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广告设计论文

2022-05-05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网络广告设计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网络广告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消费体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习惯。这体现出广告与消费文化之间密切相关。基于消费文化背景,文章首先对消费文化定义、网络广告定义进行了简单的表述,然后从视觉和创意两方面提出了一些网络广告设计的有效策略。

网络广告设计论文 篇1:

网络广告设计课程内容优化整合案例的研究

摘要:网络广告设计课程是职业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组成部分,在教学与实践中如何寻求教学的突破点,培养出创新设计时代需求,具备综合实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课程关注的热点。文章针对职业学生的特点,剖析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以案例教学为基础,在设计与教学上进行了一些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提出创新教学模式、重视案例教学、实现课程内容优化、关注实践能力等具体方法。

关键词:网络广告设计;整合案例;新思维;教学模式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数字媒体成为继语言、文字和电子技术之后新的信息传播载体,并对传统的广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互联网广告全年收入4971.61亿元,比2019年度增长13.85%,小微、新锐广告进入市场。全年网络广告延伸至营销服务的倾向更明显。我国互联网营销市场总规模突破万亿大关,达10457亿元。如此庞大的规模,支撑起广阔的网络广告設计的市场,也就迫切需要诸多网络广告设计的专业技能人才。但是,目前平面设计专业网络广告设计课程的学生质量与互联网广告设计的市场需求处于相对失衡状态。互联网广告设计的人才需求增大,而职业学校学生的广告设计能力相对不足。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源在于:1)知识本位观念根深蒂固。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过于强调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知识本位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分割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2)实践教学的薄弱,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有待提高。长期以来,广告设计类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侧重理论,弱化实践。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的开发,导致学生对学习兴趣不浓,实践性不强。3)创新思维不足。严重地制约了网络广告成果的发展。而教学中低层次模仿的训练过多,缺乏高阶的思维训练。造成了学生学习只满足于既有的成绩,满足于课本基础内容的学习,无益于课程的发展,无益于个人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在平面设计专业网络广告设计课程中进行创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内容优化与进行整合案例研究?我们在网络广告设计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上进行了一些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

1 教学思路的整体化

教学思路的整体化是要求教师在传授课程前,要对教学内容、思路进行整体的掌握,对内容了然于心,对形式外化于行。虽然网络广告设计专业的教材是分章项目进行组织,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整体的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实践目标要有全局的思考与编排。不仅仅局限于每一章、每一节的重点难点、课程要求、教学目标,而是要从课程的整体目标上进行思考,对课程内容建立起连贯性、整体性的联系,从而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一以贯之。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网络广告设计的教学内容一般分为理论、构图、再到具体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的应用。从逻辑上看由理论到实践、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但是一个完整的网络广告作品不可能割裂为若干部分,必须进行统一的、系统性、整体化的思考和设计。尤其在对图像处理、动画制作方面要求更甚。简单的平面设计三要素:色彩、文字、图像。如果单纯地以课程内容来讲解与传授,内容较为枯燥,且学生的接受程度也较差,不易做整体上的掌握。这就需要教师从整体上全局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将穿插于课程中的知识点进一步地加工与融合,利用具体的案例、详细的成果来展示。

当然,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就业需求,也要求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在传统平面广告强调创意表达、展示效果直观生动、设计语言丰富的核心特点的同时,进一步的融合教学设计与成功的实践案例。具体到画面色彩运用、字体选择与设计、图形图像设计处理等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都需针对“互联网 +”需求进行适应性改变。

2 课程设计的模板化

网络广告的制作一般包括广告主题确定、广告素材搜集、网络广告策划、网络广告创意等主要环节。针对网络广告的特性,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尝试按照教学目标导向强化模板化教学方式,进一步规范教学活动的标准化、准确化。

模板化教学是指在具体案例教学与分析的过程中,按照“案例示范—步骤剖析—小组讨论—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成果展示”等模块化的教学思维方式,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在课程设计方面,对具体的案例教学,采用模板(块)化的课程设计方式,按照 1)教学设置:选取具体案例,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强化内容衔接,锻炼技巧应用等目的创设网络广告设计案例;2)操作示范:围绕案例设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不同的小项目,选取示范内容,结合知识点进行传授;3)独立探索:网络广告设计作品的“千人千面”特征决定了学生对具体案例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把握,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内容进行探索深入;4)确定项目:通过互联网媒介进行相关调研,关键点在于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在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项目;5)协作交流:主要包括划分不同小组,进行讨论协调,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项目;6)课业评价:将案例广告设计的模板化过程纳入考核(察)范围,结合学生随定稿成品上交设计过程中完成的思维导图、创意草图等共同形成完备的评价机制、体制。

