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班级建设科技创新论文

2022-04-15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学生班级建设科技创新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尤其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当前我国对于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培养给予了更高的关注,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仅仅可以有助于中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我国向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从人口大国,向现代化技术型的国家发展,就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中学生班级建设科技创新论文 篇1:

改革班级管理方式培养中学生的领导力与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越来越趋向于全方面、高素质,尤其是在知识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更是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学校在向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管理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通过改革现有的班级管理体制,建立中学生自主管理策略,为中学生提供发挥领导力的平台,帮助他们提高领导力,协助班主任共建和谐、互助的班级环境。

【关键词】班级管理;中学生;领导力;核心素养;改革;培养

在新时期,教师在中学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识到学生在中学时期的特点,落实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管理权利,发现和发掘学生身上存在的领袖潜质,加大人才基础性培养的力度。本文通过分析中学班级管理体制的现状,研究当前中学班级管理改革的必要性,探索中学生培养领导力和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并提出如何进行班级管理的改革。

一、中学生的领导力

培养中学生领导力与核心素养的要素是社会责任感与组织管理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领导力的培养面向的是全体中学生。中学生的领导力是以团队发展的责任感以及自我发展的自觉性为基础的,通常我们认为它可以通过日常的课程和班级管理等社会参与达成,使学生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并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中学生领导力的内涵包括两个维度,分别是自主发展和影响他人,其中自主发展是关键,影响他人是核心。通过基础能力与基础素质的培养,应使学生实现自我认知,自我完善,提高其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沟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班级管理体制中制约学生领导力与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

班级管理体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这个班级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与核心素养,首先就要建立一种良好的班级管理体制。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学的班级管理体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包括:

1. 中学班级管理中民主程度不高,教师占据领导决策权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师生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这就阻碍了班级管理民主性的发挥。首先是师生地位的不平等:班主任常常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经验,与学生交谈时采用命令的口吻,管理相对严苛。尤其是对一些犯错误的同学,经常采用训斥的做法,而较少对学生进行积极性语言的引导,导致其处于被动地位。由此,管理的专制化使得学生的自我管理无从发挥,没有平台的施展抑制了中学生领导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2. 班级管理体制不健全,师生缺乏必要的沟通

班级管理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发挥班长在班级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班长的协助推进师生互动,为班级管理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然而,现实中的班级管理却并非如此:班主任与学生直接沟通较少,结果导致班主任按照自己所设想的学生角色进行班级管理,难以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影响了班级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3.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会影响班级的和谐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正处于青春期,所以学生普遍存有逆反心理,当他们的各种逆反情结不能得到及时排解时,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打架斗殴、早恋、网瘾等。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批评教育、叫家长,结果却加剧了学生的逆反行为,使班级管理更加难以进行。这种现象层出不穷且严重制约了班级的管理与学生的发展,使各项能力的培养变成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负担。

三、改革班级管理体制,培养中学生领导力与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笔者通过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发现改革班级管理体制、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与核心素养显得越来越重要,且具有非凡的意义与价值,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

1. 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

当今时代是一个不断变革、发展的信息时代,竞争日益激烈,尤其在经济和科学技术上,究其根本,竞争的关键点归结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在于学校教育,这就使得班级的管理必须科学化进行,为学生营造一种适合全方面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管理,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青年,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由此可见改革班级管理、培养中学生的领导力与核心素养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学校必须加快这方面的改革,以培养出更加全面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2. 是青少年自我发展的需要

中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这一阶段教师和班主任要充分注意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积极发现学生的天赋和潜能,做到因材施教。而中学生在这一阶段基本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班级管理的体制会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了青少年更好地发展,学校要加强研究,及时对班级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革,培养中学生的各项能力,发挥领导方面的潜能,促进全面发展。

3. 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教育公平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中学的班级管理上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教师过于严厉、苛刻,学生处于被动位置,这些因素抑制着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因此,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的教育公平,就需研究改革班级管理体制,使每个中学生都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发现自身的潜质。因此,班主任应通过改革,及时发现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与核心素养,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

四、改革班级管理,培养中学生领导力与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在了解中学生领导内容与内涵的同时,指出了当前中学班级管理体制中不利于中学生领导力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诸多原因。同时,提出改革班级管理,提高中学生领导力和核心素养的主要措施:

