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雄女侠秋瑾观后感

2022-09-24

第一篇:竞雄女侠秋瑾观后感

竞雄女侠秋瑾_观后感

她的名字我很喜欢——秋瑾。藏着一丝女人的温柔、带着一股巾帼的霸气、承着一段屈辱而又壮烈的历史。

一开始的画面让人有点紧张,但她的装扮让我觉得很舒服——很有女人味,自信的、勇敢的女强人的味道。以前对她没有过多的了解,只是偶尔会听到这个名字,也只是觉得她一定拥有一段非同寻常的人生。竞雄女侠——从这里开始,我对这位女性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不缠足,和哥哥一起读书、习武,她从小就反对封建礼教,追求男女平等。婚姻的失败促使她远赴日本留学,期间她认识了徐锡麟、陈天华等一干志同道合的好友,成为了一名革命者。日本也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虽然我们之间有过不堪的历史,但那里还是有我喜欢的东西,明治维新也是其中的一个。原来只知道孙中山在那里兴起了同盟会,却不知道秋瑾在那里创办报刊、反对日本文部省颁布《清国韩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率领同学回国。她的爱国情怀和胆量让我很佩服,她的“吃我一刀”更让我对这位女性产生了敬意。

回国的她依旧投身于革命事业,在国家和家庭之间,她终于还是舍小家而顾大家。与家人脱离关系的她内心要承受多少的痛苦,我们永远都数不清楚。“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她表现得像个勇士。然而尽管她这样地抛头颅洒热血、舍弃孩子舍弃家庭,但她还是无力改变中国的现状。“秋风秋雨秋煞人”的悲情真让人惋惜,但她还是影响改变了许多人。

我真害怕她生活的那个年代——各种的不平等——平民和官府之间,男人和女人之间,国人和洋人之间。。。。。。我是一名女生,我觉得我们所有的女性都应该感谢秋瑾,如果不是她勇敢地站出来,如果不是她为了我们女性的平等而斗争,也许,我们从刚出生就不被宠爱;也许,我们还得缠着又臭又长得裹脚布,等皮烂了骨头变形了就只为别人夸一句:这姑娘的脚好小;也许,我们还为自己“女子无才便是德”而感到骄傲;也许,我们做着别人的小妾还只能说这是别无选择。。。。。。这一切都应该感谢这位女侠——秋瑾。是她不懈地为我们的平等而斗争,才有了更多人的反抗,才有了平等的今天。

许多人都说在动荡的年代才能出现这样的巾帼。我不知道它正确与否。说句心里话,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像秋瑾那样那么敢为天下先的人。原来觉得国家大事,我一个弱女子帮不上什么忙。但是认识了秋瑾,我觉得我身体里爱国的热血又翻滚了一遍。我也有着强烈的爱国的情怀和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愤愤不平。也许这不是一个需要那么多人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但是我懂了,无论哪个年代,都需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决心。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形势政策课会让我们观看这样的一部电影——它冲击了我们的心灵,激起了我们对国家历史、形势政策的热情。

最后,话题还是回到这个让人敬佩的女侠——秋瑾——她的一生都在冒险,即使她的一生很短暂瑾本身而言是有着一种追求精神层面的演绎了,但对于秋瑾身上的文雅气质以及秋瑾所处的时代特色,还是比较欠缺的。电影中的表达方式上,明显不是记流水账一种形式,黄奕塑造秋瑾在形象上有其侠而缺其雅的痕迹。

另外,就是秋瑾作为一个弱女子,要打破所处封建礼教思想的黑暗统治,缺乏勇气是难以冲破思想牢笼、打碎封建精神枷锁,况且还要去崇仰真理,追求光明和坚持男女平等,这些倘若没有坚韧的毅力或者但凭匹夫之勇的侠气是远远不够的。在影片中,黄奕的演绎的形象鲜明、也很有个性,由于电影故事本身的娱乐性,使得黄奕的表演局限在商业影片中,没有更好地舒展表演出秋瑾面对腐朽没落的社会,拥有满腔热血、一身正气和女侠气概中表现地更为深刻。

,但是也很灿烂。我喜欢、并且敬佩着她秋瑾其人,恐怕很多人并不知晓,翻翻书,才知道她就是大名鼎鼎的竞雄女侠、鉴湖女侠。恐怕,这也是导演在最终的片名前加上这四个字的原因。秋瑾之所以留史至今,既源于她为国为党的献身,也得归因于她的女性身份。民国时期,一个普通女性能够在生活的混乱中挺身而出,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所以,在辛亥革命百年的时候拍这样一部电影,很应景也很有意义,能够提供给人们一个重温历史、永不忘却的机会。而从电影的最终呈现来看,导演邱礼涛给我们带来的是一部非一般的主旋律电影,这是不同于以往诸多红色电影的特殊作品,导演为秋瑾注入了诸多现代人的思想和行为风格,让秋瑾的角色在影片中显得颇为有个性有特色。

幸的是,就在那样一个年代,有那么一批人,为了全国家人的幸福而奋斗,哪怕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只想用一己之力换全国人的美好生活。

悲哀的是,也有那么一批人,不顾他人的水深火热,只求一己之幸福,哪怕留下千古骂名也无所谓,只享受眼前的日子好过。

回到现在,看看眼前我们所拥有的,真的是太幸福了。那是以前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想都不敢想的吧。可惜,我们并没有因为物质的富裕和社会的进步而走上一条真正的幸福之路,也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反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新的烦恼又有了,一点都没有体会到现在的自己是多么的幸福。 所以,感谢这样的一部电影,能让今天的人们有一点小小的感悟。

我们今天的幸福,来自前辈的流血牺牲;今天的我们,又能给后人留下什么呢?

是不是可以少计较一些,多珍惜现在,再做一些更加有意义的事来,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一己之力?

如今秋瑾就义已经一百多年,世事沧桑,当今中国已不再是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年代。但秋瑾的精神,依然具有时代意义。她那种忧民忧国,为了祖国独立富强,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用鲜血来唤醒民众,就是一种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她作为一个弱女子,敢于如此冲破思想牢笼,打碎封建精神枷锁,去崇仰真理,追求光明,主张共和,坚持男女平等。这种敢于把自己从旧思想、旧习惯中解脱出来,是一种大胆革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她面对腐朽没落的社会,满腔热血,一身正气。为求得社会正义而奔走呼号,直至从容就义。她的女侠气概,就是正义的化身。今天的新一代,就应学习秋瑾身上的那种大无畏精神,弘扬社会正义,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继续拼搏。

满怀崇敬地看完了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作的电影《竞雄女侠秋瑾》,我的心久久不得平静。 作为辛亥革命的先驱,秋瑾出身书香世家,自小见识广博,少年时立下“国家有难,男女有责”之大志,打拳、舞刀、骑马、射箭样样精通。秋瑾号“竞雄”, 自称“鉴湖女侠”, 她不顾家人劝阻,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加入了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撰文提倡妇女解放,宣传革命,于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不久,与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分头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组织光复军。因事泄,于7月13日在大通学堂被捕。秋瑾视死如归,决不屈服,挥笔在供词上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于7月15日英勇就义在浙江绍兴轩亭口。 对于这位竞雄女侠——秋瑾,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巾帼不让须眉。”这也让我想起了曾被毛泽东评价过“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作为党的女儿,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从容不迫,坚贞不屈,表现出了一代女共产党员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里,像秋瑾、刘胡兰这样的爱国女英雄不计其数,如江姐、赵一曼等等。更有舍命堵枪口的黄继光,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正是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他们冒着枪林弹雨,浴血奋战,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作为幸福的00后,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当一名爱国爱党的好

