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散文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白鹭散文范文

白鹭的散文

一、白鹭云天澄碧、江渚滩涂、飞鸟翔集这样的景观我是极心仪的,偶尔去了水草丰茂之地,极目远眺,一派清寂寥廓之美。若是瑟瑟秋风,雁字排空,则顿生无边苍茫、此乡彼乡之感。自然之美有时不仅带给你喜悦,还会惹你伤感的。在林风眠的画里,常见一排墨笔飞禽,于云霭暮色之下,穿越茫茫苇荡,是迁徙还是告别?是离家还是返家?直教人感叹人生况味情同此境。晚年的林风眠,确是很寂寥的。

这一次,我要去的是崇明岛方圆达三百多公里的东滩湿地,它已然成为上海最重要的自然遗存。在我的诗中,想象的翅膀曾多次飞临其上空,去一次,不过是实地验证而已。车过长江大桥的时候,算是领略到了人工的伟力,一桥架设空中,以穿云之势直插崇明岛。正午的阳光把江面化作了万盏明镜,驳船小似江鸟,水界庞然广大。车也如渐生翅翼,掠过长兴岛,很快进入崇明。

我从来不赶什么旅游旺季出游,所以并没有刻意选择南北迁徙的候鸟途径东滩的高峰期而来。那是草长莺飞或硕果金秋的时节,不是眼下的夏秋之交。在一处嘈杂的停车场泊车以后,缓步进入东滩湿地,一路上芦苇丛生,结草成荡,放眼望去,真可用莽阔无边来形容。和我去过的美国黄石国家森林公园一样,游人只能走在为保护自然资源而修建的木板走廊上进入景区,脚下的粘土层里有几只小螃蟹,还有些不知名的虫类,却也无甚新奇。一座类似茶亭的木屋出现在前方,显然是供游人歇脚之处。进屋后,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吸着烟,木然地向外张望。此时天色有些晦暗,茫茫苇荡在周遭显得静悄悄,间或传来一丝丝沙哑低沉的风声,一种空空如也的感觉顿然向心头袭来——单调,而且是整体性的单调,就像一处滤去了所有亮色和点缀的困城,唯以空旷、冥远和寂寞示人。即便你喊上一嗓子,料也是没有回馈的。

好在这种单调在我眼前被迅疾地打破了,真的就出现一只白鹭了,它仙子般从远天飞来,优雅地舞蹈,滑翔,俯身而下,竟在不远处的水塘边轻盈地落停了。然后,它迈着碎步,像个悠闲的散步者,或啄食,或啼鸣,翕张雪羽,昂起曲颈,作欲飞未飞状,似陶醉在自己美妙的倒影中。由于它的出现,一种莫名的气场随即产生了,雪白的仙灵闪耀在苇荡之中,一切都鲜活了起来,一切都因它而存在。先前的单调感消失了,周遭的一切,不再显得荒寂无垠,而像是专为藏匿白鹭的行迹、提供家园式抚慰和怀抱的所在了。

此情此景,套用一位先贤所述并作一字更改:“你未看此花(鸟)时,此花(鸟)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鸟)时,则此花(鸟)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好个境由心造、即物生情的美妙阐释!我在木桥上拐了好几个弯,蹑手蹑脚向白鹭靠近,试图找一个更好的拍摄角度,刚按动快门,不想就惊着它了,它遽然翔空,瞬间就消失的悄无踪影了。不由得想起李清照的“如梦令”,内有“惊起一滩(只)鸥鹭”之句,恰合此境。怅然之际,却见白鹭又出现在空中了,此时的东滩,俨然成了它壮观的舞台和神游的疆域,刚好一阵大风吹过,丛丛芦苇就像是无数双招展的手臂,一齐向着这洁白的仙子、优美的舞蹈家致意。

这片宝贵的湿地是无数候鸟春秋两季翔集的越冬地。它们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出发,跨越万里之遥,来此休整栖息,生儿育女。我能想象那种在晨光夕暮中鸟类欢歌曼舞的动人画面。那时,大地春暖花开,游人纷至沓来,东滩把天堂映像投射在江海之边,画家为之销魂,摄影家为之狂喜。然而,淡季而来的我却并无遗憾,因为东滩之魅,全然被一只白鹭诠释了。它如梦似幻,自由穿翔,在我心灵之域、那唯美的殿堂,舞蹈,歌唱,并被典藏。

