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考研卫生综合

2023-01-24

第一篇:公共卫生考研卫生综合

公共卫生专业学生考研的选择

就公卫预防医学的选择来说,竞争相对其他热门专业小,大家都有机会考上,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主要方向(自然也是全国预防专业的主要方向):CDC为预防医学的正宗,集国家行政机关和研究生院为一体,专业齐全,将来工作前途好,考起来也相对容易,历年以来,山大学生报考最多,也最有优势,

北大和复旦是最难考的,要求分数高,一般至少为380以上,山大每年大约有两三个同学能考上,都是绝对的高分.或许单纯的北大和复旦是名牌,但就预防医学来说,其影响力未必比CDC强,(对于实力中等的同学个人建议还是CDC比较适合)毕竟他们的医学院是最近合并的原北京医科大学和原上海医科大学,适合家庭条件允许,有意出国深造的同学选择.这两个学校比较来说,上海的补助很多,有钱途:北京历史悠久,有名气.据说今年有考北医有个女生初试考了390多,流病专业第一,结果在复试中被刷下,可见复试也是难度较大,适合实力较牛的同学报考.

协和是医学中最牛的学校,其公卫学院虽不如临床抢手但协和的牌子在医学中是都承认的,每年本校报协和的人不多,竞争少或许是个选择.

还有本校,考起来最容易,尤其是专业课.本校研究生就业去的地方也都是不错的北京,上海,深圳和沿海发达城市,稳妥的选择很合适,并不是外校都比山大好.

往年还有师兄师姐考上海的中科院的,不是很了解就不多说了,有意向的同学可以具体咨询一下.

大家报考的时候最好商量一下,除了招生较多的CDC和本校外,其他学校招外校生数目相对较少,建议不要报的太多太拥挤,结果有可能是大家都沉船,研究生学位都一样,没必要在本校里就火拼起来.只要自己人不拼,大家都有机会上.今年已经有教训,很可惜,很不值

第二篇:公共卫生学院353《卫生综合》考试大纲编制

中南大学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卫生综合》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2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

卫生综合考试是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一门入学专业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及卫生学(包括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内容)等3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其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和卫生学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卫生综合考试涵盖高等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的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和卫生学等3门专业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掌握该三门课程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熟悉职业环境、自然环境和食品中主要的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因素、对健康损害的特点及识别、评价、预防和控制这些危害的原则和方法。

(3)能灵活运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4)掌握各类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设计原理,实施及质量控制原则与资料分析方法,以解决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实际问题。

(5) 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熟悉慢性病的“三级”预防的基本含义,疾病监测的定义和应用。

(6) 掌握卫生统计工作的四个基本步骤、变量类型、统计学中常用的总体、样本、概率等基本概念。

(7) 掌握不同类型资料的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方法,并能理解各统计参数的实际意义。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卫生综合》 代码353 本试卷满分为3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流行病学 30% 卫生统计学 30% 卫生学 40%

Ⅳ.试卷题型结构

1)《卫生综合》 代码353

名词解释 70分(14小题,每小题5分) 单项选择题

50分(25小题,每小题2分) 简答题

120分(6小题,每小题20分) 分析计算题

60分(3小题,每小题20分)

Ⅴ.考查内容

一、卫生学

本部分大纲根据仲来福主编《卫生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

(一)绪 论

1. 卫生学的概念、研究对象、范围、任务。 2. 健康的定义、内容、影响健康因素。 3.卫生工作战略目标与三级预防策略。

(二)人类与环境 1.人类的环境

环境的定义和构成;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食物链与生物放大作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⑴ 环境污染、公害及其公害病的基本概念;我国的环境卫生问题。 ⑵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进入人体的途径、吸收、分布、代谢、贮存和排泄。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影响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程度的因素;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衡量环境污染物的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

3.环境污染的防治

组织措施、规划措施和技术措施。

(三)生活环境和健康 1.空气

⑴ 空气的理化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大气污染的来源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大气常见的污染物,如SO

2、氮氧化物、颗粒物、光化学烟雾、多环芳烃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⑵ 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室内空气污染的卫生评价。 ⑶ 空气污染的预防措施。 2.水

⑴ 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卫生要求和标准。水污染的来源;水的生物和化学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⑵ 水源选择及其卫生要求。水的净化和消毒的原理、常用的净化剂和消毒剂;有效氯、余氯、加氯量的概念。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其他消毒,如煮沸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和碘消毒。

3.地质环境和土壤

⑴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概念及其特点。

⑵ 地方性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在我国的流行概况及其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防制措施。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的发病情况及主要临床表现。

⑶ 常见土壤污染的来源及其对健康的危害。

(四)食物与健康 1.营养素和能量

⑴ 营养素的生理需要量,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食物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参考摄入量和来源。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参考摄入量和来源。糖类的生理功能;膳食纤维的分类、来源及其生理作用;糖类的参考摄入量和来源。人体对能量的需要、参考摄入量和来源。

⑵ 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钙、铁的吸收与利用、缺乏与过量、来源和参考摄入量;碘、锌、铜、硒的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来源和参考摄入量。

⑶ 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B族维生素、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的危害,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2.合理营养

⑴ 合理营养和食物营养价值的基本概念;粮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类、蛋、肉、禽、鱼、奶类的营养价值。

⑵ 营养调查包括的内容;膳食调查的方法、结果评价。 ⑶ 膳食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一般人群膳食指南。 3.特殊人群的营养

⑴ 孕期营养对妇女健康的影响;母体营养对胎儿与婴儿的影响;孕期的营养需要;乳母的营养需要。

⑵ 婴幼儿的营养需要;母乳喂养的优点,婴幼儿合理膳食原则。 ⑶ 儿童的营养需要;青少年的营养需要;儿童青少年合理膳食原则。 ⑷ 影响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因素;老年人营养需要;老年人合理膳食原则。 4.营养与疾病

⑴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预防。

⑵ 肥胖的发病原因,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及其防治。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痛风饮食的治疗原则。

⑶ 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营养因素;膳食预防原则。 ⑷ 肿瘤预防的膳食指导原则。 5.病人营养

⑴ 病人营养工作的内容。

⑵ 医院膳食的分类;基本膳食、试验膳食、治疗膳食的适用对象。 ⑶ 肠内、外营养的基本概念、禁忌症和并发症。 6.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⑴ 食源性疾病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⑵ 食物中毒的定义、特征与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河豚、麻痹性贝类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含氰苷类食物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四季豆中毒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砷化物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7.其他常见的食品卫生问题

⑴ 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与特性、毒性和预防措施。

⑵ N-亚硝基化合物的结构与特性、食物来源、毒性和预防措施。 ⑶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使用原则和卫生问题。防腐剂、抗氧化剂、护色剂、甜味剂、增味剂和着色剂的定义。

⑷ 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安全问题和安全评价。

(五)职业环境与健康 1.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⑴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和分类。

