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层教学开题报告

2023-04-26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科分层教学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学科分层教学开题报告

“学科分层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将“面向全体学生”放在首位,既顺应了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任何学生的天赋、品格、智能、体能状况总是处在相应的层面上,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发展的多元化因素决定了学生发展目标的多层次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至于出现了“吃不了”、“吃不饱”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这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学科分层教学实践研究就是要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充分关注学困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收获,都有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现状分析

小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主要是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保证学生都有提高,都有收获。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从全体学生的基础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追求教学过程的完整,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没有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三是在作业布置上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整齐划一,致使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

我校是一所两轨制小学,是一所区属公办双语实验小学,近年来进行双语教学实验,课堂教学效率、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周围名校林立,生源差、生源不稳定,流动性大。特别是转入学生,由于教材不同,起点不一,班级学生之间差异大,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从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造成了部分学生学力差,成绩低,影响了学校的教学水平。

3.课题研究的意义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发展观,着眼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关注学生思想的变化,学生个性的差异,知识形成的过程。

(2)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建立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互助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

(3)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课题界定 1.理论依据

(1)早在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大概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分层教学的理论

(2)“分层教学”是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因此,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

2.课题界定

“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施教,通过不同的作业练习,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潜能,把“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落在实处,努力促进全体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与提高。

3.研究盲点

纵观国内外,对分层教学进行研究的不在少数。但其实大家都是在对分层教学的课堂进行研究,而且也已经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其实,分层教学除了课堂上教学的分层之外,还有作业设计的分层以及评价的分层,而这些方面的分层对于两头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将在已有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全面

地进行分层教学实践的研究,真正让全体学生能够自信、快乐地学习,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三、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小学分层教学的最佳方法和有效途径,实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内涵,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态度。

2.探索各学科分层教学作业优化设计方案,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有效的作业设计,让所有学生都有提高,有收获。

3.真正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与专业素养,达到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四、课题研究内容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测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1.学生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教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因素,通过课堂教学、日常观察、家访以及与其他教师的会诊等,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后,按各学科教学目标要求,将学生按照2:3:5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学习中等的学生,C层是学习有优秀的学生。

2.备课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教法,设计分层练习。具体做法:(1)了解学生差异,进行分组;(2)针对差异,确立目标;(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4)阶段测试,分别考核;(5)发展性评价,促进提高。

3.分层教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学生回答,启发学生思维,分层练习,分类指导。课末进行教学内容小结,强化学习重点,强化分层训练,做到有同有异、有分有合,分合有致。

4.作业分层:课内外作业,分基础题、提高题两部分,基础题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只要求优秀学生完成。

5.辅导分层:课内外辅导时,因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对学困生力求做到面批面改,对优秀生加强检查督促和提示。

6.分类考核:单元检测中,提出不同要求,供三个层次的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要善于抓典型、抓全面,坚持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促进发展。

1.调查法:前期采用问卷获谈话调查的形式,做好研究前各项数据的测试,为实验做好前期准备。

2.文献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收集学习相关的理论实践资料,用好网络、媒体资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研究工作。

3.行动研究法: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改进。

六、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的理论培训和申报阶段(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 1. 确立课题,进行申报。

2. 调查各班学生情况,完成调查报告。

3.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子课题实施方案。

4.收集国内外关于分层教学的现有资料,组织教师学习,提高研究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5.请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

1.分析学校目前教学及学生学习现状,修订课题研究方案及子课题实验方案。 2.以学期为单位,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每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一次,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

3.根据子课题研究方向,确定子课题研究课例,及时对采集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4.教师每月进行课题研究交流2次,写出课题研究案例(反思)2篇。 5.每学期对课题研究进行专题小结,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 1.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汇报活动,请相关专家进行评议。 2. 进行课题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3. 结题鉴定验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完成结题报告。

4.进行分层教学典型案例和课题研究成果,完成预设的课题终期成果。

七、预期成果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分学科进行教学研究,选有价值的分层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汇集成册。

2.在研究过程中,语文、数学学科的优秀作业设计汇编成《双语实验小学优秀作业设计集锦》。

第二篇:分层教学开题报告

“音体美学科实施分层教学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研究开题报告

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老师:

因材施教自古以来就是被认可和采用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而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校建立以音体美学科分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扎实践行新课程。经过实践、尝试、探索提出了适合我校校情的“音体美学科实施分层教学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研究”这一课题。经过几个月的反复研究、多次论证,今天召开开题会,下面我从七个方面,对实验课题进行阐述: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首先,从国际竞争和造就未来人才看,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突出的表现为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教育的竞争,使人才的竞争。未来社会需要具有一技之长甚至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教育是培养具有特长的人才的摇篮,有人预言,今后各国的激烈角逐,其胜败不再火箭发射场上,而在培养人才的课堂上,这就从另一个侧面向世人提出了实施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的紧迫性和客观要求。

其次,从教育理论发展本身和教育改革的要求来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小学学好语文、数学就够了,学生获得的语文数学知识越多,掌握知识越充分,则越有学问,然而,高分低能的学生走入社会后,会因学无专长而难以应付知识经济瞬息万变的局面。新课程改革倡导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理念,强调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个学生的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这就需要我们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特长的学生上,实现由传统的重在获取语文数学知识的教学目的观,向培养具有个性特长的教学目的观转变;把“让学生学”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学生要学”的教学方法观。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是与教师平等对话和交往的生命体,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成为培养具有特长的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源泉。

第三,从教学的弊端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看,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特长,使学生学有所长,有效促进所有学生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关键。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

1 响,长期以来,学校、社会、家长、学生都只重视中考学科,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单

一、枯燥,课堂犹如一潭死水,缺少活力,缺少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发掘培养学生的特长的意识不强。学生在长期的如此的教育中,形成了思维闭锁思想被动,毫无活力,更无特长的半僵化状态。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个性特长的提高受到极大限制。而实际上,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音体美基础、认知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不同,单一的目标和教学要求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得并发挥自己的长处。

分层教学可以一改以一个标准定律所有的老式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能真正做到面向大多数,不丢掉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很好的培养和坚固尖子生的发展。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基于此,我们开展了此项研究。

2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了 “音体美学科实施分层教学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核心思想

此课题研究的核心思想是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其实质就是从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长出发,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达到发展学生的特长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点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布鲁纳曾经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这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和家长之重视语文和数学学科的学习和成绩,特别是学生和家长十分不重视音体美学科的学习,造成了学生的不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体美方面的 潜能得不到开发,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具有个性特长的人才,而学校教育就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学生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现、发掘、培养学生的个性潜能,要使学生充分的,真正的参与教学全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进入最优化的境界,促进学深过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有利于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特长,使学生学有所长,有效促进所有学生的提高。这也是分层教学的精髓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关键。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音体美基础、认知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不同,单一的目标和教学要求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得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分层教学可以一改以一个标准定律所有的老式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能真正做到面向大多数,不丢掉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很好的培养和坚固尖子生的发展。

(三)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促进音体美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

4 的质量和效率。

(四),通过分层次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全班同一的教学目标,对于有些学生来说过高,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则又过低。而这两种情况都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根据不同对象提出适宜的目标,才具有激励性。分层教学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的教学,有针对的进行教学指导,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分层教学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的不同,把同一年级各班的学生重新组合成不同的音体美教学班,音体美三科的每一科又分成若干小的教学班,由不同的教师同时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特长为主线,力求反映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中、在其特长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此外还包括比赛、汇报、展示等活动形式,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题研究以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参与行为的发展规律为主线,力求反映学生其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关系。这样学生在音体美方

5 面都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小科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自然会是积极、主动、高效的,自然会真正促进学生的潜能的挖掘,个性特长的培养。此外还包括比赛、汇报、展示等活动形式,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分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 学生学有所长,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最终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目的。

2、教学实践目标:(1)通过分层教学,建立起有相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组成的若干不同的音体美的课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2)通过符合学生兴趣特长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通过研究培养一批具教学有专长的教师,形成科研成果,为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3、理论研究目标:

通过实验,验证有效的分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能

6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设想,探索音体美分层教学的理想途径和方法,组织实验教师撰写有价值的实验论文,实验报告和经验体会,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次实验研究的周期为两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课题准备阶段;

1、论证制订方案与计划。

2、围绕方案下达相关课题研究任务。

(二)实验阶段:

1、围绕方案、计划开展实施;

2、每期进行评价、分析、小结;