二、孔雀羽

孔雀的羽翎,甚是漂亮,每一支都有招展的模样。

你可以想象它展示美丽光芒的一瞬,定像打开一把五彩斑斓的羽扇,或如猛然间抖开的满天星斗,傲然地照人。它定能吸引看客们的目光,并令他们啧啧称赞它的美艳绝伦。于是便有人觊觎它的美,想把它美丽的羽毛占为己有,或以手拔之或以刀剪之,管它呢,毕竟是只动物么,以后或成了商品可卖钱,或也成了某家某户的室内装饰品。

在我书房写字桌上的笔筒里,就插了那么

七、八支孔雀羽。是位朋友在我生日那天送的,并且一口声明这绝不是“赝品”,我欣然地接受了。以后每每劳形于案牍,伸伸懒腰之际,抬眼便见她们婀娜的身姿,或斜或倚,错错落落,疏疏密密,确也觉得有股子飘然出尘之气。那篷篷金丝色的柳叶状细羽,托举着顶端的天青色眼状斑翎,宛如修长的美人,在缕缕青丝映衬下的幽幽眉目。端详得久了,越发觉得她正与我对视,对我幽咽,向我倾诉。倏而便想:对呀!那只被拔了彩羽的孔雀呢?

它定然不复原先的美丽了——

它那五彩的羽扇被抽断了筋骨,它那漫天的星斗被摘走了光明。它或许正躲在僻冷的一隅,哀伤地舔着自己红肿的伤口;它的眼神里还没有消退掉惊恐的阴影;它的记忆里从此烙下了破碎的一刻;它或许再也不愿以美示人——因为它的美已有了残缺,因为它的美会招致灾祸。

我也曾见过国画家笔下的孔雀,既有写意的也有工笔的。一般都是雌雄各一只,雄实雌虚,经过巧妙布局占据画幅的主要位置,加上些石头花草之类的陪衬,才显出整体章法的完整。最醒目处必然是雄性孔雀背部的斑斓羽翎,敷色之水准和每一支羽的穿插疏密,是整张画的精、气、神之所在。如处理不当,则画面必然了无生气,画境也大打了折扣。试想,如果把这部分精彩的笔墨抹去了,整张画也就失败了。

如果孔雀丧失了彩色的开屏,失去了美丽的羽翎,则势必沦为鸡形,那么孔雀还值得如此艺术化地再现吗?唐朝诗人皮日休也曾咏叹过孔雀:

烟花虽媚思沉冥,犹自抬头护翠翎。

强听紫箫如欲舞,困眠红树似依屏。

因思桂蠹伤肌骨,为忆松龄损性灵。

尽日春风吹不起,钿毫金缕一星星。

诗中最鲜活的意象便是孔雀之翠、之翎、之舞、之屏、之肌骨、之金缕……假如没有这些缤纷的意象,这还能算一首诗吗?

美,竟然可以如此地拆解。

那些离开了生命本体的孔雀羽翎,还能传递生命的语言吗?难道它们不正是孔雀飘逝的幽魂吗?或许有人会这样告诉我:你错了,这些羽毛可能取自于已经失去了生命的孔雀。但我要问:失去了生命的美还会是美吗?譬如动物的标本,依然栩栩如生,但那绝非美的再现,而是以一种生的形式掩藏死的实质。

生命可以附丽,但生命决然不能装饰!

我的孔雀羽,你们听到了吗?

但我却依然可以听到你们的拷问,它如此直接地进入到我的灵魂。

——呵,我所收到的这份生日礼物,竟然是一只孔雀生命受到摧残的见证!

三、鹰

你飞来了,高高地,飘飘地,仿佛在天上漫步。傲然地滑翔——那宽大的、令人生畏的一双黑色的长翅,与身体的比例完全不对称,却极恰当地衬托出“猛禽”的威仪。远远地看去,你又似静止的,保持着随意而倾斜的姿势,却分明让人感到你的自信——狂风又怎能奈何得了你?你随风而下,或逆风而上,以逞驭风的本领!

