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的过程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传播的过程范文

影视传播的形态和过程

第一节 电影形态

电影的发展:

早期:无声电影——1927年有声电影——20世纪40年代彩色电影——20世纪50年代电视兴起——电影严重滑坡,但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

电影的形态(类型)划分:

一、故事片(剧情片)

是电影中最大形态或类型。

我们从好莱坞的类型片谈:

(1)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它的根本目的和原则。

——拥有最广大的观众群,以他们的审美取向作为基础。

A.公式化的情节:

如:西部片中英雄解围;强盗片中的抢劫成功,终落法网;科幻片中的怪物出世,危害一时等等。

B.定型化的人物;

如:除暴安良的警长;至死不屈的硬汉;仇视人类的科学家等。

C.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如:代表邪恶凶险的森林;预示危险的塔楼;象征灾害的实验室里冒泡的液体等。

——迎合大多数人的心理——票房上有保证——商业目标实现。

(2)以确定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为文化取舍标准。

——具有普遍意义的大众化趣味作努力方向

——以电影反映的是大多数观众的思想情感和欲望的需求

一般的,类型片(故事片)大致分为:

1、音乐歌舞片

《音乐之声》《雨中曲》等

音乐歌舞片是舞台的延伸。以精美的歌舞表演和豪华壮观、令人赏心悦目的视听效果为创作标准。

音乐片:以歌唱为主要部分《音乐之声》

歌舞片:歌舞兼具《宝莱坞生死恋》

2、喜剧片

在无声电影阶段,喜剧电影中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演员。

——演员展示自己的形体动作和表演智慧。

有声片:开始通过语言和形体动作同时制造喜剧效果。

滑稽片:卓别林

3、西部片

以19世纪美国西部开发时期为背景,表现拓荒者的生活,西部开发过程中各种势力之间的斗争,以及百人驱赶并屠杀土著印第安人的血腥活动。

——人物大都善恶分明——结局:好人有好报,坏人终遭惩治。

《关山飞渡》《与狼共舞》

4、悬念片

希区柯克的电影,分两个时期:

英国时期:《39级台阶》《蓄意破坏》

美国时期:①人的心理变态和精神病症为主要题材《后窗》《吕蓓卡》

②人类情感错位后,世界处于一种失语和麻木的状态《精神病患者》

5、恐怖片

好莱坞最重要的恐怖片是《德拉库拉》1931年《弗兰肯斯坦》

列片《木乃伊》

集中表现出现代人们对未知世界和心灵黑洞的恐惧。

6、其他类型

战争片、生活片、纪录片、儿童片、卡通片等

二、美术片

(一)美术片只是中国的名词,世界上统称为动画电影。

还有另一种叫法:卡通——是动画的代名词

(迪斯尼创造的米老鼠)

(二)美术片(动画片)的特征

动画片:用逐格拍摄法将特制绘画或立体造型摄制在胶片上(或直接画在胶片上),从而能在银幕上得到“活得”形象连续画面的综合艺术。

动画片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艺术特点、审美要求和社会功能。

①表现方式上,不是真人实景而是用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的形象,使之活动起来,赋予生命和性格;

②艺术特点上,“幻想”和“夸张”的表现手段,“想入非非的艺术”,角色能“腾云驾雾”“宇宙决战”——自由和充分——将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

③从象征和比喻的方法反映现实生活,表现艺术家的意图;

④主要服务对象为少年儿童。

(三)分类

1、从视觉效果的角度,将动画片分为:二维动画、三维动画

二维动画:绘制的动画片、剪纸动画

三维动画:主体形象一般都为三维物体,如用特殊黏土制作的人物和物体。

2、中国美术电影

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

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木偶片

折纸片

三、科教片

以传播科学知识和推广新技术经验为目的。

(一)特征

抽象、枯燥,有着不可避免的专业性和说教性——独特的优势

1、科普性

2、教育性

3、人文性

(二)分类

根据宣传目的和观众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种类:

1、科教普及片

2、科学技术推广片

3、科学研究片

4、科学杂志片

5、教学片

四、记录片

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不经过虚构,从现实生活本身形象中选取典型,提炼生活,直接反映生活。

