题,作者在文中有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是在第11节,他说因为人“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达到目的地”,永远在路上流浪,永远处于一种寻觅的过程之中,所以说人生是一场苦旅。 师:讲得很好。大家看这个句子,在段落中起什么作用? 生:小结前文,引出后文。 生:承上启下。

师:很好。哪一句承上,哪一句启下?

生:前一句承上,小结前文;后一句启下,引出下文。 师:好,答案就藏在承上句中,是不是? 生:(点头领悟)

师:作者说人生是想达到目的地而达不到目的地,始终在往前走,想达到目的地而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地,苦就苦在这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人始终都是在路上。刚才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在路上”是什么意思?“流浪”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在路上”、“流浪”都并非实指,而是说人处在离家与归家中间的求索、漂泊状态。

我们换个角度再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大家看句子中的“实质上”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生1:“实质上”不能删掉。我觉得人在很多时候是很成功的,但这些成功都是建立在一段一段的痛苦之上的,所以说实质上还是一场苦旅。

生2:我也认为不能删掉。人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表面上看很难用一句话概括,所以必须加上“实质上。” 生3:“实质上”不能去掉,因为它限定,是从本质上说,从生活现象上说,各人在生活中的情况不一样,未必都是“苦旅”。

师:很好。大家看原文,原文中这个问题他讲得很好。他说在路上也并非都是苦旅,有人坐的是豪华的游艇,有人坐的是舒适的火车和飞机,但从本质上讲他们同样是想达到目的地而不能实现自己所有的理想,实质上还是一场苦旅。所以“实质上”不能去掉。 师:好的,我们接下去讨论第二个令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人的“悲剧性”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用原话回答。

生1: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师:很好,我们可以通过“在于”“更在于”这样的外在的表达形式来把握。还有没有了? 生2:还有“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师:曹老师很赞赏大家的悟性。(板书三个答案)我们全班来齐读这三句话。 (生齐读) 师:这三句话其实是一个递进的关系。那么当中就有一个问题,这个“家”到底是什么意思?在这篇文章中,很多词语都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实的意思,一是虚的意思。比如这里的“家”,既实指那个实实在在的遮风避雨的家,又虚指精神上的一种寄托与归宿。这三句中“家”的意思,是在这两者之间不断地跳跃。文中还有“路”、“流浪”等也都具有双关含义,既是实指,同时兼有形而上的哲学思考的意味。

师:我们讨论第三个问题。“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古诗词中思念家乡的作品太多了,而曹文轩在这篇文章中强调的却是“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愿望”,那么离家和归家之见到底是什么关系?大家几个同学商量一下,然后每个小组派个代表来发言。

生1:首先我认为离家和归家都是人内心的一种愿望,离家是为了更好地追逐自己美好的理想,而归家是为了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这两者表面看起来是有一定的矛盾,但实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人的精神寄托。

生2:我觉得就如作者在文中所说的一样,人在离开家的时候总是想回家,而回到家却又找不到真正想要的家的感觉,所以就又想离家。

师:你这个概括很有意思,人始终是在进进出出,来来往往。还有没有不同意见?我们班读书最多的女生是谁?请她来谈。 (学生小声议论)

生4:前方是外面世界的理想。人对理想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不可能实现自己所有的理想。前方又是永远的精神栖息地,人最终还是要有一种归属感,归家是永恒的。 师:我们班最富有思想的男生是谁?请这位同学来谈一下。 (大家笑,七嘴八舌推荐)

生5:我觉得家就像一个圆,人就是这个圆周上的一个点,人骨子里的野性迫使人们总是想摆脱这个点的束缚,但最终属于自己的还是这个点,摆脱这个点的束缚后,有的人走不远就只能客死他乡,有的人坚持的久些最终还是要回到这个属于他自己的点。家还像一个沙漏的下半部分,当沙子处在下面时,看到上面的空间如此的宽广就特别地向往上面的世界,而当把沙漏倒过来时,却又拼命的往下挤。

师:谢谢你精彩的发言。家是我们人生的出发点,时时刻刻都在召唤着我们,我们始终都在围绕着家进进出出。有人说这种进进出出不是悲剧吗?这是一种悲剧,但这个悲剧不是悲惨而是悲壮,是崇高。我想起了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佛斯。上帝罚他把一次次把滚落山下的巨石推上山顶,西西佛斯在这日复一日悲壮的宿命中,获得挑战荒谬战胜庸常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同样,在“离家”与“出家”的进出之中,你有了精神追求。寻觅着精神家园,你的人生与众不同。我想这个问题课后大家还可以进一步的去思考。