你目力所及,小到一只在草丛里慌张逃逸的兔子;或一条蜷曲着试图躲藏起来的蛇。你假装漫不经心,却暗暗地做了精确的瞄准——兔子和蛇你们就别想躲了,它顷刻就是一团黑色的闪电,没等你缓过神来,它就击中了目标,捕获了猎物。

飞机俯冲跑道前落下轮子(它的机翼也是模仿你的吧?),鹰要从天而降时张开爪子。多么苍劲、霸气的爪子哟!像一对铁抓斗,先是拽紧着,而后全力撑在身体的最前端,呼啸着就下来了,你还怔怔地看着它呢,它已悄然落停在粗壮的枝干上,悠然地敛起大翅,继而一动不动,仿佛深沉地凝固住了。

你可以比较近距离地观察它了——

高傲地昂着头,一对圆睁的怒目,射出锐利的光。它就那么俯视着你,敢与之对视吗?你必然只有躲闪的份,它一眼就能直透你的心!或许,它根本就不想与你对视,它的目光落在谁也不知道的远处,那里的景象,怕是你想象不到的。想以谦卑的吻表达对这个英雄气十足的家伙的敬意吗?简直不可能!它那弯刀般的铁嘴尖喙,根本不接受这样的柔情,你怕是也不敢真这么做吧?

它的身上像披着一件斗篷,肩部略微拱起,有那么点耍酷的意思,颇像一名中世纪的角斗士;它头部和腿部的片羽,时而要支楞起来且隐隐地拂动,但全然不是刺猬那般虚张声势。它是要告诉你我是随时可以飞起来的,轻轻却爆发力十足地飞起来,一转眼就升到云端了。

有时它好像乖顺地降落在某人伸出的手臂上,或干脆立在某人的头部,其实这是它在人间为数不多的若干朋友之一,它这是显示对朋友的亲近呢,一般人休想!有人拿鱼鹰跟它相比,它是不屑的——那种体格畸形徒具皮相的”鹰“,名字显然是起错了。看它们那副老聚在船头闲聊瞎掰的样子,哪像是志存高远的鹰呢?所谓“鹰击长空鱼翔底”,鱼鹰者,当然是与翔底之鱼为伍的。

鹰就是鹰!

就像没有动物敢不自量力地和马比长跑;也不会有任何飞禽敢自讨没趣地与鹰比飞翔。还是李白写的好: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如果骏马抒发的是大地的豪情,那么鹰所表达的就是天空的意志,和断然的决心!

它的家在天上,它的梦在天堂。

它在大地的行迹也不会是一般的去处:巨岩上它立着;大峡谷里它飞着;松涛和波涛之间它遛达着;荒原和群峰之上它盘旋着。

它早就脱离了鸟儿们喧闹枝头林间的小家子趣味;它只爱雄奇和峥嵘的景象;它只在苍茫和磅礴大气的背景中显现;它生就威猛和冷峻的外表;它总是孤高地守候,深情地远瞻,优美地舞蹈——鹰就该这样!

想去动物园里见它吗?

那它就是囚笼里的落难英雄!你何曾见过它有颓丧之相?是的!它被俘虏了,它或许就此告别了天空,铁网可以限制它的自由和飞翔,却不能阻断它与天空的交流,和昂首向天外的雄心;更不能消灭它的斗志和顽强。

它仍旧双目炯炯,铁嘴钢爪,身披斗篷,凝神肃立。

——雕像一般,供人们瞻仰!

第二篇:晓雪的关于散文《白鹭》赏析

郭沫若的《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而晓雪的关于散文《白鹭》讲的则是这篇散文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下面是晓雪的关于散文《白鹭》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散文《白鹭》

晓雪

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他的后一种散文。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附:《白鹭》

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探究·练习

一、喜欢《白鹭》吗?相信你一定喜爱它。请先把《白鹭》诵读两遍,把文中作者对白鹭独特的美的描写部分勾画出来,然后与《关于散文<白鹭>》对照,看看你有没有把握住作者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最后请依据你的理解,试给晓雪的这篇欣赏文字重拟一个标题,要求形象生动,能揭示出白鹭的独特之美。

二、《白鹭》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想一想,结尾句中“实在”能不能删掉?“韵在骨子里”是什么意思?结尾句表达上为什么与开头句不一样?