下,作为一种基本价值、道德准则和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正在受到一些人的批判和嘲弄,必须引起国人的高度警觉。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要对爱国主义这面旗帜形成高度共识,让爱国主义成为全体国人坚决捍卫的核心价值。中国的发展就需要爱国派,爱国就是一派;不爱国,什么派都站不住。爱国不分先后,不分左右,不分上下,不分派别,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只要对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有利,都是爱国者,都是值得团结的力量;而背逆国家和民族的人,总是要被唾弃和淘汰的。

认为,首先,态度非常重要。我们的心态理当更加开放、包容、理性自信,以国家核心利益为重,热情加理性才是我们表达爱国热情的正确态度。 鲁迅先生说:“我以我血荐轩辕”。我们身上应该流淌的是爱国的热血,理性的热血,自强的热血。我们支持正义的、理性的、合法的爱国行为。

其次,方式非常重要。我们爱国,不能停留在一时的激动与热闹,而要有理性的思考和控制;我们爱国,不能停留在向空中挥舞拳头,而要转化成奋发图强的具体行动;我们爱国,不能肤浅地停留在简单的示威游行,砸几家店,抵制几件外来货,泄一时之愤恨,图一时之痛快,而应该为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努力学习,刻苦锻炼!

再者,决心非常重要。大学生是爱国的重要力量,当代大学生尤其要下定决心,把爱国热忱转化为报国之志和发展之责,对国家尽责、对社会尽责、对自己负责: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百折不挠的锐气,立足岗位、大胆创新;善于学习,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善于思考,把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摆脱传统观念束缚,为爱国奋斗事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在21世纪,在中国现在的国情中,我们如今的战争是用科技、知识、经济在打拼,不见硝烟,却激烈异常。所以说,我们当代大学生真正地爱国、报国,首先要完成的是对我们自己的武装,用知识把自己装备起来,以备日后为国出力。

当我们真正认识到这些之后,会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让我们的爱国情怀普洒在这点滴之上。课堂上,我们再也不会萎靡不振,而是会以满腔的热情来学习,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因为我们知道了学习是一种责任,它是我们“修身”课程中最基本的内容,我们会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情绪来完成我们的内容,从学习知识到学习做人,学习为国家服务。上网时,我们除了做适当的休闲外,会关心一下我们的学科、我们的专业,关注一下有什么新的研究进展和新的动向。以便到了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如鱼得水,应用自如。我们享受食物充分睡眠,是为了拥有健康的 体魄,敏捷的动作,灵敏的大脑,更高效地去完成我们的学习工作„„

时光的年轮清晰可见,记忆的轨迹宛如画卷般在眼前展开: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起,中国人民真正当家作了主人。改革开放,中国崛起,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全面飞速发展,实现了我们的伟大复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中国势必更将令世界瞩目!虽然现实不会一马平川,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挫折是对强者的历练。中国一定会战胜重重困难,创造中国奇迹!我为作一名中国人而自豪,为作一名中国大学生而骄傲! 今天,中国的大学生正在茁壮成长,与日俱增的不仅是我们的知识储备,还有我们那日益浓烈的爱国之志和永不泯灭的中华情!我们会时刻准备,准备着为爱国伟业发出我们的一份光亮,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第一篇 霹雳一声震天响,诞生中国共产党,

黑暗中国见光明,革命从此有方向。

我爱共产党,它帮我们驱走黑暗,带给了我们光明,我们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这首美丽动听的歌曲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大家都知道,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旧中国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腐败的清王朝无动于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中国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和人民大众,不甘心国家的沦亡,前仆后继地奋起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华民族从此就沦没了吗?不,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给人们送来了黎明的曙光,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从此走上了充满希望的征程。无数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大众一起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新中国的成立,千百万被奴役被压迫的劳苦大众昂首阔步揭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篇章。十年探索有波折,中国要走自己路,“八字方针”来指导,建设成就真不小。

建国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完成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新中国迅速迈入全面发展的正轨,共产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然而,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会有波折,可能走弯路,我们的党和国家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等前进中的弯路。在这关键时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传来了福音,以邓小平为首的共产党人力挽狂澜,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行了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短短2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迎来了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圆了几代人的统一梦,新中国迈入了腾飞的历史进程。当这些盼望已久的民族心愿一一实现时,亿万人民的心潮将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谁不为之高兴,谁不为之自豪呢?谁又不为拥有一个让世界括目相看的共产党而感到荣幸呢?今天,我们伟大的党已经走过了八十个光辉的岁月,八十个风风雨雨的春秋,在历史的长河中记载着共产党人近一个世纪的艰难历程。今天,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日,从冰天雪地的漠河,到阳光灿烂的南海;从璀粲夺目的“东方明珠”,到巍峨庄严的布达拉宫;从麦浪滚滚的黄河两岸,到稻花飘香的长江流域,长城内外、举国上下何处不是洋盈着欢乐的海洋,何处不是绚丽多彩的焰火照耀着节日的盛装,每个炎黄子孙无不为之激动,一脉相传的中华儿女用载歌载舞的传统高歌着党的颂歌,抒发对伟大的党向往的激情。五星红旗迎风摆,飘上国际大舞台,发展国家团结紧,和平外交放光彩。如今,历史的巨轮已经迈入了21世纪,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正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辉煌的美好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中国共产党——一个年轻而有充满希望的政党,在新的世纪,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一个新的诠释——永远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远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永远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这一切无不昭示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真理的历史见证。中国共产党——中国拥有你,有了一个光明的前程,我们拥有你,便有了一个不舍的信念、不弃的追求。我们爱党,我们爱祖国,党是灯塔,照耀着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为我们力挽狂澜,拨开迷雾照亮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指引着人民,引领着国家,从黑暗走向光明。

党的旗帜,指引着中国前进发展的方向。

我们永远忠于祖国,忠于党!

第二篇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是为了歌颂党的伟大而谱写的,真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强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繁荣与昌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和平与自由……

从建立到今天,中国共产党碰到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最终先烈们用自己的身躯扞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造就了今天。党的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永存我心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从1949年10月1开始,中国共产党又做出了一些重大的决定。在抗美援朝中,中国打败了当时强大的美国,证明了中国的强大,巩固了中国的饿国际地位。党的丰功伟绩将铭记我心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从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开始,中国在党的领导下逐渐奔向小康社会,中国人用自给自足来证明中国人的能干,用勤劳证明中国的繁荣,用智慧证明中国的灿烂文化,用科技证明中国的发展,《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不是最好的表现吗?党的所作所为将刻在我心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党,你永远在我的心中!

