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2022-07-17

第一篇: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前所未有地提出“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其中还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小学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这就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高的要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觉得应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才能达到最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去阅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弄清楚学生想要读什么。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为了完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要求的阅读量,采取了很多措施。如规定每天读什么书,要求学生读了课外书后,填读书卡,摘抄很多优美词句,写读书笔记等。但教师往往容易忽略的是教师布置的阅读篇目是不是学生喜欢的,而且这样多的阅读作业,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崔峦曾说过:“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对对阅读材料的认识及最后的结论更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阅读量的要求前必须先了解学生读阅读内容的要求。只有符合儿童心理的读物,才能真正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使他们在如饥似渴的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崔峦曾说过:“学生的阅读乐趣比对阅读材料的认识及最后结论更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阅读量的要求之前,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需求,这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前提。

那什么样的读物才是学生喜欢的呢?应该说,学生的阅读兴趣随年龄的变化、知识的增长 和阅历的增长而有所不同。如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不仅生活在现实世界,还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他们大多喜欢阅读能够引发他们美好想象的童话类作品。而中高年级学生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长,喜欢的阅读的作品类型不断丰富并呈现个性化倾向,有的甚至可以读懂部分中外名著或比较深奥的作品。如果教师不认真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尊重学生的阅读 需求,只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以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学生,那么难免会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反感和排斥。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一个教师连学生自己选择课外读物内容的权利都试图剥夺的话,那么很难说这个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向学生推荐号的读物,因为我们有责任作学生阅读的引路人,而不是让他们在茫茫书海中去瞎撞。但是这种引领不是强加,如果把阅读比作采摘果实的话,那么我们是要引领学生避开那些有毒的或者他们根本无法摘到的果子,而走向那些成熟味美的果子。但是他们摘到的是苹果还是梨子,我们就大可让他们自由选择而不必去强求。

我们除了了解与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为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正处于可塑性极强的阶段,他们的兴趣爱好在这个时期最容易受到人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利用好这个时期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加强课内指导,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旺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学的或正在学的知识,引导学生从横向上和纵向上扩展阅读,借机点然他们求知欲望,使其既可巩固知识,又可进一步延伸拓展知识,使他们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学习了台湾作家林海音的文章《迟到》,然后我给学生念她的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很感兴趣。趁机我问孩子们,你们还想读林海音的作品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非常想了解这位作家的事情,很快就在课外找到了她的小说《童年 冬阳

骆驼》,有的还找来了《城南旧事》,在班上传阅。真是让我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都是兴趣使然。

2、开展课外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最喜欢也是最易被他们接受的莫过于多姿多彩的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可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使他们享受收获与进步的喜悦。比如,每隔一段时间,在班上开展一次交流会,学生可把自己最近读的书讲给其他2学生听,可讲书中内容,可讲精彩片段,可朗诵,可谈心得体会。形式不限,学生畅所欲言。还可办手抄报,自制手鉴,演课本剧,知识擂台......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兴趣盎然,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

3、尊重学生个性,刺激阅读兴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阅读特点,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固有思维,死板经验,以“推荐”为名,将自己的阅读个性强加给学生。应注重学生阅读资源的丰富与更新。如,现代作家杨红樱的小说和童话就很受现在的小学生欢迎,不少小学生都看她的小说》淘气包马小跳》、《五.三班的坏小子》等。又如,《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苏菲的杰作》这些现代气息很浓,贴近小学生生活,体现时代特色,所以小学生喜欢看。作为教师,首先要跟上时代,随时了解学生喜欢看什么书。其次,要尊重学生个性,做好一个正确的引导者,引导孩子正确理解看待书中的人物。这样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

总之,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便有了课外阅读的行为,便能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这便有了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篇: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谈到读书的好处,每一个学生都能罗列出一大堆的名言:有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培根的“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有高尔基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真正能静下心来读书,得到读书的益处的人并不是很多。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真正从书中受益呢?