三、朗读《白鹭》一文。

赏析

《关于散文(白鹭)》这篇文章的作者晓雪,既是诗人、散文家,又是评论家。他写得挥洒自如,通篇又兼具文笔优美和科学严谨的品性。全文在随意性的文字中蕴涵着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道理。此文章从大处着眼,以大写小,小中见大。他从散文的特征和散文风格的多样性落笔,文风显得大气而不拘束。他在文章中引述了清代散文家姚鼎的一段话:“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这段话以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这篇文章的很高境界,也说明了阳刚和阴柔两方面不同的文章风格。引文着重说明了一种“柔婉”的风格散文的艺术魅力,说明郭沫若的《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是郭沫若“豪迈激越、气势磅礴”的风格以外的又一种“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散文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否则是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第三篇:1.白鹭

1

推荐阅读

鸬(lú)鹚(cí)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岸边几棵垂柳,垂柳那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又窄又长的渔船浮在湖面上。近处的那只船上,渔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不多一会儿,就有鸬鹚钻出水面,扑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

鸬鹚吃饱了,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渔人就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

天色逐渐暗下来,湖面恢复了平静,只留下一条闪闪的水痕。

扫码听读《鸬鹚》,思考:本文为我们描绘了哪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个名字。

参考答案:

(1)渔人闲憩图

(2)鸬鹚捕鱼图

(3)渔舟唱晚图

梁实秋

①我爱鸟。

②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hé)不整地蜷(quán)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儿瞵(lín)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地“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tuán)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

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zhuàn),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④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nóng)纤(xiān)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shū)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zhù)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脚,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yòu)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yuān)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⑤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兴奋得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地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己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⑥鸟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诗人哈代在一首诗里说,他在圣诞的前夕,炉里燃着熊熊的火,满室生春,桌上摆着丰盛的筵席,准备着过一个普天同庆的夜晚。蓦然看见在窗外一片美丽的雪景当中,有一只小鸟跼(jú)蹐(jí)缩缩地在寒枝的梢头踞立,正在啄食一颗残余的僵冻的果儿,禁不住那料峭的寒风,栽到地上死了,滚成一个雪团!诗人感喟(kuì)曰:“鸟!你连这一个快乐的夜晚都不给我!”我也有过一次类似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地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地长,而且是蓬松戟(jǐ)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lán)褛(lǚ)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

⑦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líng)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ch

ī)枭(xiāo)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扫码听读《鸟》,思考:1.作者爱鸟体现在哪几方面?2.作者写离开四川以后看鸟的经历有什么言外之意?

参考答案:1.(1)“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声音如交响乐,如哀乐,让“我”的心情为之沉醉。(2)“我”也爱鸟的形体。鸟的形体比世界其他生物更俊俏,就是盘旋着的鸢鹰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3)“我”同情鸟的悲苦遭遇。

2.(1)作者离开故乡后,岁月飞逝,眼前所见的可怜的麻雀、寒鸦等早已失去了“天府之国”各种鸟类的活泼多姿,作者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故土的思念。(2)作者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强权、没有欺压、没有贫困的社会,希望有个能够自由地发展个性和才能的人生。

第四篇:白鹭教学反思

原来教散文也可以很快乐

《白鹭》是郭沫若写的一篇形美、意美、情美的散文。篇幅不长,优美生动,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但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仅凭书上的语言文字和一幅简单的插图来体会白鹭的美是很有难度的,教学时肯定比较累人。而作为新教师的我更没有任何把握来上好这堂课,心里挺着急。于是我就想运用课件,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白鹭,真正看到它的美,想来效果应该会好些。所以,在备课前我就上网查找白鹭的图片,选择一些与文中相应的图片,备好课我就精心制作了一份课件。这样学生的感性认识就有了,相信没见过白鹭的他(她)们在看到我所精心挑选的图片时会有所感动。但是光感动还不行,小学语文教学除了个性体验外还要感情朗读。学生知道该怎么读吗?能读好吗?我有些怀疑,毕竟这不是记叙文,是散文哪!再三考虑后我决定范读,虽然有人会认为这是不尊重学生的个性朗读,框死了学生,但是我想示范性也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征,必要的示范可以促进学生更快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在充分的准备下,果然较为顺利的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并且从学生的语言、表情中我知道他(她)们学得十分愉快。而这种愉快的情绪也感染到了我,整堂课我都在微笑,教得很轻松(当然,这是课后才意识到的),可以说我与学生是在欣赏、畅所欲言与美文朗诵中学习这篇课文的。以下是我教学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

