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花产业发展史

2022-11-27

第一篇:中国兰花产业发展史

兰花产业发展建议

关于兰花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思考

农村产业增收组:

兰花是一种名贵花草,具有很高的观赏、药用和经济价值,自古以来被视为珍品;同时,兰花又是一种扣人心弦的文化,既具有“天下第一香”和“活的艺术品”的魅力,还被人们意味有君子修道立德的高尚底蕴,因此,历来受到有识之士的推捧。

据文字记载,我国从春秋时期就开始养兰花,公元1233年赵时庚编著的《金漳兰谱》是最早的一部关于养殖兰花的专著。历朝历代,兰事记载和养兰专著层出不穷,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赏兰、养兰经验,也选育出大量的精品兰花,给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的儒雅生活和政治交流提供了很好的依托和交友平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兰花已呈不可阻挡的态势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其价值更加凸显,兰花产业应运而生。近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的引领下,我国的兰花产业从沿边地区向内陆迅猛发展,兰花资源较好的地区都把兰花当作产业来抓,如湖北的随州、四川的重庆等地都把兰花产业做的很好。同时,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和起步的不同步,也使得一些信息闭塞、缺乏有效保护措施的地区资源大量被破坏,其中,秦岭地区的兰花资源破坏程度最为严重。

秦岭惠兰品种是最古老的赏兰名品之一,她品格稳定、快繁难度极大,极具收藏价值,有“天下兰花在中国,中国兰花在秦岭”的美誉。宁陕地处秦岭南麓,气候温和湿润,

1 属秦岭惠兰的适生区,兰花资源十分丰富。在宁陕做好秦岭惠兰的保护工作,以开发促保护,发展兰花产业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进入90年代后期,是秦岭兰花遭受劫难的开始。慕名而来的外地商贩偷偷来到宁陕及周边地区採集、购买、贩运兰草,疯狂地从中获取暴利。据反映,1995年至2005年期间,平均每年有100余名兰草贩子长期活动在宁陕、镇安、柞水一带,他们大多是河南、湖北一带贩子,这些兰花二道贩子将兰花贩给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境外客商获利。他们一边贩运一边养兰,使兰花可持续盈利,日趋产业化。这也启示宁陕一些贩兰人学习,目前,宁陕手头上养有好品种的有20余人,品种总价值超过500万元。如罗鸿儒多个梅瓣品种、朱宗富几个奇花品种、胡耀鹏的斑草、邓乐兵的边草都是单株几千元以上的精品,省内外知名。其中,陕西第二届兰花展的特别金奖就被罗鸿儒的一束梅瓣捧回。

从目前来看,宁陕野生兰花资源很少了,但是,当地养兰人还留有好品种,统筹规划,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是当务之急,实践证明:资源的有序开发才是资源保护最有效的途径。为此,特提几点建议:一是力争2011年陕西第四届兰花展能在宁陕召开,宁陕的几个全国知名品种是有力的保证,只要当地政府力争,可以把陕西第四届兰花展与宁陕第一届兰花展放在宁陕同步开展;二是依托政府部门尽快成立宁陕兰花协会,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兰花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三是在宁陕县城境内建一个高标准的兰苑,把散户手中的好品种集中培养,以共养、寄养、奉养等多种出资形式,把兰

2 花产业做起来,把兰花的经济效益、宣传效益、文化效益发挥出来。四是大面积发展种植普通兰草,把下山兰草种熟后出售,让兰草步入普通百姓家庭,扩大销售量。五是适度引进其它兰花品种和洋兰,展现兰花的多样性,丰富兰苑。

以上建议的具体落实是:

一、由当地政府出面与省林业厅、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省兰花协会取得联系,力争将陕西第四届兰花展放在宁陕召开;

二、迅速成立宁陕兰花协会,制订《宁陕兰花协会章程》,组织搞好兰花的培养、选种、命名和宣传工作;

三、依托宁陕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场地优势,政府出面协调50万贴息贷款,新建一个500平方米以上的规范化兰苑,并委托宁陕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做好日常管理;

四、政府引导县城附近村民学习种植兰花,并适时外出寻找普通兰草的批量销售销路,力争通过三到五年培育出稳定的消费市场;

五、在标准化兰苑建成后,适量引进当地没有野生资源的建兰、墨兰、寒兰、四季兰、大花蕙兰、卡特兰、蝴蝶兰、君子兰等品种,丰富兰苑品种,引导村民学会种植各种兰花,让兰花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为中职学生实习搭建平台;

以上想法仅属个人浅见,不妥之处还望有关领导批评指正。本人唯独希望能把宁陕的兰花产业做起来。 此致

敬礼

熊早杨

2010年5月26日

第二篇:中国动漫产业发展

作为21世纪拥有全球数十亿受众和衍生产品消费者的动漫产业。美、日、韩等动漫强国,其动漫产业发展势头咄咄逼人,已成为供其文化娱乐产品输出和传播理念的有力载体。而相较之下,中国动漫行业现状却不景气。据博思统计,美、日、韩动漫在中国曾创下90%的市场占有率。而国内的动画播映市场却是门可罗雀,其衍生产品更是寥寥无几。从以前的《铁扇公主》到《大闹天宫》,中国动画也曾创造过辉煌。虽然中国动画目前生产数量突破25万分钟,从业人员亦超过20万人,但长期以来占据中国影视、书籍、玩具以及动漫周边产品大部分的仍是日韩动漫和欧美动漫。多数观众认为,国产的动漫形象一是不够可爱、二是缺乏幽默感,三是故事老套,多是取材于传统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

目前,全球动漫产业及其相关的周边产品每年的产值已超过4000亿美元。这完全依赖于成熟的动漫产业链模式:动漫制作—动漫播放—周边产品开发—周边产品销售—收益。

在日本,一部动漫作品首先以漫画连载的方式放出,在获得认可的作品才能成为单行本出版;而后进一步获得欢迎的作品,才被改编成影视、游戏作品,进而再开发出各种周边产品。美国则是走迪斯尼式的道路:依靠动漫电影打开市场,然后通过周边产品开发、版权费用等获得收益。产业链是从低成本环节向高成本环节逐步过渡,用户忠实度、版权价值随着这一过程中慢慢上升,而风险则不断降低。

在看国内,动漫产业基本都集中在“动画制作”及“电视播出”两个环节,而这两个环节又处于较低水平。国产动漫周边也只是动漫书刊、动漫展这类低端产品形式,诸多如影音像、卡通玩具、网游等一系列周边产品市场丢失。

近年,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和政策对动漫产业加大了保护和扶持力度。《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中国将力争用5到10年的时间,跻身进入世界动漫强国。美、日、韩动漫产业的成功均得益于其高度的产业化。中国应把动漫作为产业,不仅硬件设施要跟上,还应有充足的技术储备和相关产业的支持。同时,政府要加大动漫产业知识、数据资源和人员创新等的投入。

