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学科导论论文

2022-05-16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会计专业学科导论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企业的经济活动总是以两类形式存在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所以,企业管理业也分为两个侧面,即生产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第一篇:会计专业学科导论论文

计算机学科导论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摘要:阐述了“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未来“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举措,针对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指导青年教师发展、开展教学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学科导论;思政建设;教学团队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背景

学科导论作为“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的核心课程,是计算机学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认知与导学是该课程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专业课教育和思政课的教育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导致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思政教育主要针对德,专业课的教育主要针对智,虽然“德”与“智”这两种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已得到足够的重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急需创新型专业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是需要专业培养同思政培养二者相融合才能完成的。在“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长期多年的不断教学探索研究中发现,专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主要注重专业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往往认为这部分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这使得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1]。習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提出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教学团队在讲授专业课的时候,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深挖学科导论课程中的思政要素,积极主动课程的思政建设,从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 教学理念的创新

“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通过深入学习“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体会到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2-3]。教学团队树立协同育人的教学理念,因为不论是“三全”育人还是“十全”育人,其体现的正是协同育人的理念,同时深刻牢记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学团队将学生的获得作为教学输出的检验标准,明确专业课和德育课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团队的教师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而进行学习[4]。

1)在教学内容上,“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将学科导论这一门核心课程作为落实“课程思政”的建设重点,将深度挖掘学科导论的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旨在将思政教育恰当地融人课程教学当中。教学团队深知要将学科导论专业课程和德育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中寻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专业伦理、学术修养、工匠精神等相关元素,把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传递给学生[5]。

2)在教学方法上,教学团队为充分发挥学科导论这一核心课程的价值渗透作用及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针对学生思维活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说教模式难以触及学生内心的特点,教学团队深入研究了当前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计划通过研讨教学、情景模拟、翻转课堂、反转讲台、双语教学、网络开放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兴趣,并积极主动加入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应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3)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团队计划充分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高度契合,将思政教育融人课堂中,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将不断探究、总结、完善在课程思政下的专业课教学理念,牢记并贯彻习近平“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的讲话精神,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情感教育合二为一,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使学生有为社会拼搏的动力,从而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

3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高校思政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的教育,是高校办学的重要指标。“计算机类学科导论”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是将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确定相关的知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及社会责任感。

1)“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实践资源丰富,同时与学院、学校、企业协同搭建教育平台,为学生量身制定指导方案,通过教师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其他优秀优质工作经验案例,结合思政教育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显著提升,创新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坚持德育为本,以课程思政为依托打造春风化雨育人模式。

2)“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长期致力于教学改革与提升,追踪学科专业发展前沿,致力于为本专业的学生奠定基础理论,服务于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注重课程资源建设,以课程资源建设及课程教学改革为实现手段,以云计算及相关知识体系为合作基础,通过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教学资源,努力探索地方高校如何实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探索实施专业课程综合改革的手段、方法和过程[6]。通过探索合作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网络在线开放教学模式,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过硬的实用型IT工程复合型专业人才[7]。

3)“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在不断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努力探索研究性教学、双语教学、网络开放式教学等新型先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在线上教育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加强课堂互动,反转讲台,让学生走上“十分钟讲台”,参与教学互动[8]。此外,专门设计源于科研的科学问题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应用项目,简化问题模型,以专业基础课程中的知识点为主要技术基础,设计课程项目的题目,使得学生既能较早地接触科研,又能很好的消化课程知识。同时,教学团队重视开展研究性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积极展开虚拟实验系统建设工作,实现核心课程群的虚拟实验平台,为学生提高开放、创新的实验环境,不断推进学科专业发展。

4)“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和创新课程思政、校外导师、产学研合作等一系列人才培养路径,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教学团队的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使命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获得感。教学团队高度重视实践教学,重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施校企合作,联合制定“3+1”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在校外企业设立实践基地,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9-11]。现有的校外实践基地包括:苏州乐米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恒沁科技有限公司,均为规模软件企业;通过参与真实的项目,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4 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