课件出示白鹭在清水田里钓鱼的画面(学生发出欣喜的赞叹) 学生欣赏图画,教师有感情的朗读第六自然段。

师:看了图片,听了老师的朗读,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1:我觉得它们在清水田里钓鱼时形成的画面十分的美,一个个都很优雅。 师:“优雅”这个词用得真好。

生2:我认为作者仿佛把白鹭看成了人,用一个“钓”字,十分的妙!

生3:作者把白鹭钓鱼时的画面比作是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感觉是我房间中装饰的画一样,可见一定非常美。

师:是啊!确实很美,而且这幅画还会动,那就是一种“灵动的美”。

生4:最后一句中的“设计”这个词也可以看出白鹭钓鱼时的美,因为那并不是“有心人”设计的,而是大自然的杰作。 片段二:

师:再好好读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白鹭瞭望图,看看屏幕上的画面,发挥想象,你觉得白鹭是在“瞭望”吗?

生1:白鹭是在“瞭望”,它在瞭望自己的未来,瞭望着光明的到来。

生2:文中的“孤独”、“绝顶”,说明了作者被监禁孤独的心情,所以它在瞭望,希望得到自由,希望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师:说的不错,联系了作者的写作背景,考虑十分周到。 生3:它不是在“瞭望”,也许是刚睡醒,在沐浴阳光,吸收大自然的精华,让自己永远这么美丽、优雅。 生4:它不是在“瞭望”,也许是在计划今天的行程,到哪里去钓鱼。

师:是啊!白鹭也许是在瞭望,也许不是,但无论是与不是,都丝毫不减它的韵味,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体会体会这份独特的韵味吧! 在课堂中像这样的对话还有很多,先不去考虑它的对与错,重要的是我知道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白鹭的美,感受到了作者语言文字的美,也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也许几年后,他们对课文内容早已遗忘,但我相信白鹭优美的身影已深深印刻在他们脑中。

第五篇:白鹭洲头春意浓

“在设计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月亮上的足迹》这篇科学小品文的教学时,我区兴桥中学宋老师感到很困惑。以下是她设计这一课的教案,请大家给她出出主意。”吉安三中刘冬兰老师像往常一样将帖子发到了吉州教研网的论坛上。

没过几分钟,网上就有了回帖。

“‘激趣’是该文设计的着力点,但这篇教学设计没有体现出来,整体设计显得生硬死板。”吉安二中杨帆老师率先提出了建议。

“如果把这节课的重点定位为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能学到一些与人类登月有关的知识,感受科学的魅力,若能进一步让学生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也许会更好些。”来自吉州区一所乡镇中学的刘丽老师回应了杨帆老师的建议。

“我认为,应该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课后延伸拓展学习的要求灵活把握。比如,类似于《月亮上的足迹》这种科学小品文就可以根据‘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探究写作’的思路展开教学。”论坛中这个跟帖的出现,令所有在线老师兴奋起来。原来中央教科所王晓霞老师也参加到这个教案的讨论中来了。顿时,论坛里掀起一阵议论的热潮,跟帖一份接着一份„„

“太神奇了,这让我们山里的老师也能直接与专家们交流啦!”看完吉安三中网络教研现场展示活动后,一名来自井冈山中学的老师兴奋不已。“了不起!有这样的网络教研平台,我们的老师何愁不能快速地成长起来呢!”遂川县教育局的一位领导见此情景也有感而发。

这是记者在全省中小学第三届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的现场观摩活动中看到的一幕。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方,吉安市吉州区教育局专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该区吉安三中、阳明路小学、石阳小学、仁山坪小学等四所校本教研示范学校作为经验交流会观摩活动点,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亮点。

一夜好风吹,新花千万枝

就在这回帖的半小时内,记者发现参与跟帖的教师数量之多、参与面之广,令在场的代表们无不由衷赞叹。在这些回帖的教师中,有13名区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他们是来自该区11所中学的语文老师。他们不在同一个空间,却在同一时间内讨论着同一篇教案。网络教研在这里彰显出无穷的魅力!