1. 在班级管理中创设民主管理的氛围,为学生的领导力培养提供平台

中学班级的民主化管理是指全体学生在班主任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的原则参与班级目标规则的制定,共同完成班级工作。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因此,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摒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占据主导位置的错误认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要意识到营造一种民主管理的班级氛围,这是班级改革的关键,对于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 完善班级管理体制,促进学生领导力的全面发展

在新时期的班级管理中,值日班长的管理模式在各中学中普遍存在,这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一项具体做法,即班级中的学生按照学号排列,轮流进行班级管理,值日班长所担负的责任由学生讨论决定,并通过填写班务日志来反映管理的具体情况。这种模式的建立既有利于学生增进对班级管理的了解,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领导力和核心素养的平台,最终使班级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班主任要积极探索这一模式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获得自信心与归属感,提高领导能力和核心素养。

3.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中学生各个方面都还比较稚嫩,心志的不健全导致其无法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正确管理,多表现得十分叛逆。而这一阶段同样又是各项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引导,就很容易使学生误入歧途。因此,要培养中学生的领导力和核心素养,首先就应在班主任层面建立一个完备的班级管理体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助了解。此外,教师还要关爱自己的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进一步推进学生领导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中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学校要加强对中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关注程度,积极改进班级管理中的诸多不合理因素,为学生领导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建立民主的管理体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信沟通,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的平台。只有充分重视学生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才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 朱磊.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主要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17).

[2] 邱百惠.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11).

[3] 潘玉霞.有关初中班主任管理和教育艺术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24).

[4] 王丽伟.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相关措施分析[J].考试周刊,2014,(85).

[5] 黄宏伟.有关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8).

[6] 陆仲富.初中班主任管理过程中的重难点和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36).

(编辑:朱泽玲)

作者:蔡文明

中学生班级建设科技创新论文 篇2:

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分析

摘 要: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尤其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当前我国对于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培养给予了更高的关注,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仅仅可以有助于中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我国向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从人口大国,向现代化技术型的国家发展,就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策分析

引言:中学阶段作为学生认知能力形成和學习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对传统教学课程进行调整。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当前我国对于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培养给予了更高的关注,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仅仅可以有助于中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我国向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从人口大国,向现代化技术型的国家发展,就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我国还需要强化对自主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初中阶段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参与科技创新,激发自身对于科技创新的兴趣,在根本上提升中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这对我国未来的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社会意义。本文以此为研究基础,围绕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阐述和分析,笔者结合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意义,对于新形势下如何有效提升中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给予科学的发展建议,以此更好的满足学生成长和学习的诉求。

一、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学生作为我国青少年的重要群体力量,其不仅关系着祖国的发展和历史的传承,同时其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背景下,信息技术水平和科技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效改变了我国科技落后的局面,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在全新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社会发展面临着激烈的人才竞争,无论是社会工作岗位的竞争压力,还是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都对当代的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新时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内容,针对中学生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拓展自身的眼界和知识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无论是中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社会竞争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阶段通过在中学范围内开展有效的科技创新活动,提升中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可以更好的丰富中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让中学生所学的内容更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同时也可以帮助中学生深入的了解和探究科技创新活动,加深对科技创新的理解,能够有效的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探索问题以及独立的去解决问题等,不仅可以极大的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又可以帮助中学生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这对于其未来的成长和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策探究

(一)当代中学生要树立科技创新的意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我国的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等都较过去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极大的巩固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中小生要想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积极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首先还需要树立明确的科技创新意识,通过在互联网等渠道搜集科技创新的素材、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等全面了解新时代下科技创新的内涵,同时中学生也要积极根据自身的科技兴趣和好奇心、主观爱好等,学会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极向老师和科技创新的前辈等学习渐进的经验,才能为自身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科技创新活动

当代中学生不仅要对课本的理论知识做到全面的学习和掌握,还学会将理论知识得以实践的运用,对此,中学生要积极根据我国的社会环境变化、科技环境的创新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例如:积极参与“金钥匙”等多元化的科技竞赛等。进一步了解科技创新的能力,同时中学生在学习和交流中也要积极参与团队的科技创新合作,在团队合作中,给自己树立科学的定位,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细致的分工取长补短,学习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内容,拓展中学生的科技创眼界,同时也能有效的锻炼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结束语

综合上面的阐述和分析,在科技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要注重科技创新的发展,以及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新一代的知识青年,中学生要积极提高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对科技创新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此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身的技术力量,这也是我国中学生在新时代下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李秀菊,刘恩山.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赛课题状况调查[J].科普研究,2016(10).

[2]俞凌,张永山,周泓.中学生科技创新班级建设的调研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05).