“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以学科导论为课程思政重点课程致力于辐射带动所有计算机专业科学,深入挖掘学科导论课程中八大知识单元的德育的内涵,把思政教学融人教学大纲中,贯穿教案修订中。使得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同时“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带动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融合的元素和内涵,实现切实增强专业+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实效。

1)学科导论课程思政设计以八大知识单元为基础,“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针对计算机类各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来源于考高理科生的现状,通过访问调查等形式充分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无关,只有专业技术与工作挂钩,对思政课程的学习觉悟不高等问题特点,针对性设计学科导论的课程思政方法路径,在把握学科导论是计算机学科各专业的重要的基础入门课程,在整个课程设计中贯穿教学过程融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法律教育等,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起到对激发学生学习的良好激励作用,相比单纯专业性教育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深知,学生通过学科发展历史和中国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将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深刻领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刻内涵,油然而生为国家发展学习的激情。此外,通过计算机行业实例教育学生,对学生的教育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通过不断推进思政课程的教育改革,可使学生不但关注专业学习,也会关心时政、心系国家经济发展,这些关注将无形中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强大的助力。

2)“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长期主动积极展开“学科导论思政”的探索,不断深度挖掘学科导论的八大知识单元的课程思政元素,不断发现完善学科导论与思政元素的衔接点,致力于打破思政课与专业课“两站皮”的状态,在教学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学科导论的八大知识单元的思政元素挖掘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教学团队不断强化课程的育人功能,推进德育和智育的协同作用,目标打造课程思政的“金课”。

5 指导青年教师发展

“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深刻体会到,教学团队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工程人才为目标。在以思政为基础的学科导论的课程建设中,要寻找学科导论与思政的结合点,把思政教育融人专业课堂中。教学团队的教师在准备课程中不断深入探索各个知识单元、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首先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要求教师关注时事新闻,学习党中央的重要会议精神。其次,教师要深入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并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传授专业知识。教学团队长期致力于指导青年教师的发展,团队带头人在本学科和行业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良好的师德水平,在指导青年教师发展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为进一步加强、推进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为提升教学团队甚至学院、学校青年教师的综合实力,教学团队聚焦于以下四个方面。

1)提升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为目的的,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是课程思政成败的关键。教师本身要接受思政的教育,坚定成为党执政的支持者,然后努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将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修养,对新上岗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师德师风培训,思政专题培训等,提升青年教师的育德能力。从而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对思政教育的探索和挖掘,自然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

2)教师是课程思政过程的关键因素。课程思政本身意味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即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以上三者的分离,然而课程思政从某种意义而言正是对这三者重新统一的一种回归。“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将进一步指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教育中积极探索实质性介入学生个人日常生活的方法,旨在将教学与学生当前的人生遭际和心灵困惑相结合,积极主动帮助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了解学生认知和实践的隐形根源,进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3)坚持“科研反哺教学”的思路。“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安排所有青年教师参加到团队负责人的科研团队,选择有条件的教师到国际顶尖研究团队3-6个月短期研修,或者到国内中科院及985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习,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4)按照学校對于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制订一系列针对青年教师学术骨干培养计划。教学团队将定期举办新教师专题研讨会,鼓励新教师参加各项教学活动,比如教师讲课比赛、微课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教授风采观摩课等,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大力鼓励督促青年教师参与思想政治学习会议,定期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交流学习。同时把课程思政纳入青年教师培训,开展研讨交流,不断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

6 开展教学研究

课程思政所展现的是一种创新思维,强调在讲授专业课的过程中自然融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做法在以前是未曾关注的,之前专业课和思政课程是各自独立分开的,所以这就更需要创新思维。需要用新的思维,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个新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如何把思政更好地融人课程中。

1)构建课程思政的教育评价体系。合理的课程思政的教育评价体系可以评价出课程思政是否取得成效,是否可继续改进和发展。而教育评价是构成业务学习,反馈业务成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合理的“课程思政”教育评价范围是多元化的,所有授课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参加到评价体系中来。评价应该侧重发展性,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过程,注重描述性评价而非区分性评价。此外,评价结果更主要运用于教师教学的改进和引导学生的发展。“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定期组织“课程思政”教育评价教研活动,结合教育评价中的各项反馈,不断优化、完善、加强课程思政的艰涩。