在采访中,吉州区教育局陈高建局长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吉州区教育局就建立了“吉州教研网”,之后陆续建起“吉州教研博客”“吉州教育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使得全区教师都能自由地传递教育教学信息,分享教研成果,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目前,“吉州教研博客”网上注册人数已达1600余,“吉州教育论坛”网上注册会员为1594人,全区中小学半数以上的教师加入了该博客和论坛。该博客发表各类型、体裁的日志500余篇,其中包括课题研究、学生作品、德育工作、教育叙事、校本教研、课标解读、读书沙龙、教学反思等。为了使全区教师的交流更有针对性,区教研室还组建了以学科教研员为龙头的学科圈,让相同学科的教师在圈内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区教研室相继开发了博客圈、学校圈等活动平台,让教师更便捷地融入学习讨论中。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活动,区教育局还举办了“博客之星”评选活动。如今,全区已有15名教师成为“博客之星”。

“随着课改向纵深推进,引领教师全员参与、全过程研讨无疑是将教研向纵深推进的重要途径。”区教研室胡联芳主任介绍说。在这里,记者看到,网络教研不仅创新了传统的教研方式、激活了教研活力,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教研工作质量。建立在网上的教研博客、教育论坛,使得城乡帮扶、校际交流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教研活动呈现出方式多样化、活动常态化的喜人局面。“网络教研活动将我们聚在一起,在这里,大家都是平等的,互为老师、相互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工作的激情和生活的幸福。”吉安三中一名教师道出了全区教师的心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网络教研的春风,吹暖了吉州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信心,吹绿了生机勃勃的白鹭洲头,让人们看到课改在吉州区向纵深推进的春天。

春路雨添花,满眼尽春色

大屏幕上,一张张照片在滚动。随着石阳小学李婵娟老师的一声“停”,画面定格在王淑华老师的照片上。“本次活动的第一位中心发言人是王淑华老师!”李婵娟老师高声宣布。随后,李婵娟老师又以同样的方法从电脑中抽出了四张B卡和两张C卡,确定王淑华、周文卿等四名老师为中心发言人,龙文华和邹丽玲两名老师为评价员。

原来这是石阳小学将卡式管理运用到校本教研创建的一种方式。卡式管理方式让参加活动的教师通过抽取不同种类的卡片,确立自己在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卡片分为A、B、C三种。被抽到A卡的为主持人,于活动前一周揭晓,由他(她)根据课题的需要确定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被抽到B卡的为中心发言人,于活动现场揭晓,持B卡的老师要围绕主题作重点发言。被抽到C卡的为评价员,也于活动现场揭晓,持C卡的老师需评价所有参与活动的老师的表现,视个人表现情况分别给予红卡、绿卡或黄卡。其中红卡为优秀,得5分;绿卡为良好,得3分;黄卡为一般,得2分。卡片得分成为每名教师参与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

在此之前,该校彭海平老师已为四年级(6)班的学生上了一节“习作指导”课。课堂上,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迫不及待地想与同伴分享自己卖气球的经历。“因为孩子们都喜欢气球,所以我就找那些带小孩的大人买气球。”学生唐聪敏满怀信心地说。“我向一个带着孙子的老爷爷推荐买气球,哪知道老爷爷以为我是在送气球,接过气球就走了。”学生邓谏明一脸委屈地说。“我发现要成功地卖出气球,就要仔细地揣摩顾客的心理。”“这次体验活动让我感受到挣钱的艰辛,以后我再也不乱花父母辛苦赚来的钱了。”学生陈禹、刘泽楠也分别介绍了自己卖气球的经验和感受。