⑵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条件;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的概念;职业病的特点、诊断原则和依据;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常见的几种职业禁忌症。职业健康监护和健康教育。

2.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⑴ 铅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毒理作用机制;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解毒药物及其机理。

⑵ 汞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常见接触机会和毒理;慢性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解毒药物及其机理。急性中毒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⑶ 苯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苯的接触机会和毒理;急、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处理措施;急性中毒的原因和禁用的药物。

⑷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和进入途径;苯的氨基和

硝基化合物的主要毒作用表现。苯胺和三硝基甲苯的急、慢性中毒的毒作用机制、临床表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特殊解毒方法及其机制。

⑸ 常见刺激性气体的种类;影响刺激性气体对健康损害程度和部位的因素;刺激性气体中毒(包括肺水肿)的机制、临床表现;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

⑹ 常见窒息性气体的种类;窒息性气体的概念、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一氧化碳、硫化氢和氰化氢的中毒机制及其临床表现;急性中毒的急救和治疗措施(包括特效解毒的方法和机制)。

⑺ 农药的概念、分类及管理;农药中毒的预防。有机磷酸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毒理,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⑻ 职业中毒的预防原则和具体措施。 3.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

⑴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的概念。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及其分类,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对健康的影响。我国尘肺的发病情况和防尘措施。

⑵ 矽尘的接触机会,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X线表现、诊断和常见并发症。煤工尘肺的概念、病理改变。硅酸盐肺概念,石棉肺的病理改变及X线表现特点;石棉的致癌性。

⑶ 棉尘病和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4.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⑴ 高温作业的概念、类型及接触机会;高温条件下人体的散热方式;高温作业对健康的影响;高温所致中暑的分类、发病机理、急救和治疗。防暑降温措施。

⑵ 噪声有关的基本概念,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影响:听觉适应、听觉疲劳和噪声性耳聋。噪声性耳聋的发病过程,早期听力损伤的特点及其可能机制。 影响噪声危害的因素;控制噪声危害的措施。

⑶ 振动有关的基本概念;手臂振动病及其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影响振动危害的因素。控制振动危害的措施。

⑷ 射频辐射有关的基本概念,射频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射频辐射防护。 ⑸ 电离辐射的概念、接触机会;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及其机制。放射病的临床分型和表现。影响电离辐射危害的因素;电离辐射防护。

二、流行病学

本部分大纲根据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

(一) 绪论

1.流行病学的起源、形成、发展;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

2.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 目前适合我国的流行病学的定义;现代流行病学定义的铨释 流行病学的三个层次;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三个范畴;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任务;流行病学学科中的三大要素

3.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 基本原理;实际应用

4.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分类:观察性研究或非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的种类,研究的定义及特点,三类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验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观察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的区别;理论性研究,理论性研究的种类;

5.流行病学的特征 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医学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

6.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二)疾病的分布 1.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

⑴ 率和比: 率;比;比例;率、比和比例的正确使用

⑵ 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感染率;续发率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⑶ 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累积死亡率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⑷ 残疾失能指标:病残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2.疾病流行的强度 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散发;流行;爆发的定义 3.疾病分布的形式

⑴ 人群分布特征 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宗教;婚姻与家庭;流动人口;

⑵ 时间分布特征 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

⑶ 地区分布特征 疾病在不同国家及一个国家内各地区的分布;城乡分布;地区聚集性;地方性疾病

⑷ 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综合描述 移民流行病学

(二) 描述性研究

1.现况研究 概念;现况研究的目的;现况研究的特点与种类 2.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⑴ 现况研究实施的步骤 ⑵ 确定研究的对象 ⑶ 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

⑷ 确定收集资料的方法 调查表编制;调查变量的规定;调查员 ⑸ 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与质量控制 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几种偏倚 选择偏倚;信息偏倚;防止产生偏倚的措施

⑹ 现况研究的资料分析 ⑺ 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3.生态学研究 ⑴ 生态学研究的概念 ⑵ 生态学研究的目的

⑶ 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比较研究;生态趋势研究的定义及研究目的;资料分析方法

⑷ 生态学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生态学谬误

(三) 队列研究 1.概述

⑴ 队列与队列研究的定义 暴露;固定队列;动态人群 ⑵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目的

⑶ 队列研究的类型 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定义及适用条件

2.队列研究的实例

3.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⑴ 确定研究因素

⑵ 确定研究结局 结局的定义及判定标准 ⑶ 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1)暴露人群的选择:职业人群;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2)对照人群的选择:内对照;外对照;总人口对照;多重对照; 3)暴露及对照人群的选择原则

⑷ 确定队列大小 影响队列大小四个参数:一般人群发病率、暴露人群发病率、显著性水平、把握度;样本计算公式;确定队列大小需考虑的问题:抽样方法、暴露与非暴露组的比例、失访率

⑸ 资料收集与随访 随访对象;随访方法;随访内容;观察终点和终止时间的确定

4.队列研究的资料整理与分析 ⑴ 基本整理表

⑵ 人时的计算 暴露人年的计算、动态人群的人年计算;寿命表发计算 ⑶ 率的计算与显著性检验 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率、标化死亡比 ⑷ 效应的估计 相对危险度(RR);RR 的95%可信限;率差(RD、特异危险度、超额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病因分值);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与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PAR%);剂量反应关系

5.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

⑴ 常见偏倚的种类 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⑵ 常见偏倚的预防 选择、失访、信息、混杂偏倚的控制方法 6.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四)病例对照研究 1.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2.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⑴ 病例与对照不匹配

⑵ 病例与对照匹配 频数匹配;个体匹配;匹配过头的概念

⑶ 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病例交叉研究;单纯病倒研究;病例-时间-对照设计

3.实例

4.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⑴ 一般步骤

⑵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提出假设;明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对照形式;病例与对照的来源的选择;样本量的估计;获取研究因素的信息;资料的收

5.病例对照研究的数据资料整理与分析 ⑴ 资料整理

⑵ 数据的分析 描述性统计;统计性推断:不匹配不分层资料分析;不匹配分层资料分析;分级暴露资料分析;匹配资料的分析。指标:比数比OR;相对危险度RR;归因分值

⑶病例对照研究的功效

6.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⑴ 选择偏倚 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时间效应偏倚的定义及控制措施

⑵ 信息偏倚 回忆偏倚;调查偏倚定义及控制措施 ⑶ 混杂偏倚

7.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8.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优点与局限性的比较

(六)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1.概述

⑴ 发展简史;定义;实验研究与观察研究的区别

⑵ 研究的基本原则:对照的原则;随机的原则;盲法的原则

⑶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分类型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类实验(半实验)

2.研究设计与实施

⑴ 明确研究目的

⑵ 研究对象的选择 选择的主要原则: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预期发病率较高的人群;干预对其无害的人群;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依从性好的人群

