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百花园三2导学案

2022-12-15

第一篇:语文百花园三2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导学案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需遵循客观规律;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掌握新中国文学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我国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出现的挫折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各个领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用这些成就激励青年学生发奋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的成就。

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辨证关系。 〖自主学习〗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全面建设时期) 1.背景:

(1)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_______ 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党中央提出让________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经济: 1956年初,_______ 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 (3)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

2.方针的制定: _______年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确定实行。

3.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_______问题上“百花齐放”- --文学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_______问题上“百家争鸣” ——科学上同学派自由争论 。

4.性质: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

5.特点: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_______的同时也是_______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6.成就(“双百方针”的贯彻):

(1) 百家争鸣(科技领域): 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座谈会。 (2) 百花齐放(文艺领域):

①涌现出描绘_______和______时期新风貌的大批优秀作家与作品:老舍——话剧《

》;郭沫若——历史剧《

》;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

②文艺刊物增多: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有18种; ③优秀电影层出不穷,

年被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

7.意义: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1 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稳定的发展,能够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二、曲折的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

1.“双百”方针未能坚持贯彻下去的原因:“左”倾错误:1957年_______,特别是“

”影响。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2.表现:

(1)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如王蒙的《

》、艾青的《

》、昆曲《

》和电影《

》《

》等都受到政治批判。

(2)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_______。

(3)_______ 和_______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4)“

”一统天下,“八亿人口八个戏”是当时文艺状况的写照。

3.注意:“双百”方针在贯彻中遇到挫折,并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干扰。

三、文艺的春天(改革开放新时期)

1、原因:

(1)“文革”结束后,清算了 极左路线,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须植根于_______;

(2)邓小平提出“二为”方向:文艺属于人民,要为_______,为_______。强调坚决贯彻“双百”方针;

(3)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加强_______精神文明建设。

2、表现:

(1)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

”“

”,以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还有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2)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发展。

(3)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3、经验教训:要明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使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一

材料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他还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思考

(1)结合材料,说一说“双百”方针的含义是什么?

(2)结合材料,分析毛泽东“不让哪几种花开放”?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1

合作探究二

材料 “样板”一词最早出现在1965年3月6日《解放日报》上,在评论正在上演的京剧《红灯记》时,评论者称它为京剧的样板。“文革”期间盛行“阶级斗争”文艺,国内的戏剧创作不再是“百花齐放”,而是“百花凋零”,八个“样板戏”“一枝独秀”,几乎独占戏剧舞台。

思考

“文化大革命”期间“样板戏”独占戏剧舞台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三

材料 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在我们的文艺园地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的劳动、斗争与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在艺术形式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1979年邓小平在全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思考

(1)邓小平在讲话中坚持贯彻的是什么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讲话的历史背景。

(2)“文化大革命”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化大革命”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说明了什么?

【重点精讲】

一、“双百”方针内涵、实质和意义

1.内涵:(1)前提和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2)内容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3)方针是在提倡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2.实质:就是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和多样格局,不是一“花”一“家”的单调形态。只要是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知识分子,便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者和建设者。

3.意义:它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这两个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科学上不同的学派之间的矛盾同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需要一条正确的路线去解决,而这条路线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二、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区别

1.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文化方针,内容侧重学术领域反映学术民主;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思想解放潮流,内容侧重政治统治思想反映时代变革,影响深远。

三、从“双百”方针的贯彻过程中能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处理问题。(2)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3)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4)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知识结构】

1 提出:1956年, 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双百”方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针的提出影响:科技和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硕果累累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阶级斗争问题“双百”方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针被践踏表现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结果: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科学研究受到很大影响文革结束后, 文艺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原因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双百”方结果:文艺领域再现繁荣景象, 文艺的春天再次来临针被恢复以反映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出现以反映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和电影

【训练检测】

1.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允许不同的学术思想和文化艺术自由发展,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

) A.不能宣传唯心主义思想

B.不能违背科学精神

C.不能违背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

D.不能宣传资产阶级倾向的观点

2.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被称为“难忘的1959年”。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3.爷爷说:“在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哪像你们现在看美国大片、看韩剧。”“那段日子”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期 C.“文革”十年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文革”期间,出现了“八亿人民八个戏”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 A.大量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劳动改造

B.传统戏剧失去了观众群 C.“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

D.戏剧艺术得到了空前提高 5.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艺术成就(

)

《西游记》剧照

A.建国初期

B.全面建设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以后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被称为“文艺学术发展的春天”,文艺学术硕果累累。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广大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 C.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素材丰富