----本文由福建博思智业文化传播(http:///)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第三篇: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近日,国内主要电力企业与煤矿企业签订了2010年电煤供应合同价格协议,可以看出,合同价格较2009年上调了约30元至50元/吨。受冬季消费高峰、天气因素以及节日储备等阶段性需求因素影响,近期国内煤炭需求持续上升。尽管山西等煤炭主产地产量逐日增加,但短期内不足以改变可供煤炭偏紧的局面,煤炭价格还将继续保持上涨势头。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剩余探明可采资源储量少。据统计,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煤炭保有探明资源储量为11800亿吨,其中基础储量3260亿吨,资源量8540亿吨。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内蒙古、山西、新疆、陕西和贵州五省(区)保有探明资源储量为9561亿吨,占全国总量的81%。尽管我国的煤炭探明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34吨。

近几年,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但也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尚未解决。有关专家认为,煤炭工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破坏浪费严重。我国煤矿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在资源价格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一些不具备办矿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利用其经济实力上的优势参与矿业权竞争,通过炒卖资源牟利,对行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先进与落后生产能力并存,整体技术水平低。我国煤炭行业科技贡献率仅为24.2%,不但低于全国29.5%的平均水平,更低于美国、英国、日本平均60%以上的水平,煤炭行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除部分国有大矿之外,大多数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低。

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我国许多国有重点煤矿相继进入了衰老报废高峰期,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足。此外,数量众多的乡镇小煤矿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安全方面投入少,煤矿事故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了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不够,矿区生态环境亟须改善。“十五”以来,全国煤炭产量大幅增长,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加剧矿区生态环境恶化,而治理力度却落后于开采强度,加重了环境破坏程度。此外,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泥、劣质煤、与煤伴生矿物以及矿井水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煤炭生产过程中资源的综合利用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开始复苏,对能源的需求必然会随之增加。《报告》认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煤炭工业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增强煤炭供应能力。我国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煤炭需求情况,按照“上大关小、产能置换、优化结构”的原则,加快大型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工作,优化煤炭开发布局。

抓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加快调整煤炭产业结构。我国应继续大力整顿关闭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浪费资源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小型煤矿,早日形成以大兴煤矿企业为主体的煤炭供应体系,进一步提升煤炭行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实力。

做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煤炭加工转化项目管理,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我国要不断加大煤制油、煤气化等项目的研发力度,尽量降低煤炭作为终端能源使用的比例,推动煤炭资源清洁化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中国蜂蜜产业发展报告

前言:

许多人可能已经忘记,蜂中国蜂产业品牌营销发展报告产品(包括蜂蜜、蜂胶、蜂王浆等)是最古老的保健品,即便在今天看来,它仍然是最好的保健品之一。无论用怎样挑剔的标准衡量,蜂产品都是最安全、最绿色、作用广泛、效果明显、价格相对低廉优质保健品,可是在很长时间里,它几乎被人遗忘了。

金融危机来临,蜂产业外销受挫,恰逢内需开始增长,表现出强劲市场潜力。但是,就在这样强劲的需求下,蜂行业依然固步自封,四平八稳。

一、行业散乱,群蜂无首

不成熟行业一定处于“两低一无”的状态。“两低”,即市场准入的门槛低,市场集中度低。“一无”,即没有强势领军品牌。这正是当前蜂行业的写照。

目前的蜂产业,企业多而散,规模普遍较小,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凤毛麟角;行业中虽有品牌但都不强势,全国品牌稀少,绝大多数品牌散落在各个区域市场中,行业缺乏老大;行业标准不健全,伪劣产品不断出现,竞争混乱。

老字号品牌如冠生园、老蜂农、百花等,市场信任基础不错,但在品牌营销上大多墨守陈规,无论是产品品类、包装设计,还是在品牌价值的挖掘和传播上,都没有突破。

老品牌江河日下,新品牌却未能及时补上。悦活蜂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终端覆盖面都不高,市场影响力有限。江苏、云南等产区的蜂产品品牌都未能走出地域。

二、蜂拥而出又蜂拥而入,竞争加剧

在2002年前,中国蜂产品出口量全球第一,谓之“蜂拥而出”。之后,中国蜂蜜出口量由第一降至第二。近年来,除了经济危机的冲击外,贸易摩擦、国外标准加严、反倾销等也一直困扰着蜂产品出口,尤其是在不利汇率,生产成本增加,长期存在药物残留等内忧外患之下,蜂产业外销之路越来越艰难。

相反,国内市场却随着养生热的高涨持续升温,中国蜂产品的消费总量已经跃居全球首位。其中蜂蜜销售量从1979年的不足4万吨上升到现在的近20万吨,增长率近500%;各种蜂产品均呈上升趋势。

国内市场需求的利好,使原来的外销企业“蜂拥而入”,国内市场竞争加剧。首先,积压的库存给企业生存和蜂产品收购带来巨大压力。其次,市场混乱,假冒伪劣严重,出口企业的产品质优价高,在没有品牌的情况下又没有价格优势,销售困难。第三,出口企业极缺国内市场营销组织和经验,企业组织结构简单,缺乏有战斗力的销售团队。第四,外销转内销企业缺少品牌,无法依靠品牌竞争获得品牌溢价;没有渠道终端,国内市场影响力弱,进入商超困难重重,分销环节增多,成本压力增大。

三、蜂产品,中国消费者既熟悉又陌生

从消费者的认知上看蜂产业,蜂产品是中国消费者熟悉的陌生人。

1、有常识无知识

中国消费者对蜂蜜认知度高,但是认知深度非常不够,在消费时几乎不曾想起。对蜂蜜功效的了解长期停留在润肠通便和养颜上。消费者对蜂产品有常识无知识,只知蜂蜜好,却不知更多,对蜂产品需求的迫切性不强。

2、有认知缺信任

对蜂产品有较深认知的潜在消费者,却对蜂产业缺乏信任。行业中假冒伪劣现象、功效夸大宣传令他们不安。2008年4月,国家工商总局公布蜂蜜产品食品监测情况,合格率只有54%。

3、细分不够,产品严重同质

蜂产业“产品没核,品牌没芯,消费没准”,消费以初级产品为主。需求没有深挖,市场没有细分,产品趋同一致。

以蜂蜜为例,就蜂蜜卖蜂蜜,而且绝大多数是纯蜂蜜,没有独特的诉求和特点,而国外蜂蜜产品消费形态多样,固体蜂蜜、蜂蜜膏、便携蜂蜜、蜂蜜饮料、蜂蜜啤酒、蜂蜜面包、蜂蜜蛋糕、蜂蜜奶酪„„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我国蜂蜜市场长期在初级产品、低端消费上徘徊,利润不断受到挤压。