作者:朱家豪

中学生班级建设科技创新论文 篇3:

高校学习型班级管理模式的思考与探究

【摘 要】高校班级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最基本组织单位,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深入分析高校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积极探索适合学习型班集体的管理模式——“1+2+3+4”管理模式,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成长成才。

【关键词】学习型班集体 管理模式 思考

高校班级是高校教育学生的最基本单位,是大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加强班集体建设,有利于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提升学生自身能力与素质。

目前,我校班级管理的模式是辅导员与班主任管理并行,其中辅导员队伍以专职辅导员和“1+3”辅导员为主,兼职辅导员为辅。尽管学校通过选拔优秀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但他们都是在教学和科研之余去做学生工作,部分“1+3”辅导员还要兼顾自己的专业学习,加之部分辅导员和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的缺乏,出现了班级管理脱节的现状。基于这个现实,我们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形式在校开展调研,针对现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班级建设中的一些想法与措施。

一、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高校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我校部分专业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学工干部进行访谈,通过结果分析,我们认为,当前高校班级建设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缺乏班级目标,团队没有凝聚力。问卷调查显示,在调查的20个班级中,40%的班级没有明确的班级共同目标,20%的班级完全处于一盘散沙状态。另外,在访谈中,发现在没有目标的班集体中,存在班级工作和活动缺乏主动性,学生对班集体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现象明显。

2.缺乏约束力,目标难以持之以恒。调查发现,部分班级工作难以落实执行,很大部分学生从不参加班级活动,甚至连班会也无法全员参与,班级管理无序,日常事务管理缺乏制度和机制的约束和监督,工作效率低,组织活动有始无终。

3.缺乏主导引领性,各项作用发挥不够。在访谈的学工干部中,60%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认为,自身事务性工作太多,不能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很多工作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履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另有30%的学工干部不是专业出身,无法给学生以专业的指导,在学生中缺乏信任度,很难起到引导作用。在调查的班级中,60%的班干部功能和作用淡化,班长和支书承担了班级大多数的日常工作,其他班干部不做事或无事做,很多成绩优秀、能力强的学生也只做利己的事,不能在班级中做到引领示范作用,普遍对班级管理缺乏主人翁意识。

4.班级主题性教育活动不突出,缺少真正的交流互助合作平台。据调查,大部分班级认为,学校和班级开展的主题性活动多而不精,往往流于形式地完成各项考核指标,没有针对班级自身的情况和专业特色而开展主题教育,这直接导致班级建设过程中无法真正做到交流互助和团结合作。

二、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路径和措施

基于上述调查现实,为将班级实际工作切实有效的落实下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结合我校班级建设的实际需求,我们探究 “1+2+3+4”班级管理模式,可概括为:制定“一个目标”,落实“两项制度”,发挥“三个作用”,搭建“四个平台”,以此全面指导班级的建设活动,共同营造出和谐、向上的学习型班集体。

1.建立“一个班级目标”。组建由辅导员(班主任)、班委会、普通学生代表的创建小组,对班级的发展水平,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态度、思想状况、特长和班级专业特色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提出一个符合班级实际的建设目标即班级目标——和谐的优秀班集体。这里所说的和谐的优秀班集体是指团结、公平、友爱、民主的班集体,班级有良好的学习机制、学习团队、学习效果,大家努力做到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和全过程学习。这个目标是长远的,需要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去细化各阶段小目标,以达到实现终极目标。

2.落实“两项制度”。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班级没有形成一种强大的约束力保证班级成员的行为科学和有序,日常工作无章可循、无据可依。根据班级建设的需要,我们引导学生自主制定两个主要班级制度以全面规范班级管理即:《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其中涵盖了主题班会参与制度、课堂宿舍考勤细则、集体活动流程、班务公开、班委会选举与考评等制度和《班级量化考核制度》,即针对班级日常工作中涉及的评先评优,扶困资助,入党入团等工作通过制定班级加、减分细则以达到对班级成员量化考核。