师:最后我们针对第

11、12小节中你最欣赏的一点进行评点。请大家把课前写好的点评拿出来。互相交换看看,推荐好的一起来欣赏。

生1:我的评点是文中最经典的那句“总想到达目的地却又总不能到达目的”,评语是:“人生就在不断地探索,总是不能满足于现状。” 生2:我评点的是十一段的第一句话,评语是:“人在家中的时候总想着要离家,在离家后又总想着归家,这也是一种苦吧,选择的同时就必须放弃。” 生3:我评的是文中引用的怀乡诗。评语是:“大量引用怀乡诗,说明归家是古代现代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生4:我喜欢的是“那位崔灏„„”一句。评语是:“用想像的画面形象地告诉人们:人无法还家,即使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生5:我喜欢结尾段,越读越觉得有韵味,分析一下,一是用了疑问的语气,二是有具象的味道。所以我的评点:用疑问语气、具象手法点题,给人无穷的联想。

师:大家都动了脑筋,评点有个性、有特色、有水平。比较而言,你们更喜欢哪几则评点? (学生纷纷议论,最后认为后三则更好)

师:我也喜欢后三位同学的评点。对原文理解得透,点评准确、到位。

这节课我们是由画面进入文本,在文本阅读中,首先是抓住作者的核心观点,通过理解核心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感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样读文章,我们才受用。

课后作业:总结“摄影散文”的特点,与同学互相推荐阅读一篇你喜爱的“摄影散文。 下课。 教后思考

这是新入选教科书的文章,充满现代人文气息,老师学生都喜欢,但是教学上有难度,怎样教出语文味也很来值得探讨。 在教学上要抓住三个要点:

一、弄懂这篇文章中几个关键的核心语句,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在此基础上把它与本专题其他讲归家的文章比较,获得对思乡情结的现代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这是一篇摄影文章,反映出现代散文的写法上的新趋势:叙议结合,往往由场景生发开来展开议论,又由议论转入具体的画面场景,词语往往都兼有实指意和某种形而上的虚指含义,充满了浓郁的思辨色彩,也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

怎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这些基本问题呢?我采用的办法是:大处着眼、细部入手,也就是依据专题和板块的内涵,从文本的个性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和步骤。具体地说,就是先从摄影散文的特点入手,梳理文章的基本思路,抓住作者的三个核心观点,用多种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来理解这些观点。其中第一个观点相对浅易,可以一带而过;第二个观点学生都懂,但意思往往不大理解,可以依据上下文找出作者自己的回答;第三个句子是分条概括,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阐释,丰富对原文观点的理解。这样设计结构上由总到分到总,方法指导上涉及信息筛选、关键词理解、分条概括、文意阐发等,具有丰富的阅读实践内容和较高的阅读思维含金量。最后再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评点互相展示、评出优劣,老师相机点拨,真正教出语文味来。

本文采用文本研习的教学方式,应该说这种方式是我们老师教学的长项,但是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应该有新的追求。具体到这篇课文里,就是依据专题的内涵选择有丰富内涵的教学素材,重点突破,让点上的知识辐射到面上,照亮全文,照亮学生的精神。我们不孤立地追求人文性,而是抓住听说读写这些语文本质的东西,让人文精神自然而然地去浸润学生,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第三篇:前方教案

曹文轩

主备者:庄雯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摄影散文这种新型的文学体裁,体会联想这一创作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提出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能够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了解人类的“精神家园“

二.教学难重点:

难点:对摄影散文这种文体的把握。 重点:引导学生思考“精神家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问题设置法 四.教学时间:课内教学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首先看书上的那张摄影,你们看到了一些什么?

我们之前接触过这样既有图片又有文字的文章吗?这是我们今天要接触的一类新型的文体:摄影散文。

2导入文体概念

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由摄影和文字构成。它一般包括画面内容描述和引发的联想两部分。它是按照艺术创作的规律,通过一幅或者若干幅的摄影画面表现的、运用文字说明或描述,形象地创造生活世界、塑造人物、抒发情感的综合艺术形式。

3.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市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细米》等。有人评价他的作品是“追随永恒的力作”。主要学术性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作品大量被译介到国外,《红瓦黑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其中有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中国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奖、“好书大家评”最佳小说奖等奖项。曹文轩于2004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2008年9月到青岛的各个学校进行巡回演讲。2009年在慈溪讲座,文棋小学是5月讲的。后又于11月来到江苏省仪征的仪化几所小学演讲。2009年12月至岳阳市第九中学演讲

六.问题设置,整体感知

1.根据摄影散文的这些特点,同学们用三分钟时间默读全文。思考:哪些是描述摄影画面的,哪些是作者引发的思考?(摄影画面:第一节、第八节、第十节中间、第十二节)————稍加描述

