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权力监督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20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高校权力监督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介绍高校会计监督内涵的基础上,从当前我国高校在会计监督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思考,提出高校内部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与创新策略。

高校权力监督内部审计论文 篇1:

构建高校反腐倡廉监督机制探究

摘 要:高校领导权力过大,且缺乏有力的校内监督和社会监督是当今高校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巡视监督制度,改变高校“一把手”弱监情况,充分发挥纪委的监督作用、组织协调作用进而形成有效的联合监督机制。

关键词:高校 监督 巡视 监督机制

自1999年开始我国大学开始大规模扩招,高校进入到超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力量进入高校领域,办学资金投入加大,办学模式趋于多元化、复杂化。但是高校内部管理运行模式相对封闭落后,各种问题尤其是腐败问题层出不穷。高校发生的消极腐败现象和违纪违法问题,不仅直接影响高校的改革发展,而且严重损害教育的社会道德教化功能及引领作用,同时也会给青年学子的心灵造成灰暗的影响,更影响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信心。探讨构建高校反腐倡廉有效监督机制重要而迫切。

一、高校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缺失的原因

据统计,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2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纪律审查”栏目公布的高校腐败案件达29起,如:东北师范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治国严重违反党的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欺瞒组织,办理并使用假身份证,非法出入边境,严重违反工作纪律,在企业经营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款物等一系列犯罪事实;聊城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兰雨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收受贿赂,令全社会震惊与深思。这些案件的主观原因是高校领导意志薄弱经不起诱惑,但权力过大、缺乏监督的客观条件被多数学者认为是腐败之根源。

(一)高校领导权力过大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英国思想史学家阿克顿勋爵一语中的地指出腐败的根本原因。高校领导级别相对来说比较高,而且高校是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少受外界各种监督检查主体约束,自主性大。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稀缺性、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由政府控制的典型的垄断市场的特性和高校相对封闭运行的体制使高校当权者进行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有了客观条件。加之高校自主权不断向外扩张,如专业设置权、自主招生权、科学研究、(境内外)办学权、技术开发、教学管理权、科技交流与合作、内部机构设置权、社会服务案自主权、职务及职称晋升决定权,以及对财政资金、物资和受捐赠等财产支配权,还有因校园巨大的大学生消费群体所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空间所吸引的大量中小企业涌入校园开办超市、电信公司、饭店、快递公司经营许可权等,使高校权力获得了空前垄断与扩张。从另一个层面上讲,这些既为和高校相关联的部门和商家提供了权力交易的外部条件,也为高校掌权者腐败埋提供了可能。陈昭方在2000年8月至2009年9月担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在此期间为武汉弘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武汉大学联合修建武大弘博学生公寓等项目提供帮助,收受该集团贿赂的美元1万元、人民币115万元等犯罪事实就是权力导致腐败的集中表现。

(二)高校内部监督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校长有绝对的实权,学校的人事、财产、物资均受其领导和实际掌管,学校的监察、审计、纪检等内部监督部门实际上是高校党政领导下的内设机构和附属品。这些内部监督机构在监督高校权力过程中还要看领导的脸色,实际上只能监督职务较低的中层、科级干部和一般教工的行为。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褚健案件。褚健利用负责人事、离退休、学校企业工作,分管浙大的人事处、后勤集团,以及浙大下属的企业——圆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的权力和校内监管缺失的客观环境,涉嫌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挪用资金、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行贿等罪。另外,像民主党派、教职工代表大会、群众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等内部监督,在权力运行不公开、校务公开不透明而导致监督缺乏可靠的信息源的情况下,对防止高校权力滥用、高校腐败方面显得乏力甚至疏于监督,甚至为高校权力绝对化提供了掩护。

(三)社会监督缺位和弱化

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应该既有内部监督又有外部监督。高校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合理;外部监督,包括社会监督、上级监督弱化或缺位,失去了实际防止高校腐败的作用。高校是培育社会精英的殿堂,即便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依然在人们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公德良心的最后底线、社会净土。高校教师、领导理所当然拥有崇高的觉悟和精神追求,清高的甚至视金钱如粪土。政府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正是受这种传统观念影响而疏于审计监控,很多情况下高校成了“免检单位”,加之高校领导行政级别高,财政部门仅限于预算管理,税务部门几乎不涉足无纳税义务的大学,社会审计机构与高校业务往来也仅限于资产核查及评估方面。社会监督在防止高校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方面无得力的举措和动作。