⑶ 确定实验现场

⑷ 样本大小的确定 影响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干预前后结局事件的发生率;第I型错误出现的概率;第II型错误出现的概率;单/双侧检验;研究对象分组数量);样本大小的计算(非连续性变量样本大小;连续性样本大小)

⑸随机化分组 简单随机分组;分层随机分组;整群随机分组

⑹设立对照 影响因素;设立对照的方法(标准疗法对照;安慰剂对照;自身对照;交叉对照)

⑺盲法的应用 单盲;双盲;三盲 2.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⑴排除;退出的定义、原因(不合格、不依从、失访的定义及处理) ⑵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 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有效率、治愈率;N年生存率);评价预防措施 效果的主要指标(保护率、效果指数)

3.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定义;原理;基本特征;设计基本原则;用途;应注意的问题 4.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

定义;原理;研究设计方法,分组方法、样本计算、干预。 5.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与队列研究优缺点的比较

(七)筛检 1.概述

⑴ 筛检的定义;筛检试验的定义;筛检的分类(整群筛检和选择性;单项筛检和多项筛检);筛检的目的

⑵ 诊断试验的定义;筛检实验和诊断实验的区别 ⑶ 筛检实施原则 ⑷ 筛检的伦理学问题 2.筛检试验的评价

⑴ 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 确定“金指标”;选择受试对象;估算样本量;整理评价结果

⑵ 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

1)真实性定义;指标:灵敏度与假阴性率;特异度与假阳性率;约登指数;似然比;一致率

2)可靠性定义;影响因素

3)预测值 定义;指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⑶ 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确定 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 3.筛检效果评价

⑴ 收益的定义;影响因素

⑵ 生物学效果评价:病死率,死存率,死亡率

⑶ 卫生经济学效果评价: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 4.筛检中的偏倚 领先时间偏倚;病程长短偏倚 (八)偏倚及其控制

1.研究结果的变异性 变异的概念;种类(生物学变异和测量变异、随机变异和系统变异;个体水平的变异性、群体水平的变异性);各种变异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研究的真实性 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概念;偏倚的概念;内部真实性和外部真实性的概念

3.研究的偏倚

⑴ 选择偏倚 定义;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中选择偏倚出现的原因 ⑵ 信息偏倚 定义;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中信息偏倚出现的原因 ⑶ 混杂偏倚 定义;判定原则;因果关系分析中的混杂偏倚(继发关联;真接因果关联的歪曲)

(九) 病因与因果推断 1.流行病学的病因概念 ⑴ 病因的定义

⑵ 病因模型 生态学模型;疾病因素模型;病因网络模型

2.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假设演绎法、Mill准则及应用;因果性实验中的对照法则,包括设立对照的必要性及如何保证对照的有效性

3.统计关联到因果关联 统计关联;因果关联 4.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强度;剂量-反应关系;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关联的可重复性;终止效应;关联的“特异性”

(十)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1.疾病预防的策略与措施

⑴ 制定预防策略的必要性和依据 策略制定的三个步骤;制定策略的必要性;制定策略和措施的依据(形势分析,应对分析,循证保健)

⑵ 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农村卫生工作指导思想 ⑶ 在宏观水平制定预防控制的策略

2.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 人类健康面临多方面的威胁;加入WTO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挑战;把伤害纳入疾病控制刻不容缓;食品安全不容忽视;生物恐怖及突发事件的应对;新世纪青春期卫生面临的挑战;老龄化;艾滋病与结核病

3.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含义;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及内容

4.疾病的三级预防 定义及实施;双向策略定义;健康促进与保护内容 5.疾病监测

⑴ 疾病监测的定义及基本特征;疾病监测的种类

⑵ 疾病监测的几个概念 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常规报告与哨点监测;监测病例与实际病例;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静态人群与动态人群

⑶ 疾病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信息交流及反馈 ⑷ 疾病监测系统介绍;现代信息技术在流行病学监测中的应用 ⑸ 行为监测和第二代监测的定义及使用范围

(十一)传染病流行病学

1.简介 传染病和传染流行病学的概念,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全球和中国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变迁。

2.传染病流行过程

⑴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分类;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方式和宿主; ⑵ 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病原体;宿主;传染过程及感染谱 ⑶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 传染源定义及种类;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定义;影响人群易感性增高及降低的原因;疫源地的定义,形成条件和消灭条件

⑷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3.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相关概念 4.传染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⑴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⑵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传染病报告;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爆发和流行的措施

5.计划免疫及其评价

⑴ 预防接种;疫苗的要求;疫苗的种类;

⑵ 计划免疫方案 扩大免疫规划;中国的计划免疫程序

⑶ 计划免疫效果评价程序;免疫效果评价(人群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抗体持续时间;疫苗保护率、疫苗效果指标);免疫管理评价(建卡率、接种率、四苗覆盖率、冷链覆盖率、冷链设备完好率)

6. 新发传染病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三、卫生统计学

本部分大纲根据方积乾主编《卫生统计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

(一) 绪论

1.卫生统计学的定义和内容。

定义:卫生统计学是研究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卫生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

内容

⑴ 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和评价中的统计理论和方法; ⑵健康统计;

⑶卫生服务统计。

2.统计工作的步骤: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3. 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变量及变量类型(数值变量、分类变量——无序分类、有序分类)、总体(有限总体、无限总体)与样本、概率。

4.学习卫生统计学应注意的问题。

(二)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l. 数值变量资料的频数表

频数表的概念及编制方法,频数分布的两个特征,频数分布的类型,频数表的用途。

2. 集中趋势的描述

用于描述一组变量值的集中位置指标是平均数,它是集中位置的特征值,代表该组变量值的平均水平,常用的平均数有:⑴均数:是算术均数的简称,总体和样本均数的表示符号、计算方法(直接法、加权法),均数的两个重要特征,均数的应用;⑵几何均数:表示符号,计算方法(直接法,加权法),几何均数的应用;⑶中位数和百分位数:意义、符号、计算方法(直接法、用频数表法),应用。

3. 离散程度的描述

在数值变量资料的频数分布中,只有将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比较全面地分析所研究的事物,说明离散程度常用的指标有:⑴极差:符号,定义,优缺点;⑵四分位数间距:符号,意义,优缺点;⑶方差:意义,符号,计算公式,优缺点;⑷标准差:意义,符号,计算方法,应用;⑸变异系数:亦称离散系数,符号,计算方法,应用。

(三) 正态分布

1. 正态分布又称Gauss分布,其概念,分布图形,分布特征,标准正态变量u值。

2. 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 3. 标准正态分布及标准正态分布表。 4. 正态分布的应用。