2.在作者引发的思考的文字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观点的语言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欲望;很多人内心深处,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人生实质是一场苦旅;人的悲剧性实质的内涵)-------------分别探讨,各个击破 3.人为什么有离家的愿望?默读3-7小结,归纳一下

第三节:迁徙的习性

第五节:外界的诱惑

第六节:处于无奈

第七节:理想的召唤 4.“即使很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镜头的路上”这句话怎么理解?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路:并非指实实在在的路,而可以延伸到人生之路)

5.默读第十小结,思考:路途上的苦不堪言体现在哪里?在文中找出来。 (拥挤不堪的车里;惶惑和茫然;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

那 “许多人也许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作者认为这些人好受吗?从哪边看出来,用你自己通俗的话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好受?(学生讨论) 6.看第十一小节,思考归纳人的悲剧性实质是什么?

离家——想家 、无法还家、还家——无家

7.诗歌补充。

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双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赏析: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本词为第二篇,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图。起二句直言江南美好。“春水”二句承上,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民居生活美。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组合成“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的情意。然而结末二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之中。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划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译文:自从我被朝廷贬斥,一直住在岭南,那里一片荒凉,整天与我作伴的,只有那些光秃秃的山头,心中的郁闷也没有人听我倾诉。甚至连与家中的联系也中断了,来了这么久连一封家书也没有,妻子和儿女们还好吗?老母亲还好吗?每次一想到他们,泪水就会不自觉地掉下来。总是很担心他们的处境,会不会因为我而受到牵连。

就这样,过了好几个春夏秋冬,捱了那么漫长的岁月。现在要渡汉江了,一看到汉江,就不禁想起故乡的水,仿佛故乡就在前面。

哦,故乡,我魂牵梦寄的故乡!为什么离你近了,反而觉得更加害怕和惶恐了呢?种种担心和忧虑,会不会被证实? 想到这里,我简直抬不起腿来,越走越慢,心里害怕碰到熟人,害听到家里的消息。

七.教师总结,归纳全文

教师总结:这篇文章从一幅摄影作品入手,由离家想到了人类的精神境遇,通过摄影画面的描述和文字的结合,揭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独特思考。

八.作业布置

完成《极品作业本》第57页《前方》练习

九.板书设计

摄影散文

画面

思考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欲望;

很多人内心深处,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

家的内涵 人生实质是一场苦旅;人的悲剧性实质的内涵

十.教学后记

第四篇:《前方》教案

教学目标:1.在与文本对话、评点的基础上,体悟文章的立意,并比较与前两篇文章立意上的区别;

2.了解文章虚实结合的写法,找出自己认为内涵深刻的句子进行解读。

教学重点、难点:

1.立意上的反弹琵琶;

2.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表达的手段也在发展变化,过去,传媒是非常单调的,现在,人们不仅有文字印刷,还有围绕图像、声音创造出的广播、摄影、电影、电视、电脑、互联网,而且,这些传媒手段又不断融合、交叉,形成新的综合的表达手段和表达样式,如广播剧、电视散文、电视电影等等。摄影散文也是其中的一种。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前方》是一篇“摄影散文”。摄影画面展示的是一辆破旧简陋的汽车,车中是几位神态各异的旅客,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男子,他手托下巴,望向窗外,眼中流露出处于艰难旅程中的人的惶惑与茫然。

二、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1月,曹文轩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作品是:《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随永恒》、《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红瓦》(长篇小说);还有一些学术性的著作,像《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曹文轩儿童文学论文集》等。

三、文本研读

1.理清文章思路

①找出文中表明作者立意的一句话,作者又是如何围绕它展开叙述的? 明确:“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愿望。”(特点反弹琵琶)(第二节) 第三节:人类祖先在没有“家的意识和家的形式之前”就在无休止地迁徙。 第四节:写人类有了家后远行的欲望没有寂灭。 第五节:交代人类离家远行的原因之一:外面世界的诱惑。 第六节:交代人类离家远行的原因之二: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或“他容不得家”)。 第七节:交代人类离家远行的原因之三:理想的诱惑,点出了“前方”,前方在这儿更多的不是空间上的概念,而是理想的召唤。 第八节:回到摄影作品上来。由“前方”到“路”到“汽车”,完成了从联想到摄影作品的思维过程。

②哪几节开始,作者转入对人生的思考? 明确:9-11节。 第九节由“路”着手,着眼于“路”与“家”和“前方”的关系,日常的生活场景转入对人生(命运与内心世界)的思考。 第十节:论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第十一节:论述人处于走向前方与惦念家乡的矛盾中。(“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离乡与思乡似乎是个永恒的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③文章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的关系如何? 明确:第一节由摄影作品入手,猜测画面上人物的目的,说明“归家”和“远行”都是“在路上”,都与离家有关。结尾再次猜测摄影作品“前方”中人们的命运,扣住文章的写作缘由。首尾呼应,从浅层次的生活经历入手,上升到深层次的人生哲理的发问。

