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案例分析统计

2022-07-04

第一篇:测绘案例分析统计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操作手册

【资质单位用户版】

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前 言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由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和国家测绘局管理信息中心联合开发,用于收集和分析全国测绘领域的统计数据,展现测绘领域发展现状,为测绘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系统采用业内主流的“浏览器/服务器(B/ S)”模式,用户只需要一台能够接入互联网的电脑,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页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就可以在网页上完成各种数据操作,实现各项统计功能。针对一些网络环境复杂或者无法接入互联网的用户,还可以通过与系统配套的离线客户端软件报送数据。

系统集成了报表定义、数据采集、数据审核、数据报送、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地图、催报等各项功能,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统计平台,对数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处理,准确、方便、快捷地生成各种统计年报。

系统采用层次化的机构设置,数据从基层开始,逐层上报,逐级审核,从而确保数据的规范、正确,落实统计责任。针对各类统计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为其定制系统功能和界面,使系统与其实际业务紧密相连,充分满足各类用户的工作需要。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使 用 说 明

本系统分为《测绘统计系统》和《行业统计系统》两套子系统。因其统计范围和口径不同,两套系统相互独立,相关用户需用不同类别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系统,报送数据。

其中,《测绘统计系统》主要面对所有测绘管理机构,完成年报、半年报、快报等数据的报送;《行业统计系统》主要面对所有资质单位(含测绘管理机构)用户,完成行业数据的报送。系统会根据具体的用户名,自动为用户接入统计系统或行业系统。

《测绘统计系统》为每个测绘管理机构设置了多个用户,每个用户根据其具体工作,设置了不同的报表体系和功能,大体上分为如下两类:

一、基层用户

基层用户是指没有下级单位的单位用户,主要包括各省省内的单位,以及部分国家测绘局直属单位。基层单位用户主要负责填报本单位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完整、正确,并上报至上级单位。

二、省级用户

省级用户是指本省最高测绘统计机构的用户,主要包括部分省份的国土资源厅、部分省份的测绘局以及部分国家测绘局直属单位。省级用户负责审查下级单位上报的数据,汇总形成本省数据,确保本省数据真实、完整、正确,并上报到国家测绘局。

《行业统计系统》根据行业管理的具体情况,划分为行业管理用户和资质单位用户两类:

一、行业管理用户

系统为每个地区设置了一个行业管理用户,各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各级行业管理用户管理本地域内的资质单位。行业管理用户主要负责本区域内资质单位的注册登记以及资质单位数据的审核和汇总。

二、资质单位用户

经行业管理用户登记注册后的测绘资质单位用户,主要负责本单位数据的填报,确保数据真实、完整、正确,并上报到行业管理用户。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根据两套系统的用户划分,本操作手册分为【基层用户版】、【省级用户版】、【行业管理用户版】、【资质单位用户版】四个版本,分别对应两套系统的四类用户。各类用户可以根据其自身情况,选择与其相关的版本作为系统操作的辅导材料。如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系统问题,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

联系人:杨爱华、张诚

话:010-58561199-8025 (8026) 邮

箱:yah@jiuqi.com.cn zhangcheng@jiuqi.com.cn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目 录

第一部分

系统操作指南............................................................................................ 1 第一章 系统要求................................................................................................... 2

1.1硬件要求........................................................................................................... 2 1.2软件要求........................................................................................................... 2

1.2.1设置可信站点......................................................................................... 3 1.2.2调整可信站点的安全级别..................................................................... 5 1.2.3 Internet选项高级设置* ......................................................................... 5

第二章 行业单位操作流程................................................................................... 7

2.1登陆系统........................................................................................................... 7 2.2进入数据录入界面........................................................................................... 7 2.3填录数据........................................................................................................... 8 2.4保存数据........................................................................................................... 8 2.5审核数据........................................................................................................... 8 2.6上报数据........................................................................................................... 9 2.7打印报表........................................................................................................... 9 2.8注销退出......................................................................................................... 10 第二部分

系统功能说明.......................................................................................... 11 第三章 首页......................................................................................................... 12 3.1登录系统......................................................................................................... 12 3.2首页展示......................................................................................................... 13 3.3查看栏目板块信息......................................................................................... 13 3.4使用意见箱..................................................................................................... 14 3.5在线交流......................................................................................................... 14 3.5.1新增组................................................................................................... 14 3.5.2在线人数统计....................................................................................... 14 3.5.3发消息................................................................................................... 14 3.5.4收消息................................................................................................... 15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3.6界面选择......................................................................................................... 15 第四章 数据采集................................................................................................. 16 4.1单位目录......................................................................................................... 17 4.2数据填录区..................................................................................................... 17 4.3功能项............................................................................................................. 17 第五章 系统管理................................................................................................. 18 5.1个人资料维护................................................................................................. 18 5.1.1修改密码............................................................................................... 18 5.1.2修改基本信息....................................................................................... 18 6.2网络速度测试................................................................................................. 19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1 第一部分 系统操作指南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第一章 系统要求

系统基于互联网络设计,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完成各项统计工作。系统对计算机的软硬件有一定的要求,为保证正常访问系统,请参考如下配置要求。

1.1硬件要求

系统要求客户端机器的最低配置:  PIII 800MHz以上  至少256MB内存

 Windows 2000 SP4以上的操作系统  显示器支持1024×768以上的分辨率 系统推荐客户端机器采用下面的标准配置:  P4 1.6GHz  512MB内存

 Windows XP SP2操作系统

 显示器支持1024×768以上的分辨率

1.2软件要求

系统要求浏览器采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6.0 SP1或以上版本。推荐使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7.0版本。系统不支持FireFox、Opera、Safari、Chrome等非IE内核的浏览器访问系统。

