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产品认证有机农业论文

2022-04-19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有机产品认证有机农业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自2014年4月1日,新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业内的共识是,经过本轮修订,中国的有机产品监管制度堪称最为严格。为规范市场,那些实力较弱的小农场将被挡在有机食品门外。而有机农业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真正的有机农业公司规模都不会太大,有机农业并非资本通吃。

有机产品认证有机农业论文 篇1:

有机产品认证与有机产业发展·新书推荐

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产业发展(2016)》《美丽中国故事——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纪实》《有机产品认证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有机产业成熟度评价与实施指南》已由中国质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几本书详细介绍了我国有机产业及有机产品认证发展概况,总结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的背景和程序、示范区创建现状及成果,深入阐述了有机产品认证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是有机产业管理部门、从业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书名: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产业发展(2016)

作者: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农业大学 编著

书号:ISBN 978-7-5066-8443-9 定价:55.00元

该书从国内外有机产业发展新形势,中国有机产业生产现状,有机产品的生产和贸易,有机生产资料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有机产品认证监管和示范区建设,自然保护区发展有机农业适宜性评价及环境效益分析,有机产业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十个方面,对我国有机产业整体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书名:美丽中国故事——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纪实

作者: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 编著

書号:ISBN 978-7-5026-4307-2 定价:49.80元

该书系统介绍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的背景、创建程序、示范区建设现状、创建成效及9个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的市/县和21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的创建经验和创建成果。不仅展示了示范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政府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展现了示范区内特色产品,为社会各界了解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提供了一个窗口。

书名:有机产品认证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编著

书号:ISBN 978-7-5026-4280-8 定价:42.00元

该书从我国有机产业发展概况、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等方面剖析了有机产品认证对有机产业的作用,有机产业与生态文明的耦合关系,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证了有机产品认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体现。旨在通过对有机产品认证、有机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和区域发展模式的探讨,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区域优势特色有机产品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书名:有机产业成熟度评价与实施指南

作者: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编著

书号:ISBN 978-7-5066-8542-9 定价:46.00元

该书从我国有机产业发展概况、资源利用、产业链完整性、有机产业价值体现的要求等方面剖析了有机产业成熟度指标体系的组成、建立和实施、评价等内容,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了发展有机产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旨在为评估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发展水平,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推动有机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作者:郭东方

有机产品认证有机农业论文 篇2:

小农场“有机之道”

自2014年4月1日,新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业内的共识是,经过本轮修订,中国的有机产品监管制度堪称最为严格。为规范市场,那些实力较弱的小农场将被挡在有机食品门外。

而有机农业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真正的有机农业公司规模都不会太大,有机农业并非资本通吃。

“大规模的地块不适合进行有机生产。”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杜相革说,有机农业的生产单元需要适度的规模,从管理成本、经营效益和尽量符合有机规范角度看,种植蔬菜500亩就是一个坎儿,大田作物是5000亩,茶园则不应超过1000亩。

原因在于,当有机种植的面积过大时,发生病虫害的风险也会放大,一旦病虫害蔓延起来,根本无法按有机种植的操作方法来对付和控制虫害;而且,也难以做到完全按照有机种植规范来管理。

欧洲的有机农场都不大。美国虽有一些大型有机农场,但采取的是粗放化种植管理,不讲究精耕细作,一个地块种植一年,休耕三年,给土壤足够的修复期。这种模式在耕地紧张的中国根本无法实行。

最严监管

从外观看,无法分辨一棵白菜是否为有机蔬菜,也没有任何科学仪器能加以区分。这就需要由独立于交易双方之外的机构对有机产品进行认定。目前,全球绝大多数的有机认证都是第三方认证。

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有机产品基本都外销。初期是欧盟、美国的认证机构派检查员来中国进行检查,并颁发国外有机证书。1994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牵头建立了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制度,并批准一些机构开展有机产品认证活动。2004年,有机产品认证管理职责移交给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当年,全国经批准可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的机构共有36家,代行认证权力。认证机构主要来自部委下属机构、挂靠大学或科研单位名下的公司和民营企业。

随着有机理念升温,在2008年-2010年期间,国内有机食品市场高速增长,产业亦乱象丛生。

2009年在北京开始经营有机农庄的孙德玮称,当时获得有机认证的企业中,大多数都不符合有机技术体系的要求。相当多的认证机构在审批上过于宽松,甚至只要花几万元,就可以买到有机认证,“这个行业从根儿上在溃烂。”孙德玮说。