二、加强巡视监督和强化高校纪委监督职能

巡视监督和高校纪检委监督是目前高校监督的两种形式。巡视制度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巡视监督成效是做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关键任务。作为高校内部专门的监督机构,高校纪委要紧密围绕党中央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抢抓工作机遇,通过上移工作层次,整合监督力量,创新监督机制,夯实自身建设,构建监督体系,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

(一)建立和完善巡视监督制度

由上文的论述容易发现对高校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和“一把手”仅仅依靠校内下级监督乏力不堪,而来自社会其他部门的监督缺位,这就暴露了现行监督体制中的薄弱环节。建立党内巡视制度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克服了对党的中、高级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监督普遍薄弱、甚至处于虚化状态的弊端,填补了我国监督制度的一个空白。目前高校巡视监督制度还不完善,巡视内容不够清晰、针对性不够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巡视工作对于高校权力运作的监控功能的发挥,所以应完善高校巡视监督制度,使其和专门监督机构相辅相成,重点解决高校内部专门监督机构对主要领导的监督乏力的短板。首先要强化巡视监督的主体实力,加强高校巡视队伍的自身建设。目前地方巡视工作中建立组长库和巡视专员库,效果非常好,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打造作风硬朗执法严明的巡视队伍。其次是明确巡视重点对象,突出巡视内容。高校巡视工作要紧紧围绕反腐败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最关键的是加强对校长、党委书记和拥有人事权、经营管理权、财务管理权和职务、薪资调动权的校领导的监督,同时要检查监督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即“三重一大”制度的落实情况。三是创新巡视方法,完善巡视制度。巡视工作要关口前移,要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进行抽查,提高巡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规范巡视流程,完善民意表达机制,利用好群众操作方面互联网等举报形式等,严格保护群众和完善保密机制,并不断完善巡视成果的运用机制。高校巡视监督应在《巡视工作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巡视工作中存在的制度漏洞,完善修改现有的文件规定,建立健全推进高校巡视监督制度体系。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制度执行,切实提高制度的效用,对于违反高校巡视制度规定的行为要给予责任追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刚性运行。

(二)充分发挥纪委的监督作用

充分发挥纪委的监督作用,是健全党内监督机制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首先要明确定位,切实增强高校纪检监察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高校党委不应对纪委的具体监督活动加以干涉,对纪委的领导仅限于政治领导。在高校纪检委的权力方面,湖南省已经做出新的举措。2014年9月湖南省教育厅、省纪委等6部门联合出台规定,明确高校纪委书记要参加学校重要会议,参加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决定前的酝酿协商,参与学校干部任免、党委工作决策等重要事务。湖南省纪委增加专门联系省属高校的第四纪检监察室。高校的主管部门应给予高校纪委更大、更独立的监督权力,纪委则要拓展工作思路、确保监督体系构建有力、运行高效。第一,要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确立高校纪委的主体性和权威性。应赋予高校纪委对领导成员经济行为动态监控研判权;建立纪委备案领导班子成员重大事项制度,明确纪委有建立领导成员个人重大事项情况档案权力; 高校要建立纪委参与党委决策制度,明确纪委副书记列席党委常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等。第二,要拓展工作思路,在工作中确立自身主体性和权威性。高校纪委要积极为党委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落实主体责任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不断探索反腐倡廉的新特点新规律,并且在校内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运行机制,在切实落实各院系领导和成员主体责任的同时,实现监督力量的全覆盖。