打开浏览器“帮助”菜单下的“关于Internet Explorer”,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可以看到浏览器的版本信息。如采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版本在6.0以下时,需要对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进行升级,可以到相关网站下载升级包进行升级。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使用IE浏览器打开国家测绘局网站首页http://,点击首页左上角“测绘统计”栏目;

在“测绘统计”栏目界面左上角,点击红色的“统计网络直报系统”,即可打开系统首页。

1.2.1设置可信站点

首先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地址栏中,选中系统地址,右击复制系统地址( http://124.207.179.212/netrep/ );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菜单栏,单击“工具”菜单下的“Internet选项”;

打开Internet选项窗口,并切换到“安全”标签页;

在“选择要查看的区域或更改安全设置”下选中“可信站点”,然后单击“站点”,打开可信站点对话框;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http://124.207.179.212/netrep/ c

在“将该网站添加到区域中”的文本框中,将之前复制的系统地址粘贴进去( http://124.207.179.212/netrep/ ),并去掉“对该区域的所有站点要求服务器验证”前的对勾,然后单击“添加”按钮,添加完毕后,点击关闭按钮。

1.2.2调整可信站点的安全级别

返回Internet选项窗口,在安全页签选中“可信站点”,查看“该区域的安全级别”,先点击“默认级别”,而后将滑块拖动到最低。

调整的安全级别,只对可信站点起作用,不会影响用户使用IE浏览其他网站,不会存在安全隐患。

1.2.3 Internet选项高级设置* * 如果使用的是IE8.0版本的浏览器,除上述设置外,还需要进行以下设置。IE6.0、IE7.05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版本的用户,不需要进行此项设置。

在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菜单栏,单击“工具”菜单下的“Internet选项”;

打开Internet选项窗口,并切换到“高级”标签页;

在高级页签,找到“启用内存保护帮助减少联机攻击”一项,将其勾掉,如图所示。勾掉后,点击确定即可。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第二章 行业单位操作流程

资质单位的主要任务是填录本单位统计数据,审核并上报数据。

2.1登陆系统

打开国家测绘局网站首页http://,点击首页左上角“测绘统计”栏目;

在“测绘统计”栏目界面左上角,点击红色的“统计网络直报系统”,即可打开系统首页。

在系统页面右上角的登陆框中,输入用户名、密码和验证码,其中系统初始用户名和密码都是资质证书上的八位资质证号。输入完毕后,点击确定即可登录。

2.2进入数据录入界面

在系统首页的界面中,点击导航菜单中的“数据采集”按钮,而后在页面左侧点击“数据录入”按钮,弹出的录入时期选择界面;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点击 “”下拉框,选择业务时期,然后点击确定按钮,进入数据填报界面。

2.3填录数据

在数据填报界面,依次填录“单位信息”和“测绘单位人员、生产和仪器设备情况”两张表,填写时,直接在页面表格输入数字即可。要求填报数据真实、完整。

带有箭头的单元格是“选项单元格”,点击箭头,在下拉框中直接选择相应的选项即可。

2.4保存数据

输入完每张报表后,点击页面左上角的“保存”按钮,保存数据。数据填写完成后,必须及时保存。

2.5审核数据

保存数据后,需要对每张表进行审核。点击页面上方“审核”按钮,可以对当前报表进行审核,未通过审核的数据,将在页面下方列出,有错误的数据项以红色显示,通过“公式说明”可以查找错误原因。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修改数据后,需要重新保存、审核,直至两张表的数据全部通过审核。

2.6上报数据

审核通过后,单击页面上方的“上报”按钮,会弹出上报说明对话框。

如需对上报的数据进行说明,可在说明框中输入内容,点击保存并上报按钮,则系统执行上报程序。未通过审核的数据不允许上报,上报后的数据不允许修改。如上报后,发现数据需要修改,请与上级管理员联系,上级管理员执行退回程序后,方可修改数据。数据修改后,重新保存、审核、上报。

2.7打印报表

单击页面上方的“打印”按钮,弹出打印模板对话框,选择“默认打印方案”和“系统打印模板”,点击打印,即可打印出当前报表。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2.8注销退出

数据上报后,关闭数据录入界面。点击系统首页的注销按钮,即可退出系统。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11 第二部分 系统功能说明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第三章 首页

3.1登录系统

使用IE浏览器打开国家测绘局网站首页http://,点击首页左上角“测绘统计”栏目;

在“测绘统计”栏目界面左上角,点击红色的“统计网络直报系统”,即可打开系统首页。

在右上方欢迎登录处,输入用户名及密码,单击“确定”按钮;如输入完用户名和密码后如果选中“设为自动登录”,下次在这台机器上登录系统时,此用户名和密码为上次默认的,不用重复录入。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修改登录密码:点击主页的右上方有个“修改密码”按扭;弹出如下窗口,键入原密码、新密码和确认密码,确定即可。

注销当前用户,使用新密码重新登录系统。

3.2首页展示

首页用于发布和展示各类信息,包括新闻、通知、下载专区和常见问题等,是一个测绘统计业务信息门户。

如果有重要通知,进入首页时会自动弹出通知的窗口。 不同用户进入首页,显示的内容会有所不同。 首页中按信息的分类划分了不同板块。

3.3查看栏目板块信息

选择板块中的某一个条目,即可查看此条信息的具体内容; 如果板块中的信息显示不下,在板块中会有一个标记图标

,单击此图标,将弹出13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新窗口显示此板块中的所有信息。

3.4使用意见箱

如果对系统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可以点击主页面右上侧的“意见箱”按扭,通过邮件链接,将意见发送到国家测绘局。

3.5在线交流

在线交流实现了系统中用户之间的及时沟通,解决了以往用户间的交流由于是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而引发的费时费力问题。同时还提供了在线人数的统计功能,对于当前不在线的用户还可完成留言操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习惯将系统中其他用户划分成不同的组,方便相互之间的联系。