(四) 总体均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 1. 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均数抽样误差的概念,标准误的符号、计算公式及其意义。 2. t分布

t变量,t分布的基本概念,t分布的特征,与正态分布的区别与联系,界值t,的意义,t界值表的用法。

3. 总体均数的估计

总体参数估计的两种方法,总体参数区间估计的两种方法,总体均数区间估计各种方法的计算公式和原理,可信区间的涵义,可信区间的两个要素(区别与联系),可信区间与可信限和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4. 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假设检验的意义和一般步骤:建立假设的依据,选定检验方法的根据,选定计算统计量公式的依据,确定概率P的意义。

5. t检验和u检验 t检验和u检验的应用条件

⑴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t检验的目的、步骤和方法。

⑵配对设计差值均数与总体均数0比较的t检验:配对设计类型、假设检验目的、检验步骤和方法。

⑶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检验目的、统计量的计算公式。 ⑷成组设计两样本几何均数比较的t检验:资料类型、检验目的、检验步骤。 ⑸成组设计的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理论根据和检验目的、统计量的计算公式和确定P值。

6. 方差不齐时两小样本均数的比较。

⑴两样本方差的齐性检验:齐性检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⑵t检验:t检验的目的和步骤。 7. 第一类错误与第二类错误

第一类(I型)错误与第二类(II型)错误的意义,表示符号,当n确定后,二者之间的关系,(1)检验效能的意义。

8. 假设检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⑴要有严密的抽样研究设计;

⑵选用的假设检验方法应符合其应用条件; ⑶正确理解差别有无显著性的统计意义; ⑷结论不能绝对化;

⑸报告结论时注意报告检验统计量值,注明单、双侧检验、确切P值等事项。 9. 可信区间与假设检验的关系

⑴可信区间亦可用于回答假设检验的问题:分为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二种情况;

⑵可信区间比假设检验可提供较多信息。

报告结果时,应同时给出检验统计量值,注明单、双侧检验,确切P值和可信区间,以表示完整的分析。

(五) 方差分析 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根据研究目的和设计类型将总变异分解成几个部分,用离均差平方和表示各变异的程度,计算出统计量F值、借助F界值表,确定P值,按照P值大小作出推断结论。

总变异、组内变异、组间变异的意义,三者问的关系; 总自由度的分解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

2. 成组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将总变异分解成组内变异和组间变异,总自由度亦分成相应二部分;分析计算步骤。

3. 配伍组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

⑴用无重复数据的两因素方差分析,将总变异分解成处理组变异,配伍组变异和随机误差三部分,总自由度也分解成相应的三部分;

⑵分析计算步骤

4. 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

又称多重比较,其意义和目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两种情况及适用的统计方法:

⑴多个样本均数间每两个均数的比较:SNK-q法检验步骤 ⑵多个实验组与一个对照组均数间的两两比较:

1) 最小显著差法(LSD法):侧重减少第二类错误,检验统计量t的计算和检验步骤;

2) Dunnett-t检验:适用于g-1个实验组与一个对照组的均数差别的多重比较。

5. 变量变换

变量变换的目的,几种常用的变量变换及其用途。

(六) 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1. 常用相对数

率、构成比(构成指标)、比(相对比)、的意义、特点; 2. 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3. 标准化法

标准化法的意义和基本思想,标准化率(调整率)常用的直接计算法和间接计算法的使用条件和计算方法;

4. 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

动态数列的意义,常用的分析指标。

(七) 二项分布与Poisson分布及其应用 1. 二项分布的概念和应用条件。

二项分布的意义,应用的三个条件,二项分布的概率、累计概率、图形及其均数和标准差;二项分布的正态近似、样本率的分布;

2. 二项分布的应用

⑴总体率的区间估计:查表法和正态近似法; ⑵样本率和总体率比较; ⑶两样本率比较的u检验。 3. Poisson分布的概念及应用条件

Poisson分布的意义,Poisson分布的概率、图形、特性和均数与方差、应用条件;Poisson分布的可加性和正态近似。

4. Poisson分布的应用

⑴总体均数的估计:查表法和正态近似法; ⑵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比较;

(3)两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应用条件和计算检验统计量u值时的两种情况

2

(八) 检验 应用Poisson分布时的注意问题。

1. 四格表资料的2检验(两样本率比较)四格表资料的意义,2检验的基本思想、四格表专用公式和校正公式的使用条件;

2. 行×列表资料的2检验

多个样本率(或构成比)比较、双向有序分类资料的关联性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列联表资料的2检验

列联表的意义,R×C列联表和2×2列联表2检验的步骤及检验时的注意事项;

4. 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

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使用条件,本方法;的基本思想; 5. 频数分布拟合优度的2检验

对频数分布拟合优度的检验是2检验的应用之一,本应用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九) 秩和检验 1. 非参数统计的概念

非参数统计的意义,非参数检验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2. 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Wilcoxon配对法)

符号秩和检验的方法步骤、基本思想(配对比较符号秩和T的分布及其统计意义),配对比较正态近似法的应用条件;

3. 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

原始数据两样本比较的方法步骤(查表法和正态近似法),频数表资料(或等级资料)的两样本比较方法步骤(查表法与正态近似法);Wilcoxon两样本比较的基本思想;

4. 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 本方法的步骤,统计量H值的校正;等级资料的比较; 5. 多个样本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Nemenyi法)

本检验法的检验目的,各样本例数相等时检验的方法步骤,各样本例数不等或不全相等时检验的方法步骤。

(十) 回归与相关 1. 直线回归

直线回归的概念,求直线回归方程,直线回归方程的图示,直线回归方程中两个系数a、b的意义,回归系数b假设检验中方差分析和t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步骤,直线回归中总体回归系数β、μŶ、个体值y的容许区间的估计,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和注意的问题;

2. 直线相关

直线相关的概念:意义、性质、要求的资料分布、相关分析的任务,相关系数的意义、计算和假设检验方法(t检验与直接查表法),总体相关系数的区间估计;

3. 直线回归与相关的区别和联系

直线回归与相关的区别,包括在资料要求上和应用方面。它们的联系指同一组资料计算出和r与b符号一致,且二者的假设检验是等价的,即t值相等,以及可以用回归解释相关;

决定系数的意义; *4. 曲线直线化

曲线直线化的意义,曲线拟合的步骤; 5. 等级相关

等级相关的意义,等级相关分析适用的资料类型,等级相关系数rs的意义,等级相关分析的步骤和rs的校正;

6. 秩回归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十一) 多元线性回归与logistic回归

1. 多元回归的概念,模型偏回归系数,复相关系数,校正复相关系数,剩余标准差,确定系数的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步骤(参数估计,回归方程配合程度检验,自变量的选择)。

2. Logistic回归的模型结构,参数估计及自变量筛选方法。

(十二) 常用统计图表 1. 统计表

统计表的意义、结构、种类,制作统计表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2. 统计图

统计图的种类,制图的基本要求,各种统计图的应用条件与要求。

(十三) 实验设计 1. 实验研究的特点及分类

实验研究的特点: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随机分配处理因素或水平; 实验研究的分类;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 2.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步骤及注意事项 3.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随机化原则:意义及作用、随机抽样、随机化分配(常用方法); 对照原则:意义、对照形式(常用);