党,你是我的骄傲!去年在《税务报》、《大河报》等新闻媒体上先后报道了我们许昌襄县屈文亭同志的英雄事迹。2000年月日晚,几名歹徒撬开了襄县地税局征收大厅的门锁,当时屈文亭同志值班。大厅里有微机、保险柜,还有许多纳税资料,就在这国家的财产处于危险的时刻,屈文亭同志毫无惧色,挺身而出,与歹徒展开了殊死激烈的搏斗。穷凶极恶的歹徒拿着棍棒朝着屈文亭的头部、身上疯狂的猛击,他一次又一次地被击倒在地,一次又一次地从地上艰难的爬起来与歹徒继续搏斗,直到满身伤痛,昏迷不醒。事后,有的人就这样问他:“当歹徒手徒手持利器,向你击来的时候,你不怕吗?难道你就没有想到逃避到一旁,以求息事宁人吗?屈文亭同志当时的回答很简单:“我是一名党员,我怎么能那样做1“我是一名党员,”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肺腑之言,就在这一句简单的言语背后,使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所具有的坚定和勇气,也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个共产党人对党的忠心和赤诚。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我们的党在我们地税人的心中就像母亲一样伟大而又祟高。为了不给母亲的脸上抹黑,为了不亵渎母亲的尊严和神圣,当情与法、公与私、忠与孝在现实中发生碰撞的时候,我们必须选择秉公执法,牺牲亲情。这种选择看似很容易,可是在这选择的背后,我们广大的地税人,却不知道默默地承受了多少的心酸,偷偷地抹掉了多少的眼泪。您可以想象当亲戚朋友上门说情被拒绝而几乎要翻脸的时候,当嗷嗷待哺的孩子找不到收税的母亲的时候,当年迈的父母得不到儿女的照顾的时候,我们税官的心和平常人一样,在痛楚、在流泪、在滴血。亲爱的朋友们,当您在林立的高楼之间忙碌的穿梭的时候,当您在夕阳的余晖中徜徉在美丽的街心花园的时候,当您在饭后品着一杯香茶感激着这美好的生活的时候,请您不要忘记那些在税务战线上默默无闻的收税人,请您在你的脑海中腾出一点记忆,让我们自己的一份理解,一份支持,去记住那一个共同的名字——党的好儿女,共和国的税官!

第三篇

一百五十余年前的中国,列强欺侵,内政腐朽,处处落后遭挨打,有多少寻求富强民主的文人志士,只身躺在了改革的道路上,多少热腾腾的鲜血把着条大道映红,千千万万个铁学男儿没有因为有牺牲而放弃革命斗争,放弃寻找民主革命的方向,放弃与生俱来的使命。终于,伟大的共产主义先行者马克思给予了他们教诲,使得麻木中的中国人看到了国家的前景和希望,寻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于是经过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之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光辉诞生,也就意味着共产主义在中国播种生根,最终走向决定性的胜利!

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诞生,也就预示着一场叱咤风云的大革命斗争。

起初我党为彻底消灭封建军阀,做到了遵循“三民主义”联合国民革命军推翻了国内军阀的统治,随之,我党又为寻求和平曾经一度放下过武器,可是我们换来的却不是和平,而是大屠杀。所以我们长了记性,认识到要建立民主共和的新中国。就只有武装反抗到底。抗战八年,解放战争,正是我党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存人失地,人地皆失;存地失人,人地皆存。”我党正是以无数条生命换来了最终所要得到的代价。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觉遵守各国领土完整和行事主权,为实现世界和平,又向各国伸出援助之手,在党内混乱的十年中,及时纠正了革命错误,并确立了改革方针,定期做好每一个五年计划推动实现改革开放政策和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且细说近十年来是我国由20世纪转向21世纪的伟大十年,不论是从军事、经济还是科技、文化上都是有重大突破的,服务三农。改组服务性政府也都成为重要任务,教育上又施行免除学杂费用并两免一补贴、蛋奶工程等惠民政府,认真落实完善农村改革开放与跨越式发展。

在此期间,我国、我党所面临的困难也是险要重重,天灾人祸、贸易逆差、金融危机,千难万险呀!但是我党我军都毅然站在了第一线,与在南京行抗争,争分夺秒,极大减少了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在经济风暴中,又以不变顺应万变,认真出行对策,并向其他各国伸出援助之手,共度难关,是中国的外汇储备成为世界先锋。在对待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实行一国两制战略方针和“自古中华本一家”政策,为维护民族团结与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党的丰功伟绩永远雕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也雕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党啊!您是一盏明灯,永远照亮我们前进的路;党啊!您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哺育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们,我们要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以优异的成绩,为党争光,为党添彩!

一百五十余年前的中国,列强欺侵,内政腐朽,处处落后遭挨打,有多少寻求富强民主的文人志士,

只身躺在了改革的道路上,多少热腾腾的鲜血把着条大道映红,千千万万个铁学男儿没有因为有牺牲而放弃革命斗争,放弃寻找民主革命的方向,放弃与生俱来的使命。终于,伟大的共产主义先行者马克思给予了他们教诲,使得麻木中的中国人看到了国家的前景和希望,寻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于是经过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之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光辉诞生,也就意味着共产主义在中国播种生根,最终走向决定性的胜利!

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诞生,也就预示着一场叱咤风云的大革命斗争。

起初我党为彻底消灭封建军阀,做到了遵循“三民主义”联合国民革命军推翻了国内军阀的统治,随之,我党又为寻求和平曾经一度放下过武器,可是我们换来的却不是和平,而是大屠杀。所以我们长了记性,认识到要建立民主共和的新中国。就只有武装反抗到底。抗战八年,解放战争,正是我党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存人失地,人地皆失;存地失人,人地皆存。”我党正是以无数条生命换来了最终所要得到的代价。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觉遵守各国领土完整和行事主权,为实现世界和平,又向各国伸出援助之手,在党内混乱的十年中,及时纠正了革命错误,并确立了改革方针,定期做好每一个五年计划推动实现改革开放政策和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且细说近十年来是我国由20世纪转向21世纪的伟大十年,不论是从军事、经济还是科技、文化上都是有重大突破的,服务三农。改组服务性政府也都成为重要任务,教育上又施行免除学杂费用并两免一补贴、蛋奶工程等惠民政府,认真落实完善农村改革开放与跨越式发展。

在此期间,我国、我党所面临的困难也是险要重重,天灾人祸、贸易逆差、金融危机,千难万险呀!但是我党我军都毅然站在了第一线,与在南京行抗争,争分夺秒,极大减少了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在经济风暴中,又以不变顺应万变,认真出行对策,并向其他各国伸出援助之手,共度难关,是中国的外汇储备成为世界先锋。在对待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问题上,实行一国两制战略方针和“自古中华本一家”政策,为维护民族团结与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党的丰功伟绩永远雕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也雕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党啊!您是一盏明灯,永远照亮我们前进的路;党啊!您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哺育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们,我们要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以优异的成绩,为党争光,为党添彩

第二篇:《鉴湖女侠秋瑾》讲课稿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秋瑾冲破家庭束缚、为妇女解放、民主革命而斗争等史实; 2.通过对鉴湖女侠秋瑾事迹的搜集和整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对鉴湖女侠秋瑾事迹的学习,感受秋瑾的优秀品质:英勇顽强的斗争毅力,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

二、教学过程:

各位同学,大家好!(第一张幻灯片)

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浙江历史名人,绍兴的同学应该比较熟悉,那就是清朝末期在轩亭口从容就义的女革命家。

问:谁呢?

(第二张幻灯片:秋瑾像)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后来还起了“竞雄”、“鉴湖女侠”等字号。华夏民族,人杰地灵,浩浩荡荡五千年中不乏许多优秀的奇烈女子。但就近代以来,称得上女中英雄的第一人,当是浙江女子秋瑾。

问:那么,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她呢?