(三)整合各种监督力量,充分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

要使监督富有成效,高校纪委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整合监督力量,形成全方位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局面。第一,要强化行政监察。随着高校事业、产业不断做大做强,高校加强对内部经济活动的内部审计监督已经提到日程上来,监督职能成为审计的重要任务,因此要建立权责明晰的审计机制,对学校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部门加强审计。第二,要推动民主监督。由于我国目前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识较弱、监督制度不够健全等原因,民主监督力度不强,往往流于形式。重塑民主监督机制,克服民主监督的随意性和软弱性,切实增强民主监督的实际效果。规范教代会工作制度,特别要完善闭会期间代表以组织形式参与、反馈、评议学校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的工作制度。第三,要引入社会监督。《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强调理事会的组成要反映高校办学相关利益主体的代表性和均衡性,主要由以下四方面的代表构成:一是高等学校举办者、政府主管部门、共建单位的代表;二是学校代表;三是社会合作方代表,包括支持学校办学与发展的地方政府、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等;四是支持学校发展的个人代表,包括杰出校友、社会知名人士、国内外知名专家等。为体现代表性,《规程》还规定,理事会组成人员一般不低于21人,各方面代表在理事会所占的比例应当相对均衡,有利于理事会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高校纪委要协助党委引入社会监督,依托理事会健全社会对学校办学和管理活动的监督,从而构建起完善的监督体系。

(四)责任细化,惩处有力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一项基本制度,对明确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提升领导干部职权的合理性、有效性,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发挥了重要作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违反本规定,需要查明事实、追究责任的,由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和权限调查处理。其中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党纪政纪案件的调查处理程序办理;需要给予组织处理的,由组织人事部门或者由负责调查的纪检监察机关会同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有关权限和程序办理。追究集体责任时,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直接主管的领导班子成员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参与决策的班子其他成员承担重要领导责任,对错误决策提出明确反对意见而没有被采纳的,不承担领导责任。错误决策由领导干部个人决定或者批准的,追究该领导干部个人的责任。坚决查处违纪违规案件,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切实做到有法有纪必依,执法执纪必严,违法违纪必究、让广大高校党员干部清楚权力底线与道德底线,明晰各项违纪违规的惩处力度,自然地使法纪成为其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时的一道警戒线。

参考文献:

[1]阿克顿.自由与权力:阿克顿勋爵论说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韦德贞.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36(S1).

[3]孙瑾微.新时期党内监督科学化的研究成果综述[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5,17(01).

[4]李伟.高校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3,(9).

[5]于学强.构建高校科学的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机制[J].廉政文化研究,2014,(5).

[6]徐传光,于学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一基于巡视监督的理性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2013,(2).

[收稿日期]2015-12-18

[作者简介]王万义(1953—),男,辽宁丹东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党建;栾美晨(1959—),男,辽宁鞍山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高教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和高校党建;鲍计国(1978—),男,安徽淮南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高教研究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2015年党建研究重点课题《构建高校党风与反腐倡廉治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GXDJ2015-A018)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康璇

作者:王万义 栾美晨 鲍计国

高校权力监督内部审计论文 篇2:

高校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与创新研究

摘 要:在介绍高校会计监督内涵的基础上,从当前我国高校在会计监督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思考,提出高校内部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与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校会计监督;内容及问题;发挥与创新

一、高校会计监督的内涵

高校会计监督指高校的会计部门及会计人员以国家法律、政策为准绳,以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预算计划为依据,通过对经济收支活动的财务管理、财务核算、财务监督,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学校发展做贡献。会计监督是高校会计监督的基础,为了保护学校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管好钱,用好钱,必须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高校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全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经济活动规模也不断扩大。尽管高校陆续建立了有关的会计监督制度,并且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高校会计监督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会计法》赋予财务人员监督的神圣使命。会计人员是在财务负责人、学校一把手领导下从事会计工作的,碍于面子,领导同意的事,自己有问题有想法有时也不好说,只好顺从。有些会计人员认为会计工作就是记记账、算算账,而资金的管理及支配应该是领导说了算,与自己无关,认为领导只要签字,自己照办就行了,不用负任何责任,使会计监督不起作用,名存实亡,会计监督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二)缺乏有关会计监督的相关法规,监督无力

高校会计监督制度由过去不被人重视,到今天的问题不断出现,其中主要原因是制度政策不健全、不完善、监督力度缺乏。例如,有些高校科研经费报销范围控制不严,政策相对宽松,课题费用报销审核不严格,课题经费负责人一人说了算,购买材料、固定资产缺乏购货明细等。收费不按国家和物价批文有关规定,屡禁不止,不断出现乱收费现象;创收未及时上缴,未纳入学校财政,未做到收支两条线,有些单位甚至用创收的钱搞福利、发奖金等,都是单位监管不力,未能很好地执行制度所造成的。一些高校尽管建立了会计监督体系,却监管不力,实施得也不到位,财务管理、财务核算、财务监督均处于监督不力的状态。