2)定期开展课程思政的研讨会。全面落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成员及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制定一系列学习计划并展开学习研讨会,包括学科导论等专业课程如何实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高效协同效应的途径和实践等问题,使教学研究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3)通过开展教学研究,将“课程思政”的学习研究成果转化为成熟的教学资源。“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都具备良好的科研背景和精力,都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具备深刻理解挖掘隐藏在学科导论八大知识单元中的思政元素,揭示和提炼渗透在知识链中的逻辑规律。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团队努力将“课程思政”的学习研究成果注入教案编写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实践任务,保证教学的新颖性和正确思想政治导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华,贺武华,陈建华,以学生为本和以学习为中心:学科导论课的两翼追求[J].教育学术月刊,2014(7):100-104.

[2]韩小雅,张广,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完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0,6(5):28-29.

[3]胡洪彬.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l.重庆高教研究,2019,7(1):112-120.

[4]闫绪娴,孙国强,新生专业导论课特点内容及教学方法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9):173-175.

[5]谭苏燕,章庆娥.课程思政背景下国家认同感融人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9):97-98,159.

[6]胡蓉,赵全友,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6):159,163.

[7]张静,尚海龙,李荣斌,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专业导论》课程改革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9(1):43-45.

[8]刘隽,范国睿.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师生互动对于学生自我收获感与满意度的影响机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9(5):117-123.

[9]谢昆,向朝春,陈立万.地方高校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要点和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5(23):53-55.

[10]赵冰华,应用型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74):63-65.

[11]孫丽娜,贺立军,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J].河北学刊,2007,27(5):162-165.

【通联编辑:谢媛媛】

作者简介:姜艺(1974-),上海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教育信息化等;朱俊武(1972-),江苏扬州人,通信作者,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智能软件和教育信息化。

作者:姜艺 朱俊武

第二篇:浅谈财务管理学科导论的认识与感悟

【摘 要】:企业的经济活动总是以两类形式存在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所以,企业管理业也分为两个侧面,即生产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本文从财务管理学科的简介、起源与发展、特点、地位与职能、专业培养目标和前景几个方面分别介绍财务管理这个学科,浅谈对其认识和

感悟,并分析其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学科简介

财务是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形成与发展而产生的本金投入与产出活动。按学科分类来说,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主干课程,财务管理属于第一层次学科,它与会计学是两门并列的学科。它的发展与金融市场学、数理经济学、投资学的关系密切。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所行使的直接管理,它的主要目的是优化财务状况和提高财务成果,属于理财学的范畴,是组织财务活动的一项工作,是研究有关资金的筹集和有效使用的学科。简单地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现代财务学是建立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基础上,重点探讨在公司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这种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下,如何对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进行预测、决策、分析。按照财务管理对象,财务管理学可分为筹资管理学、投资管理学、营运资本管理学、收益分配管理学等。财务管理环节一般分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几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

(二)财务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是作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诞生的,它是属于微观经济理论的一个应用学科。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其演进分为萌芽时期、筹资财务管理时期、法规财务管理时期、资产财务管理时期、投资财务管理时期、财务管理深化发展新时期。

一、西方财务理论研究现状:1.围绕资本市场展开研究。2.未从总体上研究理论结构。3.未涉及财务制度建设。4.重视实证研究。其中,西方财务学主要由三大领域构成,即公司财务、投资学和宏观财务。其中,公司财务在我国常被译为“公司理财学”或“企业财务管理”。

二、中国财务理论研究现状: 1.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展开,重视制度建设。 2.重视引进国外理论。 3.从总体上研究理论结构。4.着重规范研究,引进实证研究。