这要从秋瑾小时候说起。

(第三张幻灯片)1875年(光绪元年)11月8日,秋瑾出生于福建闽县的一个官宦之家,她的祖籍是在浙江山阴。作为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秋瑾得到了与兄长一样的读书机会,祖父秋嘉禾专门请了城里最有名望的先生教其读经诵史、写诗填词。兄妹之中,秋瑾天资最高,能够过目成诵,11岁时,就能作诗,颇得祖父的钟爱。

当时秋瑾的祖父作为清政府的地方长官,必然要与飞扬拔扈的外国侵略者打交道,而且经常遭受凌辱,便总是会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中,在家人面前流露出心中的不平和怨恨。(点击)特别是1884到1885年的中法战争期间,法国侵略者的烧杀抢掠,这些发生在身旁的事件,像怒潮翻滚的大海,一次次冲击着秋瑾。她曾对母亲说 :“红毛子这样嚣张厉害,如此下去,中国人定要成为他们的奴隶的!”在秋瑾幼小的心灵中,“亡国”的阴影无时不在笼罩着她,她开始注意到国家、民族前途的危险。所以,她立下志向:要成为一个文武双全、有勇有谋的人,把这些“红毛子”赶出中国去。为全中国饱受侮辱与压迫的老百姓伸张正义,谋求幸福!

就这样,在父辈及阅读的一些关于花木兰等巾帼英雄的书本的熏陶下,在学习剑术和骑马的过程中,秋瑾形成了性情豪爽、嫉恶如仇的性格。

(一)冲破礼教,留学日本

1 1.封建大家庭的桎梏

1894年,秋瑾的父亲秋寿南到湖南省湘潭县做官,秋瑾一家也随同定居在此。这时秋瑾已是一个待守闺中的大姑娘了。(第四张幻灯片)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许于富商之子王廷钧。

问:那么,以秋瑾的见识和性格,她会乐意吗?

当然是不乐意的,而且是很不乐意。她认为还不了解对方的性情、学问,怎么能够和美地一起生活呢?这从她写的文章《精卫石》(点击)中可以看出:“有个财主苛百万,家中新发广金银。儿子今年16岁,闻言像貌可堪憎。”

问:秋瑾的丈夫长得很难看吗?

据史料记载,王廷钧要比秋瑾小几岁,从小养尊处优,好逸恶劳,终日吃喝玩乐,不读书,更不肯学习技艺,而且王廷钧“状貌如妇人女子”,这使得秋瑾大为厌恶,两人生活根本没有共同语言。秋瑾也曾尝试着逆来顺受,像一般的女子那样操持家务,伺候夫婿、儿女,老老实实地在家中终了一生。但少年时代济世天下的理想、古代先贤的事迹已塑造出一个颇有阳刚之气、胸怀男儿之志的秋瑾,这恰恰是连秋瑾本人也改变不了的事实。沉默孕育着一场场可怕的爆发,矛盾一次次地激化了。有一天傍晚,王廷钧被人拉去逛窑子、吃花酒去了,秋瑾也想出去散心,就身着男装到戏园看戏,轰动了整个北京城,结果招致丈夫的一顿打骂(点击)。吵架成了夫妻生活的主要内容。

就在秋瑾挣扎于夫家的“网罗”之时,维新变法开始了(第五张幻灯片),震撼着清朝的反动统治,动摇着使秋瑾深切痛恨的那些纲常礼教。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了支持变法的光绪皇帝,杀害了“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运动如昙花一现,中国仍然沉沦在灾难的深渊之中。也就是在这之后不久,王廷钧用钱在清政府买了个户部主事的官职,带秋瑾去北京赴任。后又赶上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点击),不得不为避难回到湖南。而偏偏祸不单行,1901年11月秋瑾的父亲病逝,秋瑾的母亲和兄弟前来湘潭投靠,并同王廷钧家合股开设了“和济钱庄”,维持生计。但是秋家对于经商完全外行,加之所托之人手脚不干净,因此,钱庄开张不到一年,本金亏折殆尽而破产。从此,秋家在政治、经济上完全衰落,一蹶不振。本来建立在“门当户对”基础上的王、秋两家婚姻,这时连最后一点共同的东西也消失了,(点击)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秋瑾在王家的寂寞和苦闷感。

2.生活中出现了曙光

1903年春天,王廷钧到北京复职(第六张幻灯片),这时秋瑾已有了两个孩子,儿子王沅德,女儿王灿芝,他们在绳匠胡同的一个四合院里住了下来。当时京城元气尚未恢复,战火后的疮痍随处可见,八国联军的罪行仍留在所有有记性的中国人心里。(点击)秋瑾不禁喟然长叹,“人生在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岂

2 能米盐琐屑终其身。”而这次来京,她结识了一位对她一生思想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朋友——吴芝瑛(点击)。

问:吴芝瑛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原来吴芝瑛是清末著名的“桐城派”学者吴汝纶的侄女,擅长诗词,且思想进步,为人热情开朗,慷慨大方。其丈夫康泉,号南湖,也是个思想开明的人物,曾设有开明书局,多与报界往来。秋瑾与吴芝瑛两人情趣相投,可以说是相见恨晚,彼此都有找到天涯知音之感,后结为金兰。在吴芝瑛的家里,秋瑾读到了一些当时出版的新报,大量的新思想使她感触很深,冲破家庭追求新生活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这时她写的一首《满江红》(点击)充分体现了她的苦闷徘徊。其诗曰:„„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清衫泪!

秋瑾决心去日本留学(第七张幻灯片)。王廷钧知道后大为吃惊,百般阻挠。他不但没有给秋瑾任何经济上的接济,相反,还把秋瑾陪嫁的财物藏了起来,企图在经济上使秋瑾无力支付学费。同时又讨好地给秋瑾买字画、买衣服,并让两个孩子缠住秋瑾,希望秋瑾打消去日本的念头。但这反而使秋瑾同王廷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也使她感觉到“革命当自家庭始”。她坚决而机智地冲破了丈夫的重重阻拦,把一些首饰变卖掉,终于凑够了一些必要的款项。 3.飞向新天地(点击)

1904年6月28日,秋瑾与日本友人服部繁子结伴,离开北京到塘沽,登上一艘由日本人租借的德国客轮“独立号”,东渡日本。

问:那么,秋瑾到日本后,准备学习什么课程呢?

她曾和朋友吴芝瑛谈过:“她不学师范,不学医学,因为她认为这些学科,不能增长她救国家二万万女同胞的本领,她打算多看看清政府禁止阅读的书,多考查外边情况,多结交热血朋友。”她说:“此去东瀛,吾当检验其政治、听其学说,只在为我华夏民族寻一条出路,非为个人计也 。”按当时的通例,秋瑾先进入中国留学生会馆所设立的日语讲习所补习日文。每天她顽强苦读,毅力惊人,别人都已熄灯就寝,她仍写作、阅读到深夜,每每写到沉痛处,捶胸痛哭,愤不欲生。现收入《秋瑾集》中的诗文,很多是这个时期写的。

4.踏上革命之途(第八张幻灯片)

在紧张艰苦学习的同时,秋瑾还尽一切可能积极参加中国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每次活动秋瑾还会登台演讲,慷慨陈词,宣传革命,提倡反清。这样不久,秋瑾便成为中国留学生中人人皆晓的人物。与此同时,秋瑾还结识了很多进步青年、革命志士,如鲁迅、宋教仁、何香凝等。

(1)为妇女说话(点击)

其间,秋瑾与留日女学生陈撷芬一起改组 “共爱会”,进行妇女解放活动的

3 宣传。她们提出“反抗清廷,恢复中原”的口号,并纷纷表示,万一战争爆发,妇女就应像日本赤十字会那样,进行救护伤员的工作。“共爱会”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一个妇女革命组织。

(2)始入三合会(点击)

后来,秋瑾还加入了冯自由在在横滨组织的三合会。 问:那么,这个三合会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呢?

