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概念教学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环节的探讨

2022-09-13

环境设计专业是我国高校教学体系重要的专业学科, 课程内容涉及城市规划、建筑学、人类工程学、景观设计学、设计美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学、环境行为学、环境生态学等诸多学科。在实际设计实践中, 要求学生基于空间环境特点, 通过围合、组织、层次手段对空间界面进行色彩、形态、质地等艺术处理。从而达到美化空间、陶冶情操、激发人们视觉审美的情感。在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视域下, 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日益提升, 不仅要求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具备一定基础理论知识, 更要求高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实践操作、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进而使环境设计人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及时代变迁需求, 特别在创新意识培养中, 学生深入认识创新在环境设计中的意义、作用及发展, 学会利用创新思维革新传统设计方法, 巧妙运用植物花卉、自然光、人工照明、雕塑等配置。

使环境设计达到艺术高度, 进而营造出符合时代特征, 社会属性的设计作品。基于我国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设计型人才紧缺, 相关环境设计类企业缺乏, 极大限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因此基于创业概念培养创业型环境设计人才, 能够有效弥补市场对环境设计类企业需求, 极大促进环境设计专业发展, 提高国民生活品质,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创业概念教学的基本内涵及发展

创业概念教学理念, 即围绕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逐层地、阶段性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及创业意识。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注重课程编排, 教学方法及学生个人特点。通过培养创新意识, 提升学生未来市场竞争力, 通过培养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创业的基本素养、创业知识、创业能力以及创业技能。因此创业概念教学的核心是创新与实践, 高校教师应以实践教学为基准, 落实创业概念教学理念, 进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创业人才。然而,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校依旧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教学观念, 忽视对学创业意识的培养。潜移默化中暗示学生“毕业即就业”的观念, 进而导致高学生缺乏足够创业意识, 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未来就业市场的方向上。特别在高校就业指导中, 明显忽视创业思维培养体系, 主要侧重于高校学生就业观、个人市场竞争力培养上, 进而极大限制我国创业型人才的输出, 不利于市场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由此可见, 我国高校教学创业意识培养严重缺位, 在导向上难以推动学生进行社会创业活动。此外基于计划经济时代教学观念, 高校往往重视课堂教育而忽视实践教学, 仅仅将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育补充。特别在部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 环境设计教学需要结合空间实景, 以发散型思维对环境进行逐一剖析、解构、归纳、整理、重组、搭配, 进而利用课堂理论知识体系, 完成环境设计任务。然而, 由于实践教学对实景场地要求高, 实践时间长, 实践教学活动往往得不到充分展开, 限制了后续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工作。此外, 创业教学观念要求学生破除等待安置观念, 树立自主创业观念;破除安于现状观念, 树立积极进取观念;破除一职而终观念, 树立从事多重职业观念。从而改变高校学生传统就业观念, 培养学生创业创新理念, 不仅为学生成长提出新方向、新渠道、更极大促成我国高校整体教学水平提升。

二、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 实践教学缺乏创业理念培养

教育部在《有关推进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工作意见》中强调:“落实创业概念教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及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是实现以创业驱动就业、促成学生全面就业的重要举措。”根据《意见》, 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 进行创业能力培养有利于挖掘并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进而引导学生深化对社会发展、国民审美趋势的新动态, 为日后创业活动指明实践方向。然而在实际实践教学中, 高校教师缺乏对创新创业理念的认识, 忽视创业概念教学意义。仅仅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进行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 置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层面, 忽视学生各项综合素质培养。特别在创新能力培养层面, 高校教师通常以结合案例教学的形式, 引导学生结合案例设计观念、审美感受、设计原理对空间环境进行设计。与其说创新, 莫不如说是模仿。

长此以往, 学生设计思维完全陷入经典设计案例中, 无法突破固有设计思维, 难以创造出具备审美价值、使用价值、适应社会需求的设计作品。即使在后续教学阶段, 高校引入创业概念教学模式, 却因学生无法形成创新型竞争力, 导致创业教学困难重重, 降低学生对创业理念的树立, 不利于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更限制我国高校素质人才的输出。

(二) 实践教学的实践性有待加强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在国外已逐步得到完善并取得较大的教学成果, 然而由于我国环境设计专业起步较晚, 并基于工艺美术教学基础逐渐构建而成。因此在环境设计教学理念均沿用传统工艺教学思维及模式, 讲究规范化、程序化、循规蹈矩的课程模式, 固定化的教学体系, 导致我国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工作缺乏个性化发展, 设计理念与市场需求差距巨大。因此在师资质量上存在诸多问题。部分高校教师由于受高校制度限制、缺乏社会考察意识, 不能有效进行社会环境设计实践, 难以获取现代社会环境设计动态, 致使高校教师教学内容流于教材, 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环境设计专业实践环节是以教师为核心, 主导实践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根据实地空间环境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 进而提升学生整体设计能力。然而由于教师缺乏对社会实践考察加之传统工艺美术教学模式影响, 教师难以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环境设计能力。导致实践教学实践性薄弱, 使实景设计沦为实景课堂教学, 无法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进而难以为学生培养创业理念奠定基础。此外, 在封闭式实践教学中, 高校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不仅为高校学生日后创业设定障碍, 更为限制学生就业目标的达成, 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 高校学生文化素养有待提升