重复原则:意义,样本例数估计见后(13·5节); 3. 常用的几种实验设计方法

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配对设计,交叉设计、配伍组设计; 4. 样本例数的估计

确定样本含量的意义、确定样本含量时应具备的条件、确定样本含量的应用范围,几种常用实验研究中样本例数估计方法(两样本均数比较、配对试验和交叉试验、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两样本率比较、配对分类资料、估计总体均数的样本含量、估计总体率的样本含量);

5. 一致性检验的意义及Kappa统计量的计算

(十四) 调查设计 1. 调查研究的特点和统计设计

调查研究的特点及其中统计设计的要点; 2. 调查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制订调查计划是为了更完整、准确的搜集资料,应解决的问题是: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观察对象和观察单位; (3)选择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4)确定样本含量; (5)确定观察指标; (6)调查表

和问卷的设计; (7)确定调查方式; (8)制定调查的组织计划; (9)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3. 四种基本抽样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四种基本抽样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它们的实施方法;

4. 样本例数估计

抽样方法不同,估计样本例数的方法亦不同。

单纯随机抽样时,估计总体均数(或率)所需样本例数n的方法和前提。 5. 系统误差的控制

设计阶段,调查阶段及整理与分析阶段系统误差的来源和基本的控制方法。

(十五) 医学人口统计与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1. 人口数与人口构成

(1)人口总数:国际统计人口数的方法(实际制与法定制); (2)人口构成及人口金字塔:人口金字塔的意义及其分析;

(3)说明人口结构的常用指标:性别比、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负担系数、老少比;

2. 生育与计划生育统计:资料的来源

(1)测量生育水平的指标:粗出生率、总生育率,年龄别生育率、终生生育率的意义和分析;

(2)测量人口再生育的指标:自然增长率、粗再生育率、净再生育率、平均世代年数等指标的意义与分析;

(3)反映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统计指标:避孕现用率、Pearl怀孕率、累积失败率、人工流产率、人流活产比、计划生育率、节育率;

(4)与出生有关的其他常用指标:低出生体重百分比、儿童妇女比; 3. 死亡统计

死亡统计的社会意义,资料来源:

(1)测量死亡水平的指标: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围生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各指标的意义与分析;

(2)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指标:死因构成或相对死亡比,死因顺位等指标的意义与分析;

4. 疾病统计

疾病统计的意义、资料来源、疾病和死因分类;

常用疾病统计指标:反映疾病发生、构成情况、危害程度和防治效果的指标

5. 残疾的定义和分级

残疾的常用统计指标:残疾患病率、残疾构成等。 (十六) 寿命表 1. 寿命表的概念

寿命表的意义,寿命表的分类; 2. 寿命表的编制原理与方法

寿命表编制的基本原理,寿命表中年龄、年龄组死亡率与年龄组死亡概率、尚存人数与死亡人数、生存人年数及生存总人年数、平均预期寿命各指标的意义;

3. 简略寿命表

编制简略寿命表时,对原始资料的要求,编制步骤与方法; 4. 去死因寿命表

去死因寿命表的意义和编制方法; 5. 寿命表的分析与应用

寿命表中尚存人数、死亡人数、死亡概率、预期寿命、平均寿命各指标的分析;

寿命表在评价居民健康水平,研究人口再生产情况、人口预测、研究人的生育、发育及疾病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应用。

(十七)章 随机资料的生存分析 1. 生存分析的基本概念及数据特征; 2. 生存分析的常用指标:

生存时间、死亡概率、生存概率、生存率、生存曲线、半数生存期 3. 生存率及其标准误

乘积极限法、寿命表法、k年生存率与半数生存期估计 4. 生存资料的基本要求 5. 对数秩检验的方法

(十八)章 常用综合评价方法

1. 熟悉综合评价的意义、任务、分类、内容及一般步骤; 2. 评价指标的筛选及权重估计 评价指标的筛选的要求及方法;

指标权重估计的常用方法:专家评分法、Satty权重法、客观方法、组合权重;

3.几种综合评价方法及意义

综合评分法、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Topsis法

第三篇:学校综合公共卫生整改方案

篇一:学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方案 学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方案

为倡导创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幽雅、舒适的校园环境,彻底整治校园环境卫生。学校讨论并通过了《留田中心小学校园卫生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全文如下:

根据县教育局会议指示精神,为进一步净化校园环境,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特制定学校卫生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指导思想: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要求,加大学校及周边环境集中治理工作力度,集中排查学校及周边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和完善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长效工作机制,全力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为师生创造安全、文明、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环境卫生治理,室内卫生要求窗明几净,无灰尘、无杂物、无蜘蛛网;地面整洁,厕所干净无臭味。室外环境要求地面无纸屑、果皮、烟头、痰迹、污物、废弃物、积水;绿地无枯枝树叶、无杂草;墙面、树、灯柱等表面无乱刻、乱划、乱张贴、无商业性广告,汽车驶过无明显扬土。清除卫生死角和“四害”滋生场所,校内排水道要畅通,明沟无积水,暗沟无淤泥、臭水不外溢。 保持校园整洁,要求师生员工做到四不准:不准随地吐痰,不准随地乱扔杂物,不乱倒垃圾,不准向室外乱扔乱倒污物。 二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 组长:彭云峰

副组长:雍家罗,王强 组员:各班主任及科任老师

三、方法步骤和主要措施

这次学校卫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搞好宣传发动和教育

围绕治理要求,面向全社会,大力开展宣传发动。本着“重点时段集中宣传、重点对象有针对性宣传、重点区域多层次宣传”的原则,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大力宣传学校及周边环境集中治理活动的重要意义,营造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要把宣传活动贯彻集中治理的全过程,动员全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治理工作,确保治理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利用上健康教育课、办手抄报和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卫生健康知识传授和教育。

(二)搞好综合治理

1、 在乡中心校的统一组织下,切实治理学校及周边的文化环境。

2、利用假期时间,搞好校园绿化树木、草坪、花卉和清除杂草等工作,在校园绿地与草坪等公共场所设置好“校园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美好的环境、来自美好的心灵”等宣传标牌。

3、学生在上课期间,学校要每周组织一次各办公室、教室以及学习和工作场地的卫生大扫除,特别要突击清扫卫生死角。严格执行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卫生清扫和保洁工作。

4、设立环境卫生监督岗,对日常清扫工作,实行检查,奖惩。对食堂的工作加强监管,按饮食卫生标准逐一检查,确保餐厅、操作间、饮食器械卫生达标、饭菜洁净。

(三)搞好总结、迎接

在这次集中治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迎接好由上级组织的集中治理检查组对学校治理工作的检查验收,并写出专项治理情况报告。