在理论层面,目前可供借鉴的模板化教学方案与教学理念已有不少,比如“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就将广告设计教学课程教学方式由课前在线教学视频、课堂项目创意设计与策划、具体项目实践阶段性实践及相关软件监督和讨论、项目成果的视频上传、课堂的定期分享会和讨论会等组成实践和理论性内容融合而成。也是比较新颖的尝试,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3 教学案例的典型化

教学案例的典型化侧重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选取典型的项目与案例,通过典型案例的解读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将理论的知识具体化,将理论分析融入实际项目问题的解决中。

比如在对静态网络广告制作过程,在教学中选取“双十一服装团购”的淘宝网海报案例。之所以选择这个案例,一方面在于利用每年固有的购物节活动的典型事件,突出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简单易读、主体风格明确;另一方面随着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必然需要接触到网店广告的设计与操作,在教学阶段就熟悉应用,有助于平面设计职业能力的拓展。同时,由于购物海报的案例涉及色彩、图案、文字以及综合设计的理念,利于学生将知识点温故知新,便于操作。这个案例也可以综合运用文字、色彩、图像等方式将Photoshop软件中图层工具、画笔工具、选框工具、渐变工具等多种操作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学生领会掌握。

在实践中,以典型案例为基础,坚持“案例引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鼓励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感。在传授过程中,坚持多看、多问、多想、多做。依据已有的典型案例,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 教学单元的递进化

教学单元的递进化是在传授课程的初期,就需对课程的教学单元进行合理的谋划和设计。先选取步骤简单、操作易上手、效果明显的典型案例。当学生对网络平面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达到熟悉的程度的时候,再循序渐进的加大难度,加入跨单元、跨学科的知识点,不断地巩固已有成果,拓展新的教学领域。

对于学生而言,每位学生的基础条件、动手能力、实践周期等均不相同。而由于遗传因素、环境条件和教育背景的不同,每个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案例教学的基本内容可以借助经典案例,按照学生的学习程度,依托学校的各种教学平台,实现不同难度、不同梯次、操作复杂程度均有所不同的递进化单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细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单元,参照不同难易层次,依据不同学生参差的基础能力,对教学单元进行整合。完善教学实践周期,突出案例实践效果。

比如对于动画广告的制作,先从网店促销广告开始,主要应用基本的逐帧动画制作及矢量绘图工具,这是flash操作的基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虽然学生操作的步骤各有不同,但應涵盖关键帧、空白关键帧、普通帧等操作要素。然后在基本操作已经熟练地基础上尝试制作商业店铺的播放动画,这样就已经在原有的难度上有一定的提升。递进至网游广告的制作,应用到课程的难点“遮罩”、“淡出”与“引导层动画”,到这一阶段就已经是较为成熟的广告作品,可以直接应用到商业网页游戏中去。最后选取电影上映前预告广告的制作,这就已经是成型的动画作品,并在商业领域已经有所建树了。动画案例的制作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正是在难度不断递进的条件下,激励学生迎难而上,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 案例整合的多样化

案例整合的多样化,重在强调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特点,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审美能力、创新意识、操作技巧、文化素养均有不同。那么,对同一案例的理解、领悟、掌握、创意也都有所不同。通过具体案例的穿插整合,在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践领域的操作上,利用已经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巧、能力,再加上独创性对美的理解,通过教师的传授,形成丰富的优秀广告作品。而这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由于学生个别差异化,也就决定了整合案例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在形成案例集的基础上,需要对学生的案例作品剖析理解,来分析学生究竟学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在实践应用中又能应用多少,这对学生的创新和教师的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比如在静态动画广告制作中,同样是一幅广告案例《冬季童装折扣》,要求案例能够表现出网店的经营项目,又要强调突出折扣活动信息,并能起到吸引消费的目的。那么,根据广告案例突出商品的要求,可以将学生区分为不同的小组,结合该商业广告“明亮鲜艳、主题突出”的特点,对项目的主题进行构思,设计。要求学生在原有案例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新的思维方法,通过改变色彩的搭配、文字的编排、图形的处理、动画的设计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和理念来展现店面形象和商品的特质,力争做到色彩宁静文雅,画面设计简洁,视觉冲击力强等特点。这样,虽然同样是《冬季童装折扣》的案例,但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和理念都不一样,案例整体就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而把这些作品集结起来,做成案例集(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布展,变为创意美术作品展),不仅是对已有成果的总结,更是对学生创意思维的期许和鼓励。而通过结合学生随定稿成品上交设计过程中完成的思维导图、创意草图,教师也可以明晰的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