D.全国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 【巩固提升】

对于学生反映出的共性问题予以辅导解决 作业:课后第一题

课后检测:绩优学案第20课课时跟踪检测

1 答案:

合作探究一

(1)在科学文化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是指提倡和发扬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2)绝不能让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方向,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思想开放。说明了“双百”方针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和多样化的格局。

合作探究二

“文革”期间,“左”倾错误路线在文艺领域推行,盛行“阶级斗争”文艺,严重破坏了“双百”方针,致使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八个“样板戏”独占戏剧舞台。

合作探究三

答案 (1)“双百”方针。“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遭到严重破坏;“文革”结束后,党要恢复文学艺术和学术等领域的正确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加快社会主义建设。

(2)“双百”方针能否贯彻,直接关系到文学艺术的兴衰;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训练检测】

1、C 解析 “双百”方针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前提是不能违背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

2、A 解析 提取材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1959年”、电影的繁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我国的文艺界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3、C 解析 由教材可知,“文革”期间文化单一,没有贯彻好“双百”方针,样板戏是“文革”的特定产物。故C项符合题意。

4、C 解析 文化是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使当时的文艺界出现了僵化局面。

5、D 解析 《西游记》、《红楼梦》等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电视剧,都属于新时期“双百”方针重新确立后文艺界取得的成就。

6、A 解析 “双百”方针有利于知识分子开拓创新,促进了文艺学术的繁荣

第二篇:2.5《登高》导学案(第三课时)

高一语文 YW-2012-01-000 杜甫诗三首《登高》导学案(第三课时)

编写人葛英娥

审核人高一语文组

编写时间2012-2-4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欣赏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2.体会作者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 重点难点

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学法指导

1.诵读,根据意境读出感情色彩,本诗首句要读得高亢激昂,次句要读得回环婉转;第二联的“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要一气读出,然后作延长音(木、江);第三联的“悲”“常”“病”“独”要重读以示沉重,尾联宜慢读,并读出自怜自嘲的况味。 2.可以进行比较阅读。结合初中学过的杜诗,如《望月》《春望》《石壕吏》等,作纵向比较,看看杜甫前期诗歌和晚年作风有什么不同,从整体上把握本课所选三首诗的特点;还可以参考“有关资料”中所附杜诗,作横向比较,了解杜甫晚年律诗的创作成就和以组诗形式咏物抒情的特点。 知识链接

1.意境。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常以意境高下来衡量作品的成败。什么叫意境?意即情感、意绪,即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境是境况、境界,即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景,它是广义的,不单指景,还指诗人所见所历之事。意与景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意境由意象所组,意象包括在意境中。意象着眼于某种物象中的主观意向,而意境则是由艺术形象所表露出来的整体境界。读者运用想象和联想,进入诗的意境,就能在思想感情上与作品产生共鸣。

2.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也是唐文学的转折点。残酷的战争、苦难的环境磨炼了一批文人,杜甫就是当时为国家、人民的哀乐而歌唱的诗人代表,也正因此,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诗人55岁时所作。诗人怀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年老多病,生计窘迫,登上高楼,个人悲怆与国家疾苦一起涌上心头,于是写下了《登高》这首诗。三年之后他病死于湘江途中。

学习过程 1.分析鉴赏 “言为心声“,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已经把感情融于笔端,从他的诗中就可以体会他的内心。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的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的鉴赏诗歌。那么怎样才能诵读的更好呢?

品悟鉴赏

1.赏析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这首诗首联写了几种景物?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2).急风、高天、哀啸、清渚、白沙、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

(3).飞鸟,应该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

(4).诗人毛泽东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鹰击长空“。诗人王维笔下也写过一种鸟,”鸟鸣山更幽“。他们和杜甫笔下的鸟有什么不同吗?

2.赏析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颔联为我们勾画出一幅极其广阔的深远的图景,前人誉之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写了几种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

(2).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诗人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3).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诗人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赏析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什么是“作客“?是否和现在的”做客“相同?

(2).什么叫“登台“呢?联系王维是《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回答。

(3).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什么年纪?

4.赏析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从哪联的哪句诗可以知道?

(2).这是一种什么心情?忧愁还是忧愤?

(3).”艰难”、”苦恨”、”新停”应怎样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4).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呢?