单击首页中的“在线交流”,弹出在线交流页面,页面上侧显示“组管理”和当前的在线人数,下侧显示系统组织机构列表。

3.5.1新增组

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对用户进行自由分组,方便用户之间的交流,不必每次都从全部用户中查找交流对象。

在线交流页面中,点击“组管理”,进入到自定义组管理页面 点击“新增组”按钮,输入新增组的名称信息,点击“保存”按钮 选中自定义组列表下的具体组名,点击“加入用户”,进入选择用户界面 选中单个或多个用户,点击“确定”按钮,回退到上级页面。

将用户从一个组中移动到另外一个组时,操作:选中组下的用户,点击“剪切”按钮,选中用户即将移动到的组名,点击“粘贴”按钮即可。

用户从组中删除时,只需要选中用户名,点击“删除”即可。同样组的删除操作也是如此。

点击“关闭”按钮,回退到上级界面。

3.5.2在线人数统计

在线交流页面中,第一行会显示出当前有多少人在线。如果想查看具体的用户信息,点击蓝色的在线人数字体即可。在在线用户列表页面中详细地列出所有在线用户的用户名和登录名称,点击页面中的用户,就可以给他发消息了。

3.5.3发消息

在在线用户列表页面中,点击要发送消息的用户名,在弹出的对话页面中输入消息内容,编辑完消息信息,点击“发送”按钮即可将信息传送给对方。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3.5.4收消息

对方如果此时在线,并且已经打开在线交流功能项,发送消息的用户名称前会出现一个闪动的小人头,点击该用户即可看到消息内容。同时当收到即时消息时,系统会有声音提示。

如果消息发送时对方不在线,在对方联机时首页中的“在线交流”会不停的闪烁,只要打开在线交流,立即能够看到他,并且可以听到声音提示。

3.6界面选择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定义不同的界面风格和菜单样式,界面选择方案只能在首页中完成。

单击图标“”,弹出界面更换框网页对话框,如图:

在界面更换框中选择风格和菜单样式。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界面和菜单定义。若单击“返回”按钮,则取消时期切换操作。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第四章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功能完成对数据的填写、管理和维护。数据录入界面中提供了丰富的功能,主要有:数据保存、数据运算、数据审核、上报、打印、导出、审批等功能;可录入报表数据、打印报表数据;可将选择区域的数据生成图表;可将数据导出保存为Excel电子表格和文本文件等。

在“数据采集”页面左侧选择“数据录入”对应的功能项,弹出业务方案和时期选择网页对话框,如图:

选择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进入数据录入窗口,如图: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页面上部是功能项,左侧显示单位树形目录,右侧为数据填录区。

4.1单位目录

页面左侧单位目录列表显示当前数据的单位。在单位列表下方有是否显示“单位代码”和“单位名称”的选项,系统默认的显示单位名称。

4.2数据填录区

数据填录区将报表按表页签的方式进行管理,用户要填写或查看某张表时,只需选择该表页签,即可切换到当前报表。当前报表指的是当前录入区域中显示的报表。

如果当前报表的数据没有保存,便进行报表切换,系统会提示“数据已经改变,要保存吗?”,选择“确定”将保存当前报表数据然后切换报表,如果选择“取消”,那么数据将不保存,并且切换报表。

4.3功能项

 保存:将填录区中已经填写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

 撤销:将当前修改的填录区中的信息恢复到上次保存的状态,撤销所有未保存的修改。  审核:用户在录入数据过程中进行逐表的审核操作,它只对当前表内的数据进行审核。如果审核没有通过,在页面下侧会显示审核结果;单击窗口中的“清空”按钮,可清除所有审核信息;单击“关闭”按钮可以关闭审核信息提示窗口;单击“导出”按钮可以将审核信息输出成文本文件或EXCEL文件。

 全部审核:供用户对当前单位的一套报表的数据进行审核,执行整套报表的所有表内和表间审核公式。

 运算:对当前表内指标进行运算。

 全部运算:对当前单位的一套报表的数据进行运算。  填表说明:当前表中指标和数据间关系的文字说明。  打印:打印当前表格。

 导出:将当前报表的表样和数据导出到Excel等格式的文件中。  图表:对选定区域的数据进行图形展示。

 上报:一套表数据填写完毕并审核通过确认无误后,将本单位数据提交保存到中心数据库中。未通过审核的数据不允许进行上报,上报后的数据不允许修改。

 上级退回:对不符合要求的下级单位数据进行退回,被退回的数据需要下级单位重新填报后再审核上报。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第五章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用于维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及网络速度的测试。

5.1个人资料维护

在系统管理页面,选择左侧的“个人资料维护”功能项,右侧将显示登录帐号的个人资料信息,如下图:

5.1.1修改密码

单击“修改密码”按钮,弹出修改密码网页对话框,如图:

输入“原密码”、“新密码”及“确认密码”,单击“确定”即可。单击“取消”,将取消密码修改操作,返回到个人资料维护页面。

5.1.2修改基本信息

单击“修改基本信息”按钮,进入修改用户信息页面,如下图:

国家测绘局测绘统计网络直报系统

输入用户信息,其中“登录名称”和“姓名”为必填项;填写完成后,单击 “确定”按钮即可。单击“取消”按钮,将取消对用户信息修改的操作,返回到个人资料维护页面。

5.2网络速度测试

为方便用户及时查看当时的网络速度,系统增加了其速度测试的功能,在系统管理中点击功能名称“网络速度测试”,即可完成速度测试的操作。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第二篇:2011年注册测绘师试卷 测绘案例分析

第一题(18分)

某市的基础控制网,因受城市建设、自然环境、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测量标志不断损坏、减少 ,为了保证基础控制网的功能,该市决定对基础进行维护。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控制点的普查、补埋、观测、计算及成果的坐标转换。