三合会是历史上著名的反清秘密组织,始创于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入会时要举行秘密而复杂的仪式,要把头放到一把钢刀上宣誓,还要跳火盆,饮鸡血酒,会员之间说话,走路都有暗号。1904年10月下旬秋瑾加入,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点击)由某人拿出一把明晃晃的钢刀,依次架到参与者脖子上,问“你来做什么?”当轮到秋瑾的时候,秋瑾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我来当兵吃粮!”再问“你忠心不忠心?”“如果不忠怎么办?”秋瑾很流利地回答道“上山逢虎咬,出外遇强人。”等所有人都宣誓完了以后,冯自由拿出一块白布,与另一个人各牵一头,把它打开。这块六七尺长的白布上写着(点击)“翻清复明”四个字,冯自由示意众人俯下身子,依次从白布下面穿过。然后他又在屋里点起一堆火,让每个人从火上跳过去。

问: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些动作表示宣誓者忠心耿耿,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然后分别刺青,又杀了一只大雄鸡,把鸡血倒在酒碗里,大家共饮鸡血酒。直到这个时候冯自由方才笑着开口道:“你们现在都是进入’洪门‘的人了,洪门天地会又叫‘三合会’,即合天、合地、合人的意思,会里对弟兄之间的见面、问话、答话、交往都有规定。我们还要有三个负责人。分别为洪棍(掌门人)、纸扇(军师)、草鞋(将军)。”

问:请同学们判断一下,秋瑾会负责什么呢?

冯自由说:“秋瑾热心革命,交友广泛,有利于发展会员,纸扇一职最适合。”说完,拿出一把白纸扇和一颗扇坠,递给秋瑾,说这是接头时所用信物。

问:不知道同学们听了之后感觉三合会这个成立仪式有种什么味道呢? 从仪式和该组织的宗旨“推翻清朝,恢复中华”来看,三合会应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但是现在实质上的三合会已经不存在了,一般用来泛指由华人组成的黑社会犯罪组织。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模仿哦!

(3)继入光复会

经过大约半年的艰苦学习,秋瑾于1905年初在日语讲习所毕业,报名转入东京青山实践女校清国女子速成师范专修科学习。乘假期,秋瑾为了筹措继续留学所须的经费,也为了探望离别已久的亲人,动身回国。秋瑾先到了上海,经人介绍又认识了蔡元培、徐锡麟,并加入了上海光复会(点击)。这使秋瑾在反清革命的道路上又大大跨进一步。

4 3月初,秋瑾才回到绍兴老家福金山下的和畅堂。(点击)当秋瑾穿一件紫色白条子和服,腰佩短刀,头发盘顶走进家门时,弟弟秋宗章竟认不出她了,母亲望着女儿平安归来喜出望外,流出了激动的眼泪。看着年迈的母亲,秋瑾不禁泪流满面。但是为了日被疮痍的国家,她又不能安居家中,膝前尽孝。她向母亲诉说了留学的情况。天下有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子女?秋老夫人眼见女儿家庭不和,只身远游,心中已经十分痛惜,听说秋瑾还将东渡时,尽管家中拮据,她还是典卖许多衣物,为秋瑾凑了几百两银子,让她继续去日本就学。

(4)又入同盟会

5月,秋瑾又乘船再赴日本。这所青山实践女校校规很严,单独外出或单独与人会见,必须有保证人,这给秋瑾联络革命同志带来很多不便,为了在学习同时进行革命工作,秋瑾坚持住在留学生会馆,每日奔波好几里。而且由于经济上得不到充分的接济,秋瑾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出门总是步行,要知道,秋瑾同当时中国其他汉族女一样也是缠过小脚的。她从来“不多用一分钱”,把除了交付学费和伙食费之外的钱,大部分用来购买必须的参考书籍。紧张的学习、严格的校纪和清贫的生活,这一切都没有减弱秋瑾对祖国命运和革命事业的关注。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孙中山先生在东京立了同盟会。极大地激发了留日学生的革命热情。秋瑾经冯自由介绍于8月份也加入了同盟会(点击),并在黄兴的寓所中庄严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渝此,任众处罚!”秋瑾成为浙江籍留学生中加入同盟会的第二个人。她立场鲜明,斗争坚决,又是光复会会员,因而被推举为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这是秋瑾在革命道路上又跨出的重要一步,从此她把自己同中国民主革命的事业自觉地联系在一起。

(5)义不受辱(点击)

同盟会的成立使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政府对此极为不安,要求日本政府驱逐留日的革命党人,并限制留日中国学生的活动。1905年底,日本政府根据清政府的要求,颁布了《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秋瑾组织留日中国学生进行游行示威,并组织敢死队与日本政府交涉,最终迫使该规则没有执行。

1905年底,秋瑾怀着“成败虽未可知,然苟留此未死之余生,则吾志不敢一日息也”的坚定决心,对未来革命事业的期待,毅然回到苦难的中国(第九张幻灯片)。

(二)回国办报,呼吁女权

问:大家还记得我之前介绍秋瑾的一些字号吗?有一个是“竞雄”。为什么秋瑾要起这样一个名字呢?

“竞雄”即与男人竞争。这跟少年时代就奔放不羁、留学日本时耳濡目染“男女平权”是不无关系的。这些都使秋瑾能够大胆地进行争取男女平等、妇女解放

5 的斗争。秋瑾曾在留日期间发表过《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点击)等文章,详尽地揭示了中国广大妇女所遭受的种种痛苦和耻辱,使人读后触目惊心。以下是部分选段:

唉!世界上最不平的事,就是我们二万万女同胞了。从小生下来,遇着好老子,还说得过;遇着不讲情理的,满嘴连说:“晦气,又是一个没用的。”恨不得拿起来摔死。总抱着“将来是别人家的人”这句话,冷一眼、白一眼的看待,没到几岁,也不问好歹,就把一双雪白粉嫩的天足脚,用白布缠着,连睡觉的时候也不许放松一点,到了后来肉也烂尽了,骨头也折断了,不过讨亲戚、朋友、邻居们一声“某人家姑娘脚小”罢了。这还不说,到了择亲的时光,只凭着两个不要脸媒人的话,只要男家有钱有势,不问身家清白,男人的性情好坏、学问高低,就不知不觉应了。到了过门的时候,用一顶红红绿绿的花轿,坐在里面,连气也不能出。到了那边,要是遇着男人虽不怎么样,却还安分,这就算前生有福今生受了。遇着不好的,总不是说“前生作了孽”,就是说“运气不好”。要是说一二句抱怨的话,或是劝了男人几句,反了腔,就打骂俱下,别人听见还要说不贤慧,不晓得妇道呢!诸位听听,这不是有冤没处诉么?还有一桩不公的事:男子死了,女子就要带三年孝,不许二嫁。女子死了,男人只带几根蓝辫线,有嫌难看的,连带也不带,人死还没三天,就出去偷鸡摸狗,七还未尽,新娘子早已进门了。上天生人,男女原没有分别。试问天下没有女人,就生出这些人来么?为甚么这样不公道呢?

