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教学初中语文论文

2022-04-19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因材施教教学初中语文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因材施教是践行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路径。在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将因材施教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从差异化教育、分级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提供助益。

因材施教教学初中语文论文 篇1:

因材施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因材施教的好处并结合笔者多年运用此方法教学的经验总结出因材施教应该如何正确有效应用,教师应该以每个学生为单个主体,去重视每一个人,不要区别对待,在此之上通过以学生的角度发挥特长,让学生能够不被埋没,在上课的时候,要通过因材施教,对于学生的成绩的不同,性格的不同因材施教,分组结合讨论,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发挥特长;提高效率

学生在初中阶段处于知识量较少的时期,主观思想已经形成,有着自己的意见,对于各种知识也是有着自己独道的理解,教师在这个阶段教学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但是一味地根据教材和大纲是完全不能做到这一点的,只能限制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思维发挥,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想法,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和大家谈一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如何有效运用因材施教。

一、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兴趣

因材施教的第一位就是尊重学生主体,每个学生都是祖国的希望,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顶梁柱,不同行业不同岗位,每个人都会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教师在此时刻千万不能忽视学生的潜力,只根据学生的现在一段时间的成绩去对某个学生做一个没有根据的判断,擅自给学生分类,对于学生区别对待。教师在此时要做到尊重每个学生,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发挥出自己的强项,哪怕学习成绩当时很差,只要教师善待学生,他总有发光的时候。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老王》时,此时已进入到本学期期中阶段,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一位学生当时迷上了电子游戏,成绩很难保持平均水平。在课堂上,当我在讲课文时,他常常昏昏欲睡,可能是由于晚上熬夜打游戏所致。我并没有太迁怒于此,这个时期的学生沉迷游戏是正常的,但绝不能放纵。我很正常地对待这位学生,细心教育他,在双休日的时候去他家家访,我先和他进行简短的聊天,聊天之后我发现,他的父母对于他的成绩非常气愤,起初只是语文滑落了一点,却因为教师和家长的双重精神上的压迫,他觉得自尊受到了打击,使得他对于其他科目也没有了兴趣,我经过细心地教导,在这名学生考试后,不但不责怪犯的错误,反而对于此学生加以照顾,并且指导错误出现在哪里,并且时常鼓励他,这就是尊重了学生,之后这名学生的成绩慢慢回升直到班级前列。

二、有效发挥学生特长

学生的特长在初中的时候是很容易体现出来的,这个阶段学生处于思维的活跃期,什么事都想干,而确实某些学生是有着某方面的特长的,作为教师可以好好利用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发挥特长去获得更多的机会。在语文上,有的学生就很喜欢朗读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有的学生喜欢自己写诗歌,有的学生喜欢撰写出优美的文章,有的学生则注重于文言文,甚至有的学生善于背诵古诗,这些各种各样的特长如果能被有效发挥,那么可能以后就能派上用处。

例如,教学时我碰到过很多有特长的学生,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差,只有语文成绩还能过得去并且他非常喜欢朗读,但是这位学生很害羞并且胆小,我就鼓励他参加春季学校举行的诗朗诵大赛,并且在比赛之前辅导他某些字的发音和情感的注入,这位学生第一次虽然只拿到了第四名,但是他后来勇敢了,再一次比赛中主动参加并且非常大大方方地朗读,一点也不胆怯,发挥出色直接拿到了第一名,并且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越来越自信,直接考上了重点高中。后来上了高中和大学还回来看望我,和我说在高中和大学中都参加了广播部,大学还是部长,这就是有效发挥特长带来不可思议的成果。

三、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材施教如果利用得当,可以大大增加授课的效率,让教师更加节省时间去给学生讲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有效吸收,并且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班级里,有学生特别上进的但是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有的学生不怎么学习却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还有的学生压根一点都不学习成绩也是很差,有些学生性格开朗急于回答问题,有些学生比较含蓄,这都需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去对待。

例如,在讲到文言文时,我喜欢给学生们分组,让小组进行督促背诵。分组方式是让每个组里都有好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我在上课的时候,会集中时间给学生们讲解基础的知识点,因为学习一般的学生占大多数。其次特别难的知识点我会进行少量讲解,有些后进生不好意思问教师,他们会倾向于问身边的同学,讨论有利于学生互相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让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接受知识的方式。比如,讲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言文时,我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出文中的词类活用,一些后进生基础较差分不清词性,在小组讨论中,他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好处,大大减少上课的时间并且提高了效率。

总而言之,教师在应用因材施教的時候,一定要在尊重学生本体的基础上去尽可能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实力,也要对学生保持中性态度,对于学习成绩好与坏的学生相互结合学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教师所讲的内容完全被吸收,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翠萍.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5(14).