1.已有资料情况

该市基础控制网的观测数据及成果;联测国家高等级三角点5个,基本均匀覆盖整个城市区域,各三角点均有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城市及周边地区近期布设的GPS连续运行参考站观测数据及精确坐标;城市及周边地区近期布设的国家GPS点及成果。

2.控制网测量精度指标要求

控制网采用三等GPS网,主要技术指标见下:

等级为三等,a≤10mm,b≤5×10-6,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80000。 3.外业资料的检验

使用随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解算。对同步环闭合差、独立闭合环闭合差、重复基线较差进行检核,各项指标应满足精度要求:

a. 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Wx、WY、Wz)

Wx≤333σ WY≤σ Wz≤σ 555  = 其中σ为基线测量误差。

b.独立闭合环坐标闭合差Ws和各坐标分量闭合差(Wx、WY、Wz) Wx≤2n WY≤2n Wz≤2n Ws=WXWYWZ222

≤23n

式中:的含义同上,n表示闭合环边数。 c. 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满足规范要求。

项目实施中,测得某一基线长度约为10km,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95.5mm; 1 某一由6条边(平均边长约为5km)组成的独立闭合环,其X、Y、Z坐标分量的闭合差分别为60.4mm、160.3mm、90.5mm。

4.GPS控制网平差解算 a.三维无约束平差 b.三维约束平差 5.坐标转换

该市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了城市独立坐标系,该独立坐标系使用中央子午线为东经XXX度15分任意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通过平差与严密换算获得城市基础控制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独立坐标系成果后,利用联测的5个高等级三角点成果,采用平面二维四参数转换模型,获得了该基础控制网1954年北京坐标系与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

问题:

1. 计算该重复基线长度较差的最大允许值,并判定其是否超限。 2. 计算该独立闭合环坐标与坐标分量闭合差的限差值,并判定闭合差是否超限。

3. 简述该项目GPS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4. 简述该项目1980西安坐标系与独立坐标系转换关系的建立方法及步骤。

(上述计算:计算过程保留小数点后二位,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第二题(12分)

某化工厂全部建设完成后,某测绘单位承担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厂区面积1.5 km2。

项目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主要包括《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地形图图幅按矩形分幅,规格为50cm×50cm。

2 在测区首级控制完成后,按三个作业组测图进行了测区划分,作业组按野外全要素进行了外业数据采集、编辑处理、测区接边工作。最终提交的成果资料包括:①测图控制点展点图、水准路线图、埋石点点之记;②地形图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等各种数据文件;③输出的地形图;④产品检查报告等内容。

问题

1. 计算该厂区面积折合满幅1:500地形图图幅数量。 2. 简述测区划分原则。

3. 补充完善提交的成果资料中所缺少的内容。

第三题(18分)

某测绘项目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生产某测区1:2000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测区面积约5000km2,东西长约100km,南北长约60 km,测区内陆地最低点高程为20,最高点高程为200。

原始影像采用真彩色胶片航空摄影获取,摄影像机型号为RC-30,像幅为230mm ×230mm,焦距为152mm,摄影比例尺为1:8000,胶片的航向重叠度为65%,旁向重叠度为35%,影像扫描分辨率为20µm。

航摄公司完成测区摄影后,向项目承担单位提交了下列资料: ①测区航摄底片、晒印的像片; ②成果质量检查记录;

③各种登记表和提交资料清单。

项目承担单位认为航摄公司提交的资料不全,要求航摄公司补齐有关资料。 项目承担单位在完成整个测区外业控制点布设、测量及验收工作后,进行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内业加密,平面坐标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在野外调绘工作完成后,进行内业立体测图,然后对立体测图数据成果进行了点位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和附件质量等方面的质量检查。

3 问题:

1. 航摄公司应补交哪些资料?

2. 以框图形式表示本项目立体测图的工作流程。 3. 简述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内业加密的主要工作步骤。

4. 该项目立体测图数据成果检查内容是否全面?若不全面,予以补全。

第四题(18分)

某测绘单位为某省编制一幅综合经济挂图。该省东西方向宽约400 km,南北方向长约550 km。

挂图采用数字制图技术进行编绘,地理底图要素需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种基本资料数据进行编绘,按照中小比例尺专题地图编绘要求表示要素和进行制图综合,包括要素取舍、分类合并及图形概括等,制作形成符合四色印刷的印前数据。印前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挂图内容正确,要素的详细程度适中,各要素制图综合及图层关系处理合理,叠置顺序无误,地图设色、符号及注记配置和地图整饰美观。

1. 具体要求:

①挂图比例尺为1:60万,选用等角圆锥地图投影,幅面根据实际情况分全开(1092mm×787mm)或对开(787mm×546mm);

②挂图的地理底图应表示主要基础地理要素,包括县级(含)以上境界、铁路、乡级(含)以上公路、乡镇(含)以上居民地,以及主要河流、湖泊、大型水库等;

③专题要素表示全省各县(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各县(市)第

一、

二、三产业的比例构成等;

④境界、公路及居民地名称的现势性应达到2009; ⑤需公开出版发行,同时提交印前数据。

2. 收集的资料:

①2007年更新生产的公开版1:25万地图数据,内容与1:25万地形图基 4 本一致;

②全省行政区划简册,资料截止2009年底;

③2010年发布的经济统计数据,含各县(市)人口数、生产总值,以及各县(市)第

一、

二、三产业的总值,资料截止2009年底;

④全省旅游交通图,比例尺1:90万,2010年初出版。

问题:

1. 说明该挂图应选择的幅面尺寸及理由。 2. 说明编图中如何使用所收集的各种资料。 3. 简述如何编绘居民地和水系等地理底图要素。

4. 简述如何用饼图和柱状图方法表示专题要素,以及如何配置符号。

第五题(18分)

