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真实的数学公开课教学

2022-09-13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 我们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但是又不无遗憾地发现不少公开课在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常常缺少真实性,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表面热闹, 内容空虚。

在一些公开课上, 少数学生非常积极, 甚至有些亢奋, 气氛也十分热闹, 但和游戏一样, 这仅仅是表面上的热闹, 外在形式上的活跃, 而数学思维的含量并不高。

(2) 看似完美, 实则残缺。

过分的完美其实是一种残缺。有的老师为了追求完美, 竟然将同一节课要在同一个班级上几遍, 甚至连哪个问题由哪个同学回答, 回答什么, 老师也在课前做了布置, 课堂教学完全成了演戏。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 实质上成了一种表现、展示的过程, 学与不学差不多, 能力没有提高, 知识没有延伸, 也就是失去了学习的真正意义。

(3) 追求划一, 忽视差异。

教师忽视学生的差异, 采用划一的教学的方式, 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者, 或者牺牲一部分好学生的发展作为代价来换取一部分困难学生的进步, 或者把多数学生当陪客, 只和少数“主角”演绎“教案剧”, “目中无人”, 关注了教案而没有关注学生的真实状态和需求。

(4) 曲意逢迎, 学会虚假。

在课堂上, 学生常常“不懂装懂”、“懂装不懂”, 以虚假来迎合老师, 常常不说自己想说的, 尽说教师想要的话, 而且形成了一种可怕的群体习惯行为。很明显, 这是成人文化和儿童文化冲突后造成的课堂文化扭曲的现象。

存在上述问题的课堂, 必然扭曲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 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需要老师的真实, 需要真实的课堂。为此, 我们有必要建构真实的数学课堂。

真实的数学课堂是学生和老师坦诚相待、和谐共处、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课堂, 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课堂, 是动态生成的课堂。

从数学教学的角度而言, “真实的数学课堂”有三层涵义:第一,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其本质就是合乎主体性, 主要标志为学生的主体参与, 具有民主的权力, 获得充分的学习自由。不唯上, 不唯师, 不违心, 实事求是。第二,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 其本质是合乎规律性。也就是说要探索并遵循数学学习规律, 提高教学效益, 是一个师生、课程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的整体。第三, 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真实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是课堂潜在价值的开发者和创造者。笔者认为, 建构真实的数学课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倡导教师的真实

课堂上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应该实事求是, 正确认识学生, 尊重学生, 珍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并作出积极有效的处理。要摈弃师道尊严的观念, 在教学中真正建立平等、真诚、民主的师生关系。

1.1 正视学生的差异

暴露学生的问题和差异是真实的课堂的前提。要承认学生存在差异这一客观事实, 追求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发展。在课堂教学中, 面对眼前充满不同情感期待和知识准备的学生, 教师要暴露差异、关注差异, 并把学生的差异当作教学的资源, 从而进行真实有效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问题和差异, 课堂上如果没有问题和差异就不是真实的教学, 正是因为有问题和差异才需要教学, 才需要师生、生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思维的碰撞, 从而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和知识的理解。

真实的课堂教学意味着师生之间是一种既有确定“教学目标”又充满着不确定性的“对话”的真实生活, 而所有的这些“不确定性”是因为学生存在着差异, 是学生作为一群活生生的“人”渴望教师给予个性化关怀和指导。因此, 关注学生的问题和差异成为真实的课堂教学的需要。

真实的课堂, 教师不能死抱着教案, 牵着学生鼻子走。教师要努力发现和关注到这些问题和差异, 并把这些问题和差异呈现出来, 作为教学的资源加以利用。可见, 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加以利用是真实的课堂教学的手段。

1.2 以真启真

以真启真实际上就是以教师的真实换来学生的真实。教师要真诚面对学生, 正确理解学生的情感, 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在价值观越来越趋于多元化的今天, 教师“真”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捍卫学生活动的权利。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 意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内在的参与意识, 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一学、做一做、比一比、说一说、辩一辩等活动中, 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与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现代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 教师从人格的角度、人道的精神、人文的关怀方面平等对待学生, 乐意接纳学生, 执意帮助学生, 真心赏识学生, 尊重学生, 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力, 达到和谐呼应的感情共振。

2 鼓励学生的真实

在课堂上学生的真实表现在敢说话、说真话, 有参与学习、评价的权利, 有展示个性的机会, 在原有基础上发展。

2.1 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

课堂教学是针对人的教学, 要实事求是, 从学生的实际状态出发, 课堂教学的起始状态和教学的终结状态相比要发生变化, 使每一位学生通过教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 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了解学生的基础性资源, 在教学前, 哪些学生已会, 哪些学生不会, 做到胸中有数, 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充分地利用好这两种资源。数学教学过程中, 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 促成其与要学习的内容间发生相互作用, 使教学成为学生已有直接经验的逻辑归纳和引申, 增加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

2.2 尊重学生的个性

建立真实义课堂, 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 真正达到学生由不会到会, 水平和能力从一个层面提高到另一个层面。在这一过程中, 课堂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 这样的课堂不会是完善的, 但它是真实的。真实的课堂, 就是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展现真实的自我。

首先, 尊重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个性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师生平等对话、互相尊重,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真实的思想得以充分暴露, 同时最大程度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意愿, 也只是这样才能把富有人文精神的生命意识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其次,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当我们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双方共同探讨新知、课程内容持续生成的时候, 一节课究竟是怎样的过程, 已经不是在教学方案的预先设计的基础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 随时地调整教学环节, 动态生成学习内容。

3 追求过程的真实

华东师范大学的吴刚来教授曾说:“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 不是为了观赏”。追求真实的学习过程, 才能促进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真实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服务的过程。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理想的课堂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 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 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次过程中, 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 这样在服务与被服务中, 教学被不断向前推进。

真实的过程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动态生成属于是对教育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 是对过去强调过程的预先设定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教师必须要有动态生成的观念、强烈的课程意识, 把各种有意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引进到教学中来, 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 生活的脉搏,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追求真实的教育过程要注意两点: (1) 教学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按预设进行的行为, 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 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发挥时, 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的多。因此,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追求真实的数学课堂的关键所在; (2) 从教师的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 从教到学到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所以, 要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当然, 教师的真实, 学生的真实和过程的真实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 相辅相成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真实是前提, 学生的真实是关键, 过程的真实是保证, 只有三者的有机结合, 数学公开课才能取得更大的实效。

摘要: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不少公开课存在不真实的情况, 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必须建构真实的课堂教学。建构真实的数学公开课教学, 必须倡导三个真实:一是教师的真实, 能正视学生的差异, 能以自己的真实启发学生的真实。二是学生的真实, 让学生敢说话、说真话, 有参与学习、评价的权利, 有展示个性的机会, 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三是教学过程的真实, 教学注重动态的生成过程, 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注重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真实,数学公开课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崔允, 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高艳, 王坦.谈现代教育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科学设计[J].山东教育科研, 1995, 6.

[3] 李新根, 沈坤华.新课程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5, 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探究下一篇: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实施路径与体系的构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