2.词语的语境含义 随着作者从摄影作品、日常生活场景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的反复转换,文中的关键词语时常具有特殊含义。这些词语有“路”“家”“旅途”“前方”等。 第九段中“路连着家与远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方流浪”“是命运把人抛在了路上”“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这些句子中的“路”“家”“前方”等有的是本义,有的是具体语境中的特殊含义。简言之,凡与“命运”、“内心”有关的词都具有语境义。“无家可归”的“家”指心灵家园,“漫无尽头的路上”与“通往前方的路”中的“路”指人生之路,“前方”指未经历的人生。第10段中的“旅途”也是如此。

板书:

家(乡) 精神家园

(脚下的)路 人生的路

离家……前方……苦旅……精神家园

小结:文章虚实结合,从现实中的家、路出发,扣住心灵远游、寻找精神家园来写,表明人在寻找精神家园时的漂泊感和对理想的追求。

第五篇:党旗,飘扬在前方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不善言辞,更缺乏演讲才能,但同事们连日来一直给我鼓劲,我只得赶鸭子上架,免为其难的站在这里参加我县举办的以“弘扬党的光辉历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大家一起感受党的光辉雨露。我演讲的题目是:党旗,飘扬在前方。

生活中一种符号、一个标志,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和内涵,给人们带来无尽的遐想和深深

的思索。比如,五环,是运动员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红十字,是医务工作者爱的奉献的凝聚。但我相信,没有任何一项标志,能像党旗那样凝结着华夏子孙对党的热爱;也没有任何一支笔,能像党旗那样把中华儿女对党的赞美写向永恒的天空;更没有任何一种文字或语言,能像党旗那样酣畅淋漓地表达着我们心中对党的敬意!

近一个世纪以来,面对着党旗,有多少满怀着理想信念的仁人志士们庄严地宣誓着:“……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朴素的语言阐明了让人终身奋斗的目标,也蕴藏了一个民族最炽热的情感。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在岁月中消失,但一个人的拳拳之心却能永世长存。“大地有幸埋忠骨”,在那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党旗上,我看见翻卷着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怒涛,滚动着的是反饥饿、反内战、反压迫的狂澜,流淌着的是为保卫祖国而澎湃的血浪,荡漾着的是对人民群众爱的涟漪……看着看着,我仿佛冲破了时空,带着一双矫健的翅膀和明锐的眼睛,遨游在历史的长河里……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世纪初叶,面对列强蹂躏下的虚弱祖国,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怀着“振兴中华,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聚集在浙江南湖的一艘小船上,成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党旗飘扬在的苦难祖国的每一寸角落,也飘扬在穷苦人民的心中。党领导着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撒热血,经过数十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迫使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离了中国大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接着,党又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建设。半个世纪转瞬即逝,祖国已经从“一穷二白”到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党旗继续飘扬在神州大地,也继续飘扬在占全球四分之一人们的心中。

历史在前进,民族在壮大,中华在崛起!如今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党的指挥和领导。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何等的伟大!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又是何等的英明!还有那西部开发、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德治国”等等等等……党旗依然飘扬在前方,它把我们扳入了前行的轨道,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把我们送到一个港湾,又牵向了另一个航程。

面对着党旗的迎风舒展,我看见了方志敏在狱中奋笔疾书,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可爱的中国》,看见了李大钊拖着沉重的脚镣迈上绞刑架,却向敌人发出视死如归的阵阵冷笑,也看见了刘胡兰从容地走向铡刀,献出了她年仅16岁的宝贵生命……年仅16岁呀!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时光!几回回梦里向那万恶的敌人怒吼:“住手!”然而醒来后,逝者仍逝,但余长恨绵绵。

面对着党旗的猎猎飞扬,我听到了四万万同胞共同埋葬日本侵略者的怒吼,听到了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军歌,也听到了穿透罗布泊上空的蘑菇云发出的让帝国主义胆寒的爆炸声……哈哈哈哈!害怕了吧!你们不是要轰炸使馆吗?你们不是要派飞机侦查吗?看你们这帮跳梁小丑,何时被人民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面对着党旗的冉冉升起,我读懂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夏明瀚“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的肝胆,还有孔繁森“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的内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何等的境界呀!

面对着党旗,我感到,作为一个年轻的生命,我是多么的幸福--沐浴在党无处不在的温暖和光明之中,侧耳谛听着党的淙淙教诲,任由诗情如旭日喷薄。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当新世纪的曙光照亮窗棂时,同志们,让我们挽起人民群众智慧的双手,共同续写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的灿烂和辉煌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信联社范文下一篇:青灵之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