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体系下的韶关市社区教育发展研究

2022-12-17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韶关市的社区教育发展虽处于起步阶段, 但发展速度较快。2017年2月, 韶关市人民政府特制定《韶关市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明确要求到2020年, 社区教育治理体系初步完成, 内容形式更加丰富, 教育资源融通共享, 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居民参与率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基本形成具有韶关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统筹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落实经费保障政策和人员配备, 建成市、县 (市、区) 、乡镇 (街道) 、村 (居) 四级社区教育网络。《韶关市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 要“初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加快韶关开放大学建设步伐, 积极发展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统筹开发社会学习资源,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城乡社区教育”。可见,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开放教育、社区教育是我市在十三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政府政策保障的同时, 韶关市借鉴广州等珠三角发达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经验, 结合韶关本地实际, 在探索中发展出具有韶关特色的社区教育实践道路。

一、社区教育“开放大学模式”的形成

目前, 通过广泛调研及探索实践, 结合社区教育的开放性、群众性特点, 韶关市政府通过市开放大学来搭建终身教育平台体系, 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要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 开展现代远程教育, 构筑起社区居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 韶关开放大学作为韶关市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基地, 承载着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使命。开放大学一直将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作为主要的教育手段,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同时, 开放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均以终身教育理论为指导, 把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作为主要目标之一。

(一) “开放大学模式”的理念优势

开放大学教学形式多样, 学员分布广泛, 在开展社区教育上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始终将教学理念定位在服务韶关市民的学习上, 社区教育则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面向社区全体居民, 开展各类教育和学习的活动与过程。因此, 大力开展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 建设和谐社会既是开放大学教育的目标也是社区教育的目标, 两者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是一致的。社区教育主体具有广泛性, 开展社区教育需要办学实体具备深入基层、面向多种不同群体学员的教学能力。在这一方面, 开大具有先行的优势, 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的路线, 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地方, 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功能办学为宗旨, 这对于开展社区教育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二) 学历教育办学资源为社区教育提供基础保障

开放大学一直以来举办的学历教育的办学资源为其发展社区教育提供了殷实的基础:一是具备优秀的教师资源。开大在近四十年的教学历程中, 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面授、远程教育,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队伍, 面向社会聘请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充实教师资源, 为开展面向大众的社区教育奠定了夯实基础;二是拥有良好的学生资源。开放大学学生以社会在职人员为主, 职业、年龄具有多样性, 社区教育涉及的社会群体亦具有多元化特征, 开放大学在组织、管理社区等教育、教学活动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并且学生分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 在开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将发挥着中坚作用。

二、韶关市社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配套资金不到位, 社区基层组织参与不足

根据《韶关市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精神, 市财政负责指导和督促各县 (市、区) 财政落实按社区常住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2元标准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 并根据社区教育发展情况逐年加大财政投入。但从开放大学2017年推动社区教育发展以来, 经费主要是依靠学校自筹, 或通过采取项目合作方式与其他合作单位进行经费共担, 政府教育教育专项经费尚未落实到位。另一方面, 社区作为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主力, 在社区教育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各类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 离不开社区的组织和发动, 尽管社区居委会或街道等基层组织十分认同社区教育的积极作用, 但笔者在多次深入社区交流中发现, 因社区基层组织本身人员少、事务性工作繁重等多方面原因, 社区基层组织在组织和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教育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较弱、配合程度不高。

(二) 社区教育资源缺乏共建共享机制

韶关市历史文化悠久, 各类教育资源较为丰富, 但就目前而言, 各类资源建设仍然是“各自为政”, 缺乏统一的资源建设规划, 各机构及相关部门仅掌握或了解自己手上的资源, 相互之间的交流少、联系较为稀疏, 各类资源间缺乏统一的“端口”进行链接, 线上线下资源均无法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沟通, 社区教育资源的共筹、共建、共享机制的缺乏, 阻碍了社区教育的发展和有效推进, 同时又导致了大量的同类资源被重复开发, 社区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水平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这与广大群众对社区教育内容、形式的多元化需求产生了差异。

(三) 城乡社区教育发展不均衡

在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 很明显的可以发现一个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程度和当地的经济水平呈现正相关, 即:经济越发达的地区, 社区教育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差异上, 对于社区教育资源更为明显。城市相对于农村而言, 教育资源较为丰富、文化设施相对完善、居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 而农村社区教育各项资源相对匮乏。对于地处粤北山区的韶关市而言, 地区差异更为明显, 社区教育本身一定程度上具备补充学历教育不足的优点, 因此, 如何利用社区教育这一优势, 如何解决城乡社区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是韶关市目前社区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四) 社区教育发展路径单一

从目前来看, 韶关市大多数社区教育的发展主要依靠是行政力量的推动, 参与主体单一;在发展方式上, 更多的是采取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 这直接阻碍了社区教育发展渠道的拓展;在开发渠道上, 目前韶关市社区教育主要依靠“线下模式”推进,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 社区教育资源进驻社区, 开展相关讲座或活动的方式进行, 社区教育课程单一、参与人数有限、影响力较低、活动形式传统。