(一)特征

1、真实性或非虚构性

2、艺术性

生活也是素材,而不是艺术品本身。记录片创作者目的并不是为了简单地反映生活,而是要在表达思想内容和再现物质现实之间创造一种特殊的美学联系。

(二)分类

1、按传播渠道

纪录片电影、电视纪录片、展映纪录片

2、按传播动机

政治宣传片、商业发行片、独立影像片

3、按传播内容

横向:人类文化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

纵向:历史题材、现实题材

4、按传播视角

新闻性记录片、综合性、人文记录片

5、按创作手法

大致:介入式、非介入式

具体:访问式、跟踪记录式、偷拍式、真实再现式四种。

第二节 电影创作传播过程

电影创作和传播是一个集体共同创作的过程——解决技术性问题和艺术性问题。大致分为七个小阶段:

1、构思

2、编导

3、拍摄

4、表演

5、特技

6、剪辑

7、出品发行

共同点:手机信息、整理信息——使用欣赏价值的信息

第二篇:论传播与沟通过程中符号与含义的关系

摘要:本篇文章通过对传播过程中符号与含义的关系阐述的三个主要观点,从而结合自身的体会来揭示运用符号的含义是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

关键词:传播沟通符号含义

在当今信息社会,传播与沟通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而传播与沟通的一个基本组成就是符号。没有符号,便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与沟通。所谓符号,是一种代表人的思想、意愿的通用的记号或标志。任何有含义的东西都可以是符号。它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记号或某个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它是人们借以传递信息的载体和交流思想感情的手段。人类创造符号,使用符号来表达意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无论是言语符号,还是非言语符号,都与某一含义相联系。因此,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符号与含义的关系,对于我们实现积极传播与沟通,提高传播沟通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一定的符号,其含义往往是具体的,符号与含义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统一。

一般说来,符号表达的含义是一定的,这也是人们能够进行正常传播与沟通的基础。我们在生活中不难发现一段文字,一幅图像往往表达的含义是具体的、特定的。比如一段记载葡萄栽植技术的图象,它传达的含义就是如何种植葡萄。在这方面是不会产生岐义的。一篇记录小麦耐寒品性的文字,就是告诉我们要如何因地制宜,人们也不会将其理解成交通法规。所以,特定符号的特定含义 ,为人们进行正常的传播与沟通提供了前提,也为人们进行有效的积极的沟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在课堂上,老师的目光这一符号所表现的含义是很生动具体的。当有的学生在打闹或搞小动作时,老师不管领读课文或是在黑板上写字,只要停下来用眼睛扫视一下学生,学生便了解了老师的意图,转而保持肃静,认真听课。这时候老师的“目光”这一符号与其含义是统一的。正确把握符号和含义的统一,就要求我们在人际沟通过程中,要准确运用相应符号,以收到最佳的沟通效果。例如对“面部表情”这一符号,我们应提倡诚实自然的自我表露。尤其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在与农民的直接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对微笑这一表情要常用不辍。因为微笑是面部表情中最引人注目的,它可以告诉人们友谊、和善与爱心,可以使农民在轻松的气氛中领会沟通的含义,可以使我们的农技推广收到最佳的效果。

二、同样的符号在不同人看来,可能其含义不同,符号与含义有时呈现差异性,出现不对称关系。

同样的符号,在不同人看来,可能其含义不同。因为含义是属于个人的,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得来的,是对某种事物反应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符号是编制符号

的人遇到某一特定问题时对某种状态的速记。为了统一,人们通过学习行为来理解某些符号,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即使这样,每个人的理解也是有区别的。当同用一种符号时,就是两种生活交叉在一起。这种交叉包含了两人所积累的经验、头脑中的构象、对价值的判断和态度。正因为如此,符号与含义以对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甚至于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都有着某种程度的不同。人们所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心中便有一千个哈坶雷特,及不同人看同一部《红楼梦》会有不同的林黛玉一样,都是人们对同一符号的不同的含义的理解。在人际交往沟通过程中这种现象也是常见的。比如对“拍肩膀”这一体态言语符号,有的人可能理解为信任、勇气和力量,有的人也可能理解为“无可奈何”的情绪。人不同也就导致了对同一符号的含义的不同理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就较好地说明了符号与含义的差异性及不对称性关系。所以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就要灵活运用这种不对称关系,在与他人的沟通过程中达到一箭双雕,一石多鸟的目标。