四、“蜂”起云涌,乱世变局

蜂产业是个古老的产业,可能正因为古老,所以一直守旧。目前的蜂行业就像改革初期的中国,整个行业的品牌营销水平滞后,消费者对天然营养保健品的需求走在了蜂行业前面。

在需求的拉动下,蜂产业“蜂”起云涌,乱世中出现了变局。

从单纯做产品到做功效。不少蜂产品品牌都是在单纯地卖产品,比如百花,其品牌价值只是单纯的蜂产品,近乎在卖白糖。蜂产品对营养健康的优势根本无法从品牌中体现出来。现在,消费需求的升级,反拉企业,促使新生代品牌知蜂堂等诉求产品功能功效,为蜂产业带来了新意。

从泛品牌到专属品牌。目前蜂产品品牌多为一个品牌下包括所有产品,品牌个性不鲜明,品牌价值难以突出。颐生园的“仰妍”系列开始打破这一局限,走入女性养颜美容的专属系列。蜂产品功效众多,开发具有针对性诉求点的专属品牌,将蜂产品所蕴含的功能功效一一释放,将市场放大。这是未来蜂产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方向。

从专一化到多元化。蜂产品应用领域广阔,随着品牌的发展提升,蜂产品将突破蜂蜜、蜂胶、花粉、王浆四大传统品类,将蜂产品延伸到更多领域,多品类发展。今后将诞生形态多样的蜂蜜产品,比如饮品、休闲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化用品,形成综合性、多元化大品牌。

当前,消费者的保健意识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天然绿色,人参、阿胶、虫草,乃至大蒜、绿豆陆续进入消费者乃至投资家的视野,下一个为什么不能是蜂产品?

福来认为,蜂产品是天生的营养保健佳品,是下一个不能让巴菲特发现的潜力股。未来,如果蜂行业群策群力,加强市场教育,蜂产品必将成为消费者广泛认同并接受的天然营养品!消费需求和行业发展必将迎来井喷式释放!

行业不成熟,霸王品牌未出现,竞争未形成清晰格局但是市场需求旺盛增长,这个时期是蜂产品企业做大做强,甚至抢做“蜂王”的最佳战略机遇期!这样的行业这样机遇越来越少,蜂产品企业要倍加珍惜。

有志在蜂产业做大做强、谋求霸主地位的企业,要坚持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打好五张王牌。

一个中心

不成熟的蜂产业正是大企业崛起、诞生行业老大的良机!

30年前,我国的食用油和牛奶市场没有品牌,市场高度分散着。30年后,市场高度集中,食用油品牌集中在金龙鱼、胡姬花、福临门、鲁花等几个品牌上,牛奶市场高度集中在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有数的几个品牌上。市场集中后,市场中的前三大品牌占据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仅金龙鱼一个品牌,年销售额高达200多亿人民币,伊利2009年实现全年销售240亿。

做大做强,抢做蜂产业的“金龙鱼”,应该成为有志企业的战略中心!

抢做老大之所以必须成为有志企业的战略中心,是因为“先者生存,优势富集”。

历史上每次大的商业机遇来临的时候可以称为历史节点。最初进入历史节点者,只要比别人多付出一点点成本,就能形成优势,用同济大学王健教授的话来说,叫做“先者生存”。

90年代中国家电市场爆发,接着饮料、电脑、保健品、服装、牛奶市场接二连三地爆发,一个个“新”行业形成,可以说,当今中国各行各业数得出来的大品牌,几乎都是在90年代发现行业做大行业奠定其江湖地位的。

到了20世纪头几年,房地产、汽车、网络、游戏、新媒体等等行业再次爆炸开来,又形成无数的新兴行业和行业老大。

成为老大,就会在品牌、资源、资本、成本、市场、消费者心智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的优势。事情没有停止,因为有优势,就会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如此循环,更多的优势向这里聚焦,不断累加,优势集富起来,形成更大的优势。这是不讲理的老大逻辑!

“先者生存,优势富集”的老大逻辑!是许多老大成功的最大秘密!做企业,谁率先领会和运用这个规律,谁就犹如得到上帝的帮助,谁就能率先获得成功!

四个基本点:

要抢做行业老大,就要打破心智屏障 实行创新营销,从品牌上天、渠道下沉、模式杂交、产品功效四个基本点上实施突破。

品牌上天

老大,一定是品牌的,这个品牌一定要有大形象、大信任、大价值。蜂产品虽有品牌但都不强势,保健品行业只做销量不做品牌也已成惯例。在消费者品牌意识越来越强,行业信任度较低的情况下,谁能够树立具有强大形象、高度信任、内涵丰富的大品牌,谁就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渠道下沉

对许多企业,尤其是出口转内销的企业来说,商超渠道难以进入,可以考虑渠道下沉,首先在三四级市场,在便利店、食杂店甚至农贸市场打开市场。

在三四级市场的,蜂产品是高价保健品的极好替代,容易建立品牌影响。企业可以先挖掘农村市场潜力,形成“农村包围城市”之势,再进入城市市场,完成品牌树立和市场积累。华龙集团在农村市场做大做强后,以“今麦郎”品牌进城的成功值得借鉴。

模式杂交

杂交出创新!模式杂交就是借鉴、融合、嫁接其他行业的资源、思路、模式、技术和方法,为我所用,获得突破,从而取得适合自己的创新基因和竞争优势。

蜂产品具有营养食品和保健品的双重属性,能够融合多种元素,具有营销创新的广阔空间。很多行业的成功经验都可为蜂产品所用,比如,在形象和传播上,学习快消品,在营销传播中娱乐化、时尚化,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在宣传功效和促销活动上,学习保健品行业、家电行业,不断推出新概念,将促销和公关、新闻相结合等。

石药集团的果维康维c含片,在产品和推广方式上杂交,让产品糖果化、娱乐化,彻底摆脱“药味”;在渠道上杂交,药店和商超双线作战,在药店显示专业,在超市让消费者更方便。蜂产品无论在休闲糖果领域或者在医药保健市场,都在广泛的杂交创新空间。

产品功效

因为产品功效没有深入人心,消费者对蜂产品没有形成迫切需求。所以蜂产品必须洞悉消费需求,提炼产品概念,培育明星产品。

创可贴怎样加强功效?云南白药说,“有药好得更开快些”。蜂产品的产品功效要深入挖掘,要创新升级。比如蜂蜜与其它食品药材配搭会出现新的功效。与菊花、枸杞搭配,可以养肝明目,与梨或银耳搭配,可以润肺止咳。这些方面需要营销者潜心研究,下点真功夫。

五张王牌:

标准牌

标准是竞争的制高点。蜂产业缺乏标准,领军企业要自己设立标准,同时在行业中牵头,积极做标准的引领和普及工作,同时促进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把行业标准建立起来,占领制高点,让全行业跟着自己跑。阿胶产业中的东阿阿胶,炊具行业中的苏泊尔,鸡蛋行业中的德青源,都是不等不靠,率先制定标准,成为行业标杆的。

市场向来都是先有企业标准,后有行业标准的。如果优秀企业也想坐享其成,恐怕最后只有失去商机了。

产地牌

对食品来说,产地往往是品质的标签。乌江榨菜来自涪陵,华圣脆苹果来自黄土高原。蜂产品也有不少生产之地,如广东从化荔枝蜜,黑龙江饶河县黑蜂自然保护区黑蜂椴树蜜,云南的紫云英蜂蜜等都有较高的知名度。蜂企业要善于把产地优势转化,投射到品牌上,形成品牌优势。

健康牌

健康是趋势,更是消费者购买蜂产品的最主要动因。蜂产品以健康为卖点,极易引起消费者共鸣。鲁花花生油的“不含胆固醇”贴合了当下人们的饮食诉求;“真香真营养”的仲景香菇酱以“300粒香菇21种营养”将营养健康诉求量化,给消费者最直接的感受;汇源的“每天两杯果汁,享受健康生活”更是直接引导健康消费的概念。值得借鉴。

出口牌

长期以来,出口产品在国人心中留下了高品质、好产品的印象,消费者对之有高度的信任,这是出口企业的优势。华圣就以“有护照,好苹果”引领优质苹果概念,蜂产业中众多出口企业也可以深挖出口优势,塑造质量优、信得过的产品和品牌价值。

文化牌

产品越是同质,竞争越是激烈,核心竞争力就越在品牌价值上体现,竞争从产品向着品牌价值上升级。

文化,是品牌价值的重要内容。哪一个悠久的蜂产地没有几个动人故事?哪一个著名品牌没有几个传奇人物?这源于产品高于产品的文化是树立大品牌必不可缺的要素,是最具差异而对手无法模仿的东西。

蜂行业正面临着全面扩张的战略机遇,是诞生行业老大、超级品牌的关键历史时刻。财富大门正在开启,谁先行一步,谁就能够增加未来的胜算,谁就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蜂王!

第五篇:中国轧辊产业发展综述

Stephen Sun

1、我国轧辊行业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以每年递增超过20%~30%的速度发展,钢铁产量已经连续十多年排名世界第1。2010年粗钢产量达到了6.2665亿吨,钢材产量达到7.9627亿吨,分别比2009年增长9.3%和14.7%。2010年,世界粗钢产量为14.14亿吨,我国粗钢产量远远超过排名第2~第6位的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德国5个国家粗钢产量的总和。我国钢铁、轧钢业的迅速发展,钢材产量的逐年增加,对轧辊制造业是有利的,按照国内各类轧钢机轧制辊耗的粗略统计轧制1 吨钢材消耗1.2-1.3 kg轧辊估算,生产8亿吨钢材,需消耗约100万吨轧辊。轧辊作为轧钢机的重要工具及消耗件,将伴随着轧钢技术的进步和轧钢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而发展。因此,我国的轧辊制造企业只有密切关注和深入了解轧钢行业的发展趋势,才有可能为自身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确定方向。

1935年,鞍钢轧辊厂的前身开始生产冶金轧辊,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1950年,上海新沪钢铁厂开始生产轧辊。目前,国内有冶金轧辊生产企业有300多家。

轧辊企业经过50年的努力奋斗,产品品种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和改观,国内轧辊制造企业能够生产和满足中、小型型钢、连续棒材、高速线材、无缝钢管、窄带钢、中宽带钢等轧机轧辊的使用要求。自2005年,我国年出口轧辊超过万吨,销往世界上二三十个国家。随着我国轧辊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轧辊辊耗由1970年轧制一吨钢消耗7.9 kg,降至90年代初4 kg/t,1998年,降至2.46 kg/t,目前轧辊辊耗在1.2 kg/t左右。国内轧钢行业是靠大量投资,引进国外最先进装备快速发展起来的,轧辊行业则主要靠自力更生,不断技改、扩建而推动发展,引进外资,合资兴办轧辊企业则刚刚起步。与轧钢行业相比,轧辊行业的发展较慢,经历更艰辛。随着国内轧机和产量的不断增加,轧辊消耗和需求量亦在逐年增加,然而国内轧辊低档次产品供大于求,产品过剩,制造厂竞相压价,而高档优质轧辊供应不足,依靠进口的局面始终未能得到彻底改变。近年来,国内新建大批板带轧机和H型钢轧机,这些新建轧钢厂基本上是选购和引进国外最先进的轧钢装备和工艺软件,控制系统全部由国外提供并配套安装,随机还订购了大量世界上最知名轧辊制造企业生产的优质轧辊。这一变化给轧辊制造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国内大型板带轧机和热轧宽带钢连轧机使用的各类轧辊约有一半需从国外进口,国际上的先进轧辊制造企业及其生产的各种类型的优质轧辊已悉数进入国内市场。宝钢宽带钢连轧机使用的大型板带轧辊约70%需从国外进口,直径Φ1 m以上的大型锻钢支承辊需从国外订购,特厚板轧机支承辊的订货交货期排到了2015年以后。引进大型H型钢轧机使用的轧辊也需依靠进口,大型型钢和板带轧机急需的复合半钢辊套,高铬钢、半高速钢、高速钢轧辊和大型深淬硬层工作辊和支承辊,国内虽然已经能够小批量生产,但生产的产品还不能稳定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性能,无法全面满足现代化轧机的使用及供货要求。

综上所述,我国大、中型优质轧辊的生产和供应仍是轧辊企业需要通过引进技术、资金和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来解决的首要问题,据统计和推算,我国新建和在建的各类大型轧钢机全部建成达产后,中厚板轧机年需轧辊4—6万吨;热轧宽带钢连轧机年需6—8万吨;热轧中宽带钢轧机年需轧辊2—4万吨;冷轧宽带钢连轧机年需6—8万吨;大型型钢和H型钢轧机年需轧辊4—6万吨。巨大的轧辊需求量,要求国内轧辊制造企业认真细分市场,寻求产品定位,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只有掌握世界轧辊发展的信息,加强基础性研究工作,加大轧辊新产品、新工艺的前期投入,建立必备的试验检测手段,配备相对稳定的研发人员,加强轧辊生产过程和工艺关键点控制,建立适合企业运行的创新体系,才能保证轧辊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强盛不衰的竞争能力。才能开发出高质量优质轧辊,满足现代化轧机的使用要求,才能使国内的轧辊在国际轧辊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2、中国轧辊制造业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核心提示:近几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轧机和轧制技术相继落户中国,推动了我国冶金轧辊制造装备和制造技术快速发展,使我们逐渐从早期的手工操作向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无论从控制水平还是精度都得到大幅度提高,轧辊质量稳定提高。 2.1概述