三、韶关市社区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汇集社会资本

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学习者合理分担等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社区教育投入机制, 加大对社区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 不断拓宽社区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推动社区教育服务社会化, 推进社区教育领域政府购买服务工作, 探索通过政府购买、项目外包、委托管理等形式, 吸引行业性、专业性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和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社区教育。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设立社区教育基金等方式支持社区教育发展。鼓励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捐助社区教育或举办社区教育机构。

(二) 努力满足居民需求, 打造本土社区教育特色品牌

结合我市社区教育实际, 充分挖掘我市深厚的本土历史文化资源, 发扬自身的传统和优势, 并有效的加以开发与利用, 打造一批在省市有一定影响力的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如闻名中外的丹霞山文化, 丹霞山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应广泛地开展相关的科研与科普活动, 培育丹霞山科学名山科普基地品牌, 开设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等科普讲座。我市文化底蕴丰富, 拥有诸如张九龄、南华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等一大批名人名迹, 更有被称为“世界过山瑶之乡”的乳源瑶族自治县, 其独特的“唱山歌、舞狮、舞春牛”等特色瑶族文化别树一帜,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应将其民族文化与社区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结合, 分别打造成为独具本地特色的社区教育特色品牌进行推广。

(三) 转变社区教育发展思路, 构建新的社区教育发展方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目前传统面授的社区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广大群众多元化的需求, 不同年龄、职位、区域的群众对社区教育的需求千差万别。一方面, 对于社区教育需求层次的差异, 就笔者多次前往韶关市各社区的切身感受而言, 最直接的需求差异体现在:市内居民偏向于文化类、娱乐类、养生类等方面的社区教育需求, 而乡镇居民则偏向于技能类、实践类等方面的社区教育课程需求。另一方面, 随着互联网网络社会的来临, 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较以往传统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差异, 就社区教育而言, 传统的面授形式的社区教育课程或活动仍是主流, 但对于受众面广、通识性强的社区教育课程, 根据人数、场地、资金等实际, 应因地制宜的引进互联网模式, 以我市开展的“家风家训进社区”“消防教育进社区”等项目为例, 此类社区教育课程受众面广、基础性强, 可通过视频录制、互联网公开课的形式面向社区、中小学等各类居民群众, 既可以突破时间、地域、人数方面的限制, 同时可以很好的解决授课师资紧张、面授成本较高的缺点。在社区教育的发展中, 及时转变思维, 多元化的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平台, 融入信息化的互联网方式, 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的社区教育资源。

(四) 政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多元化共建社区教育

从目前来说, 韶关市社区教育发展以政府行政力量推动为主, 政府在政策、资金、场地构建方面提供了根本保障, 这对于社区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但从社区教育发展总体趋势而言, 政府行政力量的单一推动, 无法长期、持续性的承担社区教育的重任, 因此, 必须要依靠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近两年来, 韶关市开放大学、教育局、宣传部、妇联以及市铁路医院、人民银行等均不同程度的参与到社区教育的课程和活动举办中来, 并且随着社区教育实践的逐步发展, 韶关市参与社区教育的社会力量类型也在逐步扩展, 同时, 社区教育面向人群从社区扩展到中小学等不同组织和人群中去。通过社区力量相互合作的方式, 共同筹建和发展社区教育, 典型的案例如:韶关开放大学与市文联合作, 共建社区文明大讲堂, 开办了红色文化宣讲等项目。在政府的统筹下, 社会力量根据自身实际, 发挥整体优势, 探索多元化社区教育发展模式, 成就社区教育发展新的亮点。

四、结语

在打造独具韶关特色的“开放大学模式”社区教育的基础上, 以社区教育为载体, 政府协同社会力量联合打造终身学习体系, 形成覆盖广、多层次、开放式的终身教育网络, 努力为全体市民提供终身教育的机会和保障, 满足广大市民多方面的学习需求, 这既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选择, 更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摘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必然需求,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韶关市社区教育目前正处于实验探索阶段, 通过发展以“以开放大学教育为基底, 以社区教育为核心, 面向基层, 面向社区”的韶关市社区教育模式, 构筑起韶关市社区居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 切实发挥社区教育在形成学习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教育支撑和保障作用。

关键词:终身教育,社会力量,社区教育,开放大学

参考文献

[1] 许晓星, 郝天聪.社区治理体系下的社区教育路径再思考[J].继续教育, 2018 (07) :113.

[2] 官华.社区教育定义新探[J].成人教育, 2018 (03) :374.

[3] 王伯军, 彭海虹, 贾红彬, 杨东.上海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 2018 (07) :278.

[4] 江爱华, 张婧.跨界融合:新时代社区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J].成人教育, 2018 (10) :381.

[5] 李珺, 杜君英.上海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区域, 2017 (33)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让英语教学在英语报刊阅读中升华下一篇:关于政治教学的几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