(点击)但是从此以後,我还望我们姐妹们,把从前事情,一概搁开,把以後事情,尽力作去。老的呢,不要说“老而无用”,遇见丈夫好的要开学堂,不要阻他;儿子好的,要出洋留学,不要阻他。中年作媳妇的,总不要拖着丈夫的腿,使他气短志颓,功不成、名不就;生了儿子,就要送他进学堂,女儿也是如此,千万不要替他缠足。幼年姑娘的呢,若能够进学堂更好;就不进学堂,在家里也要常看书、习字。有钱作官的呢,就要劝丈夫开学堂、兴工厂,作那些与百姓有益的事情。无钱的呢,就要帮着丈夫苦作,不要偷懒吃闲饭。这就是我的望头了。诸位晓得国是要亡的了,男人自己也不保,我们还想靠他么?我们自己要不振作,到国亡的时候,那就迟了。

这一篇篇宣传妇女解放的文章,秋瑾回国后仍打算续写,她决心创办一种文字通俗、便于更多妇女阅读的《中国女报》。办报需要钱,秋瑾四处奔走,多方募集,但响应者寥寥无几。秋瑾不得不采取最后一个办法——到夫家筹款。当时王廷钧仍在北京,她的公公见秋瑾突然远道而来,以为她是穷途末路,回心转意了。为了使秋瑾与王廷钧重归于好,还破例交给秋瑾一笔数目可观的钱,希望能使她在王家安心地相夫教子。几天之后,秋瑾利用看戏的机会溜走了。并留下书信与家人诀别,声明脱离家庭关系,其实是秋瑾恐怕革命会株连家人。(第十张幻灯片)

6 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在上海创刊。《中国女报》的封面上,中间从右上方向左下方斜写着“中国女报”四字,右下方的空白处画着一个妇女,双手高擎着一面旗帜,象征着妇女的团结和战斗。《中国女报》一出版就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文化的妇女争相传阅,没文化的妇女也设法请别人念给她们听。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报上的文章,还展开辩论。但是,《中国女报》第二期出版后,由于经费奇缺和销路不广,被迫停刊。却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组织起义,血洒刑场

1.大通学堂——浙江革命的摇篮

(第十一张幻灯片)1907年,秋瑾应邀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大通学堂全名“大通师范学堂”,是1905年由徐锡麟、陶成章等创办的,是借清政府废科举、办学堂之机,以办学掩护革命活动的基地。秋瑾主持大通学堂之后,首先努力整顿学堂,加强内部团结。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她就起床,骑马赶到了学校。用激越的号声把学员从床上唤起,接着,各教官整理队伍,由秋瑾检阅,然后两分队散开,进行跑步、对打,卧倒,瞄准等训练。后来有学生回忆说:“当时起床、熄灯、上课、下课都用步号,清越可听。催起号角一鸣,立即把被褥捆好,鞋子一律放在门外,不得在室内穿脱,除星期日外,每天第一课起,三课兵式体操要跑到几里路外大校场去操练。有时晨露未干,青草没胫,教师喊五百、六百米远卧倒,预备放,学生不问马尿牛粪,毫不犹豫卧倒下去,并假想敌人在前,眼亮手准地动作起来。„„”严格认真的训练使学员很快掌握了基本的军事知识,为日后组织武装起义打下了必要的基础。秋瑾以大通学堂为中心据点,在新军和浙江一些学堂中积极联络、组织和训练各地会党,积聚革命力量,发展革命组织。在萍浏醴起义失败后,秋瑾与徐锡麟密谋发动皖浙起义(点击)。

2.风云突变,兵围大通

然而,正当秋瑾积极准备一切即将就绪时,却传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并被杀害的消息(第十二张幻灯片)。秋瑾手拿报纸,长久地凝思,为失去革命同志而低声悲泣、茶饭不思。有人劝她暂往别处避祸,但秋瑾却借用佛教中的语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怕死就不会出来革命,革命要流血才会取得成功。如满奴能将我绑赴断头台,革命至少可以提早五年。今天,我们女子参加了革命,却还没有流过血,那就从我秋瑾开始吧!”这一番慷慨凛然的话语,那份对未竟事业的执着与炽热,还有她那颗与男子同样好强、果断、智慧的心灵,让许多革命党人、留学归国学生感动不已。也许只有在这个时刻,他们中的许多人才真正了解了秋瑾,领略到传闻中潇洒不羁的鉴湖女侠忧国忧民、不让须眉的风采。秋瑾组织大家掩藏枪支弹药,又在(点击)和畅堂的家中密室里烧毁了大量秘密文件,然后命令学生各自回家,自己一人留守大通学堂。7月13日下午,(点击)清兵包围了大通学堂,秋瑾被捕。

7 3.生命火花,心向未来

秋瑾一被带到府衙就接受了三堂会审(第十三张幻灯片)。绍兴知府一心想要谋害秋瑾,而山阴县令李钟岳却对秋瑾同情有加,他爱惜这名有才气有勇气的女子,他让秋瑾坐在椅子上,秋瑾向这位父母官讲了自己的家庭、婚姻和留学日本的经过。当李钟岳问她有什么话想留下时,(点击)秋瑾在纸上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作为自己交给清政府的唯一的“笔供”,也以此表达自己对革命失败的惋惜,对祖国命运的担忧,从此再也不肯写什么了!李钟岳看得一片黯然,当晚向知府禀明秋瑾之案无凭无据,不该定罪。然而一定要置秋瑾于死地的知府竟立即起身前往杭州,向浙江巡抚谎称秋瑾已伏案认罪,立时得到了就地正法的手谕。7月15日凌晨三点到五点,一夜未眠的李钟岳来到大牢,秋瑾从容静气地对父母官提出了三项请求(点击):一,让我写信跟亲友告别;二,临刑时不许脱我衣带;三,死后不许枭首示众。李钟岳慨然应允了后面两个请求。秋瑾不再坚持,带着脚镣从牢房中出来被带到轩亭口,从容就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位为民族解放和妇女解放英勇斗争的战士,就这样怀着对革命未成、壮志未酬的遗恨,结束了短暂、然而却光辉的一生。这时她年仅32岁。

(第十四张幻灯片)如今,风景宜人的西子湖畔,有一个小巧玲珑的“风雨亭” ,它背山对水,装点着周围碧水青山的优雅。各方的人们到西湖都要来这个小亭子里坐坐,欣赏那份平静的美好,享受自己恬淡的自由。知道的人明白,这里葬着一位民主革命的女英雄。她,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普通女子中的一个,她,又绝不属于那千千万万之中,也正是为了那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她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心中的自由。

最后,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是电影〈竞雄女侠〉中的一个片断,让我们共同去感受一下秋瑾作为一名女英雄的内心世界。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