6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传统的课程评价标准是简单以学生的成绩为依托,由平时作业、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结合而成。在职业教学的过程中,应侧重于对学习效果的巩固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网络广告设计课程评价标准上鼓励多样化的考量和评价方式是有益的。对具体的设计作品,依托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优势,以职业导向为目标,基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新型的教学体系。而对学生的考察方式可以借助已有的各种教学平台、实践平台、大赛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创业创新基地等尝试多元化。

“鼓励创新、强化实践、完善基础”是平面设计专业网络广告设计课程的发展方向。基础一般的同学可以通过课程获得知识与技巧,通过教学实践平台,做到有所得、有所学、有所悟。基础好的同学鼓励参加各项赛事,通过教学实践平台参加广告类的网络设计赛事,在赛事中了解网络广告设计项目的竞争与合作,接触到最新的设计思路和理念,不断学习创新策略和品牌策略,逐步提升网络广告设计实践的专业水准。在日常实践中,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自媒体平台如QQ空间、朋友圈、抖音、个人公众号、淘宝店、微博、微商等平台等对已有的成熟的网络广告设计作品进行展示。而更为成熟的网络广告作品可以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项目孵化工作室、广告设计工作室、产业孵化基地等进行推广,鼓励学生入住创客空间、创业中心,积累经验,为未来岗位就业和行业创业打下基础。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新时代,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网络广告设计课程而言,创新是根本,人才是关键。其内容的优化整合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针对职业学生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从而让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培养出创新设计时代需求具备综合实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晓燕,单春晓.网络广告设计与制作[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2] 王平.《2020中国互联网广告数据报告》正式发布[N].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01-14(4).

[3] 孙湛.浅谈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改革[J].美与时代(上),2018(11):110-112.

[4] 章超.新媒体环境下《广告设计》课程融合性教学初探[J].新闻研究导刊,2016,7(9):33-34.

【通联编辑:朱宝贵】

作者:马赛男

网络广告设计论文 篇2:

基于消费文化背景下的网络广告设计探讨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网络广告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消费体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习惯。这体现出广告与消费文化之间密切相关。基于消费文化背景,文章首先对消费文化定义、网络广告定义进行了简单的表述,然后从视觉和创意两方面提出了一些网络广告设计的有效策略。

前言

伴随经济、文化等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消费者的需求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与多样化,使得当今社会快速进入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时期。这一巨大改变无疑给网络广告设计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在消费文化背景下,如何设计网络广告,吸引广大网络用户点击浏览已成为网络广告设计者的首要任务。

消费文化的定义

消费文化形成于人们长期的经济活动之中,是人们对消费一种相对稳定的信念。今天,消费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即消费文化是指,在消费领域内一切消费行为所呈现出的文化表象与表征。消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和一个时代的消费水平。

网络广告的定义

与传统广告不同,网络广告是一种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型、复合型广告形式,其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网络广告指的是各种机构在互联网上发布的所有消息,包括商品信息、决策信息、公益性信息、政策信息、机构自身的网站、网页、域名等。而狭义上的网络广告指的是广告主通过付费方式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声音、文字、图像、视频、动画等各类多媒体元素信息,这些信息可供广大网络用户观看,并能进行商业信息的交互式传播。

基于消费文化背景下网络广告设计的有效策略

1.视觉设计策略

图形设计。图形作为网络广告构成要素之一,对网络广告设计效果具有直接巨大的影响,它是形象、生动、直观体现网络广告创意与设计主题的关键。图形信息存储量超过文字数百倍,且就信息传播而言,图形具有诸多优势,很多时候图形表达胜过千言万语,所以运用视觉语言中的图形来设计网络广告,能够使广告内容更为直观化、形象化和具体化的展现出来。在现代网络广告设计中,消费文化要求网络广告设计运用视觉语言——图形将丰富多样的信息内容容纳进去,并能够将其快速准确的传播。考虑到人们对信息的接受方式是浅尝试的,如果将广告图形设计过于复杂,反而会取得相反效果,导致广告图形缺乏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而在设计网络广告图形时,应遵循简洁清晰、生动形象的设计理念,以便网络用户易于认知和理解。例如,对于以古代文化风韵为主的服装类广告可以运用彩色的具象图形来设计,使广告页面真实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带给网络用户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广告形式容易从视觉上激发用户的消费欲望,从而达到良好的促销效果。