某市拟建设市政设施管理与更新信息系统,项目内容包括建设全市市政设施数据库,开发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

1. 已有数据: ①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由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地图服务,包括全市0.5m彩色正射影像,以及1:500、1:2000地形图数据等,采用城市独立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

②市政设施数据

道路和桥梁要素:根据1:500地形图按图幅采集存储,以多边形表示道路和桥梁的路面范围,同时采集道路和桥梁的中心线;属性信息包括其分类编号、宽度、路面材料、名称等。

路灯要素:利用GPS采集道路和桥梁沿线路灯的定位点数据,为WGS84坐标系;属性信息包括其分类编码、所在道路和桥梁的编号及名称;按照片区存储;其他路灯暂不采集。

燃气管线、燃气井要素:根据1:500地形图按图幅采集,燃气管线的属性信息包括分类编号、管径、管材等;燃气井采集点位及类型等属性。

5 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等要素的采集和存储参照燃气设施数据方式进行。

2. 全市市政设施数据库要求:

对数据进行分层组织,具有相同几何特征的道路、桥梁、路灯、燃气、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等设施要素划分为相同层;全市范围连续无缝。要素对象应进行接边和保持唯一;数据库坐标系与1:500地图数据一致,利用WGS84与城市独立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对路灯数据进行转换;入库数据经过必须严格的质量检查,包括内业数据检查和野外抽查核实。

3. 数据库管理与服务系统开发:

包括数据采集与更新、数据库管理与服务2个子系统,在互联网环境中运行,并可调用已在运行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数据采集更新子系统,在掌上电脑(PDA)上开发,利用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连接,要求利用携带的GPS实地采集更新市政设施数据,并自动转换到城市独立坐标系;同时可调用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地图和影像数据服务为背景,实地调绘对市政设施进行更新。

数据库管理与服务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建库、管理、更新,以及对外数据目录发布、信息查询、数据编辑处理、数据提取、地图服务等。

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提供网络地图服务和有关功能服务接口。

问题:

1. 设计该市政设施数据库的要素分层方案。

2. 简述将采集的市政设施数据整理入库的主要工作步骤及内容。 3. 设计数据采集更新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4. 简述检查数据质量时,如何将位置偏离道路5m的路灯点检查出来。

第六题(18分)

某市某区按照国家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技术规定和要求,完成了全区域城镇地籍调查项目。调查范围涉及区政府所在地、乡镇政府所在地、各类开发区、园区等区域,调查面积约36 km2。

6 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权属调查、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1:500数字地籍图测绘、宗地图测绘、面积计算、城镇地籍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等。

该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成立了验收组,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对城镇地籍调查成果进行验收。在验收城镇地籍数据库时,对数据库、元数据、地籍图、宗地图、统计表格、文字报告进行了检查;在验收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时,内业抽取50%、外业抽取5%进行了检查。其中地籍控制测量成果内业检查了①平面坐标系统选择是否合理、长度变形是否超限;②观测记录数据是否齐全、规范;③高程施测精度是否能满足相关技术标准要求;④资料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规范等。在细部测量外业检查时,验收组实地选取了10个地物特征点进行检测并评定了精度。

问题:

1. 简述在城镇地籍数据库验收中,地籍图和宗地图应检查的内容。 2. 补充完善地籍控制测量成果内业检查的内容。

3. 细部测量外业检查的方法和内容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说明正确的检查方法和内容。

第七题(18分)

某测绘单位承担某大厦建设过程中的变形监测任务。该大厦位于城市的中心,设计楼层80层(含地下4层),楼高约360m,总建筑面积约250000 m2,为钢结构地标性建筑物。

已有资料:

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说明文档; 施工首级GPS控制网资料(城市独立坐标系);

周边周边地区

一、二等水准点资料(1985国家高程基准); 其它相关资料。 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

①0.5”级全站仪 1台套

7 ②双频GPS接收机 5台套 ③精度为1/10万的激光垂准仪 1台套 ④DS05型水准仪 1台套 ⑤50m钢卷尺 1个

测绘单位按规范要求在建筑物基坑周边外埋设了两个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和四个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为钢管标;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为带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其中两个建于周边10层楼的楼顶,两个建于地面上。

变形监测的内容包括基坑支护坡顶部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基坑回弹测量、基础沉降监测及主体工程倾斜测量、基坑周边50 m范围内建筑物的沉降监测等。

变形监测要求提交符合规范要求的以图和表形式表达的成果。

问题:

1. 为测定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的高程,应布设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简述基准点布设的位置和数量要求以及垂直位移监测的等级要求。

2. 在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中,选择一种最适合用于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稳定性的设备,并说明观测时的注意事项。

3. 简述变形监测成果中图和表的主要内容。

第三篇:2014年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仿真模考练习13

招考信息、复习资料、在线辅导、网络视频、考生分享

建设工程考试网

2014年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仿真模考练习13 某地区为海岛综合开发建设,利用现有二等大地控制网成果,布设于覆盖沿海岛屿的C级GPS网,并与验潮站网进行了水准联测。

1、测区条件:该地区岛屿地理环境复杂,海陆交通困难,个别海岛验潮站位于地势陡峭的岸边,有些验潮站临近码头的大型作业设施或高压输电线。为使GPS点尽量靠近验潮站水准点,给GPS点位的选择造成一定的困难。

2、执行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等

3、外爷观测与数据处理:

(1)新测C级GPS点若干个,外业利用双频大地型GPS接收机(标准精度5mm+1ppm)进行了同步观测。基线解算后,对所有三边同步环的坐标闭合差Ws和各坐标分量闭合差Wx,Wy,Wz进行检核。

其中某三边同步环的坐标闭合差Ws限差为6mm.(2)利用本地区已经建立的覆盖沿海岛屿的高精度区域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将国家高程基准传递到海岛上,以得到海岛上GPS点的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将GPS点与验潮站水准点联测,以同时得到基于当地深度基准面的高程。

其中,某海岛验潮站附近GPS点A基于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为1.986m,基于当地深度基准面的高程为4.434m,该区域高程异常0.77cm.该验潮站附近海域中有一暗礁B,海图上标注的最浅水深为1.2m.