第三篇:绍兴秋瑾故居

绍兴秋瑾故居、纪念馆

各位游客欢迎参观秋瑾故居。

秋瑾故居原是明朝神宗时大学士朱赓别墅的一侧桂花厅,后秋瑾祖父秋嘉禾告老还乡后典入此屋,取王羲之《兰亭序》中“惠风和畅”之意而改名为“和畅堂”。此建筑背靠塔山,三开间宽五进深,虽间进狭窄但充分利用了山势,一进比一进高使房屋显得明亮而宽敞,真正体现了古人花园式风雅与文人清淡之风格。故居于1957年对外开放,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正门口悬挂的“秋瑾故居” 匾额,系秋瑾同时代的革命家何香凝女士所题。门斗西侧是秋瑾参加革命后招待革命党人的客房,战友王金发就曾在此居住过,现在辟为序厅。

绕过隐门来到第二进“和畅堂”。此间是整座建筑中心,是家族举行重要仪式之所。东首有两间:里一间为两层小楼,底层是秋瑾的卧室兼书房。此屋正中悬挂秋嘉禾的对联:云喷笔花腾虎豹,风翻墨浪走蛟龙。侧有秋瑾归国后所拍的男装照片一张及龙泉剑一把。在床后还有个密室,这是秋瑾当年存放枪支及密秘文件之所,秋瑾被捕后,清政府几次来搜寻秋瑾的“匪证”,都因其隐秘而不获。临窗的书桌上还保留着秋瑾在就义前所起草的《光复军起义稿》及她所使用的文房四宝,一切如旧,可故人已长辞!外一间为餐室,摆设非常简单却有一个秋瑾的至爱,那是其盟友吴芝瑛女士所赠的对联:英雄尚毅力,志士多苦心。当时秋瑾要摆脱她所憎恨的婚姻生活,又要告别两个年幼的儿女只身前往日本,前途未落时,这句鼓励的话多少都能坚定了她前进的步伐。西首一间是会客室,这是秋瑾召开革命会议的场所。

走过退堂来到第三进。正中间是小堂前用来接待内眷之用。东首是间书房,西首是秋瑾哥嫂秋誉章与张淳芝的卧室。秋誉章曾加入过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担任过大通学堂的历史、地舆教员。秋瑾去日本留学时曾多次得到他的资助与鼓励,他支持并参与秋瑾等组织的革命活动。在秋瑾就义后冒险为她收尸与安葬。张淳芝与秋瑾感情深厚,在秋瑾经费困难时,不光变卖自己的首饰还把秋氏家传《又补斋》图集变卖以资助秋瑾从事革命活动,在大通事发前夕四处借钱劝说秋瑾离开,可一心想以鲜血唤起人们对革命注意的秋瑾却将这笔费用作为战友的安置,自己束手就擒慷慨就义。

第四进西首为家塾,悬挂秋学礼对家人的遗训:善读书,天妄求;可以安贫,可以乐道。体现了古代万品皆低下唯有读书高的儒家清高。东首是秋瑾父母的卧室。父秋寿南曾中过同治举人,后又久试未中,应聘于台湾抚案,后居台不久,又因劳绩被提升为直隶知洲,但因“以贫不能具厚赂,任部胥操纵”,而被分签

到湖南,后病逝于桂阳知洲任内。

第五进为厨房,是秋瑾得知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后连夜焚烧文稿之处。 后靠塔山的花园是秋瑾少女时期练剑习武之所。

秋瑾故居就参观到此,请往纪念馆继续参观!

欢迎各位游客参观秋瑾纪念馆。

秋瑾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光复会成立100周年而开辟的,整个纪念馆是依附故居的侧厢房而建立的。馆内陈列着秋瑾生平事迹展,共分为三个部分,通过丰富翔实的实物、手迹、照片、文献等,向游客展现秋瑾的一生,从而使大家对秋瑾有更深切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部分:民族危机中觉醒

秋瑾于1875年出生于福建。清末的厦门在《南京条约》下已是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从小秋瑾就看见外国传教士肆意欺压中国百姓,常冲进县衙对官吏指手划脚,而清朝官吏却一副唯唯诺诺的媚态。祖父一生都在福建做官,他是个非常开明的官吏,虽在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风气下还是让秋瑾和兄长们一块读书识字,同时刚正不阿、清廉的祖父常在家怒斥洋人与官吏的无耻,这也激发了她的爱国之心。小时秋瑾曾愤恨地对母亲说:“红毛人对我们这样厉害,我们中国人是他们的奴隶吗?”1890年祖父看不惯政府的腐朽,毅然辞官归故里并典下此屋,从此全家迁居于此,而此时的秋瑾已有“天生男女原无别,岂独男儿气概雄!”的意识,所以不拘世俗跟表兄学拳棒、剑术和骑马,这也更形成了她“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激烈性格。后父亲秋寿南因“以贫不能具厚赂,,被胥吏操纵受贿”而被签发到湖南,认识了当地富豪王黻臣。王家因慕秋寿南的权势又听说了秋瑾的美貌与才识,前往秋家提亲,这便造成了秋瑾一生不幸的婚姻。对生活充满憧憬的秋瑾婚后发现丈夫王子芳是个“不学无术、典型的纨绔子弟”后甚感失望,在写给其兄秋誉章信中感叹到“琴瑟相异,同调无人”!婚后一年,1897年生下儿子王沅德后,王子芳捐官“工部主事”携秋瑾前往北京以谋发展。而此时的北京正处于动荡不安之期:八国联军侵华,慈禧竟不战而西逃,王子芳不得已带秋瑾回湖南。此时秋瑾虽深束闺阁,但在忧国之心下读了诸如《革命军》、《浙江潮》等民主革命思想的书刊,在钦佩志士誓死挽救中国的同时,也更担忧起中国的前途“幽燕烽火几时收?”“可怜今日我中国的同胞啊?遭压力受苦恼,国贫民病真堪忧!”1901年,清政府签下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战事结束,王子芳回京复职。这次的回京是秋瑾人生的转折点“吾自庚子以来,已置吾生命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也”。同时她结识了丈夫的同僚廉泉之妻吴芝瑛女士。吴芝瑛安徽桐城人,善书法,广交际,她思

想倾向于维新,发起“妇女谈话会”鼓励女子接触世界,她的思想对秋瑾革命前期影响颇深。通过她的介绍,秋瑾有机会和一些进步人士交往,开阔了眼界,而且结识了京师大学堂日本总教习服部宇之吉之妻服部繁子。当时日本是很多革命党人聚集和学习的地方,而秋瑾一方面厌恶自己的家庭,另一方面在维新思想影响下非常渴望能以已之力寻求救国之路,从而产生了去日本的想法。可当时出国都是清政府官派的高官子弟,根本轮不到一个平民女子,但秋瑾却冲破种种阻力在服部繁子的陪同下去日本自费留学!秋瑾来到日本后引起了极大的震惊,天津《大公报》等报纸都给于了头版大幅报道“彼国妇人无不向学,我国女子对之,实深惭愧”!