色彩设计。色彩在设计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材料所无可替代的,它与用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广告中的色彩是其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优秀的色彩设计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还能够给人带来浓厚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引导人们从艺术和审美角度对商品进行认知与评述。要想色彩在网络广告设计中最大化发挥效用,就要充分考虑用户第一色彩感觉和广告所要表达的主题与创意,选择适合的色彩表现手法对色彩进行合理搭配。同时,还要保证色彩的个性鲜明,并符合广大用户审美标准与喜好。例如,宝洁公司发布的中草药配方系列润妍洗发水广告,该广告在色彩设计上仅采用了黑、白、灰、绿几色,其中以黑白为主,通过一个颇具东方风韵的黑发少女来演绎黑发的魅力,进而突出润妍洗发水的效果,整个画面以飘落的树叶、少女飘扬的黑发将崇尚自然的东方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使色彩的运用与广告主题十分契合。

2.创意策略

创意对于广告设计而言十分重要,它是广告主题表现方式实现不断更新、新颖独特、富有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对广告宣传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基于消费文化背景,网络广告在创意方面应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依托,借助Flash、photoshop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采用适合的色彩、图形、文字等表现手法,根据用户心理特点和消费习惯,本着关联性、亲和性、美感性、互动性和震撼性原则进行设计,只有按照这种策略进行设计才能够确保创意与广告主题紧密结合,并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总结

广告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一种商业,尤其是在今天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广告更是无处不在。通过本文对基于消费文化下网络广告设计的研究可知,消费文化与网络广告设计密不可分,在利用先进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设计广告时,还应该充分了解广告中蕴含的消费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一个成功的广告作品。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赵咪妮

网络广告设计论文 篇3:

基于心流理论分析互动网络广告设计

摘 要

目的:探讨基于心流理论的互动网络广告设计方法。方法:研究心流理论的基本概念、特征等基本情况,分析常用的广告设计原则与方法,最后基于心流理论提出新的互动网络广告设计方法。结论:基于心流理论是可以提出新的互动网络广告设计方法的,此类广告设计可以创造良好的宣传效果,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心流理论;互动网络广告设计;方法

心流理论中的“心流”指的是一个人可以將个人精神力在一段时间内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所产生的全神贯注的感觉,当机体产生“心流”时往往会伴随着精神的高度集中与高度的兴奋以及内心的充实感。总之心流对人类的行为具有支配和维持作用。

1 心流理论

心流理论从总体上来说被用来描述个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最佳化的心灵精神经验。基于此,心流理论中的心流体验被定义为个体在进行活动时如果集中注意力完全投入到当时的情境当中,即拥有了个体心流体会。“心流”指的是一个人可以将个人精神力在一段时间内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所产生的全神贯注的感觉。心流理论模型中最重要的就是个体挑战状态和个人技能的关系,心流状态最可能发生的区域就是只有当挑战和技能都处于高水平时,主体和活动的相互影响都达最大值时。