蔬菜、水果成了重灾区,用普通食品冒充有机食品销售的情况十分普遍。很多农企在获得有机认证后,将普通蔬菜进行加工包装,贴上有机产品标志售卖,其成本远低于从源头开始种植的有机蔬菜。

国内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信任度大为下降。形势所逼,监管机构自2011年起,陆续修订了《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和《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等一系列新规。一批造假的有机企业被淘汰出局,有机产品认证机构也减少到目前的23家。

杜相革称,2012年部分新规实施后,“有机认证证书数量一度从1万多张掉到7500多张”。

“一品一码”,是新规的一项重要改进:有机食品在销售时不但需要有机标志,还要有与其唯一对应的有机编码,可以追溯产品的生产、流通过程。而且有机标志要按量核发。

比如,认证8000斤有机黄瓜,最小商品包装是1斤装的,就发8000个有机标志。“这让企业手里没有多余的标志,可以堵住鱼目混珠的漏洞。”有机食品推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孙永江称。

行业的逐渐规范,吸引了新的企业和投资进入,有机认证证书的数量再次上涨,目前恢复到整顿前。

原计划在2012年配套推出新版《管理办法》,但拖延至2014年4月1日才正式实施。杜相革分析主要原因是其中关于停止使用有机转换标识的条款,在业界引起很大争议。

所谓转换条款,即从开始有机管理到获得有机认证之前,企业所生产的食品称为有机转换食品,可以在商品包装上贴有机转换标识。

国外没有有机转换标识,因为这容易造成消费者的混淆,本来想买有机食品却选了处于转换期的食品。然而,彻底取消有机转换标识,会打击国内产业发展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因此《管理办法》讨论不休,最终,处于转化期的产品只能按普通产品销售。

这轮有机产品认证制度的升级,也抬高了有机认证费。以前是基于一个生产基地整体进行认证,按面积收取认证费。

现在的程序不再是追溯到一块地上,而是要追溯到每一个品种。比如,一块地种植西红柿,要认证一次,下次再种植其他作物,还要再认证一次。这样下来,多利农庄创始人、总裁张同贵测算,多利农庄每年的有机认证成本大约占销售成本的2%。

接受采访的业内专家普遍的看法是,国内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已经成为全球最严格的,一些地方甚至过于苛刻。一位出口型有机农业公司的經理说:“国内制定标准的人缺乏从事有机生产的经验,新标准过于严格,不切实际,不接地气。”

比如,在允许使用的投入品方面,中国比欧洲、美国、日本都要少。以前的有机产品标准规定,有机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不得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限值的5%;现在的规定是干脆不得检出。

一位接近联想控股的人士称,联想控股对农业定位是保证安全、放心的农业产品战略。现有情况下,真正做到有机标准,难度很大,所以联想并未突出有机的概念。

即使在如此严苛的标准下,中国的有机认证仍未达成国际互认。

目前,只有欧盟和美国之间签署了有机农产品互认协议,欧盟或美国认证的大部分有机产品在对方市场上销售时,可以不再经过当地认证机构的进一步检查和认证,但是,这不包括根据欧盟标准或者美国标准认证的其他地区的农产品。

由于国家之间没有等效性协议,因此,生产者和出口者的有机产品还必须付出高昂的重复认证费,以获得他国认证。

小农庄的突围

小农庄的烦恼是,被关在有机认证门外,又缺乏渠道和品牌。

孙德玮经营的小农庄,位于北京顺义区的龙湾屯镇大北坞村,50亩地按有机体系耕作,每年出产约20种蔬菜。如果进行有机认证,新规实施前的费用是四五万元,现在每年的费用飙升至近15万元。这使很多小农庄干脆不去申请认证。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也认可“非认证有机农业”的存在,要求农户能够尽量按照有机标准生产,并公开生产方式,和消费者公平及时地交流。但所有产品都应遵守法律,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标注。

这样的运作模式,在国内其实一直有雏形:很多菜农都有两块地,一块地里的蔬菜卖给市场,另一块地自家吃间或送亲戚朋友。前一块地为了产量和卖相,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而另一块地的种植未必能达到国家的有机标准,但产出相对有保证。