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壑(hâ) 渚(zhǔ)清 猿猱(náo) 飞湍(tuān) ....B.潦(liáo)倒 千载(zài) 扪(mãn)参 咨(zī)嗟 ....C.鱼凫(fú) 青冢(zhǒng) 巉(chán)岩 吮(sǔn)血 ....D.朔(sù)漠 省(xǐng)识 嗟(jiē)尔 暮砧(zhēn) ....2.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有无言的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3.下面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

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啸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 3

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常年漂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和上联的“无边”相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的既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我志不得伸归结到世事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 4.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 ”。在诗歌艺术上,他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 ”的风格,后人专称其为“ ”。 5.填写下列名言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丛菊两开他日泪, 。 (2) ,独留青冢向黄昏。 (3) ,不尽长江滚滚来。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行 宋 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①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导学案封面

梦想----从希望小学放飞

小学三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教改小组

梦想----从希望小学放飞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导学案

育才二小三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

2、古诗两首课型:新授

课时数:2

上课时间:主备人

执教:学案教案

一、自读导航:

1、作者相关情况搜索:

贺知章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通诗句,疏通词句。初读古诗,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结合注释和诗句理解词意,不懂的查字典或查找工具书,并在书上做好批注。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咏柳》中柳树具有_______特点。

《春日》讲的是作者在春日浏览,看到_______。

4、细读诗句,深入思考。

《咏柳》的

一、二句分别把______比作了_______,

三、四句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

《春日》里的_______景像让我们感受春的美好。

5、回顾全诗,总结提升。

《咏柳》,作者通过对初春二月____的描写,歌颂_____,赞美大自然呈现的_____。

《春日》,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也点出____是春天的的源头。

6、丰富阅读,拓展视野。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清明》

,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春色。

7、诗情画意。

选择其中的一首画一幅画,并配上文字描述,突出春天的多姿多彩而又充满生机。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生字新词。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1、自学反馈

2、交流质疑

3、分组展示

4、课后检测课后反思:按照导学案进行预习后,课堂汇报时学生仍然说不好,导学案还要再细致些,要求再明确些。

第五篇: 《巨人的花园》导学案

高燕一小

戴春梅

导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凝视、覆盖、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导学重、难点

1.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导学过程: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读过许多童话,童话中那动人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吧!

二、自学。

1、我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要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它们。

3、我要认真看老师范写“墙、隆、添”这三个字。 然后把本课的生字在练习本上写两遍,写范、美正确、规观。

三、互学。

我要和同桌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流利,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断句、不重复。

四、展学

1、我能借助下面的提示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巨人旅行归来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于是他在花园四周 ()。从此,花园里() 。一天,孩子们从围墙的破损处爬进来,花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可是,巨人再次把孩子们赶出花园,花园又() 。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围墙,花园变成() 。

2、通过初读课文,我认识了一位(

) 的巨人。

五、达标检测

1、填空。

“墙”共( )笔,右上边的笔顺是 。 “添”共( )笔,右下边是( )。 “隆” 共( )笔,第六笔是( )。

2、读拼音写词语。

yáng yì

zēng tiān

lěng kù

fù gài níng shì

huǒ lā lā

gào shì pái

3、比一比,组词。

疑 ( ) 折( ) 益( ) 醒( ) 凝( ) 拆( ) 溢( ) 酷(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重点字词。

2、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涵:

1、我要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用“ ”画出描写“巨人回来前,花园情景”的语句,用“ ”画出描写“巨人回来后,花园情景”的语句,然后边读边想象画面。

通过反复朗读,我知道巨人回来前的花园 .;巨人回来后砌起围墙的花园 ;巨人拆去围墙的花园 。

2、同样的一座花园,竞会出现如此复杂的变化,和巨人的态度有关。找出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话大声读一读。

巨人醒悟前的态度是 ,巨人醒悟后的态度是 。巨人态度不一样,心情也不一样。巨人推倒围墙前心理 ,巨人推倒围墙后心理 。

3、我知道是小男孩帮巨人醒悟的,当巨人大声叱责孩子们时,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我联系上下文仿佛听到他对巨人说 。

4、巨人终于明白了 。我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 。

5、我要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三、自主积累:

这篇课文中的许多地方描写得特别生动,我要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并摘抄到积累本上。

四、回顾全文,总结特点:

我发现课文中巨人回来前后花园的情景、巨人前后的态度、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心理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篇童话最大的特点是运用 对比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的。

五、拓展延伸:

1、我要读读课后资料袋,了解童话的分类。

2、我要找来《格林童话》或《安徒生童话》读一读,我还可以和同学换着读其它的童话故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销售总监工作总结4篇下一篇:小升初自我介绍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