在钢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钢材品种的结构优化步伐也在加快,尤其是以发展板材为中心的产品结构优化与调整。第一个特点是冷轧板比例大大提高,汽车板、家电板等高级板材以及电工钢板、不锈钢板等高附加值特殊用途板材产能提升迅速。从整个冷轧行业来看,工艺装备能力及技术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我国已建及在建的宽带冷连轧机已达到30余套,新上轧机以及一些老轧机通过技术改造,基本都配备了先进的板型控制系统,高级冷轧薄板的生产能力已达到4000万吨以上。如果再考虑单机架冷轧等小型轧机,我国冷轧板材产能约在7000万吨左右。第二个特点是钢材生产逐渐由常规型向高等级方向发展,如型线材产品向高强度方向发展,建筑用钢筋由过去的Ⅱ级钢筋向HRB400钢筋推广;第三个特点是以汽车板、管线钢、容器板、造船板为主体的各类板材,向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焊接性能及表面质量方向发展;薄板产品向着超细晶、高强度方向发展。总体上讲,除少数品种和规格特殊用钢外,目前我国钢材实物质量已逐步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实现高等级钢材产品的轧制需求,国内高端轧辊的研制和开发进程加快,大量替代进口的轧辊在短时间研制成功并取代进口,极大地满足了国内钢铁工业发展的需求。

轧辊作为轧钢工业的重要工具,是轧钢设备的最主要消耗部件,随着产钢量的增加,轧辊消耗量迅速增加。粗略计算,如果按吨钢消耗轧辊1kg估算,仅2007年的轧辊消耗就约在50万吨左右。随着钢铁企业产出能力的大规模迅速扩张,新建投产轧机的不断增加,给轧辊制造行业带来“井喷式”的强劲需求,中国的轧辊制造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紧跟钢铁产业迅猛发展的步伐,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国内各轧辊制造企业近年来也加快了技术改造、产能扩张的速度。通过加强技术改造、自主研发能力培育,在技术装备、产品的使用性能上已达到国际水平,并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中国轧辊制造企业产品品种多、覆盖面广,可以生产不同材质、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各种轧辊,服务并满足于国内各种轧机需求,通过与钢铁企业的合作与互动,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深化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立项研发课题,使上下游双方达成了一定的默契和协调,优化了市场资源和发展基础。

受轧辊行业火爆形势影响,大量的资金投入轧辊制造行业,扩建和新上一批轧辊制造企业。与此同时,国外轧辊制造企业也看中了中国轧辊业这块蛋糕,纷纷斥资在中国建立或合资兴建轧辊制造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现有大大小小300多家轧辊厂,产出能力达到70万吨左右。 但是也应该看到,国内的轧辊企业虽然在产量上不断扩大,但在品种结构调整却没有完全跟上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高端轧辊生产能力明显不足。如高速钢、半高速钢轧辊,目前国内仅有中钢邢机具备批量生产能力,市场占有量较低;宽带冷连轧机用高质量轧辊,国内只有中钢邢机、常冶具备工作辊、中间辊批量供货能力,而对于大型支承辊目前只有一重、二重以及中钢邢机等具备生产能力且产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有些高等级板材的轧制还依赖进口轧辊,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新上的宽带钢生产线,板材精度要求较高,这方面的矛盾会显得更加突出。宝钢、鞍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宽板带轧机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轧辊,这也反映出我国轧辊总体制造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为现代化轧机配备高性能的轧辊成为我国轧辊制造业面临的新课题,而选择轧辊生产工艺和材质是制造不同种类高等级轧辊的关键。 2.2、中国轧辊制造技术现状

近几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轧机和轧制技术相继落户中国,推动了我国冶金轧辊制造装备和制造技术快速发展,使我们逐渐从早期的手工操作向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无论从控制水平还是精度都得到大幅度提高,轧辊质量稳定提高。

2.2.1.铸造轧辊

在冶炼设备方面,对于铸铁轧辊,落后的冲天炉、反射炉已在上世纪末被陆续淘汰,代之以工频炉、中频炉,铁水质量改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工作环境净化,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但目前国内工、中频炉冶炼主要还是采用酸性炉衬,不具备氧化、还原功能,降低铁水中的P、S含量受到一定限制,只能采用其他辅助手段进行降P脱S。铸钢轧辊因对钢水中P、S等杂质含量要求较严,一般冶炼采用电弧炉,随着轧辊对夹杂、气体含量要求的提高,铸钢轧辊的冶炼开始向电弧炉+钢包精炼炉冶炼发展,有些厂家还采用了保护浇注、真空浇注等先进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轧辊的内在质量。

在制造工艺方面,也从过去常法浇铸单一材质、半冲洗、全冲洗浇铸复合材质发展到今天的离心复合浇铸工艺、CPC复合制造以及喷射成型、热等静压成型、液态金属电渣复合等,目前以离心复合、全冲洗溢流复合为主要生产方式,CPC和其他一些先进的轧辊制造技术日前尚未形成生产能力。近年来,堆焊轧辊作为一种新型轧辊制造和修复方法,取得了快速发展,堆焊的品种主要包括铸钢、锻钢轧辊,堆焊方式已发展到目前的药芯焊丝堆焊、电刷涂镀、激光表面合金化和粘接轧辊等。有些轧辊品种实现了组合装配生产,如板带轧机的立辊、型钢万能机组组合辊等。针对型钢轧辊孔型深的特点,为保证孔型面磨损均匀,有些厂家采用了带槽铸造技术。为解决大型铸钢轧辊补缩问题,中钢邢机自主开发了无流浇注技术,使轧辊制造过程实现了顺序凝固,减少了中心疏松。

中钢邢机从德国GP公司引进了大型立式离心浇铸机及离心轧辊制造技术、增建了30吨、45吨电弧炉、70吨LF/VD钢包精炼炉以及多台中频、工频感应炉设备,已经建成大型铸钢轧辊、离心复合系列铸铁轧辊、大型复合铸钢支承辊等优质轧辊生产线,其工艺、技术、装备代表着我国目前轧辊制造业的先进水平。另外,太钢和瑞典阿克斯、一重和德国Irle、宝钢和日立也实现了合资或者引进技术,这使中国的轧辊制造技术快速发展。