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环境中, 通过社会经济活动逐渐形成的意识形态, 不仅表现在非物质形态。诸如服装、制造工艺、音乐技巧、舞蹈形式, 更体现在建筑、环境等物质形态中。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 政府强调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带动现代化进程的方针,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因此在环境设计中,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深厚的环境设计技巧及理论, 更应对我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西方文化达到熟知, 从而依托环境设计手段, 凸显地域性、国家性的文化特色。特别在步入经济转型新阶段, 国民对历史文化体系及现代文化观感具有较高的要求, 对充满文化韵味的设计作品青睐有加。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我国高校往往注重设计方案效果及设计理念传授, 从而忽视文化理论课程设置, 忽视文化素养及相关理论的培养工作。导致学生无法积累足够的文化理论知识, 构建完善文化体系, 进而限制我国环境设计人才的培养。此外, 在社会学、心理学、历史民俗、文学等学科研究中, 明显存在课程设置缺位问题, 虽然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目标是展开对环境空间研究、分析、整理及重塑, 然而缺乏相关理论知识体系作为支撑, 无法从功能上发挥设计作品的社会效果。

三、基于创业概念的环境设计实践策略

(一) 社会实践考察

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前期, 高校教师应积极投身到社会市场调研工作中, 以环境设计社会需求为导向, 寻找切合数据信息发展及市场经济转变下国民审美需求的设计理念, 结合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特点与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程度, 科学而合理地设定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目标及计划。其中, 在社会调研过程中, 教师应结合当前环境设计市场动态, 筛选出具备雄厚项目经验及规模的环境设计型企业。以引导学生设计理念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及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 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实现校企合作模式, 从而使学生进入企业设计及管理环节, 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发展情况、运转模式及环境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现代企业引领作用, 提高环境设计学生对环境设计的认识及理解。此外, 现代环境设计要求学生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及文化积淀能力。因此教师展开校企合作的前提是调节学生性格特点、能力特长、兴趣爱好, 以校内小组合作模式, 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危机处理能力, 促使学生为实践教学做好相应准备。从而在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教学中, 能够顺利完成企业安排的项目内容。在推动企业项目进展同时, 使学生有时间、有精力、对企业各项运转环节进行清晰地理解。因此, 在创业概念教学视域下, 环境设计专业实践环节不仅要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更要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管理流程, 从而为日后创业活动做好准备。

(二) 重视文化修养

在现代科技发展进程中, 社会对充满文化特征的设计作品需求巨大。特别在文化型旅游地区, 对设计人员提出较为严格的设计要求, 不仅要符合社会审美需求, 更要在心理层面、文化层面、历史层面体现地区特征, 营建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从而提升地区文化旅游市场竞争力。因而, 设计类企业在文化环境设计项目中的设计经验较为丰富, 能够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提供丰富的设计案例资源, 充实学生文化底蕴, 提升文化构建意识。因而教师应积极引领学生参与到企业文化设计项目中, 通过观察企业具体设计环节, 了解企业设计工作流程, 收集相关文化文献, 从而促成学生文化感知力的形成。此外, 在参与项目落实实践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实地考察企业真实情况, 学习企业应对危机事件方法。并倡导学生以企业角度, 进行小组讨论, 分析自身与企业差距, 以及提升策略。从而在参与项目设计过程中,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不仅能够提升环境设计实践能力, 积累中华传统文化底蕴, 更能够有效学习创业基础知识及危机应对技能, 为后续教师开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奠定基础。同时, 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促使学生在日常课堂学习中, 能够广泛学习相关理论基础知识, 进而在有限教学资源下, 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 自主地寻找有关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 提高高校整体教学水平。

(三) 建立评价机制

在创业概念教学视域下, 环境设计专业实践环节的考核, 不应局限在学生环境设计效果表达、创新能力培养。应拓展到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技能等层面, 使传统单一性评价体系, 转变为结合社会需求,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机制。在具体实践教学中, 院校应与企业相互合作, 按职能体系划分两种评价系统。首先是环境设计专业评价。教师深入到实践教学中, 通过参与式实践教学模式, 对学生环境设计作品、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项目完成情况以及学生个人表现等综合信息进行收集, 并进行初步评定。以创新理念为基本评测标准, 从而对学生做出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价。其次是创业能力评定。企业通过面谈、笔试等形式对学生创业知识进行初步了解并结合自身经营特征、所面临困境, 考察学生管理能力及经营能力, 进而为学生做出客观准确的评测。最后, 院校在整理两份评价结果后, 对数据进行综合性归纳, 给予学生最终评价分数。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 以此提升环境设计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最终为社会输出具有创业能力的优秀设计人才, 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适应经济时代的变迁, 为社会市场经济提供新鲜血液。

四、结语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背景下, 基于创业概念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 以创业带到就业, 为社会发展提供大量优秀人才。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中, 应落实创业概念教学观念, 将创业理念与实践培养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以校企合作模式、参与项目模式, 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 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及方法, 对学生未来创业活动具有较大裨益。

摘要:在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视域下, 国民生产总值取得突破性进展, 人均消费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因而对社会生活层面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同时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提出新的挑战。要求高校教学活动要在遵循社会适用性原则前提下, 落实创业概念教学理念, 重视培养以我国市场经济需求、国民生活生产需求为导向、具备创意、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文围绕创业概念教学概念, 探析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提出基于创业概念教学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环节策略, 以此推动高校培养出大量具备创业创新意识的环境设计人才。

关键词:创业概念教学,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 武小红.环境设计专业实践环节课程教学探索与研究[J].大众文艺, 2017 (23) :212-213.

[2] 孙彤彤.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可行性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15 (12) :154-155.

[3] 杨洁.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论析[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7, 30 (04) :90-94.

[4] 于彦荣.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环节课程现状分析[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03) :109-1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上半年安徽省秸秆发电增六成下一篇:试论瓯塑艺术的继承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