问题:

1、在海岛验潮站附近选择GPS点点位应注意哪些事项?更多相关资料索取请联系QQ:1344043717或加入QQ群27972340

52、计算该三边同步环的平均边长(结果取至0.01㏎)及各坐标分量闭合差Wx,Wy,Wz的限差(结果取至0.1mm)

3、计算暗礁B的大地高和基于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列出计算步骤,结果取至0.001m)

资料来源:建设工程考试网—建设工程考试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第四篇:工程测量(测绘案例分析)

1.地形图的地形要素指什么?等高线有什么特性?

地形要素包括各种地物(以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表示)、地貌(以等高线表示)。图内注记要素和图廓整饰要素。等高线特性有: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高程都相等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除了陡崖和悬崖处之外,等高线既不会重合,亦不会相交;等高线与山脊线和山谷线成正交;等高线平距的大小与地面坡度大小成反比。

2.图根平面控制点测量常用哪些方法?简要叙述一种图根平面控制测量的作业流程。

图根平面控制点测量常用图根导线测量或GPS RTK测量,确定图根点坐标。图根导线测量的作业流程: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现场踏勘、布点;导线测量观测;导线点坐标计算;成果整理。 3.解释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含义。

检查验收的主要依据是技术设计书和国家有关规范。遵循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原则,测绘生产单位对产品质量实行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过程检查是在作业组自查、互查基础上由项目部进行全面检查。最终检查是在全面检查基础上,由生产单位质检人员进行的再一次全面检查。验收是由任务委托单位组织实施或其委托具有检验资格的机构验收。验收包括概查和详查,概查是对样本以外的影响质量的重要质量特性和带倾向性问题的检查,详查是对样本(从批中抽取5~10%)作全面检查。

三、变形监测案例 背景材料 工程概况:

某地铁将通过正在施工的住宅小区工地,工地地质条件差。目前工地基坑开挖已完成,正进行工程桩施工。住宅小区周边较大范围内地面有明显沉降。

地铁采用盾构施工,从工程桩中间穿过,两者最近距离1.7~1.8 m。地铁施工可能引起周边土体、工程桩位移和周边地面、建筑物沉降。

基于上述考虑,在采取相关的加固工程措施的同时,应进行变形监测,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

变形监测实施技术方案编制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国家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城市测量规范》、《建筑工程设计手册》、该工程相关图纸。 变形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

⑴ 周边建筑物、地面(管线)沉降测量。

在监测范围内,根据到地铁隧道的远近,在每栋楼分别布设2~12个基础沉降测点和1~4个地面沉降测点;在基坑南侧管线位置布设8个地面沉降测点;在隧道与止水幕墙交叉的2个位置各布设6~8个地面沉降测点。总共布设沉降测点165个。

⑵ 基坑止水幕墙顶部位移和沉降测量。

在基坑止水幕墙顶部共布设21个位移和沉降测点,间距15~30m。

⑶ 工程桩顶部水平位移测量。

在隧道两侧的82条工程桩中选择20条桩,在其桩顶布设水平位移测点。 变形监测方法:

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建立高程基准点,埋设6个水准测量基准点,线路长25Km。沉降观测按三等变形测量的精度要求施测,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1.0mm。水准测量采用精密水准仪观测。

水平位移观测按二等水平位移标准建立基准网,共布设12个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测角中误差1.8″。采用精密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施测变形点的位移,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3mm。

变形监测频率:

监测时间6个月,分三个阶段:地铁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由于监测时间短,基准网不进行复测。测点在初测后,按其变形速度确定监测频率。变形速度 w,当 w>10mm/d 每天2次,当5

分析要点

变形监测的定义: 变形监测是对变形体进行多次观测,以确定其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变形分为两类:变形体自身的变形和变形体的刚体位移。变形体自身的变形包括伸缩、错动、弯曲和扭转四种变形。变形体的刚体位移包括整体平移、转动、升降、倾斜四种变形。根据变形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可分为静态和动态变形,静态变形通过周期性的监测得到,动态变形通过连续监测得到。 变形监测的内容:

变形监测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监测以及倾斜、挠度、弯曲、扭转、震动、裂缝等观测,还包括与变形有关的物理量的测定,如应力、应变、温度、气压、水位、渗流、渗压、扬压力等的测定。

变形监测的特点:

周期性、高精度、综合应用多种方法进行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需结合变形体的结构。

变形监测方法:

常规大地测量方法,有精密高程测量、精密距离测量和角度测量等。空间测量技术,有GPS测量、InSAR技术。专门的测量技术和手段,有

液体静力水准测量、准直测量、正倒垂线测量、裂缝测量、应变测量和倾斜测量等。摄影测量和激光扫描技术等。

变形监测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

作图分析、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和建模分析等。作图分析是将观测资料绘制成各种曲线,常将观测资料按时间顺序绘制成过程线。统计分析是用数理统计方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各种观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变化特征,分析其周期性、相关性和发展趋势。对比分析是观测值与设计值或模型试验值进行比较分析。建模分析是建立数学模型(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混合模型)研究观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变形测量工程提交的成果资料:

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方案、监测网和监测点布置图、标石和标志规格埋设图、仪器的检校资料、原始观测记录、平差计算和成果质量评定资料、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报成果资料、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变形监测及分析和预报的技术报告。 考试样题

多项选择题:

变形观测周期的确定与下列因素有关:

( B、C、D )。

A.观测的精度 B.变形的速度 C.变形的大小 D.观测目的 E.观测方法 简答题:

1.变形监测除布设监测点外,还布设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布设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目的是什么?

