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天河》中的创作艺术论文

2023-01-03

一、解说词

解说词作为对画面叙事的补充, 作为一种声音信息渠道, 作为对视听传播的文学润色, 作为创作主体意识的体现, 都是它存在、发展的必要性。当文字转换成声音融入画面时, 不但能对作品起到有效的阐释、补充作用, 而且能对画面 (乃至整个作品) 深层内涵发挥作用。[1]在人物心理活动、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等描写方面, 解说词的补充作用尤其值得重视。而且, 解说词与作品的开头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一个作品应具有丰厚的内容, 还必须有一个激发受众兴趣的开头和一个令人难忘的结尾。好的开头往往能令人耳目一新。制作好的开头和结尾要靠多种手段, 其中解说词发挥作用的范例不在少数。在六集《天河》纪录片中, 每集开头都会有这样的解说词开头。“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最高的大河, 最深的峡谷, 滋养两岸万物、生生不息, 在中国西藏的河段被称为雅鲁藏布江。”这几句让观众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解说词, 作为纪录片每集的开头, 配合画面中的河流、峡谷、动物等自然景观, 可以引起人们对这部纪录片的兴趣。而且用最高、最深这两个词, 形象的表达出雅鲁藏布江的“高大上”, 再配合画面, 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在《天河》纪录片中解说词写到, “雅鲁藏布江从日喀则地区的宽谷河段进入一条长长的峡谷, 这就是著名的尼木峡谷。尼木峡谷是雅鲁藏布江最窄的河道。最窄的地方不到二十米。穿过尼木峡谷, 雅鲁藏布江变得宽阔起来, 并在这里遇到了它最大的支流拉萨河。顺拉萨和溯流北上, 就是高原最大的城市, 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解说词从地理位置的角度, 向观众介绍了拉萨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和纪录片主题雅鲁藏布江的地缘距离。还有通过如此的解说, 让观众顺着思维理解到接下来本集要讲述的是和太阳之城拉萨有关的故事。同时, 解说词配合着画面, 对画面起到补充和强化功能。还有本集当中的画面出现了五次和雅鲁藏布江有关的地图解说词。这五次的地图解说词, 记录者是在讲述这些故事发生的地点都在河畔的沿岸, 一是突出主题 (天河沿岸的人们的生活状态、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二是让观众有一种时空感觉。感觉这些沿岸的人们追逐梦想的时间和空间距离自己很近而不是很遥远。在本集中, 在描述布达拉宫时, 解说词写到, 布达拉宫是个标志性的藏民族这个文化上, 建筑上, 智慧的一个体现, 已经一千多年历史的布达拉宫,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平静而祥和。解说词对布达拉宫的叙述, 突出布达拉宫在藏民族人们心目中的最要地位, 也侧面说明了共和国时期的西藏的和谐稳定。

二、音乐

电影音乐分为有源音乐和无源音乐, 有源音乐是画内生源, 指声源处于事件或叙事空间的音乐;无源音乐是指非事件或非叙事空间的音乐。有时候, 人们所说的“这一部没有配乐的纪录片”往往默认的是“这一部没有无源音乐的纪录片”。[2]编导可以有意识地发现并利用有源音乐, 拍摄场景中人的演唱、广播、电视、点唱机、录音机、CD、手机等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来源, 有源音乐的优势是能够与空间场景、人物行为和叙事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 不但增加时空的真实感的信息源, 而且可以创造情节, 表现影片的深层含义。《天河》中最典型的就是白玛次仁和次仁扎西的音乐, 他们俩的音乐在剧中就是担当了有源音乐的角色。白玛次仁在学习民间音乐的过程中, 一直都有音乐的陪伴。尤其是他和村长、大学老师学习弹琴的过程中, 琴声充当了背景音乐, 揭示了白玛次仁内心丰富的世界, 增加了他对民间音乐喜爱的情感感染力度。同时配合画面、解说词, 让纪录片变得活泼起来, 不是死气沉沉的在叙述记录。也让观众身心愉悦的去观赏片子。可视感和可听感的增强, 能更大限度的吸引观众继续观看影片。次仁扎西在招募歌手时, 各位歌手的一起试唱。他们的音乐给纪录片带来的一种愉悦、轻松、自然、舒适地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也会让电视机旁的观众不由得想跟着他们的节奏去哼唱。这充分说明有源音乐可以创造情节, 更好的叙述内容和表现影片。还有河流的声音、僧人们辩经的击掌声、过林卡时人们嬉笑的声音、在雪顿节上藏戏的表演声音, 以及在拉萨电视台举行的青年创业大赛上的音乐, 都融入作品整体的内容和形式中, 使观众不知不觉地受到它的感染。

三、色彩

色彩特性与人的视觉特性关系密切。视觉是人体各种感觉器官中最敏锐的, 视觉对大脑与思维的影响也最为直接、有力。色彩赋予了一种色彩感情。色彩用于画面构图, 色彩的合理配置 (以某一色别主导) 形成某种整体色彩倾向、色彩韵律, 成为色调。画面色调具有客观性。色调是由被摄主体、背景、陪体的色彩、光线构成的。色彩基调的选择, 应在符合生活逻辑的原则下, 营造一种与画面内容相和谐的色彩倾向, 以发挥烘托主题和渲染情绪、氛围的作用。同时也通过色彩为画面注入主观情感。