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如每周一节课带学生到充满书香气息的图书馆或阅览室,在轻松的氛围下让他们学会静心读书。也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电视散文”,让他们在美的画面中,愉悦的朗读中接受熏陶。

其次,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开展“美文我推荐”,“读书乐”交流,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读书的乐趣,感受经典的魅力,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再者,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有意识地安排布置学生课外阅读相似的文章,引导他们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课外阅读,能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使他们养成经常性阅读的习惯。如学习马克•吐温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可为学生介绍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竞选州长》等作品。学习余光中的“乡愁”,也可在课堂上诵读席慕容的“乡愁”。

第三篇: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宁津县大曹镇高集小学

周书治

作为语文教师都知道,语文考查主要三大部分:语言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可以说这三大部分都与阅读有关,积累字词句需要已阅读为前提;阅读理解、分析能力需要在阅读中进行提高;写作素材需要在阅读中积累;语文素养、人文素养需要在阅读中提升。所以学生的学习离不开阅读,也离不开课外的阅读。课内阅读毕竟量太少,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所以,只能通过课外阅读来积累、储备知识,拓展延深,丰富人生。但是小学生的阅读体验少,体会不到阅读的妙处。况且阅读需要咬文嚼字,远不如游戏、动画等有吸引力。所以,很多的小学生并不太喜欢阅读,也不愿意阅读。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我们研究此课题的首选任务。根据我校这两学期的研究做法,我谈谈对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几点认识。

一、教师、家长的榜样与引领。

小学生模仿能力特别强,而且他们很善于模仿老师的言行,他们认为老师是他们心中最伟大的人,所以老师的榜样作用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就是要求老师既“言传”还要“身教”。“身教”作用更重于“言传”。因此这一学期我们举办一系列重“身教”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举办师生共读《爱的教育》活动、师生共写“我喜欢的一本书”征文活动、“亲子共读”活动。为了能让学生顺利阅读,收获更多,为此我们设计并观摩师生共读推荐课,指导学生有目标地去读,指导学生怎么获得读书快乐。在共读过程中,我时常和学生交流读书进度、读书收获、读书故事、读书感受。在共读、交流中,学生都有很多收获、很大进步。看到学生高兴表情,我偷偷乐在心里。之后。我和学生共比读书笔记,我把精心记载的工笔正楷、密密麻麻积累的笔记本拿出来,学生竟不敢往外拿,不敢让老师看,脸上还一个劲冒汗。我知道是什么情况,就说:“到下周我们在比吧。”下周学生们的读书笔记做的都很好。我知道在我的引领学生将阅读坚持下来。

寒假里又举办师生共读书之活动——“我最喜欢一本书”征文活动。我读了我写的读后感,学生们听得很入神,我读完了学生还意犹未尽。很多学生说:“老师、老师,你再给我一周时间让我们重读,完成读后感吧”我说:“那好吧,你们得需出色完成任务。”之后一周在学校时间同学们会心无旁骛读书,家长有打电话来说,孩子一到家就认真读书,好像真长大了,让我们做家长很省心,我也很欣慰。我知道,我的引领、我的榜样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兴趣。在老师的推动下,学校掀起一股读书热潮,学生喜爱读书了,热爱读书了。在共读中,我们召开家长会,宣传“亲子共读”活动,农村家庭父母一般都在外打工,我们也是尽量要求有时间就陪孩子读读书。“亲子共读”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读书氛围,给孩子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通过举办共读书活动,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真情,极大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和兴趣。学生们对老师更加喜欢和敬重了,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意外收获。

二、积极创设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学校氛围是一种语言,是传递信息的独特形式,它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蕴含着极大的潜在教育意义,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要让学校形成一种读书氛围,让这种氛围感染学生。为此,我们积极创设阅读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氛围,让学生爱上读书。

首先,我校购置图书来充实学校图书。有专人管理图书,每天开放半个小时,学生来借书络绎不绝。在教室内设置有书厨,有学生管理图书借阅,定时补充图书,完善借阅制度,有时还让学生把家里不看的书籍拿来,和同学们交换借阅。学生借书热情高涨,读书热潮此起彼伏。

其次,在教室内布置“我爱读书”一角。这里是有关读书的世界。有读书心得、读书笔记、手抄报、读书卡、读书小明星。同学们看着自己读书成果张贴于墙上,让老师、同学欣赏,为自己自豪的同时更愿意把读书这件事做好了。

第三、学校展板、黑板报、宣传栏我们也会适时、进行“我爱阅读”为主题的内容。学生们抬眼就能看到读书名言、名人读书故事、优美散文、传统诗歌。在书香校园里行走,处处能听到朗朗书声,处处感受到书的魅力,学生怎不会喜爱读书呢?