三、符号与含义有时受特定条件制约、互为规范。

符号与含义受特定条件的制约,有时具有规范性。一定的符号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某种特定的含义。这种规范性是指一个社会群体或一个民族受着特定文化传统的影响,长期以来对某些符号所产生的社会认同。在运用这些符号时,要考虑沟通对象的年龄因素、文化因素、民族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社会道德因素等,一旦忽略某种符号的特有的规范性,便会造成误解和障碍,把沟通的桥变成了沟通的墙。比如“拥抱”这一体态性言语符号,在西方男女相见均可以拥抱以示亲密,而我国则不行,如果一个男同志和一个女同志初次见面就以拥抱作为接触方式,就犯了大忌,沟通效果如何,不言而喻。因此,符号与含义的互为规范性使沟通过程既呈现丰富多彩的生动性,又呈现循规蹈矩的规范性,使传播与沟通中的符号与含义,与时俱进的发展。

总之,传播与沟通的过程是人与人利用符号相互传递含义和理解含义的过程. 然而,我们在传播与沟通中要注意理解受特定环意,努力使所选择的符号适应受传者的理解程度,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传播与沟通的效果.

参考文献

王德海,周对坤.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第三篇:所谓传播过程

所谓传播过程,就是信息从传播者流向接收者,并实现信息共享的过程。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构成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特伦斯•霍克斯曾说过,“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的构造,然后又在他们之间感觉到的那种关系。”施拉姆认为传播至少要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但是,仅有上述三个要素尚不足以构成一个现实的传播过程,也就是说,还必须要有使这三个要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或渠道,即媒介。这些我们把它称之为显性传播要素,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完成传播活动。

1.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2.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作用对象一词并不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受传者同样也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受传者和传播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角色,在一般传播过程中,这两者能够发生角色的转换或交替。

3.讯息。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讯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讯息(message)一词,在中文中也译成“消息”、“文告”等等,这是一个与信息(information)意思相近又有微妙区别的概念。一般来说,信息的外延更广,它包括讯息在内。讯息也是一种信息,其特点是能表达完整的意义。

4.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有了上述四个要素以后,一个物理学意义上的传播过程基本上具备了成立的条件,但对考察人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传播学来说,这个过程仍然不算完整。除了传播者、讯息、媒介和受传者等显在要素外,还包括各种隐藏在传播行为中的隐含要素,如传播情境、传播目的、传播技巧、噪音、经验范围、反馈和传播效果等。

1传播情境

任何传播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场合、时间、空间、当时的情况之中发生的,超场合的传播活动是不存在的。传播行为发生的时间、空间和当时的情况就构成了传播情境。传播情境对于整个传播活动的影响很大,在不同的传播情境中传播的效果也不相同。同时传播情境还会限制或刺激我们传播的方式。

通常传播的情境有四种基本类型:一是物理环境的。如进行传播时所处的空间、气候、温度等。二是社会关系的。三是心理因素的,即在什么样的心理情境下进行传播。四是时间因素上的。时间情境最不易为人们所重视,它通常是指传播活动具有特别意义的时刻。

传播情境的四种基本类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每个类型都影响其他几个类型,并被其他几个类型所影响。 《雷雨》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其实悲剧早已潜伏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伏笔中,只是到最后时分才终于爆发出来,化作一场倾盆雷雨,无比强烈的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

2传播目的

人类的行为都是一种合目的性的行为。传播行为也不例外。因此在任何传播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传播主体(包括传播者、受传者)的目的。 我们来看看“延安整风运动”。整风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认真严肃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犯错误的同志不着重追究个人责任,而着重分析其犯错误的环境和原因,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两个目的。整风的方法是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思想认识。最终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 传播目的隐含在传播者的信息编码行为及其方式中,或者通过受传者的反馈体现出来,直接影响着传播者的编码和受传者的反馈。