在轧辊材质方面,铸铁轧辊由过去的冷硬铸铁、无限冷硬、冷硬球复等发展到目前的珠光体球铁、针状组织球铁、高NiCr无限冷硬铸铁、高Cr铸铁等新型轧辊材质,为适应不同轧机需要,各个材质的性能也在不断细化和提高,如适用于宽厚板轧机、炉卷轧机及带钢热连轧机的高NiCr无限冷硬铸铁,适用于带钢热连轧机粗轧、精轧前段的高Cr铸铁工作辊、宽厚板轧机高Cr铁上作辊及平整轧机用高Cr铁工作辊。为满足市场需求,在品种优化的同时,产品性能也向更高层次发展,如改进型高镍铬无限冷硬铸铁、改进型高Cr铸铁等材质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铸钢轧辊过去一直采用的是低合金的普通铸钢、半钢材质,随着轧辊性能要求的提高,铸钢轧辊在向高合金方向发展,如在板带轧机两辊粗轧工作辊及型钢轧机开坯辊上用于替代常规铸钢材质的热作模具钢材质、热带钢精轧前段使用的高速钢材质、粗轧机架使用的高路钢、半高速钢材质、立辊使用的半钢材质、型钢万能轧机辊环使用的半钢、高碳半钢、高Cr铁、高Cr钢、高速钢材质等。根据轧机特点,为增加耐磨性,有些机架实现了以铁代钢,如型钢万能轧机的合金球铁BD辊。

在热处理方式上,过去有些轧辊基本不进行热处理,靠自然时效消除应力,如冷硬铸铁轧辊、普通铸钢轧辊系列,随着轧辊材质的发展,高合金的轧辊开始进行人工时效热处理,不仅用于消除铸造应力,更主要的是通过适宜的热处理,获得所需的轧辊使用性能,热处理一般采用箱式电阻炉或燃气炉。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轧辊性能,差温、准差温热处理方式开始采用,差温热处理可将轧辊的工作层和芯部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方式,获得优异的综合性能。目前,中钢邢机的优质复合轧辊和复合铸钢支承辊均采用差温方式进行热处理。对于深开孔型的型钢轧辊,为保证轧辊的使用性能,采用了预开孔型热处理的生产方式。 2.2.2.锻钢轧辊

目前,我国锻钢轧辊主要应用于冷轧带钢工作辊、中间辊以及各类板带钢轧机支承辊,也用于带钢热连轧机小立辊、粗轧机架工作辊,初轧机及钢坯连轧机轧辊,H型钢万能轧机水平辊轴,棒线材轧机粗轧机架轧辊,无缝钢管轧机穿孔机架及轧管机前架轧辊,焊管轧机各类轧辊,有色金属板带材冷热轧工作辊、支承辊及铸轧辊,以及各类轧机辊道辊、夹送辊、校平辊、矫直辊等。产品制作一般经冶炼、铸锭及锻造,并通过热处理方法达到辊身、辊颈不同的性能要求。

(1)钢锭冶炼

锻钢轧辊的发展离不开轧辊毛坯生产技术的进步,钢锭冶炼作为决定轧辊最终使用性能的重要工艺步骤然被高度重视起来。钢水的纯净度对锻钢轧辊的使用性能特别是抗事故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存在于轧辊锻坯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有害气体(如[H]等)以及碳化物的偏析都有可能成为剥落或断辊的裂纹源。目前,我国锻钢轧辊常用的冶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电炉冶炼,主要适用于一些合金含量较低的锻钢热轧辊以及矫直辊、辊道辊、夹送辊等一般用途轧辊。现在大型轧辊企业制做锻钢轧辊时,电炉一般仅用作熔炼设备,所需成分的精炼和最终成分精确调整均在炉外钢包精炼的第二阶段进行。

电炉冶炼+炉外钢包精炼,主要适用于锻钢支承辊、合金含量较高的锻钢热轧辊以及部分冷轧工作辊。钢包精炼工艺可满足Cr5材质以下大部分黑色和有色金属轧制用冷轧辊的制作使用要求。1996年邢机公司研制成功并形成了批量生产钢包精炼冷轧辊的能力,开辟了国内首条钢包精炼冷轧辊生产线,产品在武钢、攀钢等厂家冷轧机上机实轧,取得了与电渣重熔冷轧辊相当的使用效果。目前,中钢邢机具备Cr

2、Cr

3、Cr4等系列钢包精炼冷轧辊的生产能力。

电炉冶炼+电渣重熔,主要适用于冷轧工作辊、高合金有色热轧辊以及铸轧辊套等特殊用途轧辊。电渣重熔属二次熔炼,制造周期长,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使冷轧辊的制造成本提高,但对于偏析程度相对严重的Cr5等高材质冷轧辊钢,电渣重熔冶炼铸锭工艺还是不可缺少的。目前,中国带材冷轧工作辊及中间辊生产基本经过电渣重熔工序。 电炉冶炼+钢包精炼+电渣重熔,用于现代化连轧机用高性能冷轧工作辊。中钢邢机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唯一采用这种“双精炼”冶炼方式生产锻钢冷轧辊的厂家,这种钢锭冶炼方式兼备电渣重熔和钢包精炼两种方式的优点,是目前冷轧辊常规冶炼方式中的最高配置,材料的冶金质量达到最优,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产品的最终使用性能。

(2)辊坯锻造

锻造工序是锻钢轧辊制造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它通过辊坯的锻造成形过程消除铸态组织粗大的树枝状晶,细化晶粒,焊合钢锭内部疏松、气泡、裂纹等宏观缺陷,密实金属组织,提高材料的强韧性;另一方面,由于锻钢轧辊材质合金含量不断提高,成分和组织偏析程度相对更为严重,液析碳化物量以及碳化物带状倾向增大,因此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锻造加热及变形工艺的合理制定,充分溶解、破碎、改善碳化物及非金属夹杂物在钢中的分布,降低偏析程度,均匀组织,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并为后续的热处理工序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随着冷轧辊材质的发展,Cr

8、热作模具钢、半高速钢、高速钢等新型锻钢轧辊逐步推广使用,轧辊材料的合金含量越来越高,锻造难度大大增加,锻造内部裂纹导致的超声波探伤超标成为制约锻钢轧辊成品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我国,以内裂控制为核心的高合金冷轧辊坯控制锻造工艺技术正逐步发展起来。充分利用扩散均质化、高温停锻以及裂纹自修复原理,通过合理设定锻造温度、安排锻造火次、控制镦粗与终锻变形量,达到最大限度控制辊坯内裂的目的,提高辊坯超声波探伤合格率。

(3)热处理 锻钢轧辊通过热处理达到辊身、辊颈不同的性能要求,在辊坯质量保证的前提下,热处理直接决定了产品使用性能。锻钢轧辊根据不同使用性能要求,热处理种类很多,一般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两类。