第四、学校在上午大课间、中午放学、下午大课间都会定点播放美文、诗歌、学生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学生闭眼就能欣赏到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就好像游历其中。在耳闻目染中都是读书的美、都是读书的趣。学生不自觉中喜欢上了读书。

三、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爱好后,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都很明确。如有的只凭爱好,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阅读兴趣不减,加上阅读好方法,才能坚持进行阅读。具体做法我们举办校园读书节,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我校赵老师上了一节阅读方法指导课,我们就还举行了读书方法交流会,学生自己通过交流,取长补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四、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励学生阅读。

1、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调动读书积极性。

师生共读是我校转化后进生的具体做法,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了解少数学习有障碍的学生的阅读状况,融洽师生关系,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和学生共读的学习活动。之后我们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师生共读”活动,取得不错的阅读效果,大部分学生喜爱上阅读了。亲子共读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提出读书要求,进行读书宣传,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共同交流心得体会,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通过共读,使学生在学校、家庭,在不同的环境中,和老师、家长共同读书,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2、建立书香班级,激发读书热情

为了培养同学们浓厚的读书兴趣,培养各班的读书骨干,以点带面促进读书活动的开展,我校举办书香班级评选活动。制定书香班级评选方案,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要读5本书以上,并精读其中3本。组织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读书故事会、演讲比赛、经典诵读比赛、书签制作、读书征文比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之星等。通过举办书香班级活动,极大开阔学生视野,培育了学生心志,激发了他们读书热情及成长、成才、成功热情,

3、举办读书节,组织读书竞赛,激发读书热情。

要将读书活动持久坚持下去,取得好的效果,关键是读书兴趣的培养。如何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并乐此不疲是读书指导过程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环节。第二期我们开展了读书节活动,根据学生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评比活动,展示读书成果,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如通过读书方法交流会,帮助学生选择使用正确读书方法;通过名人读书方法故事会,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读书感受、读书心得共享。特别是通过设计读书小报、读书卡,不仅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而且对学生兴趣进行广泛引导。此外,我们还通过评选“读书明星”和“读书小博士”活动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

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通过这两学期的课外阅读研究,学生喜爱上阅读,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籍。让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温暖学生的生活,让阅读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四篇: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意义和激发兴趣的措施

(甘肃省庄浪县第三中学 王淑红 邮编:744600)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个人素质的提高和民族振兴,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 笔者通过巧借课本带动课外阅读、优化环境营造阅读氛围、开展竞赛激发阅读兴趣、指点方法学会自己读书四个措施,来激发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在实际中有很强的操作性。

[关键词] 课外阅读 意义 激发兴趣 措施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意义

现代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①《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7-9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②这都说明读书对于个人素质的提高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性。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激发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措施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培养初中生读书的关键。笔者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1、巧借课本带动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阅读的《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内容相关。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编排,从环境渲染、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以及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等各个方面,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 1 趣,适时向学生推荐课程标准外相关的课外阅读名著。

同时,课本后面的名著导读课,也可以作为我们抛砖为引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手段。如,在教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在名著导读课上,可以播放并讲述《朝花夕拾》其它散文,借学生们被其精彩内容深深吸引的时机,推荐他们阅读博大精深,富含生活的理,能给人智慧和启迪的朱自清的《踪迹》《绿》等散文集。