三、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领导小组,把这次治理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保证各项治理措施落到实处。

(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在上级的领导下,按照责任分工,主动承担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共同完成集中治理任务。

(三)加强督导,狠抓落实。按照治理方案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检查方案,对各校园内的治理工作情况及时进行督导检查,确保集中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2014年2月18篇二:申报市级卫生优秀学校工作整改方案 昭平县北陀中心小学申报

“贺州市卫生优秀学校”工作整改方案

2012年11月,我中心小学申报“贺州市卫生优秀学校”,根据上级要求,12月 日,贺州市教育局派出专家组,到我校开展“卫生优秀学校”检查工作。由于检查工作之前,学校卫生主管部门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意识薄弱,导致布署不明确,落实不彻底,专家在检查考评过程中发现不少问题,存在不少漏洞。现根据“卫生优秀学校”的条件和评分指标,结合专家反馈意见,做出如下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狠下功夫,力保创新”为根本点,以大力推动校园卫生建设,不断提高校园环境卫生整体水平,给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总体目标,并把“创卫、保卫”工作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各班主任相互配合、相关工作人员积极行动的工作局面,认真按照贺州市教育局的要求及检查专家的意见进行限期整改,使学校焕发一个全新的面貌。

二、整改项目

(一)组织管理

1、领导重视:应由学校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分别主持召开一次检查工作总结会和一次整改工作布臵会,明确工作方向和整改内容,实行领导问责制,落实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工作实效。

2、制度健全:后勤总务处补充尚未建立的制度,修订不合标准的制度,然后后勤总务处统一将“创卫”相关管理制度独立编印成册,并按要求将应张贴悬挂的管理制度装裱并张贴悬挂在对应的工作间里。

3、部门责任:学校总务处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评分指标开展相关工作并做好记录,形成相关档案材料,同时按评分指标要求将有关档案材料编制目录并装订成册。

(二)环境卫生

1、校园清洁:后勤总务处要按照评分指标对校园道路、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绿地、绿化隔离带等外部环境进行全面修整,特别是专家提到的学校学生食堂、厕所、垃圾池等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

2、室内清洁:学生宿舍管理老师要落实文明宿舍评比活动的各项工作,对教室、学生班级卫生管理区、学生宿舍进行综合治理,特别是专家提到的学生宿舍清洁问题,要对宿舍整体规划、对地面、床上、床下做重点治理。

3、厕所卫生:后勤总务处应对所有厕所进行全面清理,学生宿舍内厕所积垢予以清理。

(三)食品卫生

1、食堂管理:食堂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评分指标和专家意见进行彻底整改,将比较突出的门窗未关严实、制度悬挂不对位臵、防鼠防蝇措施不力、人物不分流、非食品桶袋装载食物、无消毒记录、洗手标识、留样不足、食品报告不全、配餐间无加隔通道和预进间、仓库堆放不合规定的胶鞋及其他杂物等等问题进行全面清查和整改。

2、校内食品卫生: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应对校内食品进行排查,确保所有食品均按相关规定经营和管理。

(四)饮水卫生:

1、供水安全:因为我们学校的是市政供水,但是专家强调,一定要提醒学生不准喝生水,并要求学校要提供充足的开水。

2、自备水源管理:后勤总务处全面检查自备水源是否达标。

三、整改时限:要求在2013年1月15日前圆满完成整个整改任务。

1、布臵阶段:12月20日

2、实施阶段:12月21日-2013年1月10日

3、自检阶段:1月10日

4、验收阶段:1月14日

5、修正阶段:1月15至19日

6、再验收阶段:1月20日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卫生优秀学校”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领导亲自担任组长,实行领导问责制,层层抓落实。

2、加强宣传教育。各班主任、宣传组要在广大学生当中宣传“创卫、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和校园卫生的主要内容,要把此项工作渗透到大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去,在全校上下形成合力,出色完成整改任务。

3、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明细的责任分工表和各部门整改工作重点,由各部门逐项进行整改,在整改期限内,各相关部门优先将整改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4、加大监督力度。成立专项监督检查小组,由学校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值周领导任副组长,定期不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指出存在问题并督促修正,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整改任务。

附件:

1、“卫生优秀学校”自检自评责任分工表

2、各部门整改工作重点

北陀中心小学

二o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附件1 北陀中心小学申报市级“卫生优秀学校”整改工作责任分工表 5篇三:学校校园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学校校园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将以“树教师形象,做合格学生,创文明校园”为抓手,以治理校园“五乱”(即乱贴、乱放、乱丢、乱涂、乱停)现象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创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工作环境和学生生活环境,扎实做好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任务

1、强化学生自治管理,分层次多层面组建学生校园环境宣传、维护、监督组织,形成监督管理网络。

2、落实校园卫生工作责任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按时将校园公共场所的卫生打扫好、维护好、保持好。

3、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活动中来,去真切体验参加劳动是光荣与快乐的。

4、彻底治理校园“五乱”(即乱贴、乱放、乱丢、乱涂、乱停)现象,还校园一个清洁、幽雅、美丽、有序的环境。

5、总务处、德育处等部门要将校园的绿化、净化、美化工作做好,特别要将垃圾处理好、污水处理好、广告管理好。

6、加强饮食卫生教育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力度,将学生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培养好。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1、学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 组 长:杨德尧 副 组 长:胡云春

成员:全体行政及各班班主任 主要职责:

杨德尧:全面负责校园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工作。

胡云春:协助组长做好校园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工作,具体负责校园环境卫生工作的安排布置、检查指导、考核奖惩。

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在正、副组长的总体安排下具体负责相关部门的工作。

2、各部门及教职工职责:

①由教导处负责全校各班、各年级的清洁卫生;负责警校共育办、医务室及本处所属各办公室的清洁卫生;负责全校公共区域的保洁;负责学生卫生责任区和责任人、卫生监督人,并负责其考核监督; ②团委、少先队负责各实验室、教学用房、教师办公室、体育保管室、体育场主席台播音间、图书馆所属区域、信息技术用房、本处室办公用房的清洁卫生,负责上述区域责任划分和责任人、卫生监督人,并负责其考核监督;③总务处负责校内房屋、公物、设施修复翻新,校园绿化,学校行政楼(含过道)、实验楼(含一二楼过道)、初中教学楼,上述区域的楼梯、卫生间、小卖部的清洁卫生,负责三个学术报告厅、行政会议室、学校大门(含小学连门)、正大门道路的清洁卫生,负责学校校车卫生及学校车辆停放规范。负责全校垃圾清运。生活板房区、锅炉房、全校所有配电室、饮水机、饮用水保管室、警务室的清洁卫生。负责本处所有办公室现用房的清洁卫生,学校周边围墙,负责落实上述区域的卫生责任划分和责任人、卫生监督人,并负责其考核监督; ④宿管部负责学生公寓及全校运动场、校内道路、绿化带及上述区域中的设施设备(如雕塑、垃圾桶、垃圾箱、垃圾场、坐凳、音箱、报架、路灯等)、运动场看台和主席台的清洁卫生,负责落实上述区域的卫生责任区和责任人、卫生监督人,并负责其考核监督;