预备热处理一般包括锻前加热时高温扩散退火,锻后正火、球化退火以及扩氢处理等,粗加工后调质处理,还包括针对辊颈表面硬度较高(≥HSD50)产品的辊颈强化处理。最终热处理主要有整体处理、感应加热淬火、差温热处理以及准差温加热淬火。整体处理包括调质、正火及整体淬火,主要用于初轧辊等辊身硬度要求较低(小于HSD50)的轧辊、多辊轧机用辊等小型冷轧辊以及辊轴、辊套类产品。

感应加热淬火分为连续式感应加热、整体感应加热两种方式,主要用于辊身硬度较高的冷轧辊以及规格在中1000mm以下的支承辊、有色热轧辊。按感应器类型不同,又分为单工频、中频、工频双感应器、双工频、双频等多种淬火工艺方式。目前,我国大型锻钢冷轧工作辊的最终热处理大多采用双频连续式感应淬火方式,对于合金含量相对较高的产品一般应经深冷处理控制残奥、提高硬度及淬硬层深度,并保证工作层组织的稳定性。产品辊身硬度均匀性可达到2HS以内,淬硬层深度最高可达到半径方向50mm以上。

差温及准差温热处理方式主要适用于规格较大的支承辊与热轧辊(辊身硬度不小于HSD50)。目前,国内一重、二重、中钢邢机等企业均具备成熟的大型支承辊差温热处理技术。

总体来说,中国锻钢轧辊制造装备能力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锻钢冷轧辊、大型锻钢支承辊等高端产品的制造技术水平也与国际先进水平不相上下。但轧辊企业之间水平发展不均衡,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掌握了先进的轧辊制作技术,一些小型企业装备较差,生产工艺落后,制造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2.3、中国轧辊产业存在的不足 从2010年1到9月份报表来看,我国冶金轧辊制造装备和制造技术这几年发展很快,根据轧钢装备的引进和高水平的发展,我国轧辊也相应的开发新材质以适应轧钢行业的需要,目前我国铸铁轧辊在冶炼装备上大部分轧辊制造厂已经采用电炉冶炼,但还有部分小轧辊厂采用冲天炉冶炼,铸钢轧辊一般采用电弧炉或中频、双频电炉冶炼,锻钢轧辊采用电炉冶炼、炉外精炼等。在制造工艺上大部分采用常规制造方法,轧辊的常规制造方法有一体铸造、溢流复合铸造、离心复合铸造及锻造等四种方法。我国已经有一些科研院校和轧辊生产厂在研究可开发连续铸造、电渣重熔、喷射成形、液态金属电渣复合、组合轧辊等制造工艺。比如邢台从德国(GP公司)引进了大型立式离心浇铸机及离心轧辊制造技术、增建了30吨电弧炉、70吨LF/VD钢包精炼炉;从比利时(O.S.B公司)引进了深淬硬层锻钢冷轧辊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从美国康萨克(CONSARC)公司引进了15吨电渣炉,从美国开普克公司(CAPCO公司)引进了大型数控磨床。已经建成大型整体和大型复合铸钢轧辊、离心复合系列铸铁轧辊、CSP轧机用工作辊、大型复合铸钢支承辊、深淬硬层锻钢系列冷轧辊等优质轧辊生产线,其工艺、技术、装备是我国目前轧辊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轧辊材质多达170多种,最大直径1730毫米,最小直径只有28毫米,单支轧辊最重达170多种,最大直径1730毫米,最小直径只有28毫米,单支轧辊最重达58吨,最轻的只有1.8公斤。江苏共昌轧辊有限公司由原宜兴市共昌轧辊有限公司与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美国联合电钢英国戴维轧辊有限公司全资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全套引进美国联合电钢英国戴维轧辊有限公司生产热连轧板带轧辊的工艺技术、大型立式离心机设计制造技术和板带轧辊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技术,高速钢板带轧辊质量提高2~3倍,NiCrMo无限冷硬铸铁及复合板带轧辊单次轧制量达到3000~5000吨,较国内同类产品提高了20%~30%。我国有实力的大部分轧辊制造企业在检验装备上也同国外基本接轨,从国外购置了真空光电直读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远红外线分析仪、碳硫分析仪、超声波探伤分析仪、大工件现场金相显微镜等先进的检测设备,为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但是由于我国轧辊制造业无限制的发展,另外我国这些年钢铁发展迅速,地方和私人以及其它待业也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使得轧机装备水平参差不齐,使得常法铸造的一般轧辊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因此我国轧辊制造水平虽然有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与国外先进轧辊制造厂比较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除几家年产上万吨轧辊的轧辊生产厂家外,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在市场上缺少有技术竞争力的产品。从整个轧辊行业来讲,均普遍缺乏对轧辊材料的基础性研究,都是根据市场需求、客户要求来制造轧辊,轧辊制造业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导致了当前我国轧辊待业整体技术水平低、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产品的局面,使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在低档次水平上徘徊。

二是企业综合水平较低。手工作业、人工操作是轧辊生产企业的现状,靠经验、凭感觉是生产操作现场的主流。由于企业生产管理能力的普遍低下,致使在生产过程中工序质量难以受控,产品实物质量不稳定。而国外许多轧辊制造厂家,铸造过程已实施了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的效率、产品质量和成本指标均远远优于我国同类企业。据调查,国外轧辊制造厂劳动生产率普遍在100万元/人•年;而我国轧辊生产厂劳动生产率最高为20万元/人•年,大部分在10万元/人•年~20万元/人•年之间。并且,国外轧辊生产企业基本上没有因控制不当而造成的废品,而我国废品率低于5%的轧辊企业非常少见。

三是市场竞争力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大小小轧辊制造厂家超过300家,生产能力远大于需求。大多数轧辊生产企业规模小、产品单

一、没有核心技术或产品。2004年全国轧辊产量超过1万吨的企业仅有邢机、宜兴、联强、鞍钢和通钢5家。引进的新型轧机我们的轧辊不能满足需求,使得国外轧辊制造厂商纷纷登陆中国市场,如德国的GP,法国的CK、Forcast,英国的Davy、TNT、舍菲尔德,瑞典的阿克斯,日本的日立、新日铁、关东、久保田,美国的Union,巴西的Villares,韩国的仁川、浦项和斗山等。去年是我国出口轧辊最多的一年,但是我们10家轧辊厂出口的轧辊量抵不上国外主要轧辊制造厂的一半。国内企业除了技术、设备、管理上同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外,更缺少科学的国际营销经验,这将对企业发展形成一个新阻碍。

除了上述因素外,大多数小的轧辊生产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起步于乡镇企业或个体工厂,人员素质相对较低。这就导致了企业在产品定位、技术改进、新品研发、效率改善、成本控制等方面处于劣势,这种劣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秩序的规范、法律法规的健全以及新进入者的竞争,逐渐将被淘汰。