2、优化环境营造阅读氛围

兴趣来自培养,环境的好坏对每个人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在班级中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班级资源,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语文报》《少年文摘报》《读者》《百科知识》等是必备的,另外学生还可推荐自己喜爱的报刊杂志。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更换。这样一来,因为书刊全部是学生自己选定的,符合他们的阅读兴趣,那些不爱看书的学生受到熏陶,也慢慢会变得爱上课外阅读;二是创建班级图书馆。“书非借不能读也”,学生往往是自己家有的书反而不能好好看,我们设法动员学生和家长,对学生家中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藏书进行登记造册,作为班级图书馆的备借图书,并办理借书证。学生想借书时,向语文科代表申请,由课代表借出,并做好登记。要求借书人按时归还,并保证书的完好无损。这样一来既可以做到资源共享,节约成本,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联系学校图书室。在取得图书室的支持后,增加开放次数,由每周一次增加到每周二次,特别增加双休日的开放时间,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特别是阅读需求强的学生,图书室老师为他们开通“绿色通道”,允许他们课余时间随时都可去图书馆借书。并有目的地去寻找书籍。根据现有图书室资料中整理出适合本学段看的书。学生可根据这些书目有的放矢地去图书室借书读。

3、开展竞赛激发阅读兴趣

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斗志,老师可以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关于课外阅读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如诗歌朗诵比赛、课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读书笔记展览等和课外阅读相关的竞 2 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热情,还能通过积累、讲述、改编等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写作水平、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学生一旦在比赛中获奖,获得了课外阅读的成就感,就会自觉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指点方法学会自己读书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正确有效阅读的方法。在这,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教会学生有选择性的精读、泛读、浏览三种方法。对每本书而言,告诉学生拿到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便得到一个总的轮廓。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自得,不懂之处学会圈点勾画。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写出读后感。笔者在教实际学中,每天课外活动让学生读半个小时的书籍,十分钟交流读书方法和收获。此外,积极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开阔视野、掌握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总之,语文课外阅读对学好语文显得日益重要,想要取得成绩和效果并不容易,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去抓,示范引导,创新课外阅读方式,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字数:2346) 通信地址:甘肃省庄浪县第三中学 邮编:744600

1、<<新课程>> 2014.02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常汝吉,2001.

第五篇:激发低段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北塘实验小学

李莉娟

一、课题的提出:

1、刚接手一年级,我们发现学生的识字量有限,词汇有限,阅读存在障碍,孩子们畏难,不喜欢课外阅读。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如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卡通读本,的充斥着孩子们的视野。

(2)课外阅读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

(3)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玩具、零食等方面的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2、新课标要求:小学低段学生能选读自己喜欢的书;能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别人;养成每天看书或读报的习惯,阅读总量达到5万字左右。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为了实现新课标中低段学生的阅读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读好书、爱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们打算以《激发低段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为题进行一些尝试性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调查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了解阅读兴趣。

在课题实施之前,我们对80名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及阅读基础进行了简单的调查,情况如下:

1、90%的孩子有能力阅读浅显的书籍。10%的孩子存在阅读困难。

2、80%的家长觉得孩子对看电视感兴趣。12%的家长觉得孩子对玩电脑感兴趣。8%的家长觉得孩子对看书感兴趣。

3、45%的家长经常带孩子去书店买书。55%的家长偶尔带孩子去书店买书。

4、70%的家长买孩子喜欢的书,20%的家长会和孩子一起商量买什么样的书。10%的家长参考老师和有经验的人的意见。

5、80%的家长买学习辅导用书,60%的家长买童话故事,15%的家长买脑筋急转弯、漫画、笑话之类。10%的家长买科学知识方面的(如《十万个为什么》等。5%的家长买文学名著。

6、20%的家长尝试过有意识地培养对孩子进行过课外阅读习惯,有效果。50%的家长尝试过,但孩子不配合。30%的家长想尝试,但不知道怎样进行。

7、30%的家长经常督促孩子进行课外阅读;60%的家长偶尔提醒;10%的家长不去管。

8、35%的孩子能安静下来看课外书;40%的孩子偶尔能;25%的孩子不能。

9、20%的孩子喜欢注音汉字;70%的孩子喜欢注音汉字为主,配一些图画;10%的孩子喜欢图画为主,只有很少的文字的;10%的孩子喜欢全是图画的;

10、60%的孩子拥有课外书1——20本(包括20本);20%的孩子拥有课外书20——40本(包括40本);10%的孩子拥有课外书40本以上;

