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旅游经济论文提纲

2022-08-11

论文题目:中国沿海地区旅游生态效率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旅游业对现代世界经济体系有着直接和间接的乘数效应。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旅游业不仅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且也是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动力来源,但同时也加重了对环境的负担,全球变暖、水体污染、栖息地破坏、资源枯竭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对旅游目的地生态效率的研究是制定和实施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基础,分析旅游活动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资源之间的关系,诊断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调节旅游环境系统中的人地关系。本文遵循一般的写作流程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地理学视角运用Super-SBM模型并结合生态学、环境学和旅游学对沿海十一省市开展分析。具体的研究方法是以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利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及重心模型等方法来分析中国沿海地区旅游生态效率时空动态演变规律,最后依据TOBIT模型探讨了影响旅游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从时序变化特征来看,2006-2018年间,中国沿海地区旅游生态效率水平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核密度函数右移且“双峰”特征明显,总体处于中等效率水平。其中,天津市(1.645)、上海市(1.435)旅游生态效率均值名列前茅,属于高效率地区;江苏省(0.951)、广东省(0.923)和福建省(0.805)属于中等效率水平;浙江省(0.675)、山东省(0.665)和广西壮族自治区(0.635)属于较低效率水平;河北省(0.464)、海南省(0.435)和辽宁省(0.328)属于低效率水平,各省区旅游生态效率值差异较大,区域间的非均衡性依旧存在。(2)从空间格局特征来看,旅游生态效率重心在2006-2018年期间呈现出“东北-西南”方向上的移动趋势。标准差椭圆面积在研究期内波动扩大,反映了旅游生态效率空间集中程度较高。当长轴表现出较大的标准差时,南北方向上空间格局呈扩张趋势;当短轴的标准差较小时,东西方向上空间格局表现出收缩态势。从沿海三大经济区来看,泛环渤海和泛珠三角经济区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泛长三角经济区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3)通过对影响旅游生态效率的因素分析可知,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水平均通过了正相关检验,对外开放水平通过了负相关检验,而产业结构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对影响因素分析有助于我国沿海地区依据影响结果对其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投入产出要素之间的比例进行调整,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在旅游环保层面的广泛运用,从而提升沿海地区旅游生态效率水平。

关键词:旅游生态效率;超效率模型;高质量;时空分异;中国沿海

学科专业:人文地理学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态效率研究进展

1.2.2 旅游生态效率研究进展

1.2.3 研究述评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解析

2.1 理论基础

2.1.1 生态旅游理论

2.1.2 生态经济理论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概念解析

2.2.1 效率

2.2.2 生态效率

2.2.3 旅游生态效率

3 中国沿海地区旅游业生态效率测度

3.1 研究区概况

3.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3.2.1 指标构建原则

3.2.2 评价指标体系

3.2.3 数据来源

3.2.4 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

4 中国沿海地区旅游生态效率评价

4.1 旅游生态效率测度结果

4.2 旅游生态效率时序变化分析

4.2.1 核密度估计分析方法

4.2.2 旅游生态效率时序变化特征

4.3 旅游生态效率空间格局分析

4.3.1 标准差椭圆与重心模型

4.3.2 旅游生态效率空间格局特征

4.3.3 三大经济区旅游生态效率空间格局特征

5 沿海地区旅游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5.1 模型选择与构建

5.2 变量选择与研究假设

5.3 实证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热点高校热点论文提纲下一篇:保卫处思想教育论文提纲