3.轧辊市场情况分析

3.1 轧辊供给情况分析

到2010年,锻钢轧辊产能达到2.5万吨,离心轧辊达到6万吨。国内轧钢业是靠大量投资、引进国外最先进装备快速发展起来的,轧辊业则主要靠自力更生,不断技改、扩建而推动发展,引进外资,合资兴办轧辊企业则刚刚起步。与轧钢业相比,轧辊业的发展较慢,经历更艰辛。随着国内轧机和轧钢量的不断增加,轧辊消耗和需求量亦在逐年增加,然而国内轧辊低档次产品供大于求,产品过剩,制造厂竞相压价,而高档优质轧辊供应不足,依靠进口的局面始终未能得到彻底改变。近年来,国内新建大批板带轧机和H型钢轧机,这些新建轧钢厂基本上是选购和引进国外最先进的轧钢装备和工艺软件,控制系统全部由国外提供并配套安装,随机还订购了大量世界上最知名轧辊制造企业生产的优质轧辊。这一变化给轧辊制造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国内大型板带轧机和热宽带连轧机使用的各类轧辊约有一半要从国外进口,国际上的先进轧辊制造企业及它们生产的各种类型的优质轧辊己悉数进入国内市场。宝钢宽带钢连轧机使用的大型板带轧辊约70%要从国外进口,直径lm以上的大型锻钢支承辊从国外订购,特厚板轧机支承辊的订货交货期排到了2015年以后。引进大型H型钢轧机使用的部分H型钢轧辊依靠进口,大型型钢和板带轧机急需的复合半钢辊套,高铬钢、半高速钢、高速钢轧辊和大型深淬硬层工作辊和支承辊,国内虽然已经能够小批量生产,但生产的产品还不能稳定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性能,无法全面满足现代化轧机的使用及供货要求。

3.2影响轧辊市场供需的因素分析

两个重要因素在限制着一些小轧辊制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是大型钢铁企业自有的轧辊厂很大一部分产品,在本企业内部是不需要交换的商品,且享受特殊保护政策。如太钢轧辊厂生产的轧辊近一半供太钢自用;二是现代化轧机比例的不断提高,加速了对轧辊使用、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了轧辊材质的更新,也使轧辊需求总量随之降低。目前每万吨轧材所耗轧辊已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2kg下降到了低于lkg,所以尽管钢材产量大幅高速增长,但对轧辊的需求量增幅并未向小轧辊市场倾斜多少,而是集中在了大型高端轧辊领域。

市场需求变化,不仅加剧了小轧辊市场的惨烈竞争,也对有较强经济技术实力的大轧辊制造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进口关税的逐步降低,国外轧辊制造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渗透愈发强化。目前参与国内轧辊市场竞争的境外公司和经销商已多达30余家,其中比较知名的有瑞典阿克斯、德国的GP、英国轧辊公司、美国联合电钢、日本日立、韩国仁川等。这些外国轧辊公司以其稳定的产品质量优势,灵活的经营手段形成了很强的竞争能力,在与国内轧辊企业争夺着有限的市场。 我国的轧辊制造企业要在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市场条件下,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全球竞争观念,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在装备、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加快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4. 2009-2010年中国轧辊制造行业最新数据统计与监测分析

4.1 企业数量与分布

图表:2009-2010年中国轧辊制造行业企业数量

企业数量(家)390380370360350340330320310300290379352324企业数量(家)2008年2009年2010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表:2010年中国轧辊制造行业企业分布直观图

企业数量占全国比率14.17.723.627.315.215.1华东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中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4.2 销售收入

图表:2009-2010年中国轧辊制造行业总销售收入情况直观图

总销售收入(亿元)868482807876747270686684.378.5总销售收入(亿元)72.62008年2009年2010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4.3 利润总额

图表:2008-2010年中国轧辊制造行业利润总额情况直观图

利润总额(亿元)1210864202008年2009年2010年

11.29.78.3利润总额(亿元)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4.4 从业人数

图表:2008-2010年中国轧辊制造行业从业人数情况直观图

从业人数(万人)8.287.87.67.47.276.86.687.6从业人数(万人)7.12008年2009年2010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5. 未来几年中国轧辊市场发展趋势前瞻

5.1 轧辊市场需求预测

图表:2011-2015年国内轧辊需求量增长走势预测

轧辊需求量预测(万吨)100908070605040302010093.983.672.560.451.3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轧辊需求量预测(万吨)

5.2 轧辊供给形势预测

图表:2011-2015年国内轧辊产量增长走势预测

轧辊产量预测(万吨)160140120100806040200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86.21102.5129.7115.4145轧辊产量预测(万吨)

资源来源:中研纵横数研究中心

5.3 轧辊竞争格局预测

近年来,钢铁企业产出能力的迅速扩张,新建投产轧机的不断增加,给轧辊制造行业带来“井喷式”的强劲需求。目前,国内绝大部分轧辊制造企业合同饱满,轧辊价格攀升,买方市场特征明显。这种供需关系的变化,又促进了现有轧辊制造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刺激了一批国内外新资金、新企业的投入与加盟,在新一轮投资热潮中,轧辊市场的分化重组也逐渐显现。 在国家扶大扶优产业政策的指导和规范下,钢铁企业开发生产国内短缺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产品品种的速度加快。近年来新建的现代化轧机,对轧辊的规格、品种、性能、质量要求非常高,市场的准入条件和门槛也随之抬高。

但在全国300多家轧辊制造企业中,能够进入大钢市场,为现代化连轧机提供产品服务的不足10%。因此,这些新增的现代化连轧机所需的配套轧辊,便处于短缺状态,有的钢铁企业甚至发出高端轧辊一辊难求的慨叹。高端轧辊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那些处于第一方阵的企业,虽然任务饱满,但为了弥补市场缺口,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拉大与同行间的距离,正积极瞄准轧辊前沿技术,加大投资力度,实施技改工程。

就在拥有较强经济技术实力的大轧辊制造企业借机进一步做强的同时,国外轧辊制造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渗透愈发强化。目前参与国内轧辊市场竞争的境外公司和经销商已多达30余家,其中比较知名的有瑞典阿克斯、德国的GP、英国轧辊公司、美国联合电钢、日本日立、韩国仁川等。这些外国轧辊公司以其稳定的产品质量,灵活的经营手段形成了很强的竞争优势。

总之,我国轧辊制造企业要在“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市场条件下,实现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全球竞争观念,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在装备、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加快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同时也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采取措施,规范对轧辊制造业的管理,抬高准入门槛,以避免低水平建设“一轰而上,一轰而下”的资金、资源浪费现象重演。

图表:2011-2015年国内轧辊利润总额增长走势预测

轧辊利润总额预测(亿元)18161412108642015.71712.413.214.5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轧辊利润总额预测(亿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开卷下一篇:中国民生银行商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