11、5%的家长坚持每天看书读报;60%的家长偶尔读过;10%的家长没时间,很少读;25%的家长几乎不读;

(其中统计的人次有重复)

从调查情况分析可以看出,他们除了看电视、玩游戏之外,缺乏主动阅读的自觉性。有部分学生的阅读还停留在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作业的层面上,兴趣不浓,态度也不够积极主动;很多学生的阅读量小,造成阅读困难。孩子在家中也缺乏阅读氛围。

(二)培养阅读兴趣

1、激发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欲望,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阅读,把阅读做为生活中的一件趣事。

(1)电视引路

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喜欢看电视,特别是动画片等少儿节目几乎天天必看。老师和家长可巧妙借助这些电视节目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看了动画片《西游记》后,就引导他们去读一读少儿版注音书籍《西游记》等。

(2)听赏活动迁移

儿童的阅读常常会很依赖于“耳朵”的阅读,老师可以安排一些时间,如早间活动、午间活动、课前三分钟等时间为学生朗读故事(也可播放录音磁带让孩子欣赏),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都在极大感染着孩子,紧紧 2 地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倾听中不断体验、品味,并积极讨论,大胆尽情地表达,提高了对作品的欣赏能力,渐渐地“迷上”那些丰富多彩的课外书籍。

(3)行为示趣。

课外时间,我们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阅读时,我们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我们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们还经常给他们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他们绝对肯定的启示:阅读非常有 趣。

(4)集中式课外阅读

每一年龄段的孩子有一些基本的特征和共性的需求,所以采用相对集中的阅览形式,是提高一年级孩子阅读效率的良好途径。教师全面观察多数孩子的活动情况,予以集中指导,以生动的语言去讲解读物,耐心而具体地指导孩子观察画面,感受形象,使孩子的积极情感得到唤醒,主动与书对话。教师观察、聆听,适时地介入,引导学生发问、讨论,并通过层层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进而引发自主地翻阅书籍,主动去探索、发现,以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可让孩子与孩子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充分讨论,使儿童的知识、经验得以交流,分享各自的阅读经验并提升为集体经验,在合作、交流、讨论的氛围中,孩子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理解力、想象力及反思、预期、质疑、假设等认知能力得以发展,使他们尽快成为一个可以独立自主阅读的人。

(5)休闲式个别阅读

为了适应儿童不同的需求,在集中式阅读的基础上,可适时采用较分散的、较随意的阅览形式,让孩子自由、分散地阅读,教师予以个别指导。如在班上开辟阅读角,创设开放自主的阅读空间,老师针对儿童的个性特点、发展水平差异,巧妙地安排不同难易程度(如角色少、情节较简单;角色多、情节较复杂;画面较小,主题较深;单页多幅图;排图讲述等)、不同类别(如:从儿童生活到科学知识,从环境问题到生命教育等各种不同题材)及不同熟悉程度(熟悉的、不太熟悉和不熟悉三个程度)的阅读材料,并保证书籍的经常更换,营造宽松、自主的读书氛围,让孩子轻松愉快地自由选择书籍阅读。教师间接进行调控,也可与学生一起阅读,并进行讨论,交流读后的感受,使他们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获得不同的语言经验,在感受阅读活动有趣性的同时,也有助于开发智力及良好个性的发展,进而培养孩子全方位的阅读能力。同时,建议家长在家里把有意义的书籍放在孩子伸手可及的地方,让孩子多一个拿起书的机会,多一个和书 3 建立感情的机会,使阅读成为孩子们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逐渐养成良好而又自觉的阅读习惯。 (6)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在第一册的第四主题单元“家”中,安排了这样一项实践活动:“我家有个好习惯,晚上,爸爸妈妈常为我念故事书。现在我认识一些字了,自己也能跟着读。全家人一起读书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愉快。”我们以此实践活动为契机,号召家长为孩子创设优良的家庭读书环境,做到为孩子选择一些可读性强的书;每天陪孩子读一会儿书;每晚为孩子讲一个名人小故事。这样,将家庭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为学生建立起一个优良的阅读氛围。