课后,该校语文课题组采用卡式管理的方式,组织教师围绕“习作指导”一课展开讨论。结合已研究一个多月的“体验性学习模式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这一课题,课题组老师纷纷畅谈自己观课后的感想和看法。“如果引导学生学会多渠道地参与生活,多角度地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学生就不再担心没有内容可写。”“其实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全新地体验生活,是孩子快乐习作的重要途径。”“体验生活,不仅要让孩子们感受到体验的快乐,更要让孩子们有表达和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才会有快乐习作。”会场上老师们热烈讨论的氛围感染了与会代表。“他们表现出的精神风貌无不洋溢着辛勤付出后收获成功的幸福感和自豪感。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一名与会代表激动地说。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课题组将等级卡做成了一张张可爱的笑脸,笑脸背后写有各种名言警句;有的课题组将等级卡做成各种几何图形或卡通图案;有的课题组将等级卡设计成花朵的形状。“我女儿在幼儿园得了一朵小红花,我们全家欢喜。没想到,今天我也得到了一朵小红花。”石阳小学的一名老师得到小红花等级卡后兴奋地说。

当记者赶到阳明路小学的活动现场时,阳明路小学内早已是人山人海。“一堂好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自主地获得新知,而教学方法则因师而异、因生而异。”一名来自新余市的老师看完阳明路小学“同课异构”活动后颇有感触地说。

原来在阳明路小学的活动现场,该校的两名数学老师邓琴和黄满媛分别就五年级“可能性”一课中的教学片段展示了自己的教学方式。精彩的授课情景让与会代表们深刻感受到了“同课异构”教学的魅力。邓琴老师借用足球比赛中用抛硬币决定哪个队先发球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分组实验中发现“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接近总次数的一半”。紧接着,邓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众多数学家就这个问题研究出的实验记录,旨在让他们通过观察记录加深对“可能性”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尔后,黄满媛老师在课堂上设置出的摸球游戏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在几轮摸球游戏中总结出:当盒中只有红球、黄球各一时,摸到红球、黄球的可能性各为二分之一。

“邓老师的课就像大家闺秀,端庄、大气,而黄老师的课则像小家碧玉,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吉安市青原区的一名教师称赞道,“真是妙趣横生,寓教于乐。”采访中,该校校长告诉记者,此次展示只是该校“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中的第四和第五环节。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和实践,阳明路小学总结出“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五部曲:一是集思广益、确定主题,二是独立研究、形成个案,三是集体研讨、确定教案,四是实施教学、集中听课,五是互动评价、反思提高。

“无论是展示课,还是常态课,我们的老师都能认真对待,甘愿拿出个人成果与同课题组老师共同研究教案设计、推敲细节,因为我们相信,团队的力量更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一直陪同采访的区教研室曾玲莉副主任自信地对记者说。是啊,在这里,记者不止一次感受到各个学校里浓郁的教研氛围以及老师们团结互助的钻研精神。无论是卡式管理,还是同课异构,吉州区中小学教坛到处洋溢着盎然的生机和活力。

且看春意处,花重白鹭洲

“从‘走近名师’到‘走进名师’,我们认识了朴实严谨的贾志敏、幽默诙谐的于永正、睿智沉稳的孙双金、诗情画意的王崧舟和热情奔放的窦桂梅等一大批名师。”仁山坪小学许贤玉老师一番激情洋溢的话拉开了该校“名师引领,在智慧间行走”语文组教师沙龙活动的序幕。

就在40分钟里,通过“走进名师课堂――名师课堂精彩回放”、“走进名师精彩课堂的背后――解读教材别出心裁”、“走进名师的书屋――博览群书”三个话题,教师们共享了名师精彩课堂的盛宴,他们仿佛走进了满目繁花的境界里,一处一景,一步一叹。名师们高超的教育技艺、宽阔的课程视野、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交流与碰撞中注入老师们的心中,滋补老师们的心灵。

与此同时,在该校三楼的电教室内正在举行综合组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在肖元莲老师的主持下,各学科的老师围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畅谈读后感想,展示讨论和交流。

采访中,晏桂香校长告诉记者,学校举办“名师伴我成长”活动三年来,通过交流学习心得,老师们不光从名师身上学习到了灵活的课堂机智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而且学习到了名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教学艺术,使得老师与名师的关系从陌生到熟悉、从遥远到贴近、从模仿到借鉴。

在随后的现场作课活动中,陈白贞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语文《索溪峪的野》一课深深震撼了记者,我们仿佛看到享誉全国的名师就在眼前。