3、进行阶段性总结。

(三)研究总结阶段

观察学生的现有特长情况,整理完善反映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各种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通过分析,综合形成最终的研究成果,为结题作各种准备。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

学校具备对该课题实施设计的条件,该课题的研究,成员间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负责人和研究人员理论素养高,业务能力强,

7 教学思想较为先进,专业素养好。

课题负责人多年来一直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备深厚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拥有较前卫的教育思想。多次指导国家、省、市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参与此课题研究的教师均为省、市、区级学科骨干教师,他们专业素养好,具有长期的教育教学经验,具备参与课题研究的刻苦精神和业务能力。

此外,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将:

1、建立以一把校长李庆玉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充分发挥监督、指导的作用。

2、加强对实验教师的理论培训,集中和自学相结合,提高教师自身过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

3、规范管理,完善试验制度和激励机制。

4、增加科研投入,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运作。

“音体美学科实施分层教学 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研究”是我校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我们将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大胆实践、努力探索,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条件,为基础教育改革作出贡献!

第三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差异,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而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三大要将“面向全体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既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经济上呈多元化格局。作为基础教育,面临的任务既要瞄准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在教学中,只有将因人施教落到实处,才能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的,才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起点上得到生动和谐的发展。因此本学我们数学组拟定了“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让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问题,改变传统教学中采用的“一刀切”、“满堂灌”、“齐步走”的教学行为。解决学生个体差异和统一教学要求的矛盾,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潜能,树立起信心,并使他们的知识、能力与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最大程度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从根本解决学生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得不到开发,学生的特长无法施展的问题

2. 解决教师“一刀切”、“一个模式”的教学方法,克服教师教学时的盲目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拓宽教学门路,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3.通过有效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将教师教育机智融会在日常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极大地锻炼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二、课题内容及研究的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1、学生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非智力因素,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及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会诊交流等途径,在对学生一个月的全方位考查的基础上,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2、备课分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教法,设计分层练习。具体做法: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3、讲课分层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分为: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上课时,分层提出思考问题、启发思维,分层钻研、尝试练习、分类指导,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强化学习重点,强化分层训练,正确处理“优、中、差”三者关系,做到有同有异、有分有合、分合有致。

4、作业、练习分层:课内外作业,分基础题、综合运用题,基础题全体学生必须做。对差生应该强化练习,优生 “吃不饱”时,适当补充一些综合运用题,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5、课内课外分层指导:因人因组而异,在对学生进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特长学生品质的指导,辅导时,对差生力求坚持面批面改,对优生加强检查督促和提示。对特长生细心呵护重点培养。

6、考核分类检测:每一单元学完后,安排一次过关考核,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我校的教学现状,每个数学教师带一个班,每班40人左右,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同,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心理反应各异,学生综合心理品质参差不齐,在数学课中按学生基础、心理素质等因素实施分层教学,必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应有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按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符合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2、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教学中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大力推进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浓郁氛围,让学生课堂享受乐趣,考试体验成功,活动展示风采。

3、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发展观。着眼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关注学生思想的变化,学生个性的差异,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

4、通过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使学困生得到心理保护,成绩有明显提高;中等生得到迅速发展,信心培增,积极争优;尖子生达到优上加优,冲击名校。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探索能力的状况,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通过分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三、课题的界定及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对同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各组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施教;允许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用各自适宜的速度与方法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才干与“潜能”;把“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落实在课内,努力促进各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二)理论依据

1、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是因材施教原则。我们通过大量调查,发现造成数学学困生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是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个别学生之材施教,尽量缩小学习新知识前的“认知前提能力差异”,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情意前提特征”,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有切实的保证。

2、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二是“最近发展区”原理。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内驱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首要因素)。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准备阶段:2009.4——2009.9 主要工作:收集资料,明确研究目标,通过问卷调查确定分组的方法及实施过程. (二)、对比试验: 2009.9——2012.2 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展开研究。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课题组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密切合作,保证研究质量;按照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开展教学;在试验基础上总结经验,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深入研究,形成理论. 学生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非智力因素,通过课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及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会诊交流等途径。在对学生一个月的全方位考查的基础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对学生进行分层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原则上“进则上,退可下”。向学生阐明“分层递进”的思想,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分层递进”教学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意义;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分层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和智能的发展据情而变,动态平衡。