(三)活动展示中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毕竟年纪小,兴趣易激也易失。为使学生对课外读物爱不释手,阅读兴趣日趋高涨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想方设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和收获的喜悦,激发读书后的成就感。

1、竞赛保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参加比赛,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我先后开展了读故事、讲故事比赛等等。由于活动一种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大量去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2、表演成趣:有许多课内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都具有可以作为小学生表演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生动,趣味性强,学生很愿意去演。如《狐假虎威》,我们教学生看后进行表演,学生兴趣盎然。我们趁热打铁,对学生说我们班要举行表演比赛,以寓言故事为表演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许多寓言故事,再加上我们的适当指导,表演取得了成功。这样,通过表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用有效评价机制引导学生。

小学低年级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难于长期坚持课外阅读。但他们争强好胜,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们引入竞争机制、评价机制,让学生品尝课外阅读的喜悦。

1、家长评。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家中进行较多。在工作,一定要争取家长配合,督促、检查子女的阅读。为此,我们专门设置了一张表格,即家校“读书沟 4 通”单。要求家长么每天填写小孩在家阅读表现情况,并写上简单评语。我们及时而全面地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真正做到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心中有数。

2、教师评。老师每周收一周来的家校“读书沟通”,综合学生家长的反馈,,在班级中开展“班级阅读之星”的评奖,让学生上台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基本做到声音响亮,字音准确,不漏字。评选出班级“阅读之星”,树立好课外阅读的榜样。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

(一)学生的收获。

1、90%的学生爱上了课外阅读,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把逛书店作为了自己最大的爱好,课间也能看见他们阅读的身影。 家长寄语:

(二)老师的收获。

1、我们爱上了阅读,也养成了每天阅读20分钟的好习惯。在阅读中我们有了儿童情怀,能以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心理去看待儿童,语言、动作也更童真童趣,和孩子的交流更轻松惬意。

我们阅读了大量的童话书籍,先后阅读了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草房子》《根鸟》《野风车》《红瓦黑瓦》《青铜葵花》,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一只想飞的猫》《我的朋友容容》《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女儿的故事》等,毕淑敏作品————《话说家庭》《话说孩子》,以及一些经典故事————《吹小号的天鹅》《窗边的小豆豆》《木偶奇遇记》„„给孩子们推荐的书目,我都进行了阅读。在阅读中,我们找到了久违的童心,更理解了儿童的心理,考虑问题,布置任务首先遵循儿童情怀,以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心理去解决问题。课下也经常和孩子们一起交流阅读感受,因爱好一致,内容了解,这拉近了我们和孩子的交流距离,和孩子的交流更更轻松惬意。

2、实现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我们在备课时,结合单元主题或课文内容,有意识地为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文章或篇目,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习《掩耳盗铃》后,向学生推荐《寓言故事》;学了《回自己的祖国去》后,引导学生读《名人故事》。有了这样的阅读基础,那么读其他名著也就水到渠成了。书也越读越厚了,学生的阅读不再拘囿于语文书、语文补充阅读材料,实现 5 了“立体地读”。

5、在多次的留言、书信往来中,增进了我们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了解,架起了家校合作的桥梁。

(三)家长的变化。

1、家长们普遍支持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有了一定的了解。

2、大多数家长也能和孩子一起阅读,带动了亲子阅读的开展。

有位家长说道:“亲子共读会带来无穷的乐趣,不知不觉之中,在我们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把彼此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彼此了解,彼此信任。”亲子读书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因为父母的模范作用是无限的,在潜移默化之间,一方面给孩子作出了好的榜样,另一方面也营造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学习型、读书型社会的建立,正是来源于无数个读书型的家庭。

四、课题研究后的反思:

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推广,我们还要做到“三个落实”:

1、时间落实。一是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课,专时专用;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

2、活动落实。开展读书故事会,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3、检查落实。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与家长交流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督促学生形成习惯。

看到课外阅读活动终于有效地开展起来了,我倍感欣慰。同时,也深深认识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和开发课外阅读课程资源,不断为学生建构更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探索下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机房系统设计方案下一篇:秸秆机械粉碎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