1.1 个体处于心流体验的特征

(1)思维活跃,主动倾向于去从事某种活动。

(2)注意力集中,主动专注于正在从事的活动。

(3)个体对所从事的活动有及清晰的活动目标。

(4)个体倾向于活动可以立即回馈工作成果。

(5)对所从事的活动有极强的主控感和控制欲。

(6)个体在从事活动时本身精神上的疲劳与忧虑感消失。

(7)个体主观的时间感发生改变,例如个体可以在一定体力下长时间从事某种活动而感觉不到时间的流失与机体的疲劳感。

1.2 从事一下活动可以很快使得一个群体处于心流体验的共同状态

(1)群体进行关于有创意空间排列的工作,如布置某项活动的会场。

(2)群体进行游戏场的设计工作,如幼儿一起玩游戏。

(3)群体处于平行而有组织聚焦状态,如某个公司在面临重大项目时。

(4)群体的目标处于聚焦状态,如2008年我国人民在举办奥运会时的团结一致。

(5)群体处于对现存某项工作的改善状态时。

2 互动网络广告设计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广告设计已经成为一种基于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应用的基础上的一种技术性很强的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事广告设计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职业。广告设计人的广告设计工作是对可以用广告形式表现出来的图象、文字、色彩、版面、图形等广告元素,在计算机上进行加工处理,最后结合广告媒体的使用特征,通过广告的形式表达出来。它的主要目的是广而告之,达到和强的视觉效果,获得某一群体的心理认同。广告设计工作最重要的因素是创意与处理技术。广告设计人设计出的广告设计要到达广而告之的目的必须将广告的主题、创意、语言文字、形象、衬托等五个要素构成合理的组织排列,以吸引大众的眼球,获得大众的心理认同。

互动网络广告设计是基于实时互动视频视频、动画、声音等多种新媒体的形式而创作出的广告设计,这类广告设计具有受众群体年轻、网络知识丰富、思维清晰等特点,这类广告可以实现实时超级链接、人群动态交互、多维度、非线性的广告效果,是当代最重要的广告形式。随着信息时代步伐的加快,社会大众接触到的新型媒体越来越多,基于视频传播的互动网络广告设计已经被人们所熟知,根据人类的认知理论,熟悉的东西最容易忽略,所以当前的互动网络广告设计目标实现的效果并不理想,基于心流理论的互动网络广告设计有助于达到基于用户体验情感的广告设计目标,能让用户获得更多更好的感官体验和情感体佳的设计效果,是新时代所有广告设计人所应该追寻的目标。

3 基于心流理论的互动网络广告设计方法

互动网络广告设计人要想达到广告广而告之的目标,必须基于心流理论从事日常的广告设计活动,具体方法有:

(1)广告设计人应该设定更加清晰地广告设计目标,心流理论强调心流体验,即机体全身心投入的体验,基于此,广告设计人在制作广告时,应该首先明确所设计的广告的受众人群,揣测此类人群对广告中所提到的产品的心理反应,这就要求广告设计人在日常生活中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身边人群的细微心理反应。如广告设计人要时刻关注大众对明星的心理反应,使用受欢迎的明星作为广告视频的主人公,演绎一段民众所喜闻乐见的短小故事,获得民众心理的主观认同,使民众处于心流体验的状态。

(2)广告设计人应该综合多方互动形式,将这些互动形式投入到广告宣传的渠道中去,现在被民众所熟知的互动形式有社交网络:如QQ,百度知道等,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知乎,豆瓣等,及视频播放器:如优酷,爱奇艺等,广告设计人可将设计出的广告不仅仅投放到单一的电视、广播媒体上,应该将这些广告投放到受众面越来越大的互联网络平台上。但是不可不分时间的人以投放,要在大众午餐时间投放食物广告,在大众休息时间投放娱乐用品广告,可以给对民众检索的关键词投放与检索词有关的广告。

(3)广告设计人要在广告投放出去的24小时后获得民众的广告反馈,征集民众意见,用于下一个相似广告的设计中去,如大众在互联网上观看电视剧类节目时喜欢开启弹幕功能,广告设计人在投放广告时也可以开启类似弹幕功能的工具,让民众投入到广告宣传的工作中去,如炫迈口香糖广告请到李易峰做形象代言人,广告设计人可以使用弹幕功能推出几个和李易峰齐名的艺人供民众选择,得票最高的候选人将用于下一次炫迈口香糖的广告设计中。广告设计人也可用弹幕功能征集民众最喜欢的广告设计场景及故事情节的工作。

4 结束语

基于心流理论是可以提出新的互动网络广告设计方法的,此类广告设计可以创造良好的宣传效果,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是广告设计人共同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彭琼.心流理论指导下的互动网络广告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4(02):122-125+130.

[2]吴哲惠.基于心流理论的移动社交网络设计研究[J].湖南大学校刊,2014(12):15-16.

[3]刘春廷.互动网络广告初探[J].山东大学校报,2014(17):12-14.

[4]王婧.网络广告的互动性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校刊,2013.

作者简介

张小兵(1981-),江苏省泰兴市人。学士学位。现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传播学。

作者单位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1168

作者:张小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乡镇内部审计论文下一篇:纸马民间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