3传播技巧

所谓传播技巧就是指传播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加工信息、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策略、战术和手法。其形成于传播实践,它是传播者对于信息符号化以及信息传递的正确认识与合理把握,是对于传播经验的及时总结和有关知识的灵活运用。关于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面对诸儒的诘难,诸葛亮神态自若,一一作答,是为守,然而他又不甘于只是作答,每于答后发起攻势。以其高超的语言技巧使整个论辩过程精彩纷呈,于有限的语句中蕴含极深的意味,嚼之余香满口。整个舌战过程中,诸葛亮语势磅礴,使对方慑服于他的语言威力,只有招架之功,而无反击之力。一个高明的传播者总是不着痕迹、不动声色,巧妙灵活地运用丰富多彩的传播技巧,以求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4噪音

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常常为各种噪音所干扰。西方传播学界把阻碍、歪曲或干涉信息顺利传递的任何事物都称之为“噪音”。噪音在传播活动中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传送出去的信息与接受到的信息发生差异。推而广之,噪音的范围也可包括来自心理因素的干扰,如传播主体的喜怒哀乐、思维定势及偏见成见等等。由此看来,在传播活动中,噪音不仅来自通道,也来自信源或信宿本身。噪音的存在从某种角度讲对传播是有害的。称其为“人类健康的杀手”一点儿也不为过。然而,当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此类噪音又对传播起着某种制衡作用,这种制衡作用对于传播活动是十分重要的,离开了这种制衡作用,传播将成为信源的一种独裁行为。

5经验范围

当信源发出信息时,信宿靠什么去接受这一信息呢?靠的是与信源的经验范围的重叠。所谓经验范围指的是人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政治立场、知识结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只有参与的人在享有共同的经验范围时,传播的行为才能够发生。参与传播活动的人没有相同的经验范围,则传播难以实现。对牛弹琴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经验范围的重叠对于传播十分重要。

6反馈 反馈是控制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控制论中,反馈是指把给定信息作用于被控对象后所产生的结果再输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曾经说过,所谓反馈就是“一种能用过去的操作来调节未来行为的性能”。课堂活动中,当比划的同学看到猜题同学答对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作出动作或发出声音,这就是多种多样的反馈形式:听觉的、触觉的、视觉的、味觉的和嗅觉的。

7传播效果

信息从传播者发出以后,总要对受传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受传者未接受到传播者发出的信息,那么传播是不成功的,也就谈不上传播效果。只要传播信息从传播者到受传者的传送能顺利实现,它就会有效果。不过这里所说的效果有程度上的差异。有的传播只要对方有反应,得到了信息就行;有的传播却能改变受传者的思想、观念、态度等;甚至于有的传播能够影响一代人的价值观念、世界观和人生观等。 传播效果可以与传播目的一起来考察。传播目的的实现的程度就是传播效果显现的程度。同时,传播效果的显现也是多种多样,有即时效果与滞后效果、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微观效果与宏观效果等之分。

第四篇:论传播与沟通过程中符号与含义

论传播沟通中的符号与含义的关系

在当今信息社会,传播与沟通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而传播与沟通的一个基本组成就是符号。没有符号,便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与沟通。所谓符号,是一种代表人的思想、意愿的通用的记号或标志。任何有含义的东西都可以是符号。它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记号或某个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它是人们借以传递信息的载体和交流思想感情的手段。人类创造符号,使用符号来表达意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无论是言语符号,还是非言语符号,都与某一含义相联系。因此,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符号与含义的关系,对于我们实现积极传播与沟通,提高传播沟通效果,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一定的符号,其含义往往是具体的,符号与含义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统一。