从“另一块地”的种植模式出发,小农庄想出了一条出路——让农民按照自己吃的“标准”种植、养殖,再向消费者提供这些农产品,并获得合理的回报。

由此,两条途径应运而生:一是把菜拉到城市里,生产者与消费者面对面,北京有机农夫市集(下称农夫市集)就是这样的平台;二是把城市里的人拉到乡村来,让消费者就地了解、体验有机种植的不易。

这两种方式,都是种植者和消费者直接交易。

2009年,小毛驴市民农园在北京市西郊成立,这是国内第一个开展“社区支持农业”实验的农庄。所谓“社区支持农业”,是由一群消费者共同支持农庄运作的生产模式。这种有机小农发展模式在20世纪60年代发端于日本,随后开枝散叶于欧美。

在小毛驴市民农园,消费者要提前支付一年或半年的菜金,然后每周获得两次蔬菜配送;消费者也可以选择租种菜地。小毛驴市民农园总经理助理钟芳告诉《财经》记者,农园雇佣当地村民,采用传统的自然农法进行生产,并且承诺不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产品。

消费者分担了农业生产者的风险,获得了自觉安心的果蔬。目前,以租种方式一共包出去400多块地,每块约半分田,而小毛驴市民农园的产出并没有申请有机产品认证,主要是靠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来增进信任感。

常天乐走的是另一条路,她和朋友们以志愿者身份创立了农夫市集,把北京周边的一些农户汇聚到市集的平台上,介绍给城市里的消费者,让双方面对面交易。虽然名为“有机”农夫市集,但来赶集的农户几乎都没有得到有机认证。

常天乐说,农夫市集会谨慎地挑选可以参与的商户,甚至到了“挺官僚的”地步,“有时经过半年的接触、了解,我们才会考虑去他的农场考察,还要看农户的人品怎样”。

农户进入市集后,也要遵守相应的制度。每年年初,市集会让农户提交一年的生产计划;每周开集前,农户还要申报所销售的产品情况,开集时,会有志愿者拿着单子到摊位核对。

农夫市集目前的收入来源有三个:一是,从2013年5月起,参与农夫市集的农户们开始按照经营规模付费,不会超过其在市集销售额的5%;二是,设立了一个固定的售卖点,代售农户的农产品;三是,市集有多个提供场地的合作者,市集利用其既有的影响力,给场地提供方带来客流,从而收取一定的费用。

农夫市集参与的农户有40余家,常天乐也辞掉工作,专心运营市集。她想把市集做成一个社会企业,不同于纯公益组织,市集要能够自我造血,找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些有机食品从业者的奋斗与相对成熟的美国市场相差甚远,2013年美国有机食品零售销售额已达350亿美元,其83%的有机产品是经由大型销售渠道,直接銷售只占10.6%。

而且,尽管坚持有机生产理念,这些农庄的不规范之处还是不少。比如,在农夫市集的推介材料中,一位有机农户介绍自己浇灌蔬菜用的是“自家人的大粪”。

按照《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的规定,有机食品生产不应在叶菜类、块茎类以及根块类植物上施用人的粪尿;在其他植物上需要使用时,应进行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并不得与植物食用部分接触。

孙德玮对小农庄的无证经营模式也表示质疑,没有获得有机认证标识,却打着“有机”招牌,“这是对民间信任的滥用”。有机农场走向灰色地带,无疑使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诚信面临更大的考验。

现在,与常规农业一样,有机农产品也纠结于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只有解决了信任问题,中国的有机产业才能逐渐成熟。

作者:贺涛 高胜科

有机产品认证有机农业论文 篇3:

有机产品认证知识等

有机产品认证知识

吉林省埃索质量认证咨询中心供稿

什么是有机产品

有机产品不同于“无公害食品”,更高于“绿色食品”。所谓有机产品就是通过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生产出来的产品。而有机农业的特征是:不使用人工合成物质如化学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生产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采用一系列与生态和环境友好的技术,维持一种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农业生产过程;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也就是说,在具备这些特征的农业体系中生产出来的产品才可以申请有机产品认证。

申报有机产品的条件和要求

有机产品需要符合以下条件:原料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加工、包装、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不受污染;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体系;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最小;高水平的咨询师的专业指导;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