(三)高校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行政干预较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变化、飞速发展的同时,政府行为的计划经济色彩依然存在,政府还没有做到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快速转变职能,而在高校中会计监督体系还不完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存在一些越权超权现象,行政干预较大。在高校,个别负责人对有关的会计法律法规意识不强,观念淡薄,高校会计监督外在因素受较严重的经济利益思想干扰,影响较大。个别高校领导在位时,会计监督不到位、监督不透明、待到退休时问题层出不穷,平时应提高法制观念,不要我行我素。

(四)高校内部控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控制度是强调以事前预防为主的一种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来预防错误和舞弊的发生,而目前高校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未能分离不相容岗位,界限分得不够清楚,管理出现问题,仍有死角。借权套取转移资金,用于教学的资金支持校办产业或另做他用,部分高校没有三重一大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某些支出项目差旅费、三公经费、招待费等内控制度不合理,支出的费用项目未能严格控制,导致这些费用年年增加,占用了教学经费。

(五)高校会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会计监督的要求

会计工作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宽,集财会知识、计算机知识、法律知识等为一体的经济管理工作,而且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很高的职业道德意识,但个别会计人员素质低,不能满足会计监督的要求,不能为学校发展做贡献,甚至损害学校和国家的利益。

三、加强高校内部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与创新研究

(一)全面改善会计工作环境,不断提高校会计人员工作的地位

高校内部会计监督有一定难度,会计监督环境不太宽松,监督领导更是难上加难。因此,高校负责人应提供财会人员良好的监督环境和地位,要提高和重视会计人员的工作地位,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要求会计人员做不合法不合规的事,为会计人员良好的工作环境给予充分保证。

(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制

1.强化岗位约束力和会计信息监督。会计人员必须有会计上岗证,坚持“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一人一岗,各岗位要明确分工,授权制度、实务操作等会计工作严格落实,加强岗位之间的牵制力,按期轮岗,岗位轮换制度、强制休假制度、岗位考核制度都应严格执行;加强会计工作的监督,提高信息质量,建立各种备查档案,层层审核、层层监督,不越职,不越权,利用快捷、方便现代信息工具,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审核、监督等力度,做好会计监督工作,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促进高校规范治理,实现高校价值。

2.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内控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就难以发挥。高校有规章制度,不落实、不考核,会导致内部控制、稽核甚至授权审批、相互牵制等出现弱化现象,为加强对内部会计人员的控制,要定期考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必须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定期绩效考核,与本人评先评优和工资绩效等相结合,把内部控制的工作落到实处。

3.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内部审计是对内部经济活动的再监督,但内部审计自身独立性差,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弱,必须与外部审计相结合,而委托注册会计师、财政、审计部门审计是完善和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有效手段。所以,应定期不定期聘请外部审计对高校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及评估,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不足和问题及时控制,并认真加以解决。

(三)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高校负责人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强化对领导经济行为的约束

明确高校负责人的会计责任谁说了算,有问题找谁,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作为高校负责人,应对本高校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就加强了高校负责人为高校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再者,高校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还必须知识全面,熟知法规,懂管理,领略财务知识,科学理财,对自己负责,对财务人员负责,对高校负责。在自我约束经济行为时,做好以下工作:

1.规范大额度资金审批制度。高校应建立健全三重一大投资项目论证制度,学校大额资金审批制度,规范审批程序,大额经费支出集体讨论决定,避免一人说了算,集体决策,保障学校利益,减少犯罪。

2.建立问责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发现问题,找主管人员及主管领导,减少无人负责现象发生,对不依法办事、滥用权力、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损害学校利益的行为要追责,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减少不作为及乱作为问题的发生。

(四)加强素质教育,强化监督职能

1.强化高校内部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财务人员要做好会计监督,好的职业道德必不可少,积极组织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坚决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原则,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三服务”思想,秉承热心、精心、耐心、诚心的服务准则,大力强化服务意识,树立财务全方位管理核算监督良好的职业道德。