[2]王琼.论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因材施教[J].学周刊,2014(35).

作者:谈永兰

因材施教教学初中语文论文 篇2:

因材施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因材施教是践行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路径。在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将因材施教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从差异化教育、分级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提供助益。

关键词:因材施教;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开创者孔子开创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它与当代教育教学理念高度吻合。社会的发展要求更高质量的教育,需要更优秀的人才,新课改注重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与社会需求不谋而合,因此有必要探究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差异化初中语文教学

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践行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是指在充分考慮学生心理、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差异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有侧重地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构建符合自己学习需求的学习方法,有助于解决统一化教学的问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考虑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的命题,让每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语文写作教学中,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都设有写作板块,教师可以灵活选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挥的余地。

比如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主题是“这就是我”,要求学生在500字左右的作文中尽量表达出自己的个性。这个写作主题灵活性较高,且七年级上半学期学生刚刚步入中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了解程度不高,让学生书写自己,自由创作,不仅能够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自由创作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明晰学生个性特点,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如下引导,尽量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性格,比如说,“同学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来自不同的小学,拥有不同的家庭与朋友,我们认识的每个人对我们都有所评价,那么同学们自己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呢?”通过类似话语的表述,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探究,对自己产生好奇[1]。

再比如可以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写作:第一,自己的兴趣爱好;第二,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第三,自己喜爱的颜色、食物等等。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无从写起,学生写完之后教师鼓励学生举手朗读,这样不但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学生,也能使学生相互间更加了解,提高班级和谐度与团结度。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紧扣写作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可以由此进行拓展,比如问学生:“你们了解你们的父母吗?”进而给学生布置课后写作的任务,这样既达到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教师也能够加强对学生家庭与成长环境的了解,便于教师后续因材施教理念的落实。

二、分层化初中语文教学

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践行因材施教。初中生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自身学习能力有所不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差异明显。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展开分层教学,让每名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分层练习、分层作业等,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层层递进。例如,教导学生识字,有的学生字体漂亮,且错字少;有的学生字体不端正,且错字多。对于前者教师应当对其采取拓展训练,强化训练;对于后者教师应当不断帮其克服弱点,加强检查对照力度,逐步提高其写字能力[2]。

再比如,教师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春》一文时,文章以热爱、赞美春为线索行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花卉争荣、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作者以春之新、春之美以及春之活力展开对春的描写,表达了无限创造力、无限希望之情,激励人们在美好春光中辛勤劳作、努力向前。教师针对这节课布置作业时,就可以进行分层布置,第一层是必做题,要求学生背诵全文,记忆文章中生僻字的形、音、义。同时摘抄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五个词语以及最喜欢的一句话,并写出喜欢的原因;第二层是选做题,“春天是装点世界的能手”“春天是个活泼可爱的仙子”……许多作品中都含有对春的描写,请学生搜集与春相关的诗、词,并将自己搜集到的与春相关的文章、诗词等与同学交流;《春》中包括许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可以向学生提问对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的看法,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用使用修辞手法造句来描绘春天;第三层是思考题:《春》为大家带来了一幅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景图,若有一个摄影团队要将《春》拍摄成MV,如果同学们是团队的成员,学习了本文后,你会选择拍摄哪些春景呢?作者运用了多种描写春景的方法,请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可从夏、秋、冬中自行挑选,字数不限。这样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分层布置作业,由简到繁,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学习情况等选择完成哪一组作业,这样既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压力,又有助于锻炼学生,还能够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性格等多方面的差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重视差异性教育、分层式教育,重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都有所收获,不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跃明.因材施教法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传播力研究,2018,2(27):215.

[2]魏源伶.因材施教原则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J].林区教学,2018(9):47-48.