教学目标分层:在对学生分层次后,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

课堂教学分层: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要在努力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

布置作业分层:对三个层同学的作业的布置有所不同:A层是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稍有提高的题目,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各半。

课外辅导分层: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单元考核分层:每一单元学完后,安排一次过关考核,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 (三)、结题阶段:2012.2——2012.7 主要工作:组织研究试验成果,形成分层教学实施办法,撰写研究报告,申报试验成果

五、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师资保证:

本课题组由***老师担任,其余5人,市学科带头人一名、市优质课获得者二名,区优质课获得者一名,区教坛新秀一名,课题组成员都是既能干又肯干的优秀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相互配合,统一协作的原则,以保证课题实验的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二、制度保证:

(1)学习研讨制度。要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相关书目,围绕承担的课题做好学习笔记,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实验研究会并做好记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

(2)通报例会制度。要及时填写“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表”,及时掌握、分析、研究、实验的情况。课题组成员要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每个阶段课题研究情况。

(3)专题调研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及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专题调研(原则上每学期一次),通过听汇报、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

(4)协作交流制度。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要大力倡导协作的风气,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科研合力,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5)经费保障制度。学校将拿出专项资金,实行课题研究专款专用,给予经费保障。实行专款专用,由课题负责人统筹安排使用。

(6)评比表彰制度。要对课题实验的理论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案例、论文总结等成果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的评价,并对实验成果突出者予以表彰。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全程录像;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教师学习、调查问卷、教师研讨等全程录像,保留原始资料。

2、论文:把课题实验过程中的阶段性总结、论文、反思等编辑成册,争取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3、结题报告: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力争在省以上刊物、杂志发表。

4、争取在我校召开市以上“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现场研讨会,力争在全市推广。

七、主要参考文献

1、《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 刘树仁

2、《走进新课程》朱慕菊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新理念》 袁振国 教育科学出版社

4、《“分层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现代教育报》 汤灏

第四篇: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新实验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新实验”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目标

1、课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期,在统一时间、统一进度、统一标准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的情感、意志、能力、智力等方面随着年级的升高,差异越来越明显,学习成绩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依据孔子的“因材施教”、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巴班斯基的“优化教学分组教学思想”、赞可夫的“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等理论,运用自主、合作、探索的基本教学策略,构建分层异步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更充分地发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优化发展。解决“班级集体统一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间的矛盾”,从而找到一条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新路,更好的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更充分地发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优化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目前农村小学数学的现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实施“分层异步”教学,在新课程全面推进的今天,该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的针对性、紧迫性和前瞻性。

2、研究目标

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总结分层异步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② 建立激励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③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④促进课题组成员的素质提高,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型师资队伍。

二、教科研领域研究现状

早在九十年代初期,我国教育学者黎世法就倡导,依据学生在能力、学习方法、兴趣、习惯、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提供不同的教学活动或补救措施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异步教学)。1992年,江苏溧阳市燕山小学在异步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首先开始进行分层异步教学的研究。经过十多年的时间,分层异步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分层异步教学的却寥寥无几。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依据的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巴班斯基的“优化教学分组教学思想”、赞可夫的“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等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切实可行的分层异步的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个人资质、学力、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确定学生分层方案。

②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点及该班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目标体系。

③ 根据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小学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形成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分层异步的课堂教学模式。

④ 根据各层次学生达到目标及发展情况,建立激励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2、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价值只有在学生主体参与探究活动中才能体现。

2、循序渐进原则:以课题实验的实际情况和实际进展为依据,循序渐进,绝不急于求成。

3、独立性原则:致力于每一个学生的独立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发展自我,充分表现自我,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

4、科学性原则:实验研究的方法与过程的选择,要遵循科学规律,要适应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深入浅出,采用符合实际、科学的方法实施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实验课、研究论文、书面研究成果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预计用两年的时间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1、准备阶段:2009.5-2009.9

确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培训、分工,搜集相关研究信息,掌握外界研究动态。

2、实施阶段:2009.10-2011.2

实施研究计划,组织活动设计、公开教学,撰写阶段总结和论文。编辑成果集。

3、结题阶段:2011.3-2011.5

撰写结题报告,整理课题组资料,进行结题鉴定。

八、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及专长

本课题由汪永贞、吴晏老师主持,并有6名志愿参加研究的一线教师。 本课题第一负责人汪永贞老师,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研指导工作,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所撰写的论文曾获省一等奖,设计的课例曾获全国三等奖。