上课伊始,陈老师并不急着要学生们翻开课本,而是先让他们来一段“思维体操”。“有句话叫‘青松迎客,寒梅报春’,那么如果我现在说‘青松迎客来’,你们会怎么接下句呢?”话音刚落,就有学生起身说:“寒梅报春走”。顿时,引来台下笑声连连和更恰当的回答:“寒梅报春去”“寒梅报春归”。看着学生活跃的身影,听课代表都会心地笑了。

“同学们表现很好,思维很活跃,我希望在今天这堂课上我们来场课堂表现大比拼。谁表现得好,老师就送三角星。谁得的三角星最多,就被评为‘课堂小能手’,老师将送给他三角星卡片,上面有我的亲笔签字哦,大家说好不好?”陈老师微笑着说。

“好!”学生们整齐有力的回答声响彻整个教室。课堂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就连台下听课的教师也跟着陈老师和学生一同走进“索溪峪的野”。

一阵悠扬轻盈的旋律在教室里响起,陈老师那优美动听的朗诵声在课堂上荡漾开来“:倘若今天你要步入湖南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杂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只剩下一个字――野!”紧接着,她让学生带上“野”字牌照相机去捕捉文中精彩的画面。此时台下学生成了“游客”,可以选择课文中一个自己最想去的“景点”,细细品读:“我感受到山是野的。”“我看到的动物是野的。”“我仿佛看到一只机灵可爱中透着野气的小猴子。”原来课文中猴子撒尿这一情节令学生印象尤为深刻。于是陈白贞追问:“作者为什么不写端庄典雅的长颈鹿、楚楚动人的孔雀开屏,却要选择猴子撒尿这样的场景呢?难道这是作者的疏忽吗?”这一问引来学生们一番激烈的讨论。“这样更能显示出山的野,动物的野。”学生们领会了其中的含义,在反复朗读中“咀嚼”出了“野”味,纷纷亮出自己的感想。随后通过新老教材对比,陈老师向学生介绍“个”、“小”两字的表达效果,让他们细细体味,进而做选材迁移训练。

带领学生们“游览”完索溪峪的动物,陈老师又开始引领他们欣赏索溪峪的山水。伴随着悠扬的旋律,一幅幅壮美的山景图画透过幻灯片出现在学生们眼前。“此时此刻,在你眼里,索溪峪的山怎么样?”在她的引导下,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美”“险”“雄伟”“壮美”“崇山峻岭”“层峦叠翠”等一个个生动词语从学生们口中蹦了出来。

“动情地吟诵美的语言,你的身心才能真正驰骋于这充满‘野’味的风光之中。”陈老师说,并让学生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索溪峪的一个特点,开展朗读大比拼。有的学生选择读“惊险的美”,有的学生抓住“几十丈高”“拔地而起”“摇摇晃晃”等词读出“险”,有的学生抓住“千峰万仞”“绵亘蜿蜒”读出“磅礴的美”。学生们朗读时投入的表情和动作,赢得听课老师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断壁悬崖拔地起,悬空巨石风中摇

绵亘蜿蜒千万峰,浩气长舒十里廊

直插云天与星月为友

横拦绿水和鱼虾为伴

相对相依如情人,婷婷玉立似淑女

全班学生开始齐声朗诵起这段在课堂上编起的小诗。记者沉浸在师生合作的和谐氛围中,同时隐隐感觉到,有一种力量正在悄然积蓄着,等待着破土而出。果然,随着课件画面的更迭,积蓄已久的力量终于爆发了。掷地有声的语言、短促有力的动作、自信的神情,与优美的旋律汇成一曲响彻心扉的乐章。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坐在记者身旁的一名老师激动地说:“太精彩了,真是不虚此行!”是啊,有了如此生动的课堂,学生怎不会个个铆足了学习的劲,有了这样的教学氛围,学生何愁不能快乐地学呢?

寄语庐陵白鹭洲,明年春色倍醉人。春天,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吉州区校本教研的春风吹拂着课改的希望田野,迎接她的行将是一个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

□责任编辑许雅健

E-mail: xuyajian@126.com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不交保险范文下一篇:成长岁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