(三)财务管理的特点、地位与职能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

一、财务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实施管理。通过价值形式,把企业的一切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都合理地规划和控制,达到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财富不断增加的目的。因此,财务管理既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方面,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2.财务管理与企业各方面具有广泛联系。在企业中,一切涉及资金的收支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有关。每一个部门都会通过资金的使用与财务部门发生联系。每一个部门也都要在合理使用资金、节约资金支出等方面接受财务部门的指导,受到财务制度的约束,以此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3.财务管理能迅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财务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命脉,它的运作状况即各项财务指标可以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二、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通过对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像血液一样渗透贯通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一切管理领域。从财务管理在企业的的地位上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三、财务管理的职能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财务保证职能;二是财务调节职能。所谓财务保证职能,即指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货币资金需要的职能,或者说,财务保证职能的经济内容,就在于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货币资金周转各个阶段上的屋子运动与资金运动的充分一致性。从企业管理系统上看,企业的管理系统包括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公司财务无论在任何国家、任何公司的任何时期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我们应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夯实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归纳,财务管理大学本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财务管理既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方面,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与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密不可分,是经济领域综合知识的运用。

二、掌握数学、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效用理论、线性规划、对策论、概率分布、模拟技术等数量方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日俱增。财务风险问题与财务预测、决策数量化受到高度重视。

三、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其根本的工作性质是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管理工作中,人与人的沟通必不可少,语言文字交流能力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结果。

四、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企业在国家宏观环境中生存,国家的政策法规必须遵循,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财务人员必须熟悉政策变动和法规调整,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

五、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同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态势是必要的,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综合财务实践,培养财务管理能力才是最终目的。

(五)财务管理就业前景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我们更应将课本知识联系实际,将理论结合创新,认清当前形势,为未来国际经济环境的好转做好准备。据调查,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定位,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理财负责人,与同一层次其他相关专业人才相比,其专业知识与技能面临着高一层次的要求。因为现代企业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仅仅承担传统会计的记账、内控、预算等基本职能,而且要更多的承担企业投融资决策、利用金融工具实现风险规避和企业理财、完成企业兼并收购重组等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要责任,从问卷调查结果看,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我们学生也希望能在学校学到更多的财务管理实践知识,。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需要优化,我们需要在课程学习中综合更多的实践,从而达到财务管理的综合目标。

【参考文献】

[1]黄菊波 《新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史》(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5

[2]郭复初《现代财务理论研究》(C),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2

[3]彭韶兵《财务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

作者:李百玄

第三篇:高校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 要:为了让学生在入学后能够及时了解所学专业的概况,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自身发展规划的设定打下基础,高等院校普遍开设了专业导论这一课程。文章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当前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改变授课形式、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提高教师积极性、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导论;教学改革

专业导论是大学新生入学后需要学习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导论性课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内涵特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所学专业与行业的关系及本专业的发展现状,使他们能够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涯作一个规划,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近年来,在全国上下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授课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拟以所在的阜阳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的意义

(一)消除学生疑虑,帮助学生了解专业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在与大一新生交谈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因听从了老师和家长的建议才选择的物流管理专业,而真正是在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后自主填报志愿的学生并不多。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通过专业调剂被录取到物流管理专业的,对物流管理专业更是缺少必要的了解。以上原因导致很多学生在入学后产生一些疑虑,比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物流不就是干快递吗”等,甚至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做好了转专业的打算。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让学生尽快了解物流管理专业,消除疑虑,端正專业学习态度。

(二)展现专业前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是学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地位和支柱性产业的认识,帮助他们了解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增强学习物流专业的信心。

(三)揭示成长规律,帮助学生适应环境

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其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3]。在学习上,中学里的那种封闭式学习、过度依赖教师、填鸭式被动学习和单纯追求应试成绩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学习、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满足趣味性地主动学习和为成才而学习;在生活上,其生活方式也由高度依赖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生活转变为远离父母独立生活、需要顾及他人感受的集体生活。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多学生会变得无所适从。开设专业导论课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大学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的特点,掌握集体生活中与人相处之道,认识人才成长规律,尽快适应大学环境。

(四)确立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拟定规划

升入大学只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个短期目标,当这一目标实现后,如果不引导学生确立一个长远的学习目标,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迷失方向,最终导致学业荒废。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解读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使学生对将要开设的课程做到心中有数,为学生在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大学发展计划乃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提供帮助。

二、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所在学院物流管理教研室的负责人,近年来一直参与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总结出该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授课形式单一