一般说来,符号表达的含义是一定的,这也是人们能够进行正常传播与沟通的基础。我们在生活中不难发现一段文字,一幅图像往往表达的含义是具体的、特定的。比如一段记载葡萄栽植技术的图象,它传达的含义就是如何种植葡萄。在这方面是不会产生岐义的。一篇记录小麦耐寒品性的文字,就是告诉我们要如何因地制宜,人们也不会将其理解成交通法规。所以,特定符号的特定含义 ,为人们进行正常的传播与沟通提供了前提,也为人们进行有效的积极的沟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在课堂上,老师的目光这一符号所表现的含义是很生动具体的。当有的学生在打闹或搞小动作时,老师不管领读课文或是在黑板上写字,只要停下来用眼睛扫视一下学生,学生便了解了老师的意图,转而保持肃静,认真听课。这时候老师的“目光”这一符号与其含义是统一的。正确把握符号和含义的统一,就要求我们在人际沟通过程中,要准确运用相应符号,以收到最佳的沟通效果。例如对“面部表情”这一符号,我们应提倡诚实自然的自我表露。尤其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在与农民的直接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对微笑这一表情要常用不辍。因为微笑是面部表情中最引人注目的,它可以告诉人们友谊、和善与爱心,可以使农民在轻松的气氛中领会沟通的含义,可以使我们的农技推广收到最佳的效果。

二、 同样的符号在不同人看来,可能其含义不同,符号与含义有时呈现差异性,出现不对称关系。

同样的符号,在不同人看来,可能其含义不同。因为含义是属于个人的,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得来的,是对某种事物反应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符号是编制符号的人遇到某一特定问题时对某种状态的速记。为了统一,人们通过学习行为来理解某些符号,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即使这样,每个人的理解也是有区别的。当同用一种符号时,就是两种生活交叉在一起。这种交叉包含了两人所积累的经验、头脑中的构象、对价值的判断和态度。正因为如此,符号与含义以对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甚至于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都有着某种程度的不同。人们所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心中便有一千个哈坶雷特,及不同人看同一部《红楼梦》会有不同的林黛玉一样,都是人们对同一符号的不同的含义的理解。在人际交往沟通过程中这种现象也是常见的。比如对“拍肩膀”这一体态言语符号,有的人可能理解为信任、勇气和力量,有的人也可能理解为“无可奈何”的情绪。人不同也就导致了对同一符号的含义的不同理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就较好地说明了符号与含义的差异性及不对称性关系。所以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就要灵活运用这种不对称关系,在与他人的沟通过程中达到一箭双雕,一石多鸟的目标。

三、符号与含义有时受特定条件制约、互为规范。

符号与含义受特定条件的制约,有时具有规范性。一定的符号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某种特定的含义。这种规范性是指一个社会群体或一个民族受着特定文化传统的影响,长期以来对某些符号所产生的社会认同。在运用这些符号时,要考虑沟通对象的年龄因素、文化因素、民族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社会道德因素等,一旦忽略某种符号的特有的规范性,便会造成误解和障碍,把沟通的桥变成了沟通的墙。比如“拥抱”这一体态性言语符号,在西方男女相见均可以拥抱以示亲密,而我国则不行,如果一个男同志和一个女同志初次见面就以拥抱作为接触方式,就犯了大忌,沟通效果如何,不言而喻。因此,符号与含义的互为规范性使沟通过程既呈现丰富多彩的生动性,又呈现循规蹈矩的规范性,使传播与沟通中的符号与含义,与时俱进的发展。这也就要求我们在与农民的沟通中要注意各种符号的规范性,该用什么样的符号,要注意选择,杜绝不规范的符号,切实使农民敢于与我们沟通,喜欢与我们沟通,在不断沟通中奔向小康路。

总之,传播与沟通中的符号与含义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是统一的,不对称的和互为规范的。正确掌握符号与含义的关系,可以使基层农村工作者站在更高的角度和更宽的层面上,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传播沟通行为,增强做好推广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效果研究

摘要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衡量时代进步的一个标尺,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且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改变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对信息、社会、娱乐、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大众传媒