在《天河》中的色彩载体主要有五类。分别为:人们的服饰、建筑物、自然景观、旺久多吉回忆他父亲的那一段、灯光色彩。人们的服饰方面。在格西学位考试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看到僧人们的服饰, 他们的僧服是深红色的, 僧帽是黄色的。红色和黄色构成了画面的主色调, 透露出宗教庄严、冷静的气息。给观众带来视觉角度的冲击力。东智才让打造的全新藏装, 在模特穿着他设计的藏装进行拍摄的那段和他的这些作品在参加拉萨青年创业大赛时的这些镜头, 我们可以看到红色、黑色、灰色、绿色的藏装颜色。这些五颜六色的藏装, 能吸引观众的眼睛, 甚至能够激起人们对藏装的喜爱和购买之情。而且, 在和前面的画面风格形成对比, 起到渲染情节的作用, 从而推动剧情的进一步发展。藏戏上人们穿着细条流畅的戏装和带着各种不同颜色的面具, 成为荧幕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洁白的哈达, 在白玛次仁带的那三个小孩向老人们汇报的最后, 老人们把哈达都献给了这三个小孩。这里洁白的哈达, 表现出人们对下一代的祝福和寄托, 会让人们想到这纯净的白色和雪域高原上的雪一样, 是一种圣洁, 一种高尚, 象征着吉祥、美好、祝福。

建筑物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是以红色、白色、黄色为主调的。在本集纪录片中的大昭寺、布达拉宫、桑耶寺、哲蚌寺、西藏大学、拉萨新城等有名的建筑物都是以红色、白色、黄色为主的。在剧中多次出现的大昭寺, 它的主体色是红色和白色, 房顶和塔顶都是黄色的。这三种颜色构成了寺庙的色彩。这三种颜色, 使电视机旁的观众眼前一亮, 也会让人们不由的想起内地寺庙的颜色, 形成对比。而且, 这三种颜色, 在寺庙的使用中, 都有特殊的含义。在藏传佛教中, 红色和黄色代表崇高, 代表圣洁, 代表信仰, 代表威严。也让我们联系到僧人们穿的僧服是红色, 带的僧帽是黄色的, 是有对应的关系。藏传佛教崇尚白色为神圣、圣洁的, 布达拉宫所有的墙身都是白色的, 是对白色最好的诠释。白色也衬托出布达拉宫的气势宏伟, 在人们心中崇高的地位。剧中的镜头给到雪顿节这天的哲蚌寺, 这个时候还是黎明, 天还有些黑。当哲蚌寺出现的时候, 它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建筑让黑黑的天亮了起来。黑白相接, 让画面变得丰富起来。也给人一种暗示, 在黑暗的时候总会有阳光照亮它。也显示出雪域高原白色 (哈达、雪、寺庙墙壁) 的圣洁和独特魅力。在剧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藏屋门框的颜色, 主要是蓝色和黄色, 虽然这些藏式门框在镜头中不是主体, 但是作为陪体, 让画面变得生动起来。在那个寒假白玛次仁给三个小孩教“扎念”时, 一个镜头拍摄下了藏门帘。臧门帘的背景色是蓝色, 中间有一个红色的八宝吉祥结。红蓝搭配的臧门帘颜色虽不绚丽多彩, 但是这朴素的颜色让那个冬天不单调, 而且还温暖了起来。

自然景观方面。自然景观的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剧中主要描述了夏天和冬天这两个季节。夏天的拉萨河畔绿意盎然、蓝天白云、焕然一新, 充满生机。冬天, 河水结冰, 大山的颜色就是黄土的颜色, 没有一丝绿意, 显得苍凉。这夏天和冬天两个季节下的自然景观的不同, 在画面中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让人们看到两个不同的西藏, 可以缓解人们的审美疲劳。

旺久多吉在回忆父亲学习摄影那段, 镜头给了一段黑白的摄影和许多黑白的照片。在全部都是彩色的拍摄中, 突然插入这一段黑白拍摄和照片。配合着解说词, 将人们带到了那个八十年前的拉萨, 让我们看到之前拉萨的真实面貌。让我们置身其中, 边听故事边看视频。调动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更好地融入剧情。最后画面回到现在的拉萨, 把我们带了出来。从多色画面到黑白画面, 再从黑白画面到多色画面, 渲染了故事情节的气氛。也让我们看到, 与过去的拉萨相比, 拉萨发生的巨大变化, 让我们震惊。剧中最后的镜头中, 还有黑白的布达拉宫照片变成彩色的布达拉宫, 画面色调的迅速转换, 让画面活了起来。也配合了解说词, 看到了西藏天翻地覆的变化。

灯光色彩, 在次仁扎西举行的专辑和伙伴们的跨年演唱会上, 灯光的色彩得到明显的应用。璀璨夺目的灯光, 伴随着动感的音乐, 调动了现场的气氛。也让观众看到, 今天雪域高原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 丰富多彩。拉萨大街上的五光十色, 见证了拉萨的与时俱进, 拉萨的飞速发展。

摘要:纪录片《天河》在中央台播放后, 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本论文从三个方面去解析纪录片《天河》中的创作艺术。纪录片的创作分为三个部分:解说词、音乐、色彩造型。通过这三方面的解构和分析, 从而得出纪录片《天河》的创作艺术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解说词,音乐,色彩

参考文献

[1] 王庆福.《纪录片创作研究》[M].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2014.

[2] 姜自立.刘宗礼.《纪录片创作》[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9.

[3] 刘忠波.《纪录片创作:理论、观念与方法》[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3.

[4] 石屹.纪录片解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5] 郭翠琴, 李坚尚.《雅鲁藏布江传》[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 201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销售费用投入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来自医药商业和医药生物企业)下一篇:市政项目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