3.发挥“三个作用”。学习型班集体的建设过程,需要充分发挥班级成员主人翁意识,在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全员参与。我们认为就是要发挥好以下三个作用:(1)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深度辅导作用。这里的深度辅导作用指阶段性辅导与专业化辅导相结合,形成“十字型”格局。一方面,根据班级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阶段、分层次发展目标,指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学习生涯,以小目标促进大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以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性项目、实习实践等为载体,建立班级学习团队,深化班级活动,实现班级成员共同成长。(2)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作用。学生干部队伍是班级建设的排头兵,又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中坚力量。为打破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干部队伍庞大而无人做事的僵硬局面,我们在加强学生干部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一是组建两支分工不同的队伍,即由院学生会、班委会组成的学生自我管理服务队伍和由党支部、团支部、党团员组成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两支队伍任务明确、分工负责,形成了对学生工作的全覆盖。二是院学生会各部门紧密联系班级工作小组,实行对口考核。如班长和团支书列席学生会团委例会,各部门的活动直接对口班级各班委等等。此外,各部门定期组织班干部参与集中学习,使其在学习中得到提高,在工作得到锻炼,着力建设一支活跃的学习型学生干部队伍。(3)优秀生的引领示范作用。在访谈中发现,90后大学生不习惯说教式教育,更看重身边榜样的引领作用,为此在班级建设中我们积极发掘学生中的典型,通过三个倡导带动班级发展与进步:一是倡导学习成绩优秀生在学业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要爱学习、能学习,并扎实推进班级学风建设活动。如:组织集体自习、学习讨论、学习心得分享等以达到共同进步,营造良好班级学风;二是倡导学生党员在思想工作中发挥标兵作用,并扎实推进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开展爱国感恩系列主题班会、建立党员典型事例档案、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等;三是倡导优秀学生干部在管理服务中发挥精细化作用,用严谨和简单,落实工作中的讲原则、讲大局、讲效率、讲贴心,积极组织开展多形式文体活动,如:课间十分钟演讲、我喜爱的宿舍评比等促进班级工作有声有色开展。

4.搭建“四个平台”。(1)网络学习工作平台。依托新媒体,实现班级学习“时时在线”,运用博客、微博、微信、飞信、QQ等即时软件,搭建班级网络学习工作平台。一方面,通过班级飞信、群、微博及时发布各类信息、通知,解答学生的各类问题,实现信息点对点传播。另一方面,充分运用班级、个人微博的浏览即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并给予必要的引导。此外,通过在班级微博中分享文章、视频、励志演讲等等,实现学习资源和成效的共享,将知识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有益互补。(2)团队合作平台。一是结合专业学科特色,以专业学科竞赛为载体,如数学专业可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数学竞赛等学科竞赛为载体,搭建班级专业学习团队合作平台,深化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二是针对我校大部分师范专业特征,以开展师范生技能大赛、课前十分钟说课大赛等活动为依托,搭建师范生技能训练团队合作平台。(3)实践服务平台。为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专业知识用于实践,为学生搭建了多方位的社会实践服务平台,如:青年志愿服务,社区义务服务部,暑期社会专项实践等活动。(4)交流互助平台。基于学校同一年级涵盖多个专业、班级,这为实现班级、专业之间的横向联系提供了有力支持。利用这一优势,纵横贯通,打破专业、班级、年级间的壁垒,实现无障碍交流学习。通过召开年级会议,实施跨班级、跨专业的交流学习活动将团队学习、共同进步的观念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得到锻炼;打破年级间的障碍,将学生党支部建在同一专业不同年级中,形成专业间“传帮带”的良好交流互助氛围。此外,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和后进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契机,如主题班会,运动竞赛等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和优点,为他们创造多种展示平台,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同时加强生活和心理的关怀,形成结对帮扶对子,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带动,努力做到班级优秀“一个都不能少”。

结束语:学习型班集体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工程,这体现了进行阶段性总结经验教训、适当表彰激励的重要性。长期目标是方向,具有指向和激励作用,但长期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容易使人信心不足,行为失调。学习型班集体成员要时刻牢记终身学习理念,不因毕业而失去集体的力量。在接下来的班级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⑴将班级长期目标分解为若干具体的阶段目标。阶段目标容易达成,容易使人看到工作成绩,增强自信心和实现长期目标的勇气和决心;⑵完善班级检查、评价的客观标准,及时总结表彰班级建设阶段性工作,促使学生产生永久学习动力;⑶关注班级成员毕业后续发展,及时了解成员发展动态,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理念。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马丽.人本主义教育观对当代高校班级管理的启示[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徐长江.学习型组织与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4,(8).

[3]林林,杨璇.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学习型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J].辅导员工作研究,2012,(10).

[4]万斌,张应抗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靳诺,郑永廷,张澍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潘镜宇.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作者:陈琳 曹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英语网络信息化教学论文下一篇:课堂教学与道德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