信息

社会

娱乐

文化

一、大众传播媒介达到信息交流的效果

经济

效果

人类的一切活动,无非是认识和改造世界,要认识世界就要获取信息,要改造世界就要利用信息,而无论是获取信息还是利用信息,都须臾不能离开大众媒介。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革命实际上也就是媒介革命。①大众媒介不断地向人们提供关于社会上各种事件的信息,对于那些即将来临的自然灾害或战争威胁,大众媒介能够及时地向人们发出警告,促使人们能够及早防御,如天气预报。除此之外,大众传媒还提供有关人们生活环境的信息,比如关于公共事业、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消息,这也能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日常信息需要。大众传播媒介还具有环境监视的效果,可以把那些有违社会规范的行为在媒介上公开,激起社会的谴责,使社会规范得以巩固和加强。

对于大众传播来说,大众传播都必须依赖报纸、杂志、广播、

1

电视、电脑网络、书籍等传播媒介。离开了现代的传播技术手段,大众传播是不可想象的②。对于一个人来说,大众媒介是他的感觉器官的延伸,例如看报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时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两种感觉的延伸。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大众媒介的是否发达也非常重要。很难想象在一个大众媒介十分落后的国家,它的工业、农业、商业、国防等会是先进的。“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体现与应正,那时的中国大众媒介十分落后,信息堵塞,人们对于外界的信息不了解,导致了中国被帝国主义侵略。所以说信息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而大众传媒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但是,大众传媒的信息也有其消极的负功能。对个人而言,人们花很多时间去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以了解社会时局、形势。但是,当他们接受信息以后,很少会有更多时间去从事社会活动,人与人的交流会变得生疏,大部分人宁愿呆在家里也不愿出去。人们绝大部分休闲时间都被大众传媒所占据,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及邻里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少, 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交往被人与机之间的交流所取代, 人际关系日渐淡漠, 这会降低社会的凝聚力。对社会而言,有些不真实的信息被宣传以后,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人们的不安,比如那些恐怖事件、迷信思想等。这些不利的信息通过大众传媒以后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的效果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社会的进步主要依靠学校、家庭、和大众

2

媒介的传播这样三种力量,大众媒介是社会机制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之一。社会的进步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进步,人类只有能够继承过去创造的一切文明,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向前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大众媒介无疑具有其他媒介不具备的优势,可以发挥其他媒介不具备的作用③。大众传媒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人们通过大众传媒了解时事政治,大众传媒可以及时的宣传国家的政策方针,从而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励和动员群众投入当前的事件中,样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更好的建设。大众传播媒介的一些先进人物事迹的报道,可以起到一种激励人们的作用。

但是,因为大众传播具有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性,它的解释有触及现存社会秩序以至社会弊病的方面,都会引起广泛的反响,如果处理不妥当,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样,大众媒介对新闻所作选择和解释可能削弱社会或个人判断能力。由于新闻已经加工处理,观点和意见都已被现成地提供,个人无须再去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样,久而久之,作为信息接受者的个人,主动的判断精神就会减弱。. 大众传媒在丰富人们知识和阅历的同时影响了其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大众传媒, 人们固然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学习古今中外的知识、借鉴他人的经验与教训、丰富自己的阅历与见闻, 在家里就可以了解天下事。但人们通过大众传媒接收到的知识毕竟是零乱无序的, 而且人们的注意力始终追随着大众传媒所报道的, 全神贯注于大众传媒所构建的报道中, 因而无暇分辨信息的真伪, 也无法及时对大众传媒传播的众多知识进行消化和思考, 这必然导致人们的思维能力的降

3

低,

特别是青少年。青少年的思想还不成熟,对于信息的筛选还不能很好的把握,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例如大众传媒所塑造电影明星,那些人的魅力对青少年一代更具影响力。他们很少去追逐那些名扬天下的英雄、科学家和政治领袖人物,而更崇拜世俗的明星。另外,受大众传媒的影响,部分青少年会或多或少的染上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过多的追求物质生活而不注重精神建设,“拜金主义”的出现就是过度的追求物质造成的。同时,大众文化的世俗性使青少年的审美趣味走向低俗,青少年审美的低俗化在青少年审美对象的选择上表现为古典严肃的文学艺术受到冷落,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在青少年中流行,牛仔裤、文化衫、艳情光碟、迪斯科等成为时尚;在审美方式上,他们追求浅显直接,更愿意从诗歌走向对话,从交响乐走向通俗歌曲,从学术专论走向随笔漫谈;在审美情感上,他们不再崇尚含蓄古朴,而去追求露骨的男女性爱和金钱关系,如在当代大学生中流行速食主义的爱情观,大学生的爱情减少了浪漫情调,而更具“快餐”特色,这些都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娱乐效果