本课题第二负责人吴晏老师,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多次参加镇教改实验并进行公开课示范。曾获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

二、三等奖,所撰写的论文曾获得滁州市二等奖和市

一、

二、三等奖。

其他参研人员都是上进心强、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教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线教师。

九、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课题本身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在新课程的推广中又具有一定的紧迫性。

2、学校有一支上进心强、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扎实的数学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3、学校图书室、互联网能为本课题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动态提供了保证。

4、学校领导科研兴校的信念坚定,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人力和财力的保障。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本课题于2006年9月正式开题。现将课题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信息化浪潮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信息化的趋势,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对于这一发展态势,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本国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为此我国教育部做出了‚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

2001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成为推动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强劲动力。在会上,侯靖方同志指出:‚信息技术是当今科学技术中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领域,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范围内的时代潮流。特别是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拓展了人类社会的创造性。它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是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使得教育的时空界限不断拓宽,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进一步提高,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也就是说,以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将成为教育的时代强音。陈至立部长还指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应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讨‛,‚中小学教师利用计算机教学正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到注意课程的整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就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够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契机,而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的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有许多方面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选择本课题研究,将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二、课题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1)关于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的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学会凭借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动地、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提高自立创新、自主发展的能力;(2)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的观点。强调知识来源于实践,学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不断地认识;(3)关于学生思维、认识辨证规律的理论。强调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的一般思维过程。强调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特殊到一般、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特点。

2、邓小平同志的教育理论。为培养21世纪开拓式的新型人才,强调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以适应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

3、系统的科学理论。

4、以主体教育理论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并能熟练地把它应用于教育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突破口,深化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努力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3、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途径和模式。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必须构建一套新模式。本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构建符合我们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2、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3、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4、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5、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6、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7、信息技术与社会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五、研究原则:

1、主体性和主导性统一的原则

学习模式是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支持下,学习者可以进行多种控制,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根据自己的个人潜能,选择学习目标,但不排斥教师引导作用,通过设计、主持、示范和评价,履行主导教学的职责,充分发挥‚导‛的作用。

2、个别性和协作性统一的原则 学习者因个性差异,自主学习会产生能力的差异,而协作学习,能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群体活动,各个个体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协作学习,将会更加方便、更加有效地培养他的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让他们学会与各种人群交往和团队协作,懂得尊重和欣赏别人的劳动。

3、实效性原则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一定要坚持结合本校实际,不搞花架子,追求实用和实效。

4、激励性原则

要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上下功夫,并通过肯定性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六、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问卷调查法;

3、讨论法;

4、社会调查法;

5、社会访谈;

6、实验法;

7、文献法等等。

七、研究步骤:

整个课题实施研究为期一年,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6年3月至2006年5月 查阅文献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数据,结合我校办学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教科研理论,确定研究课题,编制实施方案并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组织对子课题成员的培训指导。

(二)实施阶段: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

1、2006年5月至2006年6月 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2、2006年6月至2006年7月 理论建构课堂教学模式

3、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 教学实验

4、2007年3月至2006年4月 分析调整

(三)总结阶段:2007年4月——2007年5月

1、2007年4月至2007年5月 撰写结题报告

2、申请组织鉴定

八、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实验研究报告、论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的优秀教案设计、优秀课堂教学整合实验课实录、优秀教学课件、学生电子报、专题学习网站等形式。

九、课题研究组织

本课题由昌黎县新集镇小寨完全小学课题组负责 课题主持人:李剑飞

课题组成员:姜自伟、高建成、杜小松、张静、赵春梅、魏云红、姜明玲、常明雪、白勇、杜永洁

十、课题研究经费

课题组负责一切实验研究费用。 十

一、小结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依托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四要素-----信息技术、学生、教师、教材的动态运做,形成新的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和突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学模式的实践,为目前小学普遍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全新的思路。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将知识信息转化为学生易接收的信息形式,优化教学内容,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加大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有效帮助教师实现教师角色的互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心理辅导团体活动方案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