第二部分:民主革命的英杰,妇女运动的先驱

到日本后秋瑾入读东京实践女校,课余秋瑾进入中国留学生会馆所办日语讲习所学习日语,仅三个月就能熟练讲日语。在日本东京与陈撷芬组建“实行共爱会”旨在“反抗清政府,恢复中原,主张女子从军,救护受伤战士„„”。她积极参加演说练习会,并作激烈演说,还被推举为会长。

1905年回国筹措学费与省亲时受下田歌子之托,回国招生,这就是她所撰的《招生启事》。同时在自己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资助了在日为夫所弃的蔡姓女同胞回国学艺自立,以至返日时只能搭三等舱,不幸触暑大病一场,可见其艰辛!回国期间她通过陶成章的引见,分别在上海爱国女校谒见光复会会长蔡元培、在绍兴东浦的热诚小学拜见了徐锡麟,这使她更了解了国内形势,并由徐锡麟的介绍参加了光复会。再度返回日本后,在冯自由的介绍下与孙中山先生相见,倾谈之下不由为孙的思想与气概所折服,从而加入了同盟会并被推举为评议部评议员兼浙江省主盟人。此时的她雄心万丈:“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1906年底清政府看到海外日益壮大的反清势力,勾结日本政府对留学生预以镇压与遣散,而日本为了扩大在华势力,颁布了旨在限制中国留学生革命活动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规则一出引起一片哗然,中国留学生举行了大规模抗议活动,却丝毫不能改变日本政府态度,陈天华自感救国无望而蹈海自尽,这更引起了中国留学生的激愤。为此中国留学生分成两派,以鲁迅为代表认为“忍辱负重,学成归国唤起国人的觉悟”;而以秋瑾为代表的认为要斗争到底,全体撤回国以示抗议。在这种思想下秋瑾带了一部分留学生回国,她自说“不敢自居先知,然而当仁不让”,决定以自已冲破樊笼,投身革命的经历唤醒“沉沦在十八层地狱”的中国妇女加入到争取自身解放的行列,从此吹响了中国妇女向旧世界宣战的号角。回国后开始搞教育,办报纸。她曾在南浔浔溪女校任教,直接对学生进行革命思想的熏陶与精神的感化,浔溪女校校长徐自华、徐蕴华两姐妹就

是在她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她还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希望“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自己撰写了《中国女报发刊辞》、《中国女报之草章及意旨广告》、《精卫石》等文章。可惜终因经费不足及响应者甚少,在两期后就停刊了。1905年徐锡麟、陶成章为培养和训练革命武装起义分子,以培养体育教员为由开办了大通学堂。进而此学堂发展成为浙江地区革命党人聚集及中央办事处。1906年初,徐锡麟为打入清政府内部,捐官去安徽,而把大通学堂移给秋瑾,二人在杭州白云庵告别时相约在浙皖相互呼应共同起义。秋瑾接手大通学堂后,首先重视做好知府衙门等上层人物的工作从而稳固了大通学堂的地位;其次严肃师生的政治素质和人品及校风、校纪;第

三、加强会党联络组建光复军。办学过程非常艰辛,不但要四处奔波还常被经费所困扰,不得以在兄长的支持下变卖了家中珍藏《又补斋》图集。此时幸而徐自华变卖首饰给予倾囊相助,秋瑾感激之余以一副玉镯相赠。在准备起义时不料有叛徒告密,仓皇之中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刺杀巡抚恩铭,不幸失败而英勇就义。秋瑾得知后不顾亲友劝阻提前起义,1907年7月13日绍兴知府纠集两浙清兵“围剿”大通学堂,秋瑾打定“没有被鲜血染过的革命不能唤起国民的注意”主意后,在掩护战友离开后毅然束手就擒。知府想以革命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而连夜提审秋瑾,严刑逼供,可秋瑾却丝毫没有屈服写下“秋雨秋风愁煞人”后弃笔回牢房。在三次审讯都无结果的情况下知府贵富既害怕被牵连又怕革命党人来劫狱,采取了伪造供词、罪证的卑鄙手段,草草判刑。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

第三部分:碧血丹心,永垂青史

秋瑾被捕后,亲友害怕被连累而纷纷躲避,就义后兄长秋誉章挺身而出为她收尸,并和徐自华、吴芝瑛按秋瑾生前愿望安葬于西子湖畔。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杭州祭奠秋瑾时感慨的写下“巾帼英雄”,并题道“江户矢丹枕,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流碧血,愧我今朝招女魂”。不久在徐自华的努力下在杭州成立了“秋社”、“竞雄女校”,在绍兴建立了纪念碑及故居等,还出版了各种书籍和电影。各界人士在不同时期都为她留下了墨宝,为我们纪念馆生辉增光!

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参观!

(危晓进)

第四篇:满江红秋瑾原文及赏析

《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下面是关于满江红秋瑾原文及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

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代: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 一作:独思浙,蛾眉 一作:娥眉)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俗子 一作:俗夫,磨折 一作:折磨)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小住,暂时居住。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徒,空,徒然。

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殊,还,仍然。未,不。屑,顾惜,介意。

烈:刚正,不轻易屈服。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热,激动。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mǎng):广大。

青衫湿:失意伤心。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

赏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紧接着表明她是一个“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的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她为了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竟遭丈夫的辱打,不由她不发出“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样的浩叹!本来她还想得到丈夫的谅解,志同道合,做一番事业的。但这一打,却打醒了她的痴梦,她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封建囚笼的生活,于是她下决心于1904年春,离开了共同生活8年的丈夫,把儿女送回绍兴她娘家母亲照养,她自己只身独自东渡日本,在日本她结识了陈天华等进步人士,并参加了同盟会,得到孙中山的器重,后来派她回国策动推翻满清封建王朝的革命工作。她和安庆徐锡林等人共谋武装x动,不幸失败,惨遭满清政府的逮捕杀害,死时年仅33岁,她是我国辛亥革命最杰出的一位女革命家。

第五篇:观后感:《听说》观后感

有些不可能的事,曾在脑海中奔流,让心灵得到滋润。幻想,乃是人们自幼小时,对未来的憧憬与想像。创造将来的世界、美化残酷的现实、以及将不可能化为可能、成就幻想,便是电影所肩负的责任。

有一部电影,它是为了听障奥运而拍的,它叫《听说》。电影中的女主角有个姐姐,她是听奥的游泳选手,男主角则是要继承便当店的小当家。由于女主角自幼便需要照顾姐姐,而学会手语,男主角是之前学过手语,他们两位都误以为对方是听障人士,而用手语互相交谈,明明双方都是正常人,可以正常地沟通,可是,因为误会的关系,一直保持着用手语谈话。到最后,他们相爱,男方介绍女方给家人认识时,才解开这场误会。

这部电影与其他普通的爱情片不同的地方,就是它的对白很少,几乎都是用手语表达。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让普通的语言也变得浓情蜜意。由于女主角要负担庞大的贷款,她的工作是街头艺人,每天所能得到的收入并不稳定。有一次,她和男主角去吃面时,付钱是一块铜板一块铜板付的,那个场景,让我的心突然被揪紧了。我生活在衣食无虞的环境中,从来没有体验过赚钱的辛劳,也未曾如此付过钱。它让我更加珍惜所拥有的,更明白:钱是得来不易的,不能随意地浪费父母的汗水。

或许,《听说》这部电影描述的是很平凡的故事,不如《铁达尼号》拥有壮阔的场景,有的只是平凡的街道;但是,这部电影绝对不只是谈情说爱,因在手语之中,有着满满的爱心与关怀。而那份说话的隔阂,更是这部电影中的焦点所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行信用卡领用协议下一篇: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