布设测量基准点是保证变形监测的起始值稳定,有统一的测量基准。工作基点相对于监测点有较好的稳定性,方便对监测点进行测量,并减少测量误差。

2. 对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是变形监测的主要工作之一,常用的方法有哪儿种?

见分析要点:变形监测资料分析的常用方法。

3.变形监测项目完成后,提供给甲方的成果应包含哪些内容?

见分析要点:变形测量工程提交的成果资料。

四、施工测量案例 背景材料

某商务综合楼,楼高88层,高度450米,位于商业核心区。为保证工程质量,由第三方进行检测,测量内容包括:首级GPS平面控制网复测、施工控制网复测、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测量、外筒钢结构测量、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

分析要点

施工放样的任务:

施工放样是以控制点为基础,将设计图上设计的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要求在实地标定,作为施工依据。对于建(构)筑物的高精度放样,需根据放样的点位精度和相对点位精度以及控制点的精度、施工和制造精度进行各级测量精度限差的设计。 常用的施工放样方法:

直接放样方法。高程放样有水准仪法放样、全站仪三角高程放样、激光水平仪法等;角度放样;距离放样;点位放样有极坐标法、全站仪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GPS RTK放样法等;铅垂线放样(经纬仪天顶法、光学或激光铅垂仪法等)。

归化法放样。首先用直接放样方法在实地放出标定后,再精确测定其位置,与设计位置比较求出偏差,然后调整到设计位置。

超高层建筑物施工测量:

超高层建筑物施工测量中主要是控制竖向偏差,随着施工进展保证轴线垂直向上引测。还要进行高程控制、倾斜测量、各层面的细部放样、变形监测等测量工作。当施工到一定高度后,要注意日照、风力的影响对超高 2

层建筑物产生的挠曲。 考试样题 简答题:

1.作为第三方监测单位,为完成案例中所要求的监测项目,应投入哪些仪器设备,针对进行哪项测量工作?

双频GPS接收机,用于首级GPS平面控制网复测、建筑物主体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高精度全站仪,用于建筑物主体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测量、外筒钢结构测量等;数字水准仪,用于建筑物主体沉降监测;激光投点仪,用于轴线控制点的竖向传递。 2.如何利用激光投点仪进行竖向传递?

在±0层上以主轴线为中心建立矩形(或十字线)控制网;在各控制点上分别用激光投点仪向上投点,为消除投点仪的轴系误差,可按四等分(或三等分)位置投点后取中点位置;投点后进行投点间的距离检查,与±0层相应控制点间的距离比较,距离之差应在测量误差范围内。

3.使用全站仪放样与使用GPS RTK放样有何异同?各自的优势和使用场合?

全站仪放样要求测站与放样点之间通视,其放样精度随视距长度的增加而降低。而GPS RTK放样时不需要彼此通视,能远距离测设点的三维坐标,点位精度均匀。采用高精度全站仪放样,点位精度可达到毫米级。因此,需要高精度放样或在室内、地下工程中放样时,只能用全站仪放样。在野外具有良好的GPS信号,点位精度为厘米级时用GPS RTK放样有很好的优势。

五、市政工程测量案例 背景材料

某市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中心城市与东部卫星城间交通压力日益加重,为此拟建一条按高速公路标准,时速 80Km/h 的城市快速路,线路长12Km。初测阶段,需测绘规划路沿线 1︰500带状地形图,宽度为规划红线外50m,遇规划及现状路口加宽50m,同时调查绘图范围内地下管线。定测阶段,进行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

测绘成果采用地方坐标系和地方高程系。城市已建GNSS网络,已有资料:城市一级导线点和

三、四等GPS点以及

二、三等水准点。

分析要点

市政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测量任务及作业流程:

市政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总称为市政工程测量。案例任务是勘测设计阶段,提供道路设计带状地形图。作业流程为踏勘和测量设计、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专项测绘(包括地下管线调查测量、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质量检查和验收、产品交付和资料归档。 踏勘和测量设计:

测绘单位在接受该项测量任务后,应收集现有资料,组织人员进行踏勘,进行各种测量工作的技术设计、组织测量人员和准备测量仪器设备及仪器的检验。 控制测量:

在建筑区,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导线测量,有条件时也可采用网络RTK、GPS测量方法建立。本项目沿线路施测城市一级附合导线,作为首级控制,用网络RTK或图根导线加密图根点。

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和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本项目布设四等水准测量引测一级导线点,用图根水准测定加密图根点的高程。

地形图测绘:

确定测图范围,按城市测量规范要求测图。居民地和工矿的建筑物应测注散水处、小区门口和单位门口的高程。高架道路、桥梁的桥墩要实测表示。测注桥面、地面高程。永久性电力线、通信线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道路中线与高压线交叉时应测注交叉处地面高及对应最低线、最高线的高程,并标注电压。地下管线检修井应分类表示,并测注高程。实测有特征意义的独立树表示,实测古树并标注编号、树种及胸径。 地下管线调查测量:

地下管线调查包括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的收集整理,采用测井法、探测法和坑探法对不明地下管线进行实地调查。

地下管线图以管线两侧的地形为背景,表示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地下管线图分为综合管线图、各类专业管线图。

线路中线测量:

中线测量是将设计线路放样到实地上,为工程的详细测量工作打下基础,为线路工程平面测量、纵横断面测量、各项调查测量和施工详细放样提供依据。线路放样是将线路起点、交点、曲线主点、终点在现场实地标定。直线段间隔 150~250米,曲线段间隔 40~60米。

在中线测量过程中,由于分段、局部改线等原因,造成中线里程不连续,称为中线断链,应作断链处理。

纵横断面测量:

纵横断面测量是在水准测量和中线测量之后进行,根据控制点的高程,施测线路中桩的地面高程,中线穿越道路、建筑物、水域、坡坎等地形变化处应加桩。横断面测量是测量垂直于线路中线方向的地面高程。横断面测量后按一定比例绘制纵横断面图。

考试样题 简答题: 1.地下管线的实地调查方法有哪些?