有机产品认证的基本要求分为两层:一层是生产基本要求,第二层是加工和贸易基本要求。一)生产基本要求:生产基地在最近三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禁用物质;种子或种苗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生产基地应建立长期的土地培肥、植物保护、作物轮作和畜禽养殖计划;生产基地无水土流失、风蚀及其他环境问题;作物在收获、清洁、干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污染;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必须有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体系,并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二)加工和贸易基本要求:原料来自获得有机认证的产品和野生(天然)产品;获得有机认证的原料在最终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不少于95%;只允许使用天然的调料、色素和香料等辅助原料和有机认证标准中允许使用的物质,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有机产品在生产、加工、贮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应避免污染;加工和贸易全过程必需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包括相应的票据。

有机农业与人类健康

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保证拒绝人为投入化学合成的物质,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各种污染的残留。现代各种肿瘤、心血管、早熟、畸形等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长期食用了高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的农产品,以及大量使用激素、防腐剂、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而生产的农副食品,经常食用有机食品,可以减少这些原因造成的疾病,现在西方流行的食物疗方法,应用的就是食用有机食品,逐渐减少人体内的毒素积累,起到治疗的效果。

什么是良好農业规范(GAP)

吉林省埃索质量认证咨询中心供稿

从广义上讲,良好农业规范作为一种适用方法和体系,通过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良好农业规范还有其它定义,如:GAP作为公认的术语用于与降低或防止食品污染的行为规范有关的国际法规框架。另外,该术语还有自愿、非法规性的意义,目前已广泛地被政府、社会组织和私人行业作为规范而采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包括农业生产者在内的食品供应链的特定要求。良好农业规范受到寻求食品保障、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生产效率、环境保护等各相关方,包括政府、食品加工业、食品零售业、种植业、养殖业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在各国以政府和行业规范的形式得到建立和发展。

企业如何准备GAP产品认证

1.熟悉标准,认真阅读《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施规则(试行)》和良好农业规范系列标准,了解标准中的要求;

2.企业管理者、基地负责人和内部检查员应参加培训,以便更多了解CHINAGAP的要求和相关知识;

3.生产操作过程符合CHINAGAP控制点的遵守标准,遵循本国和出口目标国的法律法规,将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的风险降到最低。并保存CHINAGAP操作过程中完整的农事活动书面记录。

4. 申请者在接受独立认证机构的检查之前,要积极配合认证机构提供有关的文字材料,并在检查地点、设施以及人员等方面给予配合。包括文件准备、地点和设施的准备、人员的准备。

5.在接受正式的独立检查之前,企业应该使用《CHINAGAP检查表》进行一次自我检查,验证是否符合了CHINAGAP的所有控制点(特别是一级控制点和二级控制点),并对不符合的地方进行记录和改进。

6.内部检查员应该对注册的地块上CHINAGAP操作体系的执行情况每年进行至少一次内部检查(自我检查)。重点是操作中的不符合项、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内部检查员的报告格式可以参考使用《CHINAGAP检查表》。

GAP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程序

1.适用范围:获得认证的农场/农场组织在获证后对证书和标志的使用,应依据本文件的原则。

2.认证证书应包括以下信息: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标志;签发证书的认证机构名称和认证机构的标识;认可该认证机构的认可机构的名称和/或标识(如果获得认可);认证证书持有人的名称和地址;农场名称和地址。如果获证的是农业生产经营者组织,应在证书的附件中列出农业生产经营者组织的所有成员/农场场所名称和地址;认证选项、认证级别;注册号;证书号;认证产品范围;对果蔬类如未经处理,应声明;认证依据的良好农业规范相关技术规范名称及版本号;发证时间;证书有效期。

3.认证标志式样

4.认证证书、认证标志的使用:认证证书、认证标志的使用应符合《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第63号令)的规定;申请人在获得认证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后可以在非零售产品的包装、产品宣传材料、商务活动中使用认证标志(作物、果蔬类认证产品可以在零售包装上使用认证标志)。认证标志使用时可以等比例放大或缩小,但不允许变形、变色;在使用认证标志时,必须在认证标志下标注注册号;认证证书持有人应对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使用和展示进行有效的控制;认证证书持有人不得利用认证证书或认证标志混淆认证产品与非认证产品误导公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毕业生就业压力社会学论文下一篇:小组合作教学初中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