2.提高会计人员对新问题的判断力,对新知识要不断学习,提高会计核算的能力,每年都要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在思想上,行为上树立起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对每年变化的财务制度、内控制度、会计科目及内容变化要及时学习,对涉及自己工作内容的相关法规要高度重视,学懂学透,依法理财,用法律武器武装和保护自己,用不断更新的知识为领导献力献策,为学校发展做贡献。

3.提高会计人员对新事物新形势的适应能力。会计监督要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以计算机电子技术为基础,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高校招生、教务、人事、财务等许多个部门,会计人员从原来的手工记账、算账、手工报表,到今天的会计人员把基本数据输入电脑,电脑输出凭证,报表相比原来手工记账方便快捷,需要会计人员逐步适应,逐渐摆脱手工记账。但同时,如果计算机使用操作不当也会带来很多麻烦,所以必须不断学习计算机知识,加强培训,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相互学习,不断提高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和速度,搞好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总之,高校会计监督职能问题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因此完善高校会计监督制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亟须改革。强化高校会计监督已成为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高等院校会计监督职能行使的保障机制,形成一个由外而内、先外后内、内外并重的监管体系,双管齐下,促进和监控高等院校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马淑珍.关子强化高校会计监督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1,(6).

[2] 张静文.内部会计监督与高校廉政建设[J].宁波大学学报:教科版,2010,(5).

[3] 李学花.浅谈如何发挥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J].时代金融,2013,(18).

[4] 张晶.论如何完善及强化会计监督职能[J].商场现化,2011,(2).

[5] 全承相.会计监督乏力的法制原因及其强化与创新[J].现代财经,2010,(7).

[责任编辑 吴明宇]

作者:王宏 高岩

高校权力监督内部审计论文 篇3:

经济责任审计对高校行政权力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高校领导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高校行政权力的有效运行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章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在高校行政权力的运行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内部审计,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高校内部监控的重要内容,从工作定位、审计范围、评价目标、审计目标等方面促进了高校行政权力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高校行政权力;内部审计;经济责任审计

一、引言

2009年7月7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一高校内部审计》。该指南涵盖了高等学校目前开展的主要业务,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作出了详细规定。随后,2009年9月18日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指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以上两个文件从审计的视角肯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有效监督和考核,并通过增强意识、完善制度、改进方法,使其更好地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形成权力制约长效机制,促进高校的繁荣发展。

二、我国高校行政权力运行及其现状分析

(一)高校行政权力

伯顿·R·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统》一书中把高校行政权力定义为高校内部的管理机构及其人员,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遵循一定的程序,对学校办学活动进行管理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权力。我国公立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行政组织系统为:校长—院长—系主任—院系行政人员系统。校长需要将部分权力下放,出现了校长与院系领导、院系领导与教师高校之间的多层委托关系,由此衍生的治理模式是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内部审计。尤其是任中审计,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学校审计处的有效工作。可以减少校长和中层领导干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道德风险。

(二)我国高校行政权力运行中隐藏的风险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权力运行的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其中基建、采购、招生三个领域的职务犯罪及腐败现象比较突出。据统计,2002年至2006年,上海高校违反党纪法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共发生67起,占总案件数的58%违反廉洁规定和财经纪律,循私舞弊、渎职犯罪案件共34起,占总案件数的30%。随着学校规模扩大、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学校二级核算模式的推行,二级学院院长可支配经费急剧上升,学院科研项目数、经费总额等也在不断增加,高校权力运行中监控缺失的问题不断暴露,监控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