编辑 刘晓宇

作者:王建雄

因材施教教学初中语文论文 篇3:

因材施教下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的实现

于教学来说,它也是一门艺术,教师需看到教学对象群体的学生在心理、生理、认知特点、处事原则上所呈现的特殊性,并有意识的依照这些特殊性,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简而言之,就是知学生所想、所知、所求,因材施教。只有如此,教学才能征服受教育的学生群体,才能获得价值和意义。

一、想学生所想,排学生所难

有学者这样指出:教师教学活动是在受教育群体的目光注视下展开的,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颦一笑都会影响学生,成为无形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所以,教师在拟定教学计划的时候,不能没有假想的受教育群体。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前,教学过程中以及教学后,教师都应该想到自己的教学计划及言行举止会对学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学生该有怎样的想法或以什么样的行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依据这些所想,教师不断对要传输出来的知识进行反复过滤、清除、升华,经过这些处理,才将知识搬上课堂,指向受教育的学生群体。当然,教师所想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的特点之上的。在这里,教师要以因材施教作为教学原则,最大程度的兼顾所有学生的弱点,挖掘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

以诸葛亮的《出师表》为例,这是一篇诸葛亮北伐中原之前上呈给刘禅的表文,文辞恳切、真挚感人,寄予了诸葛亮对后主的殷殷期望,表达了自己忠贞不二的一片赤诚之心。本文集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加之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刘禅为政、任贤之法。让人感动而涕零。该文章中涉及到很多字词,初次阅读,学生难免将字词的古今义混为一谈。所以,在这里,教师要因材施教,兼顾全体学生的认知弱点,将全体学生应该会遇到的阅读障碍罗列出来,并找到适合的方式铲除字词古今异义的障碍。当然,“授之以鱼”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教师还要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对待古今异义的阅读技巧。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这句话,其中的“卑鄙”古今异义,在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不对这两个字做解,让学生联系前后句,说说该句应该是什么意思。该句的前一句是说臣本是平民,在南阳过着务农的生活,在乱世中能够保全性命,不奢求能闻达诸侯。该句的后一句是说先帝三次到草庐中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国家的局势。联系前后句,一位平民得到先帝的赏识会有怎样的心情?学生会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这句:“先帝不认为我出身低微,而是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卑鄙”之意通过前后句的联系以及这句的大概意思迎刃而解。教师想学生所想,了解障碍的具体方位,排学生之所难,通过答案、技巧的传授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二、以积极的态度实现积极的影响

我们始终扮演着两种角色:接受者、传播主体。当作为一个接受者的角色出现的时候,我们极为渴望从周围的人群及所处的环境中获得我们想得到的东西;而作为传播主体的角色出现的时候,我们又渴望自己能对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有积极的影响,进而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二者相比较,存在传播主体情结的人占绝大多数。这种情结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教师。但是,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所树立的形象往往是言行独断,让学生无条件的遵从,这使得师生间存在等级关系。这极不利于教师的有效教学,只会加剧学生自身因心理、生理等诸多特点所引发的叛逆感,由此导致德育、学育都无法进行。所以,教师应改变这种作为传播主体所滋生的阶级观念,更多时候要俯下身子,观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使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形成积极影响。

以茅盾的《白杨礼赞》为例,这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散文,颂扬抗日军民力争上游、坚强不屈的高贵品格。文章首尾呼应,以白杨树的形表、象征品格为主线,赞扬那些有白杨树之品格的抗日战士及人民群众。作者以文中主题棒醒世人,“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贵族化的楠木”。在这里,教师自身要怀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并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索这篇文章对我们生活的启示,分享自己曾幸遇的有白杨树这种品格的人。 作为接受者的学生会觉察到文本内容及教师对自己的积极影响。

三、投其所好,各取所好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具有知识的包容性,可以将诸如文艺、体育、科学等知识圈定在自己的领域。教师可基于学生的审美趋势,投其所好,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做一次联系整合,让其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又凭借自己的审美角度、人生阅历等,各取所好,并在审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以诸葛亮的《出师表》为例,教师可从不同领域出发对该文章进行多角度的讲解。可以是历史方面的,可以是政治方面的,可以是君臣等级方面的,教师投其所好,让学生各取所好对诸葛亮的这篇文章进行研究。

语文教学是在师生双方的和谐配合下展开的,教师要深谙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厌恶、喜好,因材施教,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附属中学

东部分校)

作者:戴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学课程整合技术研究论文下一篇:体验式教学法小学数学论文

热门文章

施教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