⑤食堂负责餐厅、粗加工房、篷房进餐区、板房进餐区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及上述区域周边道路及绿化带、看台下两个卫生间的清洁卫生。负责落实上述区域的卫生责任划分和责任人、卫生监督人,并负责其考核监督;

⑥行政办负责行政楼各办公室及本处所属各办公室的清洁卫生;负责全校各部门清洁卫生制度、整治、保持检查及效果等情况的督察、问责及奖惩。

⑦党办及宣传部负责规范全校宣传品的张贴、清理;整顿乱张贴、乱悬挂、乱摆放,负责全校环境整治的报道、暴光,负责工作总结、材料报送工作。搞好资料收集、档案整理、考核成绩在校园网上公示等。

⑧其余各处室负责本部门所属各办公室的清洁卫生。

⑨全体教职工应利用课间操、班会课、劳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平常的课堂教学适时渗透环保、卫生等知识。

四、办公室、教室、寝室及卫生保洁责任区规范化管理要求

(一)办公室清洁卫生要求:

1、地面:干净、无灰尘、无污迹。

2、门窗、灯管、电扇、电脑 、饮水机、空调、打印机、电话机、电源线、插座及开关盒上无积尘;门窗明净,无乱张贴;窗台清洁,无杂物。

3、窗帘:干净整洁,按学校要求统一悬挂。

4、墙壁:干净、无灰尘、无污渍,除统一规定的制度张贴外,不得乱贴、乱挂东西。

5、作业本、教具等摆放整齐,无乱堆放现象。

6、办公桌椅、办公橱柜、电脑:(1)必须按学校统一要求在指定的位置摆放。 (2)桌面必须干净整洁,无多余的书籍、纸张等杂物,桌底无堆放杂物。(3)必须做到堆放整齐。(4)人不在办公室时,所坐的椅子必须归位;整个办公室没有人的时候,门窗要上锁。

7、办公室卫生工具按照学校统一指定的位置摆放,垃圾桶等干净并天天清理。

8、办公室的走廊、护栏及台面保持清洁。

(二)教室和教室外走廊保洁区清洁卫生要求

1、地面:干净、无灰尘无污迹。

2、门窗、灯、电扇、空调:明亮、干净、无灰尘,无出现故障长期没有维护的现象;门窗无乱张贴,窗台无杂物。

3、窗帘:干净整洁、按学校要求统一悬挂。

4、墙壁:干净、无灰尘、无蜘蛛网等,其他要求如下:

(1)除规范的学习园地、制度外,一律不得乱贴乱挂,力求教室整洁美观。 (2)按学校统一要求,在指定的位置悬挂学校统一制作的国旗、班风、班级公约、“三表” (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值日表)等。

(3)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美观、大方、整齐划

一、有激励性的标语口号,能体现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

5、学生课桌面必须干净整齐,无乱放书籍、纸张等杂物。

6、卫生清扫工具必须整齐存放在指定的位置。

7、教室的所有用品必须干净、无灰尘,统一摆放;教室走廊外的小花坛上无垃圾。

8、讲台上的物品摆放整齐,教室内多余的椅子摆放整齐,教室走廊的墙壁上无乱张贴现象。

9、黑板每天放学时擦干净,黑板槽内及地面无粉笔灰。

10、教室内各宣传版块外框干净无灰尘。

(三)寝室及走廊清洁卫生要求

1、地面、走廊:清洁干净,没有泥沙、纸屑,无污迹、无杂物。

2、门窗、灯、电扇:明亮、干净、无灰尘;门窗无乱张贴,窗台无杂物。

3、各人的书桌前的物品及寝室卫生用具摆放整齐。

4、室内外天花板没有蜘蛛网迹。

5、棉被、枕头、衣服、鞋子等按规定摆放整齐。

6、盥洗间摆设整齐,卫生间保持清洁。

7、墙壁没有出现乱贴、乱涂、乱挂等现象。

8、室内环境布置优雅,符合当代学生宿室文化建设要求。

(四)公共场所、公共教室清洁卫生要求

1、公共场所清洁卫生要求

(1)校园、门厅、台阶、走廊地面无污迹、无纸屑果皮、无包装袋等杂物。

(2)实验楼、图书馆、校前、校后广场,篮球场、运动场、健身场,各教学楼和校内各条道路清洁、无卫生死角。

(3)校内卫生间地面及洗手台台面无污迹、无积水;便池内无污迹;纸篓每天倾倒;卫生间内无异味、镜面清洁。

(4)饮水机保持清洁(每学期清洗两次),地面保持干燥。

(5)垃圾桶要定时清理,无异味;垃圾桶下面污垢要及时清理干净。 (6)绿化带、花坛内无纸屑果皮、无包装袋等杂物,瓷砖釉面保持干净。公共区坐凳、报栏、橱窗无灰尘污迹和破损。

(7)楼梯扶手及楼道护栏要每天擦洗,保持清洁。 (8)学校三个报告厅、行政楼会议室每天进行巡查,始终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公共教室清洁卫生要求按照上述教室的卫生标准评定。

(五)师生个人卫生要求

全体师生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禁止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饮料盒、食品袋等垃圾杂物;禁止攀折绿化带、花坛中的植物;禁止把杂物从楼上扔下或扔在花坛中。做到按时休息,早晚刷牙,勤洗澡、勤理发、勤洗头、勤剪手脚指甲、勤换衣服、袜子和鞋子。

五、打扫和检查时间

1、教室和教室外走廊保洁区打扫和检查时间、检查方法:

(1)每天常规打扫:对教室及走廊保洁区进行常规打扫每天由各年级安排检查,学生会派人抽查。

(2)每周重点打扫:每周周五大扫除按照“管理要求”的各项标准进行彻底打扫,下每周五第三节之后检查。由值周行政检查。 (3)检查方法:

① 每天年段学生会组织卫生部值日生进行常规检查,检查结果纳入校文明班级评比。 ② 每周由值周领导、教师按照“评分标准”进行一次抽查。

③ 每月由政教处联合校学生会组织检查评比一次,检查评比结果在校园网公布。

2、教师办公室打扫和检查时间:

(1)每天教师到校(上午8:00—8:30)打扫,随时注意保洁,要成为学生的榜样。(2)每周由值周领导随时抽查评分。

(3)每月由校行政办公室组织评比一次。

3、寝室打扫和检查:

由住校生管理员于第二天上午检查打分,每天公布一次,与全校性文明寝室评比成绩相挂钩。

4、其他公共场所打扫和检查时间:

(1)除教师办公室、教室、寝室、食堂等外的其他公共场所,分别由宿管和总务负责打扫,随时注意保洁,保证校园清洁、干净。 (2)每周由值周领导随时抽查评分。

(3)每月由总务处、医务室各组织检查二次;校学生会每周组织检查一次。

六、考核与奖惩

1、凡在全校性卫生评比中获奖的班级、寝室、办公室等卫生成绩,将分别与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办公室评比相挂钩,并且每次均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2、凡在全校性卫生评比中表现特别差的班级、寝室、办公室,将实行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办公室评比的“一票否决制”。

3、实行过错问责制,凡造成学校受到通报批评的相关责任班级和个人,将取消其相应评选活动的参评资格,特别严重的还将实行各类评比的“一票否决制”,并按有关责任问责办法问责。

4、凡因责任不明确、任务不清楚的,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5、2010年9月6日下午16:00组织全校进行第一次整治活动集中检查。

七、本方案从2010年9月2日起执行,解释权归学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 来自:心示 > 坛厂九校 二〇一〇年九月

第四篇:综合执法大队卫生制度

城建监察大队卫生制度

一、加强经常性的爱国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卫生意识,自觉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成立卫生工作领导,保障机关庭院、办公场所卫生整洁、环境优美。

三、每天上班前十分钟为大队固定打扫卫生时间,每周五下午为打扫卫生责任区时间。大队各部门负责人要及时督促检查,认真抓好落实。

四、室内、走廊卫生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做到办公用品摆放整齐,地面、桌面、墙壁、门窗无积尘、无蜘蛛网,玻璃干净明亮。

五、大队卫生工作领导组对各部门卫生清整情况,每周五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对卫生评比好的部门进行表扬,对卫生评比差的部门要进行通报批评。

第五篇:学校卫生综合评价 试题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5.0分,共50.0分)

第 1 题.2010年原卫生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和监督的通知》等,这些规范性文件和卫生标准,对学校卫生工作都提出了明确的具体要求。 A. √

B. ×

答案:A 第 2 题.2012年发布和实施的国家标准《学校卫生综合评价》,将推动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学校卫生工作向纵深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A. √

B. ×

答案:B 第 3 题.原卫生部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的现行学校卫生标准有24项。其中国家标准16项,卫生行业标准8项。《学校卫生综合评价》是其中重要标准之一。 A. √

B. ×

答案:A 第 4 题.《学校卫生综合评价》的发布与实施,将对改善我国学校办学条件及基本卫生状况起到进一步促进作用,推动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推动国家各项卫生法规、标准在学校领域内贯彻实施。 A. √

B. ×

答案:A 第 5 题.《学校卫生综合评价》规定了学校卫生综合评价项目、评价方法以及综合评价判定。全面规范了学校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卫生管理和监测,如采光、照明、教室人均面积、宿舍、食堂等,涵盖了学生在校期间吃、住、行多方面的活动范围的卫生管理和监测。 A. √

B. ×

答案:B 第 6 题.教育过程卫生标准,包括对儿童青少年学习、体育活动、生产劳动限制的卫生标准,以及托幼机构、学校等教育机构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例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WS/T101-1998)。 A. √

B. ×

答案:A 第 7 题.儿童青少年健康检查治疗及管理规范,包括儿童青少年健康检查技术要求、疾病诊断标准、疾病治疗规范、健康管理规范、健康监测技术规范等。例如:《儿童少年斜视的诊断及疗效评价》(WS/T200-2001)。 A. √

B. ×

答案:B 第 8 题.学校卫生标准是贯彻执行学校卫生法规,对学校卫生进行监督执法的重要技术依据。 A. √

B. ×

答案:A 第 9 题.《学校卫生综合评价》中的综合评价项目涉及管理方面工作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预防控制、常见病与多发病、生活饮用水卫生、教室环境卫生、生活环境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不包括学校食品安全。 A. √

B. ×

答案:B 第 10 题.《学校卫生综合评价》适用于全日制小学(不含民办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不含中等职业学校、民办中学)和普通高等学校(不含民办高等学校、独立院校)各项卫生状况的综合评价。 A. √

B. ×

答案:B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5.0分,共50.0分)

第 1 题.下列哪项不是“学校卫生管理评价记分表”中常见病与多发病管理的评分项: A. 校长为第一责任人

B. 建立学生健康体检档案

C. 建立体检异常学生登记记录

D. 建立体检结果向家长反馈制度

E. 制定学生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计划、措施

答案:A 第 2 题.《学校卫生综合评价》中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价方法是: A. 以学校为单位

B. 以领导小组为单位

C. 以部门为单位

D. 以学校设置的校医院、卫生所、卫生室、保健室为对象

答案:A 第 3 题.下列哪项不是“学校卫生管理评价记分表”中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评分项: A. 公共浴池

B. 游泳馆

C. 体育馆

D. 图书馆

E. 商场超市

答案:E 第 4 题.下列哪项不是《学校卫生综合评价》的综合评价得分及判定内容: A. 95%及以上者为学校卫生标兵学校,定为A+级

B. 85%及以上者为学校卫生优秀学校,定为A级

C. 60%~85%为学校卫生合格学校(不含85%),定为B级

D. 60%以下者(不含60%),为学校卫生不合格学校,定为C级

答案:A 第 5 题.下列哪项不是《学校卫生综合评价》的教学内容: A. 学校卫生监督指标体系 B. 学校卫生监测指标体系

C. 学校卫生量化指标体系

D. 综合判定体系

答案:C 第 6 题.《学校卫生综合评价》中对“常见病与多发病”评价方法是: A. 以学校为单位

B. 以领导小组为单位

C. 以部门为单位

D. 以学校设置的校医院、卫生所、卫生室、保健室为对象

答案:A 第 7 题.下列哪项不是直接评价该校为学校卫生不合格的关键指标 A. 校长是学校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

B. 因校方责任发生集体性食品安全事故

C. 因校方责任发生校内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

D. 独立设置的厕所与生活饮用水水源和食堂相距30米以上

答案:A 第 8 题.《学校卫生综合评价》中对“教室环境卫生”评价方法是: A. 以学校为单位

B. 以领导小组为单位

C. 以部门为单位

D. 以学校教室为单位

答案:D 第 9 题.《学校卫生综合评价》的评价结果不可应用于 A. 学校自查、自评应用

B. 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学校卫生状况应用

C. 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日常监督学校卫生应用

D. 对学校量化分级管理应用

答案:D 第 10 题.下列哪项不是“学校卫生管理评价记分表”中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的评分项: A. 有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组

B. 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C. 有专人负责疫情报告

D. 相关传染病防控制度

E. 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保健教师

F. 校医院、保健室是否具有学校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治疗能力

答案:F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更换新主井钢丝绳措施下一篇:工会工作好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