三、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

(一)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高校权力运行监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行政权力的监控体系包括审计监督、纪委监察、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等。高校内部审计包括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修缮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高校纪委监察监督审查高校各部门对于学校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保证政令畅通有序。党内监督指高校组织内部通过检查、督促、评价、揭露、举报、处理等方式作用于高校教职员工党员、学生党员。民主监督为非权力监督。通过高校全体师生提出建议和批评,协助高校各部门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高校行政权力监控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形成有效的监督网络,构成上下结合、内呼外应的监控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学校内部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鉴证和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经济责任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权力运行监控体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根据2009年中国教育审计协会一类课题“高校审计与财务监控机制研究”,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如下:课题组调查发出问卷58份,回收问卷37份;调查对象为各高校审计处负责人、审计主管。随着高校学生和教职工人数增多以及高校经费规模扩大,高校内部审计的复杂性增强。审计机构直接领导为校长,或由校长主管、委托副校长或纪委书记协管的高校共占58.83%,符合《审计法》的相关规定,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仍占了被调查高校的41.17%,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较差。在高校审计机构中,具备会计、审计、经济中级以上职称的人数达到半数以上,拥有CIA、CPA等专业认证的人数达18.18%,审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已经形成了相对客观、系统的体系,但是先进审计方法和完备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缺失。50%的高校对审计结果完全不公示,这不仅弱化了审计的功能,而且不利于组织治理的改善。

究其原因,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受制于现行的高校治理模式。并缺乏适当的理论指导。因此,应该积极探索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在高校内部控制的作用和地位,增强审计意识,加大高校各部门协调与配合,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完善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从而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高校行政权力的良性运行

充分发挥高校权力运行的审计监督作用,能够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在高校中的监督功能,进而完善中国公立高校权力运行的治理和监督机制,实现权力的顺畅运行。

从宏观上,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发挥着“保护”功能,促进学校勤政廉政工作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发挥着“修复”功能,促进高校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经济责任审计发挥着“清除”功能,促进党风廉政的建设。

在微观上,经济责任审计从四个方面促进高校行政权力的良性运行。

(一)工作定位:经济活动监督和工作促进并重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对行政负责人实施经济活动监督,而且突出了其通过事前和事中审计促进提高工作效能的作用。监督和促进功能并举的工作定位,使得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不断丰富:从评价领导干部本人遵守财经纪律和法规的情况、领导人员任期内财务指标、教学科研成果指标,到考察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领导干部的工作效能等。这些丰富而又全面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保障了高校行政权力的有效行使,从而提高了高校在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中的竞争力。

(二)审计范围:财政财务收支与经营管理并重

领导干部任期内,既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如各项经济指标),又要承担一定的非经济责任{如行政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政治思想教育等)。二者相互交叉。密不可分。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资金投入量在不断增加,如何有效使用资金,最大限度地使其在学科建设和学校整体发展中发挥效用。已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领导干部的非经济责任作为一种软实力,是确保学校资金有效使用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高校行政权力有效运行的重要方法。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要关注中层领导干部资金的使用情况,更要关注领导干部任期内行政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政治思想教育等各项责任。

(三)评价目标:评价为主与评价管理并用

对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要从宏观管理中看决策能力,从科学发展中看执行能力,从日常运行中看管理能力,从权力制衡中看廉洁能力。高校领导干部的管理效果和廉洁情况是审计部门关注的重点,但是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鲜有涉及。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应关注和评价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为高校组织部门提拔干部作出参考,保证每位领导干部各司其职,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使高校这个有机整体发挥更大的能量。

(四)审计目标: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与提升效率并行

教育部财政司副司长徐孝明在对教育审计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中指出:“全面理解和掌握内审工作的特点,准确定位,把审计工作视作为领导、为单位提供服务的过程,在服务中实施监督,在监督中强化服务,在审计中创造价值,才能很好地发挥审计的促进作用。这是教育审计的立足之本。”由此可见。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发展趋势,是保证高校行政权力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在担负监督制约作用的同时,还要服务于高校行政权力机制,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五、结语

缺乏监督的权力与缺乏权力的监督,都会导致高校权力运行失控。随着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内部审计在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维护高校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节约资金和提高办学效益等方面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部分,是保证高校行政权力良性运行的催化剂,必将在未来发展进程中。为和谐校园建设、培养未来有用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伯顿·R·克拉克,王承绪,徐辉,等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103-129.

[2]龚晨.构建我国公办高校防腐败机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MPA毕业论文,2008.

[3]孟庆海,经济责任审计创新策略[J].审计月刊。2009(6):21.

[4]董金权,苏国红,李红星.缺乏监督的权力与缺乏权力的监督——高校权力腐败现象透析[J].党政干部学刊,2007(12):31

作者:张 鹏 张佳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网络医疗服务发展分析论文下一篇:文学现代电影传播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