随着文化的发展和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不断增多,人们越来越需要娱乐,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越来越被重视。人们在闲暇时间,看报纸、看电视、看电影等并不一定都是为了受教育,大部分都是为了放

4

松一下心情。在日常生活中,大众传播媒介是人们一项非常重要的娱乐活动,看小说、杂文要通过报纸、杂志,听音乐要通过广播,欣赏电视剧、歌舞要通过电视,大众传媒为社会大众提供了大量的娱乐性服务。而电子媒介特别是电视的飞速发展,使娱乐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所以娱乐性越强的大众传播媒介阅读率、收听率、收视率也就越高。所以现在企业或不同的组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效果会举办一些活动,如歌唱比赛、各种评选等。

四、 大众传播媒介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传播的作用,而传播媒介对文化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它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而通过传播媒介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就加速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大众传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扩大了相互间的影响和联系。在当代社会,几乎很难脱离大众传媒来想象人们文化生活。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无不纷纷利用大众传媒作为传播渠道。不管是品位高雅文化还是流行通俗的文化,这些都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的渠道。知识性的文化内容还是娱乐性的文化内容,这些都可以从中找到。同时社会沟通也越来越依赖于作为传播工具的大众传媒,无论是政府、组织、群体还是个人都将媒体作为表述自己观点进而影响其他社会成员的最重要的渠道。这使得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5

大众传媒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机制控制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许多大众传媒因为过多的追求经济利益,就会投其利益所好,投某些趣味所好,出现了庸俗化倾向。而传媒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人们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在上学之前,除了父母的影响,电视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孩子的言行很多都是从电视中模仿来的,从电视机前泡大的一代,他们的思维、行动都受到电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良的信息会助长认识社会的片面性,把传媒描绘的世界当成全部。这些传播媒介放弃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视而不见,而热衷于追逐低级趣味和时尚、流行的东西。文化消费过分追求趣味的通俗,而它对文化权威的瓦解,使得高雅文化支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过去,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再无明确的阶级界限。而许多的东西因为在大众传播媒介上都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转载复制,这会使人们失去学习的独创性和想象力。这种千篇一律或大同小异的文化也会生消极的影响。

五、大众传播媒介的经济效果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大众媒介可归入大型信息产业,它的发展与进步无疑会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价值越来越高,大众媒介属于“知识产业”,它所传递的信息已与物资、能源并重,成为一大资本,被称为“信息资本”或“传媒资本”,越

6

来越受重视④。而信息的接收是越快越有经济效果,越快越值钱,这就符合了大众传媒的时效性,大众传媒可以把消息快速的传播出去,人们也可以第一时间接受到信息。现在许多的商家就利用这一点,在电视上、报纸、杂志上宣传自己的产品,吸引人们的注意,让人们购买自己的产品,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购买需求。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促进了产品的流通,鼓励了竞争,活跃了市场经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土地广,市场大,假设没有大众传播媒介,仅仅依靠销售员的推广手段的话,那么要打开全国市场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大众传播媒介的公开性,可以逾越许多界限,使信息很快的家喻户晓,到达各个地方。从而达到推广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讲,大众传播媒介也促进了人们的就业,人们可以通过报纸、广告、电视等上面的信息来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的提高才有能力去购买更多的东西,从而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所以说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效果,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六、结束语

当今社会是一个发展的社会,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各种传播媒介的依赖越来越强,传播媒介作为一种社会力量正变得越来越强大。它对社会的影响效果是多方面的,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好

7

的有坏的。我们要正确对待大众传播媒介所带来的信息,让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发展。

七、参考文献

①赵浦根等主编《 公共关系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114页

②陈新,杨继明主编《实用公共关系基础》,中国农业出版社,第75页

③赵浦根等主编《 公共关系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第113页

④赵浦根等主编《 公共关系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113页

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北京青年报范文下一篇:标准定位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