以往的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解结合PPT展示的传统教学形式,更多的时候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学内容随意化

由于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时数较少,一般只安排14~16学时,所以该课程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以至于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的选择较为随意[4],有的侧重于作物流管理专业介绍,有的则侧重于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介绍。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容易导致教学重难点不突出,使学生对该专业产生怀疑,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积极性不高

作为一门专业启蒙课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其涉及到的知识却十分广泛,尤其是与行业相关的一些最新数据,更需要授课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在期末计算教学工作量时,专业导论课程的课时量只有十几个,对其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的帮助十分有限,很多教师不愿意接受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即使勉强接受,在教学上也是墨守成规,不愿意尝试课程教学改革。

(四)缺少实践教学

物流管理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校在制定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时,如果笼统地将其全部设置为理论授课,则与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不符。缺少实践教学内容的专业导论课,会导致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缺少直观的认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改变传统授课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为了克服单一授课形式的缺点,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法[5]。比如,授课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混合式教学理念引入到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阜阳师范大学为例,学校已经建成了先进的录播教室,同时引进了 “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录播教室录制教学视频,并将其连同课件、教案及学习资源等材料上传到教学平台中,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在线下教学环节,授课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话题,比如“你为什么选择物流管理专业”“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物流行业相关信息的”“你认为从事物流行业的工作前景如何”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再将讨论的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授课教师再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授课形式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

(二)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就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其专业导论课程应包含以下内容。

1.专业内涵与行业发展前景。在专业内涵方面,可以介绍与物流相关的一些概念,如物流、物流行业、物流管理、传统物流、现代物流、国际物流等,引导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特点,明确各概念所包含的基本问题及其本质。在行业发展前景方面,授课教师可以搜集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物流行业发展概况及就业前景,物流相关岗位职责要求和任职条件、薪酬待遇、升迁路径等,以打消学生的疑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学科性质及专业发展概况。首先,物流管理属于管理学门类中的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与之并列的还有物流工程、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这4个专业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各专业的相近性和交叉性,注意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其次,应介绍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介绍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及办学成就,如师资队伍情况、专业与课程建设情况、毕业生的考研及就业情况、师生获得的各类荣誉情况及杰出校友等。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和大纲。授课教师应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向学生详细介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等内容,尤其是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制定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避免学生盲目地學习。

4.大学阶段教与学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在向学生介绍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授课教师还应就大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以及对学生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剖析,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此外,授课教师还应结合专业特点向学生介绍适用的学习方法。物流是一个注重实操的行业,中学里那种单纯为了应对考试的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学生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眼高手低。

5.专业学习规划。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专业导论课程还应包括学生专业学习规划的内容,授课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划,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及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三)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针对专业导论课授课教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层面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优先选派专业导论课教师到知名物流企业参观、交流,对承担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工作量补贴等。此外,还可以改变以往只由校内教师讲授专业导论课的做法,邀请物流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到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在讲授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邀请知名物流企业或物流行业的专家走进课堂做专题讲座,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给授课教师提供了与行业和企业专家近距离交流的机会。

(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尽管专业导论课的课时不多,但笔者认为仍可以抽出2个课时让学生参与到专业实践中。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物流企业参观见习,以了解物流企业的运作与经营模式。通过参观企业的立体仓库、分拣流水线等物流设施,观摩叉车装卸货演示、智能分拣机器人分拣作业等物流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之形成基本的行业认知。

四、结语

专业导论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大学时代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引导学生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并制定专业学习规划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采用多样化授课方式、规范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授课教师积极性以及将实践教学融入到专业导论课的教学中等手段对专业导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谭满益.《物流管理专业导论》课程建设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12).

[2]余水妹,戴红宇.地方高校专业导论课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5).

[3]杜海清,朱新宁,汪弈.专业导论课教学模式及学习效果评估与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4]罗蕾.高校专业导论课教学优化探讨——以旅游管理为例[J].智库时代,2019(6).

[5]杜红,富爽,索丽敏,等.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以《通信工程导论》为例[J].长春大学学报,2017(2).

作者:冯艳刚 沈佳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国内外形势与政策论文下一篇:中职班主任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