地下管线实地调查有测井法、探测法和坑探法。测井法是量取检修井面到管外顶和管内底、沟内底的埋深,量取井中心到管中心线的偏距。

探测法是利用地下管线探测仪,探测各种管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及埋深。坑探法是通过开挖进行实地调查和量测。

2.简述市政工程建设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任务及作业流程。

见分析要点:测量任务及作业流程。

3.简述在市政工程中线测量中中线断链的定义及处理方法。

在中线测量中,由于分段、局部改线等原因,造成中线里程不连续,称为中线断链。

当断链靠近线路的起、终点时,可将断链点移至起、终点。断链不应设在建(构)筑物上和曲线内,宜设在直线段的整里程桩处,实地应钉断链桩,桩上注记线路的来向、去向里程和应增减的长度。断链应在各有关资料和图表中注明。

第五篇:大地测量和海洋测绘案例分析(讲稿2)

“2009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大纲”

(第三科目 测绘案例分析:第一篇大地测量及第十篇海洋测绘) 注册测绘师资格考前培训辅导

(讲稿)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孔 祥 元

电话:13971240804 E-email: XYK1940@126.COM

第三科目 测绘案例分析

【考试目的】

考察测绘专业技术人员运用《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测绘综合能力》科目在实务应用时体现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实际执业能力。

【考试内容】

本科目考试内容参照《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和《测绘综合能力》两个科目的大纲,考试试题的模式参见考试样题中的案例分析题。

考试样题

《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和《测绘综合能力》科目采用以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为代表的客观型试题。《测绘案例分析》科目采用案例分析题为主的主观型试题。

第一部分

辅导教材案例解读

21

22

23

24

25

26

27

第二部分补充案例介绍

一、单选题( 10x2 = 20 分)

1.从1978 年开始至今,美国所发射的 GPS 卫星中, ( )不是 GPS 工作卫星。

A . Block I1

B . Block 11 R

C . B L ock 1

D . B L ock 111 2 .在 GPS 测量中,对于GPS 卫星钟误差的消除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忽略卫 星钟的数学同步误差 B .通过站间求差来消除 C .可从 IGS 发布的产品中获取 D .忽略卫星钟的物理同步误差

3 . VTEC 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 .卫星高度角 B .地方时 C 太阳活动情况 D .测站地理位置

4 .电离层延迟改正方法中, ( )的改正效率最高。

A . Klobuchar 模型 B . Bent 模型 C .双频改正 D .实测模型改正

5 .关于卫星星历误差, ( )说法是错误的。

A .对于单点定位来说,忽略广播星历中的卫星星历误差的影响

B .为了提高单点定位的精度,使用精密星历来消除卫星星历误差的影响

C .对于 DGPS 来说,使用基准站发出的差分改正数来减弱卫星星历误差的影响

D.对于相对定位来说,可以完全消除广播星历中的卫星星历误差的影响

6 .下列重建载波方法中, ( )不能获得全波长载波相位观测值。

A .码相关法

B .平方法

c .互相关技术

D . z 跟踪技术 7 (

)不是 GPS 系统主控站的主要作用。

A.根据监测站的观测数据资料,计算并预报卫星轨道和卫星钟差 B.负责管理和协调 GPS 系统各部分的工

C.作当卫星出现故障时,负责修复或启用备用件以维持正常工作

D.根据监测站的观测数据资料,计算并预报卫星星历、卫星钟差和电离层延迟的改正数 8.下列方法中,()不能用于探测与修复周跳。. 28

29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l 0 x2 = = 20 分)

l ----5 CDACD

6--- 10 BDBAC

二、多项选择题( 5 x2 = 10 分)(多选、少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 BC

2 . AE

3 . BC

4 . ABE

5 . AE

三、填空题( 10xl = = 20 分) 1(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部分) 2(与卫星有关)、(与传播路径有关)和(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

30

3.( CA )、( P2 或 P2 – P1 )、( L1 或Q1)和( L2 或Q2)。 4 . ( 4 . 8 或 l5 √X√√√

6 - 10 √X√XX

五、简答题( 5 X5 = 25 分)

1 . GPS 测量中,消除和消弱多路径效应误差的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选择合适的站址,选择合适的接收机,适当延长观测时间 2 , GPS 接收机是如何利用测距码测定卫地距的?

31

32

第 10 章海洋测绘

第一部分

辅导教材案例解读

33

34

35

36

37

38

第二部分

补充案例介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不答或答错不得分。) 1.海洋重力测量,求出( ),进而计算出大地水准面差距,对确定大地测量基准和研究地球形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a.重力平均值,b. 重力正常值,c. 重力异常,d. 重力极值

2.( ) 为海洋面与椭球面向径之差。

a. 海面,b. 海面地形,c. 海底地形,d. 海面高度 3.( )为平均海面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a. 海面,b. 海面地形,c. 海底地形,d. 海面高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符合题意的答案,错选、漏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4.海底地形测量,要进行(

)。

a. 海岸或海底平面、高程控制测量,b., 海底地物探测,c. 海底地貌的探测,d.陆上地貌探测 5.海图的内容的主要要素为(

),航行障碍物,助航标志。 a. 海岸,b. 海底地貌,c. 水文及各种界线,d.陆地交通线网

6.海洋控制测量可以为海底地形测量和海上或水下工程作业高精度定位提供控制基础,可以对(

)、进行动态监测,为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科学依据。 a. 大地构造运动,b. 地壳升降运动,c.潮汐,d. 地震、火山活动

3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测井安全操作规程下一篇:成果统计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